1、1歌曲 小鼓响咚咚 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小鼓的构造,学唱歌曲小鼓响咚咚 ,并能根据歌词的含义用“f“和“p“两个力度记号处理歌曲;2、通过学唱歌曲,让孩子们从而懂得怎样做个懂事、有礼貌的孩子。2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短、乐于且善于模仿。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尤其是个别性格稍外向的孩子在音乐活动中能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能给其他孩子一个有力的推动和感染。在行为习惯方面也有很大的进步,建立了较为稳定的课堂常规模式,但还是存在着个别自律能力较弱的学生,因此还是要加强常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鼓励
2、孩子们参与课堂小活动,使他(她)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进一步加强孩子们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保持他(她)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3 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用充满童趣、亲切的情绪演唱歌曲小鼓响咚咚 ,并且提高学生对音乐情绪和强弱变化的感受;2、歌曲第五小节中出现的附点四分音符的演唱。4 教学过程 活动 1【导入】新课小鼓响咚咚 教师将准备的小鼓隐藏在讲台下,轻声敲击,请学生猜猜是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教师一边引导学生观察小鼓一边简单介绍小鼓的构造,并走近学生请个别学生敲击小鼓感受小鼓的音色,从而引入课题。活动 2【讲授】学唱歌曲小鼓响咚咚 1、出示歌曲中出现的难点节奏,请学生
3、模仿老师拍奏。2、听歌曲录音,想想这首歌曲到底讲了怎样一个关于小鼓的故事,请学生举手回答。3、请学生跟老师一起按歌曲节奏朗读歌词(教师在带读的时候就提醒学生注意情绪、力度的变化,让孩子们在两段歌词中有明显的体会和感受) 。4、请学生跟琴学唱歌曲,老师用口风琴吹一个乐句,学生跟唱一个乐句,出现问题的乐句老师再纠正、强调。25、教师提问:“除了敲击“小鼓”的鼓面,还可以敲哪儿使其发出声音呢?” (用提问的方式引导、鼓励学生动脑探索)教师敲击鼓边(鼓身) ,让孩子们感受不同部位敲击出来的不同音色。6、教师引导学生按三拍子强弱规律边拍手边演唱歌曲。7、找出通过语言引导学生体会歌曲情绪、力度的变化,第一
4、段展现的是“神气的小鼓”形象,用 f 的力度演唱;第二段展现的是“懂事的小鼓”形象,用 mp 的力度演唱;尤其是第二段最后三个字“懂懂懂” ,表现了“小鼓”明白了主人的意思,心领神会,所以越敲越小声了,体现渐弱的感觉。活动 3【活动】唱一唱、玩一玩 1、请学生有感情地边演唱歌曲边跟老师做律动。2、用打击乐器:三角铁、手板为歌曲伴奏(教师出示简单的打击乐谱,初步尝试、引导学生用固定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活动 4【作业】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语言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作总结,教师补充总结。 7C学 科 网 , 最 大 最 全 的 中 小 学 教 育 资 源 网 站 , 教 学 资 料 详 细 分 类 下 载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