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十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技和文学艺术一、把握“主题主线”41 题考什么怎么考科技创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热点解读为什么考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 “实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必须具有强大的科技实力和创新实力。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高度,明确提出科技创新的具体要求。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战略支撑,推进科技创新要抓好基础研究、瞄准世界科技前沿,也要充分利用好中国传统科技这一宝库。中国古代先民曾经写下光辉灿烂的科技篇章。中国古代科技也曾为人类带来较大幸福,但它毕竟因其小道末技而成为历史。今天,人类已经
2、进入高科技时代,中国只有对传统科技文化采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态度,积极探索科学规律,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才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再创辉煌。典例感悟怎样考(2016天津高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是印刷术普遍应用时期,也是中国学术史上的重要时期。 十三经和十七史的印行,地方史志的编纂,许多数学、工艺、医药和科技著作的问世,大型类书和丛书的编印,都在这一时期。而学术的复兴又促进了学校和书院的兴盛,加之为准备各级考试,使得教本、史籍、韵书、字典等大量印行。据方志记载,宋代进士姓名可考者有 29 000 人,其中两浙、福建等五路约占 82%;宋代印书有地可考者 1 500 种,该五路即占 80
3、%。反之,夔州路仅有进士 103 人,而所印之书只有 2 种。摘编自钱存训印刷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材料二 明代以前,医学对于传染病学的认识都未超出“伤寒论”的范围。明清两代医药学家,深入研究传染病等热性病发病原因和医疗方法,创立了温病学说,疗效显著。如震泽县志续载,乾隆二十一年, “瘟疫遍行,家无不病,病无不危” ,名医孙日琏施诊施药, “赖以全活者计千有余人” 。又如相城小志载,光绪十七年, “疫症盛行,呕泻螺疮起” ,龚霞伯以四味中药“遍施之,病立愈,活人甚众” 。摘编自余新忠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等(1)依据材料一,归纳印刷术普遍应用所产生的作用,指出宋代各地印书种数与进士人数所呈现的
4、关系。(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以前中医治疗传染病的理论来源,明清时期有何新发展?实践效果怎样?2(3)综上,谈谈科技与社会的相互作用。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最大限度地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学术的复兴又促进了学校和书院的兴盛”概括归纳;第二小问,注意分析宋代各地印书量与进士人数的对应关系。第(2)问第一小问,从“明代以前,医学对于传染病学的认识都未超出伤寒论的范围”提炼答案;第二小问,从材料“明清两代医药学家创立了温病学说”提炼答案;第三小问,根据材料“赖以全活者计千有余人” “活人甚众”回答。第(3)问,要综合上述两则材料分析,注意二者的关系
5、是相互的。答案:(1)促进了学术的复兴;满足了教育的需要。两者呈现正相关关系。(2)张仲景的伤寒病理论。创立温病学说。运用温病学说治疗传染病,挽救了许多人生命。(3)社会需要促进科技发展,科技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主线梳理归纳备考中国古代科技发展脉络(1)从先秦到秦汉奠基发展战国时期出现了司南和石氏星表等科技成果;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算筹计算法;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出现了九章算术 黄帝内经 伤寒杂病论和氾胜之书等科技论著。(2)从魏晋南北朝到宋元繁荣外传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南朝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唐代造纸术西传,发明雕版印刷术;唐末,火药用于军事;宋代:活字
6、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三大发明完成和西传;元代:郭守敬制成“简仪” ,编制授时历 ;王祯的农书 。(3)明清总结落伍本草纲目系统地总结了中国 16 世纪以前的中医药学成就,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农政全书系统地总结了历代经验,达到传统农业科技的顶峰,徐光启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此时中国的科技水平有所成就,但已经落后于世界潮流。深化认知 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科技落后于世界对现实的启示(1)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经济搞上去,为科技发展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2)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3)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意义,尊重人才,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作用,鼓励知识
7、创新。3(4)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5)要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等。二、突出“个性见解”42 题考什么怎么考共融共通古代中外文化的交流热点解读为什么考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这道题紧跟学术热点和社会热点,体现的学术热点包括第 22 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议题之一的“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和社会热点中的“一带一路”等。中华文明作为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文化交流中,将为实现文化共荣和相互促进发展,做出更大贡献。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各项事业的发展,推动着代表中华文明的中国文化空前发展,中国文化创造出中华文明与时俱进的新成就,也将为推动世界文明进步注入新的活力。典例感
8、悟怎样考(2016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 ,历尽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 1 300 多卷,精炼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 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 12 年,经 6 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
9、明确,史论结合)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首先根据材料选择自己最熟悉的角度,明确自己的观点。可以是向外国学习,可以是传播中国文化,也可以是唐朝时中外文化交流与唐朝的繁荣等。4然后根据材料中展示的信息和唐朝时期的中外交流,论证自己的观点,要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论述要有内在逻辑性。答案:示例:观点: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论述:中国古代的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四大发明经丝绸之路传到欧洲。这一传播促进了欧洲的社会发展,火药的传入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指南针促进了地理大发现;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为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提供了条件。鉴史明智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形成了和平合
10、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而唐代正是丝绸之路发展的时代,科技、宗教、服饰等随着丝绸之路而来,在中国融合会通后,又随着丝绸之路而去,形成了独有的开放包容的大唐气象。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一来一去,书写的是各种文化互学互鉴的历史。单元综合检测 (时间:45 分钟 满分:85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1 吕氏春秋审时载:“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 ”齐民要术种谷中也有“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的结论。这反映了古代农业具有( )A和谐统一的生态观 B因地制宜的生产观C人定胜天的世界观 D精
11、耕细作的发展观解析:选 A 材料的主旨是不违农时,掌握土壤条件,则会使农业生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故选 A 项;材料也强调因时制宜,所以 B 项表述不全面,排除;材料突出要尊重自然规律,排除 C 项;材料无关精耕细作,排除 D 项。2魏晋南北朝时期,曹魏刘徽在九章算术注提出“以盈补虚”与“出入相补”原理贯通各公式间的关联,从而将九章算术中的几何知识构成一个理论体系;南朝祖冲之推算圆周率获得巨大成功。这表明此时期( )A科学研究注重总结 B科学研究重心南移C科技指导农业生产 D科学研究有非实用的趋向解析:选 D 根据材料中“以盈补虚” “出入相补” “几何理论” “圆周率”等信息可知,其研究都具
12、有一定的非实用倾向,故 D 项正确;A、B 两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C 项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53明代李时珍的本草之学,重视实地考察和试验观察。徐霞客的地理之学,全由亲身旅行各处,实际观察之后的记录。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都有工艺器械的制作过程,并有实绘的图样,还介绍了一些外来技术。这表明他们都( )A具有理性主义学风 B强调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C力图总结传统科技 D受到西方自然科学的影响解析:选 A “实地考察和试验观察” “实际观察之后的记录” “实绘的图样”等字眼意在强调这些科技成果均是理性思考的产物,即都具有理性主义学风,但材料不涉及唯物主义思想,这些科技成果也
13、并非都力图总结传统科技,并非都受西方自然科学的影响,所以只有 A 项符合题意。4下表反映了明末清初中国出现的西方著作类别。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天文历算 气象学 物理学和力学 地理学 生物学 数学 50 种 1 种 5 种 11 种 2 种 12 种 语言文字学医药学 哲学和逻辑学 生理学炮战技术艺术 5 种 1 种 6 种 3 种 2 种 若干种A.大量的西方科技文化被介绍到中国B西方著作传播的知识以人文科学为主C清政府大力提倡学习西方科学技术D明清时期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日趋频繁解析:选 A 材料中包括物理学和力学、生物学在内的大量西方科技文化被介绍到中国,故 A 项正确;从数据看,材料
14、中西方著作传播的知识以自然科学为主,故 B 项错误;清政府坚持夷夏观念,没有大力提倡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故 C 项错误;这一现象只出现在明末清初政权交替时期,当政权稳定后中西方文化交流会受阻,故 D 项错误。5有人说,我国历史上曾提倡过科学,而科学所以不为人重视者,实因中国人太重实用。为什么我国民族太重实用呢?实由地理、社会、文化环境使然。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古代只注重实用导致科技落后B缺乏逻辑思维导致理论迟滞C地大物博的环境导致人们懒惰D固守农耕文明不利于科技发展解析:选 D 据材料“实由地理、社会、文化环境使然”得出固守农耕文明不利于科技发展,故 D 项正确。6周代的采诗官定期到民间收集
15、歌谣。 诗经是周王朝约五百年间社会面貌的形象反映,被称为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其中雅和风中有不少篇章是贵族和平民的讽刺诗。这表明( )6A周朝统治者非常顺应民情B诗歌能够真实地再现社会面貌C平民对政治有一定发言权D 诗经是周朝制定政策的依据解析:选 C 根据材料“雅和风中有不少篇章是贵族和平民的讽刺诗” ,可以看出当时平民对政治有一定的发言权,故 C 项正确。7宋代的各种说唱艺术、话本小说、戏曲、语录等文艺形式的发展扩大了通俗文学的势力范围,初步呈现出雅俗共存的局面。连宋朝皇帝都愿意听“话说赵宋某年”的话本小说。对此现象的合理解读是( )A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的发展B君主好恶决定文学
16、艺术的发展方向C通俗文学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D文言文体受到严重冲击并开始衰落解析:选 A 根据材料中描述的“说唱艺术、话本小说、戏曲、语录”都属于世俗文学,这主要是因为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故 A 项正确。8(2019莆田模拟)下表为明代小说“三言” “二拍”主要人物形象及人数统计表。据此可知( )艺术形象财主及子女大、小商人及子女官宦之子女侠士皇帝、皇后、太子出现人数 21 142 52 6 25A.商品经济发展影响文学创作B古代侠义精神日益走向没落C官宦文学被平民文学所取代D世俗文学是明代文化的主流解析:选 A 表格显示明代小说“三言” “二拍”主要人物形象主要是大、小商人及子
17、女,说明当时商品经济发展影响到文学作品的创作,A 项正确;“三言” “二拍”描述主题不能说明古代侠义精神衰落,B 项错误;此表只能说明小说的世俗化趋势,C 项错误;世俗文学并不能代表主流文化,D 项错误。9湖南里耶考古发掘了大量秦简,当中既有祠律及秦迁陵县祭祀神农的记载,也有古篆书、古隶书等大批简牍字体。简牍字体繁简有別,姿态各异。这反映了当时秦朝(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已形成 B书写字体由繁向简演变C农业发展受神秘主义主导 D统治范围最远到达湖南解析:选 B 材料主要内容并非政治制度的信息,排除 A 项;由材料“古隶书等大批7简牍字体。简牍字体繁简有別,姿态各异” ,说明书写字体由繁向简演变
18、,故选 B 项;材料的主旨不是农业发展问题,排除 C 项;结合所学,秦朝统治范围南达南海,排除 D 项。10 墨梅图是写意画中的精品,画中题诗为:“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观察绘画和题诗可以得知( )A宋代花鸟画艺术造诣高超B风俗画是商品经济繁荣的表象C中西间文化交流源远流长D理学对个人道德修养影响深远解析:选 D 该作品为元代作品,故 A 项错误。 墨梅图并非风俗画,也体现不出商品经济的繁荣,故 B 项错误。题干材料并未涉及中西文化交流的内容,故 C 项错误。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反映了追求个人道德修养和崇高品质的观念,这属于理学追求
19、修身思想的范畴;同时文人画本身及该画的墨梅意象也体现出了文人的气节精神,故D 项正确。11清王昱在东庄论画中说:“学画者先贵立品。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否则,画虽可观,却有一种不正之气隐跃毫端。文如其人,画亦有然。 ”该绘画理论( )A深受理学观念影响 B表明文人画彰显人性追求C说明画家品德高尚 D说明绘画与文学地位一致解析:选 A 根据材料“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否则,画虽可观,却有一种不正之气隐跃毫端”可以看出该绘画理论深受理学观念的影响,注重人的品德和道德修养,故 A 项正确。12以下是清代的观台楹联:“乐备礼明真富贵,臣忠子孝大文章” 、 “奸雄百计得便
20、宜难免当场唾骂,忠贞一时受困苦须知后世称扬”等。这主要体现出古代戏曲的( )A教化功能 B娱乐功能C程式化特点 D虚拟性特征解析:选 A 据材料“乐备礼明真富贵,臣忠子孝大文章” “奸雄百计得便宜难免当场唾骂,忠贞一时受困苦须知后世称扬” ,可以得出推崇忠、孝、义等,体现出了古代戏曲的教化功能,故 A 项正确。二、非选择题(第 13 题 25 分,第 14 题 12 分,共 37 分)13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文学作品往往是一定时期社会生活的反映。阅读下列材料,8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当时文人看来, “这种文学形式”是“小道” ,不是载道的工具、治国平天下的手段,但是,在诗歌走上“雅正”道路而较
21、少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特别是男女恋情的情况下,它正是以其娱乐艺术的性质、不够堂皇正大却也较少拘谨的地位,而弥补了诗的不足,获得意外的兴旺。 内藤湖南宋代文化特征材料二 宋代之后起源于吴地(今天苏州、上海一带)水上人家的“吴歌”被士大夫们改编传唱从“劲歌狂舞”逐步变为“浅吟低唱” 。明朝万历首辅沈一贯陈述 1598年的社会情景说:“往时私议朝政者不过街头巷尾,口喃耳语而已,今则通衢闹市唱词说书之辈,公然编成套数,抵掌剧谈,略无顾忌。 ”摘编自刘志琴吴歌与人文启蒙(1)材料一中被称为“小道”的文学形式是什么?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文学形式“兴旺”的原因。(10 分)(2)据材料一、二并
22、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代以后中国文学创作的特点。(15 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是宋词。第二小问,据材料一“在诗歌走上雅正道路而较少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特别是男女恋情的情况下,它正是以其娱乐艺术的性质、不够堂皇正大却也较少拘谨的地位,而弥补了诗的不足”得出词有利于表达个人情感,形式活泼有利于娱乐传播;根据所学知识得出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第(2)问,据材料二“宋代之后起源于吴地(今天苏州、上海一带)水上人家的吴歌被士大夫们改编传唱”得出平民化;据材料一“但是,在诗歌走上雅正道路而较少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特别是男女恋情的情况下,它正是以其娱乐艺术的性质、不够堂皇正大
23、却也较少拘谨的地位,而弥补了诗的不足”和材料二“从劲歌狂舞逐步变为浅吟低唱 ”得出娱乐性,形式灵活;据材料二“往时私议朝政者不过街头巷尾,口喃耳语而已,今则通衢闹市唱词说书之辈,公然编成套数,抵掌剧谈,略无顾忌”得出关心时政;据材料一“在诗歌走上雅正道路而较少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特别是男女恋情的情况下”得出表达情感。答案:(1)形式:宋词。原因:词有利于表达个人情感;形式活泼有利于娱乐传播;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 (2)特点:平民化;娱乐性;形式灵活;关心时政;表达情感。14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如图为明朝画家丁云鹏(15471628 年)的想象画三教图 。画中的孔子、老
24、子、红衣罗汉正同坐于树下在探究玄理。左边的孔子儒雅敦厚,循循善诱,正发表言论;右下的老子谨慎而善辩,他注视着对9方,似乎准备随时发问;居中的红衣罗汉双目低垂,安详而平静,从他紧锁的眉头可以看出他已沉于思索之中。这一情景正反映了当时封建统治者推崇“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的现状。画作的人物造型也脱离了以往宗教程式化的因素,有了世俗化的倾向,体现了明后期文人画注重表现个性的风尚。解读材料,提取此图画中包含的任意一个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要求:信息准确,史论结合)(12 分)解析:首先,根据图片及文字材料提取信息。根据三教图与材料信息“孔子、老子、红衣罗汉正同坐于树下在探究玄理” ,可知反映
25、了当时儒、道、释三教合一的思想状况;根据“画作的人物造型也脱离了以往宗教程式化的因素,有了世俗化的倾向” ,可知明代绘画具有世俗化倾向。其次,根据题意,史论结合,进行论述。论述时简单阐明与所提取的信息相关的原因、影响及历史发展趋势,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有理有据。答案:示例: 信息一:此画形象地反映了当时儒、道、释三教合一的思想状况(或明朝时本土的儒道与外来的佛教和谐共处)。说明:宋明理学思想融合了释、道的大量思想和修行方法,使三者关系密切起来;明代三教合一的宗教观影响到了绘画;统治者利用宗教思想麻痹人民群众、巩固统治,推动了三教走向合一;百姓从宗教思想中去寻求精神寄托。 信息二:明代绘画具有世俗化倾向。 说明:明朝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其注重表现个性的风尚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绘画从高雅艺术逐渐走向平民化。 (考生如选取其他信息,如:表达了作者对佛、道思想的膜拜以及对儒家学说的尊崇;明代的宗教观影响到了绘画。言之有理即可)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