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 T 502-2006 《大径级毛竹材用林培育技术》.pdf

上传人:proposalcash356 文档编号:1231672 上传时间:2019-08-22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248.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6 T 502-2006 《大径级毛竹材用林培育技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DB36 T 502-2006 《大径级毛竹材用林培育技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DB36 T 502-2006 《大径级毛竹材用林培育技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DB36 T 502-2006 《大径级毛竹材用林培育技术》.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DB36 T 502-2006 《大径级毛竹材用林培育技术》.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DB36备案号: 19095-2006 江西省地方标准DB36/T 5022006大径级毛竹材用林培育技术 2006-06-28 发布 2006-08-01 实施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6/T 5022006 I 前 言 江西是毛竹分布的中心产区,是我国毛竹重点培育基地。随着竹胶板、竹凉席、竹地板等竹材加工业的发展,毛竹大径级竹材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定向培育大径级毛竹林已是当务之急。为使我省大径级毛竹材用林培育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经营轨道,满足市场对大径级毛竹材的需求,特制定大径级毛竹材用林培育技术。 本标准由江西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西省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江西省宜丰

2、县林业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聪荣、谢利玉、廖光庐、彭德忠。 DB36/T 5022006 1 大径级毛竹材用林培育技术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大径级毛竹材用林的结构指标、生长量指标、适宜的立地条件及培育措施、环境保护措施等。 本标准适用于江西省范围内面积1.0hm2以上的大径级毛竹材用林的培育。 2 术语 2.1 大径级毛竹 胸径11.0cm以上的毛竹称大径级毛竹。胸径指离地面高度130cm处竹秆的直径。 2.2 大径级毛竹材用林 平均胸径11.0cm以上、林分结构及生长量指标符合本标准要求、以获取大径级竹材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毛竹林称大径级毛竹材用林。 2.3 毛竹林立地级 立地条件按其对毛

3、竹生长的适宜程度区分为若干等级,称毛竹林立地级。本标准将其划分为五个等级,其中、立地级可用于培育大径级毛竹材用林。 2.3.1 立地级 位于低山山谷台地或山麓缓坡。土壤疏松、湿润,腐殖质丰富,土层厚100cm以上。 2.3.2 立地级 位于低山中、下部或高丘下部。土壤疏松、湿润,腐殖质较丰富,土层厚80cm以上。 2.3.3 立地级 位于低山上部或高丘中部。土壤较疏松、潮湿,腐殖质中等,土层厚60cm以上。 2.3.4 立地级 位于高丘上部或低丘下部。土壤较松、较干,腐殖质量少,土层厚50cm以上。 2.3.5 立地级 位于低丘上部、顶部。土壤坚实、干燥、粘重,腐殖质贫乏,土层厚50cm以下。

4、 2.4 毛竹林结构 指与毛竹林生长量关系密切的林分结构因子的数量组合。 2.4.1 树种组成 指竹林建群树种的数量组成。用其树冠投影面积之比值的十分数表示。 DB36/T 5022006 2 2.4.2 立竹度 指单位面积活立竹的株数,用“株/hm2”表示。 2.4.3 立竹分布均匀度( E) 指竹林立竹分布均匀程度,用单位面积立竹平均株数与其标准差的比值表示。即: nnE= 式中: n竹林单位面积平均株数,=minmn11; n 竹林单位面积平均株数的标准差, ()=minnnm1211 ; m 单位面积样地或样方的数量; n样地( 样方) 内立竹株数。 E5 的竹林为均匀竹林,3 E5

5、的竹林为较均匀竹林, E3 的竹林为不均匀竹林。 2.4.4 立竹大小 指立竹个体的大小,用立竹胸径表示,单位为“cm”;竹林立竹大小则以单位面积上立竹平均胸径表示。 2.4.5 立竹整齐度( U ) 指竹林中立竹个体大小差异的程度,用竹林平均胸径与其标准差的比值表示。即: dDU= 式中: D竹林平均胸径; d 竹林平均胸径的标准差, ()=nidDDn121 ; n毛竹调查株数。 U 7 的竹林为整齐竹林,5 U 7 的竹林为一般整齐竹林, U 5 的竹林为不整齐竹林。 2.4.6 立竹年龄 指单株立竹存活的时间,用“年”或“度”(2年为1度)表示。 2.4.7 年龄组成 用各年(度)立竹

6、株数占竹林总株数的百分数表示。 2.5 疏笋 DB36/T 5022006 3 指人为地淘汰一部分春笋,以保证留养一定数量的春笋长成具有较高质量的新竹。 2.6 号竹 指在竹秆上用号竹笔进行标记。 2.7 竹林生长量 指单位面积竹林每年(或每度)新竹竹秆重量或株数,单位为“t/hm2”或“株/hm2”。 2.8 竹林采伐量 指单位面积竹林每年(或每度)所采伐的竹秆重量或株数,单位为“t/hm2”或“株/hm2”。 2.9 竹林蓄积量 指单位面积竹林现存立竹竹秆重量或株数,单位为“t/hm2”或“株/hm2”。 3 结构指标 大径级毛竹材用林结构因子指标见表1。 表1 立地级 树种组成 “9 竹

7、 1 木”或“ 10 竹+ 木” 8 竹 2 木 7竹 3 木 立竹度( 株hm2) 27003600 平均胸径(cm) 12.0 11.5 11.0 年龄组成 13 度竹各占 30%,4 度竹占 10% 分布均匀度 5 4 3 大小整齐度 7 6 5 a 现有毛竹林培育46年后达到上述指标。 b 新造毛竹林1012年后达到上述指标。 4 生长量指标 大径级毛竹材用林每度竹材生长量指标见表2。 表2 立 地 级 重量( t/hm2度) 24 21 18 生长量指标 株数( 株/hm2度) 800 700 600 a 竹笋等副产品产量指标暂不作规定。 b 竹子(竹杆)的重量与株数之间的换算参见式

8、。 5104.1878.56425305541001.98.20163+=TRTDNTRTW 式中: W 竹材重量(鲜重),单位为“kg”; T 当地年平均气温,单位为“”; R当地年降水量,单位为“mm”; DB36/T 5022006 4 N 毛竹株数,单位为“根”; D胸径,单位为“cm ”。 5 现有竹林培育技术 5.1 林分选择原则 a) 海拔 300m800m,坡度小于 25 ,立地级; b) 竹林长势较好,立竹度 2250 株/hm2以上、平均胸径 9cm以上的现有毛竹纯林或立竹占 70以上的竹木混交林; c) 连片经营面积 1.0hm2以上。 5.2 林分结构调整 5.2.1

9、树种组成调整 立地级竹林以经营纯林为主;、立地级竹林以经营竹木混交林为主,按竹林结构因子中的树种组成指标调整树种组成。 5.2.2 径级结构调整 合理采挖和保护竹笋,选留健壮的大径级活立竹,清除不健康竹,逐年伐除小径级竹和生长不良的立竹,并注意立竹分布均匀,达到表1中的平均胸径指标。 5.2.3 年龄结构调整 留养12度幼壮龄竹,砍伐4度以上老竹及部分3度竹,林缘、林中立竹稀疏处的4度竹应适当保留,逐步调整竹林年龄结构,达到表1中年龄结构指标。 5.3 竹林生长条件改善 5.3.1 劈山 隔年劈山1次,67月份进行。第二次劈山后,视林内杂灌情况确定是否劈山。 劈山应将竹林内影响毛竹生长的杂草、

10、灌木,病虫、枯死、雪压、风倒竹,部分小径竹和5度以上的老竹进行砍除,保留一定数量呈星状混交的窄冠、深根型乔木树种,使其树冠投影面积占10%30%。 5.3.2 垦复 竹林第一次劈山后,当年进行一次深挖垦复;之后隔56年再进行一次垦复。为了防止水土流失,坡度较小(通常20度以下)的竹林,可采取全面垦复;坡度较大(大于20度)的竹林,沿等高线进行环山带状垦复,带宽及间距均为3左右,隔带轮流垦复。 5.3.3 施肥 a) 肥料种类:有机肥、毛竹专用肥、复合肥等。 b) 施肥时间:每年 12 次。在毛竹孕笋期(910 月)或出笋前 1 个月(23 月)进行。 c) 施肥用量:每年每公顷含氮量 40kg

11、50kg、含磷量 15kg20kg、含钾量 20kg30kg。 d) 施肥方式:可采取穴施、蔸施或沟施等方式。 5.3.4 疏笋 a) 疏笋对象:达不到成竹胸径因子指标的小笋、歪笋、分布过密的笋、病虫害笋等。 b) 疏笋强度:疏笋总株数控制在 50%范围内。 c) 疏笋次数:出笋期间每 23 天及时疏笋 1 次。 5.3.5 护笋养竹 a)立地级竹林,不挖冬笋;、立地级竹林,挖部分浅鞭的冬笋;禁止寻鞭、清鞭挖冬笋。 b)护养健壮春笋成竹,选留数量按不同立地级竹林结构指标确定。 c)35 月竹笋和幼竹生长期,防止牲畜和野兽危害竹笋和幼竹。 d)风倒、雪压危害较重地区的竹林,应培育竹木混交林;同时

12、对幼竹或新竹进行摇梢或钩梢。 5.3.6 号竹 DB36/T 5022006 5 一般从林地下坡开始,用号竹笔在立竹的下坡方向、竹秆高度1.5m左右的位置上标记成竹年号、经营者代号等。 6 大径级毛竹材用林营造 6.1 造林(移母竹造林) 6.1.1 造林地选择 6.1.1.1 地形条件 海拔300m800m、坡度小于25 的山谷、山麓或山腰地带。 6.1.1.2 土壤条件 土层厚 60cm 以上,腐殖质层厚 10cm 以上,土壤疏松、肥沃、湿润,排水、透气性能良好的壤土或砂质壤土。 6.1.2 整地 秋、冬季进行。方式有全面整地、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 3 种。 6.1.2.1 全面整地 对造林

13、地全面翻土,深 20cm30cm ,除去土中的大石块和树蔸、树根、竹蔸等。翻土时,将表土翻入底层,底土翻到表层。 坡度较小(小于 20 度)的地块,可采用全面整地。 6.1.2.2 带状整地 在坡度较大(大于 20 度)的造林地采用带状整地,带宽和带距 2m3m 。整地要求同全面整地。 6.1.2.3 块状整地 根据造林密度和株行距,确定栽植点,然后清除各栽植点半径 1.0m 范围内的杂草灌木,深挖 30cm。 6.1.2.4 挖栽植穴 根据确定的造林密度和株行距,确定栽植穴的位置,挖栽植穴,穴长 120 150cm,宽 60cm80cm ,深 5060cm 。在坡地上挖栽植穴时,穴的长边与等

14、高线平行。 6.1.3 造林密度 初植密度为 500 株/hm2625 株/hm2。株行距为 4m5m4m4m 。 6.1.4 造林季节 11 月至翌年的 2 月。 6.1.5 母竹规格 12 年生、胸径 4cm6cm 、竹秆直、分枝较低的健壮母竹,其所连竹鞭具有健壮侧芽。 6.1.6 母竹的挖掘 在稀疏竹林或林缘选择母竹。挖掘母竹时,先在母竹周围挖开土层,找到竹鞭,再沿母竹的来鞭和去鞭两侧开沟,来鞭留长度20cm30cm,去鞭留40cm50cm,并注意保护健壮侧芽。用锄斩断竹鞭,要求截面光滑,无撕裂。 挖母竹时注意不要损伤侧芽和鞭根,也不要摇晃竹秆,以免损伤秆柄和竹鞭的连接处(俗称“螺丝钉”

15、)。鞭、蔸多留宿土。母竹留枝叶46盘,砍去顶梢,切口呈马耳状,平滑不裂。 6.1.7 母竹运输 短距离运输母竹不必包扎,但必须防止侧芽和“螺丝钉”受伤以及宿土震落。抬运或挑运时,可用绳绑宿土,竹秆直立,切不可将母竹秆扛在肩上,这样易使“螺丝钉”受伤,宿土震落,不易栽活。 远距离运输母竹时,必须挖好后立即用湿稻草或薄包、麻袋等将鞭根和宿土一起包扎好,在装卸车或上下船时,要防止损伤母竹。运输时间越短越好,途中要覆盖或对母竹枝叶经常喷水,减少水分蒸发。 6.1.8 栽植 母竹运到造林地后,应立即栽植。栽植时,将表土(捡尽草根和石块)垫于栽植穴底整平,厚度15cm20cm ;再将解除包扎的竹子根盘置于

16、穴中,来鞭靠穴,去鞭留空,然后填土,分层压实,使鞭DB36/T 5022006 6 根与土壤密接,填土压实时不要损伤鞭芽。填土接近根盘表面时,浇一次透水,待水渗完后覆土。在母竹周围培成龟背形土堆,略高于原着生深度。在种植穴的上方和两侧开排水沟。为防止被风吹动,可设立支架。栽后应全面检查,遇天旱要及时灌溉;多雨季节做好排水工作。 6.1.9 成活率和发竹率 要求造林成活率达到 90%以上,发竹率达到 85%以上。 6.2 幼林管护 6.2.1 禁牧 新造林地严禁放牧,防止人畜危害。 6.2.2 竹农间种 13 年内间种农作物,以耕代抚,促进新竹生长。 在间种过程中,注意不要损伤竹秆、竹鞭和竹笋。

17、间种以豆类、花生等农作物为主,不宜种植芝麻、玉米等耗地力大的农作物。 6.2.3 除草松土 未间种农作物的新造林地,每年除草松土 2 次,分别于 5 6 和 89 月份进行,直至竹林郁闭。尽量做到埋青作肥。 6.2.4 施肥 为加速成林,需要给竹林施肥,在造林成活后施一次有机肥,于根盘两侧 30cm 处开沟施入,施肥种类、用量及方法参见 5.3.3。 6.2.5 灌溉、排涝 造林后在母竹根盘处需盖草覆土,以减少水分蒸发。在新造竹林的第一年内,若遇久旱无雨,应及时灌溉;若久雨不晴,需及时排除林地积水。 6.2.6 疏笋 及时疏去弱笋、小笋及退笋,保留健壮竹笋长成新竹。 6.2.7 疏竹 幼林期间

18、,常有局部地块竹株过密,影响更新生长,应于秋冬疏伐。 7 环境保护与竹林保护 7.1 环境保护 7.1.1 生物多样性保护 a)现有林培育过程中,保留一定数量呈星状混交的窄冠、深根型乔木树种和部分幼树。 b)新造竹林时,严禁炼山,合理保护和保留山顶、山脊、山脚原有植被及林地内部分窄冠、深根型乔木树种。 c)提倡营造竹阔混交林。 7.1.2 水土保持 a)在坡度较大、坡长较长或易出现水土流失的地方造林时,严禁采用全面整地,并应注意保留和保护山顶、山脊、山脚的植被带。 b)坡度大于 20 度的竹林,采取环山带状垦复方式,隔带轮流垦复,防止水土流失。 7.2 竹林保护 7.2.1 病虫害防治 以营林

19、措施和生物防治为主。对竹蝗、竹毒蛾、竹螟、卵园蝽及毛竹枯梢病等危害性大的病虫害要认真做好预测预报,及早防治。做好病虫害的检疫,防止蔓延扩散。 7.2.1.1 竹笋夜蛾 在出笋季节,加强林内清查,及时挖除被害笋,清除虫源;在秋冬季节,施用除草剂,或在竹林垦复时清除林地杂草,消灭草上的越冬卵;6 月份成虫羽化时,采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DB36/T 5022006 7 7.2.1.2 竹蝗 竹蝗防治应立足于抑制竹蝗种群增长和大发生。一旦竹蝗大发生,应力争控制蝗害于跳蝻上竹之前。对成虫集中产卵的林地,应进行垦复处理,除去虫卵,减少虫源;初孵蝗蝻必须在孵出后 10 天内,当其群集小竹、杂草之上取食时,及

20、时采用 2.5%溴氰菊酯超低容量喷雾,用药 15ml/hm2,必要时可在一周后重复喷药 1 次;跳蝻上竹之后,采用烟剂 7.5 kg/hm211.25kg/hm2喷烟防治。 7.2.1.3 竹螟 于竹林出笋大年秋、冬季垦复时防治竹螟,减少越冬虫数;成虫期,在竹林附近开阔地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或用卤水或清水粪加入 0.5%的 80%敌敌畏乳油诱杀成虫;幼虫期,用 50%甲胺磷乳油原液竹腔注射防治,每竹 1.5ml;充分保护和利用天敌,于卵期人工释放松毛虫赤眼蜂,每公顷 120 万头。 7.2.1.4 刚竹毒蛾、华竹毒蛾 加强竹林巡视和虫情监测,山洼等处虫源地虫口密度较高时,及时进行局部防治,抑制

21、刚竹毒蛾、华竹毒蛾大发生。刚竹毒蛾成虫期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华竹毒蛾产卵、结茧于竹秆中下部时,可人工刮卵、灭茧;针对第三代幼虫下竹避署习性,午后用 90%敌百虫晶体或 80%敌敌畏乳油 2000 倍液进行竹秆基和地面喷雾防治。 7.2.1.5 竹象虫 秋、冬季节,通过垦复破坏竹象越冬环境,或击毙土中成虫,减少发生量;在竹笋基部注射 50%甲胺磷乳油,笋高 2m 左右时,每笋注射 1ml,笋高 4m 左右时,每笋注射 1.5ml;利用成虫的假死性,人工捕捉成虫。 7.2.1.6 竹卵园蝽 4 月上旬若虫上竹前,用黄油 1 份、机油 3 份调匀,在竹秆基部涂油环阻止若虫上竹;上竹后,用40%氧化乐

22、果或 50%甲胺磷乳油竹腔注射防治,每竹注射 1.5ml 源液。 7.2.1.7 毛竹枯梢病 加强检疫,防治病菌扩散蔓延。春季病菌孢子未形成前,清除竹林内的病枝、病梢,减少病害发生;新竹放枝展叶期,喷雾 50%苯莱特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或 50%苯骈咪唑 44 号 5001000 倍液,或硫酸铜 100 倍液 23 次,隔 710 天喷液 1 次;在新竹放枝展叶期间钩梢,笋期增施钾肥,以增强新竹抗病力。 7.2.2 气象灾害防治 在雪压、冰挂、风倒等危害严重的地方,应因地制宜采取钩梢或摇梢等预防措施,减少竹林损失。 7.2.3 防火 根据竹林分布范围、地形、交通情况及人为活动状况等,开设防火线或营造防火林带。 7.2.4 笋期管理 加强管护,防止人为、野兽和牲畜危害。 8 竹林采伐 8.1 采伐原则 遵循砍老留幼、砍密留稀、砍小留大、砍弱留强、留养小年竹的原则进行采伐。对于病虫竹、雪压竹、风倒竹和畸形、弯曲竹,应及时采伐。伐桩不超过 10cm,并将其劈破或打通节隔,以利于腐烂。 8.2 采伐方式 择伐。 8.3 采伐年龄 34 度。 8.4 采伐量 采伐量应低于生长量。 8.5 采伐季节 DB36/T 5022006 8 一般在立秋后至翌年立春前期间采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