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 T 1447-2012 《川西高原少数民族民居雷电防护技术规范》.pdf

上传人:visitstep340 文档编号:1232672 上传时间:2019-08-22 格式:PDF 页数:36 大小:938.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51 T 1447-2012 《川西高原少数民族民居雷电防护技术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DB51 T 1447-2012 《川西高原少数民族民居雷电防护技术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DB51 T 1447-2012 《川西高原少数民族民居雷电防护技术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DB51 T 1447-2012 《川西高原少数民族民居雷电防护技术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DB51 T 1447-2012 《川西高原少数民族民居雷电防护技术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07.060 A 47 DB51 四川省 地方标准 DB51/T 1447 2012 川西高原少数民族民居雷电防护技术规范 2012 - 07 - 25 发布 2012 - 08 - 01 实施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51/T 14472012 I 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民居建筑物雷电防护分类 3 5 防雷设计 4 6 施工要求 7 7 防雷装置的检测与维护 9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 . 11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建筑物易受雷击的部位 . 13 附录 C(规范性附录) 滚球法确定接闪

2、器的保护范围 . 14 附录 D(资料性附录) 各电源系统中浪涌保护器 (SPD)的安装 24 附录 E(资料性附录) . 27 凉山、甘孜和阿坝年平均雷暴日数统计表 27 参考文献 28 DB51/T 14472012 II 前 言 本标准按 GB/T1.1-2009标准 化工作导则 第一部分:标准 的结构和编写 给出的规则起草 。 本标准由四川省气象局提出 并 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凉山州防雷中心、甘孜州防雷中心、阿坝州防雷中心 主要起草人:李兵、周文辉、陈锐、唐祖银、 彭仲伦、 陈 保安、卢泳旭、禹春、岳勇、邓海明。DB51/T 14472012 1 川西高原少数民族民居雷电防护技术

3、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川西民居建筑雷电防护的分类、基本要求和风险评估,以及直击雷防护和建筑物内的电气和电子系统的雷电防护及施工工艺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川西高原 (凉山、甘孜和阿坝三州) 少数民族民居建筑新建、改建、扩建的雷电防护工程设计、施工及其防雷设施维护管理。 也适用于民居建筑修缮工程中的雷电防护改造工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 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057-201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343-2004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

4、 设计 规范 GB16895.22-2004 建筑物电气装置 第 5-53部分:电气设备的选择和安装 隔离、开关和控制设备 第 534节:过电压保护电器 GB/T18802.12-2006 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 SPD)第 12 部分:选择和使用导则 GB/T18802.22-2008 低压 电涌保护器 第 22 部分: 电信和 信号网络 电涌保护器( SPD) 选择和使用 导 则 GB/T21431-2008 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GB/T21714.3-2008 雷电防护 第 3部分:建筑物的物理损坏和生命危险 3 术语和定义 3.1 防雷装置 lightning protec

5、tion system ( LPS) 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浪涌保护器及其他连接导体的总合。 3.2 共用接地系统 common earthing system 将各部分防雷装置、建筑物金属构件、低压配电保护线( PE)、等电位连接带、设备保护地、屏蔽体接地、防静电接地及接地装置等连接在一起的接地系统。 3.3 等电 位连接 equipotential bonding( EB) 设备和装置外露可导电部分的电位基本相等的电气连接。 DB51/T 14472012 2 3.4 等电位连接带 equipotential bonding bar( EBB) 将金属装置、外来导电物、电力线路、通信线

6、路及其他电缆连于其上以能与防雷装置做等电位连接的金属带。 3.5 自然接地体 natural earthing electrode 具有兼作接地功能的但不是为此目的而专门设置的与大 地有良好接触的各种金属构件、金属井管、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等的统称。 3.6 人工接地体 made earth electrode 为接地需要而埋设的接地体。人工接地体可分为人工垂直接地体和人工水平接地体。 3.7 接地端子 earthing terminal 将保护导体,包括等电位连接导体和工作接地的导体与接地装置连接的端子或接地排。 3.8 浪涌保护器 surge protective device (SPD)

7、至少应包含一个非线性电压限制元件,用于限制暂态过电压和分流浪涌电流的装置。按照浪涌保护器在电子信 息系统的功能,可分为电源浪涌保护器、天馈浪涌保护器和信号浪涌保护器。 3.9 最大持续运行电压 naximum continuous operating voltage cU 可能持续加于电涌保护器的最大方均根电压或直流电压,等于 浪 涌保护器的额定电压 。 3.10 标称放电电流 nominal discharge current nI 流过 SPD、 8/20s 电流波的峰值电流。用于对 SPD 做 II 级分类试验,也用于对 SPD 做 I 级和 II级分类试验的预处理 。 3.11 冲击电

8、流 imp impulse current impI 由电流 幅值电流 Ipeak、 电荷 Q 和单位能量 W/R 三个参数所限定。 3.12 电压开关型 voltage switching type SPD 无 浪 涌出现时为高阻抗,当出现电压 浪 涌时突变为低阻抗。通常采用放电间隙、充气放电管、闸流DB51/T 14472012 3 管和三端双向可控硅元件做这类 SPD 的组件。有时称这类 SPD 为 “短路开关型 ”或 “克罗巴型 ”SPD。 3.13 限压型 voltage limiting type SPD 无 浪 涌出现时为高阻抗,随着 浪 涌电流和电压的增加,阻抗跟着连续变小。通

9、常采用压敏电阻、抑制二极管做这类 SPD 的组件。有时称这类 SPD 为 “箝压型 ”SPD。 3.14 组合型 combination type SPD 由电压开关型组件和限压型组件组合而成,可以显示为电压开关型或限压型或这两者都有的特性,这决定于所加电压的特性 。 3.15 退耦元件 decoupling elements 在被保护线路中并联接入多级 SPD 时,如果开关型 SPD 与限压型 SPD 之间的线路长度小于 10m 或限压型 SPD 之间的线路长度小于 5m 时,为实现 多级 SPD 间的能量配合,应在 SPD 之间的 低压配电系统或信息 线路上串接适当的电感或电阻,这些电感或

10、电阻元件称为退耦元件。 3.16 综合防雷系统 synthelical protection against lightning system 建筑物采用外部和内部防雷措施构成的防雷系统。 3.17 川西高原 western sichuan plateau 位于青藏高原东部的横断山区,地势由西向东倾斜,分为丘状高原和高平原,本标准主要指四川的凉山州、甘孜州和阿坝州等地区。 3.18 川西 民居 Chuanximinju architecture 主要指四川省凉山州、甘孜州和阿坝州等地区彝、藏及羌等少数民族生活起居的具有一定民族特色的建筑物。 注: 民居类型见 5.2.2.1中表 1类型。 4

11、民居建筑物雷电防护分类 根据民居建筑物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局地气候环境条件影响等实际情况以及发生雷击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按照 GB50057-2010第 3章第 4.0.3条之规定划分为第三类防雷民居建筑物,在下列特殊情况下,宜划分为第二类防雷民居建筑物。 4.1 下列情况之一,划分为第二类防雷民居建筑物: 年预计雷击次数大于 0.03次 /a的民居建筑物;年预计雷击 次数按本规范附录 A方法计算。 位于山顶或二半山腰孤立的民居建筑物。 DB51/T 14472012 4 5 防雷设计 5.1 一般规定 5.1.1 防雷装置的设计应根据民居群体的建筑物的总体分布,点面结合、科学经济,综合

12、系统地开展。 5.1.2 民居建筑物防雷应采取防直击雷和防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措施。 5.1.3 民居建筑宜采用共用接地系统,宜在室内预留接地端子。 5.1.4 民居建筑接地网接地电阻宜小于 10 。在土壤电阻率大于 1000 .m 时,接地电阻不宜大于 30 。 5.2 直击雷防护 5.2.1 民居建筑物直击雷防护措施包括安装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等。民居建筑应处于接闪器的保护范围之内。接闪器、引下线与接地 装置的连接应可靠。 5.2.2 接闪器 5.2.2.1 民居建筑物的防雷接闪器设计应符合 GB50057-2010 第 5 章防雷装置 5.2 条的要求。民居建筑物接闪器应由下列的 种或

13、多种组成,宜优先采用接闪带( 接闪杆 )。 独立 接闪杆 ; 架空 接闪 线或架空 接闪 网; 直接装设在建筑物上的 接闪杆 、 接闪 带或 接闪 网。 上述三种方法可单独或组合采用 。 表 1 民居建筑物的防雷接闪器选择 民居类型 接闪器的选择 瓦房 直接装设在建筑物上的 接闪 杆、 接闪 带或 接闪 网等 石木结构房 直接装设在建筑物上的 接闪 杆、 接闪 带或 接闪 网等 土木结构房(“崩空”) 直接装设在建筑物 上的 接闪 杆、 接闪 带或 接闪 网等 木结构瓦房 独立接闪杆、架空接闪线等 碉楼 直接装设在建筑物上的接闪杆、接闪带或接闪网等 独立经幡杆 在独立经幡杆顶端设接闪杆。 土掌

14、房 独立接闪杆或架空接闪线等 闪片房 垛木房 茅草房 5.2.2.2 民居建筑物的防雷接闪器可因民居群体的总体环境进行综合设计,选择单独或组合方式。接闪器应本规范附录 B 规定有效保护少数民族民居建筑物面的民族特色装饰。 5.2.2.3 民居建筑应处于接闪器的保护范围之内,接闪器的保护范围采用 GB50057-2010 所规定的滚球法(本规范附录 C)计算确定接闪器 的保护半径见表 2。 表 2 民居 建筑防雷类别与保护范围滚球半径对应表 单位为米 民居建筑防雷类别 第二类防雷民居建筑物 第三类防雷民居建筑物 滚球半径( R) 45 60 DB51/T 14472012 5 5.2.2.4 防

15、雷建筑物接闪器的材料和规格的设计应符合 GB50057-2010 第 5 章防雷装置 5.2 条的要求。 5.2.2.5 突出屋面的烟囱、太阳能热水器及卫星接收天线支架等物体,应按下列方式保护 : a) 金属物体可不装接闪器,但应和屋面防雷装置相连; b) 在屋面接闪器保护范围之外的非金属物体应装接闪器,并和屋面防雷装置相连。 5.2.2.6 当 相邻最高 树木高于建筑物且不 在接闪器保护范围之内时,树木与建筑物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 5m。如无法满足,可利用树木安装接闪器保护建筑物或条件允许情况下清除树木。 5.2.2.7 在独立接闪杆(带)、架空接闪线(网)的支柱上严禁悬挂电话线、广播线、电视

16、接收天线及低压架空线等 。 5.2.3 引下线 5.2.3.1 民居建筑物防雷引下线不应少于两根,引下线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其间距应符合表 3 的要求。当仅利用建筑物四周的柱子钢筋作为引下线时,可按跨度设引下线,但引下线的平均间距也应符合表 3 中的要求 。 表 3 引下线最小平均间距要求 单位为米 民居建筑防雷类别 引下线最小平均间距要求 第二类民居防雷建筑 18 第三类民居防雷建筑 25 5.2.3.2 引下线的材料规格应符合 GB 50057-2010 第 5 章防雷装置 5.3 条的要求。 5.2.3.3 引下线尽可能敷设在隐蔽处或人员不可能接触处,如敷设在人员可能停留或经过

17、的区域时,应采用如下措施之一防止接触电压和(或)旁侧闪络电压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a) 外露引下线在高 2.7m以下部分应采用能耐受 100kV冲击电压( 10/350s波形)的绝缘层隔离。 b) 使用警示牌(或标识),使人员不得靠近或进入危险区域。 5.2.3.4 有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民居建筑物 宜利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柱钢筋作为引下线。 5.2.3.5 以引下线为圆心半径 3m 范围内不能存放易燃易爆物质 。 5.2.4 接地装置 5.2.4.1 民居建筑防雷接地装置采取与引下线连接的人工水平接地体和(或)人工垂直接地体, 宜多采用其围绕民居建筑而呈闭合环形 接地 的方式。 5.2.4.2 接地装

18、置的材料规格应符合 GB 50057-2010 第 5 章防雷装置 5.4 条的要求。 5.2.4.3 接地装置的设计布置应充分考虑到民居建筑所在地的土壤电阻率、地形等环境条件。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应符合表 4 要求。当土壤电阻率较高时,为节约经费和有利于防止跨步电压的危害,在土壤电阻率 大于 800 .m 时和环形 接地包围的面积的等效半径( 错误!不能通过编辑域代码创建对象。 )大于或等于 错误!不能通过编辑域代码创建对象。 时,可不考虑表 4 中的阻值要求,也不需要补加接地体或外延接地。 表 4 民居防雷建筑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值要求 单位为欧姆 民居 建筑防雷类别 冲击接地电阻值 第 二 类

19、 民居 防雷建筑 10 第三类民居防雷 建筑 30 DB51/T 14472012 6 5.2.4.4 为防止跨步电压对出入建筑物的人员造成伤害,接地装置应符合 GB 50057-2010 第 5 章第5.4.7 条的要求。 5.2.4.5 在条件许可时,民居建筑防雷接地装置应采用共用接地系统,并与进入的金属管道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共用一组接地系统。此时,共用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应符合低压配电系统的要求。 5.3 雷电电磁脉冲防护措施 5.3.1 民居建筑物应采取防雷电电磁脉冲防护措施,主要包括综合布线、等电位连接和安装浪涌保护器( SPD) 。 5.3.2 综合布线 5.3.2.1 民居建筑物的

20、综合布线应符合以下要求: a) 有条件的情况下,民居建筑物电源进线宜采取穿金属管埋地的方式引入。 b) 如电源采取架空方式引入,不应从建筑物门窗等人员进出处引入,宜由屋脊或侧面屋檐下引 入。室内穿 PVC 管,各用电设备线路采取垂直布设。 c) 当供电系统采用 TN 系统时,从民居建筑内总配电盘(箱)开始引出的配电线路和分支线路应采用 TN-S 系统。 d) 电源线、电视馈线和电话线等有源线路应避免长线路平行布设,以减少雷电电磁脉冲感应 。 5.3.3 等电位连接 5.3.3.1 高于接闪器的金属物,如电视天线支架等,应与建筑物屋面的接闪器作电气连接。 5.3.3.2 民居建筑物的等电位连接应

21、在入户线路上安装的浪涌保护器,并应与绝缘子铁脚、金具单独连接到防雷的接地装置上; 5.3.3.3 防雷接地与交流工作接地、安全保护接地共用一组接地装置时应分别接入地网,接地装置的接地电 阻值应按接入设备中要求的最小值确定。 5.3.3.4 等电位连接导体的最小截面应符合表 5 的规定 。 表 5 等电位连接部件的最小截面 单位为平方 毫 米 等电位连接部件 材料 截面 mm2 从等电位连接带至接地装置或至其他等电位连接带的连接导体 Cu(铜 ) 16 Fe(铁 ) 50 从屋内金属装置至等电位连接带的连接导体 Cu(铜 ) 6 Fe(铁 ) 16 5.3.4 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 。 5.3.4

22、.1 对低压电源架空进出线,应在入户处装设第一级浪涌保护器( SPD),并与绝缘子铁脚、金具连在一起接到电气设备的接 地装置上;在民居总配电箱处或线路上装设第二级浪涌保护器或其它型式的过电压保护器,但仍应接到接地装置上。 5.3.4.2 为实现多级 SPD 的能量配合,开关型 SPD 与限压型 SPD 之间的线路长度不宜小于 10 m,限压型 SPD 之间的线路长度不宜小于 5 m,否则需加装退耦的电感(或电阻)元件。如生产厂明确在其产品中已有能量配合的措施,可不串接退耦元件 。 5.3.4.3 由外部引入 电视、电话等 各种信号线,在进入设备前端应安装 技术参数 与设备相适应的 一级信号浪涌

23、保护器( SPD)。信号浪涌保护器( SPD)的选择应符合 表 6、表 7 的规定。 DB51/T 14472012 7 表 6 信号浪涌保护器( SPD)的选择 雷电防护区 LPZ0/1 LPZ1/2 LPZ2/3 浪涌范围 10/350 s 0.5kA2.5kA 1.2/50 s、 8/20 s 0.5kV10kV 0.25kA5kA 0.5kV1kV 0.25kA0.5kA 10/700 s、 5/300 s 4kA 100A 0.5kV4kV 25A100A 浪涌保护器的要求 SPD(j) D1、 B2 SPD(k) C2、 B2 SPD(k) C1 注: 1 浪涌范围为最小的耐受 要

24、求,可能设备本身具备 LPZ2/3 栏标注的耐受能力。 2 B2、 C1、 C2、 D1等 是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冲击试验类型。 表 7 天馈浪涌保护器的主要技术参数推荐表 工作频率( MHz) 传输功率( W) 电压驻波比 插入损耗( dB) 接口方式 特性阻抗( ) Uc (V) Iimp (kA) Up (V) 1.56000 1.5 倍系统平均功率 1.3 0.3 应满足系统 接口要求 50/75 大于线路上最大运行电压 2kA 小于或等于设备端口耐压并应留有一定裕量 5.3.4.4 浪涌保护器( SPD) 连接导线截面积应 符合以下要求: a) 电源 SPD 的连接导线最小截面积宜符合

25、表 8 的规定。 表 8 电源 浪 涌保护器的连接导线最小截面积 单位为平方毫米 保护级别 SPD 的类型 导线截面 SPD 连接相线铜导线 SPD 接地端连接铜导线 第一级 开关型或限压型 6 10 第二级 限压型 4 6 第三级 限压型 4 6 b) 信号、天馈线路浪涌保护器 SPD 的接地端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 6mm2的铜芯导线就近连接到接地装置(或室内局部等电位接地端子板)上。 5.3.4.5 所使用的浪涌保护器应经国家认可的检测实验室检测合格的产品。 5.3.4.6 低 压配电系统中浪涌保护器( SPD)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GB16895.22-2004建筑物电气装置 第 5-

26、53 部分:电气设备的选择和安装 隔离、开关和控制设备 第 534 节:过电压保护电器、GB/T18802.12-2006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 SPD)第 12 部分:选择和使用导则和 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343-200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设计规范中相关要求 。 5.3.4.7 信号线路中的 SPD 的设计应符合国家标准 GB/T18802.22-2008低压电涌保护器 第 22 部分:电信和 信号网络电涌保护器( SPD) 选择和使用导则和 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343-200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设计规范中要求。

27、6 施工要求 DB51/T 14472012 8 6.1 一般要求 6.1.1 施工人员、资质和设备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施工单位和人员必须取得气象主管机构认定的防雷设计、施工资质和资格,施工中应严格执行设计标准。 b) 在安装和调试中使用的各种计量器具,应经法定计量认证机构检定合格并在检定合格有效期内使用。 c) 防雷工程采用的主要设备、材料、成品、半成品应有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对 防雷 设备、器 材 应提供 国内检测机构证明的质量合格证明文件、规格、型号、性能检验报告以及安装、使用、维修和试验要求等技术文件。 6.2 接闪器安装 6.2.1 接闪器的安装布置应符合附录 B 中防雷建筑物

28、接闪器布置的要求 。接闪器的选择应符合本规范第 5.2.1 条之 5.2.1.1 条之规定。 6.2.2 土掌房、闪片房、垛木房、茅草房等 民居建筑应处于所安装的独立 接闪杆 (带)和架空 接闪 线的保护范围之内, 接闪杆 (线)的支柱符合 GB50057-2010 第 4 章第 4.2.1 条 5、 6 的规定。支柱上应无附着的其他电气线路。在高 2.7m 以下部分应采用能耐受 100kV 冲击电压( 10/350 s 波形)的绝缘层隔离,并安装警示牌(或标识),警示人员不得靠近或进入危险区域。 6.2.3 瓦房 坡度大于 1/2 的屋面:在屋脊、屋角、檐角上安装 接闪 带,屋檐一般不宜安装

29、 接闪 带。 6.2.4 瓦房 屋脊上装有宝盒(瓶 或其它鸟 兽等 形状装饰物 )、或脊上有突出的兽头等起翘起拱的民族特色装饰, 接闪 带敷设到此处应加高或加装 接闪杆 ,将其处于 接闪杆 (带)保护范围内。在有起翘起拱( 鸟 兽等 形状装饰物 )上, 接闪 带应沿其轮廓随形钝角弯曲。 6.2.5 民居建筑上安装的接闪器、引下线 在 进行固定时,接闪导线应位置正确、平正顺直、无急弯。焊接的焊缝饱满无遗漏。应对金属构件 的热胀冷缩引起的伸缩量留有余地。 接闪 带若采用圆铜或圆钢,其支持件应将 接闪 带可靠固定并不得对建筑物造成损坏,支持件的间距 0.5 1.5 米。 6.2.6 防雷装置的造型、

30、安装工艺应符合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08D800-8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与施工防雷与接地 的要求,并与民居建筑风格相协调。 6.3 引下线安装 6.3.1 引下线应分段固定,并以最短路径敷设到接地体,敷设应平正顺直、无急弯。焊接固定的焊缝饱满无遗漏,螺栓固定的应有防松零件(垫圈),焊接部分补刷的防腐油漆完整。如为钢筋结构建筑物,宜充分利用建筑物的柱筋作为自然引下线,但应在室外墙 体上留出供 测量接地电阻用的孔洞或测试点。 6.3.2 引下线两端必须分别与接闪器和接地装置做可靠的电气连接。 6.3.3 引下线上应无附着其他电气线路。 6.3.4 外露引下线在高 2.7m以下部分应采用能耐受 100

31、kV冲击电压( 10/350 s波形)的绝缘层隔离,如穿不小于 3 mm 厚的交联聚乙烯管;并安装警示牌(或标识),警示人员不得靠近或进入危险区域。 6.4 接地装置安装 6.4.1 利用民居建筑物桩基、梁、柱内钢筋做接地装置的自然接地体以及因接地需要而专门埋设的人工接地体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GB 50057-2010 第 5 章防雷装置 5.4 的要求。 6.4.2 接地装置的接地 电阻值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 当土壤电阻率较高 ,难以达到设计要求的接地电阻值时,可采用现行国家标准 GB/T21714.3-2008雷电防护 第 3 部分:建筑物的物理损坏和生命危险中 5.4.2 的规定,通过

32、环形 接地装置的等效半径DB51/T 14472012 9 以使防雷接地电阻值可不计的方法。 6.4.3 接地体的连接应采用焊接,并应在焊接处做防腐处理。钢材的焊接应符合表 9 要求: 表 9 防雷装置钢材焊接时的搭线长度及焊接方法 焊接材料 搭接长度不应少于 焊接方法 扁钢与扁钢 扁钢宽度的 2 倍 不少于 3 个棱边焊接 圆钢与圆钢 圆钢直径的 6 倍 双面施焊 圆钢与 扁钢 圆钢直径的 6 倍 双面施焊 扁钢与钢管、扁钢与角钢 紧贴角钢外侧两面或紧贴 3/4 钢管表面,上下两侧施焊,并应焊以由扁钢弯成的弧形(或直角形)卡子或直接由扁钢本身弯成弧形或直角形与钢管或角钢焊接 6.5 等电位连

33、接安装 6.5.1 除应按本规范 6.4.2 中做接地装置的等电位连接(共用接地系统)外,尚应按现行国家标准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第 6.3.4 条要求进行等电位连接,具体做法可参见 02D501-2 等电位联结 安装。 6.5.2 等电位连接的方法可采取焊接、螺钉或螺栓连接等方式。当采用焊接时,应符合本规范 6.4.3条 的要求。 6.6 浪 涌保护器安装 6.6.1 低压配电系统中浪涌保护器( SPD)的安装布置应符合工程设计文件的要求,并应不低于GB16895.22-2004建筑物电气装置 第 5-53 部分:电气设备的选择和安装 隔离、开关和控制设备 第534 节:

34、过电压保护电器、 GB/T18802.12-2006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 SPD)第 12 部分:选择和使用导则和 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343-200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设计规范中相关要求。 6.6.2 浪涌保护器( SPD)应以最短的路径接地 。 SPD 连接导线应平直和可靠连接,其长度不宜大于 0.5m,连线的弯曲角度不得小于 90 度。当开关型 SPD 与限压型 SPD 之间的线路长度小于 10m 或者限压型 SPD之间的线路长度小于 5m 时,在两级 SPD 之间应加装退耦装置。 6.6.3 各级电源浪涌保护器必须安装在配电设备的输入端或被保

35、护设备的输入端口。电源浪涌保护器应具备过流过热脱扣装置,当不具备上述功能时应加装过流保护装置。 6.6.4 电源浪涌保护器安装后,应按本规范附录 D 规定确定,安装后应检查脱离装置、电涌保护器的工作状态。 6.6.5 电源 SPD 与供电电源开关的连接线第一级 SPD 采用 6 mm2 塑包多股铜芯线,第二级 SPD 采用 4 mm2 塑包多股铜芯线 (针对一类民居建筑物,实施第三级 SPD,采用 4mm2 塑包多股铜芯线 ),也可采用凯文接线方式。信号 SPD 以及其他类型 SPD 的接地线采用 2.5mm2 塑包多股铜芯线。 6.6.6 第一级电源 SPD 接地引入线截面积 10mm2,第

36、二级电源 SPD 接地引入线截面积 6mm2。第三级电源 SPD 接地引入线截面积 6mm2。 6.6.7 信号浪涌保护器应安装在入户进线盒或靠近被保护设备端口处。 6.6.8 SPD 连接线宜采用铜线鼻连接 。 7 防雷装置的检测与维护 DB51/T 14472012 10 7.1 检测 7.1.1 民居建筑的防雷装置检测应由有资质的防雷装置检测机构按国家标准 GB/T21431-2008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等以及本规范的要求进行。 7.1.2 防雷工程质量应满足国家标准 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343-200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等以及本规范的要

37、求 。 7.1.3 检测内容: 接闪器; 引下线; 接地装置; 防雷区的划分; 等电位连接; 浪 涌保护器( SPD) 。 7.1.4 民居建筑物的防雷检测间隔时间为 24 个月。宜在雷雨季节以前进行,对检测不合格应及时整改。 7.1.5 民居建筑遭受雷击而发生雷击事件 时,应进行测试,开展雷灾调查,分析原因,及时整改。 7.1.6 民居建筑物的防雷检测记录应及时存档保管 。 7.2 维护管理 7.2.1 民居建筑的防雷装置应纳入民居建筑整体维护、修缮和管理的内容。 7.2.2 防雷装置应定期巡视检查维护,每次雷电过程后应对 SPD 等装置进行专项检查。老化、失效和损坏的防雷装置应及时维修或更

38、换 。 DB51/T 14472012 11 A 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 A.1 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应按下式确定: egAkNN ( A.1) 式中: N 建筑物预计雷击次数(次 /a); k 校正系数,在一般情况下取 1,在下列情况下取相应数值:位于旷野孤立的建筑物取 2;金属屋面的砖木结构建筑物取 1.7;位于河边、湖边、山坡下或山地中土壤电阻率较小处、地下水露头处、土山顶部、山谷风口等处的建筑物,以及特别潮湿的建筑物取 1.5; Ng 建筑物所处地区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次 /(km2a); Ae与建筑物截收相同雷击次数的等效面积 (km2)。 A.2 雷击

39、大地的年平均密度应按下式确定: dg TN 1.0 ( A.2) 式中: Td年平均雷暴日,根据当地气象台、站资料确定( d/a)。 凉山、甘孜和阿坝州年平均雷暴日数参照附录 E。 A.3 建筑物等效面积 eA 应为其实际平面积向外扩大后的面积。其计算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 1)当建筑物的高 H 小于 100m时,其每边的扩大宽度和等效面积应按下列公式计算确定( 图 A 1): H)H(D 200 ( A.3) 610)200()200()(2 HHHHWLLWA e ( A.4) 式中: D建筑物每边的扩大宽度( m); L、 W、 H分别为建筑物的长、宽、高( m)。 DB51/T 14

40、472012 12 图 A.1 建筑物的等效面积 注:建筑物平面积扩大后的面积 Ae 如附图 1 1 中周边虚线所包围的面积。 ( 2)当建 筑物的高 H 等于或大于 100m 时,其每边的扩大宽度应按等于建筑物的高 H 计算;建筑物的等效面积应按下式确定。 62 102 HWLHLWA e ( A.5) ( 3)当建筑物各部位的高不同时,应沿建筑物周边逐点算出最大扩大宽度,其等效面积 Ae应按每点最大扩大宽度外端的连接线所包围的面积计算。 DB51/T 14472012 13 B B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建筑物易受雷击的部位 B.1 平屋面或坡度不大于 1 10 的屋面 檐角、女儿墙

41、、屋檐 图 B.1(a)、 B.1(b)。 B.2 坡度大于 1 10 且小于 1 2 的屋面 屋角、屋脊、檐角、屋檐图 B.1(c)。 B.3 坡度不小于 1 2 的屋面 屋角、屋脊、檐角图 B.1(d)。 B.4 对图 B.1(c)和图 B .1(d),在屋脊有 接闪 带的情况下,当屋檐处于屋脊 接闪 带的保护范围内时屋檐上可不设 接闪 带。 ( a ) ( b )( c ) ( d )易 受 雷 击 部 位 ; 不 易 受 雷 击 的 屋 脊 或 屋 檐 ;雷 击 率 最 高 部 位 ;图 B.1 建筑物易受雷击的部位 B.5 彝、藏、羌等少数名族的民居建筑物形式多样,特色各异,具有一定

42、的不规则性。彝、藏、羌等少数名族民居建筑 屋脊中部及两端有简单的起翘及起拱 ,屋脊中部做一象征幸福、吉祥装饰图形,也做一 些取源于生活中的动物形体(鸽子等)来装饰; 藏、羌等少数名族的民居建筑的碉楼黄土和片石堆砌而成的土筑等。 在屋脊 、屋檐和屋角所安装防直击雷接闪带(杆)时,应使各种装饰物在其 保护范围内。 DB51/T 14472012 14 C C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滚球法确定接闪器的保护范围 C.1 单只 接闪杆 的保护范围应按下列方法确定( 图 C.1)。 hhxxx 1rxhrhrhrBArx图 C.1 单支接闪杆的保护范围 1 xx平面上保护范围的截面 ( 1)当 接闪

43、杆 高度 h 小于或等于 rh 时: 1) 距地面 rh 处作一平行于地面的平行线 。 2) 以 杆 尖为圆心, rh 为半径,作弧线交于平行线的 A、 B 两点 。 3) 以 A、 B 为圆心, rh 为半径作弧线,该弧线与 杆 尖相交并与地面相切。弧线到地面 为其保护范围。保护范围 为 一个对称的锥体; 4) 接闪杆 在 xh 高度的 x 平面上和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按下列计算式确定: DB51/T 14472012 15 )2()2( xrxrx hhhhhhr ( C.1) 式中: )2(0 hhhr r ( C.2) 式中: rx 接闪杆 在 hx 高度的 x 平面上的保护半径 (m

44、); hr滚球半径,按本规范表 5.2.1 确定 (m); hx 被保护物的高度 (m); r0接闪杆 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 (m)。 ( 2)当 接闪杆 高度 h 大于 rh 时,在 接闪杆 上取高度 rh 的一点代替单支 接闪杆杆 尖作为圆心。其余的做法同本款第( 1)项。(附 C.l)和(附 C.2)式中的 h 用 rh 代入。 C.2 双支等高 接闪杆 的保护范围,在 接闪杆 高度 h小于或等于 hr的情况下,当两支 接闪杆 的距离 D大于或等于 )2(2 hhh r 时,应各按单支 接闪杆 的方法确定;当 D小于 )2(2 hhh r 时,应按下列方法确定( 图 C.2)。 b0hrh

45、xhLEBANA Bx xxFO OhrhrCD11MhrhrhrhxF1 - 1CDB51/T 14472012 16 图 C.2 两支等高接闪杆的保护范围 L 地面上保护范围的截面; M xx平面上保护范围的截面 ; N AOB轴线的保护范围 ( 1) AEBC 外侧的保护范围,按照单支 接闪杆 的方法确定。 ( 2) C、 E 点位于两 杆 间的垂直平分线上。在地面每侧的最小保护宽度 ob 按下式计算: 20 )2()2( DhhhEOCOb r ( C.3) ( 3)在 AOB 轴线上,距中心线任一距离 x 处,其在保护范围上边线上的保护高度 xh 按下式确定: 222 )2()( x

46、Dhhhh rrx ( C.4) 该保护范围上边线是以中心线距地面的 rh 一点 O为圆心,以 22 )2()( Dhhr 为半径所作的圆弧 AB。 ( 4)两 杆 间 AEBC 内的保护范围, ACO 部分的保护范围按以下方法确定: 1) 在任一保护高度 xh 和 C 点所处的垂直平面上,以 xh 作为假想 接闪杆 ,按单支 接闪杆 的方法逐点确定(见 图 C.2 的 1 1 剖面图)。 2) 确定 BCO、 AEO、 BEO 部分的保护范围的方法与 ACO 部分的相同。 ( 5)确定 x 平面上保护范围截面的方法。以单支 接闪杆 的保护半径 xr 为半径,以 A、 B 为圆心作弧线与四边形

47、 AEBC 相交;以单支 接闪杆 的 xo rr 为半径,以 E、 C 为圆心作弧线与上述弧线相接。见图 C.2 中的粗虚线。 C.3 双支不等高 接闪杆 的保护范围,在 1h 小于或等于 rh 和 oh 小于或等于 rh 的情况下,当 D大于或等于)2()2( 2211 hhhhhh rr 时,应各按单支 接闪杆 所规定的方法确定 ;当 )2()2( 2211 hhhhhh rr 时,应按下列方法确定(图 C.3)。 DB51/T 14472012 17 hxLEBANABx xxFO OhrhrCD11MhrhrhrhxF1 - 1Chrh2HD1D - D1h1图 C.3 两支不等高接闪

48、杆的保护范围 L 地面上保护范围的截面; M xx平面上保护范围的截面 ; N AOB轴线的保护范围 ( 1) AEBC 外侧的保护范围,按照单支 接闪杆 的方法确定。 ( 2) CE 线或 HO线的位置按下式计算: D DhhhhD rr 2 )()( 221221 ( C.5) ( 3)在地面上 每侧的最小保护宽度 b0 按下式计算: 21110 )2( DhhhEOCOb r ( C.6) ( 4)在 AOB 轴线上, A、 B 间保护范围上边线按下式确定: 22121 )( xDhhhh rrx ( C.7) 式中: x距 CE 线或 HO线的距离。 该保护范围上边线是以 HO 线上距地面 rh 的一点 O 为圆心,以 212)( Dhhr 为半径所作的圆弧 AB。 ( 5)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