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 T 1566-2013 《中学教学用地理模型技术条件》.pdf

上传人:deputyduring120 文档编号:1232790 上传时间:2019-08-22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414.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51 T 1566-2013 《中学教学用地理模型技术条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DB51 T 1566-2013 《中学教学用地理模型技术条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DB51 T 1566-2013 《中学教学用地理模型技术条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DB51 T 1566-2013 《中学教学用地理模型技术条件》.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DB51 T 1566-2013 《中学教学用地理模型技术条件》.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ICS 03.180 A 18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 15662013 中学教学用地理模型技术条件 2013 - 03 - 11 发布 2013 - 04 - 01 实施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51/T 15662013 I 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要求 . . 1 附录 A(规范 性附录) 规格组成及要求 4 DB51/T 15662013 II 前 言 本标准由四川省教育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由四川省教育厅技术物资装备处负责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教育厅技术物资装备处、四

2、川天平仪器有限公司、四川儒雅教学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兵、王兴伟、胡元富。DB51/T 15662013 1 中学教学用地理模型技术条件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学教学用地理模型(以下简称模型)的基本要求,包括原材料、外观、规格组成及要求、安全性、标志、合格证、使用说明、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中学教学用地理模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099.1-2008 家用和类似用途插头插座 第1部分:通用要求 G

3、B 4706.1-2005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 14511-2008 地图印刷规范 GB 15092.1-2010 器具开关 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 16820-2009 地图学术语 GB 18581-2009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 溶剂型木器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 GB 18583-2008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 胶粘剂中有害物质限量 GB 21748-2008 教学仪器设备安全要求 仪器和零件的基本要求 JY 58-1980 地球仪技术条件 JY 209-1986 经纬度模型技术条件 JY 211-1986 天球仪技术条件 JY 212-1986 等高线地形图

4、判读模型技术条件 JY 0001-2003 教学仪器设备产品一般质量要求 JY 0002-2003 教学仪器设备产品的检验规则 3 要求 3.1 原材料 3.1.1 按 GB 21748-2008 中 4.2 的规定。 3.1.2 模型应采用无毒或少毒、 无污染或少污染且破损废弃后对环境不应造成污染或污染小的原材料。 3.1.3 所用各种材料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结构应牢固,不得因变形而影响正常使用。 3.1.4 导线的最小截面积按 GB 4706.1-2005 中表 11 的规定。 3.1.5 插头、插座的选用按 GB 2099.1-2008 中的相关规定。 3.1.6 开关按 GB 150

5、92.1-2010 的规定。 3.2 一般要求 DB51/T 15662013 2 3.2.1 模型应重点突出、原理正确、比例适当、联接牢固,工作可靠、结构简明,有利于对实物的理解。 3.2.2 模型的胶合部分要拼接牢固、平整光滑、对位准确,不得有明显的错缝、接痕和裂缝。 3.2.3 模型的可拆部分,拆装应方便,有足够的强度。可动部分应活动自如,正常使用不松脱。 3.3 外观 3.3.1 模型应结构牢固,表面规整光洁,色泽一致。 3.3.2 塑料件表面应平整光滑,不应有划痕、溶迹、缩迹,气泡、毛刺、尖角和变形。 3.3.3 金属件表面喷涂层应致密,平滑均匀,不应有气泡、针孔、毛刺、锈点、剥层和

6、露底;管材表面无裂缝、叠缝,外露管口端面应封闭;焊接部位无脱焊、虚焊、焊穿和错焊;冲压件应无脱层、裂缝;铆接部位应牢固,铆钉应端正圆滑,无明显锤迹。 3.3.4 木制件应平整清洁,无毛刺、霉变、虫眼、死节和明显变形;人造板部件的非交接面应做封边或涂饰处理,封边处应无脱胶、鼓泡、透胶、露底;棱边和锐角应做倒棱、圆角处理。 3.3.5 玻璃件外形端正,厚薄均匀,表面清洁无划痕,端面无尖角、锋边,外露周边应磨边处理,安装牢固。 3.3.6 纸质件应平整光洁,无折皱和破损。 3.3.7 布料产品应清洁无污染,缝制平直严密,无漏线、断线和影响外观的缺陷。 3.3.8 陶瓷件应平整光洁,表面无毛刺、尖角、

7、边缘破损和明显划痕。 3.3.9 其余按 JY 0001-2003 中第 7 章的规定。 3.4 规格组成及要求 模型的规格组成及要求按附录A的规定。 3.5 安全性 3.5.1 机械安全性 3.5.1.1 固定部件:模型可触及表面不应有尖锐和棱缘的拐角,并可能潜在地引起危害的零部件,如因功能必不可少而存在功能性锐利尖端时,应在模型尖端处设置保护套,在使用说明书中和产品上设安全警示说明,并在产品上标注安全警示标志。 3.5.1.2 活动部件:模型可调节、可展开及可伸缩的结构,不应有对人体造成危险和潜在危害的隐患存在。该类模型应在使用说明书中有安全注意事项说明,并在产品上加上安全护套。 3.5.

8、1.3 模型操作时不应因故障,使其它部位有零部件弹出或飞出。 3.5.2 电器安全性 电器的泄漏电流和电气强度按 GB 4706.1-2005 中第 16 章的规定。 3.5.3 有害物质限量 3.5.3.1 涂料按 GB 18581-2009 的规定。 3.5.3.2 胶粘剂按 GB 18583-2008 的规定。 3.6 机械性能 3.6.1 紧固件连接牢固,不应有松动、脱扣、劈头、断裂和歪斜和不得因正常使用而变形或损坏。 3.6.2 其余按 JY 0001-2003 中第 6 章的相关规定。 DB51/T 15662013 3 3.7 标志、合格证、使用说明、包装、运输、贮存 3.7.1

9、 标志、合格证、使用说明 按JY 0001-2003中第11章的规定。 3.7.2 包装 按JY 0001-2003中12.1的规定。 3.7.3 运输、贮存 按JY 0001-2003中12.2的规定。 DB51/T 15662013 4 A 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规格组成及要求 A.1 规格组成及要求(初中部分) 规格组成及要求见表 A.1。 表A.1 规格组成及要求 序号 编号 名称 规格组成及要求 1 34001 平面政区地球仪 符合 JY 58-1980 的规定。 2 34002 平面地形地球仪 符合 JY 58-1980 的规定。 3 34003 平面地形地球仪 符合 J

10、Y 58-1980 的规定。 4 34004 立体地形地球仪 符合 JY 58-1980 的规定。 5 34005 平面两用地球仪 1、地形/政区 140 000 000,球体直径不小于 250mm 和 320mm 两种。 2、球图内容为平面地形和平面行政区,均为最新版图。 3、球图为聚氯乙烯(PVC)塑片双面印刷,不开灯为平面地形图,开灯显示平面行政区图。能方便演示中学地理中地形与行政区教育内容。 4、球图真空成形,双层球体,外壳为厚度不小于 1.2mm 的透明塑质罩。 5、使用电源为交流单相 220V。 6 34006 充气式填充地球仪 1、采用塑胶制作,160 000 000,由球形气腔

11、与气嘴组成。 2、采用高密度聚乙烯或聚氯乙烯薄膜制成。平面地图应采用地图出版社的最新版本。3、充气地球仪充足气后直径不小于 210mm。 4、外观色泽应均匀,无气泡、杂质和塑化不匀等现象。 5、地球仪成型应良好,充气后正球体,无明显变形。 6、壁厚应均匀,充足气后不应出现因壁厚不均而造成的局部鼓突现象。 7、熔焊部位边缘应整齐,无扭曲及毛刺现象。 8、地球仪密封性应良好,无漏气现象。 9、世界政区的内容与标识应正确,符合实际情况,并正确反映教育内容。 10、图形、文字、颜色正确、清晰,标记醒目。 11、名词、术语、用色应符合 GB/T 14511-2008 及 GB/T 16820-2009

12、的有关规定。 7 34007 填充地球仪(政区) 1、采用塑料制作,球体直径不小于 320mm,比例为 160 000 000。 2、政区图形、比例及所处经、纬位置应正确。能正确反映教育内容,反映世界政区实际情况。 3、赤道线 36 等分,每 10作一条经度线;纬度线每 10作一条,纬度标在西经 30DB51/T 15662013 5 处。 4、海岸、河流采用蓝色线条表示;国界、经纬线采用黑色线表示。 5、线条应清晰流畅,符合地图基本制作要求。 6、经“学生用水彩笔”于球体表面后,应能很容易地擦拭干净,而无任何明显的残留痕迹。 8 34008 填充地球仪(地形) 1、采用塑料制作,球体直径不小

13、于 320mm,比例为 160 000 000。 2、地形、图形、比例及所处经、纬 x 位置应正确。正确反映教材内容,反映世界地形表A.1 (续) 序号 编号 名称 规格组成及要求 8 34008 填充地球仪(地形) 的实际情况和基本地形地貌和主要山脉走势等。 3、赤道线 36 等分,每 10作一条经度线;纬度线每 10作一条,纬度标在西经30处。 4、海岸、河流采用蓝色线条表示;国界、经纬线采用黑色线表示。 5、线条应清晰流畅,符合地图基本制作要求。 6、经“学生用水彩笔”涂刷于球体表面后,应能很容易地擦拭干净,而无任何明显的残留痕迹。 9 34009 经纬度模型 符合 JY 209-198

14、6 的规定。 10 34010 天球仪 符合 JY 211-1986 的规定。 11 34011 月球仪(320mm) 采用塑料制作,球体直径不小于 320mm,比例为 160 000 000。 12 34012 月球仪(140mm) 采用塑料制作,球体直径不小于 140mm,比例为 190 000 000。 13 34015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模型 符合 JY 212-1986 的规定。 14 34016 中国地形模型 1、采用塑料制作,规格不小于 670 mm540mm,比例为 180 000 000,吸塑填充。2、地形模型由高分子成型,坚固耐用,图纸经复膜胶粘贴在板上,应平整、牢固,无皱痕

15、。 3、模型高度比例为 1:100 000(以珠穆朗玛峰为例)。 4、从北纬 32,东起长江中下游平原,经四川盆地、西至青藏高原的冈底斯山脉上端。此剖分线为中国地形西高东低三级阶梯分布最明显处。 5、地形地貌用分层设色法对高原、平原、湖泊、盆地作着色处理,着色应符合国家地图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地形图。 6、长江、黄河干流应相对其他河流线条要粗,自然清晰。按教材内容所需要的布字位置应与底图(中国地形图)基本吻合。 7、名词、术语、用色应符合 GB/T 14511-2008 及 GB/T 16820-2009 的有关规定。 DB51/T 15662013 6 15 34017 中国政区拼接及组合模型

16、1、模型比例为 16 000 000,规格不小于 1080 mm800mm,由中国政区模型拼块、中国区域图(黑白)和板框组成。 2、拼块应边缘光滑,交界线准确,拼块边缘间隙应小于 0.5mm。 3、各模型块在演示时应吸附于图板上,拼块不得自行脱落。 4、 模型边框采用塑料铝合金制作。 应与中国区域图重合。 拼块和版图均应复塑保护。5、名词、术语、用色应符合 GB/T 14511-2008 及 GB/T 16820-2009 的有关规定。 16 34018 中国政区拼接模型 1、采用塑料制作,规格不小于 330 mm260mm,比例为 120 000 000。 2、拼块应边缘光滑,交界线准确,拼

17、接后误差应小于 0.5mm。 3、显示各省、市、自治区的平面分布形状。 17 34019 板块构造及地表形态模型 1、采用塑酯制作,规格不小于 650 mm350 mm180mm。 2、地形的基本面貌。 表A.1 (续) 序号 编号 名称 规格组成及要求 17 34019 板块构造及地表形态模型 3、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幔和地壳。 4、地壳的构造。 5、显示地球的内部热能在软流层中造成缓慢的对流热流及热柱,对流热流在软流层中的运移引起它上面的岩石圈板块的运动。 6、对流热流及热柱上升处,形成大陆断裂谷、大洋中脊、转换断层、火山、地震-非洲大裂谷的形成及海洋的发展 。 7、对流热流下降处,板块之间

18、相互碰撞、挤压、产生火山、地震、岩浆活动、褶皱、断裂。 18 34020 褶皱构造及其地貌演变模型 1、采用塑酯制作,规格不小于 540 mm240 mm180mm。 2、直观演示地形变化和地质构造。 3、岩层最初的产物,水平岩层及岩层的新老关系,遭受外力侵蚀后,露出岩层的变化。 4、岩层受力发生弯曲形成的褶皱构造的基本形态与特征。 . 5、褶皱构造形成的山形特征及外力作用影响后地形的变化。 19 34021 断裂构造及地垒地堑发育 模型 1、 采用塑酯制作,规格不小于 520 mm260 mm220mm。 2、 演示断裂构造的形成。 3、 演示地垒、地堑的形成。 4、 断裂构造形成的地形:陡

19、崖、断块山、谷地。 5、外力作用影响后,形成的地貌形态:三角面山坡、V 形谷、河流、沟谷、湖泊、冲积扇、沙洲。 20 34022 地球内部构造模型 1、 采用塑酯制作,球体直径不小于 320mm。 2、显示地球内部构造,从剖面处可直观地看到地壳、地幔、外核等圈层的名称、位置和厚度,以及位于地壳与地幔之间的莫霍面、地幔与地核之间的古登堡面等圈层分界,同时以地核为例,具体分为内地核和外地核,可说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划分具有不同的等级。 21 34023 世界立体地形模型 1、采用塑料制作,规格不小于 1060 mm700mm,比例为 116 000 000 。 2、说明全球的基本地理特征。 3、全

20、球范围内海、陆分布大势。 DB51/T 15662013 7 4、说明四大洋七大洲的分布范围、大洲间分界线等。 5、全球地形类型分布和地形大势。 6、世界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解说。 7、说明全球重要地理事物的分布。 8、说明世界范围内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和特征。 9、说明世界主要河流的分布和特征。 10、说明世界主要能源地的分布。 11、名词、术语、用色应符合 GB/T 14511-2008 及 GB/T 16820-2009 的有关规定。22 34024 中国立体地形模型 1、采用塑料制作,规格不小于 1080 mm800mm,比例为 14 000 000。 2、显示我国的基本地理特征。 3、显示我

21、国在世界上的位置。 4、显示我国的疆域范围、领土面积、陆、海疆界和邻国等。 表A.1 (续) 序号 编号 名称 规格组成及要求 22 34024 中国立体地形模型 5、显示我国的地形类型和地势分布。 6、显示我国的行政区划,各省、市、自治区的名称、政府驻地以及特别行政区等。 7、显示重要地理事物的分布。 8、显示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和特征。 9、显示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和特征。 10、显示我国主要铁路分布和特征。 11、名词、术语、用色应符合 GB/T 14511-2008 及 GB/T 16820-2009 的有关规定。 A.2 规格组成及要求(高中部分) 规格组成及要求见表 A.2。 表A.2

22、规格组成及要求 序号 编号 名称 规格组成及要求 1 34001 平面政区地球仪 符合 JY 58-1980 的规定。 2 34002 平面地形地球仪(140 000 000) 符合 JY 58-1980 的规定。 3 34002 平面地形地球仪(160 000 000) 符合 JY 58-1980 的规定。 4 34004 立体地形地球仪 符合 JY 58-1980 的规定。 5 34009 经纬度模型 符合 JY 209-1986 的规定。 6 34010 天球仪 符合 JY 211-1986 的规定。 7 34013 晨昏圈地球仪 球体直径不小于 210mm,160 000 000,可以

23、演示昼夜交替、昼夜长短及不同纬度地区的季节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时差 、晨线和昏线、极昼和极夜。 DB51/T 15662013 8 8 34016 中国地形模型 1、采用塑料制作,规格不小于 670 mm540mm,比例为 180 000 000,吸塑填充。 2、地形模型由高分子成型,坚固耐用,图纸经复膜胶粘贴在板上,应平整、牢固,无皱痕。 3、模型高度比例为 1:100 000(以珠穆朗玛峰为例)。 4、从北纬 32,东起长江中下游平原,经四川盆地、西至青藏高原的冈底斯山脉上端。此剖分线为中国地形西高东低三级阶梯分布最明显处。 5、地形地貌用分层设色法对高原、平原、湖泊、盆地作着色处理,

24、着色应符合国家地图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地形图。 6、长江、黄河干流应相对其他河流线条要粗,自然清晰。按教材内容所需要的布字位置应与底图(中国地形图)基本吻合。 7、名词、术语、用色应符合 GB/T 14511-2008 及 GB/T 16820-2009 的有关规定。 表A.2 (续) 序号 编号 名称 规格组成及要求 9 34019 板块构造及地表 形态模型 1、采用塑酯制作,规格不小于 650 mm350 mm180mm。 2、地形的基本面貌。 3、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幔和地壳。 4、地壳的构造。 5、显示地球的内部热能在软流层中造成缓慢的对流热流及热柱,对流热流在软流层中的运移引起它上面的岩石

25、圈板块的运动。 6、对流热流及热柱上升处,形成大陆断裂谷、大洋中脊、转换断层、火山、地震-非洲大裂谷的形成及海洋的发展。 7、对流热流下降处,板块之间相互碰撞、挤压、产生火山、地震、岩浆活动、褶皱、断裂。 10 34020 褶皱构造及其地貌演变模型 1、采用塑酯制作,规格不小于 540 mm240 mm180mm。 2、直观演示地形变化和地质构造。 3、岩层最初的产物,水平岩层及岩层的新老关系,遭受外力侵蚀后,露出岩层的变化。 4、岩层受力发生弯曲形成的褶皱构造的基本形态与特征。 5、褶皱构造形成的山形特征及外力作用影响后地形的变化。 11 34021 断裂构造及地垒 地堑发育模型 1、采用塑

26、酯制作,规格不小于 520 mm260 mm220mm。 2、演示断裂构造的形成。 3、演示地垒、地堑的形成。 4、断裂构造形成的地形:陡崖、断块山、谷地。 5、外力作用影响后,形成的地貌形态:三角面山坡、V 形谷、河流、沟谷、湖泊、冲积扇、沙洲。 12 34022 地球内部构造模型 1、采用塑酯制作,球体直径不小于 320mm。 DB51/T 15662013 9 2、显示地球内部构造,从剖面处可直观地看到地壳、地幔、外核等圈层的名称、位置和厚度,以及位于地壳与地幔之间的莫霍面、地幔与地核之间的古登堡面等圈层分界,同时以地核为例,具体分为内地核和外地核,可说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划分具有不同的

27、等级。 13 34023 世界立体地形模型 1、采用塑料制作,规格不小于 1060 mm700mm,比例为 116 000 000 。 2、说明全球的基本地理特征。 3、全球范围内海、陆分布大势。 4、说明四大洋七大洲的分布范围、大洲间分界线等。 5、全球地形类型分布和地形大势 6、显示世界主要国家及其首都。 7、说明全球重要地理事物的分布。 8、说明世界范围内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和特征。 9、说明世界主要河流的分布和特征。 10、说明世界主要能源地的分布。 11、名词、术语、用色应符合 GB/T 14511-2008 及 GB/T 16820-2009 的有关规定。 表A.2 (续) 序号 编号

28、 名称 规格组成及要求 14 34024 中国立体地形模型1、采用塑料制作,规格不小于 1080 mm800mm,比例为 14 000 000。 2、显示我国的基本地理特征。 3、显示我国在世界上的位置。 4、显示我国的疆域范围、领土面积、陆、海疆界和邻国等。 5、显示我国的地形类型和地势分布。 6、显示我国的行政区划,各省、市、自治区的名称、政府驻地以及特别行政区等。 7、显示重要地理事物的分布。 8、显示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和特征。 9、显示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和特征。 10、显示我国主要铁路分布和特征。 11、名词、术语、用色应符合 GB/T 14511-2008 及 GB/T 16820-2009 的有关规定。 15 34026 活动 星空盘 可手动调节观看时间、日期、月份;带指南针定方位;三种观看模式(星座连线观看、神话星图观看、双重模式观看);可探索 30 个以上星座。 _ DB51/T 156620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ETSI TS 103 901-2015 PowerLine Telecommunications (PLT) Coexistence of Narrow Band PLT technologies operating in the frequency bands 3kHz to 95 kHz 95 kHz to 125 kHz and 125 kHz to_1.pdf ETSI TS 103 901-2015 PowerLine Telecommunications (PLT) Coexistence of Narrow Band PLT technologies operating in the frequency bands 3kHz to 95 kHz 95 kHz to 125 kHz and 125 kHz to_1.pdf
  • ETSI TS 103 908-2011 PowerLine Telecommunications (PLT) BPSK Narrow Band Power Line Channel for Smart Metering Applications (V1 1 1)《电力线通信(PLT) 智能电表应用的BPSK窄带电力线信道(版本1 1 1)》.pdf ETSI TS 103 908-2011 PowerLine Telecommunications (PLT) BPSK Narrow Band Power Line Channel for Smart Metering Applications (V1 1 1)《电力线通信(PLT) 智能电表应用的BPSK窄带电力线信道(版本1 1 1)》.pdf
  • ETSI TS 103 909-2012 Power Line Telecommunications (PLT) Narrow band transceivers in the range 9 kHz to 500 kHz Power Line Performance Test Method Guide (V1 1 1 Includes Diskette)《.pdf ETSI TS 103 909-2012 Power Line Telecommunications (PLT) Narrow band transceivers in the range 9 kHz to 500 kHz Power Line Performance Test Method Guide (V1 1 1 Includes Diskette)《.pdf
  • ETSI TS 103 912-2003 Access and Terminals (AT) Short Message Service (SMS) for PSTN ISDN Short Message Communication between a fixed network Short Message Terminal Equipment and a .pdf ETSI TS 103 912-2003 Access and Terminals (AT) Short Message Service (SMS) for PSTN ISDN Short Message Communication between a fixed network Short Message Terminal Equipment and a .pdf
  • ETSI TS 103 912-2003 Access and Terminals (AT) Short Message Service (SMS) for PSTN ISDN Short Message Communication between a fixed network Short Message Terminal Equipment and a _1.pdf ETSI TS 103 912-2003 Access and Terminals (AT) Short Message Service (SMS) for PSTN ISDN Short Message Communication between a fixed network Short Message Terminal Equipment and a _1.pdf
  • ETSI TS 104 001-2016 Open Smart Grid Protocol (OSGP) Smart Metering Smart Grid Communication Protocol (V2 1 1)《开放式智能电网协议(OSGP) 智能 计量智能电网通信协议(V2 1 1)》.pdf ETSI TS 104 001-2016 Open Smart Grid Protocol (OSGP) Smart Metering Smart Grid Communication Protocol (V2 1 1)《开放式智能电网协议(OSGP) 智能 计量智能电网通信协议(V2 1 1)》.pdf
  • ETSI TS 105 174-1-2014 Access Terminals Transmission and Multiplexing (ATTM) Broadband Deployment and Energy Management Part 1 Overview common and generic aspects (V1 2 1)《接入 终端 传输.pdf ETSI TS 105 174-1-2014 Access Terminals Transmission and Multiplexing (ATTM) Broadband Deployment and Energy Management Part 1 Overview common and generic aspects (V1 2 1)《接入 终端 传输.pdf
  • ETSI TS 105 174-1-2014 Access Terminals Transmission and Multiplexing (ATTM) Broadband Deployment and Energy Management Part 1 Overview common and generic aspects (V1 2 1)《接入 终端 传输_1.pdf ETSI TS 105 174-1-2014 Access Terminals Transmission and Multiplexing (ATTM) Broadband Deployment and Energy Management Part 1 Overview common and generic aspects (V1 2 1)《接入 终端 传输_1.pdf
  • ETSI TS 105 174-2-2-2009 Access Terminals Transmission and Multiplexing (ATTM) Broadband Deployment - Energy Efficiency and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Part 2 Network sites Sub-part.pdf ETSI TS 105 174-2-2-2009 Access Terminals Transmission and Multiplexing (ATTM) Broadband Deployment - Energy Efficiency and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Part 2 Network sites Sub-part.pdf
  •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