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民 俗 学 概 论 复 习重 点 第一章 绪论 第 一节 民俗 与民 俗学 一、什 么是 民俗 1 、民俗 ,即民 间风俗 ,指 一个国家 或民 族中中 下层 民众所创 造、 想用和 传承 的生活 文 化。 2、“ folklore ” 这个 词是 英国学 者汤 姆斯 于 1846 年 创立的 3 、 【历 史上 人们 对“ 民俗 ”概念 的狭 义理 解】 .文 化遗 留物 说。 ( 英国 文化进 化学 派) .精 神文 化说。 (英 国民 俗学会 ) .民 间文 学说。 (美 国学 者厄特 利和 苏联 学者 ) .传 统文 化说。 (西 方普 遍流行 ) 4 、 【广义 的“民 俗” 】
2、民俗 是人民大 众所 创造、 享用 和传承的 生活 文化。 民俗 是中下 层 民间文 化的 一部 分。 它是 民间文 化中 带有 集体 性、 传承性 、 模 式性 的现 象, 主 要以口 耳相 传, 行为示 范和 心理 影响 的方 式扩布 和传 承。 这种 社会 生活文 化既 是一 种历 史文 化传统 , 也 是民 众现实 社会 生活 中的 一个 重要组 成部 分。 5 、 【民 俗事 项分 类】 (1)物 质民俗 :是指 人民 在创造和 消费 物质财 富过 程中所不 断重 复的, 带有 模式性 的 活动, 以及 由这 种活 动所 产生的 带有 类型 性的 产品 形式。 (2)社 会民俗 :也
3、称 社会 组织及制 度民 俗,是 指人 民在特定 条件 下所结 成的 社会关 系 的惯制 , 它所 涉及 的是 从 个人到 家庭、 家族、 乡里 、 民族、 国家 乃至国 际社 会在结 合、 交 往 过程中 使用 并传 承的 集体 行为方 式。 (3)精 神民俗 :是指 在物 质文化与 制度 文化基 础上 形成的有 关意 识形态 方面 的民俗 。 它是人 类在 认识 和改 造自 然与社 会过 程中 形成 的心 理经验 , 这种 经验 一旦 成为 集体的 心理 习 惯,并 表现 位特 定的 行为 方式并 世代 传承 ,就 成为 精神民 俗。 (4) 语言 民俗: 是指 通过 口语约 定俗 成、
4、集体 传承 的信息 交流 系统 。 它 包括 两大部 分: 民俗语 言与 民间 文学 。 二、民 俗学 的性 质与 任务 1 、 【主 要任 务】 是以 科学 的态度 ,对 历史 与当 代的 民俗事 象, 进行 调查 、收 集、整 理 、 描述、 分析 和论 证, 探求 它的本 质结 构、 特点 与社 会功能 , 揭 示其 发生 、 发 展、 传 承、 演变、 消亡的 规律 ,为 人类 社会 的健康 发展 服务 。 民俗学 是一 门帮 助人 们认 识历史 与文 化、 改造 现实 社会生 活的 人文 科学 。 2 、 【民 俗学 与其 他学 科的 关系】 民俗学 具有 交叉 学科 的性 质。 民
5、间 文艺 学与 民俗 学: 民间文 艺学 是民 俗学 的分 支学科 之一 。 历史 学与 民俗 学: 民俗 是历史 的一 部分 。 二 者既 有联系 又有 区别 , 研 究历 史的人 必 须 了解民 俗, 研究 民俗 的人 ,也需 要参 考历 史文 献。 文化 人类 学与 民俗 学: 民俗是 文化 人类 学的 研究 对象之 一。 但文 化人 类学 关注人 类一 切文化 现象 , 侧 重于 从整 体上对 人类 文化 的起 源、 成长、 变迁 以及 文化 的类 型、 结 构、 机能 进行研 究, 而民 俗学 只注 重研究 民间 文化 传承 。 社会 学与 民俗 学: 社会 学以社 会生 活为 对象
6、 , 民 俗只是 社会 生活 的一 个组 成部分 。 社 会学的 视角 侧重 于对 现实 社会的 诸多 问题 进行 解剖 , 民俗学 的视 角则 是着 重对 传承性 的社 会 现象进 行研 究和 阐释 。 民族 学与 民俗 学: 二者 都以民 族文 化为 研究 主体 , 民俗 学研 究离 不开 各民 族的民 俗现 象, 民俗 学研 究也 需要 民族 学理论 和方 法的 辅助 。 但民 族学家 比较 重视 整个 民族 文化的 起源 、 发 展以 及民 族的 迁徙 、 融 合、 分化 等问 题, 民俗 学 家所关 注的 则是 各种 社会 群体中 民俗 事象 的本质 、功 能、 结构 特点 以及历
7、史发 展规 律等 民俗 学与 考古 学、 语言 学、宗 教学 、哲 学及 其其 他学科 有一 定的 关系 。 3 、 【民 俗学 的内 容】 (1) 民俗 学原 理 (2) 民俗 史 (3) 民俗 志 (4) 民俗 学史 (5) 民俗 学方 法论 (6) 资料 学 第 二节 民俗 的基 本特征 一、民 俗的 集体 性 民俗 的集 体性 , 是 指民 俗在产 生流 传过 程中 所体 现出的 基本 特征 , 也 是民 俗的本 质特 征。 人 的根 本属 性就 是社 会性, 民俗 文化 的产 生, 离不开 人类 的群 体活 动, 可见, 民俗 是一 种群体 智慧 的结 晶。 民俗 文化不 是个 人行
8、 为, 而是 集体的 心态 、 语 言和 行为 模式, 民俗 的形 成、发 展是 集体 参与 的结 果,这 是民 俗文 化的 生命 力所在 。 丰富 多彩 的春 节民俗 文化 。 二、民 俗的 传承 性和 传播 性 民俗的 传承 性 , 是指 民俗 文化在 时间 上传 衍的 连续 性, 是民 俗文 化的一 种传 递方式 。 这 也是人 类的 一种 潜在 能力 , 一切 教化 都在 潜移 默化 中进行 , 使 人们 不知 不觉 地在民 俗传 承中 获得知 识与 能力。 民俗的 传播 性 , 是指 民俗 文化在 空间 伸展 上的 蔓延 性, 是民 俗文 化的横 向传 播过 程 。 民俗的 传承 性
9、与 传播 性相 结合, 形成 民俗 文化 多元 化的互 相撞 击与 吸收 ,融 合与发 展 , 成为一 种时 空文 化的 连续 体。 三、民 俗的 稳定 性与 变异 性 民俗 的稳 定性 , 是 指民 俗一旦 产生 , 就 会伴 随着 人们的 生产 及生 活方 式长 期相对 的固 定下来 ,成 为人 们日 常生 活的一 部分 。 民俗 的变 异性 , 是 指在 民俗传 承过 程中 引起 的自 发与渐 进的 变化 。 它 是民 俗文化 机能 的自身 调适 ,也 是民 俗文 化生命 力的 所在 。 中国 的民俗 文化 特色 。 中国 的傩俗 。 四、民 俗 的 模式 性 民俗 的模 式性 , 是
10、指民 俗文化 的表 现形 式是 一种 民众共 同遵 守的 标准 。 这 种标准 既是 一种定 型化 的思 维习 惯, 也 是一种 约定 俗成 的行 为方 式, 不 同于 上层 文化 的个 性 化、 独 创性。 中国 著名 四大 传说 五、民 俗的 规范 性和 服务 性 民俗 的规 范性 , 是 民俗 社会中 经常 使用 的不 成文 法或习 惯法 , 它 对民 众的 思想和 生活 产生强 大的 约束 力量 , 迫 使人们 在一 定的 道德 和习 惯规范 中行 事, 以得 到心 理和环 境的 协调 和平衡 。 图腾 民俗 的服 务性 , 是 指民 俗文化 的创 造是 服务 于社 会, 服务 于生
11、产和生 活实 践, 协调 民 众心理 ,满 足民 众的 审美 需要。 尊 老爱 幼习 俗; 春节时 贴的 门神 、窗 花、 年画。 第 三节 民俗 的社 会功能 一、教 化功 能 民俗 的教 化功 能, 指民 俗在人 类个 体的 社会 化文 化过程 中所 起的 教育 和模 塑作用 。 人生活 在民 俗中 ,就 像鱼 生活在 水中 一样 ,须 臾不 可离开 。 二、规 范功 能 民俗 的规 范功 能, 指民 俗对社 会群 体中 每个 成员 的行为 方式 所具 有的 约束 作用。 民 俗是一 种约 束面 最广 的行 为规范 。 三、维 系功 能 民俗 的维 系功 能, 指民 俗统一 群体 的行 为
12、与 思想 , 使 社会 生活 保持稳 定 , 使群体 内所 有成员 保持 向心 力与 凝聚 力。 四、调 节功 能 民俗 的调 节功 能, 是指 通过民 俗活 动中 的娱 乐、 宣泄、 补偿 等方 式, 使人 类社会 生活 和心理 本能得 到调剂 的功 能。 少数民 族的狂 欢节 (傣族 的泼水 节、蒙 古族 的那达 慕) ; 民间游 戏( 斗鸡 、斗 蟋蟀 、下棋 ) 。 第 四节 中国 民俗 的起源 与发 展 一、史 前民 俗 史前 民俗 ,是 指公 元 前21 世 纪夏 王朝 建立 以前 的 民俗, 即原 始社 会的 民俗 。 民俗是 原始 社会 生活 的唯 一规范 ,这 是史 前民 俗
13、的 显著特 点。 二、古 代民 俗 古代民 俗, 指从 夏王 朝建 立到鸦 片战 争之 前这 段期 间的民 俗。 1 、 夏、 商、 周三 代是 古代 以中原 地区 各氏 族部 落的 民俗为 中心 , 兼 容周 围各 族的民 俗, 初步形 成中 华民 族统 一的 民俗格 局的 时期 。 2 、从 春秋 战国 到秦 汉时 期 是中国 历史 上规 模最 大的 民族融 合时 期之 一。 3 、汉代 以后, 封建社 会的 民俗继续 发展 ,中间 经三 国、两晋 、南 北朝, 至隋 唐达到 了 高度的 繁荣 。 4 、宋 、元 、明 、清 是中 国 封建社 会民 俗的 继续 发展 与繁荣 期。 【综观
14、中国 古代 民俗 ,与 史前民 俗相 比有 几个 显著 的特点 】 : (1) 民 俗融 合的 规模 远较 史前时 期为 大, 由此 引起 民俗的 不断 交流 与同 化的 规模也 大 ; (2)古 代民俗 无论如 何变 化,始终 保持 着以汉 民族 民俗为主 体的 基本体 系, 反映了 民 俗活动 顽强 的传 承性 ; (3)由 于这时 期有了 相对 于“民间 ”而 言的国 家组 织,统治 阶级 本身也 发展 出了一 套 与“俗 ”相对 应的“ 礼” , 即官方 礼仪。 因此, 二者 之间常 常相互 影响, 相互 转化, 其间的 关系表 现得 十分 复杂 。 三、近 现代 民俗 近现 代民 俗
15、, 指 1840 年 鸦片战 争以 来的 民俗 。向 新的、 现代 化的 、既 以中 国传统 特 色为主 又兼 有国 际性 的民 俗体系 蜕变 。 第二章 物 质 生产 民 俗 【物 质生 产民 俗】 是一 个国家 、 民 族的 特定 地区 、 社会 群体 中的 大众 , 在 一定生 态环 境中所 创造 、 享 用和 传承 的物质 文化 事象 。 它 包括 农业民 俗; 狩猎 、 游 牧和 渔业民 俗; 工匠 民俗; 商业 与交 通民 俗等 ,它贯 穿人 类生 产实 践活 动的全 过程 。 【物 质生 产民 俗主 要反 映的是 人与 自然 的关 系】 它的特 征主 要表 现在 四个 方面: (
16、一) 地域 性 人 们大 众进 行物质 生产 所形 成的 风俗 习惯, 依附 于不 同生 态环 境的自 然条 件。 (二) 季节 性 人 与自 然斗 争, 受 自然 现象 的规 律制 约, 从 而形 成随 天体 运转 , 气象 变化 而变化 的季 节性 和周 期性 。 (三) 功能 性 物 质生 产民 俗首先 是为 了满 足物 质生 活的需 求, 它具 有直 接的 功能 作 用 。 (四) 科学 性 物 质生 产民 俗是劳 动人 民在 长期 生产 实践过 程中 , 对 生产 对象 及其规 律的 长期观 察、 感受 和思 考的 结果, 具有 科学 意义 。 第 一节 农业 民俗 农业民 俗是 伴
17、随 中国 古代 农业经 济生 活而 产生 的文 化现象 。 它是 农民 在长 期的 观察和 生 产实践 活动 中逐 步形 成的 文化产 物 。 农 业民 俗具 有农 业生产 的季 节性 、 周期 性和 传承性 特 点 。 一、农 业耕 作的 时序 、节 令习俗 “庄 稼不 等人 ” 、 “ 季节 不饶人 ” 二、占 天象 ,测 农事 的习 俗 河南 农谚 “立 春晴 一日 ,农夫 不费 力” ;江 苏农 民 “岁朝 看风 云, 以卜 田事 ” 三、卜 农事 丰歉 ,祈 福、 禳灾的 习俗 正月 十九 (或 二十 五) “ 填仓节 ” 四 、农 业禁 忌、 祭祀习 俗 农业 禁忌 习俗 , 一
18、方面 是农民 不能 充分 认识 自然 界规律 的反 映; 另一 方面 是农民 对农 业生产 实践 规律 的经 验性 认识的 一种 总结 。 四、农 业禁 忌、 祭祀 习俗 农业 禁忌 习俗 , 一 方面 是农民 不能 充分 认识 自然 界规律 的反 映; 另一 方面 是农民 对农 业生产 实践 规律 的经 验性 认识的 一种 总结 。 五、祭 田神 、先 农和 社神 的习俗 李冰“ 川主 之神” ; “扫 晴娘” ; 祭腊八 神仪式 六、 农业生产 过程 习俗 七 、农 业娱乐 风 习。 这种 民俗 文化 ,有 的是 在农业 生产 过程 中进 行创 作;有 的是 在丰 收以 后庆 节时表 演
19、; 有的在 元宵 等节 日民 间业 余文娱 活动 中, 或歌 或舞 , 丰富 多彩 。 “ 九曲 莲 灯” ; 采茶 歌 、 数九 歌 第 二节 狩猎 、游 牧和渔 业民 俗 一、 狩 猎、 游牧 业生 产的 时序、 节令 条件 , 是 产生 同类民 俗的 自然 因素 。 鄂伦春 族以 狩猎为 业。 二、 狩 猎、 游 牧的禁 忌、 祭祀习 俗, 反 映了 猎户、 牧民寄 托丰 收和 防止 灾害 的希望。 正月初 五“ 牛日 ” ; 为牲 畜 招魂的 习俗 。 三、狩 猎、 畜牧 生产 过程 的民俗 牧民 谚语 “水 膘, 草力 ,都精 神” 。 四、渔 业民 俗 1 、渔 业生 产的 生态
20、环境 特 征。 渔业生产 多分 布在江 、河 、湖、海 之滨 。这些 地区 的渔民“ 饭稻 羹鱼” , 大多 依赖渔 盐 业为主 。 2 、渔 业海 上占 验习 俗。 “占风 ”看 潮汛 ; “ 占潮 ” 看水势 。 3 、渔 业生 产操 作习 俗。 4 、渔业 禁忌及 祭祀习 俗。 渔民崇 信龙 王、水 神、 马祖、海 神、 河伯, 认为 他们可 以 使自己 得福 免祸 。 第 三节 工匠 民俗 一、工 匠的 技艺 传承 。 “百工 五法” ,矩、 规、 绳、水、 悬。 斗拱 与飞 檐 。 “ 文房 四宝” 俗谚 “家 有 良田万 顷, 不如 薄技 在身 ” 。 【百工 五法 名词 解释 】
21、 产生于 战国 时期的 墨 子一书 ,对 此就有 过概 括性的总 结: “ 百工以 方为 矩,以 圆 为规, 直以绳 ,正以 悬, 衡以水 。无巧 工、 不巧工 ,皆以 此五者 为法。 ”这里 提到的 矩、 规、绳 、水 、悬 ,就 是人 们常说 的“ 百工 五法 ” 。 孟 子 离娄 上 中 所说 的 “不 以规 矩, 不能 成方 圆” , 指的 就是 古代 工匠 中 所流传 的 技巧。 “矩” 是工 匠们通 过直 角尺来正 方的 工具, 古代 叫“鲁班 尺” , 现在叫 “直 角曲尺” ; “规 ” 是 用来 画圆 的工 具; “绳 ” 是划 直线 的工 具, 古代叫 “ 绳墨 ”, 现在
22、 叫 ” 墨斗 ”; “水 ” 是以水 为准 ,来 测地 面的 平斜。 最初 人们 根据 下大 雨时地 面水 的流 向来 判断 其高低 与平 斜 , 后来 【传统 交通 运输 业的 民俗 特点】 我国传 统交 通运 输行 业的 分工也 越来 越细 , 陆上 的各 种车把 式 、 脚 夫 ( 包括 马帮 和驼队 ) 、 轿夫, 水上 的船 家、 筏子 客, 各 重要 交通 站口 、 码 头的店 家、 脚行 与牙 行 ( 代运商 ) 等 , 在 业务方 面都 有各 自的 活动 领域和 技艺 传承 , 并 形成 了各自 的操 作规 范、 旅途 规矩、 行话 、 信 仰、禁 忌等 一系 列行 业习 俗
23、。 第三章 物 质 生活 民 俗 物质 生活 民俗 包括 饮食 、服饰 、居 住、 建筑 及器 用等方 面的 民俗 。 物质 生活 民俗 最先 以满 足生理 需要 为目 的, 随着 社会的 发展 和社 会分 工的 复杂化 , 重 大历史 事件 的作 用, 社会 心理的 差异 等, 它所 满足 的已不 仅是 生理 需要 ,同 时也包 括安 全 、 归属、 自尊 和自 我实 现等 较高层 次的 需要 。 物质 生活 民俗 在各 民族 物质生 活和 精神 生活 中占 居重要 地位 。 第 一节 饮食 民俗 一、日 常食 俗 我国 是个 农业 国, 南方 以种植 水稻 为主 ,北 方以 种植麦 稷为
24、主。 主食: 水稻 、麦 子、 小米 、玉米 、高 粱、 豆类 等。 藏族 “糌 粑” 副食: 蔬菜 、肉 类、 奶类 和饮料 等。 八 大菜 系。 二、节 日食 俗 除夕 “年 夜饭” ;元 宵节 “汤 圆” ; 端午“ 粽子 ” ; 中秋 “月 饼 ” 。 三、祭 祀食 俗 祭祀 食俗 来源 于人 们的 灵魂不 灭观 念。 人们 把祭 品当作 神人 相通 的中 介, 认为食 用祭 品就可 以得 到神 灵祖 先的 福佑。 清 明扫 墓。 四、待 客食 俗 蒙古 族“ 全羊席 ” ; 祝酒 歌。 五、特 殊食 俗 傣族 “酸 蚂蚁、 竹虫 、花 蜘蛛 ”等 昆虫美 味。 第 二节 服饰 民俗
25、一、服 饰的 产生 和发 展。 民间 服饰 主要 包括 下述 四类: 1 、衣 着。 2 、各种 附加的 装饰物 ,如 头饰:簪 、钗 ;耳饰 :耳 环、耳坠 ;颈 饰:项 链、 项圈; 手 饰:手 镯、 戒指 ;脚 饰: 脚铃等 。 3 、对 人体 自身 的装 饰。 如 发式、 描眉 、染 指、 束胸 、缠足 、文 身等 。 4 、具有 装饰作 用的生 产工 具、护身 武器 和日常 用品 。如佩刀 、腰 刀;挎 包、 手提袋 、 荷包等 。 二、服 饰构 成要 素的 变化 与服饰 承载 观念 变化 的关 系。 我国 各民 族服 饰所 体现 的社会 观念 : (一) 崇宗 敬祖 ,强 调礼 仪
26、伦常 。 在人生 重大 礼仪 中如 诞生 礼、 成年 礼、 婚礼 和丧 礼 产生四 次换 装 , 每次 换装 都有不 同的 方式, 不同 的内 容, 体现 上述观 念。 诞生 礼, 婴儿 挂银 圈、 玉锁之 类配 物; 成年 礼, 汉族 男子 “加 冠” , 女子 “加 笄” ; “穿 裙 ”仪式 。 婚礼 ,红 色。 丧 礼, 丧服分 斩衰 、齐 衰、 大功 、小功 、缌 麻等 五种 服制 。 (二) 求吉 心理 。 小孩 戴虎 头帽 、穿 虎头 鞋, “ 五毒 衣” ; 维吾 尔族 戴“ 小花 帽” , 彝族女 子戴 鸡冠 帽。 (三 )表 现民 族的 自我 意识。 同一 种服 饰, 同一
27、 种民族 (四 )成 为某 种政 治观 念的载 体。 中 山服 、列 宁装; 草绿 色军 装。 三、服 饰变 化的 特殊 轨迹 等级森 严 消 弱或 消失 ; 繁复 多样 简便 大方 。 第 三节 居住 建筑 民俗 获取 居住 空间 ,是 人类 解决生 存条 件和 安全 条件 的必然 结果 。 一、原 始初 民的 居住 方式 : 第一 阶段 ,利 用天 然空 间,如 巢居 、穴 居 第二 阶段 ,人 造居 住空 间,如 石室 、干 栏式 和竹 木结构 的草 屋。 二、我 国人 文精 神与 居住 建筑的 关系 四合 院是 中国 最典 型的 民居建 筑, 它比 较充 分地 体现着 中国 的传 统观
28、 念。 (一) 院落 四面 均有 墙壁, 墙壁没 有窗 子, 仅有 大门 与外面 相通 , 即 是封 闭观 念的符 号 。 (二) 房屋 布局 与家 庭成 员的住 房安 排有 严格 的规 定,即 是家 长制 的符 号。 (三) 专门 设有 堂屋 ,堂 屋中有 “天 地君 亲师 ”之 神位, 即是 中国 人伦 理的 符号。 (四 ) 四 方房 屋之下 皆有 檐下回 廊 , 檐 下回廊 和天 井成为 各房 成员 交融 感情 的场所 , 即 是融汇 亲情 的符 号。 干栏 式是 南方 地区 的民 族多采 用的 建筑 形式 。 干栏 式建筑 的共 同特 点是 用充 足的通 风 条件保 持房 屋的 干燥
29、 。 干栏式 住房 的共 同习 俗: (一) 重视 中柱 ; ( 二) 必 有火塘 。 三、中 国民 居建 筑的 共同 民俗特 点: (一) 聚族 而居 。 1 、全 族聚 居于 房屋 互相 通 连的村 落之 中。2、 全族 居 于一村 ,但 房屋 并不 通连 。 (二) 房屋 式样 大体 相同 。 (三) 城镇 附近 有长 亭而 无旅社 。许 多描 绘亲 友分 离悲痛 的故 事多 发生 于长 亭。 (四) 民房 低于 官府 。 (五) 中国 哲学 思想 和神 秘文化 随处 可见 。 “太 极” 、 “八 卦” 坐 北朝南 讲 究“ 风水 ” , 又 “堪舆 ” 第四章 社 会 组织 民 俗
30、【社会 组织 民俗 】 是 人们 在建立 并沿 袭群 体内 的互 动关系 , 以 推动 群体 事件 的时候 所形 成的习 俗惯 制。 第 一节 宗族 组织 民俗 宗族 是同 聚落 居住 的父 系血亲 按伦 常建 立的 社会 组织 , 通 常拥 有一 些共 同的 财产和 一 定的共 同文 化, 具有 政治 、经济 、宗 教、 教育 等方 面较为 完整 的功 能。 在中 国传 统社 会中 , 宗 族是基 本的 社会 单位 。 同 时, 其组 织原 则和伦 常为 其他社 会 组 织提供 了典 范。 一、有 关宗 族组 织要 素的 民俗。 完 整的 宗族 组织 包括: 1 、有 血缘 关系 的丁 口;
31、 2 、显 示这 种血 缘关 系的 族 谱、祠 堂、 祖坟 ; 3 、资 助这 一组 织及 其活 动 的族产 ; 4 、协 调关 系的 族规 和族 房 长。 二、有 关宗 族组 织结 构的 民俗。 家族 组织 结构 的建 立与 调整遵 循着 一定 的习 俗惯 制。它 们主 要涉 及: (一) 分家。 包括 分灶、 分居、 析产、 划分 养老 送 终的义 务、 设立 单独 的祭 祀。 兄弟 分家。 (二) 立族 。 立 族的 方式 是按血 缘序 列用 树状 结构 把各个 家庭 归属 于一 层层 的 “房 ” 或 “支” ,由 房或 支构 成族 。 (三 ) 入 族。 主要 涉及 确 认因婚 姻和
32、 生育 而新 增人 口的宗 族成 员身 分的 程序 。 婚礼 仪 式; “ 报丁” 、 “ 入谱 ” (四) 合谱 。 两 个宗 族的 族谱上 所载 的祖 先相 同, 证明他 们是 同源 分流 , 协 议合并 成一 个宗族 组织。 合谱 要举 行 盛大的 庆典, 设立 共同 的 祠堂, 祭产, 编写新 的族 谱。 “ 篡宗” 、 “归宗 ” 三、宗 族成 员参 与的 民俗 活动 (一) 按节 侯( 年历 )举 行的; 如: 拜年 、清 明会 、寿庆 (二) 择吉 日举 行的 ;如 :婚嫁 、建 房 (三) 随机 发生 而成 员闻 讯前往 的; 如: 生诞 、丧 葬、家 族救 助。 第 二节 社
33、团 和社 区组织 民俗 除宗 族以 外, 还有 两类 民间组 织: 一类: 按个 人意 愿结 成社 团, 大 型的 : 行 会、 秘密 宗教组 织、 帮会 ; 小 型的 : 钱会 、 结 拜兄弟 、 十姊 妹 、 老 会等 。 一类 : 按 地缘 形成 社区 组 织, 村落 组织 、 村落 联盟 、 庙会等 。 一、 行会 行业组织 的构 成要素 主要 有:行首 ,值 年(司 年) 、 行业神、 神庙 、业务 场所 、成员 入 行, 出行、 拜师 以及 同业 的重 大活动 ,都 有一 定的 习俗 惯制。 行首代表本行处理同 行业 人员的共同活动、相 互关 系以及对官府和行外 的一 切接洽交 涉
34、。 值年负 责行 会一 年的 会务 。 各行各 业都 供奉 行业 神: “ 百作手 艺供 鲁班 ” 。 行会常 规的 重大 活动 是祭 祀行业 神。 学徒拜 师入 门的 礼仪 。 二、民 间秘 密宗 教组 织。 民间秘 密组 织有 两大 类型 : 一 类采 用宗 教形式 收徒 传教 , 以 宗教 信仰为 精神 纽带 , 以 师 徒关系 为组织 保证, 称为 “秘密 宗教” ; 一类 以歃血 结盟的 形式聚 义结拜 ,依 据忠义 信条和 生死兄 弟关 系把 人员 团结 起来, 称为 “秘 密结 社” 。 天地 会、 青帮 、白 莲教 。 三、民 间秘 密结 社 天地 会是 朋友 加兄 弟的 异姓
35、联 盟 , 它 的成 员大 都从 农业 、 手 工业 中分 解或 半分 解而来 , 与士农 工商 都有 联系 却不 属于四 业中 的任 何一 业, 因而与 行会 有别 。 天地 会始终 被官 府明 令禁止 ,一 直是 地下 组织 。 青帮 是一 个家 族式 的秘 密会党 , 组 织严 谨, 有家 庙、 家 谱和 严格 的帮 规、 帮俗。 新 中 国成立 后, 青帮 被取 缔。 四、社 区组 织 为了通 婚、 进行 物资 交易 、 祭祀 保佑 一方 水土 的神 灵, 人 们走 出宗 族, 超越 行会, 建立 更广泛 的互 助关 系, 开展 公益活 动 。 这 些关系 的确 立形成 了地 域性 的
36、社 区组 织, 并相 应地 存 在着一 定的 习俗 惯制 。 村落组 织 联村 组织 庙会 第五章 岁 时 节日 民 俗 第 一节 岁时 节日 的由来 和发 展 一、岁 时节 日的 由来 岁时节 日的 形成 , 具 有两 项必不 可少 的要 素: 一是 有相对 固定 的节 期; 二是 节期中 有 特 定的民 俗活 动。 (一) 节期 的最 初选 择与 确立, 是以 天文 、历 法的 知识为 基础 的。 (二) 节俗 活动 产生 的内 动力 自然崇 拜。 如日 月星 辰、 土地等 。 灵魂崇 拜。 善灵 、祖 灵与 驱傩。 与古人 的迷 信、 禁忌 、巫 术观念 密切 相关 二、岁 时节 日的
37、发展 节日风 俗的 发展 与演 变, 是一个 历史 文化 积淀 的过 程。 (一) 神话 传说 的嵌 入 七夕节 、中 秋节 (二) 上层 统治 者的 参与 和提倡 元 宵节 (三) 民众 历史 情感 在节 日风俗 中的 沉淀 端 午节 (四) 宗教 节日 的渗 透 四月八 日“ 佛诞 日” 、 “中 元节” (五) 各民 族节 日风 俗的 融合。 第 二节 岁时 节日 的活动 及特 点 岁时节日 ,亦 被称为 “传 统节日” 。它们 历史悠 久、 流传面广 ,具 有极大 的普 及性、 群 众性、 甚至 全民 性的 特点 。 一、主 要传 统节 日的 活动 内容 1 、春 节, 俗称 “年 节
38、” , 是中华 民族 最隆 重的 传统 佳节。 年节 是除 旧布 新的 日子 。 从 腊月 二十 三 (或 二十 四 日) 小年 节起 , 人们 便开 始 “忙 年” 。年节 是祭 祝祈 年的 日子 。诸如 灶神 、门 神、 财神 、喜神 等, 燃爆 竹。 年节 是合 家团 圆、 敦 亲 祀祖的 日子 。 “团 年饭” 、 “ 压岁钱 ” 、 “守 岁” 、 拜年。 年节 是 民众娱 乐狂 欢的 日子 。耍 狮子、 舞龙 灯、 扭秧 歌、 踩高跷 等娱 乐, 鞭牛 迎春 。 2 、元 宵节 ,又 称“ 灯节” 、 “上元 节” ,堪 称中 国民 间 的狂欢 节。 3 、清 明节 。 祭墓 、禁
39、 火 ; 戴 柳、 踏青 、游 春。 4 、端 午节 。 吃粽 子、 赛 龙舟。 5 、中 秋节 。 拜月 、赏 月 ,吃月 饼。 6 、重 阳节 。 登高 、赏 菊 、饮菊 花酒 、佩 茱萸 、赋 诗。 二、传 统节 日的 民俗 特点 : (一) 鲜明 的农 业文 化特 色。 与春种 、 夏 锄、 秋 收、 冬 藏的生 产性 节律 相应 , 民 间节日 中, 也就 有了 春祈 、 秋报、 夏 伏、冬 腊的 岁时 性节 律。 (二) 浓厚 的伦 理观 念与 人情味 。 岁节祭 祖, 几乎 是所 有节 日不可 或缺 的内 容。 天伦 之乐, 表现 得格 外充 分 , 血浓于 水的 骨肉亲 情。
40、(三) 节俗 的内 容与 功能 由单一 性向 复合 性发 展。 节日风 俗的 缘起 , 与 各种 原始信 仰有 关, 意在 敬天 、 祈年、 驱灾 、 辟 邪。 随 着经 济繁荣 、 文化昌 盛, 节日 风俗 也以 极快的 速度 向娱 乐方 向发 展, 成 为集 信仰 的、 经济 的、 社 交的 、 娱 乐的等 多种 功能 于一 身。 三、 现 代节 日, 指的 是近 现代才 产生 的节 日。 从根 本意义 上来 说, 现代 节日 不能算 传统 岁时节 日。 (一) 向神 灵祈 子。 碧 霞元君 、送 子观 音、 金花 夫人、 张仙 等, “栓 娃娃 ” (二) 由旁 人送 子。 偷 瓜送子
41、、 “ 麒麟 送子 图” (三) 性器 崇拜 与性 行为 模仿巫 术。 投 石求 子, 摸 城门 铜钉 。 二、孕 期习 俗 (一) 孕妇 禁忌 。 (二) 孕期 馈送 。 “吹 笙” 、 “ 催生 担” 三、 庆贺 生子 。 (一) 生命 降生 仪式 : “ 洗 三” 。 (二) 进入 人群 仪式 : “ 满 月” 、 “ 百岁 ” 。 “ 抓周 儿 ” 、 “爬 门槛 ” 第 三节 成年 仪礼 成年仪 礼是 为承 认年 轻人 具有进 入社 会的 能力 和资 格而举 行的 仪礼 。 一、成 年仪 礼的 习俗 表现 。 我国汉 族为 主的 民间 社会 中,近 世成 年仪 礼可 分为 三种类 型
42、: (一) 与婚 礼相 结合 的成 年礼; “ 绞脸 ” 、 “ 上头 ” (二) 与幼 子养 育习 俗相 结合的 成年 礼; (三) 相对 独立 的成 年礼 一般地 说, 成年 礼的 强制 性和严 格规 范比 其他 人生 仪礼表 现得 更为突 出。 二、成 年仪 礼的 规范 与特 征 (一) 行成 年礼 的年 龄规 定。 自然年 龄不 是人 成熟 的唯 一尺度 ,只 有经 过成 年礼 的承认 ,人 才具 有社 会成 熟的 意 义 。 (二) 成年 仪礼 的性 别区 分。 (三) 成年 仪礼 中的 考验 。 (四) 成熟 标志 。 “冠 礼” 、 “ 笄礼 ” , “ 换裙 礼” 三、成 年仪
43、 礼发 生变 化的 原因 1 、 农 业社 会组织 形式 的制 约; 成年 礼由 独立 而服 从于婚 礼。2、 对 教养 过程 的日渐 重 视 学 校教 育的 意义 。 第 四节 婚姻 仪礼 婚姻 形态 (一) 一般 的婚 姻形 态: 一夫一 妻制 (二) 特殊 的婚 姻形 态: 1 、 抢 婚2 、 童 养媳 、 指 腹 婚 3、 冥婚 ( “ 鬼夫 妻” )4 、 入 赘婚 ( “招 女婿 ” )5 、 转房 婚 6、 典妻7 、不 落夫 家8 、表 亲 婚 上述 种种 婚姻 形态 归根 到底“ 起决 定作 用的 是家 世的利 益, 而不 是个 人的 意愿” 。 二、结 婚仪 礼程 式 (
44、一) 相亲 、定 婚阶 段: 媒、帖 、聘 的含 义; 媒 人、 “ 媒官” , “ 下帖” , “ 奠 雁” (二)迎 娶阶 段:祈 求吉 祥、多生 贵子 的祝愿 ; “添箱” 礼、 “ 上头” ,花 轿, “闹 新 房” (三) 婚礼 后, 姻亲 关系 的认可 。 第 五节 丧葬 仪礼 一、 死 人 生旅 途的 转换 (一) 初终 (二 )设 床( 三)沐 浴、 更衣 (四 )报 丧 (五) 大殓 , “ 做七” (六 )选择 墓地 及落 葬日 , “ 入 土为安 ” 。 二、 葬 灵 魂不 灭的 幻想 (一) 让死 者回 归大 自然 。1、 土葬2、 水葬 3 、天 葬4、 树葬 (二)
45、 保存 尸体 ,以 求灵 魂不死 。1 、墓 葬 2 、塔 葬3、悬 棺葬 (三) 弃其 朽肉 ,让 灵魂 脱离尸 体而 再生 。1 、火 葬2 、 瓮葬 第 六 章 民 俗 信仰 第 一节 信仰 对象 一、灵 魂 二 、自 然神 三、 图腾 四 、祖 先神 五、 生育 神 六、 行业 神 第 二节 信仰 媒介 一、灵 媒 二、巫 的种 类:1、 巫觋2 、祭 司3、 术士 三、巫 的职 能: 第一, 预测 人的 命运 的好 坏。 第二, 主持 祭祀 活动 。 第三, 驱疫 求吉 巫。 第 四,主 持人 生礼 仪。 第五 ,主持 神判 ,处 理纠 纷。 第 三节 信仰 表现 方式 一、预 知
46、二 、祭 祀 三 、巫 术 第 四节 民俗 信仰 的基本 特征 第一, 民俗 信仰 有突 出的 功利性 。 第二, 民俗 信仰 具有 强烈 的神秘 性、 保守 性、 封闭 性 第三, 民俗 信仰 有较 强的 包容性 。 第四, 民间 信仰 有较 大的 渗透性 。 第 七 章 民 间 科学 技 术 第 一节 民间 科学 知识 一、算 学知 识 二 、物 理学 知识 三 、天 文学 知识 四、 地学知 识 五 、生 物学 知识 第 二节 民间 工艺 技术 一、民 间工 艺技 术的 形成 与发展 二、民 间工 艺技 术的 门类 (一) 织绣 (二 )雕 塑( 三)陶 瓷( 四) 金属 工艺 第 三节
47、 民间 医学 一、传 统医 学的 基本 特征 二、中 国传 统医 学的 基础 理论 三、独 特的 针灸 疗法 四、本 草学 的成 立 五、咒 禁疗 法 根据咒 语的 内容 和功 用, 可将咒 语分 为两 类: 一是 善意的 祝辞 , 通过念 诵口 诀来为 自 己 或他人 祈福 避邪 , 消 弭灾 祸。 另 一类 是恶 意的 诅辞, 通过念 诵口 诀降 灾祸 于仇 敌, 加 害于 人。 六、 绕口 令 又称拗 口令 、 急 口令 , 是 用声、 韵、 调极 易混 同的 字交叉 重叠 变成 句子 , 要 求一口 气急 速 念出的 游戏 语。 第 八 章 民 间 艺术 【民间 艺术 】 是 在社 会
48、中 、 下层 民众 中广 泛流 行的 音乐、 舞蹈 、 美 术、 戏 曲 等艺术 创造 活动。 它是 各种 民俗 活动 的形象 载体 ,其 本身 便是 复杂纷 纭的 民俗 事象 。 第 一节 民间 音乐 民间音 乐, 由广 大民 众自 己创造 、并 广泛 传播 于民 间。 民间歌 曲、 民 间歌 舞、 说 唱、 戏 曲、 民 间器乐 等在 内的诸 类音 乐, 通 称民 间 音乐。 民 间 音乐与 宗教 祭祀 音乐 、 宫 廷音乐 、 文人 雅士音 乐共 同构成 中国 传统 音乐 。 民 间音乐 历来 是 其 他三类 音乐 的来 源和 基础 。 民间音 乐是 一种 口耳 相传 的功能 性很 强的
49、 艺术 。 在 数千年 的积 累和 发展 过程 中, 中 国各 民族的 民间 音乐 先后 形成 了民歌 、歌 舞、 说唱 、戏 曲、器 乐等 五大 门类 。 一、民 间歌 曲 在不同 的环 境和 生产 方式 的影响 下, 民歌 在传 播中 形成 “ 号子 ” 、 “ 山歌” 、 “ 田歌” 、 “小 调”四 大类 。 (一) 号子 , 产 生并 适用 于各种 集体 劳动 场合 , 唱 词有历 史传 说、 人物 故事 , 也有 即兴 的生活 内容 ,音 乐有 强烈 的节奏 感, 大多 采用 “一 领众唱 ”形 式, 形成 交错 重叠的 歌唱 。 (二) 山歌, 即山 野之 歌。 传播环 境主 要是 山区 、 高 原及草 原, 也是 在劳 动生 活中咏 唱。 不受特 定劳 动节 奏的 制约 ,具有 悠长 、自 由、 奔放 的题材 特征 。 (三) 田歌 , 是 流传 于长 江、 汉 水流 域广 大稻 作区 的一种 特殊 的民 歌体 裁。 在整体 特征 方面介 于号 子与 山歌 之间 。运用 “领 合” 手段 ,但 音乐性 格却 很自 由。 (四) 小调 ,是 一种 完全 脱离了 劳动 ,而 主要 在城 镇市民 社会 生活 中流 传的 民歌。 二、民 间歌 舞 民间歌 曲与 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