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类职业资格】(A)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1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赵齐羽 文档编号:1272895 上传时间:2019-09-13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18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类职业资格】(A)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1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工程类职业资格】(A)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1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工程类职业资格】(A)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1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工程类职业资格】(A)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1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工程类职业资格】(A)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1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A)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1 及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45,分数:90.00)1.下列关于各类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说法错误的是_。 A.环境方法标准是制定、执行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主要技术依据之一 B.污染物排放标准是实现环境质量标准的主要手段、措施 C.环境基础标准是为制定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确定总的原则、程序和方法 D.环境质量标准是环境质量的目标,是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最主要依据(分数:2.00)A.B.C.D.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环境影响因素识别是在了解和分析建设项目所在区

2、域_的基础上,分析和列出建设项目的直接和间接行为,以及可能受上述行为影响的环境要素及相关参数。 A.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及环境现状 B.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及环境现状 C.国土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 D.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分数:2.00)A.B.C.D.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根据评价范围_,确定各评价因子所采用的环境质量标准及相应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A.各环境要素的历史特点 B.各环境要素的现状特点 C.各环境要素的环境功能区划 D.各环境要素所影响程度(

3、分数:2.00)A.B.C.D.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做好水平衡的原则是根据_。 A.清污分流、一水多用、节约用水 B.集中处理、一水多用 C.早期介入 D.节约用水(分数:2.00)A.B.C.D.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预测和评价的环境因子应包括反映_。 A.评价区一般质量状况的常规因子 B.建设项目特征的特性因子 C.评价区一般质量状况的常规因子和建设项目特征的特性因子 D.评价区质量状况的特性因子和建设项目的常规因子(分数:2.00)A.B.C.D.6.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原则是_。 A.节能减排 B.满足污染物达标排放 C.满足环

4、境质量要求 D.满足清洁生产(分数:2.00)A.B.C.D.7.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大气环境三级评价工作分级判据的条件是_。 A.Pmax10%且 D10%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 B.Pmax10%或 D10%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 C.Pmax10%或 D10%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 D.Pmax10%或 D10%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分数:2.00)A.B.C.D.8.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某项目大气污染源距离厂界最近距离为 500m,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各污染物的最大影响程度为 20%,最远影响距离为 800m,该项目大气环境评价应为_。 A.一级 B.二级 C.三

5、级 D.二级或三级(分数:2.00)A.B.C.D.9.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对于建成后全厂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都有明显减少的改、扩建项目,评价等级_。 A.可低于一级 B.为三级 C.不低于二级 D.不高于二级(分数:2.00)A.B.C.D.10.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对大气环境三级评价项目,其监测制度是_。 A.作 1 期监测 B.可不作监测,必要时可作 1 期监测 C.作 1 期不利季节 D.作 1 期有利季节(分数:2.00)A.B.C.D.1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按预测模式的模拟形式大气污染源分为_。 A.2 类 B.3 类 C.4 类

6、 D.5 类(分数:2.00)A.B.C.D.1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对于二级评价项目,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调查要求是:调查距离项目最近的常规高空气象探测站,_的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 A.近 3 年内的至少连续 2 年 B.近 3 年内的至少连续 1 年 C.近 5 年内的至少连续 2 年 D.近 5 年内的至少连续 3 年(分数:2.00)A.B.C.D.1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在分析典型小时气象条件下,项目对环境空气敏感区和评价范围的最大环境影响时,应绘制_。 A.评价范围内出现区域小时平均浓度平均值时所对应的浓度等值线分布图 B.评价范围内出现区域日

7、平均浓度最大值时所对应的浓度等值线分布图 C.预测范围内的浓度等值线分布图 D.评价范围内出现区域小时平均浓度最大值时所对应的浓度等值线分布图(分数:2.00)A.B.C.D.1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基于估算模式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时,计算污染源强的排放浓度是取_。 A.实际排放浓度 B.场界排放浓度 C.未经处理的排放浓度 D.削减达标后的排放浓度(分数:2.00)A.B.C.D.15.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下列二级标准的污染物浓度限值错误的是_。 A.SO2 1h 平均浓度限值为 500g/m 3 B.PM10 24h 平均浓度限值为 100g/m 3 C.PM2.5 2

8、4h 平均浓度限值为 75g/m 3 D.NO2 1h 平均浓度限值为 200g/m 3(分数:2.00)A.B.C.D.16.工业生产尾气确需燃烧排放的,其烟气黑度不得超过林格曼_。 A.1 级 B.2 级 C.3 级 D.4 级(分数:2.00)A.B.C.D.17.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若评价时间不够,河流一级评价至少应调查_。 A.平水期和枯水期 B.丰水期和枯水期 C.丰水期和平水期 D.丰水期(分数:2.00)A.B.C.D.18.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一般情况,海湾三级评价应调查评价工作期间的_。 A.大潮期和小潮期 B.小潮期 C.大潮期 D.枯水

9、期(分数:2.00)A.B.C.D.19.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某河多年平均流量为 13m3/s,河流断面形状为矩形,河宽 12m,在取样断面上应设_取样垂线。 A.1 条 B.2 条 C.3 条 D.4 条(分数:2.00)A.B.C.D.20.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对于大、中型湖泊、水库,当平均水深10m 时,在水面下 0.5m 及_以下,距底 0.5m 以上处各取 1 个水样。 A.逆温层 B.0等温层 C.斜温层 D.5等温层(分数:2.00)A.B.C.D.2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某评价河段的断面宽深比为 25,最大弯曲系数 0.8,

10、该河段可简化为_。 A.矩形弯曲河流 B.矩形平直河流 C.非矩形平直河流 D.非矩形弯曲河流(分数:2.00)A.B.C.D.22.某项目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一级,污水排入附近大河,距排污口下游 4km 有集中饮用水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预测该项目混合过程段的水质最低应选用_数学模式。 A.零维 B.一维 C.二维 D.三维(分数:2.00)A.B.C.D.2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地面水环境评价中,无组织排放可简化为_排放。 A.连续恒定 B.不连续恒定 C.连续不恒定 D.不连续不恒定(分数:2.00)A.B.C.D.2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11、地面水环境,水土流失面源和堆积面源主要考虑_全部降雨产生的影响。 A.一次降雨 B.某一个月 C.建设项目所在地 D.一定时期内(分数:2.00)A.B.C.D.25.根据地下水质量标准,以人体健康基准值为依据确定的地下水质量类别是_。 A.类 B.类 C.类 D.类(分数:2.00)A.B.C.D.26.根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为判定下列污染物是否达标,可在排污单位总排放口采样的是_。 A.苯并a芘 B.六价铬 C.总铜 D.总镉(分数:2.00)A.B.C.D.27.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在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内,关于排污口的建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_。 A.禁止新建排污口

12、B.已在保护区内的企业可新建排污口 C.能够达标排放的废水可新建排污口 D.经当地政府批准后可新建排污口(分数:2.00)A.B.C.D.28.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地下水二级评价项目,需掌握评价区评价期内至少一个连续水文年的_的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 A.枯、平水期 B.平、丰水期 C.枯、平、丰水期 D.枯、丰水期(分数:2.00)A.B.C.D.29.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地下水污染源调查因子应根据_选定。 A.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 B.拟建项目的污染特征 C.环境功能区 D.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分数:2.00)A.B.C.D.30.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13、地下水环境,类建设项目应重点依据_,评价地下水水位(水头)降低或升高诱发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影响程度和范围。 A.地下水水质变化 B.地下水流场变化 C.地下水水量变化 D.地下水水位变化(分数:2.00)A.B.C.D.3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同一敏感点既受到固定声源影响,又受到流动声源影响时,应_。 A.进行固定声源环境影响评价 B.进行流动声源环境影响评价 C.分别进行噪声环境影响评价 D.进行叠加环境影响评价(分数:2.00)A.B.C.D.3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运行期声源为流动声源时,应将_作为环境影响评价时段。 A.工程预测的代表性时段 B.工程预

14、测的运行近期时段 C.工程预测的运行中期时段 D.工程预测的运行远期时段(分数:2.00)A.B.C.D.3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对于工业噪声,一般以_为评价量。 A.等效连续 A 声级 B.A 声级 C.声功率级 D.A 计权声功率级(分数:2.00)A.B.C.D.3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某改建的中型建设项目,其所在声环境功能区是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此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应按_进行工作。 A.一级评价 B.二级评价 C.三级评价 D.二级或三级评价(分数:2.00)A.B.C.D.3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评价范围内具有代表性的敏感目标的声环

15、境质量现状需要实测,是_评价的基本要求。 A.一级 B.二级 C.一级和二级 D.三级(分数:2.00)A.B.C.D.36.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某建设项目所处的声环境功能区为 1 类区,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为 2dB(A),此建设项目声环境评价应按_开展工作。 A.一级评价 B.二级评价 C.一级或二级评价 D.三级评价(分数:2.00)A.B.C.D.37.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声环境评价等级为一级,在缺少声源源强的相关资料时,应通过_取得,并给出相应的条件。 A.类比分析 B.类比测量 C.系统分析 D.引用已有的数据(分数:2.00)A.

16、B.C.D.38.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在噪声超标原因分析时,对于通过城镇建成区和规划区的路段,还应分析_是否符合城市规划部门提出的防噪声距离。 A.建设项目与敏感目标间的距离 B.建设项目与交通线路的距离 C.建设项目与工业区的距离 D.建设项目与商业建筑的距离(分数:2.00)A.B.C.D.39.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以商业金融为主的区域执行的环境噪声昼夜标准值分别是_。 A.50dB、35dB B.50dB、40dB C.50dB、45dB D.60dB、50dB(分数:2.00)A.B.C.D.40.根据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1 类声环境功能区执行厂界环境噪声昼夜排

17、放限值分别是_。 A.50dB、40dB B.65dB、55dB C.55dB、45dB D.60dB、50dB(分数:2.00)A.B.C.D.41.根据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是_。 A.昼间70dB,夜间50dB B.昼间70dB,夜间55dB C.昼间60dB,夜间50dB D.昼间65dB,夜间55dB(分数:2.00)A.B.C.D.42.根据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某卡拉 OK 厅拟建在乡村集镇内,环境影响评价时,则该卡拉OK 厅执行的昼夜噪声排放限值分别是_。 A.55dB、45dB B.60dB、50dB C.70dB、60dB D.70d

18、B、55dB(分数:2.00)A.B.C.D.43.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规定:每日发生几次的冲击振动,其最大值昼间不允许超过标准值_,夜间不超过_。 A.5dB、3dB B.15dB、10dB C.10dB、3dB D.15dB、5dB(分数:2.00)A.B.C.D.44.某拟建工程的建设会影响到世界自然遗产地,工程占地仅为 0.8km2,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此工程的生态影响工作等级为_。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分数:2.00)A.B.C.D.45.某拟建水库占地面积 2km2,影响区域涉及部分原始天然林,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此工程的生态影响工作

19、等级为_。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分数:2.00)A.B.C.D.二、B不定项选择题/B(总题数:15,分数:60.00)46.根据我国环境标准管理的有关规定,省级人民政府可组织制定_。 A.环境基础标准 B.监测方法标准 C.污染物排放标准 D.环境质量标准(分数:4.00)A.B.C.D.47.下列有权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的机构是_。 A.自治区人民政府 B.自治州人民政府 C.省人民政府 D.直辖市人民政府(分数:4.00)A.B.C.D.48.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对于环境质量和区域污染源现状调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 A.污染源调查时注意点源与非点源的分类调

20、查 B.各环境要素的质量现状进行评价后要说明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 C.先收集评价范围内各例行监测点、断面或站位的近期环境监测资料或背景值调查资料,后监测 D.根据调查和评价结果,要分析存在的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途径(分数:4.00)A.B.C.D.49.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一般情况,下列_需进行环境影响预测。 A.生产运行阶段正常排放 B.生产运行阶段非正常排放 C.生产运行阶段事故排放 D.服务期满(分数:4.00)A.B.C.D.50.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关于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与监测的内容,说法正确的是_。 A.对于非正常排放时可能出现的环境风险问题,应提出预防

21、与应急处理预案 B.对于施工周期长、影响范围广的建设项目应提出施工期环境监理的具体要求 C.应按建设和运营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环境管理措施和监测计划 D.应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同阶段的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目标(分数:4.00)A.B.C.D.5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环境影响评价应体现完整性原则,根据建设项目的工程内容及其特征,对_进行分析、评价,突出环境影响评价重点。 A.工程内容 B.影响时段 C.影响因子 D.作用因子(分数:4.00)A.B.C.D.52.某工程位于农业用水严重缺乏的地区,所在区域未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该建设项目进行

22、水资源利用的合理性分析时,应_。 A.分析建设项目建设与所在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相容性 B.分析建设项目建设与所在区域土地资源承载力的相容性 C.明确该建设项目占用区域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合理份额 D.明确该建设项目占用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合理份额(分数:4.00)A.B.C.D.5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关于专项评价工作等级的调整,说法正确的是_。 A.可根据建设项目所处区域环境敏感程度、工程污染特征进行适当调整 B.评价工作等级调整的幅度可以超过一级,并应说明调整的具体理由 C.可根据建设项目所处区域生态影响特征及其他特殊要求进行适当调整 D.评价工作等级调整的幅度不超过一级,并应说明

23、调整的具体理由(分数:4.00)A.B.C.D.5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下列哪些属工程分析的内容?_ A.污染影响因素分析 B.环境现状调查 C.工程基本数据 D.原辅材料、产品、废物的储运(分数:4.00)A.B.C.D.5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对于异地搬迁建设项目,在工程分析时,需说明_。 A.现有工程的基本情况 B.污染排放及达标情况 C.存在的环境保护问题及拟采取的整改措施 D.异地搬迁的原因及与产业政策相符性分析(分数:4.00)A.B.C.D.56.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对于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基本要求,说法正确的是_。 A.调查的有关参数应结

24、合各专项评价的工作等级和调查范围筛选 B.现场调查和测试优先,其次才搜集和利用现有的有效资料 C.与建设项目有密切关系的环境状况应全面、详细调查,给出定性的数据并做出分析或评价 D.对一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调查,应据评价地区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减(分数:4.00)A.B.C.D.57.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下列_方面的影响评价属于社会环境影响评价。 A.征地拆迁、移民安置 B.基础设施 C.振动 D.人群健康(分数:4.00)A.B.C.D.58.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关于公众反馈意见的处理要求,说法正确的是_。 A.对每一类公众反馈意见要在归类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述 B

25、.对每一类公众意见,均应进行认真分析 C.对每一类公众意见,应回答采纳的理由,但对不采纳的意见无需说明理由 D.按“有关团体、专家、公众”对所有的反馈意见进行归类与统计分析(分数:4.00)A.B.C.D.59.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下列建设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等级不低于二级的是_。 A.建成后全厂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都有明显减少的改、扩建项目 B.评价范围内包含一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 C.评价范围内主要评价因子的环境质量已接近或超过环境质量标准 D.项目排放的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或生态环境有严重危害的特殊项目(分数:4.00)A.B.C.D.60.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

26、大气环境污染源调查时,对于颗粒物的粒径分布内容的调查应包括_。 A.颗粒物粒径分级(最多不超过 20 级) B.颗粒物的分级粒径(m) C.各级颗粒物的质量密度(g/cm 3) D.各级颗粒物所占的质量比(01)(分数:4.00)A.B.C.D.(A)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1 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45,分数:90.00)1.下列关于各类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说法错误的是_。 A.环境方法标准是制定、执行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主要技术依据之一 B.污染物排放标准是实现环境质量标准的主要手段、措施 C.环境基础标准是为制定环

27、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确定总的原则、程序和方法 D.环境质量标准是环境质量的目标,是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最主要依据(分数:2.00)A.B.C.D. 解析:解析 D 项错误,环境质量标准是环境质量的目标,是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主要依据之一。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环境影响因素识别是在了解和分析建设项目所在区域_的基础上,分析和列出建设项目的直接和间接行为,以及可能受上述行为影响的环境要素及相关参数。 A.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及环境现状 B.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及环境现状 C.国土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

28、环境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 D.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在了解和分析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及环境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和列出建设项目的直接和间接行为,以及可能受上述行为影响的环境要素及相关参数。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根据评价范围_,确定各评价因子所采用的环境质量标准及相应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A.各环境要素的历史特点 B.各环境要素的现状特点 C.各环境要素的环境功能区划 D.各环境要素所影响程度(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根据评价范

29、围各环境要素的环境功能区划,确定各评价因子所采用的环境质量标准及相应的污染物排放标准。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做好水平衡的原则是根据_。 A.清污分流、一水多用、节约用水 B.集中处理、一水多用 C.早期介入 D.节约用水(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根据“清污分流、一水多用、节约用水”的原则做好水平衡,给出总用水量、新鲜用水量、废水产生量、循环使用量、处理量、回用量和最终外排量等,明确具体的回用部位。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预测和评价的环境因子应包括反映_。 A.评价区一般质量状况的常规因子 B.建设项目特征的特性因子 C.评价区一般质量状况的常规因

30、子和建设项目特征的特性因子 D.评价区质量状况的特性因子和建设项目的常规因子(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预测和评价的环境因子应包括反映评价区一般质量状况的常规因子和反映建设项目特征的特性因子两类。6.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原则是_。 A.节能减排 B.满足污染物达标排放 C.满足环境质量要求 D.满足清洁生产(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在建设项目正常运行,满足环境质量要求、污染物达标排放及清洁生产的前提下,按照节能减排的原则给出主要污染物排放量。7.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大气环境三级评价工作分级判据的条件是_。 A

31、.Pmax10%且 D10%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 B.Pmax10%或 D10%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 C.Pmax10%或 D10%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 D.Pmax10%或 D10%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大气环境三级评价工作分级判据为:P max10%或 D10%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8.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某项目大气污染源距离厂界最近距离为 500m,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各污染物的最大影响程度为 20%,最远影响距离为 800m,该项目大气环境评价应为_。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二级或三级(分数:2.00)A.B. C.

32、D.解析:解析 大气污染源距离厂界最近距离为 500m,最远影响距离为 800m,即 D10%不小于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P max=20%10%,两个条件都不满足三级评价;一级评价两个条件是“且”的关系,肯定不是一级评价;二级评价判定的条件为三级和一级以外的其他条件,故为二级评价。9.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对于建成后全厂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都有明显减少的改、扩建项目,评价等级_。 A.可低于一级 B.为三级 C.不低于二级 D.不高于二级(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对于建成后全厂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都有明显减少的改、扩建项目,评价等级可低于一级。10.根据环

33、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对大气环境三级评价项目,其监测制度是_。 A.作 1 期监测 B.可不作监测,必要时可作 1 期监测 C.作 1 期不利季节 D.作 1 期有利季节(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一级评价项目应进行 2 期(冬季、夏季)监测;二级评价项目可取 1 期不利季节进行监测,必要时应作 2 期监测;三级评价项目必要时可作 1 期监测。1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按预测模式的模拟形式大气污染源分为_。 A.2 类 B.3 类 C.4 类 D.5 类(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按预测模式的模拟形式,大气污染源分为点源、面源、线

34、源、体源 4 种类别。1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对于二级评价项目,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调查要求是:调查距离项目最近的常规高空气象探测站,_的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 A.近 3 年内的至少连续 2 年 B.近 3 年内的至少连续 1 年 C.近 5 年内的至少连续 2 年 D.近 5 年内的至少连续 3 年(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对于二级评价项目,调查距离项目最近的常规高空气象探测站,近 3 年内的至少连续 1 年的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1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在分析典型小时气象条件下,项目对环境空气敏感区和评价范围的最大环境影响时,应绘

35、制_。 A.评价范围内出现区域小时平均浓度平均值时所对应的浓度等值线分布图 B.评价范围内出现区域日平均浓度最大值时所对应的浓度等值线分布图 C.预测范围内的浓度等值线分布图 D.评价范围内出现区域小时平均浓度最大值时所对应的浓度等值线分布图(分数:2.00)A.B.C.D. 解析:解析 分析典型小时气象条件下,项目对环境空气敏感区和评价范围的最大环境影响,分析是否超标、超标程度、超标位置,分析小时质量浓度超标概率和最大持续发生时间,并绘制评价范围内出现区域小时平均浓度最大值时所对应的浓度等值线分布图。1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基于估算模式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时,计算污染源强的

36、排放浓度是取_。 A.实际排放浓度 B.场界排放浓度 C.未经处理的排放浓度 D.削减达标后的排放浓度(分数:2.00)A.B.C.D. 解析:解析 有场界排放浓度标准的,预测结果应首先满足场界排放标准。如预测结果在场界监控点处(以标准规定为准)出现超标,应要求削减排放源强。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污染物排放源强应采用削减后的源强。15.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下列二级标准的污染物浓度限值错误的是_。 A.SO2 1h 平均浓度限值为 500g/m 3 B.PM10 24h 平均浓度限值为 100g/m 3 C.PM2.5 24h 平均浓度限值为 75g/m 3 D.NO2 1h 平均浓度限值为

37、200g/m 3(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PM 10二级标准 24h 平均浓度限值为 150g/m 3。16.工业生产尾气确需燃烧排放的,其烟气黑度不得超过林格曼_。 A.1 级 B.2 级 C.3 级 D.4 级(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工业生产尾气的烟气黑度不得超过林格曼 1 级。17.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若评价时间不够,河流一级评价至少应调查_。 A.平水期和枯水期 B.丰水期和枯水期 C.丰水期和平水期 D.丰水期(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河流、河口、湖泊、水库的一级评价,若评价时间不够,至少应调查平水期

38、和枯水期。18.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一般情况,海湾三级评价应调查评价工作期间的_。 A.大潮期和小潮期 B.小潮期 C.大潮期 D.枯水期(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海湾的一、二、三级评价都应调查大潮期和小潮期。19.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某河多年平均流量为 13m3/s,河流断面形状为矩形,河宽 12m,在取样断面上应设_取样垂线。 A.1 条 B.2 条 C.3 条 D.4 条(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从“多年平均流量为 13m3/s”可判断此河为小河。而小河在取样断面的主流线上设 1 条取样垂线。20.根据环境影

39、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对于大、中型湖泊、水库,当平均水深10m 时,在水面下 0.5m 及_以下,距底 0.5m 以上处各取 1 个水样。 A.逆温层 B.0等温层 C.斜温层 D.5等温层(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当平均水深10m 时,在水面下 0.5m 及斜温层以下,距底 0.5m 以上处各取 1 个水样。2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某评价河段的断面宽深比为 25,最大弯曲系数 0.8,该河段可简化为_。 A.矩形弯曲河流 B.矩形平直河流 C.非矩形平直河流 D.非矩形弯曲河流(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河流的断面宽深比20

40、时,可视为矩形河流;河段最大弯曲系数1.3 时,可视为弯曲河流,否则可以简化为平直河流。22.某项目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一级,污水排入附近大河,距排污口下游 4km 有集中饮用水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预测该项目混合过程段的水质最低应选用_数学模式。 A.零维 B.一维 C.二维 D.三维(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大、中河流一、二级评价,且排放口下游 35km 有集中取水点式或其他特别重要的环保日标时,均应采用二维模式预测混合过程段水质。2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地面水环境评价中,无组织排放可简化为_排放。 A.连续恒定 B.不连续恒

41、定 C.连续不恒定 D.不连续不恒定(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污染源简化包括排放形式的简化和排放规律的简化。根据污染源的具体情况排放形式可简化为点源和面源,排放规律可简化为连续恒定排放和非连续恒定排放。在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中,通常可以把排放规律简化为连续恒定排放。2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水土流失面源和堆积面源主要考虑_全部降雨产生的影响。 A.一次降雨 B.某一个月 C.建设项目所在地 D.一定时期内(分数:2.00)A.B.C.D. 解析:解析 水土流失面源和堆积面源主要考虑一定时期内(如 1 年)全部降雨所产生的影响,也可以考虑一次降雨所产生的影响。

42、一次降雨应根据当地的气象条件、降雨类型和环保要求选择。所选择的降雨应能反映产生面源的一般情况,通常其降雨频率不宜过小。25.根据地下水质量标准,以人体健康基准值为依据确定的地下水质量类别是_。 A.类 B.类 C.类 D.类(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类以人体健康基准值为依据,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26.根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为判定下列污染物是否达标,可在排污单位总排放口采样的是_。 A.苯并a芘 B.六价铬 C.总铜 D.总镉(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第一类污染物(总汞、烷基汞、总镉、总铬、六价铬、总砷、总铅、总镍、苯并a芘、

43、总铍、总银、总 放射性、总 放射性)只能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采样。27.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在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内,关于排污口的建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_。 A.禁止新建排污口 B.已在保护区内的企业可新建排污口 C.能够达标排放的废水可新建排污口 D.经当地政府批准后可新建排污口(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内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类和类水域中划定的保护区内,禁止新建排污口。28.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地下水二级评价项目,需掌握评价区评价期内至少一个连续水文年的_的地

44、下水动态变化特征。 A.枯、平水期 B.平、丰水期 C.枯、平、丰水期 D.枯、丰水期(分数:2.00)A.B.C.D. 解析:解析 地下水二级评价项目,需掌握评价区评价期内至少一个连续水文年的枯、丰水期的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29.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地下水污染源调查因子应根据_选定。 A.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 B.拟建项目的污染特征 C.环境功能区 D.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地下水污染源调查因子应根据拟建项目的污染特征选定。30.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类建设项目应重点依据_,评价地下水水位(水头)降低或升高诱发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影响程度和范围。 A.地下水水质变化 B.地下水流场变化 C.地下水水量变化 D.地下水水位变化(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类建设项目应重点依据地下水流场变化,评价地下水水位(水头)降低或升高诱发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影响程度和范围。3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同一敏感点既受到固定声源影响,又受到流动声源影响时,应_。 A.进行固定声源环境影响评价 B.进行流动声源环境影响评价 C.分别进行噪声环境影响评价 D.进行叠加环境影响评价(分数:2.00)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