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试卷 54 及答案解析(总分:24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91,分数:182.00)1.单项选择题每题。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备选项最符合题意。(分数:2.00)_2.环境标准是为了防治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群健康,对环境保护中需要统一的各项( )所作的规定。(分数:2.00)A.技术B.技术规范C.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D.技术标准3.我国环境标准的法规特征是( )。(分数:2.00)A.规范性B.强制性C.约束性D.标准性4.( )是强化环境管理的核心。(分数:2.00)A.环境标准B.环境措施C.环境指标D.
2、环境质量标准5.( )提供了一定时期内衡量环境优劣程度质的标准。(分数:2.00)A.国家环境质量标准B.国家地方标准C.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D.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6.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第一阶段为编制评价实施方案阶段,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其主要工作的是( )。(分数:2.00)A.为研究区域开发规划及与规划相关的文件B.进行初步的影响源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C.筛选主要评价项目,确定各环境要素的评价范围D.编制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执行书7.在标准体系方面,环境保护标准中的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只有( )。(分数:2.00)A.国家级和地方级B.地方级C.行业级D.企业级8.( )以国家级标
3、准为主。(分数:2.00)A.国家标准B.环境标准C.环境质量标准D.方法标准9.20 世纪 80 年代末的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两项标准中的突出特点是:环境质量按( ),排放标准则根据( )确定分级排放限值。(分数:2.00)A.功能分类保护水域功能B.功能分类保护水环境质量C.区域综合治理水域功能D.区域综合治理水环境质量10.在实施环境质量标准时,应结合所管辖区域环境要素的( )和保护目的划分环境功能区。(分数:2.00)A.使用目的B.管理目的C.检测目的D.排放标准11.在实行总量控制区域的建设项目,在确定排污单位应执行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同时,还应确定排污单位应执行的(
4、 )。(分数:2.00)A.污染物数量B.污染物排放浓度C.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D.污染物排放的种类12.在进行环境监测时,应按照( )的规定,确定采样位置和采样频率,并按照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的规定测试与计算。(分数:2.00)A.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B.环境质量标准C.污染物排放数量标准D.污染物浓度及种类13.重点关注选址(或选线)、工艺路线(或施工方案)的环境可行性属于环境影响评价原则中的( )。(分数:2.00)A.依法评价原则B.早期介入原则C.完整性原则D.广泛参与原则14.工程所在区域未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需进行( )。(分数:2.00)A.可行性分析B.环境因素
5、分析C.有毒有害物质分析D.资源利用合理性分析15.下列识别方法中不属于环境影响因素识别方法的是( )。(分数:2.00)A.矩阵法B.网络法C.数值模拟法D.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的叠加图法16.环境影响评价中,下列选项中反映评价因子不能够反映环境影响的是( )。(分数:2.00)A.主要特征B.区域环境的基本状况C.建设项目的特点和排污特征D.建设项目的污染物排放数量及排污特征17.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按( )分别划分评价等级。(分数:2.00)A.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B.环境影响报告表或环境影响登记表C.环境要素D.环境影响评价法律法规要求18.建设项目各环境要素专项评价原则上划
6、分( )级。(分数:2.00)A.1B.2C.3D.419.不属于各环境要素专项工作等级划分依据是( )。(分数:2.00)A.建设项目工程时间B.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C.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规划D.环境功能区划20.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不包括( )。(分数:2.00)A.工程性质B.能源、水及其他资源的使用量及类型C.污染物排放特点D.工程建设过程21.环境空气敏感区的评价范围包括( )类功能区。(分数:2.00)A.1B.2C.3D.422.特征污染物指( )。(分数:2.00)A.项目排放的污染物中除常规污染物外的特有污染物B.项目排放的污染物中特有污染物C.项目排放的污染物中常规污染物D.
7、项目排放的污染物中常规污染物及特有污染物23.简单地形是指距离污染源中心点( )km 内的地形高度(不含建筑物)低于排气筒高度。(分数:2.00)A.2B.3C.4D.524.对于存在多源情况下的建设项目,简单地形与复杂地形的判断可用该项目( )的污染源高度作为判别标准。(分数:2.00)A.几何高度最高B.几何高度最低C.测量高度最高D.测量高度最低25.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是( )。(分数:2.00)A.选择推荐模式中的估算模式对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进行分级B.选择标准模式中的估算模式对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进行分级C.选择数学模式中的估算模式对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进行分级
8、D.选择评价模式中的估算模式对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进行分级26.( )主要污染物的选择标准,应结合污染物毒性、污染物排放量及环境质量标准限值综合判定。(分数:2.00)A.正常工况下B.非正常工况下C.正常排放下D.非正常排放下27.对于建成后全厂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都有明显减少的改、扩建项目,评价等级可低于( )。(分数:2.00)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28.对于高耗能行业的多源(两个以上,含两个)项目,评价等级应不低于( )。(分数:2.00)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29.同一项目有多个(两个以上,含两个)污染源排放同一种污染物时,则按各污染源分别确定其评价等级,并
9、取评价级别( )作为项目的评价等级。(分数:2.00)A.最低者B.中级C.低级D.最高者30.对于以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等城市道路为主的新建、扩建项目,应考虑交通线源对道路两侧的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评价等级应不低于( )。(分数:2.00)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31.( )评价应选择导则推荐模式清单中的进一步预测模式进行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工作。(分数:2.00)A.一、二级B.二、三级C.三、四级D.一、四级32.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应小于( )km。(分数:2.00)A.2B.4C.5D.633.在大气环境污染源调查中,对于评价范围内的在建和未建项目的污染源调查,可
10、使用( )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的资料。(分数:2.00)A.过往的B.近几年C.未获批准的D.已批准的34.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资料来源分( )途径。(分数:2.00)A.一种B.二种C.三种D.四种35.大气环境评价的现状监测中,凡项目排放的污染物属于常规污染物的应筛选为( )(分数:2.00)A.监测因子B.评价因子C.影响因子D.重要因子36.大气环境评价的监测制度中,每期监测时间,至少应取得有季节代表性的( )天有效数据,采样时间应符合监测资料的统计要求。(分数:2.00)A.4B.5C.6D.737.大气环境评价中的检测布点要求中的一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
11、护目标,点位不少于( )个。(分数:2.00)A.6B.8C.10D.1238.大中河流,当弯曲系数为( )时,可视为弯曲河流。(分数:2.00)A.06B.13C.12D.1439.大气环境一级评价中的检测布点中,在主导风向下风向距离中心点(或主要排放源)不同距离,加密布设( )个监测点。(分数:2.00)A.12B.23C.34D.1340.对于各级评价项目,均应调查评价范围( )年以上的主要气候统计资料。(分数:2.00)A.5B.10C.15D.2041.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置的周边环境应符合相关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的规定。监测点周围空间应开阔,采样口水平线与周围建筑物的高度夹角( )。(
12、分数:2.00)A.小于 30B.大于 30C.小于 20D.大于 2042.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置的周边环境应符合相关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的规定。监测点周围应有( )采样捕集空间,空气流动不受任何影响。(分数:2.00)A.2000B.2200C.2500D.270043.避开树木和吸附力较强的建筑物,一般在( )m 范围内没有绿色乔木、灌木等。(分数:2.00)A.58B.38C.49D.152044.对于一级评价项目,气象现测评价范围( )条件下,须调查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并按选取的模式要求,调查必需的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分数:2.00)A.大于 40kmB.小于 40kmC.小于 50k
13、mD.大于 50km45.生态现状评价是在区域生态环境基本特征调查的基础上,对( )状况进行评价。(分数:2.00)A.区域生物群落B.区域生态系统C.区域生物种群D.区域生态环境46.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调查要求:调查距离项目最近的地面气象观测站,近 5 年内的至少连续( )的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数:2.00)A.1 年B.2 年C.3 年D.4 年47.将污染影响程度和植被或动物分布叠置成污染物对生物的影响分布图,此种生态现状评价方法为( )。(分数:2.00)A.生态机理分析法B.图形叠置法C.质量指标法D.生产力评价法48.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观测资料的时次根据所调查常规高空气象探
14、测站的实际探测时次确定,一般应至少调查( )(北京时间 08 点)的距地面 1500m 高度以下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分数:2.00)A.每日 1 次B.每日 2 次C.每日 3 次D.每日 4 次49.对于修订版大气导则所推荐的进一步预测模式,输入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需要逐日每天( )次的连续观测资料。(分数:2.00)A.6B.12C.24D.3650.低于第( )级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条件的建设项目,不必进行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只要求进行简单的水环境影响分析。(分数:2.00)A.1B.2C.3D.451.污水排放量中不包括间接冷却水、循环水以及其他含污染物极少的清净下水的排放量,但包括(
15、)的排放量。(分数:2.00)A.含热量大的冷却水B.冷却水C.不含热量的冷却水D.含热量的冷却水52.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按( )划分为复杂、中等和简单三类。(分数:2.00)A.污水中拟预测的污染物类型B.某类污染物中水质参数的大小C.污水中拟预测的污染物多少及污染物种类的多少D.污水中拟预测的污染物类型以及某类污染物中水质参数的多少53.复杂污水水质中的污染物类型数是大于等于( ),或者只含有两类污染物,但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大于等于( )。(分数:2.00)A.2,8B.2,10C.3,8D.3,1054.开发区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方式要预测可能的固体废物的类型,确定相应( )处理方式
16、。(分数:2.00)A.分类B.分级C.分层D.集中55.在地面水环境现状调查范围内,在确定某项具体工程的地面水环境调查范围时,应尽量按照将来污染物排放进入天然水体后可能达到( )污水排放量的大小、受纳水域的特点以及评价等级的高低来决定。(分数:2.00)A.水域功能质量标准要求的范围B.水域功能环境评价标准要求的范围C.水域功能水环境中污染物标准要求的范围D.水域功能标准要求的范围56.河流水环境现状调查的范围,需要考虑( )来确定排放口下游应调查的河段长度。(分数:2.00)A.污水排放方式B.河流流向C.污水排放量大小D.河流规模57.湖泊、水库以及海湾水环境现状调查范围,需要考虑污水排
17、放量的大小来确定( )。(分数:2.00)A.排放范围B.调查半径或调查面积C.环境评价范围D.现状调查直径58.当调查区域面源污染严重、( ),一、二级评价的各类水域应调查丰水期,若时间允许,三级评价也应调查丰水期。(分数:2.00)A.丰水期水质劣于枯水期时B.丰水期水质优于枯水期时C.枯水期水质劣于丰水期时D.枯水期水质优于枯水期时59.( )且作为生活饮用水、食品加工用水的水源或渔业用水时,应调查冰封期的水质、水文情况。(分数:2.00)A.冰封期较长的水域B.平水期的水域C.丰水期的水域D.枯水期水域60.一般情况,水文调查与水文测量在( )进行。(分数:2.00)A.丰水期B.枯水
18、期C.平水期D.冰封期61.点污染源调查的繁简程度可根据( )及其与建设项目的关系而略有不同。(分数:2.00)A.评价范围B.评价级别C.评级类型D.评价方法62.非点污染源调查基本上采用( ),一般不进行实测。(分数:2.00)A.数学分析法B.大众参与C.模型分析法D.收集资料的方法6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适用于以地下水作为( )及对地下水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分数:2.00)A.评价对象B.供水水源C.环境影响分析对象D.供水水样分析64.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或短期生产、加工、运输、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 )临界量的功能单位。(分数:2.
19、00)A.等于B.等于或超过C.等于或低于D.超过65.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中,类是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造成地下水( )的建设项目。(分数:2.00)A.水环境变化B.水质变坏C.水体平衡破坏D.水质污染66.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可划分为准备阶段、现状调查与( )、预测评价及报告编写阶段。(分数:2.00)A.工程调查B.工程分析阶段C.工程环境分析方法D.环境特征分析67.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准备阶段,在初步分析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之后,需确定评价工作等级和( )。(分数:2.00)A.评价内容B.评价目标C.评价重点D.评价范围68.地下水环境影响评
20、价工作中,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分析应在建设项目( )的基础上进行,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方案编制阶段完成。(分数:2.00)A.评价重点B.评价范围C.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内容D.初步工程分析69.对于随着生产运行时间推移对地下水环境影响有可能加剧的建设项目,还应按( )初期、中期和后期分别进行环境影响识别。(分数:2.00)A.生产运行B.建设期C.施工期D.服务期满后70.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中废水渗漏引起地下水( )、水量变化而产生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分数:2.00)A.水域面积B.水位C.水文变化D.水质71.工类和类建设项目,分别根据其对地下水环境的( )、建设项目所处区域的环境特
21、征及其环境影响程度划定评价工作等级。(分数:2.00)A.水文条件B.水质条件C.影响类型D.水污染源分析72.地下水环境影响中的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应根据建设项目场地的( )、含水层易污染特征、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污水排放量与污水水质复杂程度等指标确定。(分数:2.00)A.水质条件B.气象条件C.水文地质条件D.包气带防污性能73.根据建设项目所排污水中污染物类型和需预测的( ),将污水水质分为复杂、中等、简单三级。(分数:2.00)A.污水水污染物数量B.污水水质指标数量C.污水水质变化情况D.污水水质指标变化74.当根据污水中污染物类型所确定的污水水质复杂程度和
22、根据污水水质指标数量所确定的污水水质复杂程度不一致时,取( )别的污水水质复杂程度级别。(分数:2.00)A.低级B.中级C.较高级D.高级75.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应根据建设项目场地的地下水供水(或排水、注水)规模、( )、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以及可能造成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大小等条件确定。(分数:2.00)A.引起的地下水水质变化情况B.引起的地下水水位变化范围C.引起的地下水水温气候变化情况D.引起的地下水微生物群的变化情况76.建设项目造成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包括:区域地下水( )产生的土地次生荒漠化、地面沉降、地裂缝、岩溶塌陷、海水入侵、
23、湿地退化等。(分数:2.00)A.水位下降B.水质变化C.断面垂线变化D.横断面的变化77.对于改、扩建类建设项目,必要时监测范围还应扩展到( )。(分数:2.00)A.地表层B.断面层C.包气带D.水平面78.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当类建设项目位于基岩地区时,一级评价以同一地下水文地质单元为调查评价范围,二级评价原则上以同一地下水水文地质单元或( )为调查评价范围。(分数:2.00)A.地下水水位B.地下水块段C.地下水质条件D.地下水水文条件79.对工业或生活废(污)水污染源中的排放口,应测定其位置,了解和调查其( )、排放方式(如连续或瞬时排放)、主要污染物及其浓度、废水的处理和综合
24、利用状况等。(分数:2.00)A.排放量,排放途径和去向B.排放量及渗漏量,排放途径和去向C.排放量及渗漏量,排放去向D.排放量,排放途径80.建设项目污水排放强度可分为( )级。(分数:2.00)A.1B.2C.3D.481.建设项目引起的地下水水位变化区域范围可用( )来表示,分为大、中、小三级。(分数:2.00)A.影响直径B.影响半径C.水位高度D.水质变化82.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一级评价要求中指出,查明各含水层之间以及与地表水之间的水力联系,同时掌握评价区评价期内至少( )个连续水文年的枯、平、丰水期的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分数:2.00)A.1B.15C.2D.2583.地下水环境
25、现状调查与评价的范围以能说明( )为原则,并应满足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的要求。(分数:2.00)A.地下水环境的基本状况B.地下水环境的基本特征C.地下水环境的性质D.地下水环境中污染物的种类84.要评价建设项目建设前后声环境变化情况,就需要做好声环境现状调查监测评价工作和( )评价工作。(分数:2.00)A.声环境影响评价B.声环境影响C.声环境影响预测D.声环境影响监测检查85.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一般分为三级,其中一级为( ),二级为一般评价,三级为简要评价。(分数:2.00)A.详细评价B.具体评价C.分类评价D.特殊评价86.一级评价评价范围内有适用于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规
26、定的( )类声环境功能区域,以及对噪声有特别限制要求的保护区等敏感目标。(分数:2.00)A.0B.C.D.87.危险废物填埋场场址必须于( )的洪水标高线上。(分数:2.00)A.百年一遇B.50 年一遇C.30 年一遇D.150 年一遇88.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在对于以固定声源为主的建设项目在满足一级评价的要求时,一般以建设项目边界向外( )m 为评价范围。(分数:2.00)A.50B.100C.150D.20089.城市道路、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地上线路和水运线路等建设项目的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中的二级、三级评价范围可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和相邻区域的声环境功能区类别及( )等实际情况适当
27、缩小。(分数:2.00)A.敏感目标B.评价对象C.评价方法D.评价形式90.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中机场周围飞机噪声评价范围满足一级评价的要求,一般以主要航迹离跑道两端各( )km、侧向各 12km 的范围为评价范围。(分数:2.00)A.610B.612C.810D.81291.生态影响评价原则不包括( )。(分数:2.00)A.坚持重点与全面相结合的原则B.坚持预防与恢复相结合的原则C.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D.坚持依法评价二、不定项选择题(总题数:31,分数:62.00)92.不定项选择题每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一个备选项符合题意。(分数:2.00)_93.国家环境标准包括(
28、 )。(分数:2.00)A.国家环境质量标准B.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C.国家环境检测方法标准D.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94.地方环境标准包括( )。(分数:2.00)A.地方检测方法标准B.地方环境质量标准C.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D.地方环境基础标准95.选用非导则推荐的评价或预测分析方法时,应根据建设项目的( )等分析其适用性。(分数:2.00)A.性质B.特征C.评价范围D.影响性质96.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一般采用( )。(分数:2.00)A.数学分析法B.单项评价法C.模型构造法D.多项评价法97.社会环境影响评价体现了( )三方面的统一。(分数:2.00)A.公众效益B.环境效益C.经
29、济效益D.社会效益98.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预测和评价的环境因子应包括反映( )。(分数:2.00)A.评价区一般质量状况的常规因子B.建设项目特征的特性因子C.建设项目的常规因子D.评价区质量状况的特性因子99.结合国家对不同区域的相关要求,从( )等方面提出和论证实施生态保护措施的基本框架;按工程实施不同时段,分别列出相应的环境保护工程内容,并分析合理性。(分数:2.00)A.保护B.恢复C.补偿D.建设100.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有必要提出建设项目( )的环境管理措施与建议,为预防、降低、避免环境影响提供依据。(分数:2.00)A.建设期B.服务期C.施工期D.运营期101.污染物
30、排放总量控制中应根据( )的实际情况及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分析情况,提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建议和满足指标要求的环境保护措施。(分数:2.00)A.国家和地方总量控制要求B.区域总量控制C.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D.危险有害因素的总量控制102.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中,环境可行性结论应从与法规政策及相关规划一致性、清洁生产和污染物排放水平、环境保护措施可靠性和合理性、达标排放( )等方面分析得出。(分数:2.00)A.强制性B.稳定性C.公众参D.接受性103.预测情景根据预测内容设定,一般考虑的内容是( )。(分数:2.00)A.污染源类别B.排放方案C.预测因子D.气象条件104.在大
31、气环境影响评价中,污染源类别分为( )。(分数:2.00)A.新增加污染源B.削减污染源C.被取代污染源D.其他在建、拟建项目相关污染源105.在极坐标中按各风向标出其频率的大小,绘制( )。(分数:2.00)A.风压图B.风流量图C.各季风向玫瑰图D.年平均风向玫瑰图106.常用的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方法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模拟各种( )下的污染物在大气中输送、扩散、转化和清除等物理、化学机制。(分数:2.00)A.气象条件B.地形条件C.气候条件D.地理环境107.预测网格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 ),并应覆盖整个评价范围。(分数:2.00)A.极坐标网格B.布点法C.直角坐标网格D.网格状10
32、8.在非平坦的评价范围内,地形的起伏对污染物的( )会有一定的影响。(分数:2.00)A.传播B.积聚C.传输D.扩散109.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内容依据( )而定。(分数:2.00)A.项目建设的性质B.评价工作范围C.评价工作等级D.项目的特点110.一级评价项目预测时,非正常排放情况全年逐时或逐次小时气象条件下,需要预测的内容是( )。(分数:2.00)A.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B.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C.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最大地面日均浓度D.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小时日照时间111.在进行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时,应对预测模式中的( )等参数进行说明。(分数:2.00)A.有关
33、模型选项B.化学转化C.模型预选原则D.化学分析模式112.水质取样断面设置原则是( )。(分数:2.00)A.在调查范围的两端应布设取样断面B.调查范围内重点保护对象附近水域应布设取样断面C.水文站附近等应布设采样断面,并适当考虑水质预测关心点D.在拟建成排污口上游 500m 处应设置一个取样断面113.当排污口拟建于河口感潮段内时,其上游需设置取样断面的( ),应根据感潮段的实际情况决定,其下游同河流。(分数:2.00)A.面积B.数目C.位置D.长度114.地面水环境预测中的一、二级评价,应分别预测水体自净能力( )两个时段的环境影响。(分数:2.00)A.枯水期B.最小C.一般D.丰水
34、期115.对排污渠和已被污染的小型河流、水库等,除按地表水监测的有关规定进行流量、水质等调查外,还应选择有代表性的渠(河)段进行( )调查。(分数:2.00)A.流量B.渗漏量C.影响范围D.水质116.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井点采用( )相结合的布设原则。(分数:2.00)A.收集资料B.控制性布点C.功能性布点D.现场调研117.监测井点应主要布设在( )以及对于确定边界条件有控制意义的地点。(分数:2.00)A.建设项目场地B.周围环境敏感点C.地下水污染源D.主要现状环境水文地质问题118.地下水水质现状监测项目的选择,应根据建设项目( )而确定。(分数:2.00)A.行业污水特点B.评价
35、等级C.存在或可能引发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D.存在或可能引发的环境水质问题119.环境噪声现状调查基本内容包括调查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主要气象特征包括( )等。(分数:2.00)A.年平均风速B.主导风向C.年平均气温D.年平均相对湿度120.当声源为流动声源,且呈现线声源特点时,现状测点位置选取应兼顾敏感目标的( )随距离衰减的特点,布设在具有代表性的敏感目标处。(分数:2.00)A.分布状况B.工程特点C.线声源噪声影响D.点声源噪声影响121.获得噪声源数据途径有( )。(分数:2.00)A.类比测量法B.引用已有的数据C.现场调研D.收集资料122.声环境影响评价确定声环境影响评价标准是(
36、 )。(分数:2.00)A.声源的类别B.建设项目所处声环境功能区C.声源种类D.建设项目所处声环境的地域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试卷 54 答案解析(总分:24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91,分数:182.00)1.单项选择题每题。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备选项最符合题意。(分数:2.00)_解析:2.环境标准是为了防治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群健康,对环境保护中需要统一的各项( )所作的规定。(分数:2.00)A.技术B.技术规范C.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 D.技术标准解析:解析:环境标准是为了防治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群健康,对环
37、境保护工作中需要统一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所作的规定。3.我国环境标准的法规特征是( )。(分数:2.00)A.规范性B.强制性 C.约束性D.标准性解析:解析:我国环境标准本身所具有的法规特征是:国家环境标准绝大多数是法律规定必须严格贯彻执行的强制性标准。4.( )是强化环境管理的核心。(分数:2.00)A.环境标准 B.环境措施C.环境指标D.环境质量标准解析:解析:总之,环境标准是强化环境管理的核心,环境质量标准提供了衡量环境质量状况的尺度,污染物排放标准为判别污染源是否违法提供了依据。5.( )提供了一定时期内衡量环境优劣程度质的标准。(分数:2.00)A.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B.国家
38、地方标准C.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D.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解析:解析: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是一定时期内衡量环境优劣程度的标准,从某种意义上讲是环境质量的目标标准。6.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第一阶段为编制评价实施方案阶段,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其主要工作的是( )。(分数:2.00)A.为研究区域开发规划及与规划相关的文件B.进行初步的影响源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C.筛选主要评价项目,确定各环境要素的评价范围D.编制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执行书 解析:解析: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第一阶段为编制评价实施方案阶段,主要工作为研究区域开发规划及与规划相关的文件,进行初步的影响源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主要评价项目,
39、确定各环境要素的评价范围,编制区域环评实施方案。7.在标准体系方面,环境保护标准中的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只有( )。(分数:2.00)A.国家级和地方级 B.地方级C.行业级D.企业级解析:解析:环境保护标准中的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只有国家和地方两级,而产品质量标准除国家级和地方级标准外,还有行业级和企业级。8.( )以国家级标准为主。(分数:2.00)A.国家标准B.环境标准C.环境质量标准 D.方法标准解析:解析:在各级标准的优先执行关系上,环境保护标准与产品质量标准截然不同,环境质量标准以国家级标准为主,地方环境质量标准补充制定国家级标准中没有的项目,国家级标准和地方级标
40、准同时执行。9.20 世纪 80 年代末的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两项标准中的突出特点是:环境质量按( ),排放标准则根据( )确定分级排放限值。(分数:2.00)A.功能分类保护水域功能 B.功能分类保护水环境质量C.区域综合治理水域功能D.区域综合治理水环境质量解析:解析:关于这两项标准的突出特点是:环境质量按功能分类保护,排放标准则根据水域功能确定了分级排放限值,即排入不同功能区的废水执行不同级别的标准,强调区域综合治理,提出了排入城市下水道的排放限值,对行业排放标准进行了调整,统一制定了水质浓度指标和水量指标,体现了水质和排污总量的双重控制。10.在实施环境质量标准时,应结
41、合所管辖区域环境要素的( )和保护目的划分环境功能区。(分数:2.00)A.使用目的 B.管理目的C.检测目的D.排放标准解析:解析:在实施环境质量标准时,应结合所管辖区域环境要素的使用目的和保护目的划分环境功能区。11.在实行总量控制区域的建设项目,在确定排污单位应执行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同时,还应确定排污单位应执行的( )。(分数:2.00)A.污染物数量B.污染物排放浓度C.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D.污染物排放的种类解析:解析:实行总量控制区域的建设项目,在确定排污单位应执行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同时,还应确定排污单位应执行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12.在进行环境监测时,应按照( )的规定
42、,确定采样位置和采样频率,并按照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的规定测试与计算。(分数:2.00)A.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B.环境质量标准C.污染物排放数量标准D.污染物浓度及种类解析:解析:在进行环境监测时,应按照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规定,确定采样位置和采样频率,并按照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的规定测试与计算。13.重点关注选址(或选线)、工艺路线(或施工方案)的环境可行性属于环境影响评价原则中的( )。(分数:2.00)A.依法评价原则B.早期介入原则 C.完整性原则D.广泛参与原则解析:解析:环境影响评价应尽早介入工程前期工作中,重点关注选址(或选线)、工艺路线(或施工方案)的环境
43、可行性。14.工程所在区域未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需进行( )。(分数:2.00)A.可行性分析B.环境因素分析C.有毒有害物质分析D.资源利用合理性分析 解析:解析:工程所在区域未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需进行资源利用合理性分析。15.下列识别方法中不属于环境影响因素识别方法的是( )。(分数:2.00)A.矩阵法B.网络法C.数值模拟法 D.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的叠加图法解析:解析:环境影响因素识别方法可采用矩阵法、网络法、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的叠加图法等。16.环境影响评价中,下列选项中反映评价因子不能够反映环境影响的是( )。(分数:2.00)A.主要特征B.区域环境
44、的基本状况C.建设项目的特点和排污特征D.建设项目的污染物排放数量及排污特征 解析:解析:评价因子须能够反映环境影响的主要特征、区域环境的基本状况及建设项目的特点和排污特征。17.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按( )分别划分评价等级。(分数:2.00)A.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B.环境影响报告表或环境影响登记表C.环境要素 D.环境影响评价法律法规要求解析:解析: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根据其对环境影响的程度和范围,分别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环境影响登记表,环境影响评价按环境要素分别划分评价等级。18.建设项目各环境要素专项评价原则上划分( )级。(分数:2.00)A.1B.2C.3 D
45、.4解析:解析:建设项目各环境要素专项评价原则上应划分工作等级,一般可划分为三级。一级评价对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详细、深入评价,二级评价对环境影响进行较为详细、深入评价,三级评价可只进行环境影响分析。19.不属于各环境要素专项工作等级划分依据是( )。(分数:2.00)A.建设项目工程时间 B.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C.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规划D.环境功能区划解析:解析:各环境要素专项评价工作等级按建设项目特点、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等因素进行划分。20.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不包括( )。(分数:2.00)A.工程性质B.能源、水及其他资源的使用量及类型C.污染物排
46、放特点D.工程建设过程 解析:解析: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主要包括:工程性质,工程规模,能源、水及其他资源的使用量及类型,污染物排放特点如污染物种类、性质、排放量、排放方式、排放去向、排放浓度等,工程建设的范围和时段,生态影响的性质和程度等。21.环境空气敏感区的评价范围包括( )类功能区。(分数:2.00)A.1B.2 C.3D.4解析:解析:环境空气敏感区是指评价范围内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规定划分为一类功能区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二类功能区中的居住区、文化区等人群较集中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以及对项目排放大气污染物敏感的区域。22.特征污染物指( )。(
47、分数:2.00)A.项目排放的污染物中除常规污染物外的特有污染物 B.项目排放的污染物中特有污染物C.项目排放的污染物中常规污染物D.项目排放的污染物中常规污染物及特有污染物解析:解析:特征污染物指项目排放的污染物中除常规污染物外的特有污染物。23.简单地形是指距离污染源中心点( )km 内的地形高度(不含建筑物)低于排气筒高度。(分数:2.00)A.2B.3C.4D.5 解析:解析:距污染源中心点 5km 内的地形高度(不含建筑物)低于排气筒高度时,定义为简单地形。24.对于存在多源情况下的建设项目,简单地形与复杂地形的判断可用该项目( )的污染源高度作为判别标准。(分数:2.00)A.几何
48、高度最高 B.几何高度最低C.测量高度最高D.测量高度最低解析:解析:对于存在多源情况下的建设项目,简单地形与复杂地形的判断可用该项目几何高度最高的污染源高度作为判别标准。25.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是( )。(分数:2.00)A.选择推荐模式中的估算模式对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进行分级 B.选择标准模式中的估算模式对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进行分级C.选择数学模式中的估算模式对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进行分级D.选择评价模式中的估算模式对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进行分级解析:解析:选择推荐模式中的估算模式对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进行分级。26.( )主要污染物的选择标准,应结合污染物毒性、污染物排放量及环境质量标准限值综合判定。(分数:2.00)A.正常工况下B.非正常工况下C.正常排放下 D.非正常排放下解析:解析:正常排放下主要污染物的选择标准,应结合污染物毒性、污染物排放量及环境质量标准限值综合判定。27.对于建成后全厂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都有明显减少的改、扩建项目,评价等级可低于( )。(分数:2.00)A.一级 B.二级C.三级D.四级解析:解析:对于建成后全厂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都有明显减少的改、扩建项目,评价等级可低于一级。28.对于高耗能行业的多源(两个以上,含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