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类职业资格】社会学概论自考题-32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ownview251 文档编号:1377142 上传时间:2019-12-01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1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历类职业资格】社会学概论自考题-32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学历类职业资格】社会学概论自考题-32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学历类职业资格】社会学概论自考题-32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学历类职业资格】社会学概论自考题-32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学历类职业资格】社会学概论自考题-32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社会学概论自考题-32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第一部分 选择题/B(总题数:0,分数:0.00)二、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30,分数:15.00)1.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基本形态的变异是_ A.社会流动 B.社会变迁 C.社会控制 D.社会变革(分数:0.50)A.B.C.D.2.恩格斯指出,“历史上依次更替的一切社会制度都只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无穷发展进程中的一些暂时阶段”,这体现了社会变迁的_ A.前进性 B.非直线式 C.全面性 D.必然性(分数:0.50)A.B.C.D.3.社会局部或整体,从已经达到的较高发展阶段向较低发展阶段变化的过程是_

2、A.社会倒退 B.社会进步 C.社会变迁 D.社会发展(分数:0.50)A.B.C.D.4.社会变迁总的趋势是_ A.倒退的 B.稳定的 C.循环的 D.前进的(分数:0.50)A.B.C.D.5.社会变迁的根本原因是_ A.社会生产力的增长以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B.社会物质需要和利益冲突 C.科学技术的进步 D.文化的发展与传播(分数:0.50)A.B.C.D.6.一种急剧的、对整个社会进行根本改造的社会变迁形式是_ A.社会变革 B.社会革命 C.社会改造 D.社会变迁(分数:0.50)A.B.C.D.7.社会革命的目的是_ A.社会局部调整 B.社会全面改良 C.改变生产关系

3、D.改变生产力(分数:0.50)A.B.C.D.8.社会革命的根本原因是_ A.政府政策导向 B.社会成员对国家的强烈不满 C.外国敌对势力的挑拨 D.生产关系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分数:0.50)A.B.C.D.9._是整个社会体系的变化,是各个社会要素变化合力的结果。 A.局部变迁 B.整体变迁 C.体制变迁 D.经济变迁(分数:0.50)A.B.C.D.10.社会要素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变化是_ A.整体变迁 B.体制变迁 C.社会形态更替 D.局部变迁(分数:0.50)A.B.C.D.11.对社会运行过程进行干预,对社会系统施加定向影响,这实质上是_ A.社会改革 B.有计划的社会变迁

4、 C.自发变迁 D.社会进步(分数:0.50)A.B.C.D.12.因强调技术发明在社会变迁中的作用,因而被称为“技术决定”的代表人物是_ A.帕森斯 B.奈斯比特 C.奥格本 D.贝尔(分数:0.50)A.B.C.D.13.社会变迁的重要源泉是_ A.科学技术 B.传播外来文化 C.外来入侵 D.人口状况的改变(分数:0.50)A.B.C.D.14.社会运行的基本机制是_ A.生产机制 B.工作机制 C.需要机制 D.利益机制(分数:0.50)A.B.C.D.15.中国出现“未富先老”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 A.文化的发展 B.观念的转变 C.人口状况的改变 D.外来入侵(分数:0.50)A.B

5、.C.D.16.城市化的基本动力是_ A.工业化 B.经济发展 C.农业发展 D.服务业发展(分数:0.50)A.B.C.D.17.城市有别于乡村的根本特征是_ A.工业化水平高 B.精神生活丰富 C.人口集中度高 D.全面的有机组合(分数:0.50)A.B.C.D.18.传统社会进入现代化社会的动力是_ A.工业化 B.城市化 C.民主化 D.科学化(分数:0.50)A.B.C.D.19.经济上的现代化的关键是_ A.农业化 B.机械化 C.工业化 D.市场化(分数:0.50)A.B.C.D.20.对社会发展总的方向、大目标、主要步骤与重大措施的设想是_ A.社会内部规范 B.社会发展计划

6、C.社会宗旨 D.社会章程(分数:0.50)A.B.C.D.21.社会现代化的关键是_ A.社会结构及其制度的根本转变 B.城市化 C.生活方式的世俗化 D.社会结构分化(分数:0.50)A.B.C.D.22.现代国家的一个重要标志是_ A.工业化 B.城市化 C.民主化 D.管理科层化(分数:0.50)A.B.C.D.23.二战以后以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过程为研究对象形成的理论成果的统称是_ A.依附理论 B.经典现代化理论 C.世界体系理论 D.超现代化理论(分数:0.50)A.B.C.D.24.世界体系理论的代表人物是_ A.弗兰克 B.霍布森 C.帕森斯 D.沃勒斯坦(分数:0.50)A

7、.B.C.D.25.下列属于“信息社会论”的代表人物是_ A.托夫勒 B.贝尔 C.贝克 D.帕森斯(分数:0.50)A.B.C.D.26.托夫勒把信息社会的来临称为_ A.第一次浪潮 B.第二次浪潮 C.第三次浪潮 D.第四次浪潮(分数:0.50)A.B.C.D.27.“后工业社会论”提出,处于主导地位的是_ A.科学技术 B.理论知识 C.信息技术 D.专业与技术人员(分数:0.50)A.B.C.D.28.在全球范围内展现的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客观历史进程和趋势,同时也是世界共同体的各个国家和地区彼此之间的交往和交换关系进一步加强、彼此之间的依存性、关联性程度不断加深的过

8、程,这表述的是_ A.全球化 B.现代化 C.工业化 D.信息化(分数:0.50)A.B.C.D.29.从 15世纪末期到 18世纪中期是全球化发展的_ A.萌芽阶段 B.开始阶段 C.起飞阶段 D.增强阶段(分数:0.50)A.B.C.D.30.全球化的开始阶段是_ A.15世纪末期到 18世纪中期 B.18世纪中叶直到 19世纪 70年代 C.19世纪 70年代到 20世纪初 D.20世纪初到 20世纪 60年代(分数:0.50)A.B.C.D.三、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20,分数:20.00)31.社会的基本结构包括_ A.组织结构 B.阶级结构 C.职业结构 D.阶层结构 E.所有

9、制结构(分数:1.00)A.B.C.D.E.32.社会进步和发展一般包括_ A.物质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B.精神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C.政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D.生态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E.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分数:1.00)A.B.C.D.E.33.以下属于局部变迁的有_ A.社会形态的更替 B.经济体制的变化 C.政治体制的变化 D.文化体制的变化 E.整个社会体系的变化(分数:1.00)A.B.C.D.E.34.影响社会变迁的因素有_ A.社会物质需要和利益冲突 B.文化的发展与传播 C.观念的改变 D.自然灾害 E.环境破坏(分数:1.00)A.B.C.D.E.35.人口状况主要指_ A.

10、人口数量 B.人口质量 C.人口分布 D.人口构成 E.人口流动(分数:1.00)A.B.C.D.E.36.新文化包括_ A.新的科学技术知识 B.新的价值观念 C.新的社会规范 D.新的国体 E.新的政体(分数:1.00)A.B.C.D.E.37.有计划的社会变迁,实质上就是对社会运行过程进行干预,对社会系统施加定向影响,这种干预与定向影响,主要表现为_ A.对整个社会系统的内部关系进行调整 B.对社会发展方向进行修正 C.对社会实践与社会问题进行控制 D.对经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 E.对社会各方面的工作进行协调(分数:1.00)A.B.C.D.E.38.实行有计划的社会变迁,必须

11、充分了解人们的现实需要,并对它们进行协调与控制的原因有_ A.社会存在各种需要 B.社会需要的普遍性不同 C.社会需要的合理性不同 D.区分需要的满足程度 E.社会需要的强度不同(分数:1.00)A.B.C.D.E.39.协调与控制社会存在的各种需要的具体途径有_ A.削弱某些需要 B.发展合理需要 C.制止不合理的需要 D.控制刺激因素的类型与程度 E.协调个人需要、集体需要与社会需要三者关系(分数:1.00)A.B.C.D.E.40.社会现代化包括_ A.工业化和城市化 B.民主化 C.管理科层化 D.社会结构分化 E.人的现代化和生活方式的世俗化(分数:1.00)A.B.C.D.E.41

12、.人的现代化主要就是要获得_ A.开放性人格 B.较高的教育程度 C.高尚的道德情操 D.理智而自觉的守法意识 E.健康的身体条件(分数:1.00)A.B.C.D.E.42.经典现代化理论的代表人物有_ A.帕森斯 B.列维 C.勒纳 D.英格尔斯 E.布莱克(分数:1.00)A.B.C.D.E.43.依附理论的代表人物有_ A.霍布森 B.普雷维什 C.弗兰克 D.阿明 E.费尔南多卡多索(分数:1.00)A.B.C.D.E.44.下列关于经典现代化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有_ A.具有单线进化论的假设 B.把西方发达国家视为现代化的目标 C.理论知识处于社会中心地位 D.专业与技术人员处于主导地位

13、 E.具有强烈的西方中心主义(分数:1.00)A.B.C.D.E.45.以下关于“后工业社会论”的说法,正确的有_ A.是对未来社会进行的一项预测 B.有一定的准确性 C.具有很强烈的西方社会政治和意识形态色彩 D.只能是预测西方社会的发展理论 E.不能推及全球(分数:1.00)A.B.C.D.E.46.系统论述信息化社会的代表著作有_ A.让雅克和塞尔旺一施赖贝尔的世界面临挑战 B.波普诺的社会学 C.贝克的风险社会 D.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 E.奈斯比特的大趋势(分数:1.00)A.B.C.D.E.47.“信息社会论”认为,人类社会由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是一个重大转折。信息社会同工业社会相比

14、,有许多崭新的特征,主要表现为_ A.信息成为战略资源,在国民经济中占主要地位 B.价值的增长主要依靠资本 C.先进的通讯与信息系统成为社会改革的手段 D.价值的增长主要依靠知识 E.技术成为战略资源(分数:1.00)A.B.C.D.E.48.贝尔认为“后工业社会”的特征有_ A.经济方面从产品经济转变为服务性经济 B.专业与技术人员处于主导地位 C.理论知识处于社会中心地位 D.控制技术发展,对技术进行鉴定 E.创造新的“智能技术”(分数:1.00)A.B.C.D.E.49.全球化的发展阶段包括_ A.萌芽阶段 B.开始阶段 C.起飞阶段 D.增强阶段 E.成熟阶段(分数:1.00)A.B.

15、C.D.E.50.全球化带来的全球性问题有_ A.人口爆炸 B.资源和能源枯竭 C.生态恶化 D.艾滋病泛滥 E.战乱(分数:1.00)A.B.C.D.E.四、B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B(总题数:0,分数:0.00)五、B简答题/B(总题数:11,分数:33.00)51.简述社会变迁的内容。(分数:3.00)_52.简述社会变迁的特点。(分数:3.00)_53.简述社会变迁的基本类型。(分数:3.00)_54.简述自发变迁与有计划变迁的涵义。(分数:3.00)_55.简述社会现代化的主要内涵。(分数:3.00)_56.简述社会现代化的特征。(分数:3.00)_57.简述经典现代化理论的基本主张。

16、(分数:3.00)_58.依附理论的主要观点有哪些?如何评价这一理论?(分数:3.00)_59.简述世界体系理论的主要观点。(分数:3.00)_60.简述全球化在一般意义上的特征。(分数:3.00)_61.当前全球化有哪些表现?(分数:3.00)_六、B材料题/B(总题数:2,分数:17.00)62.全球化是以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为基础的全球经济、政治、文化大融合的过程。其中,“经济全球化”是全球化的基础和主体。与任何事物一样,经济全球化也具有两重性:一方面,经济资源和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有助于提高生产力。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也是经济殖民化和加剧南北两极分化的过程。在经济全球化

17、的大潮中,中国通过改革开放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国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不可否认,由于一些地区引进外资具有盲目性,全球化对我国的负面影响已经开始显现。有些地方对外资不加甄别,不设门槛,结果引进来的多是夕阳产业、淘汰产业、低技术产业和高污染产业;有些地方干部为了谋求政绩,甚至不惜相互压价,相互残杀,除了税收、用地等方面的优惠外,甚至允许外资企业不给员工办理保险。这种“忘我的全球化”让外资企业占据了市场,赚足了利润,却给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隐患。更不要说,在很多领域,我们出让了市场,让外资赚取了利润,却并未换来关键技术。请结合以上材料,分析中国面对

18、全球化的应对策略。(分数:8.00)_63.人民公社的兴衰1958年 7月 1日,陈伯达在北京大学庆祝“七一”大会上的讲演中,传达了毛泽东的一段最新指示:“毛泽东同志说,我们的方向应该逐步有次序地把工(工业)、农(农业)、商(交换)、学(文化教育)、兵(即全面武装)组成一个大公社,从而构成为我国社会的基本单位。”8 月 9日,毛泽东在视察山东农村时又说:“还是办人民公社好,它的好处是,可以把工、农、商、学、兵合在一起,便于领导。”此后全国农村迅速开始了大规模的人民公社运动。“一平二调”、“共产风”盛行起来。全国原有的 74万多个高级农业合作社一律被改组为 2.6万个人民公社,平均 28.5个农

19、业社合并成一个人民公社,每个公社平均有 4500多家农户。各农业社合并成人民公社后,原农业社的一切公有财产交给公社,多者不退,少者不补,社员全部交出自留地,并将私有房基地、牲畜、林木等生产资料全部收归公社所有,只允许留下少量家畜、家禽。公社下设生产大队,作为管理生产、进行经济核算的单位,盈亏由公社统一负责,并规定在分配上一律实行工资制,同时实行粮食共计制,即不管每户劳动力多少,都按照人口定量免费供应粮食,并以生产队为单位组织公关食堂。人民公社既是社会结构的基层单位,也是政权组织的基层单位。但是人民公社运动很快就暴露出来了很多严重的问题。1960 年,城乡人均粮食消费量由 1957年的 203公

20、斤下降到 163.5公斤,农村人均粮食消费量更是下降了 23.4%,人口净减 1000万人。1961 年以后,国民经济不得不进入调整期。这时,公社社员被允许经营少量自留地和小规模的家庭副业。同时,公社的规模也在缩小,总数由原来的 2.6万个增加到 7.5万个。在这期间,包产到户等生产方式在一些农村自发产生,并且得到部分中央领导人的支持。然而,毛泽东却在 1962年将其斥为资本主义的倒退,随后就发生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结束以后,1979 年,从四川广汉县向阳公社开始,启动了人民公社政社分设的改革。1980 年以后,农村普遍实行家庭承包制度。到 1984年,全国 99%以上的农村人民公社

21、完成了政社分设,建立了 9.1万个乡(镇)政府,同时成立了 92.6万个村民委员会。至此,人民公社就不复存在了。20 多年中国经济体制天翻地覆的变革,正是从这里取得突破的。试结合以上案例,分析社会变迁的主要原因。(分数:9.00)_七、B论述题/B(总题数:3,分数:15.00)64.试述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历程。(分数:5.00)_65.如何理解全球化的理论争议?(分数:5.00)_66.联系中国实际试述全球化与中国的关系。(分数:5.00)_社会学概论自考题-32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第一部分 选择题/B(总题数:0,分数:0.00)二、B单项选择题/B(

22、总题数:30,分数:15.00)1.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基本形态的变异是_ A.社会流动 B.社会变迁 C.社会控制 D.社会变革(分数:0.50)A.B. C.D.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变迁的概念,属要求识记的内容。社会变迁,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基本形态的变异。2.恩格斯指出,“历史上依次更替的一切社会制度都只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无穷发展进程中的一些暂时阶段”,这体现了社会变迁的_ A.前进性 B.非直线式 C.全面性 D.必然性(分数:0.50)A. B.C.D.解析:解析 社会变迁的前进性表现在:社会变迁总的趋势是前进的,即由低级向高级、落后向先进的方向运动。社会变迁是一个不断前进的社会

23、历史过程,而社会发展是揭示社会变迁总趋势的范畴。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历史上依次更替的一切社会制度都只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无穷发展进程中的一些暂时阶段”。3.社会局部或整体,从已经达到的较高发展阶段向较低发展阶段变化的过程是_ A.社会倒退 B.社会进步 C.社会变迁 D.社会发展(分数:0.50)A. B.C.D.解析:解析 社会倒退是社会局部或整体,从已经达到的较高发展阶段向较低发展阶段变化的过程。历史的辨证法告诉我们社会变迁带来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不排除具体的社会形态或社会发展阶段在特定的时期内向后倒退的可能性与现实性。4.社会变迁总的趋势是_ A.倒退的 B.稳定的 C.循环的 D

24、.前进的(分数:0.50)A.B.C.D. 解析:解析 社会变迁总的趋势是前进的,即由低级向高级、落后向先进的方向运动。5.社会变迁的根本原因是_ A.社会生产力的增长以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B.社会物质需要和利益冲突 C.科学技术的进步 D.文化的发展与传播(分数:0.50)A. B.C.D.解析:解析 社会变迁是一种客观自在的过程,影响和推动社会变迁的因素有很多。而其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增长以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6.一种急剧的、对整个社会进行根本改造的社会变迁形式是_ A.社会变革 B.社会革命 C.社会改造 D.社会变迁(分数:0.50)A.B. C.D.解析:解析

25、 社会革命是一种急剧的、对整个社会进行根本改造的社会变迁形式。社会革命的目的是为了根本变革社会制度,改变生产关系。7.社会革命的目的是_ A.社会局部调整 B.社会全面改良 C.改变生产关系 D.改变生产力(分数:0.50)A.B.C. D.解析:解析 社会革命的目的是为了根本变革社会制度,改变生产关系。迄今为止所发生的一切革命,都是为了建立一种所有制以反对另一种所有制,维护特定阶级的利益。8.社会革命的根本原因是_ A.政府政策导向 B.社会成员对国家的强烈不满 C.外国敌对势力的挑拨 D.生产关系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分数:0.50)A.B.C.D. 解析:解析 社会革命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关

26、系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马克思指出:“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9._是整个社会体系的变化,是各个社会要素变化合力的结果。 A.局部变迁 B.整体变迁 C.体制变迁 D.经济变迁(分数:0.50)A.B. C.D.解析:解析 整体变迁是整个社会体系的变化,是各个社会要素变化合力的结果。社会形态的更替就属于整体变迁。局部变迁是社会要素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变化,如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等方面发生的变化。10.社会要素及它们之

27、间相互关系的变化是_ A.整体变迁 B.体制变迁 C.社会形态更替 D.局部变迁(分数:0.50)A.B.C.D. 解析:解析 局部变迁是社会要素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变化,如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等方面发生的变化。11.对社会运行过程进行干预,对社会系统施加定向影响,这实质上是_ A.社会改革 B.有计划的社会变迁 C.自发变迁 D.社会进步(分数:0.50)A.B. C.D.解析:解析 有计划的社会变迁指人类有意识、有目的地参与或控制社会变迁。其实质上就是对社会运行过程进行干预,对社会系统施加定向影响。12.因强调技术发明在社会变迁中的作用,因而被称为“技术决定”的代表人物是_ A.帕

28、森斯 B.奈斯比特 C.奥格本 D.贝尔(分数:0.50)A.B.C. D.解析:解析 威廉奥格本强调技术发明在社会变迁中的作用,因此被称为“技术决定论”的代表。13.社会变迁的重要源泉是_ A.科学技术 B.传播外来文化 C.外来入侵 D.人口状况的改变(分数:0.50)A.B. C.D.解析:解析 社会变迁的重要源泉是传播外来文化。外来文化的渗入,会引起人们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14.社会运行的基本机制是_ A.生产机制 B.工作机制 C.需要机制 D.利益机制(分数:0.50)A.B.C. D.解析:解析 实行有计划的社会变迁,必须正确认识及揭示社会运行的具体机制。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一定的

29、需要而参与社会活动,“需要”推动“实践”。因此,需要机制是社会运行的基本机制。15.中国出现“未富先老”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 A.文化的发展 B.观念的转变 C.人口状况的改变 D.外来入侵(分数:0.50)A.B.C. D.解析:解析 社会变迁是一种客观自在的过程,影响和推动社会变迁的因素有:生产力的增长以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社会物质需要和利益之间的冲突,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文化的发展与传播,观念的改变,人口状况的改变和外来入侵、环境变化等。其中我国目前人口状况的改变带来了“未富先老”的现象,将导致劳动力短缺,需制定相应政策应对。16.城市化的基本动力是_ A.工业化 B.经济发展

30、C.农业发展 D.服务业发展(分数:0.50)A. B.C.D.解析:解析 城市化作为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个重大变量,其基本动力来源于工业化。城市化的迅速推进从工业化进程中寻找到了动力,但城市化的结果又必然促进知识信息扩散,资本劳动力集中,市场体系发育,从而促进国家工业经济的发展。17.城市有别于乡村的根本特征是_ A.工业化水平高 B.精神生活丰富 C.人口集中度高 D.全面的有机组合(分数:0.50)A.B.C. D.解析:解析 社会变迁中的城市化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口集中在城市生活、工作和活动,它迅速减少了农村人口,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口在农村地区从事农业生产。由此可见,城市和农村的根本区别就在于

31、城市人口高度集中。18.传统社会进入现代化社会的动力是_ A.工业化 B.城市化 C.民主化 D.科学化(分数:0.50)A. B.C.D.解析:解析 在社会现代化过程中,经济现代化占据重要地位。经济现代化可以通过科技在生产中的应用,机械化、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等来衡量,而其中关键在于工业化。它是传统社会进入现代化社会的动力。19.经济上的现代化的关键是_ A.农业化 B.机械化 C.工业化 D.市场化(分数:0.50)A.B.C. D.解析:解析 经济现代化可以通过科技在生产中的应用,机械化、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等来衡量,而其中关键在于工业化。20.对社会发展

32、总的方向、大目标、主要步骤与重大措施的设想是_ A.社会内部规范 B.社会发展计划 C.社会宗旨 D.社会章程(分数:0.50)A.B. C.D.解析:解析 社会发展计划是对社会发展总的方向、大目标、主要步骤与重大措施的设想。社会有计划地发展与变化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21.社会现代化的关键是_ A.社会结构及其制度的根本转变 B.城市化 C.生活方式的世俗化 D.社会结构分化(分数:0.50)A. B.C.D.解析:解析 B、C、D 三项属于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其并未涵盖现代化内容的全部。事实上,社会结构及其制度的根本转变,才是社会现代化的关键。22.现代国家的一个重要标志是_ A.工业化

33、 B.城市化 C.民主化 D.管理科层化(分数:0.50)A.B.C.D. 解析:解析 管理科层化已成为今天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管理现代化包括社会组织管理机构合理化,管理效率与控制能力提高,管理手段先进等。现代国家的一个重要标志就在于组织管理机构的不断完善。23.二战以后以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过程为研究对象形成的理论成果的统称是_ A.依附理论 B.经典现代化理论 C.世界体系理论 D.超现代化理论(分数:0.50)A.B. C.D.解析:解析 经典现代化理论是二战以后以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过程为研究对象形成的理论成果的统称。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帕森斯、列维、勒纳、摩尔、英格尔斯、麦克勒兰德、布莱克

34、、艾森斯塔德等。24.世界体系理论的代表人物是_ A.弗兰克 B.霍布森 C.帕森斯 D.沃勒斯坦(分数:0.50)A.B.C.D. 解析:解析 世界体系理论是 20世纪 70年代兴起的一种有广泛影响的理论,以美国社会学家沃勒斯坦为代表。25.下列属于“信息社会论”的代表人物是_ A.托夫勒 B.贝尔 C.贝克 D.帕森斯(分数:0.50)A. B.C.D.解析:解析 1980 年法国让雅克和塞尔旺一施赖贝尔根据巴黎小组研究成果写出的世界面临挑战、美国学者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和美国学者奈斯比特的大趋势是系统论述信息社会的代表著作,他们都是“信息社会论”的代表人物。26.托夫勒把信息社会的来临称为

35、_ A.第一次浪潮 B.第二次浪潮 C.第三次浪潮 D.第四次浪潮(分数:0.50)A.B.C. D.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美国学者托夫勒关于信息社会著作的相关知识,属于需要领会的内容。27.“后工业社会论”提出,处于主导地位的是_ A.科学技术 B.理论知识 C.信息技术 D.专业与技术人员(分数:0.50)A.B.C.D. 解析:解析 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认为“后工业社会”有五个方面的特征:经济方面从产品经济转变为服务性经济;专业与技术人员处于主导地位;理论知识处于社会中心地位;控制技术发展,对技术进行鉴定;创造新的“智能技术”。28.在全球范围内展现的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

36、的客观历史进程和趋势,同时也是世界共同体的各个国家和地区彼此之间的交往和交换关系进一步加强、彼此之间的依存性、关联性程度不断加深的过程,这表述的是_ A.全球化 B.现代化 C.工业化 D.信息化(分数:0.50)A. B.C.D.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全球化的概念,属要求识记的内容。全球化是指在全球范围内展现的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客观历史进程和趋势,同时也是世界共同体的各个国家和地区彼此之间的交往和交换关系进一步加强、彼此之间的依存性、关联性程度不断加深的过程。29.从 15世纪末期到 18世纪中期是全球化发展的_ A.萌芽阶段 B.开始阶段 C.起飞阶段 D.增强阶段(

37、分数:0.50)A. B.C.D.解析:解析 就全球化的发展进程来看,从 15世纪末期到 18世纪中期是全球化发展的萌芽阶段。30.全球化的开始阶段是_ A.15世纪末期到 18世纪中期 B.18世纪中叶直到 19世纪 70年代 C.19世纪 70年代到 20世纪初 D.20世纪初到 20世纪 60年代(分数:0.50)A.B. C.D.解析:解析 18 世纪中叶直到 19世纪 70年代是全球化进程的开始阶段。三、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20,分数:20.00)31.社会的基本结构包括_ A.组织结构 B.阶级结构 C.职业结构 D.阶层结构 E.所有制结构(分数:1.00)A. B. C.

38、 D.E.解析:解析 社会的基本结构包括组织结构、阶级结构、职业结构。32.社会进步和发展一般包括_ A.物质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B.精神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C.政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D.生态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E.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分数:1.00)A. B. C.D.E.解析:解析 社会进步是指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合乎规律的前进运动,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社会进步的过程。社会进步和发展既包括物质文明也包括精神文明的进步和发展,社会文明是社会进步和表现。33.以下属于局部变迁的有_ A.社会形态的更替 B.经济体制的变化 C.政治体制的变化 D.文化体制的变化 E.整个社会体系的变化(分数:1.00)

39、A.B. C. D. E.解析:解析 整体变迁是整个社会体系的变化,是各个社会要素变化合力的结果。社会形态的更替就属于整体变迁。局部变迁是社会要素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变化,如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等方面发生的变化。34.影响社会变迁的因素有_ A.社会物质需要和利益冲突 B.文化的发展与传播 C.观念的改变 D.自然灾害 E.环境破坏(分数:1.00)A. B. C. D. E. 解析:解析 影响和推动社会变迁的因素包括:(1)社会生产力的增长以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2)社会物质需要和利益冲突。(3)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4)文化的发展与传播。(5)观念的改变。(6)人口状况的

40、改变。(7)外来入侵、环境破坏、自然灾害等。35.人口状况主要指_ A.人口数量 B.人口质量 C.人口分布 D.人口构成 E.人口流动(分数:1.00)A. B. C. D. E. 解析:解析 人口状况的改变是影响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人口状况主要指人口数量、质量、构成、分布及流动。36.新文化包括_ A.新的科学技术知识 B.新的价值观念 C.新的社会规范 D.新的国体 E.新的政体(分数:1.00)A. B. C. D.E.解析:解析 新文化造就新的秩序与面貌。新文化包括新的科学技术知识,也包括新的价值观念与社会规范。37.有计划的社会变迁,实质上就是对社会运行过程进行干预,对社会系统施加定向影响,这种干预与定向影响,主要表现为_ A.对整个社会系统的内部关系进行调整 B.对社会发展方向进行修正 C.对社会实践与社会问题进行控制 D.对经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 E.对社会各方面的工作进行协调(分数:1.00)A. B. C. D.E.解析:解析 有计划的社会变迁,实质上就是对社会运行过程进行干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