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政治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1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20 世纪 50 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 。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 。这说明(A)人与自然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D)人们应合理
2、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2 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A)吃喝穿住(B)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C)人的自觉意识活动(D)结成社会关系3 “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民以食为天”。这段话表明(A)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活动(B)人的生理需求是历史的基础(C)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着人的本质(D)人的物质欲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4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它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最能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是(A)社会形态(B)地理环境(C)人口因素(D)生产方式5 列宁说:“ 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
3、位而与之作斗争的奴隶,是革命家。没有意识到自已的奴隶地位而过着默默无言、浑浑噩噩、忍气吞声的奴隶生活的奴隶,是十足的奴隶。对奴隶生活的各种好处津津乐道并对和善的好主人感激不尽以至垂涎欲滴的奴隶是奴才,是无耻之徒。”这三种奴隶的思想意识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差异,是由于(A)人的社会意识并不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B)人的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有不一致性(C)人的社会意识中的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D)人的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6 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观点是(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B)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C)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D)社会意识反作用
4、于社会存在7 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A)劳动工具的状况(B)劳动者的素质(C)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D)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8 “文化蕴藏着巨大的力,这种力 不同于物理学上的力,物理的力是人类用来化自然界的,文化的 力 是用来化自身的。”这一说法表明(A)文化具有培育和塑造人的功能(B)文化构造了人的本质(C)文化是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D)文化是历史进步的源泉9 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三大形态。它们是(A)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时间经济社会(B)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C)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D)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人的
5、自由全面发展社会10 近来,马克思的资本论在西方一些国家销量大增。列宁曾说马克思资本论的成就之所以如此之大,是由于这本书使读者看到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形态是个活生生的形态既有“ 骨骼 ”,又有“血肉”。人类社会作为一种活的有机体,其“骨骼”系统是指(A)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等社会物质生活条件(B)与一定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C)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D)由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哲学等构成的社会意识形态11 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说道:“我认为,在人类的一切知识中,最有用但也最不完善的知识就是关于人的知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破解了人是什么这一“司芬克斯
6、之谜 ”。马克思在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中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A)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内在统一(B)所有人共同属性的概括(C)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D)自由理性的外化12 “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句话表明(A)人是研究社会历史的出发点(B)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C)历史发展的方向是由人自己决定的(D)人的自我保存和发展是历史的原动力13 马克思指出:“ 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 这段话说明(A)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B)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C)只要物是有用的。它就有价值(D)物越是有用就越有
7、价值14 马克思在研究商品时。之所以考察商品的使用价值,因为使用价值是(A)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B)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C)满足人们需要的物质实体(D)商品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15 作为商品的计算机软件,其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A)软件磁盘本身(B)软件的有用性(C)购买软件的货币(D)应用软件的计算机16 资本论中有这样的表述:“对上衣来说,无论是裁缝自己穿还是他的顾客穿,都是一样的。” 这主要是因为无论谁穿(A)上衣都是使用价值的结果(B)上衣都起着价值的作用(C)上衣都起着抽象劳动的作用(D)上衣都是社会劳动的结果17 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A)剩余价值学说(B)生产价格
8、理论(C)劳动二重性学说(D)劳动力商品理论18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它是在(A)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B)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C)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D)商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19 个别劳动的社会性质。通过(A)商品的有用性来体现(B)商品的广告传播来体现(C)商品的交换来体现(D)商品质量的鉴定来体现20 投入某种物质商品生产过程中的活劳动量不变,如果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之间,两者的变化表现为(A)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不变(B)商品数量不变价值量增大(C)
9、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减少(D)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增人21 货币的本质是(A)商品交换的媒介物(B)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C)商品的等价物(D)商品相对价值形式22 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A)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B)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之问的对立(C)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对立(D)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23 马克思把商品转换成货币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 ,“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占有者。”这是因为只有商品变为货币(A)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B)价值才能转化为使用价值(C)抽象劳动才能转化为具体劳动(D)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24 货币能执行价
10、值尺度的职能。因为货币(A)有特殊的使用价值(B)是商品交换的媒介(C)自身也有价值(D)可作为支付手段25 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关键是运用(A)商品二因素原理(B)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原理(C)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原理(D)劳动二重性原理26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雇佣工人进行劳动并支付相应的工资。资本主义工资本质是(A)工人所获得的资本家的预付资本(B)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C)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D)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27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这是因为(A)资本家购买的是劳动力的价值(B)劳动力商品具
11、有价值和使用价值(C)货币所有者购买的劳动力能够带来剩余价值(D)劳动力自身的价值能够在消费过程中转移到新的商品中去28 在商品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是借助于生产者的(A)具体劳动而增殖(B)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C)抽象劳动而增殖(D)抽象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29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中价值增殖过程的分析,把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A)生产使用价值的时间和生产价值的时间(B)转移旧价值的时间和创造新价值的时间(C)生产生产资料价值的时间和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D)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和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30 某资本家经营的企业通过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产商品花费的劳动时间比
1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少 10,由此形成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那部分是(A)超额剩余价值(B)绝对剩余价值(C)相对剩余价值(D)剩余价值31 资本家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是(A)单个资本家采用先进技术降低商品个别价值的结果(B)单个资本家压低劳动力价值缩短工人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C)资本家延长工人劳动时间增加工人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D)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32 在揭示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问题上,首先要区分(A)必要劳动和剩余价值(B)劳动和劳动力(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33 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的实质是(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13、的统一(C)物质资料再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D)物质资料再生产与劳动力再生产的统一34 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巾,资本集中的直接后果是(A)社会总资本急剧增加(B)个别资本规模迅速扩人(C)绝对剩余价值总量快速增长(D)社会就业率明显提高35 某棉纺厂因棉花价格上涨而增加了资本的垫支,它影响该厂的(A)资本技术构成(B)资本价值构成(C)资本物质构成(D)资本有机构成36 某钢铁厂因铁矿石价格上涨,增加了该厂的预付资本数量,这使得该厂的资本构成产生了变化,所变化的资本构成是(A)资本技术构成(B)资本价值构成(C)资本物质构成(D)资本有机构成37 某资本家投资 100 万元,每
14、次投资所得的利润为 15 万元,假定其预付资本的有机构成是 4:1,那么该资本家每次投资所实现的剩余价值率为(A)15(B) 75(C) 100(D)12538 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小的依据是资本各个部分(A)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B)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C)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D)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39 把生产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其依据是(A)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价值转移方式(B)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物质存在的形态(C)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D)不同部分的不同运动速度40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是(A)生产的日益社会化(B)大规模的固定
15、资本更新(C)国内有效需求的扩大(D)生产集中程度的提高41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因为剩余价值被看作是生产商品中所(A)耗费的可变资本的增加额(B)预付的不变资本的增加额(C)预付的全部资本的增加额(D)耗费的全部资本的增加额42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是(A)政党制度(B)选举制度(C)文官制度(D)国家制度43 资本主义国家政体的现状说明(A)政体和国体是没有联系的(B)有何种国体就有何种政体(C)有何种政体就有何种国体(D)政体和国体既有联系又有区别44 恩格斯在谈到资本主义国家职能时指出,“政治统治到处都是以执行某种社会职能为基础”。这就是说(A)社会职能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职能(B
16、)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职能都是通过社会职能体现的(C)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职能在弱化(D)政治统治只有在执行社会职能时才能持续下去45 “民主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不是一个东西。民主就是承认少数服从多数的国家”。这句话应理解为(A)民主是指一种国家制度(B)民主是手段不是目的(C)国家的实质是少数服从多数(D)民主是国体不是政体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46 右边这幅漫画对于我们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警示意义在于(A)人类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将受到自然界的报复(B)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来自于不当的人类实践方
17、式(C)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质上是对立的(D)人类依附于自然是摆脱自身困境的根本出路47 下列事物中,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 范畴的有(A)人们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B)人们实践活动所利用的自然资源(C)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D)人们实践活动所创造的生产力(E)规范人们实践活动的法律制度48 2003 年 6 月 23 日,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正式发布,并于 8 月 1 日正式实施。1982 年发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同时被废止。这一变化体现了(A)政治文明的进步(B)对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维护(C)对人权的尊重和保护(D)上层建筑不断变革完善的要求(
18、E)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49 有一幅广告幽默画,画的是几个行人在看一家饭店外贴的告示上写:“快进来吃饭吧,否则你我都得挨饿。”这幅广告画的寓意有(A)生产者和消费者是相互依存的(B)生产和消费具有直接的同一性(C)利己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出发点(D)商品交换活动背后隐藏着人与人的关系(E)生产关系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50 在下列社会现象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有(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政治法律制度(C)国家政权(D)社会意识形态(E)社会风俗习惯51 社会的物质性表现为(A)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B)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C)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历史的一般过程(D)物质
19、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精神生活过程(E)社会是独立于人之外的客观过程52 马克思对阶级斗争学说的新贡献是(A)发现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存在(B)指出阶级斗争的长期性(C)论证了阶级的存在与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D)说明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E)说明无产阶级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53 “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段话表明科学技术是(A)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B)历史变革中的唯一决定性力量(C)推动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力量(D)一切社会变革中的自主性力量54 历史经验表明,
20、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1857 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气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1929 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子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电气时代进入电子时代,由此证明(A)科技革命是摆脱社会危机的根本出路(B)科学技术是礼会形态更替的根本标志(C)社会实践的需要是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D)科技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55 2011 年 4 月,耶鲁大学出版了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一书,书中列举了当前西方社会 10 个典型的歪曲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其中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将世间万物都归结于经济因素,艺术、宗教、政治、法律、道德等都被简单地视为经济的反映,对人类历史
21、错综复杂的本质视而不见。而试图建立一种非黑即白的单一历史观,上述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思想的严重歪曲其表现为(A)把社会历史发展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歪曲为单一因素决定论(B)把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相互作用歪曲为机械的单向作用(C)把经济作为社会的“基础”所具有的归根到底的决定作用歪曲为唯一决定作用(D)把意识形态对社会历史始终具有的积极能动作用歪曲为消极被动作用56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其内涵有(A)人的本质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B)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C)人的本质是自由(D)人的本质形成于人的各种社会关系中(E)人的本质
22、是具体的、历史的57 唯物史观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历史创造者的问题,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A)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的绝大多数(B)从质上说是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C)在任何历史时期都不包括剥削阶级(D)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58 下述有关历史创造者的观点中,属于唯物史观的有(A)人人创造历史(B)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C)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D)人们总是在既定的条件下创造历史(E)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是一致的(BCDE)(2003 年)59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A)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B)是一个逐步
23、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C)是社会发展的目的(D)既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又是社会发展的原因(E)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60 从社会发展的主体选择性的角度看,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其原凶在于(A)社会主义符合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B)在历史进程中没有多种道路可供人们选择(C)中国人民在国际交往中受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启示(D)中国共产党对历史必然性及本国国情的正确把握(E)人们可以自由选择社会制度并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61 社会发展往往面临多种可选择的道路,其中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是(A)多数人选择的道路(B)势力强大的人选择的道路(C)先进阶级
24、选择的道路(D)能够解放发展生产力的道路(E)能够实现社会公平的道路62 人们往往将汉语中的“价” 、“值”二字与金银财宝等联系起来,而这两字的偏旁却都是“人”,示意价值在 “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透过商品交换的物与物的关系,揭示了商品价值的科学内涵,其主要观点有(A)劳动是社会财富的唯一源泉(B)具体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实体(C)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D)价值在本质上体现了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63 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问内,当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时会使(A)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B)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增加(C)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D)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提高64 在商品经济运行中,价值、价格和
25、供求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人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A)价格受价值影响随供求关系变化而变化(B)价格由价值决定,反映价值并反映供求关系(C)价格由价值决定反映价值。但不反映供求关系(D)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影响并制约供求关系65 价值规律作用的实现有赖于(A)市场竞争(B)劳动生产率的提高(C)价格波动(D)资源的有效配置(E)供求关系的变化66 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有(A)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B)价格围绕交换价值上下波动(C)价格围绕成本价格上下波动(D)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E)市场价格围绕垄断价格上下波动67 商品的市场价格发生变化(A)与货币的价值世变化无火
26、(B)与商品的价值量变化有关(C)与商品的生产价格变化无关(D)与商晶的供求变化有关三、分析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68 下列是有关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关系问题的材料:材料 l不同气候的不同需要产生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生活方式产生了不同种类的法律。热带民族的怯懦常常使这些民族成为奴隶而寒冷气候的民族的勇敢使他们能够维护自己的自由。这是自然的原因所产生的后果。居住在山地的人坚决主张要平民政治,平原上的人则要求由一些上层人物领导的政体,近海的人则希望一种由两者混合的政体。摘自盂德斯鸩论法的精神材料 2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
27、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当地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树都砍完了但是他们意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竞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摘自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材料 3我国耕地、水和矿产等重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比较低。今后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对资源总量的需要更多环境保护的难度更大。必须切实保护资源和环境,不仅要安排好当前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绝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要根据我国国情。
28、选择有利于节约资源的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克服各种浪费现象。综合利用资源,加强污染治理。摘自江泽民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若干重大关系(1997 年)请回答:(1)对材料 1 中观点加以评析。(2)比较材料 1 和 2。指出恩格斯不同于猛德斯鸠之处并说明为什么“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3)根据材料 2 和 3阐明我国为什么必须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69 有人认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只要物质文明搞好了,精神文明自然而然就上去了。试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并结合我国的实际,评析上述观点,阐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
29、设的意义。(1998 年)考研政治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1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和谐发展、协调发展观点的理解和运用。恩格斯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第 383 页)因此,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生态平衡,是我们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
30、条件。回答本题可以采用排谬法,将 A、B、C 三项错误观点排除,就可肯定 D 选项是正确的。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关于物质生产的地位与作用的观点,正确答案出自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按照 1995 年新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的新译文:“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穿住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资料本身,而且正是这样的历史活动,一切历史的一种基本条件,人们单是为了能够生活就必须每日每时去完成它,现在和
31、几千年前都是这样。”(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第 78 至 79 页)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是考查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原理的应用,属间接性试题。“民以食为天”,说明只有在生产实践的基础上才能去从事其他的一切活动。所以,本题 A 项正确。B、C、D 项观点错误。A 项是正确选项,出自恩格斯在 1883 年 3 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见 1995 年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第 776 页。)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1)本题属于第四章的考题,考查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中关于社会存在的内涵及其作用内容的理解和识记。(2)本题直接考查社会存在这一概念中最
32、能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内容。(3)回答本题,首先要掌握社会存在的组成部分,社会存在主要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其中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但是不能脱离社会生产发生作用,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和社会形态的更替。而生产方式则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故最能体现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正确选项是 D 项。 B、C、D 项都属于社会存在的内容,但只有生产方式是最根本的,故不选 B、C 项。A 项中的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包括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不属于社
33、会存在的范畴,故不选。本题采用顺选法选 D 即可。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原理”的理解和应用。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原理认为意识形态在反映或依赖社会存在的基础上有自身发展的特殊规律或功能,主要表现有:同社会存在变化发展的不完全的同步性、历史继承性、相互作用性和能动的反作用性。试题运用列宁的一段名言,说明三种奴隶的思想意识不同,问其理论依据是什么。在同一阶级社会中存在三种不同的意识形态,体现了意识形态同社会存在变化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故正确选项应当是 B。A 选项是错误观点,C、D 选项是不符合题意要求的正确观点,都不能选。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34、本题考查对唯物主义历史观部分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的正确理解和应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包括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大众心理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A、B、C 都是错误观点,D 是正确选项。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历史唯物主义部分关于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及其地位的理解。生产力的实体要素包括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三个基本要素。劳动对象是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前提,又是人们征服自然的程度和生产力发展状况的一种标志。劳动资料中最重要的是生产丁具,它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是划分经济时代的物质标志。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合称为生产资料。劳动
35、者是生产力中的首要的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本题属于直接性试题,考查对生产力构成的三要素及其地位的记忆,使用正选法选出 A 即可。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历史唯物史观中关于文化的本质和功能的理解。本题通过一段引语来说明由人创造的具有软实力的精神文化或观念形态的文化对人自身的反作用。在四个选项中体现“化”自身功能的只能是 A 选项,B 选项是错误观点。因为人的本质是在社会实践中处理人与人的一切社会关系中构成的。C 、D 是不符合试题要求的不准确观点。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历史唯物史观中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状况作为人类历史划分的依据”的理解与掌握
36、。四个备选项列举了对人类历史发展划分的经济形态、社会形态、生产力形态、人的发展等四个依据。由于在教学中强调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就包含了要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所以此题很容易答对。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中对社会形态及其更替的理解。列宁曾在列宁全集第一卷中指出,马克思的资本论的成就之所以如此之大,是由于这本书使读者看到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形态是活生生的形态,既有“骨骼”,又有“血肉”。生产方式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具体样式,它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和社会有机体的物质担当者是社会有机体的“骨骼系统”。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
37、一所以与一定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是社会形态的“骨骼”系统。故正确选项是 B。1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中对人的本质的理解和记忆。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的这一著名论断说明:第一,人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人和其他动物区别开来的属性是社会性,因此,人的本质只能是社会性。第二人的社会性是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多种社会关系的总和。第三人的社会关系是不断变化的,因此,人的本质不是凝固不变的抽象物,而是具体的、历史的。第四,在阶级社会中,人的社会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故 C 选项是
38、正确的。A 选项中自然属性不属于人的本质人的本质也不可能是所有人共同属性的简单叠加。D 选项也是错误的。1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唯物史观关于人在社会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观点的含义的理解,属于人的自觉活动和社会历史规律的辩证关系原理。历史是人的活动及其结果的总和,人的活动是有目的的,因此“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 马克思语) ,说明“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马克思语)。但是人们创造历史或人们的自觉活动是要受历史规律的制约,人们不能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地创造历史,人们又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规律、利用规律,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有选择性的活动。B 是符合题意的选项
39、,A 不符合题意要求, C、D 是错误观点也就是错误选项。1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商品二因素这一知识点的内容属于基本知识考查,测试考生对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关系的理解和把握。本题用引语作题干,增加了选择难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之所以研究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由于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即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因此正确答案是 A。选项 B、C、D 都有一定的干扰性,如果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也会做出错误选择。1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商品二因素这一知识点的内容,测试考生对商品使用价值与价值和交换价值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和
40、掌握,属于基本知识考查。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之所以要考察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因为使用价值是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所以,正确答案是 D。1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商品二因素这一知识点的内容,测试考生对商品二因素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和掌握,属于基本知识考查。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其中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即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所以,正确答案是 B。这道题中干扰项较强的是选项A,这一选项之所以不正确,是因为成为商品价值物质承担者的是商品的有用性即使用价值,而不是商品的物质形态本身。16
4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1)本题属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的考题,考查对商品二因素的理解和应用。(2)题干中的表述出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3 卷,是资本论第一卷的第一篇。(3)题干中的完整表述是:“对上衣来说,无论是裁缝自己穿还是他的顾客穿,都是一样的。在这两种场合,它都是起使用价值的作用。”凶为使用价值是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是一切劳动产品共有的属性。故本题正确选项是 A。B 项不选,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商品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要实现交换。C 项不选,因为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是对应的,题干和劳动无关系。 D 项
42、中的社会劳动和个人劳动是对应的,是为了区分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故不选。1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商品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这一知识点的内容,测试考生对劳动二重性学说及其重要地位的理解和掌握。劳动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在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理论的批判、继承基础上首先创立的,它科学地回答了什么劳动创造价值的问题,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科学基础,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许多重大理论问题,都与劳动二重性学说有密切关系。因此,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所以。正确答案是 C。1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
43、考查商品的价值与价值量这一知识点的内容,测试考生对商品价值量决定的理解和掌握,属于基本知识考查。这道题相对比较难,这是因为考生复爿时一般只掌握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这一命题但却没有进一步搞清楚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怎么决定,这道题就测试这一基本知识。在同一生产部门内部同类商晶的生产者之间竞争的结果形成同类商品的社会价值。所以,正确答案是 A。1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这一知识点的内容测试考生对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的社会性质的认识和理解,属于基本理论考查。在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商品生产者的劳动首先表现为私人
44、劳动或个圳劳动。同时,由于社会分工,商品生产者又处在社会分工体系中,他的劳动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具有社会劳动的性质。但是,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不能直接表现为社会劳动,只能通过商品交换来体现。所以,正确答案是 C。2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炎系这一知识点的内容,有一定难度,属于基本知识考查。回答好这道题,首先应该懂得,劳动生产率是具体劳动范畴。这样。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仅仅影响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即劳动乍产率与单位时问内生产出的商品数量成同方向变化。其次既然劳动生产率是具体劳动范围。因此,无论劳动生产率的高与低,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问内创造的价
45、值不变,但是,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却可以通过影响单位时间内的商品数量影响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这样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商品数量的增加,单位商品所包含的社会必要时间即价值量必然减少。马克思指出:“既然生产力(生产牢引者注)属于劳动的具体形式。它自然不再同抽去了具体有用形式的劳动有关。因此。不管生产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同一劳动在同样的时间内提供的价值量总是相同的。”所以,正确答案是 C。2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货币的本质和职能这一知识点的内容,相对比较简单。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表明:货币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货币形式是价值形式发
46、展的完成形式。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也揭示了货币的本质:货币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炎系。因此,正确答案是 B。本题的四个选项中A 选项的十扰性比较强。在市场交换中,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但是,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并不是货币的本质。2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货币的产生这一知识点的内容,测试考生对商品交换过程中商品内在矛盾发展变化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属于基本知识考查。货币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长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在商品交换过程中有两种外在表现形式。在物物交换中,其外在表
47、现是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这是商品内在矛盾的最初外在表现。货币产生以后其外在表现是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这是商品内在矛盾的完备外在表现。回答好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商品内存矛盾的外在表现的含义。例如:一只绵羊作为商品包含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及其矛盾,而在商品交换中,这一内在矛盾就外化了。在物物交换譬如 1 只绵羊一 2 把石斧中,绵羊代表它自己特殊的使用价值,石斧则代表绵羊的价值。这样商品内在的矛盾就外化为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货币产生以后。在交换中绵羊的价值则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也就外在为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所以,正确答案是 D。2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48、 (1)本题属于第五章的考题,考查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这一知识点的内容。(2)本题通过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 政治经济学批判对商品转换成货币的比喻来考查对商品经济基本矛盾的理解。(3)在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具有二重性:既是私人劳动,又是社会劳动。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每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是按照自已的利益和要求进行的 是具有私人性质的私人劳动。同时南于存在社会分工,每个商品生产者存社会分工体系中从事的是某一种商品生产。他们的劳动都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是具有社会性质的社会劳动。在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存存矛盾,两者的矛盾表现在:商品
49、生产者的劳动首先表现为私人劳动它要转化为社会劳动。这一转化要以商品的 m 售为前提,但商品的顺利出售又充满困难。这样商品生产的私人劳动能否转化为社会劳动,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转化为社会劳动都充满矛盾。正因为如此马克思把商品转化为货币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的占有者”。所以,正确答案是 D。2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货币的职能这一知识点的内容,测试考生对货币价值尺度职能的理解和掌握,属于基本知识考查,相对比较简单。货币的职能是考研中的常考点,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应该给予重视。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充当衡量商品价值的社会尺度。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自身也具有价值,因而能以自身价值为尺度来衡量其他商品所包含的价值量。所以正确答案是 C。2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这一知识点的内容,属于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考查。回答这道题的关键是懂得如何用劳动二重性学说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的劳动作为生产商品的劳动同样分为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