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湖南省襄阳市中考真题历史.docx

上传人:刘芸 文档编号:138069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9.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湖南省襄阳市中考真题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6年湖南省襄阳市中考真题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6年湖南省襄阳市中考真题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6年湖南省襄阳市中考真题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6年湖南省襄阳市中考真题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6 年湖南省襄阳市中考真题历史 一、选择题 1.世界上有 300 多所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 “ 孔子学院 ” 。 通过 “ 孔子学院 ” 主要可以了解哪家学说( )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解析: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 “ 仁 ” 的学说 。 仁包含一切美德 , 他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 孔子还是大教育家,兴办私学,注意因材施教 。 后来,孔子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 。 故选 B。 答案: B 2.家喻户晓的春晓是我们襄阳山水田园诗人的作品之一,这位诗人是( )

2、A.李白 B.杜甫 C.孟浩然 D.王安石 解析: 根据题干的关键信息 “ 春晓 ” 可知,它的作者是孟浩然 。 孟浩然( 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 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 春晓以天然不觉其巧的语言, 写出微妙的惜春之情 。 故选 C。 答案: C 3.下列属于我国古代杰出的医学家及其成就的是( ) A.祖冲之和圆周率 B.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C.郦道元和水经注 D.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 解析: 祖冲之是数学家,贾思勰是农学家,郦道元是地理学家,张仲景是医学家,他的代表作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

3、础 。 故选 D。 答案: D 4.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 )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英国政府为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产品、掠夺工业原料,发动了鸦片战争 。 1842 年 8 月,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 。 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进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 .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 故选 A。 答案: A 5.“ 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 是下列哪一事件期间提出的口号( ) A.

4、北伐战争 B.五四运动 C.中共二大 D.戊戌变法 解析: 1919 年 5 月 4 日下午,北京三所高校的 3000 多名学生代表冲破军警阻挠,云集天安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最早到达天安门 .他们打出 “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 、 “ 收回山东权利 ” 、 “ 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 、 “ 废除二十一条 ” 、 “ 抵制日货 ” 、 “ 宁肯玉碎,勿为瓦全 ” 、 “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 等口号,并且要求惩办交通总长曹汝霖、币制局总裁陆宗舆、驻日公使章宗祥 。 所以 B 是正确的选项,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 ACD。 故选 B。 答案: B 6.中国近代提出 “ 实业救国 ” 主张的是

5、( ) A.詹天佑 B.侯德榜 C.严复 D.张骞 解析: 清末状元张謇在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华民族面临严重民族危机情况下,提出 “ 实业救国 ” 的口号,放弃高官厚禄,回乡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被称作 “ 状元实业家 ” 。故选 D。 答案: D 7.20 世纪 90 年代我国在祖国统一大业中取得的最大成就是( ) A.香港、澳门回归 B.万隆会议的召开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美关系正常化 解析: 1997 年 7 月 1 日零点,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正式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 历经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 1999 年 12 月 20 日,中历经沧桑的澳门

6、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 香港、澳门回归都是在 20 世纪 90 年代 。 故选 A。 答案: A 8.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 ) A.社会主义运动兴起 B.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C.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D.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 1848 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 从此,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 故选 C。 答案: C 9.下列哪项科技成就不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 A.计算机 B.原子能 C.航天技术 D.飞机 解析: 20 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

7、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科学技术领域 。 航天技术属于空间技术 .飞机是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 故选 D。 答案: D 10.二战后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这一趋势被称为( ) A.经济多极化 B.经济全球化 C.南北对话 D.南南合作 解析: 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发展的 趋势 。 故选 B。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共 40 分) 11.【统一的中国】 中国是由 56 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为中华民族的发展都做出了贡献 . 材料一 有人认为:秦始

8、皇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 (1)你认为秦始皇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列举两点) 材料二 在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历程中,曾有许多游牧民族进入中原,甚至还取代了某些中原王朝,他们入主中原后在统治策略上都迅速地被中原化 。 (2)第一个入主中原、统一中国的是哪个游牧民族?哪一项地方行政制度最能体现其管理国家的 “ 中原化 ” ? (3)满族建立的清王朝为加强我国西藏的管辖做出了突出贡献,依据史实,概括清朝管辖西藏的两种方式 。 解析: (1)考查了秦始皇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秦始皇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

9、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 。 建立首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曾采用三皇之 “ 皇 ” 、五帝之 “ 帝 ” 构成 “ 皇帝 ” 的称号,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秦的统一及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及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 自秦统一以后,统一成了历史发展的主流 。 (2)蒙古族,这支游牧民族在首领成吉思汗的带领下,东征西讨,很快统一大漠南北的草原 。这个民族起先建立的国家的叫蒙古汗国,先消灭了西夏,然后南下与北宋联手消灭了女真族的国家 金 。 接着,蒙古人迅速跨过长江(之前已越过黄河、淮河,占领金的地域),消灭南宋,

10、还越过南岭,建立了地域巨大的、完整统一的王朝 元 .蒙古族是第一个在中国大地上建立完整统一王朝的游牧民族 。 行省制度是蒙古族入主中原建立元朝后,在行政区划和政治制度方面的一次重大创新,行省制度不但有利于元朝的中央集权,而且对日后的地方政治制度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行省制度的实施,最能体现其管理国家的 “ 中原化 ” ,既保证了中央有足够的力量统治全国,又能保障地方有适度的权力建设好地方 。 (3)清朝时期加强对西藏管辖的措施包括:清初,顺治帝接见五世达赖,赐予他 “ 达赖喇嘛 ”的称号;后来康熙的赐予五世班禅 “ 班禅额尔德尼 ” 称号 。 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经过中央政府册封 。 雍

11、正时期( 1727 年),开始设立驻藏大臣,代表中央长驻西藏, 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 乾隆帝制定了 “ 金瓶掣签 ” 制度,规定喇嘛教活佛转世人选,必须用中央颁发的金奔巴瓶抽签决定,由驻藏大臣监督 。 以此回答即可 。 答案 : (1)秦始皇统一六国,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开创了我国历史新局面,秦的统一及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及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 自秦统一以后,统一成了历史发展的主流 。 (2)蒙古族;行省制度 。 (3)清朝时期册封达赖和班禅,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由中央政府册封;

12、1727 年,清政府设置住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乾隆帝制定 “ 金瓶掣签 ” 制度,加强管理西藏 。 12.【变化的中国】 【社会性质的变化】 材料一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港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材料一的内容给中国社会性质带来怎样的变化? 【社会习俗的变化】 材料二 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 人们之间不再称 “ 老爷 ”“ 大人 ” ,而是改称 “ 先生 ”“ 同志 ” ,男子剪掉辫子,女子不再缠足,有的从前颓废的青年向

13、亲人表示: “ 中国革命成功了,我要做一个新中国的新人 ” 。 改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2)引起材料二中社会习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材料中的青年认为 “ 中国革命成功了 ” ,但也有人认为 “ 中国革命失败了 ” ,请你就其中一种观点说出两点理由 。 【思想观念的变化】 材料三 他们高举 “ 民主 ” 和 “ 科学 ” 两面大旗 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猛烈进攻 .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3)材料三反映的事件在促进中国人民思想解放的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 解析: (1)1901 年 9 月 7 日,清政府代表奕劻、李鸿章与德国、奥地利、比利时、日本、美国、法国、英国、意大利、俄国、西班牙和荷兰

14、 11 国代表在北京签订辛丑条约 。 内容包括:赔款 。 中国赔款白银 4.5 亿两,分 39 年还清,年息 4 厘,本息共计 9.8 亿两,以海关税、常关税和盐税作担保 .划定使馆区 。 将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区,成为 “ 国中之国 ” 。 在区内中国人不得居住,各国可派兵驻守 。 拆炮台、驻军队 。 拆除大沽至北京的所有炮台,帝国主义列强可在自山海关至北京沿铁路的 12 个地方驻扎军队 。 胁迫清政府承诺镇压反帝斗争 。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任何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 “ 即行革职,永不叙用 ” ,它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2)从材料中

15、可以看出,人们在称呼、思想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也反映出平等的趋向 。故可以看出 “ 革命 ” 之后人们思想上的民主、平等意思增强,究其根源是辛亥革命的发生,辛亥革命不但推翻封建帝制,成立中华民国,更使得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 .本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评价 。 辛亥革命的评价时两方面的,一方面,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 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另一方面,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 (3)本题考查了新文化运动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新文化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延续了辛亥革命反封建的

16、要求,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同时是解放了思想,为五四爱国运动奠定了基础 。 此问考查的是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 。 此题的关键是要从思想解放,思想变化的角度来思考答案 。 新文化运动提出 “ 民主 ” 与 “ 科学 ” 等口号,向封建正统儒家学说猛烈开火,使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 获得极大解放 。 答案 : (1)辛丑条约的内容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2)辛亥革命; “ 中国革命失败了 ” ,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 (或: “ 中国革命成功了 ”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

17、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人人心) 。 (3)新文化运动提出 “ 民主 ” 与 “ 科学 ” 等口号,向封建正统儒家学说猛烈开火,使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 。 13.【光辉的历程】 从 1921 年到 2016 年, 95 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从 弱小到强大,从幼稚到成熟,从在野到执政,探索出了革命和建设两条辉煌道路 。 【从弱小到强大】 材料一 人民军队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习近平总书记说: “ 建设一支听党指挥,作风优良,能打硬仗的人民军队是强国的必由之路 。 ” (1)人民军队 “ 从无到有 ” 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你认为抗美援朝中哪位战士的

18、行为最能体现习总书记所提出的 “ 听党指挥、作风优良、能打硬仗 ” 的要求? 【从幼稚到成熟】 材料二遵义会议证明,中国共产党完全具有独立自主解决自己内部复杂问题的能力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到成熟的标志 。 (2)通过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解决自己内部复杂问题的?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那天起,从来就没有自己的私利,而是全心全意把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 。 (3)以 1936 年发生的国内重大事件的解决方式为例,说明中国共产党 “ 从来就没有自己的私利,而是全心全意把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 。 ” 【从在野到执政】 材料四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企

19、图恢复抗战前 “ 一党专制,一人独裁 ” 的局面, 1945 年 8月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合法地位与国民党在谈判桌上进行了一次激烈较量,但是国民党始终不承认解放 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随后,通过三年的军事较量,中国共产党终于推翻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赢得了执政党的合法地位,领导人民当家作主 。 (4)依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中 “ 谈判桌上的较量 ” 指的是哪一事件?中国共产党 “ 领导人民当家作主 ” 始于哪一事件? 【从挫折失误到成就辉煌】 材料五 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都经历过挫折,出现过失误,但中国共产党能不断更正自身失误,成功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和有

20、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 (5)为避免以后建设的失误,从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和建设道路 的艰难历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出发,你认为我党最值得坚持的真理性经验是什么? 解析: (1)1927 年 8 月 1 日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成为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 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用身躯堵住敌人机枪眼,掩护战友夺回阵地,自己壮烈牺牲 。 (2)1935 年 1 月的遵义会议,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 “ 左 ” 倾错误,取消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 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

21、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3)1936 年 12 月 12 日,西安事变爆发 .中共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最终和平解决,蒋介石同意联共抗日 。 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 (4)抗日战争胜利后,为转嫁发动内战的责任及赢得内战的时间,蒋介石连发三封电报,假意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为了力争实现和平建国,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1945 年 8月,毛泽东等赴重庆谈判; 10 月 10 日,国民党被迫同中国共产党签订双十协定 .1949年 10 月 1 日,中

22、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 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 (5)根据所学知识,从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和建设道路的艰难历程中,是我们清醒认识到,我党最值得坚持的真理性经验是实事求是,一起从实际出发,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 答案 : (1)南昌起义,黄继光; (2)遵义会议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 “ 左 ” 倾错误,取消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 (3)西安事变 。 (4)重庆谈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5)实事求是,一起从实际出发,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

23、实际相结合 。 14.【创新的世界】 2016 年 5 月 30 日,中国科技创新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以下材料均来自总书记的讲话内容 . 材料一 历史经验表明:中华文明曾经创造了影响世界的科技成就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 。 (1)宋元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这一时期的哪一项创新成果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和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 (2)为实现强国梦, 1964 年 10 月,哪一项科技成果的取得加 强了我国国防力量? 材料二 创新是推动人类进步的重要力量 科技创新既能推动社会发展,也要为人民生活提供帮助,让人们享有更好的生活环境 。 (3)结合第二次科技

24、革命的一项创新成果,说明科技创新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环境带来了不利影响 。 材料三 科技创新要与制度创新协调发展 。 (4)17-19 世纪,英国在崛起的过程中是如何实现 “ 制度创新 ” 与 “ 科技创新 ” 两者 “ 协同发展 ” 的? 解析: (1)北宋时期,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这种方法经济省时,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和传播做出了巨大贡 献 。 (2)1964 年 10 月 16 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国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 (3)19 世纪 80 年代,德国人卡

25、尔 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 。 以内燃机为动力,本茨在 1885年试制汽车成功 。 汽车的大量使用,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 但是,汽车的大量使用,也带来了环境污染、交通堵塞、交通事故等问题 。 (4)1688 年英国 “ 光荣革命 ” 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 1689 年英国国会颁布权利法案,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这是英国的 “ 制度创新 ” 的表现 。 1765 年英国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英国科技创新的表现有史蒂芬孙发明火车,瓦特改良蒸汽机等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政治前提,工业革命的开展稳固了

26、英国资产阶级统治 。 答案 : (1)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2)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3)本茨在 1885 年试制汽车成功 。 汽车的大量使用,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 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 但是,汽车的大量使用,也带来了环境污染、交通堵塞、交通事故等问题 。 (4)制度创新: 1689 年英国国会颁布权利法案,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科技创新:1765 年英国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科技创新发明有:史蒂芬孙发明火车,瓦特改良蒸汽机等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政治前提,工业革命的开展稳固了英国资产阶级统治 。 15.【变革的世

27、界】 材料一 尽管大西洋把英、法、美三国永远地分隔开来,但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 17 世纪和 18 世 纪发生于大西洋两岸的这三个伟大历史事件,最大的公约数是关于 “ 权利 ” 的诉求或 “ 人权 ” 的伸张 。 (1)请你依次写出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向他们的革命对象诉求 “ 权利 ” 或伸张 “ 人权 ”的法律文献 。 材料二 1933 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面对 “ 大萧条 ” 现状,他坚定的认为,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试行另一种办法,最重要的是要进行试验 。 (2)材料二中的 “ 大萧条 ” 指

28、的是哪一事件?材料中的 “ 试验 ” 指的是什么?该 “ 试验 ” 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管理的新模式,这一模式 “ 新 ” 在何处? 解析: (1)1689 年,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利,英国资产阶级颁布权利法案,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明确的制约,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 。 1789 年 -1794 年的法国大革命中,资产阶级颁布人权宣言,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 这体现了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和君主专制的进步思想 。 在美国独立战争中, 1776 年 7月 4 日,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表达了资产阶级追求民族独立、民族自由的要求;宣言同时宣告北美 13 个殖

29、民地脱离英国独立,美利坚合众国 美国诞生了 。 (2)1929 年 -1933 年,一次 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然后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 为消除经济危机, 1933 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实行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能力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 。 答案 : (1)权利法案,人权宣言,独立宣言; (2)1929 年 -1933 年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 16.【博弈的世界】 【经济实力的较量】 材料一 19

30、世纪末 20 世纪初列强实力对比变化一览表(如表) 项目 英 法 德 美 1860 年工业产量位次 1 2 3 4 1890 年工业产量位次 2 4 3 1 1910 年工业产量位次 3 4 2 1 1913 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2 4 5 (1)引起表中英法与美德工业位次发生变化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请你从表中所反映的问题,预测 1913 年后的资本主义世界局势 。 【政治上的较量】 材料二 1919 年 1 月,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做出安排,在巴黎召开了会议,参加会议的有 27 个国家,会议被英、法、美操纵,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和其他弱国完全处于无权的地位 . 世界历史

31、九年级下册 (2)经过 5 个多月的激烈争吵,巴黎和会上协约国与德国最终缔结了什么条约?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法美能够操纵巴黎和会的根本原因 。 【军事上的较量】 材料三 2016 年 5 月 27 日,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日本广岛,激起了包括美国和日本在内的各国人民的强烈不满,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说: “ 奥巴 马的广岛之行是对二战中牺牲的美国老兵的不敬 奥巴马在日本期间有没有谈论珍珠港事件呢? ” 日本有民众说:“ 奥巴马访问广岛是为了拉拢日本 是在把日本引向战争 .” 中央电视台新闻报道 (3)结合所学知识,请分别说明珍珠港事件对美国的影响及二战后期发生在广岛的事件对中国抗

32、战局势的影响 。 (4)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请说明奥巴马的广岛之行不是明智之举 。 (从 2 个角度来说明,摘抄材料原文不得分) 解析: (1)引起表中英法与美德工业位次发生变化的历史事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十九世纪下半期,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了第 二次工业革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由于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尖锐,分别形成了由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和由英国、法国和俄国组成的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 (2)据材料 “1919 年

33、 1 月,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做出安排,在巴黎召开了会议,参加会议的有 27 个国家,会议被英、法、美操纵,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和其他弱国完全处于无权的地位 ” ,可知巴黎和 会上协约国与德国最终缔结了凡尔赛和约,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英国法国是老牌经济强国和殖民大国,美国是新兴经济大国,因而英法美操纵了巴黎和会 。 (3)1941 年 12 月 7 日,日本偷袭珍珠港, 12 月 8 日,美国对日宣战,日本偷袭珍珠港把美国拖入二战,美国加入反法西斯战争有利于增强反法西斯的力量 。 1945 年 8 月 6 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掷原子弹,加速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

34、进程 。 (4)据材料 “ 奥巴马的广岛之行是对二战中牺牲的美国老兵的不敬 奥巴马在日本期间有没有谈论珍珠港事件呢? ” 日本有民众说: “ 奥巴马 访问广岛是为了拉拢日本 是在把日本引向战争 ” ,可知奥巴马访问广岛本身就意味着向日本道歉,有违历史正义,削弱了美国地位,美国使用原子弹加速了日本军国主义投降,不仅减少盟军的牺牲,还挽救了日本更多无辜的生命,奥巴马访问广岛是为了深化美日同盟、推动 “ 亚太再平衡 ” 战略,让日本为美国充当马前卒 。 答案 ; (1)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凡尔赛和约;英国法国是老牌经济强国和殖民大国,美国是新兴经济大国,因而英法美操纵了巴黎和会 (3)日本偷袭珍珠港把美国拖入二战,美国加入反法西斯战争有利于增 强反法西斯的力量 。1945 年 8 月 6 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掷原子弹,加速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进程 (4)奥巴马访问广岛本身就意味着向日本道歉,有违历史正义,削弱了美国地位,美国使用原子弹加速了日本军国主义投降,不仅减少盟军的牺牲,还挽救了日本更多无辜的生命,奥巴马访问广岛是为了深化美日同盟、推动 “ 亚太再平衡 ” 战略,让日本为美国充当马前卒,所以说奥巴马的广岛之行不是明智之举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