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高考模拟地理.docx

上传人:花仙子 文档编号:138240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3.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高考模拟地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6年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高考模拟地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6年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高考模拟地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6年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高考模拟地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6年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高考模拟地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2016 年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高考模拟地理 一、 本卷共 35 个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4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美国 M 公司在我国投资建设某电子产品生产厂,零部件依靠进口,产品全部销往美国,产品的价格构成如图所示。据此完成 下列问 题。 1.M 公司的电子产品生产厂可以在全球选址,主要是因为 ( ) A.产品和零部件的运输成本相对较低 B.产品技术要求高,需要多国合作 C.异国生产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D.能降低原材料成本,扩大国际市场 解析: 阅读材料, M 公司的电子产品生产厂市场在美国,零部件(原料)依靠进口,说明主要是利用我国的劳动力

2、;读图可知,产品的价格构成中生产厂只占 7.5%,最低,对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没有多大影响。注意审题,问的是“可以选址”的原因。电子产品一般体积小,重量轻,价格贵,所以产品和零部件的运输成本相对较低,是 M 公司的电子产品生产厂可以在全球选址的主要原因。故选 A。 答案: A 2.M 公司将电子产品生产厂由美国转移至中国 ,主要原因是中国 ( ) A.市场广阔 B.劳动力价格低 C.交通运输方便 D.原材料丰富 解析: 根据电子产品生产及产品特点,对比我国和美国区位条件的差异,该产品的原料和市场在中国以外,而中国劳动力丰富,相对廉价,交通运输并不比美国更方便。故选 B。 答案: B 3.我国进一步

3、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下列措施最有利的是 ( ) A.扩大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环节的国际引进 B.提高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环节的利益比重 C.加大电子信息产品高附加值环节的投入 D.限制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环节的国际引进 解析: 仔细分析产品的价格构成图, M 公司在我国投资建设的电子产品,价格构成中比例高的是经销商和零部件供应商,而生产厂最低,说明高利润在经销和零部件生产(研发)环节。从经济效益、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出发,我国应加大电子信息产业的研发,掌握核心技术,培养自主品牌,因此,我国进一步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最有利的措施应该是加大电子信 息产品高附加值环节的投入。故选 C。 答案: C 下 图中 K

4、岛于 1983 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 1987 年,该岛上已有 64 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据此完成 下列问 题 。 4.K 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 ( ) A.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解析: 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判断,该岛位于印度尼西亚境内,地处赤道附近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所以其天然植被类型属于热带雨林。故选 A。 答案: A 5.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区相比, K 岛植被恢复迅速的独特条件是 ( ) A.海拔高 B.种源丰富 C.火山灰深厚 D.光照充足 解析: 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

5、陆地区相比,也就是与热带雨林地区比,种源和光照条件都是相似的,海拔高,热量条件应较差,植被恢复应该比较慢。而 K 岛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区相比,影响植被生长的自然因素中,明显的区别是有火山爆发,深厚的火山灰形成肥沃的土壤,因而植被恢复迅速。故选 C。 答案: C 6.K 岛处于 ( ) 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东侧 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西侧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南侧 解析: 本题不仅要考生掌握岛屿的地理位置,还应清楚板块的范围。根据 K 岛的位置和板块界线的分布判断, K 岛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附近,而 K 岛位于亚欧

6、板块上,所以应该在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故选 C。 答案: C 当中国南极中山站(约 69 S)处于极夜时,甲、乙两地分别于当地时间 5 时 40 分和 6 时20 分同时看到日出。据此完成 下列问 题。 7.甲地位于乙地的 ( )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 解析: 当中国南极中山站(约 69 S)处于极夜时,太阳直射北半球( 21 N 及其以北),也就是 6 月前后。甲、乙两地同时看到日出,说明同时位于晨线上。根据日出时当地时间推算,甲地日出在 6 时以前,应是昼长夜短,位于北半球,乙地日出比 6 时晚,应该是昼短夜长,位于南半球。根据太阳直射北半球时

7、晨线在地球表面的分布,应呈东南 -西北向,所以甲地位于乙地的西北方向。 答案: B 8.这段时间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 ) A.暴风雪席卷欧洲北部 B.澳大利亚东南部易发森林火灾 C.好望角附近炎热干燥 D.墨西哥湾热带气旋活动频繁 解析: 据上题分析,这段时间是北半球的夏季,暴风雪席卷欧洲北部应是冬 春季节;澳大利亚东南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和亚热带湿润气候,气候比较湿润,该时段气温低,不易发森林火灾;好望角附近为地中海气候,此时为温和多雨的冬季;此时墨西哥湾为夏季,热带气旋活动频繁,类似西北太平洋的台风活动。故选 D。 答案: D 下 图中甲地所在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

8、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据此完成 下列问 题。 9.该国农业生产紧缺的自然资源是 ( ) A.土地资源 B.水资源 C.生物资源 D.太阳能资源 解析: 根据经纬度位置和相对位置(图中有亚丁湾)分析,该国位于非洲东部(东北部),材料上有“农业以畜牧业为主”,图中有时令河,说明气候比较干旱(主要为热带草原气候)。所以农业生产紧缺的自然资源是水资源。故选 B。 答案: B 10.在甲地形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 A.地形 B.气候 C.公路交通枢纽 D.港口 解析: 仔细读图,甲地位于沿海,是港口(看图例),材料中有“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说明港口运输繁忙,经济繁荣。相比其

9、他因素,港口对甲地形成城市影响更大。故选 D。 答案: D 11.该城市发展成为该国首都的优势条件是 ( ) A.位置适中 B.资源丰富 C.气候宜人 D.经济中心 解析: 该城市位于沿海,并不适中;题中没有信息反映该城市资源丰富,而且该国经济的发展也不是建立在资源开发的基础上;该国与该城市气候相同的地方很多;据材料分析,该国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而该城市又是主要港口,其经济应该很活跃,是该国经济中心,经济繁荣应该是其成为首都的优势条件。故选 D。 答案: D 二、 非选择题 。 12.( 36 分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 图示意某国南部沿海部分地区。该地区河流

10、含沙量大,沿海水浅。 18 世纪,随着大规模的土地开发,该地区交通运输需求大增,于是开凿了几乎与海岸平行的沿海运河。 M 河自北向南纵贯该国中部,是该国重要的航道, H 港为该国南部沿海最大港口。 (1)分析图示地区沿海运河开凿前的水运条件。 ( 12 分 ) 解析: 本题考查区位条件的评价。回答区位条件的评价应该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方面进行分析。图示区域开凿东西向的沿海运河可以缓解东西向的运输紧张状况,分析时需要注意不利的区位条件。 答案:该地区河流大致自北向南入海,陆上缺少东西向(横向)水运通道。 沿海多沼泽,海 域水浅,泥沙多,风浪大,不利于航行,不适于建港。 (2)分析沿海运河开凿工程

11、量较小的原因。 ( 6 分 ) 解析: 开凿运河的工程量可以从地形起伏,地表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 沿岸地区为河流冲积平原,低平,多沼泽(湿地、海湾)。( 6 分) (3)简述沿海运河航道航运优势。 ( 6 分 ) 解析: 沿海运河航道航运优势重点突出于沿海海运条件的比较。优势主要从航运的安全方面进行考虑。 答案: 运河与海湾及多条河流相通,水位相对稳定;避免海浪和海风影响。( 6 分) (4)说明 H 港发展成为该国南部沿海最大港口的地理条件。 ( 12 分 ) 解析: 本题考查港口建设的区位条件。港口建设分析可以从陆域条件和水域条件进行分析。陆域条件主要从腹地和修筑港口条件分析,水域

12、主要从航行和停泊条件进行分析。 答案: (该国南部沿海少港口 )h 港依托沿海运河,成为南部沿海地区的贸易港口; m 河流域广阔,腹地广,河道航运繁忙; h 港位于 m 河河口附近,是 m 河、南部沿海运河航运和海运的枢纽。 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棉花从古老 文明的摇篮印度走出来,几千年间,在世界各地开花结果,在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材料一 棉花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为 25 30,开花、结铃和纤维发育要求在 20以上,光照充足。 15 世纪英国开始出现棉花种植,但其棉花种植业并未得到迅速发展。图 6 示意英国地理位置及伯明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降水量。 (1)分析限制

13、英国棉花种植的气候条件。 ( 8 分 ) 解析: 从英国的气候特征和棉花生长条件来分析。看图中英国的位置和伯明翰气候资料,英国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受西风带和大西洋暖流影响,全年多雨,气温偏低,光照不足。看材料有“棉花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为 25 300C,开花、结玲和纤维发育要求在 200C 以上,光照充足。”说明棉花需要光热充足,尤其是光照。显然英国种植棉花的气候条件并不理想。 答案:纬度位置较高,气温偏低; 受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全年多雨,光照不足。 (2)分析 18 世纪英国作为世界棉花加工中心的优势及问题。 ( 12 分 ) 解析: 利用工业发展区位因素的原理来 分析发展优势,从

14、技术、市场、原料等方面来分析。 看材料二有“ 18 世纪中叶,棉纺织业率先出现了机器生产”,说明机器设备与生产技术领先,“棉织品的魅力渐渐征服了欧洲人,对棉织品的需求与日俱增。”意味着市场需求量大,“棉花种植业迅速发展起来,成为英国的主要棉花原料供应地”说明原料(棉花)供应充足。英国属岛国,优良港口多,利于棉花、棉布进出口运输。问题主要表现为生产地和原料地,相距遥远,棉花及成品运输量大,大量的棉花和棉布进出口增加了运输成本。 答案:优势:机器设备与生产技术领先;市场需求量大;原料(棉花)供应充足; 优良港口多,利于棉花和棉布进 出口运输。 (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评分) 14.( 10 分)旅游地理

15、 下 图示意某旅游目的地,该地旅游资源丰富,但旅游规模相对较小。 分析该地旅游规模相对较小的原因。 解析: 从旅游开发条件方面评价:地理位置偏远(在北极圈附近)、交通不便利、距离客源地(欧洲市场)远,吸引半径小、生态环境脆弱,旅游环境容量小,旅游旺季时间短(纬度高、气候寒冷)等。 答案: 地处高纬,气候寒冷,适宜旅游的时间短;远离客源地;交通不便;高昂的交通和装备费用,使得旅游费用高;生态环境脆弱,旅游环境容量相对较小。 15.( 10 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初春气温迅速升高,山坡上的冻土层和积雪融化,并因重力作用向下移动,形成泥流。规模较大的泥流能摧毁或掩埋植被、建筑物、道路等。 下 图所示区

16、域年降水量约 1500 1700 毫米,年雨日约 180 天,甲地海拔约 1000 米, 1 月平均气温约 4。公路西端海拔约 3000 米。山地 1500 米以上分布着云杉、冷杉林,林下土层深厚。 分析图示区域公路西半段初春多发泥流灾害的原因。 解析: 泥石流的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坡度较陡,地形起伏大;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来源。图 示区域公路西半段公路北侧等高线密集,山高、坡度陡而且坡长,高差数百米到千米以上;由材料可知土层深厚,该区域降水量大、雨日多、有植被保护,土壤含水量大;冬季气温低于 0,土层冻结,有积雪;来年初春升温快,冻土层和积雪快速融化,汇水量大。

17、答案:(公路北侧)山高(坡度大,高差数百米到千米以上)坡长,且土层深厚、含水量大(降水量大、雨日多、有植被保护); 冬季气温低于 0,土层冻结,有积雪; 初春升温快,冻土层和积雪快速融化。 16.( 10 分)环境保护 下 图示意的农业区是新疆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 1990 年至 2010 年,该农业区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分析该农业区耕地面积扩大带来的环境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 解析: 该区域为新疆,气候干旱降水少,发展农业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耕地面积扩大,会因对水和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引发一系列负面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并发挥想象,环境问题主要有:加剧水资源短缺(耕地面积扩大,会加大用水量)、湖泊萎缩,调蓄能力减弱(入湖水量减少)、土壤次生盐碱化加重(大水漫灌,只灌不排)等。 应对措施主要从:合理用水,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农业、改进灌溉方式、跨流域调水等方面来叙述即可。 答案 : 环境问题:(该区域地处内陆)气候干旱, 耕地面积增加会加大灌溉用水量,(河流流量大减)加剧水资源短缺;入湖水量减少,湿地萎缩;(灌溉用水量加大,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 应对措施:限制开荒面积;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发展节水型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