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 年上海市中考真题语文 一、文言文( 39 分) (一)默写( 15 分) 1.夜来城外一尺雪, _。 (卖炭翁) 解析: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的识记和默写,根据括号中名句的出处提示,默写出句子,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答案:晓驾炭车碾冰辙 2._,脉脉不得语。 (迢迢牵牛星) 解析: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的识记和默写,根据括号中名句的出处提示,默写出句子,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答案:盈盈一水间 3._,芳草萋萋鹦鹉洲 (黄鹤楼) 解析: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的识记和默写,根据括号中名句的出处提示,默写出句子,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答案:晴川历历汉阳树 4.衣带渐宽终不悔, _ (蝶恋花) 解析:本题考查名句名
2、篇的识记和默写,根据括号中名句的出处提示,默写出句子,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答案:为伊消得人憔悴 5.山水之乐, _。 (醉翁亭记) 解析: 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的识记和默写,根据括号中名句的出处提示,默写出句子,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答案: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二)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第 6-7 题( 4 分) 【甲】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乙】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 【丙】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 6.以上三句诗均为诗词的末句,都抒写了作者心中的渴望,请分别写出渴望的内容。( 2 分) 甲句:渴望能直接抒发 心中的忧愁 乙句: _
3、 丙句: _ 解析: 了解诗词大意,结合创作背景,抓住诗句中的关键字词来理解诗词所要表达的情感。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会挽雕弓”有武力征战的含义,“天狼”比喻当时辽国和西夏,是北宋的敌人,所以此句表达了苏轼渴望能够杀敌报国的情感;望岳中“会”是期望的意思,“凌”是达到的意思,而“绝顶”为最高处,所以此句表达了杜甫以山来比作人生,表达了作者追求人生最高峰的雄心壮 志。 答案:渴望能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渴望能登顶泰山,俯瞰一切的气概。 7.下列对诗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 2 分) A 以上三句都在感情 高潮时结束。 B 以上三句或写现在或写将来。 C 三句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有关。 D 三句
4、都与标题有直接关系。 解析: 首先要了解作品全文内容大意,知道所考句子在诗中的位置以及与上下文的关系。 D项中“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与标题中的“道中壁”没有关系,表述错误。 答案: D (三)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第 8-9 题( 8 分)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8.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基础积累表。( 6 分
5、) 解析: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三苏”中苏轼成就最高,被称为“大苏”。根据文章意思可知“水波不兴”中的“兴”是“起”的意思。翻译文言文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关键字词的解释。 答案:苏轼 起 (他)曾经送给我一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 9.下列不能体现核舟雕刻技艺精巧的一项是( )( 6 分) A.覆盖在船舱上的箬篷清晰可见。 B.船舱有八扇窗, 且都可启可闭。 C.能用直径一寸的材料刻成核舟。 D.左窗和右窗共刻有十六个文字。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要点筛选的能力。仔细阅读文段,可知 C 项是介绍核舟制作的材料,没有体现 “核舟雕刻技艺精巧”的内容。 答案: C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 10
6、12 题( 11 分) 陆象山少年时,常坐临安市肆观棋,如是者累日。棋工曰:“官人日日来看,必是高手,愿求教一局。”象山曰:“未也。”三日后却来,乃买棋局一副,归而悬之室中。卧而仰视之者两日,忽悟 曰:“此河图数也。”遂往与棋工对,棋工连负二局。乃起谢曰:“某是临安第一手棋,凡来着者,皆饶一先。今官人之棋,反饶得某一先,天下无敌手矣。”象山笑而去。 【注】陆象山,南宋哲学家。 肆:店铺。 河图:介绍占卜等内容的书。 某:我。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 ( 3 分) 常坐临安市肆观棋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了解文章大意,结合具体的语境和上下文的意思来理解本句
7、内容,注意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 答案:(他)常常坐在临安的店铺里看(人家)下棋。 11.对陆象山棋艺进步的原因,理解错误的两项是:( )( 4 分) A.常找高手过招 B.观摩他人下棋 C.善于知识迁移 D.善于思考领悟 E.坚信天下无敌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要点内容的筛选。阅读文章,根据人物“陆象山”的行为活动,抓住关键语句,判断他是如何学习棋艺的 仔细观摩,认真思考。 答案: AE 12.结尾“象山笑而去”,请写出“笑”的含义。( 4 分)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关键字词的理解。结合文章中对陆象山行为活动的描写来理解其感受。 答案:棋局胜利的喜悦、得到夸奖的高兴、悟出下棋方法的愉悦。 二
8、、现代文( 40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13 17 题( 18 分) 在世界美食文化的大餐桌上,有一种面食简单而平常,却风靡已久,这就是面条。 若问面条的问世时间,科学的定论为时尚早。有资料记载, 1991 年,考古学家在我国新疆一处两千年前的墓葬里 .发现器皿中盛有又细又长的食物。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面条。墓葬的主人是早在 2500 年前就定居在新疆的古欧洲人,他们可能是最早制作面条的先人。 面条横跨亚欧,它的普及与商贸密切相关。我国宋代的开封曾有“面条天堂”的美誉,这与其繁华开放的国际商贸大都会 的地位不无关系。有文字记载,当时阿拉伯商队长途 b sh 穿越丝绸之路来到开封经
9、商,能够保存 6 个月的干面条就是他们最喜爱的食品。在经商途中,他们将干 面条技术传播到了其他国家。后来,面条又以开封为起点,传播到蒙古、韩国、日本等国。商贸的繁荣客观上促进了面条的普及推广。 传说中世纪初期,阿拉伯人征服了意大利的西西里,于是阿拉伯面条就随着伊斯兰文化传入西西里,促成了意大利面的诞生。 20 世纪 60 年代,一批西藏喇嘛为传播中国文化来到不丹,不久,不丹人的餐桌上出现了一种新的面食 “面迟”。有学者认为“面迟”是对中文词语“面条”的异读,也是两国文化交融的见证。可见,面条的发展与不同地域的文化融合有关。 面条细长易煮,可干食,可汤食,适合东西方不同的烹饪方法,因 而能够受到
10、全世界人民的青睐,成为人见人爱的美食。如今,全球 50 亿人口每年消费約 100 亿块现代版干面条 方便面,如果用这些方便面来搭建埃菲尔铁塔,结果会怎么样呢?这些方便面足以搭建327 座埃菲铁塔! 在面条普及和发展的过程中,人们赋予它丰富的象征意义。仅以亚洲为例:在日本,人们在农历七月初七吃素面象征着好运连连。在泰国,人们在欢庆的日子里吃面条象征着喜事不绝。在我们中国,生日吃面条的传统绵延千年,它象征着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细长的面条蕴含着人们对好运绵长、幸福 持久的殷切希望。 一碗小小的面条丰富着我们 的饮食文化。 它是一种 “美味粘合剂”,内有不同寻常的意义。面条记录着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它在
11、不同地域间传递文化,连接起全世界。 13.根据拼音写汉字。( 2 分) b sh _ 解析: 本题考查字形的识记和书写。注意区别“跋”和“拔”两个字。 答案:跋涉 14.第段画线句在文中的意思是指 _ 解析: 首先理解“粘合剂”的本义,再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概括出它的比喻义。注意几个关键语句:“饮食文化”“几千年的历史”“传递文化,连接起全世界” 。 答案:面条这种食物丰富文化,并在不同地域间传递文化,连接世界。 15.面条的普及与发展有哪些原因?请概括。( 6 分) 解析: 本题考查文章信息的筛选和概括。根据“普及与发展”一词抓住各段段首句子进行梳理即可得出原因。 答案:商贸的繁荣促进了面条的
12、普及与推广。不同地域的文化整合促进了面条的发展。 16.下列对本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世界上最早的面条出现在新疆。 B.阿拉伯人是最早发明干面条的。 C.全球年消费方便面 100 亿块左右。 D.人们经常在欢庆的日子里吃面条。 解析: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要点的归纳。第二段中“他们可能是最早制作面条的先人。”中有“可能”一词,所以 A 项错误;第四段中“传说中世纪初期,阿拉伯人征服了意大利的西西里,于是阿拉伯面条就随着伊斯兰文化传入西西里,促成了意大利面的诞生。”中的“传说”可知 B 项错误;第六段中“在泰国,人们在欢庆的日子里吃面条象征着喜事不绝。”说明这种现象是有地域
13、性的,所以 D 项错误。 答案: C 17.下列这段文字可以放在本文哪一段末尾?请具体阐明理由。( 5 分) 在一幅欧洲中世纪时期的油画上,有一名妇女正在揉面,而另一名妇女在把又细又长的生面条挂在架子上准备晾干。这表明距今 1000 年前,面条又神秘地出现在地球的另一端 欧洲。 解析: 本题考查段落的理解和衔接。抓住关键词语“欧洲”“ 1000 年前”即可找到第二段中“墓葬的主人是早在 2500 年前就定居在新疆的古欧洲人,他们可能是最早制作面条的先人。”一句,二者相关联。 答案:这段文字可以放在第 2 段末,这段文字阐述了距今 1000 年前面条在欧洲出现的情况。从内容上来看,是阐述面条的历
14、史,与第 2 段的内容相同。此外,这段文字中“ 又神秘地出现在地球的另一端”的“又”“另一端”是相对于第 2 段中说明的最早的面 条出现在新疆来说的。从结构上看,这段文字也照应了第 3 段的首句“面条横跨亚欧”。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18 22 题( 22 分) 评语 那年我上小学三年级。 寒假前到学校拿学期成绩单。回家时我和六七个没带书包的好友同行。刚领的成绩单拿在手上,已经被我们折得皱巴巴了。 “老师给你们什么评语?”阿益问。“还没看,不知道。”包括我,好几个人都这么说。反正不会是什么好话, 我心想。 “来猜我的是什么。”阿益掀开成绩单一角,露出老师的评语的最后一个字:“马”。 “害群
15、之马?”我说。 “没那么糟!”阿益掀开成 绩单。 我刚刚看错了,是“焉”。“心不在焉”的确比“害群之马”好多了。 “你的呢?”他们问。我也翻开一小角,露出评语最后两字:“用功”。“上一个字是不吧!”大家起哄说,“不用功。” 我再翻开一些,看到的字出乎意料,是“又”。 聪明又用功?礼貌又用功?乖巧又用功?不管前面是什么,总之,是个好评语。我高兴又害羞,便把成绩单压着,不让同学看。直到走到家门口,才翻开看整句评语:活泼又用功。 活泼,我当之无愧,但实在想不起自己哪里用功了?我上课时玩磁铁、涂鸦老师看到我们,总是皱着眉头,怎么觉得我用功?难 道老师在开玩笑? 整个寒假期间,那句“活泼又用功”的评语,
16、却在脑海中挥之不去,还自动变成歌词,配的是无敌铁金刚的旋律。我也就手舞足蹈、心甘情愿地收拾玩心写作业。 11 开学后,即使成绩单缴回给了老师,那句评语还是经常出现在脑海中。我开始专心上课、写作业,从进步奖领到前五名、前三名的奖状、还参加作文、朗读比赛 12 一学期过去了。放暑假的前一天,从老师手中接过成绩单时,也多了些期待。我翻开成绩单内页,右边是交错的“优”和“甲”,左边则是这学期的评语“努力进取”,就在上学期评语“活泼又用功”的旁边。 回家的路上,阿益接过我的成绩单,说:“我这学期的评语跟你上学期的一样!” “活泼又用功?”我有点惊讶。 他挑起一边的眉毛 ,说:“活泼欠用功啦!”他厌恶我无
17、意的挖苦,丢还我成绩单。 我这才仔细看清楚,原来墨渍下那个“又”字其实是“欠”字。突然,脑海里伴着我整学期旋律变得荒腔走板。 十多年后,我自己当了老师,在给学生写评 语时,我用快干墨水工整书写,学生不必透过误解或猜测,就能直接感受善意和鼓励。 学生也把对我的“评语”,写成节日小卡。我仔细读过以后,把它们收集在纪念品盒子里,也收藏在心里。跟我小学三年级的成绩单一起。 18.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两部分内容,请概括( 6 分) 小学三年级时, _; 十多年后, _。 解析: 首先整体了解全文内容。根据题干中“按照时间顺序”的提示,在文中找到相关信息概括即可,注意不要遗漏情节,但也不必叙述细节。 答案
18、: (1)由于我误读了老师的评语,给了我努力的动力,让我提高了成绩。一学期后,我才突然得知是误读。 (2)我当了老 师,尽量书写工整,不引起学生误读。并且收到了学生给我的评价。 19.第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句式?该句反映了我当时 _和 _心理。( 3 分) 解析: 本题考查文章重点句子的理解。画线句子中的三个句子在结构、内容、语气相同,所以是排比句式。 结合上文具体情节即可体会此时“我”的心情如何。 答案:排比、急切、疑惑。 20.第 段画线 句富有语言表现力。请选择一点简要分析。( 4 分) 解析: 本题实际上间接考察了描写方法,可以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加以鉴赏。可以将本题转化为“划线句运用了什么
19、描写方法,其表达效果是什么”来思考,就会知道如何解答。 答案: 略。 21.本文给我们多方面的启示,不恰当的一项是: ( ) ( 3 分) A.写字端正清楚很重要。 B.误会往往能助人进步。 C.经历是一笔人生财富。 D.鼓励欣赏会给人力量。 解析: 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的理解和归纳。“启示”一般要从文章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来考虑。本文是写一个学生因为误读了老师的评语而努力学习从而有所进步的故事,一切都因为“误会”,所以应该选 C 项。 答案: B 22.本文标题“评语”不可以改为“误读”,请简述理由( 6 分) 解析: 本题考查文章题目的理解。仔细阅读文章,本文写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我”儿时误读了
20、老师的评语,二是“我”当老师以后注意给自己的学生写评语。“误读” 只是包括了第一方面的内容。所以不能修改。 答案:从结构角度来看,“评语”这具题目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包含了“小学时老师广评语对我的作用”和“十多年后我作为老师写评语给学生”两部分,如果改为“误读”,只涵盖了第一部分的内容,不够全面。“评语”这个标题也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从内容角度来 看,“误读”带有不积极的语言色彩,看似在批评老师的字迹不清。而作者想要表达的是,通过老师的评语让作者获得了鼓励和进步,并在以后的人生中引以为戒,其中也不乏对老师的感谢之情。 三、综合运用( 11 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 23-25 题( 11
21、 分) 为宣传推广“上海弄堂游戏”,班级准备设计专题板报,请你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 一放学,宽敞的弄堂里就成了我们的乐园:男孩子们溜旱冰、踢小皮球,女孩子跳橡皮筋、造房子那时我们玩的游戏,都是需要集体完成的,而且必有营垒相对的两方,且有输有赢,无形中让我们从小就习惯了凡事都有输赢。这局输了没关系,下局可以翻过来。最重要的是,让我们很小就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以便争得赢局。(节选自程乃珊童年的弄堂游戏) 材料二 弄堂曾是上海人最常见的生活空间。弄堂游戏种类繁多,有打弹子,滚铁圈,放鹞子(风筝),抽陀螺等。一般游戏需两人或两人以上完成。游戏道具大多可以自制。规则简单,易于开展。 材料三 【本报讯】
22、日前,上海市市西邮政公司举办了中国主题剪影弄堂游戏的新邮首发仪式。该套邮票以独特的剪影方式表现主题,画面生动鲜活,是了解和宣传上海本土文化的载体。 23.板报栏目一 弄堂游戏我介绍( 4 分) 弄堂游戏的特点: _ _ 规则简单,易于开展。 弄堂游戏的益处: _ 解析: 根据题干中“弄堂游戏我介绍”这一要点。仔细阅读三则材料,即可概括出答案。 答案:特点: (1)需要集体完成(两人或两人以上完成) (2)游戏道具可以自制。益处:培养团队合作 精神。 24.板报栏目二 赏邮看画我参与( 3 分) 请选择一枚邮票,描述邮票中的画面。要求 35 字左右,运用一种修辞方法。 解析: 可以使用比喻或 拟
23、人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出剪影图画的内容,并说明图画的寓意。 答案:略。 25.板报栏目三 献计献策我出力( 4 分) 以下是征集到的宣传推广“上海弄堂游戏”的活动策略,其中不合适的两项是 ( ) ( 4 分) A.组织社区小伙伴举行溜旱冰比赛。 B.开展弘扬上海乡土文化的征文活动。 C.校园网介绍“弄堂游戏”动漫作品。 D.体育课程增设爱“弄堂游戏”教学内容。 E.穿着印有滚铁圈图案的 T 恤衫。 F.在弄堂里表演地方戏剧 沪剧。 解析: C 项中“动漫作品”失去了“弄堂游戏”的本质特点。 D 项会影响正常的教学活动,方案不可行。 答案 : BF 四、写作( 60 分) 26. 题目: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 要求: (1)写一篇 600 字左右的文章。 (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3)不得抄袭。 解析: 本题属于全命题作文,并且所给提示比较少。 这个题目包含三个层次,一是“尝试”;二是“努力”;三是“不止一次”。从这三个层次逐一分析,可以叙述自己努力的过程,或者列举名人轶事,进行论述分析。 答案: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