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5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ownview251 文档编号:1385438 上传时间:2019-12-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5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5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5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5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5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5 及答案解析(总分:6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2009 年单选 10)下列关于犯罪既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分数:2.00)A.对犯罪既遂,按照刑法分则条文规定的法定刑处罚B.犯罪既遂的法律标准是行为人的行为具备刑法分则所规定的基本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C.行为人没有实现犯罪的预期目的,也可以成立犯罪既遂D.只要出现犯罪结果就构成犯罪既遂2.(2015 年单选 14)下列犯罪中,属于结果犯的是( )。(分数:2.00)A.放火罪B.故意毁坏财物罪C.私放在押人员罪D.参加黑社会性质

2、组织罪3.(2005 年单选 7)下列哪一种情形,尚不能认为是犯罪( )。(分数:2.00)A.甲打电话邀约其朋友李某一起去实施抢劫B.乙向其朋友赵某表示要杀掉仇人陈某C.丙为了盗窃张某家财产,毒死了张某家的看家犬D.丁为方便对刘某实施抢劫,对刘某的活动规律进行跟踪调查4.(2005 年单选 8)甲前往乙住所杀乙,到达乙居住地附近,发现周围停有多辆警车,并有警察在活动,感到无法下手,遂返回。甲的行为属于( )。(分数:2.00)A.犯罪预备B.犯罪中止C.犯罪未遂D.没有犯罪行为5.(2007 年单选 5)下列情形中,属于故意杀人罪实行行为的是( )。(分数:2.00)A.甲为谋杀刘某而持刀潜

3、入刘某家中隐藏、守候B.乙为谋杀孙某购买一支手枪,以便杀孙某时使用C.丙为谋杀赵某而在赵某饮用的茶水中投放毒药D.丁为谋杀李某而花 10 万元雇用杀手6.(2008 年单选 6)下列情形中,属于犯意表示的是( )。(分数:2.00)A.甲为非法制造枪支而购买钢管B.乙对朋友发誓说要杀死仇人张某C.丙发电子邮件邀约朋友参与盗窃D.丁向他人发送敲诈财物的短信息7.(2010 年单选 5)下列情形中,属于犯罪预备的是( )。(分数:2.00)A.甲买回剧毒农药意图杀害妻子,后念及夫妻多年情分,悄悄将农药处理掉B.乙以出卖为目的,买到一婴儿后,但尚未出手即被抓获C.丙尾随从银行取款出来的刘某,意图抢劫

4、,在小区入口处被保安阻拦D.丁乘某女不备,将其扑倒,意欲强奸,却被该女制服8.(2004 年单选 5)下列选项中错误的说法是( )。(分数:2.00)A.犯罪既遂与犯罪未遂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实现了预期的目的B.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着手实行犯罪C.只有在造成法定损害结果时才处罚过失行为D.未完成罪只存在于直接故意犯罪过程中9.(2004 年单选 9)甲因为男友乙不忠而生恨意,决定杀乙。某日把乙引到家中将一瓶安眠药(50 片)掺入咖啡让乙喝下。乙在床上昏睡,甲离家到附近一座山上打算自杀。甲在山上犹豫徘徊一昼夜,心生悔意急回家,发现乙已被人送医院抢救,未死。甲大喜过望。对甲( )。(

5、分数:2.00)A.按照既遂犯处罚B.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C.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D.应当免除处罚10.(2008 年单选 9)区别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的关键在于行为人是否着手实施了( )。(分数:2.00)A.有助于犯罪既遂的行为B.有助于实现犯罪目的的行为C.有助于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D.刑法分则规定的犯罪实行行为11.(2008 年单选 10)下列情形中,属于犯罪未遂的是( )。(分数:2.00)A.甲持匕首在张三每天下夜班经过的路口守候,准备杀死张三,但张三当夜没有出现在这一地点B.乙携带匕首乘坐出租车,准备对出租车司机进行抢劫,因形迹可疑,出租车司机将车开进了派

6、出所将其抓获C.丙非法购进两支手枪还未来得及出卖即被抓获D.丁为抢劫李四钱财,假装劝酒将李四灌醉,没来得及取走李四财物,因被李四的妻子发现而慌忙逃走12.(2009 年单选 11)下列行为中,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的是( )。(分数:2.00)A.甲为劫财而将受害人骗到预定地点B.乙为劫财而埋伏在阴暗处等候被害人出现C.丙为劫财而在被害人饮料中投放麻醉药D.丁为劫财而购买了一把匕首13.(2012 年单选 13)甲得知某单位财务室的保险柜中有 10 万元工资款将于次日发放,遂携工具深夜潜入财务室撬保险柜。因保险柜十分坚固,甲用了 3 个小时都没有撬开,便离开。甲的行为属于( )。(分数:2.00)A

7、.未实行终了的中止B.实行终了的中止C.能犯未遂D.不能犯未遂14.(2009 年单选 13)下列关于犯罪中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分数:2.00)A.犯罪中止可以发生在预备犯罪过程中B.犯罪中止只能发生在着手实行犯罪以后C.犯罪中止只能发生在犯罪行为实行终了以前D.出现了损害结果就不能成立犯罪中止15.(2015 年单选 12)甲男将女同事汪某骗至宾馆,要求与之发生性关系,否则在网上散布汪某的不雅照。汪某对甲破口大骂,甲觉得无趣,遂打消奸淫念头离去。甲的行为属于( )。(分数:2.00)A.犯罪预备B.犯罪未遂C.犯罪中止D.犯罪既遂16.(2016 年单选 5)甲在丈夫的水杯中投毒,

8、意图杀害丈夫,丈夫中毒后呕吐不止,甲见状不忍,将丈夫送到医院,使之得救。甲的行为属于( )。(分数:2.00)A.犯罪预备B.犯罪未遂C.犯罪中止D.犯罪既遂17.(2006 年单选 6)甲因遭丈夫乙的虐待而被迫离家独居。某日其女儿丙(13 岁)来看望甲,甲叫丙把家中的老鼠药放到乙喝的酒中。丙按甲的吩咐行事,致乙死亡。对此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分数:2.00)A.甲、丙构成共同犯罪B.甲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C.甲是故意杀人罪的教唆犯D.甲单独构成故意杀人罪18.(2009 年单选 14)甲、乙二人不约而同在同一商场内行窃,各自盗窃财物数额较大。下列对甲、乙二人行为的认定,正确的是( )

9、。(分数:2.00)A.甲、乙二人是共同实行犯B.甲、乙二人互为片面共犯C.甲、乙二人互为间接正犯D.甲、乙二人不构成盗窃罪共犯19.(2008 年单选 11)甲与乙共谋后,分别从前、后门进入李家追杀李某,李某被甲追至后门处被乙一刀捅死。甲、乙的共同犯罪形式是( )。(分数:2.00)A.必要共同犯罪B.简单共同犯罪C.复杂共同犯罪D.特殊共同犯罪20.(2009 年单选 16)甲教唆乙杀文某,并指使丙为乙提供枪支,乙、丙按甲的要求实施了相应的行为。甲、乙、丙的犯罪属于( )。(分数:2.00)A.必要共同犯罪B.特殊共同犯罪C.简单共同犯罪D.复杂共同犯罪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5,分数:1

10、0.00)21.(2009 年多选 22)下列关于危害结果在犯罪构成中的地位的表述,正确的有( )。(分数:2.00)A.危害结果是某些犯罪成立的必备要件B.危害结果是某些犯罪既遂的必备要件C.行为犯的既遂不要求危害结果的实际发生D.危险犯的既遂不要求实际危害结果的发生22.(2007 年多选 25)甲用枪射杀乙,乙中弹倒地。甲以为乙已死亡,遂弃“尸”于荒野。实际上,乙只是中弹受伤,并没有死亡。甲的行为属于( )。(分数:2.00)A.实行终了的未遂B.未实行终了的未遂C.能犯未遂D.不能犯未遂23.(2011 年多选 41)下列行为中,属于犯罪未遂的有( )。(分数:2.00)A.甲在发表分

11、裂国家的演讲时,被群众扭送到公安机关B.乙为制造列车倾覆事故,在轨道上安装了脱轨装置。该装置被巡道工及时拆除C.丙欲杀害张某,用猎枪射击骑马的张某后即逃走,结果将马打死,造成张某轻伤D.丁正在撬保险柜时,其同伙打来电话,告知该保险柜中没有值钱的东西,丁便离去24.(2006 年多选 22)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分数:2.00)A.甲盗走铁路上钢轨 10 米,因铁路巡道员发现钢轨被盗,采取紧急措施,才避免了火车颠覆事故的发生。对甲按照破坏交通设施罪的既遂适用法律B.乙为一 15 周岁的未成年人,绑架他人作为人质后,因勒索财物未成而杀害被绑架人,应当追究乙的刑事责任C.丙是某国有仓库保管员

12、,利用职务之便,盗窃其保管的物资价值 2 万元。后听说单位要来盘点物资,担心事发,遂将所盗物资送回仓库,丙的行为成立犯罪中止D.丁设立一家公司,专门用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谋取非法利益。对此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行为,应当按照自然人犯罪处理25.(2006 年多选 25)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分数:2.00)A.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相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着手实施刑法分则所规定的犯罪实行行为B.犯罪预备与犯罪中止相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处于犯罪过程中C.犯罪行为实行终了,就不能成立犯罪中止D.过失犯罪不存在犯罪未遂形态三、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6.00)26.(2011 年简答 51)简述犯罪

13、预备的成立条件。(分数:2.00)_27.(2012 年简答 51)简述犯罪中止的特征。(分数:2.00)_28.(2013 年简答 51)简述因缺乏共同故意从而不构成共同犯罪的具体情形。(分数:2.00)_四、辨析题(总题数:1,分数:2.00)29.(2007 年辨析 28)请对“犯罪既遂就是行为人实现了预期的犯罪目的或者造成了犯罪结果”这一说法进行辨析。(分数:2.00)_五、法条分析题(总题数:1,分数:2.00)30.(2013 年法条分析 57)我国刑法第 24 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

14、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请分析: (1)本条文中“犯罪过程”的含义。 (2)本条文中“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含义。 (3)如果行为人将被害人砍成重伤后,放弃杀人意图并将被害人送往医院救治,避免了死亡结果的发生,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应如何认定?(分数:2.00)_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5 答案解析(总分:6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2009 年单选 10)下列关于犯罪既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分数:2.00)A.对犯罪既遂,按照刑法分则条文规定的法定刑处罚B.犯罪既遂的法律标准是行为人的行

15、为具备刑法分则所规定的基本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C.行为人没有实现犯罪的预期目的,也可以成立犯罪既遂D.只要出现犯罪结果就构成犯罪既遂 解析:解析:犯罪既遂属于故意犯罪的完成形态,对于故意犯罪的既遂,应当直接按照刑法分则具体条文所规定的法定刑处罚。可见,A 项表述正确。我国对犯罪既遂的判定标准采取构成要件说,即行为人的行为具备刑法分则所规定的基本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而不是以是否发生了实际的犯罪结果或者是否达到了行为人预期的犯罪目的作为判断标准。可见,B 项表述正确。行为人是否实现预期目的,不是区分犯罪既遂、未遂的标准。可见,C 项表述正确。犯罪行为的性质不同,犯罪结果的类型就不相同。同样的结果,相

16、对于此罪而言,是构成要件的结果,而相对于彼罪而言,则不是构成要件的结果。比如,伤害结果对于故意伤害罪而言,是构成要件的结果,但对于故意杀人罪而言,就不是构成要件的结果。因此,在造成了伤害结果的情况下,对于故意伤害罪而言,已经既遂;对于故意杀人罪而言,只能成立未遂。可见,D 项表述错误,选 D 项。2.(2015 年单选 14)下列犯罪中,属于结果犯的是( )。(分数:2.00)A.放火罪B.故意毁坏财物罪 C.私放在押人员罪D.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解析:解析:故意毁坏财物罪是结果犯,故选 B 项。放火罪是危险犯,私放在押人员罪和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是行为犯。3.(2005 年单选 7)下列哪一

17、种情形,尚不能认为是犯罪( )。(分数:2.00)A.甲打电话邀约其朋友李某一起去实施抢劫B.乙向其朋友赵某表示要杀掉仇人陈某 C.丙为了盗窃张某家财产,毒死了张某家的看家犬D.丁为方便对刘某实施抢劫,对刘某的活动规律进行跟踪调查解析:解析:B 项表述的情形仅是犯意表示,不构成犯罪,选 B 项。A 项表述的情形属于为了抢劫制造条件的行为,构成犯罪预备。C 项表述属于为盗窃制造条件的行为,构成犯罪预备。D 项表述属于为抢劫制造条件的行为,也构成犯罪预备。4.(2005 年单选 8)甲前往乙住所杀乙,到达乙居住地附近,发现周围停有多辆警车,并有警察在活动,感到无法下手,遂返回。甲的行为属于( )。

18、(分数:2.00)A.犯罪预备 B.犯罪中止C.犯罪未遂D.没有犯罪行为解析:解析:甲前往乙住所,并到达乙居住地附近,尚未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甲意志以外的因素致使犯罪无法实现,即未能进入犯罪的实行行为,因而构成犯罪预备,故选 A 项。5.(2007 年单选 5)下列情形中,属于故意杀人罪实行行为的是( )。(分数:2.00)A.甲为谋杀刘某而持刀潜入刘某家中隐藏、守候B.乙为谋杀孙某购买一支手枪,以便杀孙某时使用C.丙为谋杀赵某而在赵某饮用的茶水中投放毒药 D.丁为谋杀李某而花 10 万元雇用杀手解析:解析:预备行为(如为谋杀他人而雇用杀手)和实行行为(如为谋杀他人而投毒) 的关键区别在于能否直

19、接侵犯犯罪客体(例外情况是预备行为直接规定为实行犯的实行行为,如参加恐怖组织罪),因此,是否已经着手实行犯罪行为,是区分犯罪未遂和犯罪预备的重要标志。对于犯罪的实行行为,要结合个案的具体特点予以具体分析。A、B、D 项表述中,甲、乙、丁都是在为杀人行为准备工具,制造条件,处于预备阶段,尚未进入实行行为阶段。C 项表述中,丙已经着手实行故意杀人行为。可见,选 C 项。6.(2008 年单选 6)下列情形中,属于犯意表示的是( )。(分数:2.00)A.甲为非法制造枪支而购买钢管B.乙对朋友发誓说要杀死仇人张某 C.丙发电子邮件邀约朋友参与盗窃D.丁向他人发送敲诈财物的短信息解析:解析:本题表述中

20、,甲、丙、丁都已经实施了犯罪行为,不是单纯的犯意表示。乙只是将自己的犯罪意图表示出来,并未实施具体的犯罪行为,属于犯意表示。可见,选 B 项。7.(2010 年单选 5)下列情形中,属于犯罪预备的是( )。(分数:2.00)A.甲买回剧毒农药意图杀害妻子,后念及夫妻多年情分,悄悄将农药处理掉B.乙以出卖为目的,买到一婴儿后,但尚未出手即被抓获C.丙尾随从银行取款出来的刘某,意图抢劫,在小区入口处被保安阻拦 D.丁乘某女不备,将其扑倒,意欲强奸,却被该女制服解析:解析:常见的预备行为如练习犯罪手段,犯罪前进行调查和排除障碍等。此外,途中行为(犯罪人尚在前往犯罪地点途中的情况)、尾随行为(行为人尾

21、随被害人伺机侵害的情况)、守候行为(犯罪人埋伏或等候在预定地点准备实施加害行为的情况)、寻找行为(犯罪人公然或秘密寻找预定的犯罪对象欲加害的情况)都是预备行为,而不是实行行为。C 项表述是尾随行为,属于典型的预备行为,故选 C 项。A 项表述的情形属于故意杀人罪中止。B 项表述的情形属于拐卖妇女、儿童罪既遂。D 项表述的情形属于强奸罪未遂。8.(2004 年单选 5)下列选项中错误的说法是( )。(分数:2.00)A.犯罪既遂与犯罪未遂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实现了预期的目的 B.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着手实行犯罪C.只有在造成法定损害结果时才处罚过失行为D.未完成罪只存在于直接故意犯

22、罪过程中解析:解析:犯罪既遂与犯罪未遂区别的关键在于犯罪的实行行为是否具备了刑法分则规定的特定犯罪的全部犯罪构成要件,而不在于是否发生了实际的犯罪结果或者是否达到了行为人预期的犯罪目的。可见,A 项说法错误。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着手实行犯罪,故 B 项说法正确。我国刑法以处罚故意犯罪为原则,以处罚过失犯罪为例外,所以对于过失行为,只有在发生法定的损害或实害结果时,才能运用刑罚加以干涉。可见,C 项说法正确。犯罪预备、未遂、中止等未完成罪只存在于直接故意犯罪中,间接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不存在未完成罪的问题,只存在罪与非罪的问题。可见,D 项说法正确。9.(2004 年单选 9)甲因

23、为男友乙不忠而生恨意,决定杀乙。某日把乙引到家中将一瓶安眠药(50 片)掺入咖啡让乙喝下。乙在床上昏睡,甲离家到附近一座山上打算自杀。甲在山上犹豫徘徊一昼夜,心生悔意急回家,发现乙已被人送医院抢救,未死。甲大喜过望。对甲( )。(分数:2.00)A.按照既遂犯处罚B.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C.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应当免除处罚解析:解析:首先,甲引诱乙将大剂量的安眠药喝下,已经着手实施完毕杀人行为,因此,不可能是犯罪预备。其次,由于乙被人送医院抢救,没有发生故意杀人罪的危害结果,即实行行为没有具备刑法分则规定的特定犯罪的全部构成要件,不可能是犯罪既遂。对于实行终了的

24、犯罪,要成立犯罪中止必须要自动有效地阻止危害结果的发生。换言之,行为人的中止行为应当和危害结果没有发生之间具有因果关系。而本题表述中,乙没有死亡不是由于甲的抢救行为所致,而是他人的行为造成的,所以甲的行为不能成立犯罪中止,而只能成立犯罪未遂。刑法第 23 条第 2 款规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据此,选 C 项。10.(2008 年单选 9)区别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的关键在于行为人是否着手实施了( )。(分数:2.00)A.有助于犯罪既遂的行为B.有助于实现犯罪目的的行为C.有助于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D.刑法分则规定的犯罪实行行为 解析:解析:犯罪未遂和犯罪预备的关键区别在于

25、行为人是否已经着手实行犯罪,即犯罪预备是“准备实行”,犯罪未遂是“开始实行”。所谓已经着手实行犯罪,是指行为人已经开始实行刑法分则规定的某种具体犯罪的构成要件中客观方面的行为。可见,选 D 项。11.(2008 年单选 10)下列情形中,属于犯罪未遂的是( )。(分数:2.00)A.甲持匕首在张三每天下夜班经过的路口守候,准备杀死张三,但张三当夜没有出现在这一地点B.乙携带匕首乘坐出租车,准备对出租车司机进行抢劫,因形迹可疑,出租车司机将车开进了派出所将其抓获C.丙非法购进两支手枪还未来得及出卖即被抓获D.丁为抢劫李四钱财,假装劝酒将李四灌醉,没来得及取走李四财物,因被李四的妻子发现而慌忙逃走

26、解析:解析:犯罪未遂最本质的特征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使已经着手实行的犯罪行为没有完成。D 项表述的情形属于抢劫罪(未遂),故选 D 项。不选 A、B 项的理由:甲、乙二人实施的是预备行为,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实行犯罪,为犯罪预备。不选 C 项的理由:丙的行为已经构成非法买卖枪支罪(既遂),未来得及出卖不影响犯罪既遂的成立。12.(2009 年单选 11)下列行为中,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的是( )。(分数:2.00)A.甲为劫财而将受害人骗到预定地点B.乙为劫财而埋伏在阴暗处等候被害人出现C.丙为劫财而在被害人饮料中投放麻醉药 D.丁为劫财而购买了一把匕首解析:解析:所谓已经

27、着手实行犯罪,是指犯罪分子已经开始实施刑法分则条文规定的某种犯罪行为。抢劫罪的实行行为包含两个环节:一是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二是取得财物。因此,当行为人开始实施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时,就是已经着手实施抢劫行为。C 项表述中,“在被害人饮料中投放麻醉药”是开始实施“其他方法”的行为,以使被害人丧失反抗能力。可见,丙的行为应当认定为已经着手实施抢劫罪。可见,选 C 项。A、B、D 项表述中,甲、乙、丁的行为都未对被害人实施人身强制或打击,不应当认定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故不选 A、B、D 项。13.(2012 年单选 13)甲得知某单位财务室的保险柜中有 10 万元工资款将于次日发放,遂携

28、工具深夜潜入财务室撬保险柜。因保险柜十分坚固,甲用了 3 个小时都没有撬开,便离开。甲的行为属于( )。(分数:2.00)A.未实行终了的中止B.实行终了的中止C.能犯未遂 D.不能犯未遂解析:解析:甲深夜入室盗窃,因保险柜坚固而未能得逞,其行为属于盗窃罪未遂,而不是盗窃罪中止,故不选 A、B 项。犯罪未遂有能犯未遂和不能犯未遂之分。能犯未遂是有可能达到既遂的未遂,但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达到既遂而停止下来的情况。本题表述的情形即为能犯未遂,即甲的行为可能构成盗窃罪既遂,但由于甲意志以外的原因即保险柜十分坚固而未能将 10 万元工资款盗走。可见,选 C 项。不能犯未遂是因事实认识错误而使

29、犯罪行为不可能达到既遂的未遂,包括工具不能犯未遂和对象不能犯未遂。本题表述中,甲的行为不存在事实认识错误,因而也就不属于不能犯未遂,故不选 D 项。14.(2009 年单选 13)下列关于犯罪中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分数:2.00)A.犯罪中止可以发生在预备犯罪过程中 B.犯罪中止只能发生在着手实行犯罪以后C.犯罪中止只能发生在犯罪行为实行终了以前D.出现了损害结果就不能成立犯罪中止解析:解析:犯罪中止存在于犯罪行为的全过程,包括预备行为、实行行为、行为实行完毕及结果发生之前。可见,A 项表述正确。犯罪中止既可能发生于犯罪预备阶段,也可能发生于犯罪实行阶段。可见,B项表述错误。犯罪中止

30、有预备阶段的中止和实行阶段的中止之分,实行阶段的中止有未实行终了的中止(发生在着手实行犯罪以后、犯罪行为实行终了之前的犯罪中止)和实行终了的中止(犯罪行为实行终了、行为人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可见,C 项表述错误。犯罪中止的成立并非要求没有发生任何损害结果,而是只要求没有发生作为既遂标志的犯罪结果。比如,作为故意杀人罪既遂标志的结果是被害人死亡。行为人在杀人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了死亡结果发生时,就成立犯罪中止,即使造成了他人身体伤害,也不妨害犯罪中止的成立。可见,D 项表述错误。15.(2015 年单选 12)甲男将女同事汪某骗至宾馆,要求与之发生性关

31、系,否则在网上散布汪某的不雅照。汪某对甲破口大骂,甲觉得无趣,遂打消奸淫念头离去。甲的行为属于( )。(分数:2.00)A.犯罪预备B.犯罪未遂C.犯罪中止 D.犯罪既遂解析:解析:甲男已经采取胁迫手段要求与汪某发生性关系,属于犯罪着手实行,不能成立犯罪预备。汪某“破口大骂”的行为并非甲无法得逞的原因,故不属于犯罪未遂。甲“打消奸淫念头离去”符合时间性、自动性、客观有效性的条件,属于犯罪中止。可见,选 C 项。甲自动放弃犯罪,并未达到强奸既遂,不构成犯罪既遂,故不选 D 项。16.(2016 年单选 5)甲在丈夫的水杯中投毒,意图杀害丈夫,丈夫中毒后呕吐不止,甲见状不忍,将丈夫送到医院,使之得

32、救。甲的行为属于( )。(分数:2.00)A.犯罪预备B.犯罪未遂C.犯罪中止 D.犯罪既遂解析:解析:甲毒害亲夫,看其夫服毒后呕吐不止,遂心生怜悯,将其夫送往医院救治,使之得救。甲不仅自动放弃了杀死其夫的念头,而且还客观有效地阻止了其夫死亡这个犯罪结果的发生,因而成立犯罪中止,故选 C 项。17.(2006 年单选 6)甲因遭丈夫乙的虐待而被迫离家独居。某日其女儿丙(13 岁)来看望甲,甲叫丙把家中的老鼠药放到乙喝的酒中。丙按甲的吩咐行事,致乙死亡。对此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分数:2.00)A.甲、丙构成共同犯罪B.甲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C.甲是故意杀人罪的教唆犯D.甲单独构成故意杀

33、人罪 解析:解析:利用没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或没有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人去实行犯罪的,利用者与被利用者之间不构成共同犯罪,利用者为间接正犯或间接实行犯。本题表述中,甲教唆 13 周岁的女儿丙毒死丈夫乙,甲构成故意杀人罪的间接正犯,单独成立故意杀人罪。丙未满 14 周岁,不负刑事责任。可见,选 D项。18.(2009 年单选 14)甲、乙二人不约而同在同一商场内行窃,各自盗窃财物数额较大。下列对甲、乙二人行为的认定,正确的是( )。(分数:2.00)A.甲、乙二人是共同实行犯B.甲、乙二人互为片面共犯C.甲、乙二人互为间接正犯D.甲、乙二人不构成盗窃罪共犯 解析:解析:同时犯是指二人以上同时以各自行

34、为侵害同一对象,但彼此之间无意思联络的情况。本题表述中,甲、乙二人各偷各的,主观上没有意思联络,缺乏共同犯罪的故意,因而不构成盗窃罪共犯,而是同时犯。可见,D 项表述正确,选 D 项。虽然甲、乙都是实行犯,但甲、乙二人不构成共同实行犯,因为共同实行犯必须以共同犯罪为前提条件。可见,A 项表述错误。片面共犯是指对他人犯罪暗中相助的情况。本题表述中,甲、乙二人不构成片面共犯,因为甲、乙二人各偷各的,互不帮助。可见,B 项表述错误。间接正犯是指把他人的行为当作工具利用的情况。本题表述中,根本不存在谁利用谁的问题,甲、乙二人都是单独的实行犯。可见,C 项表述错误。19.(2008 年单选 11)甲与乙

35、共谋后,分别从前、后门进入李家追杀李某,李某被甲追至后门处被乙一刀捅死。甲、乙的共同犯罪形式是( )。(分数:2.00)A.必要共同犯罪B.简单共同犯罪 C.复杂共同犯罪D.特殊共同犯罪解析:解析:以共同犯罪有无分工为标准,可以将共同犯罪分为简单共同犯罪(简单共犯)和复杂共同犯罪(复杂共犯)。简单共犯是指各共同犯罪人均参与实行某一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即每一个共同犯罪人都是实行犯的共犯形态,又称为共同实行犯。复杂共犯是指各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有所分工,存在着教唆犯、帮助犯和实行犯区别的共犯形态。本题表述中,由于甲、乙二人共谋犯罪,并不存在具体分工,属于简单共犯,故选 B 项,不选 C 项。根据

36、共同犯罪是否能够以任意形式为标准,可以将共同犯罪分为任意共同犯罪(任意共犯)和必要共同犯罪(必要共犯)。任意共犯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构成法律没有限制主体数量的犯罪。必要共犯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构成法律规定其犯罪主体是二人以上、必须采取共同犯罪形式的犯罪。本题表述的情形属于任意共犯,而非必要共犯,故不选 A 项。以共同犯罪人之间有无组织形式为标准,可以将共同犯罪分为一般共同犯罪(一般共犯)和特殊共同犯罪(特殊共犯、有组织犯罪、犯罪集团)。一般共犯是指共犯人之间无特殊组织形式的共同犯罪。特殊共犯是指三人以上为多次实行某种或几种犯罪而建立起来的犯罪组织。本题表述的情形属于一般共犯,而非特殊共犯,故不选 D

37、项。20.(2009 年单选 16)甲教唆乙杀文某,并指使丙为乙提供枪支,乙、丙按甲的要求实施了相应的行为。甲、乙、丙的犯罪属于( )。(分数:2.00)A.必要共同犯罪B.特殊共同犯罪C.简单共同犯罪D.复杂共同犯罪 解析:解析:本题表述中,甲为教唆犯,乙为实行犯,丙为帮助犯,甲、乙、丙之间存在犯罪分工,因而属于复杂共同犯罪。可见,选 D 项。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5,分数:10.00)21.(2009 年多选 22)下列关于危害结果在犯罪构成中的地位的表述,正确的有( )。(分数:2.00)A.危害结果是某些犯罪成立的必备要件 B.危害结果是某些犯罪既遂的必备要件 C.行为犯的既遂不要求

38、危害结果的实际发生 D.危险犯的既遂不要求实际危害结果的发生 解析:解析:所有的过失犯罪都要求发生法定的物质性危害结果才构成犯罪,如过失致人死亡罪,必须发生死亡结果才能构成犯罪。因此,危害结果是某些犯罪成立的必备要件。可见,A 项表述正确。有些犯罪,必须以出现某种特定的危害结果作为既遂要件,例如,故意杀人罪在发生了死亡结果时才能认定为既遂。因此,危害结果是某些犯罪既遂的必备要件。可见,B 项表述正确。某些犯罪,并不要求有实际危害结果的发生,就可以认定为既遂。行为犯只要求行为人将特定行为实行完毕,即使没有实现犯罪目的或者造成犯罪结果,也认为是既遂。可见,C 项表述正确。危险犯只要求造成特定的危险

39、,即使没有达到犯罪人预期目的或者造成犯罪结果,也认为是既遂。例如,放火罪。可见,D 项表述正确。22.(2007 年多选 25)甲用枪射杀乙,乙中弹倒地。甲以为乙已死亡,遂弃“尸”于荒野。实际上,乙只是中弹受伤,并没有死亡。甲的行为属于( )。(分数:2.00)A.实行终了的未遂 B.未实行终了的未遂C.能犯未遂 D.不能犯未遂解析:解析:实行终了的未遂是指行为人把实现犯罪意图必要的行为实施完毕的未遂。未实行终了的未遂是指行为人没有把实现犯罪意图必要的行为实施完毕的未遂。本题表述中,甲自认为乙已经死亡,即行为人把自以为实现犯罪意图必要的行为实施完毕,是实行终了的未遂。可见,选 A 项。能犯未遂

40、是指有可能达到既遂的未遂。不能犯未遂是指因事实上的错误而不可能达到既遂的未遂。本题表述中,甲的行为本可以导致乙死亡的,属于能犯未遂。可见,选 C 项。23.(2011 年多选 41)下列行为中,属于犯罪未遂的有( )。(分数:2.00)A.甲在发表分裂国家的演讲时,被群众扭送到公安机关B.乙为制造列车倾覆事故,在轨道上安装了脱轨装置。该装置被巡道工及时拆除C.丙欲杀害张某,用猎枪射击骑马的张某后即逃走,结果将马打死,造成张某轻伤 D.丁正在撬保险柜时,其同伙打来电话,告知该保险柜中没有值钱的东西,丁便离去 解析:解析:A 项表述的情形属于举动犯。举动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原本为预备性质的犯罪构成

41、升格规定为实行行为,如参加恐怖活动组织罪、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等,这些犯罪行为原本属于预备行为,刑法升格规定为实行行为;二是教唆、煽动性犯罪,如煽动分裂国家罪、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和传授犯罪方法罪等。对于举动犯,不存在犯罪未遂,但有犯罪预备、中止和既遂形态。可见,不选 A 项。B 项表述中,乙属于危险犯,乙的行为构成犯罪既遂,而不是犯罪未遂,因为对于危险犯,只要足以造成某种严重后果发生的危险,就成立既遂,乙的行为是既遂而不是未遂,故不选 B 项。C 项表述中,丙欲杀害张某,但只造成张某轻伤,是典型的未遂犯,故选 C 项。D 项表述中,丁已经开始实施盗窃行为,但犯罪并没有得逞,符合未遂犯的特

42、征,故选 D 项。24.(2006 年多选 22)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分数:2.00)A.甲盗走铁路上钢轨 10 米,因铁路巡道员发现钢轨被盗,采取紧急措施,才避免了火车颠覆事故的发生。对甲按照破坏交通设施罪的既遂适用法律 B.乙为一 15 周岁的未成年人,绑架他人作为人质后,因勒索财物未成而杀害被绑架人,应当追究乙的刑事责任 C.丙是某国有仓库保管员,利用职务之便,盗窃其保管的物资价值 2 万元。后听说单位要来盘点物资,担心事发,遂将所盗物资送回仓库,丙的行为成立犯罪中止D.丁设立一家公司,专门用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谋取非法利益。对此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行为,应当按照自然人犯罪处

43、理 解析:解析:破坏交通设施罪并不以实际结果的发生为既遂要件,只要足以使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发生倾覆、毁坏危险即可。可见,A 项表述正确。刑法第 17 条第 2 款规定,已满 14 周岁不满16 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据此,已满 14 周岁不满 16 周岁的人不对绑架罪负刑事责任,但对故意杀人行为要承担罪责。因此,乙应对杀害被绑架人的行为负刑事责任。可见,B 项表述正确。单位犯罪案件司法解释第 2 条规定,个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实施犯罪的,或者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设

44、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不以单位犯罪论处。据此,D 项表述正确。C 项表述中,丙的贪污行为已经完成,结果也已经发生(所盗窃的物资已经脱离国有仓库控制并处于丙的控制之下),其将所盗物资送回仓库的行为不成立犯罪中止。犯罪中止只能发生在犯罪行为尚未完成或者结果尚未发生的情形下。可见,C 项表述错误。25.(2006 年多选 25)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分数:2.00)A.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相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着手实施刑法分则所规定的犯罪实行行为 B.犯罪预备与犯罪中止相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处于犯罪过程中C.犯罪行为实行终了,就不能成立犯罪中止D.过失犯罪不存在犯罪未遂形态 解析:解析:过

45、失犯罪以危害结果的发生为构成要件,故不存在犯罪未遂形态。只有直接故意犯罪才存在犯罪未遂形态。可见,A、D 项表述正确。犯罪预备与犯罪中止相区别的关键在于犯罪未完成是否因为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致。犯罪中止也可发生在着手实行犯罪以前,故二者的区别不在于是否处于犯罪过程中。可见,B 项表述错误。行为人在实施完毕犯罪行为后,犯罪结果出现之前,自动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犯罪结果发生,因而使犯罪未完成的,也构成犯罪中止。可见,C 项表述错误。三、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6.00)26.(2011 年简答 51)简述犯罪预备的成立条件。(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为了顺利

46、地着手实施和完成犯罪的意图,这是成立犯罪预备的主观条件。 (2)客观上犯罪人进行了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等犯罪的预备活动,这是成立犯罪预备的客观条件。 (3)犯罪的预备行为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被阻止在犯罪准备阶段,未能发展到犯罪的实行阶段。)解析:27.(2012 年简答 51)简述犯罪中止的特征。(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时间性:在犯罪预备开始到犯罪完成以前的全过程中。这是犯罪中止的时间性条件。 (2)自动性:自动放弃犯罪或自动防止犯罪结果发生。这是犯罪中止的主观条件。 (3)客观有效性:有停止犯罪的行为或阻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并使犯罪结果事实上没有发生。这是犯罪中

47、止的客观条件。)解析:28.(2013 年简答 51)简述因缺乏共同故意从而不构成共同犯罪的具体情形。(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 因缺乏共同故意不构成共同犯罪的情形有:(1)二人以上共同实施的过失犯罪;(2)以他人的行为为工具实行犯罪(间接正犯);(3)事前无通谋、事后提供帮助的行为;(4)实行超出共同故意范围的行为(实行过限);(5)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实行相同的行为,但无犯意联络(同时犯);(6)片面提供帮助(片面共犯)。)解析:四、辨析题(总题数:1,分数:2.00)29.(2007 年辨析 28)请对“犯罪既遂就是行为人实现了预期的犯罪目的或者造成了犯罪结果”这一说法进行辨析。(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这种说法不正确。 (2)在我国刑法理论和实践中,犯罪既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