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联考综合课(非法学)-76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inwarn120 文档编号:1386461 上传时间:2019-12-03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0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联考综合课(非法学)-76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联考综合课(非法学)-76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联考综合课(非法学)-76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联考综合课(非法学)-76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联考综合课(非法学)-76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法律硕士联考综合课(非法学)-76 及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45,分数:45.00)1.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四十条规定:商业银行不得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向关系人发放担保贷款的条件不得优于其他借款人同类贷款的条件。该法条为何种类型的法律规则 _(分数:1.00)A.禁止性规则B.强行性规则C.授权性规则D.命令性规则2.不属于法律原则特点的是 _(分数:1.00)A.法律原则具有重要性面向B.法律原则是一种确定性的命令C.法律原则具有初始性特征D.法律原则具有抽象性3.不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监督对象的是 _(分数:1.00)A.国务院制

2、定的行政法规B.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协定C.自治法规D.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和修改的基本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4.关于法律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_(分数:1.00)A.法律关系的观念最早源于罗马法中“法锁”的观念B.法律关系是以法律上的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C.法律关系是一种价值无涉的社会关系D.法律关系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关系5.不属于我国的归责原则的是 _(分数:1.00)A.责任代位原则B.责任法定原则C.责任与处罚相称原则D.因果联系原则6.下列有关法的起源与发展的表述,哪一个是正确的? _(分数:1.00)A.有社会,即有法律B.在原始社会,习惯、道德和宗教规则往往是三位一体的C.氏族习

3、惯是通过制定的方式产生的D.最早的法律是成文法7.根据马克思主义法学的观点,下列哪一种说法是错误的? _(分数:1.00)A.法是一种意志的体现B.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C.法是统治阶级整体意志的体现D.所有的法律都不可能反映被统治阶级的某些利益和愿望8.关于法律规范与法律文化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_(分数:1.00)A.法律规范属于物质性的法律文化B.法律规范属于精神性的法律文化C.法律规范属于制度形态的法律文化D.法律规范是具有阶级性的法律文化9.法治的首要条件是 _(分数:1.00)A.权力制约原则B.正当程序原则C.权利保障原则D.法律至上原则10.关于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与法律条文

4、,下列哪项表述是正确的? _ A假定部分在条文中不能省略 B法律后果在条文中不能省略 C法律规则三要素在法条表述上缺一不可 D肯定性法律后果在条文中能省略 (分数:1.00)A.B.C.D.11.下属国家和地区中,属于不属于英美法系的是 _(分数:1.00)A.加拿大B.日本C.澳大利亚D.中国香港12.民主与法治的关系,错误的是 _(分数:1.00)A.民主即为法治,法治即为民主,二者互为彼此B.法治支持民主,民主兼容法治C.民主依靠法治来实现D.法治保障民主的理性发展13.在法律意识中,处于高级阶段的是 _(分数:1.00)A.法律态度B.法律观点C.法律思想D.法律感觉14.法律被认为必

5、须是“可裁判的”,这体现了 _(分数:1.00)A.法的规范性B.法的国家意志性C.法的可诉性D.法的强制性15.关于人的自然“死亡”与法律关系之间的联系,说法错误的是 _(分数:1.00)A.人的自然“死亡”,属于法律行为B.人的自然“死亡”,属于法律事件C.人的自然“死亡”,属于绝对事件D.人的自然“死亡”,属于法律事实16.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没有 _(分数:1.00)A.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B.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C.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的原则D.公开和秘密相结合投票原则17.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下列有关公民基本权利的宪法保护的表述,哪一个是正确的? _(分数:1.00)A.宪法规定了

6、对华侨、归侨权益的保护,但没有规定对侨眷权益的保护B.一切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C.宪法对建立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未加以规定D.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和私有财产的继承权规定在宪法“总纲”部分18.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下列选项中哪一种情况不是公民获得物质帮助权的条件? _(分数:1.00)A.公民在年老时B.公民在疾病时C.公民在遭受自然灾害时D.公民在丧失劳动能力时19.在公民的各项政治自由中,属于首要地位的是 _(分数:1.00)A.信仰自由B.选举权与被选举权C.言论自由D.集会、示威自由20.下面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_(分数:1.00)A.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B.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

7、形式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以中共的领导为最高原则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国家性质D.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政党制度,也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之一21.明确把“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写进宪法,是在对我国现行宪法进行 _ 修正时作出的。(分数:1.00)A.第一次B.第二次C.第三次D.第四次22.根据我国的宪法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人可以享受的权利和自由是 _(分数:1.00)A.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财产权B.服兵役的权利C.结社的权利D.游行示威的权利23.在 1993 年和 1999 年以新精神和新思想对现行宪法修正以后, _ 是现行宪法总的指导

8、思想。(分数:1.00)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B.依法治国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的理论24.下面有关公民的权利义务说法错误的是 _(分数:1.00)A.中华人民共和国保护归侨和侨眷的正当的权利和利益,保护华侨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B.禁止破坏婚姻自由,禁止虐待老人、妇女和儿童C.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D.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25.全国人大代表,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非经 _ 的许可,不受逮捕或者刑事审判。(分数:1.00)A.国家主席B.最高人民法院C.全国人大会议主席团D.全国人大常委会26.下面有关宪法修改的说法错误的是 _(分数:1.00)A

9、.宪法修改主要有全面修改、部分修改和无形修改等方式,修改程序一般包括提案、审定、起草、议决和公布五个阶段。B.全面修改亦即对宪法全文进行修改,以新宪法取代旧宪法。这种修改宪法的方式在正常状态中动用的很少。C.部分修改亦即对宪法原有的部分条款加以改变,或者新增若干条款,而不牵动其他条款和整个宪法的修改方式。如法国 1958 年宪法、日本 1946 年宪法等既是。D.无形修改。无形修改亦即在形式上没有对宪法条文内容进行修改,但在实际上却变更其含义的修改方式。27.公民的人身自由包括 _(分数:1.00)A.言论自由B.通信自由C.结社自由D.科学研究自由28.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

10、,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在给予补偿的条件下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 _(分数:1.00)A.征收B.征用C.征收或征用D.租用29.下面有关我国国务院人员任免说法错误的是 _(分数:1.00)A.国务院总理人选根据国家主席提名,由全国人大决定;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和秘书长根据总理的提名,由全国人大决定B.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根据总理的提名,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部长、委员会主任、审计长和秘书长的任免C.建国以来,国务院的领导体制总体上说都是集体负责制,1982 年宪法改为首长负责制即国务院整体实行总理负责制,各部委实行部长、主任负责制D.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秘书长连续任职不

11、得超过两届30.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常委会主任或副主任,应当由 _(分数:1.00)A.少数民族公民担任B.少数民族公民或者汉族公民担任C.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公民担任D.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或者汉族的公民担任31.西周时期,“礼”为重要的法律形式。“礼”通常有“五礼”、“六礼”之说等,其中“六礼”不包括: _(分数:1.00)A.纳采B.问名C.纳吉D.丧礼32.周代就已经开始区分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刑事案件被称为 _(分数:1.00)A狱B讼C刑D诉33.法经中关于从重从轻、减免刑罚等定罪量刑通用原则的规定称为 _ A盗法 B具法C捕法 D杂法 (分数:1.00)A.

12、B.C.D.34.汉朝有一种法律形式是针对某类事的一个方面制定的单行法规,此法律形式为 _(分数:1.00)A律B令C科D比35.最早确立封建制法典十二篇体例的法典是 _(分数:1.00)A.魏律B.晋律C.齐律D.北魏律36.最早确立“十恶”罪名的封建制法典是 _(分数:1.00)A.唐六典B.北周律C.大业律D.开皇律37.“春秋经义”作为断案的依据是在 _ 最先开始适用的。(分数:1.00)A.战国时期B.秦朝C.春秋时期D.汉朝38.汉朝把当事人上书请求复审叫做 _(分数:1.00)A.读鞫B.断狱C.传复D.乞鞫39.唐律具体规定了十恶、五刑、类推等原则和制度,其中 _(分数:1.0

13、0)A.十恶制度所规定的犯罪,可分为危害皇权罪、侵犯财产和人身罪、渎职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和破坏婚姻家庭秩序罪五类B.首次将“八议”制度正式列入法典C.司法官吏若受人嘱托、利用职权,枉法裁判等,如果确因公事而为,即以公罪论处D.对律文无明文规定的同类案件,凡应减轻处罚的,则列举轻罪处罚规定,比照以解决重案40.宋朝将判案的成例叫做 _(分数:1.00)A成B.廷行事C.断例D比41.十恶中的恶逆罪侵犯的客体是 _(分数:1.00)A.封建伦常关系B.国家政治统治关系C.皇帝的权威D.他人生命安全42.凌迟刑最早规定在 _ 中。 A庆元条法事类B宋刑统 C大元通制 D明大诰 (分数:1.00)

14、A.B.C.D.43.明朝负责复核驳正的机关是 _(分数:1.00)A.大理寺B.刑部C.都察院D.御史台44.大清律例后面所附大清例中的条例一般是指 _(分数:1.00)A.刑事单行法规B.行政单行法规C.皇帝就某项事物发布的“上谕”D.经皇帝批准的政府部门提出的建议45.清末修订大清民律草案过程中, _ 部分不是请外国人帮助草拟的。(分数:1.00)A.总则部分B.债权部分C.物权部分D.亲属部分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8,分数:36.00)46.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立法程序包括 _(分数:2.00)A.法律案的提出B.法律案的审议C.法律案的宣读D.法律案的表决47.法律的

15、效力分为 _(分数:2.00)A.时间效力B.空间效力C.对人效力D.历史效力48.法律区别于道德、宗教、政策等相近社会现象的专有属性包括 _(分数:2.00)A.社会规范性B.国家意志性和普遍性C.以权利和义务为核心D.国家强制性和程序性49.地方性法规的制定机构有 _(分数:2.00)A.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B.省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大及其常委C.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D.省级人民政府50.封建社会末期,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法出现的标志包括(分数:2.00)A.商法的出现B.罗马法复兴C.资本原始积累法律的出现D.鼓励自由竞争法律的出现51.按照法律概念所涉及的

16、因素,可以将其分为 _(分数:2.00)A.事实概念B.客体概念C.主体概念D.关系概念52.关于宪法关系及其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_(分数:2.00)A.宪法关系所涉及的领域具有广泛性B.宪法关系的一方总是国家或者国家机关C.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是宪法调整的核心关系D.宪法关系是近现代社会法制体系中最为基本的法律关系,是宪法规范的具体化和现实化。53.宪法规范与一般法律规范比较,具有以下特点 _(分数:2.00)A.宪法在具体规范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内容时,主要涉及的是最根本性的问题,而不是事无巨细,面面俱到。B.宪法规范的最高权威性是指宪法规范的地位和效力高于其他法律规范。其他法律规范

17、不能与宪法规范相抵触,否则无效。C.宪法是根本法,在文字表述方面,宪法规范非常简明概括、简洁明了。D.宪法规范的纲领性是指宪法规范明确表达对未来目标的追求。宪法规范既要规范现实,也要规划未来。54.宪法的作用包括: _(分数:2.00)A.确认和巩固作用B.限制和规范作用C.指引和协调作用D.评价和宣传作用55.根据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如果要逮捕的话,须 _(分数:2.00)A.经人民检察院批准B.经人民法院批准C.经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决定D.由公安机关执行56.下列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职权的是 _(分数:2.00)A.决定战争和和平的问题B.决定驻外全权代表的任免C.

18、决定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的批准和废除D.规定军人和外交人员的衔级制度和其他专门衔级制度57.1993 年我国第二次对宪法修正的主要内容是 _(分数:2.00)A.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B.增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C.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定为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D.删去不得出租土地的规定,增加规定了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58.根据我国现行宪法规定的宗教政策是 _(分数:2.00)A.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B.不得利用宗教破坏社会秩序C.中国的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

19、势力的支配D.不得利用宗教妨碍国家教育制度59.下面有关宪法制定的说法错误的是 _(分数:2.00)A.制宪权属于最高层次的权力,立法权次之,修宪权再次之。B.制宪权是一种价值体系,既包括制宪事实的力量,也包括把宪法加以正当化的权威与价值。C.修宪权是依据制宪权而产生的一种权力,可以理解为制度化的制宪权。D.国民成为制宪权主体不是现代宪法发展的基本特点60.唐律十恶中规定侵犯伦理纲常犯罪的是 _(分数:2.00)A.不道B.不孝C.不义D.不睦61.明代刑罚适用原则包括 _(分数:2.00)A.从新从重原则B.从新从轻原则C.重其所重、轻其所轻原则D.恤刑原则62.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_(分数:

20、2.00)A.临时约法具有中华民国临时宪法的性质B.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惟一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性质的宪法文件C.临时约法以孙中山的民权主义学说为指导思想D.临时约法采用责任内阁制63.中华民国刑法规定的主刑分为 _(分数:2.00)A.死刑B.有期徒刑C.无期徒刑D.罚金三、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24.00)64.司法的原则包括哪些内容。 (分数:8.00)_65.简述我国公民权利和自由的广泛性。 (分数:8.00)_66.简述清末诉讼制度的改革。 (分数:8.00)_四、分析题(总题数:3,分数:30.00)67.某市大力实施招商引资战略,某日一外商来到该市准备进行一系列较大规模的投资活

21、动。但该外商在宾馆居住期间钱包被偷,市委市政府在知道此事后即为重视,责令公安机关限期破案。在各方压力下,公安机关很快破案,顺利抓住小偷并归还外商。后法院在审理此案时,市委市政府又要求法院从严审判,严厉处理该案件。外商在了解后,带走资金,未在该市投资。 (1)市委市政府的做法是否合法?如果不合法,请指出该做法违法了哪一相关规定? (2)请联系材料谈谈你对外商带走资金的看法。 (分数:10.00)_68.阅读下列宪法条文,分析它们的含义和区别。 第六十二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下列职权: (十一)改变或者撤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不适当的决定; 第六十七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下列职权:

22、 (七)撤销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 (分数:10.00)_69.分析十九信条中的这几句话: “大清帝国皇统万世不易”十九信条 “皇帝神圣不可侵犯”十九信条 (分数:10.00)_五、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15.00)70.联系实际,论述我国立法的主要程序。 (分数:15.00)_法律硕士联考综合课(非法学)-76 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45,分数:45.00)1.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四十条规定:商业银行不得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向关系人发放担保贷款的条件不得优于其他借款人同类贷款的条件。该法条为何种

23、类型的法律规则 _(分数:1.00)A.禁止性规则 B.强行性规则C.授权性规则D.命令性规则解析:解析 义务性规则的具体分类 解析 义务性规则,是指在内容上规定人们的法律义务,即有关人们应当做或者不做某种行为的规则,所以义务性规则是应当做或者不做一定行为的规则。义务性规则又可以分为命令性规则和禁止性规则两种。命令性规则是指规定人们的积极义务,即人们必须或应当作出某种行为的规则。命令性规则通常会出现“应当”的字眼。禁止性规则是指规定人们的消极义务,即禁止人们做一定行为的规则。禁止性规则通常会出现“禁止”、“不得”、“不要”等字眼。该题是一个“不得不得”模式,属于典型的禁止性规则,所以选择 A。

24、2.不属于法律原则特点的是 _(分数:1.00)A.法律原则具有重要性面向B.法律原则是一种确定性的命令 C.法律原则具有初始性特征D.法律原则具有抽象性解析:解析 法律原则的特点 解析 法律原则是为法律规则提供某种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的、指导性的原理或价值准则的一种法律规范。法律原则具有重量或重要性面向。法律原则是最佳化的命令。法律原则具有初始性特征。法律原则是高度抽象的、概括的。选项 B,被阿列克西称之为“确定性的命令”的是法律规则。所以 B 选项是错误选项。3.不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监督对象的是 _(分数:1.00)A.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B.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协定C.自治法规D.全国人大常

25、委会制定和修改的基本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 解析:解析 权力机关的监督 解析 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对象和范围为:(1)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2)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协定。(3)地方性法规。(4)自治法规。(5)授权性立法。(6)特别行政区立法机关的立法。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和修改的基本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是全国人大的监督对象。故本题选 D。4.关于法律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_(分数:1.00)A.法律关系的观念最早源于罗马法中“法锁”的观念B.法律关系是以法律上的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C.法律关系是一种价值无涉的社会关系 D.法律关系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关系解析:解析 法律关系 解析 法律关系是

26、根据法律规范产生的、以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特殊社会关系,即在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法律关系的观念最早源于罗马法中“法锁”的观念。法律关系是一种体现意志性的特殊社会关系。所以,法律关系一定是有价值的取向,不可能做到价值无涉或者价值中立。因而 C 选项错误。同时,这种社会关系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关系。它的内容是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故,本题选 C。5.不属于我国的归责原则的是 _(分数:1.00)A.责任代位原则 B.责任法定原则C.责任与处罚相称原则D.因果联系原则解析:解析 归责原则 解析 我国归责原则包括责任法定原则、因果联系原则、责任

27、与处罚相称原则、责任自负原则。据此,A 选项不属于我国归责原则。在责任自负原则中,可能存在责任转承问题。例如监护人对被监护人承担替代责任。但是,这只是责任具体实现方面的手段问题,而不是责任本身的承担问题,不存在责任的代位问题。放,本题选 A。6.下列有关法的起源与发展的表述,哪一个是正确的? _(分数:1.00)A.有社会,即有法律B.在原始社会,习惯、道德和宗教规则往往是三位一体的 C.氏族习惯是通过制定的方式产生的D.最早的法律是成文法解析:解析 法律的起源的一般规律 解析 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因此 A 选项错误。氏族习惯是在氏族长期的生活中逐渐自发形成的,并非通过制定形成

28、,因此 B 选项错误。最早的法律是习惯法,成文法是法律发展的较高级阶段,因此 D 选项错误。一般而言,法律的起源与发展规律包括:1 由个别调整逐步发展为规范性调整;2由习惯到习惯法再到制定法;3 由与道德规范、宗教规范浑然一体到相对独立。综合分析,B 选项入选。7.根据马克思主义法学的观点,下列哪一种说法是错误的? _(分数:1.00)A.法是一种意志的体现B.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C.法是统治阶级整体意志的体现D.所有的法律都不可能反映被统治阶级的某些利益和愿望 解析:解析 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理论主张 解析 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律的本质首先体现为阶级意志,同时为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

29、但法律所体现的阶级意志并不是社会上所有阶级的意志,而仅体现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同时在一定情况下,法也能够反映被统治阶级或阶级同盟的某些愿望和要求。因此,D 选项表述错误。8.关于法律规范与法律文化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_(分数:1.00)A.法律规范属于物质性的法律文化B.法律规范属于精神性的法律文化 C.法律规范属于制度形态的法律文化D.法律规范是具有阶级性的法律文化解析:解析 法律规范的特点、法律文化的特点 解析 法律文化包括物质性的法律文化和精神性的法律文化。法律规范,属于物质性的法律文化,即制度性的法律文化。而精神性的法律文化,即观念形态的法律文化,则包括法律学说、法律心理、法律习

30、惯等。法律文化具有阶级性、相对独立性、民族性、多样性。所以,选项 B 错误。9.法治的首要条件是 _(分数:1.00)A.权力制约原则B.正当程序原则C.权利保障原则D.法律至上原则 解析:解析 法治的原则 解析纯粹记忆性选择题。法律至上原则是法治区分于人治的根本标志,也是法治的首要条件。故,本题选择 D。10.关于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与法律条文,下列哪项表述是正确的? _ A假定部分在条文中不能省略 B法律后果在条文中不能省略 C法律规则三要素在法条表述上缺一不可 D肯定性法律后果在条文中能省略 (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 解析 该题是对法律规则表述的考

31、核。法律规则由假定(条件)、行为模式、法律后果三个要素组成。其中,假定(条件)和肯定性法律后果在表述时可以省略,行为模式和否定性法律后果在表述时绝对不能省略。但是,在逻辑结构上,三要素,缺一不可。所以,本题选择 D。11.下属国家和地区中,属于不属于英美法系的是 _(分数:1.00)A.加拿大B.日本C.澳大利亚D.中国香港解析:解析 英美法系的范围 解析 英美法系的影响国家除了传统的英国和美国外,伴随英美等国的殖民拓展运动,其影响范围也突破了其殖民母国的范围,一些历史上曾是英国或美国殖民地的国家和地区,也大多沿袭了英美法系的传统。本题中,加拿大、澳大利亚和中国香港历史上都曾有过被英国殖民的历

32、史,故属于英美法系。日本按法系分类上因受德国影响较大,属于大陆法系国家。故 B 选项入选。12.民主与法治的关系,错误的是 _(分数:1.00)A.民主即为法治,法治即为民主,二者互为彼此 B.法治支持民主,民主兼容法治C.民主依靠法治来实现D.法治保障民主的理性发展解析:解析 民主与法治的关系 解析 民主与法治关系密切,法治支持民主,民主兼容法治。没有民主就没有法治,民主依靠法治来实现。法治保障民主的理性发展。但是,民主与发展是有区别的。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前提不同。法治的前提是在一个国家中法律有至上的权威。而民主的前提则是公意。民主不必然是法治的。法治却一定是民主的。故本题选择 A。13.在

33、法律意识中,处于高级阶段的是 _(分数:1.00)A.法律态度B.法律观点C.法律思想 D.法律感觉解析:解析 法律意识的结构 解析 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整个法律现象的观点、感觉、态度、信念、和思想的总称。从结构上来讲,法律意识可以分为法律心理和法律思想。法律心理是法律意识中的感性阶段,又称低级阶段,包括感觉、知觉、情绪和意志等。法律思想是法律意识的理性阶段,或称高级阶段,是人们关于法律现象系统化、理论化的思想观点。故,本题选 C。14.法律被认为必须是“可裁判的”,这体现了 _(分数:1.00)A.法的规范性B.法的国家意志性C.法的可诉性 D.法的强制性解析:解析 法的可诉性 解析 法是一种

34、特殊的社会规范,具有规范性、国家意志性、国家强制性、普遍性、程序性、可诉性。其中,法的可诉性,是指法律可以被法院适用于具体的诉讼程序。包括:可争讼性;可裁判性。据此,本题选 C。15.关于人的自然“死亡”与法律关系之间的联系,说法错误的是 _(分数:1.00)A.人的自然“死亡”,属于法律行为 B.人的自然“死亡”,属于法律事件C.人的自然“死亡”,属于绝对事件D.人的自然“死亡”,属于法律事实解析:解析 法律事实 解析 法律关系的产生,需要存在具体的法律事实。按照法律事实是否与当事人的意志有关,可以把法律实施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法律事件,是法律规定的、与当事人意志无关的,且能够引起法律关

35、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事实。根据事实是否由人们的行为而引起可以划分为绝对事件和相对事件。绝对事件是不由人们的行为而是由某种自然原因引起的。相对事件是由人们的行为引起的,但它的出现在该法律关系中并不以权利主体意志为转移。法律行为,指与当事人意志有关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作为和不作为。人的自然“死亡”,与当事人意志无关,是由自然原因规定的。所以属于绝对事件,也属于法律事件,同时也属于法律事实。故,本题选 A。16.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没有 _(分数:1.00)A.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B.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C.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的原则D.公开和秘密相结合投票原则 解析:解析 我

36、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 解析 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有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的原则、秘密投票原则。现行选举法规定:“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法。”秘密投票基本原则为民主选举提供了自由表示意愿的重要保障。故 D 错误。17.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下列有关公民基本权利的宪法保护的表述,哪一个是正确的? _(分数:1.00)A.宪法规定了对华侨、归侨权益的保护,但没有规定对侨眷权益的保护B.一切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C.宪法对建立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未加以规定D.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和私有财产的继承权规定在宪法“总纲”部分

37、解析:解析 公民基本权利的宪法保护 解析 宪法第 13 条:“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的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第 34 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第 43 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国家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规定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第 50 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保护华侨的正当的权利和利益,保护归侨和侨眷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宪法总纲部分是第 1 条至第 32

38、 条,所以选项 D 正确。18.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下列选项中哪一种情况不是公民获得物质帮助权的条件? _(分数:1.00)A.公民在年老时B.公民在疾病时C.公民在遭受自然灾害时 D.公民在丧失劳动能力时解析:解析 物质帮助权 解析 宪法第 45 条第 1 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因此,C 选项不属于宪法规定的公民获得物质帮助的情形。19.在公民的各项政治自由中,属于首要地位的是 _(分数:1.00)A.信仰自由B.选举权与被选举权C.言论自由 D.集会、示威自由解析:解析 言论自由 解析 言论自由是公民表达意愿、相

39、互交流思想、传播信息的必要手段和基本工具,也是形成人民意志的基础,所以言论自由在公民的各项政治自由中居于首要地位。20.下面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_(分数:1.00)A.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B.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以中共的领导为最高原则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国家性质 D.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政党制度,也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之一解析:解析 我国的基本制度 解析 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 A 正确。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以中共的领导为最高原则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政党制度,也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40、BD 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我国的国体即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C 错误。21.明确把“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写进宪法,是在对我国现行宪法进行 _ 修正时作出的。(分数:1.00)A.第一次B.第二次C.第三次 D.第四次解析:解析 宪法修正案 解析 1999 年对宪法进行了第三次修正,明确把“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写进宪法。22.根据我国的宪法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人可以享受的权利和自由是 _(分数:1.00)A.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财产权 B.服兵役的权利C.结社的权利D.游行示威的权利解析:解析 公民的人身权利 解析通说认为,我国

41、宪法界定的政治权利包括宪法第 34 条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35 条规定的言论、出版、结社、游行和示威的自由。我国刑法第 54 条规定,被剥夺政治权利是指剥夺以下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和权利;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所以 CD 是被剥夺的权利。关于 B,服兵役并不是权利,而是每个公民神圣的义务。所以 A 是正确的。23.在 1993 年和 1999 年以新精神和新思想对现行宪法修正以后, _ 是现行宪法总的指导思想。(分数:1.00)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B.依法治国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的理

42、论解析:解析 邓小平理论 解析 1993 年和 1999 年以新精神和新思路对现行宪法修正后,是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的。24.下面有关公民的权利义务说法错误的是 _(分数:1.00)A.中华人民共和国保护归侨和侨眷的正当的权利和利益,保护华侨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 B.禁止破坏婚姻自由,禁止虐待老人、妇女和儿童C.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D.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解析:解析 公民的权利义务(综合考点) 解析 宪法第 50 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保护华侨的正当的权利和利益,保护归侨和侨眷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故 A 项错误。第 49 条规定:“婚姻、家

43、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禁止破坏婚姻自由,禁止虐待老人、妇女和儿童。”B、C、D 正确。25.全国人大代表,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非经 _ 的许可,不受逮捕或者刑事审判。(分数:1.00)A.国家主席B.最高人民法院C.全国人大会议主席团D.全国人大常委会 解析:解析 全国人大代表人身保护权 解析 宪法第 74 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全国人民大会闭会期间非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许可,不受逮捕或刑事审判。26.下面有关宪法修改的说法错误的是 _(分数:1.00)A.宪法修改主要有全面修改、部

44、分修改和无形修改等方式,修改程序一般包括提案、审定、起草、议决和公布五个阶段。B.全面修改亦即对宪法全文进行修改,以新宪法取代旧宪法。这种修改宪法的方式在正常状态中动用的很少。C.部分修改亦即对宪法原有的部分条款加以改变,或者新增若干条款,而不牵动其他条款和整个宪法的修改方式。如法国 1958 年宪法、日本 1946 年宪法等既是。 D.无形修改。无形修改亦即在形式上没有对宪法条文内容进行修改,但在实际上却变更其含义的修改方式。解析:解析 宪法修改 解析 宪法的修改是由有权机关根据法定程序对宪法予以补充、调整、删除的活动。从各国宪法规定和宪政实践看,宪法修改主要有全面修改、部分修改和无形修改等

45、方式,修改程序一般包括提案、审定、起草、议决和公布五个阶段。A 正确。全面修改亦即对宪法全文进行修改,以新宪法取代旧宪法。这种修改宪法的方式在正常状态中动用的很少。B 正确。部分修改亦即对宪法原有的部分条款加以改变,或者新增若干条款,而不牵动其他条款和整个宪法的修改方式。C 错误,法国 1958 年宪法、日本 1946 年宪法是全面修改。无形修改亦即在形式上没有对宪法条文内容进行修改,但在实际上却变更其含义的修改方式。D正确。27.公民的人身自由包括 _(分数:1.00)A.言论自由B.通信自由 C.结社自由D.科学研究自由解析:解析 公民人身自由权 解析 通信自由属于公民的人身自由权。28.

46、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在给予补偿的条件下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 _(分数:1.00)A.征收B.征用C.征收或征用 D.租用解析:解析 公民私有财产权 解析 宪法第 13 条第 3 款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29.下面有关我国国务院人员任免说法错误的是 _(分数:1.00)A.国务院总理人选根据国家主席提名,由全国人大决定;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和秘书长根据总理的提名,由全国人大决定B.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根据总理的提名,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部长、委员会主任、审计长和秘书长的任免C.建国以来,国务院的领导体制总体上说都是集体负责制,1982 年宪法改为首长负责制即国务院整体实行总理负责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