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

上传人:吴艺期 文档编号:138797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7.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5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5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5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5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 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真题语文 一、书写( 5 分) 本题根据卷面书写情况评分。请你在答题时努力做到书写正确、工整。 二、积累运用( 33 分) 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4 分) 古朴清幽的天一阁, m(1) 漫着淡淡墨香; yu (2) 耳动听的甬剧,传唱着种种悲喜;香甜软 nu (3) 的汤圆,包裹着浓浓乡思;静静流淌的姚江, b ( 4) 育着代代儿女。“海定波宁”之港,继历史之流风余韵,开未 来之万千气象。 (1) (2) (3) (4) 解析: 本题是对字音把握能力的考查。解答这题,在书写时要注意与相应的形近字的区分,如处的“弥”不能写成“称”。第处的“悦”不

2、能错写成“税”。第处的“糯”要与“懦”分别开。第处的“哺”不要写成“铺”“浦”或“谱”等。 答案: (1)弥 (2)悦 (3)糯 (4)哺 2.古诗文名句默写。( 10 分) 诗文世界,丰富多彩。有四季之景:“乱花渐欲迷人眼, (1) ”,“黄梅时节家家雨, (2) ”,“塞下秋来风景异, (3) ”,“忽如一夜春风来, (4) 。”有悠然心境:“ (5) ,悠然见南山。”有高洁情操:“出淤泥而不染, (6) 。”有朦胧憧憬:“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7) , 。”有爱国情怀:“ (8) , 。” 解析: 本题是对古诗词名句默写能力的考查。第小题 是对接型的默写,只要根据上下句的提示完成即可,

3、但不要错字。第句是理解性默写,该句要紧扣“爱国情怀”的提示选择诗句,符合题意即可,同样要准确无误。 答案: (1)浅草才能没马蹄 (2)青草池塘处处蛙 (3)衡阳雁去无留意 (4)千树万树梨花开 (5)采菊东篱下 (6)濯清涟而不妖 (7)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8)示例: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 文言词语。( 4 分) (1)太丘舍 去 (2)时时而 间 进 (3)会 天大雨 (4)微 斯人,吾 谁与归 解析: 本题是对文言词语理解能力的

4、考查。第题的“去”是古今异义词,在文中是“离开”之意。第题的“间”读“ jin”,是“间或”的意思。第题的“会”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正巧碰上”。第题的“微”形容词作动词用,相当于“没有”。 答案: (1)离开; (2)间或、偶然; (3)适逢,恰巧遇到; (4)没有。 4.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10 分) (1)请根据相关信息,在横线上写出相应内容,( 3 分) 故乡 “老爷!” 辛苦麻木 人物: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我的叔叔于勒 项链 作者: 科普著作 荒石园 法布尔 作品: 答案:闰土 莫泊桑 昆虫记(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 (2)请从下面选项中任选一项,结合相关情节,解说绰号由来。( 3 分

5、) A.行者(水浒中武松的绰号) B.骆驼祥子 (骆驼祥子中祥子的绰号) 我选( ),解说: 答案: 示例 1:我选 A,武松遭官府缉捕,在张青夫妇帮助下,假扮成带发修行的头陀,人称“行者”。 示例 2:我选 B,祥子曾趁乱从军营中牵走三匹骆驼,并把它们卖掉,后在生病说梦话时道出了他与骆驼的关系,从此得了“骆驼样子”的绰号。 (3)有人认为简 爱中的罗切斯特没有人情味,你认同吗?请结合原著阐述理由。( 4 分) _ 答案: 示例 1:我不认同。罗切斯特几次险些被疯癫的妻子害死,但在庄园失火时依然去搭救她,可见他是有人情味的。 示例 2:我不认同。罗切斯特把孤儿阿黛尔从法国带回自己的庄园,井给她

6、聘请家庭教师,可见他是有人情味的。 示例 3:我认同。罗切斯特秘密地将疯癫的妻子关起来,这种行为是没有人情味的。 解析: 本题是对文学常识和名著知识积累能力的考查。第题是考查名著中的主人 公、名著作者、作品名称的记忆,如故乡中相对应的人物是闰土;相对应的作者是法国莫泊桑;相对应的作品名称为昆虫记。第题是考查名著中人物绰号的了解,无论选择哪种,都要调动平时的积累,根据情节说清原由。第题是考查对名著中人物的看法,答案是开放型的,无论是认同与否,都要说明充分的理由,且与观点保持一致性。 5.请根据对话内容,以编辑部的名义写一则启事(只写正文, 60 字左右)。( 5 分) 下面是校文学社社长正浩和编

7、辑诗瑶的对话。 正浩:诗瑶,陈平告诉我,我们文学社刊物春芽第三期有一个错误。 诗瑶:什 么错误? 正浩:在“最美人物”栏目里,我们把一个人的名字写错了。 诗瑶:啊?把 谁的名字写错啦? 正浩:就是那位园艺师傅 方刚,写成万刚了。 诗瑶:哎呀,太粗心了 。 正浩:我们要在第四期中刊登一则启事,更正错误,还要表示歉意。 诗瑶:好的。 解析: 本题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的考查。所要写的是一则更正错误的启示,所以,一定要写清错误的原因和错误之处,如将“方刚写成万刚”,并还要表明向本人和读者致歉的态度,保持语言简洁通顺,即言简意明。 答案: 因工作疏忽,我们在本刊第三期“最美人物”栏目中,将园艺师傅方刚的名

8、字错写成万刚,特此更正,并向方刚师傅及读者致歉。 三、阅读理解( 52 分) (一)( 27 分) 清新的散文 隽永的苦味 阅读洪素丽的散文苦瓜,会是一段 美好的旅程。“认识作者”“知识卡片”“相关言论”“作者心语”,可以帮助你深入理解苦瓜。下面就让我们开始学习之旅。 【 认识作者 】 洪素丽,女,作家、画家。 1947 年出生, 1970 年毕业于台湾大学中文系,后赴美习画。现定居美国。专事绘画与文学创作。擅长国画、油画、木刻画,曾 多次举办个人画展,绘画作品被多家美术馆收藏。在文学创作领域,她亦诗亦文,创作颇丰。诗集有十年诗草盛夏的南台湾流亡等,散文集有十年散记守望的鱼海岸线芳草天涯梦与旅

9、行等。 1982 年获中国时报散文推荐奖, 1994 年获联合报文学奖散文奖。 【 知识卡片 】 石涛 石涛,明末清初画家,广西全州人,晚年定居扬州。幼年遭变,后出家,半世云游,以卖画为生。号苦瓜和尚、瞎尊者等。他餐餐不离苦瓜,还把苦瓜供奉案头朝拜。 木刻画 木刻画是用刀在木板上刻出图像,再用纸拓印出来的版画,版面凹凸感强,拓印出来后,线条、色点、色块都具有鲜明的刻刀雕凿的味道,神韵独具。 【 相关言论 】 她(洪素丽)以画家对空间、光线、色彩的审美感受来取景状物。 江南大学教授 庄若江 杨大中 对绘画而言,静物写生一般较容易,画动态则较难。文章恰恰相反,写具体的事件通常比较生动,单纯写物而不

10、空洞死板就很难。洪素丽既是作家也是画家,想必深谙此理,却还是选了“苦瓜”这个题目,把绘画的技巧融入行文中,别具一格。 英国剑桥大 学硕士 丁理 感觉上,洪素丽总像定时返乡的鲑鱼,每当我不经意地在心里叨念 着:“该是回来的时候了吧?”很奇异地,就会适时接到她的信或电话,告诉我,“我就要返乡了!”言辞句中洋溢着兴奋难掩的情绪,信纸上的字写得龙飞凤舞,就像在跳舞一般。 台湾作家 吴锦发 【 作者心语 】 伟大的作品都是 扣紧当时的土地脉搏与时代脉搏。 所幸,我还有一个信仰 那就是文学与艺术,多年来,我拿笔来写,拿刀来刻,并且也以此二工具,试图刻画和我相同血色的岛屿面目。 我上了幼 稚园,永远穿姊姊们

11、穿小了的衣裳,褪色的印花,给祖母补绽过的;鞋子不是过大,就是过小而我们家的饭桌上,老是咸鱼干,与咸鱼干我们家遇到一桩又一桩的灾难了一个人长大了,走出童年阴暗局促的角落。 【 文章呈现 】 苦瓜 洪素丽 齐白石在一幅白菜画上题字,言白菜是蔬菜之王,可见齐老是偏爱白菜了。我呢?我偏爱苦瓜。 本草纲目上记载:“苦瓜花为末,霉疮,胃气痛,滚汤下;目痛,灯草汤下;瓜除邪热,解劳乏,清心明目;叶晒干为末,治一切丹火毒气,金疮结毒,脂麻疔,大疔疼不可忍,酒下三钱;子苦甘无毒,益气,壮阳。”苦瓜的特性,是苦和寒,生冷之物,火气大的人吃了特别受用,可以“清心明目”;夏天喝了苦瓜汤,可以消热恼, 解劳乏。苦瓜鲜叶

12、捣烂了,可敷肿伤。鲜苦瓜破开,去种子及瓤,纳入茶叶,用线绑扎 固定后,挂于通风处,阴干,每次用茶叶六至九克,水煎或开水泡服,可以治中暑。倘若去了种子与瓤的鲜苦瓜,均匀涂上芒硝,挂于阴凉处,待苦瓜 干 后,表层有结晶的白色霜状物,叫苦瓜霜,加冰片少许,研匀,吹喉,可治咽喉炎。这都是书上记的土法妙方。我一样也没试过,但,想来一定是有效的。 小时候,夏天时,家里饭桌上常见一道苦瓜妙品:把苦瓜切成一截一截圆筒状,去子挖瓤;塞进肉末拌芡粉,加上盐、香料,塞实了,炖成汤,十分入味。几年前,我替一个在联合国做事的日本朋友恶补中文(他同时亦在联合国办的中文班上课),有一回,他的中文老师出一道题给他作文:“我最

13、吃苦的一天”。他拿回来,我作他的枪手,大笔一挥,文曰:“我最吃苦的一天,是我吃苦瓜最多的一天, 满满一桌上,有清炖苦瓜,苦瓜炒蛋,苦瓜炒肉丝,肉丝炒苦瓜,苦瓜红烧肉,红烧肉苦瓜我从早吃到晚,非常地吃苦”他照抄一遍,拿去给先生看,先生看了皱皱眉,又哈哈大笑,夸奖了他一顿,说:“有进步,你的中文有进步!”他十分得意,要请客,于是我们师徒俩绕遍了华埠(唐人街)餐馆,问不到一家有苦瓜这一道菜,失望至极,只好随便进 了一个广东馆子。大概在异地里,苦味既不是味,苦瓜这道菜是不能上台盘的。 【注】 苦瓜的苦是令人清心寡欲的苦,不是“哑子吃黄连”的苦。“苦”亦可以是美味,可见人生的矛盾,不可理喻。从苦 中品出

14、乐,品出美来,是至乐,与至美。而这苦是自找的,不是胁迫,或外加的。因此,可以细细品味,慢慢浸淫,其美无涯,其乐无边;喜欢研究人生真谛的人,可以在苦瓜里吃出道理来,“佛法无边”之类的顿悟,可以在箪食瓢饮、苦瓜酱菜中摸到。道在高山、道在流水、道在瓦罐、道在尿溺、道在苦瓜,此所以石涛自称为“苦瓜和尚”也。 大学时,曾和友人去狮头山的庙里小住,美其名曰“闭门深造”。某日逛到尼姑庵后面山坡上,看到一排围筑起来低低的苦瓜藤架, 两人躺进纠缠的架下,密深深的叶子像五爪龙掌,叶心透 明的绿,叶脉一丝丝,一条条地浮起 。苦瓜一个个挂下来,直抵额头、眼皮,饱满滚圆的瓜身,是碧青加乳白色,发出瓷器的光泽,表皮上一个

15、个圆珠般的疙瘩,正如凝结的烛泪,造型多美呀,有哪一种瓜菜比得上呢?然而里面滋滋流着苦液 去年初夏,在山村田垄间漫步,尺来宽的灌溉渠道上,架了一个越空的苦瓜棚,苦瓜就由田垄边,水田侧,一段狭小的泥洼地里种出来,瓜藤对爬在架上,苦瓜一个个垂挂在山溪引下来的奔流不息的渠沟水上。 深黑的水,因为流速大,偶尔翻出一点浪花,水是冰凉洁净的,苦瓜的影子和筛在叶间的阳光,一动一颤;抬头一看,是一梯一级上去的漠漠水田,苍绿的纱帽山,小瓦屋,以及悠悠之云影。 一切的争夺苦战,暂时地脱略而遥远,只有眼前之一景,是那么平和,峥嵘,可感谢。 此间的公寓,我在窗台上种了一盆小小的苦瓜藤,不指望它开花结果,但见五爪叶子日日

16、吃力地攀在窗外围起的铁栏杆上,小 小的绿叶十分争气,又把触须无孔不 入地伸延。于是烟尘万丈的都市里的一扇窗子,为我编织了故乡夏日里一席苦瓜凉梦来。 【注】我后来才知道,华埠的饭店菜单上,苦瓜叫“凉瓜”,不叫“苦瓜”。 (选自芳草天涯,有删改) 【 自主学习 】 【初识 散文之形】 6.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4 分) 苦瓜一文有对苦瓜的说明,如第段说明了苦瓜的 (1) 、 (2) ;有对相关事件的叙述,如第段“我”替日本朋友 (3) ,第段“我”和友人躺在藤架下看苦瓜;有对苦瓜的描写;有对苦瓜的议论 解析:本题是对相关信息提取能力的考查。解答第处,要细读文章第段,该段中讲到了苦瓜能治很多病,强调

17、的是“药用价值”;另外还说“苦瓜是苦和寒,生冷之物,火气大的人吃了特别受用”这是讲苦瓜的特性。第处要读第段,然后根据题干“我替 日本朋友”的提示,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事件的主要内容,如“我”替日本朋友写有关“苦瓜”的文章。 答案: (1)药用价值 (2)特性 (3)写以“苦瓜”为内容的作文 7.作者写苦瓜,为什么要从齐白 石的题字写起?( 2 分) _ 解析:本题是对写作技法理解能力的考查。文章标题是“苦瓜”,可开头先写齐白石的偏爱,即齐白石在白菜画上题字,这表明他偏爱白菜,以此来引出我的偏爱,即我偏爱苦瓜,为下文重点写苦瓜伏笔。 答案:齐白石的题字表明他偏爱白菜,以此引出“我”偏爱苦瓜。 【细品

18、 散文之言】 8.洪素丽擅长木刻画,下列语句最有木刻画味道的一项是( )( 3 分) A.苦瓜的苦是令人清心寡欲的苦,不是“哑子吃黄连”的苦。 B.密深深的叶子像五爪龙掌,叶心透明的绿,叶脉一丝丝,一条条地浮起。 C.满满一桌上,有清炖苦瓜,苦瓜炒蛋,苦瓜炒肉 丝,肉丝炒苦瓜 D.此间的公寓,我在窗台上种了一盆小小的苦瓜藤,不指望它开花结果。 解析:本题是对句子表现手法理解能力的考查。 A 句从嗅觉方面着重强调了苦瓜的味道; C句重点强调的是苦瓜所做菜的种类之多; D 句说明我种苦瓜的情况,都不具备“木刻画”的特征,只有 B 句描写生动,具有立体画面感,故应选 B。 答案: B 9.根据“相关

19、言论”,赏析第段中的画线句子。( 5 分) 解析:本题是对优美语句赏析能力的考查。就文中划线句而言,作者运用多角度描写,使语句充满诗情画意,如“深黑的水”“苍绿的纱帽山”等赋予色彩;“苦瓜的影子和筛在叶间的阳光”从明暗的角度写景;“一动一颤”从动态的角度写景,还有空间的层次角度等,使画面充满立体感(至少选准三个角度,说出景物特点即可)。 答案: 示例:“深黑”“苍绿”从色彩的角度写景:“影子”“阳光”“云影”从光线的角度写景:“一动一颤”富有动感;“水”“苦瓜”“水田”“山”“瓦屋”“云影”由低到高,构成空间上的层次感。全句充满画意,清新优美。 【深悟 散文之神】 10.以下推测最不可能的一项

20、是( )( 3 分) A.洪素丽可能非常崇拜“苦瓜和尚”。 B.洪素丽可能会回台湾定居。 C.洪素丽可能不喜爱中国传统文化。 D.洪素丽写苦瓜可能与小时候的经历有关。 解析:本题是对相关内容理解能力的考查。解答这题,要通读“材料”和文章内容,从“作者心语”中的“我还有一个信仰 那就是文学与艺术”和文中“喜欢研究人生真谛的人,可以在苦瓜里吃出道理来”等语句来看,“可能不喜爱中国传统文化”是不可能的,故应选C 项。 答案: C 11.有人认为第段中“我一样也没试过,但,想来一定是有效的”这句话可以删去,你认同吗?请说明理由。( 4 分) _ 解析:本题是对个性感悟能力的考查。无论是认同还是不认同,

21、只要理由充分即可,如认同,没试过却认为有效,说明作者对苦瓜的功效坚信不疑,突出她对苦瓜的偏爱,照应主题。(不认同,因为没试过就认为有效是妄自结论,毫无根据,这样的说法不和常理。) 答案: 示 例:我不认同。没试过却认为关于苦瓜的土法妙方一定有效,这种看似不合常理的语句,带有浓重的主观色彩,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苦瓜的偏爱。 12.通读材料,结合相关内容,品出洪素丽笔下的苦瓜之“味”,展现你的研读成果。( 6 分) _ 解析:本题是对文章主旨感悟能力的考查。解答这题,不能就事论事,要结合材料和文章内容,站在一定的高度,有一定的意蕴来组织答案,如作者以苦瓜之“味”来喻指人生经历,自己从小背井离乡,饱尝

22、思乡之“苦”,后来功名成就,苦去甜来,正如同苦瓜之“味”(有一定的深度,语句通顺即可)。 答案: 第一层:仅从苦瓜的自然属性层面阐述,思维单一肤浅,表述较笼统。 示例 1:我感受到洪素丽笔下的苦瓜之味是苦味,苦瓜的特性是苦和寒,药用价值很高。 第二层:从苦瓜与作者关系层面阐述,思维较深入,表述较有条理。 示例 2:我感受到苦瓜中蕴含着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之情,作者见到苦瓜藤架,竟躺进架下欣赏,还自己种苦瓜藤,在欣赏苦瓜中享受着自然之趣。 第三层:从苦瓜与人生关系层面阐述,思雏有深度,表述有条理。 示倒 3:苦瓜中包含着人生真谛。作者的童年是阴暗的,成年后离开故土,定居美国,饱受思乡之苦,然而她直面

23、人生,通过文学创作和艺术创作获得心境的平和,精神的超脱。苦既然是人生无法回避之味,我们就要学会从苦中品出乐,品出美。 (二)( 20 分) 【甲】 浙江之潮,天下之 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 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者是也。 (节选自武林旧事 观潮) 【乙】 昔伍子胥 累谏吴王,忤旨,赐属镂剑而死。临终,戒其子曰:“悬吾首于南门,以观越兵来伐吴。 以鮧鱼皮裹吾尸投于江中吾当朝暮乘潮以观吴之败 。”自是自海门山,潮头汹涌高数百尺,越钱塘,过渔浦,方渐低小,朝暮再来。其声震怒,雷奔

24、电激,闻百余里。时有见子胥乘素车白马在潮头之中,因立庙以祠焉。 (节选自录异记 异水) 【注释】伍子胥 :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民间尊之为“潮神”。 13.根据古今汉语词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2 分) (1)昔伍子胥 累 谏吴王( ) A.重叠 B.同“垒” C.堆集,积聚 D.连续,屡次 (2)戒 其子曰( ) A.防备 B.戒除 C.告戒,后作“诫” D.鉴戒,警惕使不犯错误 解析:本题是对文言词语理解能力的考查。解答这题,要结合句子翻译来理解,如第句意为“过去伍子胥连续进谏吴王”,故此,这里的“累”应解释为“连续”“屡次”等。第句意为“告诫他的孩子说”,

25、所以,这里的“戒”应解释为“告诫”。 答案: D C 14.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3 分) 以鮧鱼皮裹吾尸投于江中吾当朝暮乘潮以观吴之败。 解析:本题是对文言语句断句能力的考查。解答这题,既要找出动词 ,明确句意又要借助虚词,如该句中,“投”是动词,“投于江中”是完整意思,应该为一个节奏;再如“以”是目的连词 ,即虚词,在没有没有标点的情况下,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所以,应该在此断开。 答案:以鮧鱼皮裹吾尸投于江中哥当朝暮乘潮以观吴之败。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中的“既望”是指农历十六日。 B.“因立庙以祠焉”和成语“事出有

26、因”中的两个“因”意思不同。 C.“自是自海门山”和成语“是非分明”中的两个“是”意思不同。 D.“方其远出海门”和“戒其子日”中的“其”所指不同,前者指潮水,后者指吴王。 解析:本题是对文言指示代词理解能力的考查。解答这题,要通读 全文,结合文章内容来分析,如“戒其子日”是伍子胥在临终前的行为,是他临终前对孩子们的遗嘱,所以,这里的“其”指代伍子胥,故 D 项所说指代吴王是错误的。 答案: D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5 分) (1)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2)悬吾首于南门,以观越兵来伐吴。 解析:本题是对文言语句翻译能力的考查。翻译时,先要弄清句子中的关键词,如第句中的“观”

27、字,这里不能理解为动词,是动词用作名词,即“景象”之意;第句中的“首”,指头,即脑袋,这里的“观”是动词“观看”。 答案: (1)钱塘江潮,是天下雄伟的景象。 (2)把我的头悬挂在南门上,(让我)来看越国的军队来攻打吴国。 17.下列与甲文画线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一项是( )( 3 分) A.怒势豪声迸海门,州人传是子胥魂 B.天排云阵千雷震,地卷银山万马奔 C.高与月轮参朔望,信如壶漏报朝昏 D.吴争越战成何事,一曲渔阳过远村 解析:本题是对句子意境理解能力的考查。甲文中的划线句描写的是拦江潮水如同一条玉带横贯江面的壮观景象,而选项 A 和 C 尽管是描写江潮,但重在渲染气势, D 项更与划

28、线句大相径庭,只有 B 项从视觉的角度描写景象与 划线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案: B 18.乙文用“怒”形容浙江之潮,言简意丰,试作具体分析。( 4 分) 解析: 本题是对关键字词鉴赏能力的考查。乙文夹杂着一个传奇故事,说伍子胥死后为了“观吴之败”经常随潮而至,所以,这里的“怒”不但真实地展现了浙江之潮气势庞大的壮观景象,还暗指伍子胥的愤怒,一字值千金,言简意丰。 答案: “怨”不仅表现浙江之潮的壮观,也能让人联想到伍子胥的愤怒。 ( 三)( 5 分) 樵夫词 【清】朱景素 白云堆里捡青槐,惯入深林鸟不猜。 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 19.前两句体现环境清静的景物有 、 。( 2 分)

29、 解析:本题是对环境描写理解能力的考查。诗人在诗的开头描写了一个人捡柴的宁静环境,用“捡青槐”来烘托“白云堆”的清幽,又用“鸟不猜”来反衬“深林”的幽静,“白云堆”“深林”集中体现了环境的清静。 答案: 白云堆 深林 20.请赏析“竟挑蝴蝶下山来”一句的精妙之处。( 3 分) _ 解析: 本题是对诗句鉴赏能力的考查。诗的最后两句是写樵夫挑柴下山的情景,“竟挑蝴蝶下山来”一句,不说是樵夫挑柴,而说挑的是蝴蝶,语句含蓄,意蕴颇丰,一种生活的悠闲自在其中,一个“竟”字表现了喜出望外,与前句的“无意”遥相呼应。 答案:示例 l:樵夫无意挑蝶蝶自随,“竞”字表现出惊喜之情,隐现涛人的雅趣。 示例 2:明

30、明是挑柴,却说是挑蝶,挑柴的辛劳全无,有的是生活的悠闲,诗人借樵夫表达对悠闲生活的向往。 四、写作( 60 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作文。( 60 分) 一个小男孩种下一颗胡萝卜种子。他的妈妈说:“这颗种子恐 怕不会发芽。”他的爸爸也说:“它恐怕不会发芽。”他的哥哥也说:“它恐怕不会发芽。”每天,小男孩都把种子周围的杂草拔掉,然后浇上水。可是,什么都没长出来。一天天过去,还是什么都没长出来 。大家都不断地说:这颗种子不会发芽 的。但是,每天小男孩仍然坚持拔掉种子周围的杂草,然后浇上水。终于,有一天,一棵胡萝卜长出来了,如同小男孩早就知道的那样。 (选自路斯 克劳斯胡萝卜种子) 根据上述材料,从以下题目中 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我就是一颗会发芽的种子 题目二:种子发芽以 后 题目三:由胡萝卜种子想到的 要求: (1)根据你的理解和感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 (2)自选文体(诗歌除外),文章不少于 500 字。 (3)文中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