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试卷18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medalangle361 文档编号:1389015 上传时间:2019-12-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试卷18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试卷18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试卷18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试卷18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试卷18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试卷 18及答案解析(总分:5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2,分数:44.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创立时间是(分数:2.00)A.1897年B.1903年C.1910年D.1913年3.婴儿出生后依靠吮吸反射吃奶、喝水,后来婴儿又依靠吮吸感知外界事物,这在皮亚杰看来,这个过程是(分数:2.00)A.同化B.组织C.顺应D.运算4.关于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皮亚杰的基本观点是(分数:2.00)A.教学适应发展B.教学与发展并行C.教学促进发展

2、D.教学等同于发展5.科尔伯格将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划分为(分数:2.00)A.三个阶段B.三个水平C.四个水平D.八个阶段6.下列各种个别差异中,不属于认知方式差异的是(分数:2.00)A.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B.冲动型与沉思型C.内控型与外控型D.深层加工与表层加工7.下面不属于学习现象的是(分数:2.00)A.习惯化和去习惯化B.图式改变C.形成条件反射D.视觉适应8.每次给孩子喂奶时都说“宝贝,乖”,以后孩子饿了哭闹时跟他说“宝贝,乖”,他就会安静下来,这是因为孩子(分数:2.00)A.形成了经典条件反射B.形成了操作条件反射C.进行了社会学习D.习惯化了9.在斯金纳看来,人们之所以会反复

3、做出错误和不当的行为,主要是因为(分数:2.00)A.此类行为受到强化的结果B.练习的结果C.观察学习的结果D.人的天性使然10.一个坐公共汽车的大学生看到别人给老人让座受到他人的赞许,自己也立即起来给身边的老人让座。这体现了通过榜样示范学习的(分数:2.00)A.环境加强效应B.情绪唤起效应C.抑制效应D.反应促进效应11.托尔曼通过“位置学习实验”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形成(分数:2.00)A.图式B.认知地图C.学科基本结构D.认知结构12.布鲁纳的螺旋式课程理念是基于他提出的(分数:2.00)A.发现学习理论B.编码系统理论C.表征系统理论D.学习过程观13.强调学习过程中人格、态度、价值观

4、都应得以改变的学习理论派别是(分数:2.00)A.联结理论B.认知理论C.建构主义理论D.人本主义理论14.在下列各种学习动机中属于内在动机的是(分数:2.00)A.获得解答B.获得高分C.获得老师表扬D.获得成就15.阿特金森认为个人追求成功的倾向受到追求成功的动机、对行为成功的主观期望概率以及取得成就的诱因值的影响,影响个体选择不同难度的任务的因素是(分数:2.00)A.追求成功的动机B.对行为成功的主观期望概率C.行为成功后的诱因值D.以上都不是16.小明在上课的时候听到教师说“蜻蜒是益虫”,回家后他对父母说“蜻蜒是人类的好朋友”,此时,小明对于“蜻蜓是益虫”的表征形式是(分数:2.00

5、)A.图式B.命题C.表象D.概念17.概念转变中主要涉及的迁移有(分数:2.00)A.正迁移B.负迁移C.一般迁移D.特殊迁移18.“爱屋及乌”这个成语中涉及的迁移类型是(分数:2.00)A.知识迁移B.技能迁移C.习惯迁移D.态度迁移19.下列学习类型中不属于技能的是(分数:2.00)A.认知策略B.智慧技能C.反射动作D.动作技巧20.某学生在遇到难解问题时向教师求助,然后根据教师的提示自己解决了问题,该生采用的这类求助方式是(分数:2.00)A.工具性求助B.执行性求助C.目的性求助D.被动性求助21.下面不属于创造性思维的特点的是(分数:2.00)A.流畅性B.适应性C.灵活性D.独

6、创性22.社会规范学习的过程是社会规范的(分数:2.00)A.外铄过程B.内化过程C.移植过程D.泛化过程二、辨析题(总题数:4,分数:8.00)23.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分数:2.00)_24.人们气质类型和性格特征都无好坏之分。(分数:2.00)_25.强化总是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分数:2.00)_26.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提取记忆系统中知识的过程。(分数:2.00)_三、简答题(总题数:2,分数:4.00)27.简述合作学习的要点。(分数:2.00)_28.简述加里培林关于心智技能形成的论述及其教育意义。(分数:2.00)_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试卷

7、18答案解析(总分:5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2,分数:44.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创立时间是(分数:2.00)A.1897年B.1903年 C.1910年D.1913年解析:解析:一般将 1903年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的出版作为科学教育心理学的肇始时间,同时将桑代克视为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B。3.婴儿出生后依靠吮吸反射吃奶、喝水,后来婴儿又依靠吮吸感知外界事物,这在皮亚杰看来,这个过程是(分数:2.00)A.同化 B.组织C.顺应D.运算

8、解析:解析:皮亚杰认为个体的心理机能包括适应和组织。适应包括同化和顺应两种认知机能。同化是儿童利用已有的图式把新刺激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的过程。顺应是儿童通过改变已有的图式或形成新的图式来适应新刺激的认知过程。组织则将通过同化和顺应发展起来的图式联系起来。题中涉及婴儿使用同一图式解决不同问题,属于同化过程。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A。4.关于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皮亚杰的基本观点是(分数:2.00)A.教学适应发展 B.教学与发展并行C.教学促进发展D.教学等同于发展解析:解析:皮亚杰强调教学要适应儿童的认知发展,与此形成对比的观点是教学促进发展,维果茨基持有此种观点。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A。5.

9、科尔伯格将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划分为(分数:2.00)A.三个阶段B.三个水平 C.四个水平D.八个阶段解析:解析:科尔伯格将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划分为三个水平,每个水平又划分为两个阶段,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B。6.下列各种个别差异中,不属于认知方式差异的是(分数:2.00)A.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B.冲动型与沉思型C.内控型与外控型 D.深层加工与表层加工解析:解析: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的认知方式是从信息加工对环境依赖的程度的角度进行划分的。冲动型和沉思型的认知方式是从信息加工时是关注速度还是精度的角度进行划分的。深层加工和表层加工是从信息加工时对信息的加工深度的角度进行划分的。内控型和外控型则是从

10、情感的角度划分学习风格差异的。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C。7.下面不属于学习现象的是(分数:2.00)A.习惯化和去习惯化B.图式改变C.形成条件反射D.视觉适应 解析:解析:习惯化是指当个体对于一个事物比较熟悉之后不再关注它,这说明个体由于经验已经获得了对于这个事物的认识。去习惯化是指当个体遇到与以前不一样的事物之后,又引起了个体的兴趣,说明个体由于经验的作用能够区分不同事物了。图式改变来自于皮亚杰的观念,指的是由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而导致的个体认知的变化。形成条件反射说明个体学到了不同的经验。视觉适应属于生理反应,不属于学习。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D。8.每次给孩子喂奶时都说“宝贝,乖”,以后孩子

11、饿了哭闹时跟他说“宝贝,乖”,他就会安静下来,这是因为孩子(分数:2.00)A.形成了经典条件反射 B.形成了操作条件反射C.进行了社会学习D.习惯化了解析:解析:条件反射是通过条件刺激反复与无条件刺激相匹配,从而使个体学会对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的过程建立起来的。本题中“宝贝,乖”属于条件刺激,“奶水”属于无条件刺激,“安静下来”是反应,“奶水”能够使孩子安静下来,这是无条件反射,通过“宝贝,乖”和“奶水”的匹配使孩子在听到“宝贝,乖”时安静下来,这时形成了条件反射。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A。9.在斯金纳看来,人们之所以会反复做出错误和不当的行为,主要是因为(分数:2.00)A.此类行为受到强化

12、的结果 B.练习的结果C.观察学习的结果D.人的天性使然解析:解析:斯金纳提出操作性行为的概念,用强化解释人类和动物的操作性行为的获得,不管这种行为是对个体有用的正确行为还是对个体无用的错误行为,都是受到强化的结果。10.一个坐公共汽车的大学生看到别人给老人让座受到他人的赞许,自己也立即起来给身边的老人让座。这体现了通过榜样示范学习的(分数:2.00)A.环境加强效应B.情绪唤起效应C.抑制效应D.反应促进效应 解析:解析:班杜拉认为通过榜样示范可能会产生五种效应,分别是习得效应或称观察学习效应、环境加强效应、情绪唤醒效应、抑制效应和去抑制效应以及反应促进效应。其中习得效应或观察学习效应是指学

13、习者通过榜样示范习得以前不会的新的知识或技能。有人将班杜拉的理论简称为观察学习理论是不正确的。在班杜拉的理论体系中,观察学习特指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本题涉及的是反应促进效应,它是指学习者由于受到榜样的影响而去做那些他们本来就会做的事情。其他三种效应的解释见后三题。11.托尔曼通过“位置学习实验”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形成(分数:2.00)A.图式B.认知地图 C.学科基本结构D.认知结构解析:解析:托尔曼通过“位置学习实验”认为老鼠在学习过程中已经获得对环境的认知,他创造了一个词汇“认知地图”。12.布鲁纳的螺旋式课程理念是基于他提出的(分数:2.00)A.发现学习理论B.编码系统理论C.表征系统理

14、论 D.学习过程观解析:解析:布鲁纳提出螺旋式课程理念,强调一个社会所认可的有价值的学习内容应该在任何阶段都能够教给任何学生。要实现这一课程理念,他提出表征系统理论,认为人类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以顺次叠加的方式产生三种表征方式,分别是动作性表征、映像性表征和符号性表征,这样当学习内容能以这三种形式进行表征的话,就可以教给任何年龄阶段的任何学生了。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C。13.强调学习过程中人格、态度、价值观都应得以改变的学习理论派别是(分数:2.00)A.联结理论B.认知理论C.建构主义理论D.人本主义理论 解析:解析:人本主义理论强调情感在人的行为改变中的作用,强调认知改变的同时,人格、态度和

15、价值观的转变。14.在下列各种学习动机中属于内在动机的是(分数:2.00)A.获得解答 B.获得高分C.获得老师表扬D.获得成就解析:解析:学习的内在动机是指在学习过程中,推动学习者学习的力量来自于学习活动本身。与此对应的是学习的外部动机,即推动学习者学习的动力来自于学习活动之外,例如分数、表扬等。15.阿特金森认为个人追求成功的倾向受到追求成功的动机、对行为成功的主观期望概率以及取得成就的诱因值的影响,影响个体选择不同难度的任务的因素是(分数:2.00)A.追求成功的动机 B.对行为成功的主观期望概率C.行为成功后的诱因值D.以上都不是解析:解析:一个人追求成功的动机影响其对不同难度任务的选

16、择。当个体有较高成就动机时,倾向于选择中等难度的任务。当个体有较低的成就动机时,倾向于选择难度较大或较小的任务。16.小明在上课的时候听到教师说“蜻蜒是益虫”,回家后他对父母说“蜻蜒是人类的好朋友”,此时,小明对于“蜻蜓是益虫”的表征形式是(分数:2.00)A.图式B.命题 C.表象D.概念解析:解析:命题是意义观念的最小单元,用于表述一个事实或描述一个状态。命题是用句子表达的,但命题不等于句子,命题代表观念本身,同一命题可以用不同的句子表达。17.概念转变中主要涉及的迁移有(分数:2.00)A.正迁移B.负迁移 C.一般迁移D.特殊迁移解析:解析:概念转变中主要涉及的是原有的学习对于新的学习

17、产生不利的影响,这属于负迁移。在概念转变的过程中还涉及逆向迁移,当概念转变之后,实际上就是新的学习内容对于原有学习产生了影响,这属于逆向迁移。18.“爱屋及乌”这个成语中涉及的迁移类型是(分数:2.00)A.知识迁移B.技能迁移C.习惯迁移D.态度迁移 解析:解析:根据学习迁移所发生的领域可将学习迁移分为知识迁移、技能迁移、习惯迁移、态度迁移等。“爱屋及乌”涉及对一种事物的情感迁移到另一种事物上,属于态度迁移。因此,答案为 D。19.下列学习类型中不属于技能的是(分数:2.00)A.认知策略B.智慧技能C.反射动作 D.动作技巧解析:解析:反射动作是动作技能产生的基础,但反射动作本身不是动作技

18、能。认知策略和智力技能属于认知技能的范畴。动作技巧是动作技能达到高水平的程度。20.某学生在遇到难解问题时向教师求助,然后根据教师的提示自己解决了问题,该生采用的这类求助方式是(分数:2.00)A.工具性求助 B.执行性求助C.目的性求助D.被动性求助解析:解析:有学者按求助者的目的将学业求助划分为执行性求助与工具性求助两类。执行性求助也称非适应性求助,指儿童在面对本应自己解决的问题时,不经努力就直接向老师或同学询问正确答案或要求帮助者代替自己完成任务。工具性求助也称适应性求助,指学生向帮助者询问有关问题解决的一些信息,期望利用这些信息、借助他人的力量以达到自己解决问题或实现目标的目的。因此,

19、本题的答案为 A。21.下面不属于创造性思维的特点的是(分数:2.00)A.流畅性B.适应性 C.灵活性D.独创性解析:解析:创造性包括创造性认知品质、创造性人格品质和创造性适应品质。其中认知品质包括创造性想象、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认知策略。创造性思维具有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的特点。22.社会规范学习的过程是社会规范的(分数:2.00)A.外铄过程B.内化过程 C.移植过程D.泛化过程解析:解析:社会规范学习的过程是个体接受外在社会规范的过程,外在的社会规范逐渐成为自己的一部分。社会规范逐次地成为个体一部分的过程被心理学家称为内化过程。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B。二、辨析题(总题数:4,分数:8.

20、00)23.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分数:2.00)_解析:24.人们气质类型和性格特征都无好坏之分。(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这种表述是错误的。 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气质是人心理的动力特征,它使人的全部活动都染上个人独特的色彩。一般认为,气质无好坏之分,每一种气质类型各有其长处和短处。 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性格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在性格中包含有许多社会道德含义。因此性格有好坏之分。)解析:解析:气质和遗传的关系更大,性格受后天环境的影响更大。要注意区分两者的含义。25

21、.强化总是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这种表述是错误的。 斯金纳使用强化理论对学习本身的论述就是对学习动机的论述。个体的行为因受到强化而发生的概率增加就是动机增强,个体的行为因受到惩罚而发生的概率降低就是动机减弱。 当个体缺失学习动机时,使用强化原理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强化,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当个体具有强大的内在学习动机时,使用强化原理奖励学生的学习行为,可能使学生的学习与强化物联系起来,会削弱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的内容。在分析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在激励学生学习的作用时,要联系学习的内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分类的内

22、容,既看到强化对外来动机的激发作用,又要看到它对内在动机的削弱作用。26.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提取记忆系统中知识的过程。(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这种表述是错误的。 问题解决是指在问题情境中超越对所学原理的简单运用,对已有知识、技能或概念、原理进行重新改组,形成一个适应问题要求的新的答案或解决方案。问题解决具有如下特点: (1)问题解决所遇到的问题是新问题,即第一次遇到的问题; (2)问题解决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它将已掌握的概念、原理根据当前问题的要求进行重新转换或组合; (3)问题解决是形成解决问题的原理或规则,并成为认知结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问题解决是更为高级的一种学习形

23、式。 因此,问题解决绝不是简单提取记忆系统中知识的过程。)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问题解决的实质的内容。要了解“问题解决”的实质首先要了解“问题”的含义。问题是一种在给定信息和目标之间存在障碍的情境,这种情境是面对情境的个体从来都没有遇到过的。因此,解决问题必须对所拥有经验进行重组,而不是对拥有的经验进行简单提取。三、简答题(总题数:2,分数:4.00)27.简述合作学习的要点。(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合作学习是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发挥这一教学模式的作用要遵循的技术要点: (1)面对面的互动; (2)良性的内部依赖,每个小组成员都要感受到自身的价值; (3)每

24、个小组成员要明晰自己的责任; (4)要具备合作技能; (5)要有合作学习的监督机制。)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习的建构理论的内容。新课程实施以来,许多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也有流于形式的缺陷。要保证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达成教育目标,必须通过一些技术手段保证其有效运行。28.简述加里培林关于心智技能形成的论述及其教育意义。(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加里培林关于心智活动的五阶段理论 第一阶段,活动的定向基础阶段。 第二阶段,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 第三阶段,有声言语阶段。 第四阶段,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第五阶段,内部言语阶段。 (2)加里培林心智活动五阶段理论的教育意义 这一理论强调心智技能的学习过程是由外向内的内化过程,因此,在心智技能教学中要注意心智技能的“内化”过程的实现,要注意学习的循序渐进性,不能越过某一或某些阶段。)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心智技能形成过程的内容。心智技能的学习有两个难点,一个是它发生在头脑内部,看不见摸不着。一个是它属于技能的范畴,必须通过大量的练习而获得。因此,加里培林的理论很有启示意义,要求教师通过可视化的手段首先使学生能够看到心智技能的操作,然后逐渐内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