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18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jobexamine331 文档编号:842625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1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1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1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1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1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 18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中国人自己编著的第一本教育学的作者是(A)杨贤江(B)罗振玉(C)王国维(D)孟宪承2 关于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不正确的是(A)认为教育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B)认为教育是一种历史现象(C)认为在阶级社会,教育具有阶级性(D)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3 认为教育的本质不是永恒不变的,这一观点是教育本质的(A)上层建筑说(B)生产力说(C)多质说(D)本质规定说4 西方古代社会,最初是神本位,所以教育主要是培养僧侣,文艺复兴以后,人本位占主导地位,因

2、此,教育开始注重发展人的个性。这表明(A)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目标的确定(B)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C)文化传统影响教育内容(D)文化传统影响教育目标5 中国古代“ 外铄论” 的代表人物是(A)孟子(B)墨子(C)孔子(D)荀子6 杜威的教育目的论是(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教育无目的论(D)教育准备生活说7 从纵向来看,我国的学制不包括(A)学前教育(B)初等教育(C)中等教育(D)成人教育8 义务教育的特征不包括(A)自主性(B)强制性(C)公共性(D)基础性9 “课程的内容不能超出儿童经验和生活的范围,而且课程要考虑到儿童的需要和兴趣,否则不能引起儿童学习的动机,也

3、就不能有自发的活动。”这种观点属于(A)结构主义课程论(B)经验主义课程论(C)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D)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10 从课程评价的角度来看,强调终结性评价,侧重考查学生学习结果的课程是(A)活动课程(B)广域课程(C)学科课程(D)核心课程11 从课程评价的角度来看,泰勒的目标评价模式着重采用的是(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终结性评价(D)个体内差异评价12 认知主义教学理论的教学原则不包括(A)动机原则(B)结构原则(C)程序原则(D)强化原则13 只要提供足够的时间,几乎每一位学生都能达成学习目标。依据这种思想建构的教学模式是(A)程序教学模式(B)发现教学模式(C)掌

4、握学习教学模式(D)非指导性教学模式14 下列不属于班级授课制的优点的是(A)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独立性(B)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C)有利于系统地传授各科知识(D)有利于加快教学进度,提高教学效率15 练习法最能体现教学的(A)循序渐进原则(B)可接受原则(C)巩固性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16 教学评价的功能不包括(A)反馈功能(B)激励功能(C)交流功能(D)诊断功能17 陶冶教育法主要有艺术陶冶、环境陶冶和(A)人格感化(B)情感陶冶(C)习惯陶冶(D)思想陶冶18 有一天,小明上学迟到了。班主任张老师得知后,并没有立刻把小明找来训斥一顿,而是把班长叫来,对他说:“咱们班上有人上

5、学迟到,以后不要再有这样的情形出现了。” 可是小明第二天又迟到了,班主任仍然不把他本人找来,而是在班上责备全体同学:“ 咱们班的小明已经第二次迟到了。” 事后,全班的人都来教育小明,对他说:“ 你迟到了,就等于说我们全班都迟到了!” 这样,小明很快就克服了上学迟到的毛病。通过这种方法进行品德教育的模式是(A)集体教育模式(B)价值澄清模式(C)社会学习模式(D)体谅模式19 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规定的教师专业权利的是(A)指导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权利(B)对学校进行管理与领导的权利(C)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的权利(D)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的权利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

6、20 教育的结构即教育的基本要素。21 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三、简答题22 简述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口向和制约。23 试评析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24 简述学生的权利。必答题25 阅读下列材料,试用教育学有关理论加以分析。一项关于中小学超大班额的调查表明,中西部地区有些县城中小学大班额现象明显,调查数据显示:第一,小学农村的小班额较多,农村学校学生数在明显下降;第二,大班额、超大班额主要集中在县镇与城市,以县镇最多,且超过 50;第三,从小学到高中,大班额、超大班额逐步增多。其中河南某市一中学平均每班120 人,最大班高达 160 人。在同一个城市,有的小学班额过大,

7、有的则班额很小,例如,陕西某市一小学,人数达到 3149 人,平均班额达到 90 人,这是调查中发现的全国最大的小学班额。而该市某区的红旗小学班额为 49 人,同一市的某县柳林小学每个班平均只有 20 人。26 阅读下列案例,论述学生品德不良的成因及其纠正方法。2002 年 12 月 29 日晚,四川省眉山市 8 名少年在网吧玩一种杀人的游戏感觉很不过瘾,于是想找个真人找找感觉。他们把正巧路过这里的一位得罪过其中一人的吴同学当做练习的对象,把吴同学拉到附近一条小巷里,不分青红皂白,一顿拳打脚踢,打了好一阵,直到每一个人都感觉累了,才停住手。吴同学伤势过重且未得到及时治疗而失去了年轻的生命。警方

8、在审理案件时发现,8 个涉案少年竟没有一个能说清他们伤人致死的动因。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 18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出自大纲第一部分“教育学概述”之第(三)条“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旨在考查考生对国内教育发展情况的掌握程度。王国维于 1901 年翻译了日本立花铣三郎编著的教育学,这是引进中国的第一本全文翻译的教育学。王国维又于 1905 年编著了一本教育学,这是中国人自己编著的第一本教育学。因此,正确答案为 C。【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出

9、自大纲第一部分“教育学概述”之第(三)条“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旨在考查考生对 20 世纪以来教育学发展所形成的理论派别的掌握程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主张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中,教育具有阶级性,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个体全面发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途径。认为教育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是文化教育学的观点。因此,正确答案为 A。【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出自大纲第二部分“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之第(三)条“我国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主要观点”,旨在考查考生对我国关于教育本质各主要观点的理解程度。教育本质的多质说或多因素说认为教育是一

10、种复杂的教育现象,教育的本质也应该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因此,正确答案为 C。【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出自大纲第三部分“教育与社会发展”之第二条“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的理解与掌握情况。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制定。本题提出的培养僧侣,发展人的个性指的是教育目标。A 和 D 谈的是目标问题,B 和 C 可以排除。D 谈的是文化传统影响教育目标,文化传统的差异存在于不同地域和国家之间,之所以称之为传统,其主要特征在于其传承性。因此,西方社会的文化传统总体上存在一致性。可见,本题主要谈的不是文化传统对教育目标的影响问题

11、。因此,正确答案为 A。【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出自大纲第四部分“教育与人的发展”之第二条“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旨在考查考生对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把握程度。外铄论主要强调环境和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影响。孟子主张“自求自得”,属于内发论。荀子重视环境对人的影响,属于外铄论。因此,正确答案为 D。【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出自大纲第五部分“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第一条“教育目的”,旨在考查考生对关于教育目的的主要理论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主要有两种对立的观点,即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在教育

12、目的的价值取向上,杜威并不归属于这两种观点,杜威认为教育自身并无目的,是教育以外的人的目的,如果从教育目的来考查杜威的观点,他认为教育就是生活,教育就是使儿童过现世的生活。因此,可以把杜威的观点视为教育无目的论。教育为未来生活做准备则是斯宾塞的观点。因此,正确答案为 C。【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出自大纲第六部分“教育制度”之第二条“学校教育制度”,旨在考查考生对我国各级学校系统的把握程度。从纵向来看,我国的各级学校包括学前教育机构、初等学校、中等学校、高等学校。因此,正确答案为 D。【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出自大纲第六

13、部分“教育制度”之第三条“现代教育制度改革”,旨在考查考生对义务教育内涵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公共性和基础性。强制性又叫义务性。让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是学校、家长和社会的义务。谁违反这个义务,谁就要受到法律的规范。家长不送学生上学,家长要承担责任;学校不接受适龄儿童、少年上学,学校要承担责任;学校不提供相应的条件,也要受到法律的规范。义务教育的公共性也称义务教育的国民性,是义务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所谓公共性,是指义务教育是一种社会公共事业,属于国民教育的范畴。基础性也是义务教育的重要特征。所谓基础性,是指义务教育是基础教育,其目的是为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四有”的社会主义人

14、才奠定基础。因此,正确答案为 A。【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出自大纲第七部分“课程”之第一条“课程与课程理论”,旨在考查考生对不同课程理论流派的理解和把握程度。结构主义课程论是以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儿童认知结构发展理论为依据的课程论,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布鲁纳,1959 年,他在教育过程一书中提出了他的结构主义课程论。自 20 世纪 60 年代起,布鲁纳把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结构发展理论应用到教学和课程改革上,创立了结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理解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由于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动作、图像和符号三种表象形式来呈现,教师应根据

15、学生的年龄、知识背景和学科性质选择最好的呈现方式,而且,只要教师呈现的知识结构与学生的认知结构相匹配,则“任何学科的任何知识,都可以用智力上诚实的方式,教给任何阶段的任何儿童”。经验主义课程论又称学生中心主义课程论,认为课程的目的应当是促进儿童本能的生长,因而应以儿童活动为中心来组织课程,课程的组织应该心理学化,学校教学应以活动和问题反思为核心,学生在课程开发中应起重要作用。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重视系统知识的传授,重视传统的学科课程,强调教师是教育的中心,学生要服从教师的指导。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的主要观点包括:社会改造是课程的核心;学校课程应以建造新的社会秩序为方向;应该把学生看作社会的一员:课

16、程知识的价值既不能根据学科知识本身的逻辑来判断,也不能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来判断,而应该有助于学生的社会反思,有助于唤醒学生的社会意识、社会责任和社会使命;吸收不同社会群体参与到课程开发中来;社会问题而非知识问题才是课程的核心问题。社会改造主义主张把课程的中心放到社会现实问题、社会改造和社会活动上,也称为社会中心课程理论。因此,正确答案为 B。【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出自大纲第七部分“课程”之第二条“课程类型”,旨在考查学生对不同课程类型特点的理解与把握程度。学科课程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根据知识的发展逻辑和人的认识规律安排课程内容,注重知识的学习,

17、从课程评价的角度来看,学科课程侧重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活动课程重视儿童在教学过程中的兴趣、需要与创造,有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并增强他们已有的兴趣和生活经验,课程评价侧重课程对兴趣和需要等的满足程度,以及学生参与活动的效果;广域课程是合并数门相邻学科的教学内容而形成的综合性课程,围绕一些重大的社会问题组织教学内容,社会问题就像包裹在教学内容里的果核一样,又被称为问题中心课程。广域课程和核心课程都属于综合课程,综合课程旨在克服学科课程的缺点,打破学科间的界限,并从生活、社会的实际出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整体认识能力和动手能力。显然,广域课程和核心课程评价侧重学生的实践能力。

18、因此,正确答案为 C。【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出自大纲第七部分“课程”之第三条“课程编制”,旨在考查考生对课程评价的理解与把握程度。泰勒的目标评价模式强调对预定目标与实际结果进行比较,看其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教育目标,即根据预定的教育目标,通过系统地、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来判断实际的活动是否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及程度。该模式侧重于对课程实施后所达到的结果的评价,强调的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因此,正确答案为 C。【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出自大纲第八部分“教学”之第二条“教学理论及主要流派”,旨在考查考生对认知主义教学理论

19、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关于教学理论,主要有行为主义教学理论、认知主义教学理论和人本主义教学理论。认知主义教学理论主张确立理智发展的教学目标,遵循“动机一结构一序列一强化”原则,建立学科知识结构,提倡发现教学方法。程序原则是行为主义教学理论倡导的原则。因此,正确答案为C。【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出自大纲第八部分“教学”之第四条“教学模式”,旨在考查考生对当代国外几种主要的教学模式的把握程度。程序教学模式把学习内容分成若干步骤,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情况按步骤学习,并得到强化,最终通过一步步的积累达到学习目标的模式;发现教学模式是通过让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促进

20、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地重组和改造,使学生智力获得发展;掌握学习教学模式是在“所有学生都能学好”的思想指导下,以集体教学为基础,辅之以及时的反馈,为学生提供个别化帮助以及必要的学习时间,从而使大多数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个人为中心,教师在激发学生内在动机和需要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宽松融洽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学习,而非“教”学生学习。因此,正确答案为 C。【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出自大纲第八部分“教学”之第六条“教学组织形式”,旨在考查考生对班级授课制的理解和把握情况。班级授课制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

21、知识程度的不同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的优点在于: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加快教学进度,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系统地传授各科知识;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班级授课制的缺点是:不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实践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开拓创新能力。因此,正确答案为 A。【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出自大纲第八部分“教学”之第五条“教学原则”和第七条“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旨在综合考查考生对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的理解与掌握程度。练习法是学生

22、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反复完成一定的操作以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练习法最能体现巩固性原则。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循序渐进原则主要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可接受原则主要指教学的内容、分量和进度是学生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主要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正确答案为 C。【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出自大纲第八部分“教学”之第九条“教学评价及其改革”,旨在考查考生对教学评价的功能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教学评

23、价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原则,利用所有可行的评价方法及技术,对教学过程及预期的一切效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以提供信息改进教学,对被评价对象做出某种资格证明。教学评价具有诊断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和教学功能。因此,正确答案为 C。【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出自大纲第九部分“德育”之第五条“德育方法”,旨在考查考生对不同的德育方法的理解与把握程度。陶冶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因此,正确答案为 A。【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出自大纲第九部分“德育”之第七条“

24、德育模式”,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马卡连柯的集体教育德育模式的理解与掌握程度。集体教育模式以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为代表,它以集体为教育对象,通过集体来教育个人,使教育者对集体和集体中每一个成员的教育影响是同时的、平行的;价值澄清模式以美国的拉斯、西蒙等为代表,着眼于价值观教育,试图帮助人们减少价值混乱并通过评价过程促进统一的价值观的形成;社会学习模式以美国的班杜拉为代表,主张儿童通过观察学习和模仿学习形成道德行为,特别重视环境、社会文化关系和榜样强化等因素对儿童道德行为的影响;体谅模式以英国的麦克菲尔为代表,强调道德情感的作用,主张营造相互关心、相互体谅的课堂气氛,并发挥教师在关心人、体谅人方面的表

25、率作用。因此,正确答案为 A。【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出自大纲第十部分“教师与学生”之第一条“教师”,旨在考查考生对教师权利的了解程度。1993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七条规定教师享有下列权利:(一)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二)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四)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五)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

26、主管理;(六)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因此,正确答案为 B。【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20 【正确答案】 错误。教育的结构包括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教育的内部结构是指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其微观的结构构成,即教育活动的结构。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也称教育中介、教育措施)等基本要素构成的,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教育活动的内部结构。教育的外部结构是宏观层面的,教育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其宏观的结构构成,也称教育系统的结构。教育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与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和人口等其他系统共同构成完整的社会

27、结构。教育与其他社会系统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共同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的结构的理解程度。教育的各基本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教育活动的内部结构。【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21 【正确答案】 错误。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有多种因素影响到人的身心发展,主要有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四个方面。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而不起决定作用。认为教育对人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夸大了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无视遗传、环境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对人的发展的影响。【试题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考生对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的理解与掌握程度,重点考查考

28、生对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它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环境是人身心发展的外部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主观能动性是人身心发展的动力。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而不是起决定作用。认为教育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观点是“教育万能论”。【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三、简答题22 【正确答案】 生产力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主要表现在:(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3)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内容、教学方

29、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与改革。【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受到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文化和人口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生产力是整个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力的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和一切社会关系的变化。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规格,教育的结构、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都要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23 【正确答案】 两者间存在明显不同。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以个人需要为根本或出发点,强调以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需要为主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以社会需要为根

30、本或出发点,强调以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主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开展教育活动。评价如下:(1)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都未能从本质上真正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内涵以及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内在关系。(2)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二者具有同等的合理性与同等的局限性。(3)教育、人、社会三者之间是在不断适应和超越中实现历史、具体的统一的。【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是历史上关于教育目的的两种主要理论。社会本位论强调教育目的从社会出发,满足社会需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它过分强调人对社会的依赖,完全割裂了人与社会的关系,容易造成对人发展的

31、严重束缚和压抑,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个人本位论强调教育目的从个人出发,满足个人需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它无视个人发展的社会需要和社会条件,把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对立起来,容易导致个人主义倾向,也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因此,正确的教育目的观是坚持个人与社会历史的、具体的统一。【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24 【正确答案】 相对于具有社会正式成员地位的成年人来说,学生是不成熟的青少年、儿童。青少年、儿童是社会的未来、人类的希望,有着独立的社会地位,是行使权利的主体,享有法律所规定的各项权利。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我国青少年、儿童的权利主要有:(1)生存的权利;(2)受教育的权利;(3)受尊重的权利;(4)安全

32、的权利。【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学生的权利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对此问题要结合学生的义务来掌握。【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必答题25 【正确答案】 班级授课制是将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编成固定人数的班级,由教师按照固定的教学时间表对全体学生进行上课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的特征是:学生固定,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被编入固定人数的班级。班是学校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教师对全班学生进行集体教学;内容固定,向全班学生传授的教学内容是统一的,排定课表进度也是统一的,采取多科并进,交错授课;教师固定,学校按照教师的业务专长和工作能力分配教学任务;时间固定,学年、学期和每天的课业的始末时间相同,全校有

33、固定的作息时间表;场所固定,各班的教室相对固定,学生的座次也相对固定。班级授课制的优点是: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由一位教师在同一时间内同时对几十名甚至上百名学生进行教学,大大扩大了教育对象,加快了教学进度,提高了教学效率,有利于加速普及教育和发展教育事业,有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作用,有利于系统地传授各科知识。班级授课制的缺点是:对全班学生使用同一教材,按照同一进度和要求进行教学,不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不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内在潜力;容易使教学产生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一定规模的班级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发挥班级授课制的优点,但不是班级规模越大,

34、班级人数越多越好。当班级规模过大,班级人数过多时,班级授课制的缺点就会相应地更加突出,教师很难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班级纪律和秩序的维护,班级的教育作用得不到有效的发挥。因此,小班化教学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班化教学在保留了班级授课制优点的同时较好地克服了其弊端,有利于真正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当前我国中小学尤其有些重点中小学班级规模过大的主要原因在于:其一,我国的教育发展不均衡,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配置、教学质量差距过大。在选择学校时,人们更愿意选择学校条件优越、教学质量高的重点中小学,于是出现了“ 择校热” 现象,使重点中小学的班级规模越来越大。其二,学校

35、重视对办学效率的追求,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重点中小学收取的学生数量多也意味着学校的经济效益好,在学校办学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只能通过扩大班级规模吸纳更多的学生,其结果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小学班级规模过大的问题,在国家层面需要采取措施促进我国教育的均衡发展,缩小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要严格控制学校班级规模,不允许超过上限,并在全国鼓励小班教学的做法。在学校层面,协调好办学效率和学生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无论是从学生发展的角度还是从学校自身发展的角度出发,都要控制班级规模。【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班级授课制理解与掌握程度,以及考生运用相关教育理论分析教育

36、问题的能力。班级授课制最大的优点无疑是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这也是班级授课制产生的最主要原因。但是并不是班级规模越大越好。当班级规模大到一定程度时,其缺陷会更加明显。本题不但要回答班级授课制的概念、优点和缺点,也要分析材料中班级规模过大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26 【正确答案】 学生的不良品德是指学生经常违反道德要求或犯有较为严重的道德过错。他们最初的表现是一般的过错行为,这些过错行为虽然在其严重性和稳定性上还没有达到违法的程度,但是如不及时地加以矫正,就会沉积为严重的道德过错,从而养成不良品德,甚至走上违法道路。(1)学生品德不良的客观原因首先,家庭方面的原因。

37、家庭是学生接受品德教育的启蒙学校,家庭环境中的某些不当教育和环境中的某些不良因素,是形成学生不良品德的一个重要原因。现在家庭教育环境中有四个问题比较突出。养而不教,重养轻教;宠严失度,方法不当;要求不一致,互相抵消;家长生活作风不良,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次,学校方面的原因。学校是专门培养人的教育机构,学生的品德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来培养的。但是,如果教育者思想不端正,教育措施不力,教育方法不当,都可能妨碍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从而造成学生不良品德的蔓延和恶化。现在学校教育中存在着三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只抓升学率,忽视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有的教师对学生不能一视同仁,对学习成绩差或者有缺点错误的

38、学生教育方法简单粗暴,或对他们冷淡、歧视,使他们失去了自尊心和自信心,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他们缺点和错误的发展;少数教职工的不良品德直接给学生的品德产生了不良影响。最后,社会方面的原因。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大,越来越广泛地接触社会的各个方面,社会对他们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由于未成年人的是非分辨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薄弱,很容易受到电影、电视中暴力情节的影响。本案例中伤人致死的 8 个少年就是受网络游戏中宣扬的“个人英雄主义” 的感染,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待久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法律意识和道德准则便愈加模糊。这是导致他们行为失控、不顾后果的诱因之一。(2)学生品德不良的主观原因首先,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

39、法制观念淡薄。不良品德的形成与学生道德认识上的错误或无知常有密切的关系。有的学生分不清是非、善恶,甚至以是为非、以非为是。总之,学生不良品德的形成,有的是从认识开始的,有的是从情感、意志开始的,有的则是从行动开始的。其次,缺乏道德情感或情感异常。品德不良的学生缺乏道德情感,他们往往是爱憎不分、好恶颠倒。例如,认为给他一点便宜的人是“好人” ,认为严格要求和管束他的人可恶。他们同教师、父母和其他一些关心他们的人情感对立、存有戒心,而与他们的“伙伴 ”却情感相投。最后,明显的意志薄弱与畸形的意志发展。(3)品德不良的纠正与教育不良品德首先与社会环境有关,这里仅分析学校教育所能做到的。第一,对学生要

40、有充分的信任与爱,从而消除他们的疑惧心理与对立情绪。第二,改变微观环境。通过集体教育、集体活动改变原有环境和伙伴,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使外部的微观环境内化为心理因素,从而逐步改变其原有的消极的心理结构。第三,在通过集体进行教育时,特别要着眼于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形成是非观念和荣誉感。第四,要培养学生与错误做斗争的能力,增强道德意志,巩固新的良好道德习惯。第五,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运用教育机智。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德育原则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德育原则是教育者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处理德育过程中一些基本矛盾和关系的基本准则。我国学校的德育原则有:知行统一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原则,因材施教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等。学生不良品德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家庭方面的原因,更有学校方面的原因,更有学生自身的原因。【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