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试卷18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twoload295 文档编号:1388907 上传时间:2019-12-0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试卷18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试卷18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试卷18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试卷18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试卷18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试卷 18及答案解析(总分:5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8,分数:36.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思想可以概括为“三个中心”,正确的是(分数:2.00)A.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B.教师中心、学校中心、活动中心C.学生中心、课堂中心、活动中心D.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社会中心3.学校教育产生的直接条件是(分数:2.00)A.文字的出现,教师的出现B.国家的产生C.书籍的出现D.生产工具的改进4.教育独立论的内容不包括(分数:2

2、.00)A.教育经费独立B.教育行政独立C.教育学术独立D.教育人员独立5.对于我国而言,关于全球化及其对教育的影响,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全球化的本质就是西化B.全球化的同时也要坚持本土化C.全球化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并存D.全球化倡导国际理解教育6.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认为,人的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分数:2.00)A.环境影响B.教育作用C.内在因素D.实践活动7.明确提出“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法律法规是(分数:2.00)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C.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D.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8.下列不属于 1985年中

3、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内容的是(分数:2.00)A.加强基础教育,有步骤地实施九年义务教育B.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C.贯彻“两条腿走路”的方针,采用多种办学形式D.规定基础教育权属于地方,学校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9.下列不重视人文学科的是(分数:2.00)A.经验主义课程论B.要素主义课程论C.永恒主义课程论D.存在主义课程论10.泰勒原理强调课程的根本要素是(分数:2.00)A.课程计划B.课程实施C.课程目标D.课程标准11.为教学活动制定蓝图,规定教学的方向和进程,是师生教学活动的依据,这指的是(分数:2.00)A.教学原则B.教学设计C.教学模式D.教学组织形式1

4、2.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也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这条原则是(分数:2.00)A.因材施教原则B.启发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量力性原则13.将一个班的学生按能力分组,各组以不同的进度完成相同的课业。这种能力分组属于(分数:2.00)A.作业分组制B.活动分组制C.异质分组制D.混合能力分组制14.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是(分数:2.00)A.钻研教材B.了解学生C.考虑教法D.备课15.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分数:2.00)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B.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之间的矛盾C.教育者与德育内容之

5、间的矛盾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16.柏拉图曾说:“没有经过检省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从德育方法来看,这属于(分数:2.00)A.自我教育B.情感陶冶C.榜样示范D.实际锻炼17.“因材施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分数:2.00)A.创造性特点B.复杂性特点C.示范性特点D.长期性特点18.“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体现的师生关系是(分数:2.00)A.上下关系B.主从关系C.民主平等关系D.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二、辨析题(总题数:5,分数:10.00)19.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分数:2.00)_20.学校教育制度受生产力、社会等政治经济制度

6、的影响,可以不考虑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分数:2.00)_21.课程评价就是对课程本身进行的评价。(分数:2.00)_22.教学评价就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分数:2.00)_23.德育过程就是学生的品德发展过程。(分数:2.00)_三、简答题(总题数:1,分数:2.00)24.简述传统教育派和现代教育派各自的“三中心”主张。(分数:2.00)_四、分析论述题(总题数:4,分数:8.00)25.必答题(分数:2.00)_26.分析下列材料中所反映的主要问题,并用教育学的有关理论进行分析。 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是政府的法定责任。然而,据国家审计署 2012年发布的 1185个县农村中小学布局调

7、整情况专项审计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地区片面将办学规模和学校数量作为调整的主要依据,搞简单“撤并”或“一刀切”,苦了众多农村娃。 2012 年 5月至 8月,国家审计署组织对 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统称省)所辖 1185个县(市、旗,以下统称县)2006 年以来义务教育阶段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情况进行了审计调查,重点调查了 25127所学校,涉及在校学生 170528 万人。 2006 年至 2011年,有 833个(占 70)县的学校平均服务半径有所增大,初中、小学服务半径增幅分别为 26、43,平均达到 834 公里、423 公里。在重点抽查的 125763 万名走读生中,有 493l

8、万名(占 4)上学单程要徒步 3公里以上,其中 1003万名要徒步 5公里以上,且主要集中在山区和丘陵地区,上学路途消耗体力大,导致学习和在校活动时间相应减少。审计重点调查的 25127所学校中,至 2011年年底,有 288个县(占调查总数的 24)的 1702所学校(占调查总数的 7)配置了校车,一定程度缓解了上学路程远的困难。但是,这些学校配置的全部9639辆校车中,有 747辆(占 8)年检不合格,449 辆(占 5)驾驶证不相符,3377 辆(占 35)未配备专职管理人员,2149 辆(占 22)未配备逃生锤等安全设备。布局调整带来部分农村地区学生上学路途变远,交通、寄宿等教育支出相

9、应增加。受就学距离远和负担重影响,一些地区学生实际辍学人数上升幅度较大(主要集中在初中)。在重点核实的 1155所学校中,辍学人数由 2006年的 3963人上升到 2011年的 8352人,增加了 11 倍。(分数:2.00)_27.试用有关教育理论分析下列材料。聪聪是一名比较特殊的学生,因为比较聪明,一岁多就会背好多唐诗,三四岁就认识了两千多字而且还会算数学题,因而被人们称为“神童”并因此上了报纸、电视,但他在上学后,因为不合群、古怪、学习成绩普通,被老师认为是“问题学生”又上了报纸,但这次却被报道为“一个夭折的神童”。(分数:2.00)_28.阅读下列材料,运用有关教育理论加以分析。材料

10、一: 小学要求调皮和学习不好的学生戴绿领巾2011年 10月 18日华商报报道,在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学生们被分成了两类,一部分孩子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另一部分孩子则戴着绿领巾。该校老师解释,学校给学习、思想品德表现稍差的学生发放了绿领巾以资激励,“告诉他加油努力,下次争取戴上红领巾。”“哥哥姐姐们都是红领巾,我觉得绿领巾不好看,可是不戴的话老师会批评。”一名一年级学生告诉记者,调皮、学习不好的学生就得戴绿领巾,老师要求上学、放学都不能解开,不然就在班上点名批评。材料二: 内蒙古包头一中学向优秀生发红校服 2011年 10月 26日,网友披露,内蒙古包头 24中向初二、初三年级成绩前 50

11、名的学生,以及部分进步特别快的学生,发放了一款与众不同的校服:有别于普通的水蓝色校服,这款校服为红色,背面印有“包 24中优秀生,房地产字样。经记者核实,该校确实发放了 100件特殊红校服,以区分普通学生,目的是树立榜样。材料三: 中学按学生成绩发三色作业本据齐鲁晚报2011 年 10月 31日报道,枣庄 39中根据学生成绩好坏,为学校部分班级的学生分别发放红黄绿三种颜色的作业本。校方称这是分层次作业,是为帮助学生缩小差距。 31 日中午 12点,在枣庄 39中八年级(7)班,正在教室的学生小李介绍说,他们班是在两周前发的三色作业本班级前 30名的学生发绿色和黄色作业本,后 30名的学生发黄色

12、和红色作业本。笔记本封面上还分别标有字母:绿色标有 A,黄色标有 B,红色标有 C。记者随机采访了三个年级的部分班级,八年级已分发了三色作业本,七年级的部分班级只是发了某一学科的三色作业本。记者了解到,以前学校只是发一个黄色的作业本,并没有标注字母。 枣庄 39中教务处主任张会说,为了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并体验到完成作业后的成就感和喜悦感,学校决定实施分层次作业。张会介绍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情况选择难度不同的题目:A类题难度比较大,B 类题是每个学生都必须掌握的知识,C 类题是相当于课后练习题性质的巩固基础知识的题目。“每个学生的基础不一样,我们承认有差

13、距,但是这样做是为了缩小差距。我们分发作业本只是针对题目难度,并非针对学生本人。”张会解释说。“这样根据题目难度分层次作业,是为了让老师能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更有侧重点。99 枣庄 39中校长李居涛说。(分数:2.00)_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试卷 18答案解析(总分:5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8,分数:36.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思想可以概括为“三个中心”,正确的是(分数:2.00)A.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B.

14、教师中心、学校中心、活动中心C.学生中心、课堂中心、活动中心D.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社会中心 解析:解析:本题出自大纲第一部分“教育学概述”之第(三)条“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赫尔巴特和杜威教育思想核心的掌握程度。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思想的三个中心是教师中心、教材中心与课堂中心,而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思想则强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与社会中心。因此,正确答案为 D。3.学校教育产生的直接条件是(分数:2.00)A.文字的出现,教师的出现 B.国家的产生C.书籍的出现D.生产工具的改进解析:解析:本题出自大纲第二部分“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之第五条“教育的发展”,旨在考查考生

15、对学校教育产生的了解程度。学校教育产生的直接条件是文字的产生以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产生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教师。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力的提高,国家的产生等也是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但都是间接条件。因此,正确答案为 A。4.教育独立论的内容不包括(分数:2.00)A.教育经费独立B.教育行政独立C.教育学术独立D.教育人员独立 解析:解析:本题出自大纲第三部分“教育与社会发展”之第一条“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与社会关系主要理论的理解与掌握情况。教育与社会关系的理论主要有教育独立论、教育万能论、人力资本论、筛选假设理论和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教育独立论是主张教育要超越

16、政党斗争而处于独立地位的一种教育思潮。教育独立主要指教育经费、管理以及学术研究和观点不受政治的干扰。教育独立论的倡导者蔡元培在改造北京大学时,提出了“兼容并包”的办学宗旨,并聘请了不同政见的人员任教,这表明,在人员上并不要求独立。因此,正确答案为 D。5.对于我国而言,关于全球化及其对教育的影响,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全球化的本质就是西化 B.全球化的同时也要坚持本土化C.全球化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并存D.全球化倡导国际理解教育解析:解析:本题出自大纲第三部分“教育与社会发展”之第四条“现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与挑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现代化、教育全球化、教育信息化和多元文化教育的

17、理解与掌握情况。全球化的显著特征是各国间的合作与开放力度不断加大,相互间的竞争亦随之激化,在全球化浪潮中,不同背景下的教育应彼此学习和借鉴。对于我国而言,全球化并不等于西化,而是在全球化的同时,也要坚特本土化,“建设中国特色的教育学”。因此,正确答案为 A。6.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认为,人的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分数:2.00)A.环境影响B.教育作用C.内在因素D.实践活动 解析:解析:本题出自大纲第四部分“教育与人的发展”之第二条“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旨在考查考生对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把握程度。关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有单因素论与多因素论、内发论与外铄论、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

18、论。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认为,离开人能动的实践活动,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所赋予的一切发展条件,都不可能成为人发展的现实,主体自身的实践活动是人的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正确答案为 D。7.明确提出“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法律法规是(分数:2.00)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D.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解析:解析:本题出自大纲第五部分“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第一条“教育目的”,旨在考查考生对我国的教育目的的理解与掌握情况。1995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9、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98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也对教育目的做了规定,这也是容易出题的地方,应引起注意。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力等方面全面发展。1993 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的提法与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的规定非常接近,但有差别: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努力使教育质量在 90年代上一个新台阶。1985 年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则没有明确的规定。因此,

20、正确答案为B。8.下列不属于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内容的是(分数:2.00)A.加强基础教育,有步骤地实施九年义务教育B.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C.贯彻“两条腿走路”的方针,采用多种办学形式 D.规定基础教育权属于地方,学校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解析:解析:本题出自大纲第六部分“教育制度”之第二条“学校教育制度”,旨在考查考生对1949年以来我国的学制的把握程度。1985 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有关教育制度的内容主要有:加强基础教育,有步骤地实施九年义务教育;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改革高等教育招生与分配制度,扩大高等学校办学的自主权;

21、对学校进行分级管理。基础教育管理权属地方,学校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选项 C是 1958年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的内容。因此,正确答案为 C。9.下列不重视人文学科的是(分数:2.00)A.经验主义课程论 B.要素主义课程论C.永恒主义课程论D.存在主义课程论解析:解析:本题出自大纲第七部分“课程”之第一条“课程与课程理论”,旨在考查考生对课程理论及主要流派的把握程度。要素主义是美国 20世纪 30年代出现的一种教育思潮,也称传统主义或保守主义,强调在民族生活、文化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基本的、永恒不变的、青年人必须学习的文化与知识要素,同时也坚决主张传统的教育、教学的基本内容、原则、方法等仍应是现代化教

22、育必须保留并发扬的要素。在课程设置上强调应以文化要素而不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课程设置首先要考虑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强调以学科为中心和学习的系统性,主张恢复各门学科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严格按照逻辑系统编写教材。永恒主义是 20世纪 20年代美国出现的教育思潮,永恒主义从根本上否认世界是变化的说法,他们认为,变化只是表面现象,而控制世界的根本原则是永恒的、不变的,这就是他们自称为永恒主义的主要原因。他们认为永恒的学科就是历代伟大哲学家、思想家的伟大著作,尤其是古代伟大人物的著作。存在主义课程论认为,课程最终要由学生的需要决定,人文学科应该成为课程的重点,因为人文科学比其他学科更深刻、更直接地表现了

23、人的本性及人与世界的关系,更能洞察和发展人存在的意义。可见,要素主义课程论、永恒主义课程论和存在主义课程论都是重视人文学科的。经验主义课程论是不重视人文学科的,经验主义课程论主张学校课程应以学生的兴趣或生活为基础,它过分注重经验,强调心理逻辑,重视实用性,以至于对知识的系统性,学科自身的逻辑性、学术性照顾不够,具有浓重的实用主义和自然主义色彩。因此,正确答案为 A。10.泰勒原理强调课程的根本要素是(分数:2.00)A.课程计划B.课程实施C.课程目标 D.课程标准解析:解析:本题出自大纲第七部分“课程”之第三条“课程编制”,旨在考查考生对泰勒的课程原理的理解与把握程度。泰勒原理实质是以目标为

24、中心的模式,因此又被称为“目标模式”。泰勒的目标模式注重目标、效率和行为控制,强调通过控制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过程来促进学生对于知识和技能的获得。因此,正确答案为 C。11.为教学活动制定蓝图,规定教学的方向和进程,是师生教学活动的依据,这指的是(分数:2.00)A.教学原则B.教学设计 C.教学模式D.教学组织形式解析:解析:本题出自大纲第八部分“教学”之第三条“教学过程”,旨在考查考生对几个相关教学概念基本内涵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教学原则是人们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遵循教学规律而制定的对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是指导教学活动的一般原理;教学设计是指对教学的系统规划及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选择与

25、确定,以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的系统开发过程,即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什么(教学内容)和怎么教(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媒体等)进行的计划、选择与安排;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选择教材、指导在教室和其他环境中教学活动的一种计划或范型;教学组织形式是指教师和学生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而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因此,正确答案为 B。12.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也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这条原则是(分数:2.00)A.因材施教原则B.启发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量力性原则 解析:解析:本题出自大纲

26、第八部分“教学”之第五条“教学原则”,旨在考查考生对不同教学原则的理解和把握情况。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起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造力;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和技能的运用:量力性原则主要指教学的内容、分量和进度是学生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本题的做法反映的是量力性原则。因此,正确答案为 D。13.

27、将一个班的学生按能力分组,各组以不同的进度完成相同的课业。这种能力分组属于(分数:2.00)A.作业分组制B.活动分组制 C.异质分组制D.混合能力分组制解析:解析:本题出自大纲第八部分“教学”之第六条“教学组织形式”,旨在考查考生对不同形式分组教学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分组教学是指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不同水平的组进行教学。分组教学有不同的形式,作业分组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意愿来分组教学,各组学习年限相同,课程则各有不同。此外,按照组内成员同质性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同质小组,即按照学生的能力水平或学习成绩编班,将能力大致相同的学生编为一组;另一种是将学生依照学业水平、能力倾向和个

28、性特征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着重强调异质成员间的相互协作学习。而在同质分组中,将学生按能力分组后,各组以不同的进度完成相同的课业,这种分组通常称为活动分组。因此,正确答案为 B。14.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是(分数:2.00)A.钻研教材B.了解学生C.考虑教法D.备课 解析:解析:本题出自大纲第八部分“教学”之第八条“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旨在考查考生对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备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上课前,教师必须备好课,编制出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写好课题(单元)计划与课时计划。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考虑教法都是备课需要做的工作。因此,正确答案为 D。15.德育过程的基本矛

29、盾是(分数:2.00)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B.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之间的矛盾C.教育者与德育内容之间的矛盾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解析:解析:本题出自大纲第九部分“德育”之第三条“德育过程”,旨在考查考生对德育过程的规律的理解与把握程度。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矛盾的积极转化过程。因此,正确答案为 D。16.柏拉图曾说:“没有经过检省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从德育方法来看,这属于(分数:2.00)A.自我教育 B.情感陶冶C.榜样示范D.实际锻炼解析:解析:本题出自大纲

30、第九部分“德育”之第五条“德育方法”,旨在考查考生对不同的德育方法的理解与把握程度。本题体现的是自我教育法,即通过引导、指导学生自觉学习、自我反思和自我活动等来培养其思想品德的方法。经常反省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是自我教育的体现。陶冶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锻炼法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因此,正确答案为 A。17.“因材施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分数:2.00)A.创造性特点 B.复杂性特点C.示范性特点D.长期性特点解析:解析:本题出自大纲第十部分“教师与学生”之第

31、一条“教师”,旨在考查考生对教师劳动的特点的掌握情况。教师的劳动具有自己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教师劳动的长期性、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因材施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教师的劳动对象不是死的自然材料,而是具有独特品质的活生生的人。每个学生的生理条件、周围环境、个人努力程度和所受教育的具体情况不同,使得彼此的身心发展各有特点,存在着个别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创造性地选择不同的方法,对不同学生要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因此,正确答案为 A。18.“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体现的师生关系是(分数:2.00)A.上下关系B.主从关系C.民主平等关系 D.一日为

32、师,终身为父解析:解析:本题出自大纲第十部分“教师与学生”之第三条“师生关系”,旨在考查考生对师生关系的特点与类型的掌握情况。“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出自唐代韩愈的师说,意思是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而且学生完全有可能也应该超过老师。既然,老师不一定处处事事都比学生高明,当然做学生的对老师就不能求全责备,要虚心向老师学习,学其所长。同时,教师也不应满足于自己已有的知识,更不要不懂装懂,以权威自居,也要向学生学习。这显然体现的是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因此,正确答案为 C。二、辨析题(总题数:5,分数:10.00)19.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分数:2.00)_解析:20.学校教育

33、制度受生产力、社会等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可以不考虑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错误。学制确立的依据有: (1)学校教育制度受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的直接制约。 (2)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是影响学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3)学校教育制度受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直接制约。 (4)学校教育制度的确立,还需要吸收原有学制的合理成分,借鉴外国学制建设中的有益经验。学制的制定,不仅要适应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还必须考虑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人的成长是具有内在规律的,关系到人的身心成长的教育活动在规定入学年龄、修业年限以及确定教育的层次结构时,不可避免地要以人的身心成长的阶

34、段性规律为依据。)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制确立的依据。 学制确立的依据有四个方面: (1)学校教育制度受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的直接制约。 (2)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是影响学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3)学校教育制度受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直接制约。 (4)学校教育制度的确立,还经常吸收原有学制的合理成分,借鉴外国学制建设中的有益经验。21.课程评价就是对课程本身进行的评价。(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错误。课程评价除了对课程本身进行评价外,还要对学生的学业成就进行评价,这两种评价是同等重要的。并且,评价者可以利用这两方面的评价结果,完善和提高课程质量。)解析:解析:本题旨在考查

35、考生对课程评价的理解程度。关于课程评价,有不同的定义。有人认为,课程评价就是测量学生在学业方面实现预期行为目标的程度;还有人认为,课程评价就是将学生的学业与某些标准进行比较。可见,虽然人们对教育评价的定义有所差异,但都认为对学生的学业评价是课程评价的重要内容。22.教学评价就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错误。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工作质量所做的测量、分析和评定。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和课堂评价。依据教学评价的作用、标准、所处地位不同,教学评价的类型具体有: (1)依据在教学活动中所起作用的不同教学评价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价

36、、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2)根据评价主体的不同,教学评价可以分为自评和他评。 (3)根据评价标准的不同和解释方法的不同,教学评价可以分为决定性评价(标准参照评价)、相对性评价(常模参照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从评价的主体上看,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属于他评,但也包括学生的自评。因此,本题的表述是错误的。)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评价。日常生活中,往往会对教学评价的理解产生误区,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只是他评,而教学评价不仅仅包括他评,还包括自评。自评可以分为内隐性评价和外显性评价。23.德育过程就是学生的品德发展过程。(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错误。 从德育的目的和结果来看,德

37、育过程是促进思想品德形成并使受教育者形成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学校德育只是学生品德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而不是学生品德发展过程本身。德育在诸要素中起主导作用,但必须有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转化为品德。因此,不能说学校德育过程等同于学生的品德发展过程。在德育的过程中,教师要遵循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发展的规律,引导学生能动地进行德育活动,促进学生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过程的规律。考生需要注意的是:德育是一个教育过程。教育过程要在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中起作用,还需要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此,将德育过程等同于学生的品德形成过程是错误的。三、简答题(总题数:1,分数:2.00)24.简

38、述传统教育派和现代教育派各自的“三中心”主张。(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传统教育派主张:第一,教师中心,即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绝对主导。 第二,教材中心,即以学科课程为中心,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 第三,课堂中心,即以班级授课为主的教学形式。现代教育派主张: 第一,学生中心,即一切教学活动围绕学生进行,符合学生需要和兴趣。 第二,活动中心,即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 第三,社会中心,即根据现实社会需要和学生的兴趣、需要设计课程。)解析: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传统教育派和现代教育派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派主张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坚持“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

39、堂中心”。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派对传统教育进行了批判,并提出了不同的“三中心”,即“学生中心”“活动中心”和“社会中心”。四、分析论述题(总题数:4,分数:8.00)25.必答题(分数:2.00)_解析:26.分析下列材料中所反映的主要问题,并用教育学的有关理论进行分析。 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是政府的法定责任。然而,据国家审计署 2012年发布的 1185个县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情况专项审计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地区片面将办学规模和学校数量作为调整的主要依据,搞简单“撤并”或“一刀切”,苦了众多农村娃。 2012 年 5月至 8月,国家审计署组织对 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统称省)所辖

40、1185个县(市、旗,以下统称县)2006 年以来义务教育阶段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情况进行了审计调查,重点调查了 25127所学校,涉及在校学生 170528 万人。 2006 年至 2011年,有 833个(占 70)县的学校平均服务半径有所增大,初中、小学服务半径增幅分别为 26、43,平均达到 834 公里、423 公里。在重点抽查的 125763 万名走读生中,有 493l 万名(占 4)上学单程要徒步 3公里以上,其中 1003万名要徒步 5公里以上,且主要集中在山区和丘陵地区,上学路途消耗体力大,导致学习和在校活动时间相应减少。审计重点调查的 25127所学校中,至 2011年年底,

41、有 288个县(占调查总数的 24)的 1702所学校(占调查总数的 7)配置了校车,一定程度缓解了上学路程远的困难。但是,这些学校配置的全部9639辆校车中,有 747辆(占 8)年检不合格,449 辆(占 5)驾驶证不相符,3377 辆(占 35)未配备专职管理人员,2149 辆(占 22)未配备逃生锤等安全设备。布局调整带来部分农村地区学生上学路途变远,交通、寄宿等教育支出相应增加。受就学距离远和负担重影响,一些地区学生实际辍学人数上升幅度较大(主要集中在初中)。在重点核实的 1155所学校中,辍学人数由 2006年的 3963人上升到 2011年的 8352人,增加了 11 倍。(分数

42、: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材料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近年来,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调整没有考虑到广大农村尤其是偏远农村家庭学生的教育需求,随意撤并中小学,使农村儿童上学距离大大增加,对往返家庭和学校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同时距离远的农村儿童不得不选择住校,增加了教育费用。总之,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给农村儿童带来了上学难的问题,增加了农村家庭的负担,其最终结果是导致大量儿童辍学,无法完成教育法所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正如材料中所言,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是政府的法定责任,但各地政府部门置农村家庭教育需求于不顾,随意撤并农村中小学,其根本原因在于不少政府部门把政府的政绩凌驾于人民之

43、上。政府的行政命令可以直接影响教育的发展,更直接影响了广大农村家庭的教育现状。这体现了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的教育基本原理。政治经济制度影响了受教育的权利。因此,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可以说是政治经济制度剥夺了农村儿童的受教育权利。)解析: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的理解程度。教育主要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科学技术和人口的影响和制约。其中,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的内容。本材料中学校布局调整主要是政府部门自上而下的政府行为。学校的随意撤并打破了农村原有的教育平衡,带来了普遍的农村儿童上学难,经济负担重,上学危险程度增加等问题,最终导致大量儿童辍学,实质上是剥夺了广大农村儿童接受教育的权利。27.试用有关教育理论分析下列材料。聪聪是一名比较特殊的学生,因为比较聪明,一岁多就会背好多唐诗,三四岁就认识了两千多字而且还会算数学题,因而被人们称为“神童”并因此上了报纸、电视,但他在上学后,因为不合群、古怪、学习成绩普通,被老师认为是“问题学生”又上了报纸,但这次却被报道为“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