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模拟试卷12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dealItalian200 文档编号:1390658 上传时间:2019-12-0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模拟试卷12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模拟试卷12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模拟试卷12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模拟试卷12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模拟试卷12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历史学基础+(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模拟试卷 12及答案解析(总分:6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论述题(总题数:31,分数:62.00)1.简述乌鲁卡吉那的改革。(东北师范大学 1998年世界上古史真题)(分数:2.00)_2.简述大流士一世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意义。(南京大学 1998年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真题;东北师范大学2001年世界古代史真题)(分数:2.00)_3.简述古代西亚的主要文化成就。(华南师范大学 2006年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真题)(分数:2.00)_4.简述古埃及人的主要文化成就。(北京师范大学 2000年世界上古史真题)(分数:2.00)_5.简述早期佛教的基本教义。(北京

2、师范大学 2000年世界上古史真题;东北师范大学 2001年世界古代史真题;南京大学 2004年世界史真题)(分数:2.00)_6.概述公元前 8世纪至前 3世纪欧亚大陆三大古典文明中心的思想特征。(2010 年统考真题)(分数:2.00)_7.简述希腊奴隶制城邦的特点。(东北师范大学 2002年世界上古史、中古史真题)(分数:2.00)_8.简述梭伦改革的内容与意义。(湖南师范大学 2013年历史学综合真题)(分数:2.00)_9.简述古希腊克利斯提尼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南京大学 2000年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真题)(分数:2.00)_10.简述希波战争的主要战役及其年代。(北京师范大学

3、200年世界上古史真题)(分数:2.00)_11.简述雅典民主政治的政治表现。(南京大学 2003年世界史真题)(分数:2.00)_12.试述亚历山大东征及其影响。(南京大学 1995年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真题;浙江大学 2002年世界中世纪史真题;2007 年统考真题;南开大学 2013年世界历史真题)(分数:2.00)_13.何谓希腊化时代?试析其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华东师范大学 2005年世界通史真题)(分数:2.00)_14.简述罗马共和国早期平民与贵族斗争的基本原因、过程是什么?你怎样评析这场以妥协与和解为结局的历史事件?(北京师范大学 2003年世界上古、中古史真题)(分数:2.00

4、)_15.简述公元前 3世纪至公元前 2世纪罗马的扩张及其影响。(2008 年统考真题)(分数:2.00)_16.试述格拉古兄弟改革的内容和意义。(北京师范大学 1999年世界上古史真题)(分数:2.00)_17.比较古代雅典民主政治与罗马共和政治的异同。(北京大学 2003年世界古代史真题;北京师范大学2006年世界通史真题;2011 年统考真题)(分数:2.00)_18.简析奥古斯都的元首政治。(北京大学 2000年世界古代史真题;首都师范大学 2002年世界上古史、中古史真题)(分数:2.00)_19.试析基督教产生的社会和思想根源。(四川大学 2013年世界通史真题)(分数:2.00)

5、_20.简述罗马法的主要内容。(东北师范大学 2000年世界上古史真题;北京师范大学 2000年世界上古史真题;东北师范大学 2002年世界上古史真题)(分数:2.00)_21.论述日耳曼人迁徙的原因、基本过程及影响。(中央民族大学 2014年历史学科基础真题)(分数:2.00)_22.简述英法百年战争的起因和结果。(南京大学 1996年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真题;东北师范大学 1998年世界中古史真题;东北师范大学 2000年世界通史真题;东北师范大学 2002年世界史真题)(分数:2.00)_23.论述中世纪基督教发展及与王权的关系。(南开大学 2013年世界历史真题)(分数:2.00)_24.

6、试析西欧封建城市兴起的原因与历史意义。(浙江大学 1999年世界中世纪史真题;浙江大学 2002年世界中世纪史真题)(分数:2.00)_25.简述黑死病给欧洲带来的影响。(北京大学 2013年历史学基础(世界史)真题)(分数:2.00)_26.简述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成就与影响。(苏州大学 2014年世界史专业基础综合真题)(分数:2.00)_27.简评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东北师范大学 1999年世界中古史真题;南京大学 2005年世界史真题)(分数:2.00)_28.论述 13一 19世纪奥斯曼帝国的兴衰。(2015 年统考真题)(分数:2.00)_29.伊凡四世为建立俄罗斯封建专制的统

7、一帝国采取了哪些措施?(南京大学 2001年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真题)(分数:2.00)_30.简述日本幕藩体制的特征。(福建师范大学 2013年世界史综合真题)(分数:2.00)_31.试论德里苏丹国家对印度封建文明的影响。(东北师范大学 1998年世界中古史真题)(分数:2.00)_历史学基础+(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模拟试卷 12答案解析(总分:6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论述题(总题数:31,分数:62.00)1.简述乌鲁卡吉那的改革。(东北师范大学 1998年世界上古史真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一)改革背景。乌鲁卡吉那是苏美尔城邦之一的拉伽什城的统治者。公元

8、前 2378年,贵族出身的乌鲁卡吉那(约公元前 2378一前 2371年)推翻了卢伽尔安达上台执政。乌鲁卡吉那执政期间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主要内容是废除卢伽尔安达时期的“弊政”。乌鲁卡吉那改革的目的是为了缓和城邦内部的矛盾,以加强统治。 (二)改革内容。(1)将卢伽尔安达霸占的神庙土地和建筑归还给神庙,取消改革前向部分祭司征收的捐税,免除平民所欠王室之赋税,撤销派往各地的监督和税吏;(2)禁止以人身作为债务抵押,释放因债务而被奴役或遭拘禁的平民;(3)改革军事制度,建立以平民为军队主力的制度,由平民组成的步兵代替由贵族组成的战车兵。 (三)改革意义。乌鲁卡吉那改革限制了贵族的利益,减轻了平民的负

9、担;扩大了公民人数;废除了先前的种种弊政,实际上是对平民反对贵族斗争胜利成果的承认。)解析:2.简述大流士一世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意义。(南京大学 1998年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真题;东北师范大学2001年世界古代史真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一)背景。公元前 517年,大流士远征印度,夺取了印度河流域。约在公元前515一前 513年之间,他又远征巴尔干的斯基泰人,虽遭失败,但却征服了色雷斯地区,并使马其顿向其纳贡称臣,从而使波斯帝国成为古代世界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大帝国。 (二)改革内容。大流士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巩固波斯帝国并加强其个人的专制统治,这就是所谓的大流士改

10、革。 (1)加强王权,确立了君主专制的统治形式。大流士神化自己的权力,宣称其权力是善神阿胡拉.马兹达恩赐于他的。他控制了行政权、军权、司法权,建立起王室经济。大流士将全国划分为若干行省,设总督治理。总督负责行政和税收,各行省每年要向波斯交纳规定的赋税。 (2)他将全国划分为五个大军区,每个军区下辖若干省军区。军事长官和总督互不相属,使其互相牵制。波斯军队由步兵、骑兵、象兵、海军、工兵等兵种组成,分常备兵和战时临时征召的两部分。 (3)统一铸币制度。他规定,帝国中央铸造金币、行省铸造银币、自治市可铸造铜币。金币称“大流克”,每枚重 84 克。 (4)大流士在全国建立驿道制度,以便于传达国王的命令

11、和下情上达,传递各种信息,并便于军队的调动。 (5)奉琐罗亚斯德教为国教,但对各地原有宗教也并不排斥和干涉,各地区仍保存自己的民族宗教。 (三)历史意义。大流士一世的改革在政治上虽然未能消除波斯帝国内尖锐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未能消除各被征服地区人民的反抗,但毕竟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并为专制王权寻求宗教上的根据,加强了帝国的统治,使波斯帝国维系了近二百年之久。在经济上,修筑驿道、开凿运河、统一币制等。在客观上也促进了帝国内部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落后地区经济上的发展。)解析:3.简述古代西亚的主要文化成就。(华南师范大学 2006年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真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

12、答案:(一)文字。 (1)楔形文字。楔形文字是苏美尔人发明的。楔形文字是由表意符号、表音符号和限定符号三部分组成。其表意符号和限定符号与埃及象形文字的同类符号作用相同,而表音符号在构造上与埃及的表音符号有所不同。苏美尔语楔形文字对西亚许多民族语言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2)腓尼基字母。腓尼基字母文字是腓尼基人的文明贡献。腓尼基字母共 22个,是线形符号,只有辅音而无元音。腓尼基人把字母传人希腊,希腊人在此基础上加入了元音,形成希腊字母;罗马人又在希腊字母基础上形成拉丁字母,从而为后来西方各国字母奠定了基础。在东方,阿拉美亚字母也是在腓尼基字母的影响下形成的,而希伯来字母、古波斯字母、

13、安息字母和阿拉伯字母都渊源于腓尼基人的字母文字。 (二)宗教。 (1)波斯琐罗亚斯德教。波斯帝国产生了统一的宗教琐罗亚斯德教(祆教)。琐罗亚斯德教认为,世界上有善、恶二神,并始终处于斗争之中。该教要人们站在善神一边,去同恶神斗争。该教崇拜光明、崇拜火,故也称拜火教。琐罗亚斯德教的经典是阿维斯塔,在萨珊王朝时编定成书。在大流士统治时期,琐罗亚斯德教成了波斯帝国的国教。 (2)以色列犹太教。犹太教是希伯来人的宗教,它崇拜上帝耶和华。犹太教坚持信仰一神,即耶和华上帝。犹太教的经典是圣经,共 39卷,约于公元前 12前 2世纪用希伯来文写成,后来基督教从犹太教中脱胎而出,犹太教的圣经成了基督教圣经的一

14、部分,即旧约。 (三)文学。苏美尔一巴比伦文学作品多是宗教神话和史诗。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吉尔伽美什史诗。它是已知的世界上最早的英雄叙事诗。这部史诗反映了古代两河流域人民同各种暴力进行斗争的某种情景,歌颂了为民建立功勋的英雄和英雄壮举,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们认识自然法则和探索人生奥秘的愿望。)解析:4.简述古埃及人的主要文化成就。(北京师范大学 2000年世界上古史真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一)象形文字。古埃及人发明了象形文字。象形文字是从图画文字演变而来的,具有表意和表音的特点。象形文字是由意符(表意符号)、音符(表音符号)和限定符号(部首符号)三部分组成,共约七百个符

15、号。把意符、音符和限定符号适当组合起来,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词,成为“音、形、义”俱全的象形文字。古代埃及象形文字到希腊罗马人统治时发展为科普特文字等。公元 7世纪,阿拉伯人征服埃及,科普特文字被阿拉伯字母取代。1822 年,法国语言学家商博良成功地译读了埃及象形文字。(二)文学。古埃及人没有创作出大部头的文学著作,甚至也没有史诗性著作传世,但他们留下了形式多样的文学作品:神话、短篇小说、诗歌、战记、教谕、寓言、格言、祈祷文等等。在神话传说中,有关奥西里斯死而复活的故事最为著名。颂诗著名的有尼罗河颂和阿谷颂等,歌颂了尼罗河和阿吞神给埃及、给人类带来的恩惠。战记最著名的是图特摩斯三世年代记。教谕性

16、的作品以箴言形式出现,如古王国时期的普塔霍特普的教谕,反映两个中间期社会状况的聂菲尔列胡预言伊浦味陈辞对美里卡拉王的教谕以及中王国时期的杜阿乌夫之子赫琪给其子柏比的教谕等。 (三)科学。古埃及人在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方面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在历法上,古埃及人制定了太阳历,把一年分为三季,每季 4个月,共 12个月;每月 30天,共 360天,其余 5天作为节日之用。古埃及的太阳历对罗马共和国晚期恺撒制定的儒略历有很大影响。埃及人创造了自己的十进位的计数制度,并创造了用以表示数字的若干符号。古埃及的医学也很发达。由于制作木乃伊,埃及人已了解到人体内部构造,积累了比较多的解剖学知识,掌握了心脏与血

17、液的循环关系。 (四)建筑与艺术。古埃及的建筑以其雄伟浑厚而为世人所瞩目。除金字塔外,在底比斯修建的卡尔纳克神庙和卢克索尔神庙也是古代埃及人的杰作。古埃及留下了丰富的艺术作品。雕刻有浮雕和圆雕。圆雕的数量很多,大者如哈佛拉金字塔前的狮身人面像、阿布一辛贝尔庙前的巨大雕像、门隆巨像等,小者如著名的埃赫那吞的王后涅菲尔提提像等。古代埃及的绘画作品中,如中王国时期的纸草丛中的猫、新王国时期的三个女音乐家等都是杰作。)解析:5.简述早期佛教的基本教义。(北京师范大学 2000年世界上古史真题;东北师范大学 2001年世界古代史真题;南京大学 2004年世界史真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

18、案:佛教从公元前 6世纪创立到公元前 273年阿育王将其定为国教为早期佛教。早期佛教的基本教义主要是“四谛”和“众生平等”。 早期佛教最根本的教义是“四谛”,即四条神圣的真理。四谛包括苦谛、集谛、灭谛、道谛。 (1)苦谛是佛陀讲道的起点。主要讲现实存在的种种痛苦。佛教认为人生一切皆苦。 (2)集谛是说明人生多苦的原因。 (3)灭谛就是指消灭痛苦、消灭苦因、消灭欲望的真理,佛教称这种境界为涅槃。 (4)道谛是指为实现佛教理论所应遵循的手段和方法。要达到消灭痛苦的方法,就要学习教义,遵守戒律和八正道。佛教主张“众生平等”,即一切众生,只要信奉佛教,都有可能超脱生死轮回,进入极乐世界。)解析:6.概

19、述公元前 8世纪至前 3世纪欧亚大陆三大古典文明中心的思想特征。(2010 年统考真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公元前 8世纪至公元前 3世纪,人类历史上形成了中国、印度和希腊三大文明中心。它们都产生了一批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思想家,反映了人类精神的觉醒。 (一)在中国,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等思想家学说影响较大,注重对政治、社会、人性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如孔子主张“仁”;孟子主张“仁政”“性善论”;荀子主张以“礼”治国、“性恶论”;老子主张小国寡民,无为而治;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和“尚贤”;韩非子主张把法、术、势结合起来,以加强中央集权制。 (二)

20、在印度,出现了反对婆罗门教的各种新兴思潮,其中佛教等从多种角度探索人与人生的真谛。古印度在列国时代,各种新的思潮纷纷兴起,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具有反婆罗门教的倾向。其中思想最激进的是顺世论派,而影响最久远的则是耆那教和佛教。佛教主张“众生平等”,其最根本的教义是“四谛”,即苦谛、集谛、灭谛、道谛。 (三)在希腊,早期自然哲学家开始探索物质结构和宇宙本质,如毕达哥拉斯认为抽象的数是万物之本;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火。以苏格拉底为首的哲学家开始思考人与社会的基本问题。苏格拉底关注人性,提出“美德即知识”、“善是人的内在灵魂”,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柏拉图在

21、理想国中提出“贤人治国”;亚里士多德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解析:7.简述希腊奴隶制城邦的特点。(东北师范大学 2002年世界上古史、中古史真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希腊城邦是在古风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逐渐形成的一种国家形态。希腊城邦的形成途径,有通过氏族部落转化而来,也有通过殖民活动建立。希腊城邦显著的特点是: (一)它的统治者是由一部分特权社会成员组成的公民集体。公民集体则是占有数量不等的私有财产的公民共同体,他们把奴隶和非公民的自由人甚至整个外族人集体当作主要的剥削对象。 (二)每个公民拥有一定数量的土地,丧失土地即将丧失公民权;非公民大多从事工商

22、业等,无权拥有土地。 (三)公民集体的最高治权体现在各邦定期召开的公民大会上。除公民大会外,城邦还存在贵族议事会或公民代表议事会和各级行政、军事主管部门,这些部门同公民大会隶属关系的强弱决定了一个城邦的政体性质。 (四)城邦政制时,尚无职业官僚,各职司主要是履行义务,不给工资。 (五)实行公民兵制,军队由全体成年男性公民组成,公民平时务农,战时从军,服兵役时装备、给养一律自备。 (六)城邦的国土一般分为农区和城区两部分,两者地位平等。城邦内没有独立的僧侣集团和神庙单位,没有古埃及、两河流域那样的神庙经济。 希腊文明的特点是,它保留城邦小国纷立的局面远较其他文明为长,而且是在城邦体制下达到其文明

23、的繁荣昌盛的高峰。这种形式上小国寡民的城邦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其公民政治获得了较充分的发展,乃至建立起了奴隶制民主政治。)解析:8.简述梭伦改革的内容与意义。(湖南师范大学 2013年历史学综合真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一)改革内容。公元前 594年,梭伦当选“执政兼仲裁”,全权进行宪政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1)颁布解负令,即解除债务及由于负债而遭受的奴役。根据这个法令,平民所欠公私债务一律废除,雅典公民沦为债奴者一律解放,同时永远禁止放债时以债务人的人身作担保,也就是在公民中取消债务奴隶制。 (2)按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的等级并规定相应的义务和权利,取消以前的贵族、农民、手

24、工业者三级之分。第一等级的财产资格为每年按谷物、油、酒等收入总计达 500麦斗以上;第二等级是收入 300麦斗以上者;第三等级的标准则是 200麦斗以上;其余收入不及 200麦斗者统归入第四等级。分等级的目的是为了分配政治权利:第一级可任执政、司库及其他一切官职;第二级与第一级同,唯不得任司库;第三级可任低级官职,与执政官等高官则无缘;第四级依旧不得担任一切官职,但可和其他等级一样充当陪审法庭的陪审员。 (3)设立新的政权机构,贵族会议大受限制。新机构中最重要的是四百人会议,由 4部落各选 100人组成,除第四级外,其他公民都可当选。四百人会议获得原属贵族会议的众多权力,如为公民大会拟订议程,

25、提出议案,成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等等。另一新机构是陪审法庭,它不仅参与例行审判,还接受上诉案件,等于雅典的最高法院。各级公民都可通过抽签任职,审案时投票作出判决。 (4)颁布促进工商业的法规,例如奖励国外技工迁居雅典,对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雅典公民必须让儿子学一门手艺,否则儿子可拒绝赡养其父;禁止除橄榄油以外的其他粮食出口;对度量衡和币制进行改革,使雅典更好地开展对外贸易。 (二)历史意义。梭伦改革是雅典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它消灭了债务奴隶制,恢复并稳定了独立的小农经济,缓和了公民社会的矛盾,为雅典公民集体的健康发展、形成自主独立的公民意识奠定了牢固的经济基础。改革打破了贵族对政权

26、的垄断,重新配置了国家权力,提高了平民的政治地位,使普通公民能够参与决定国家命运和自身利益的政治活动,使政体向着民主制方向发展迈出了至关重要的第一步。改革采取与斯巴达截然不同的措施,鼓励工商业的发展,为雅典的经济繁荣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解析:9.简述古希腊克利斯提尼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南京大学 2000年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真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一)背景。公元前 509年(或前 508年),执政官克利斯提尼的改革方案在公民大会上通过。他针对梭伦改革犹未深人触动的雅典选举体制和血缘团体作了较彻底的改革。 (二)主要内容。(1)废除传统的 4个血缘部落而代之以 10个

27、新的地区部落,按新部落体制进行选举。他将阿提卡的平原、山地、海岸三大地区各分成十个小区,称三一区,然后在三大区中各取一小区“三结合”,组成十个新行政区即地域部落。这样阿提卡就从原 4部落的基本划分变为 10部落划分,每个部落包括 3个不相邻的三一区。 (2)五百人会议。在组成新的选区之后,克利斯提尼便以 10个部落各选 50人组成新的五百人会议,取代梭伦的四百人会议。五百人会议的成员是所有公民不分等级皆可担任,比四百人会议更民主。 (3)改革以前按血缘部落征兵的办法,实行按地区部落征兵,每部落提供一队重装步兵、若干骑兵及水手,并且选举一名将军为统领。10 名将军组成将军委员会,由军事执政官任主

28、席。 (4)实行陶片放逐法。按公民投票来决定是否对某一公民实行政治放逐,因投票时把定罪人的名字写在陶片上而得名。操作程序为每年召开一次特别公民大会,讨论国内是否存在危害民主制度的公民。如果大会认为有这样的人,便召集另一次特别大会,公民可将危害者的名字写在碎陶片上。写有同一人名的陶片数量超过 6000即表示多数通过,此人应被放逐国外 10年。放逐期间不牵连家属并保留被放逐者财产。 (三)意义。克利斯提尼改革结束了雅典平民反对贵族的长期斗争,肃清了氏族制残余,最终结束了雅典国家政体从贵族制向民主制的过渡,从而在世界文明史上首次确立了一整套民主体制。)解析:10.简述希波战争的主要战役及其年代。(北

29、京师范大学 200年世界上古史真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一)希波战争从公元前 492年开始,至公元前 449年止,大体分作两个阶段:前期(至公元前 479年)为波斯的进攻阶段,后期(公元前 479年以后)为希腊人的反攻和相持的阶段。公元前492年,大流士一世派大军水陆并进,对希腊发动第一次进攻,但其海军中途遭遇风暴,陆军在征服马其顿后受色雷斯人反击,无果而返。 (二)公元前 490年,波斯军队在雅典流亡僭主希庇亚斯引导下,乘舰600艘,取海路再次侵略希腊。波斯军在攻下厄律特里亚后,在雅典东北部的马拉松平原登陆。雅典倾其全部兵力 l万余人对抗波斯近 5万人的军队。在雅典指

30、挥官米太亚德的正确指挥下,马拉松战役以雅典以少胜多结束。此战役极大地鼓励了希腊人的斗志和加强了团结。到公元前 481年,31 个城邦集会于斯巴达,决定组成全希腊的同盟,一致对抗波斯。大会推举斯巴达为海陆军统帅,重要决策则由同盟各邦共同商定。 (三)公元前 480年,波斯国王薛西斯一世亲率大军约 50万、战舰 1 000多艘,发动了第三次入侵。在中希腊的主要道口温泉关,波斯陆军主力和希腊人进行了首次大战。波斯军队战胜了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率领的希腊联军。突破温泉关后,波斯人长驱直人中希腊。公元前 480年秋,希腊和波斯的海军在萨拉米湾展开决战。以雅典舰队为主的希腊海军便利用了有利地形充分发挥自己灵

31、活机动的特点,重创波斯舰队,战局遂起根本变化。 (四)公元前 479年 8月,11 万联军与 1 5万波军在中希腊普拉提亚展开陆上会战,斯巴达重装步兵击毙敌统帅,致使波军阵势崩溃,伤亡达 10万之多,被彻底赶出欧洲。在陆战开始时,在米卡列海角附近全歼敌舰队。自此,希腊军从防御转入进攻,战争进入第二阶段。公元前 478年,原联军主力斯巴达退出作战,雅典继任领导。这一阶段(公元前 478一前 449年)的军事行动主要是希腊人乘胜追击,进一步解放爱琴海上和小亚沿岸的希腊城邦。 (五)公元前 449年,精疲力竭的交战双方签订了卡里阿斯和约。波斯承认了“雅典帝国”的势力范围,允许小亚希腊城邦恢复独立。雅

32、典则表示不再干涉波斯的东方事务。历时 43年的希波战争以希腊胜利而告结束。)解析:11.简述雅典民主政治的政治表现。(南京大学 2003年世界史真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一)内容。雅典的民主政治在希波战争中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公元前 487年,执政官不再经过选举,而是像五百人会议成员那样抽签产生。到公元前 457年,公民大会便决定可让第三等级公民任执政官,后来又扩大到第四等级,并一律由抽签产生。到希波战争结束,雅典政治可说是已达到在古代奴隶制条件下最民主的程度。 (1)各级官职向一切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当然,抽签方法也依职位轻重而略有区别。执政官这类最高官职尚须

33、各选区按比例提出一定数量的候选人,然后再从候选人中抽签决定,但候选资格已尽量放宽,无任何财产、等级、资历的限制。其他各级官职和五百人会议成员则在各选区从合格公民中直接抽签产生。 (2)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民众法庭握有充分的权力。特别是公民大会,这时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所有公民都是大会成员,都有参加讨论发言和投票表决之权,它实行的是直接民主制。 (3)在公民大会和公民群众获得国家主权的同时,原有的氏族贵族势力则被铲除殆尽。贵族会议丧失了一切政治权力,只处理与宗教有关的事务。 (4)为担任公职和参加城邦政治活动的公民群众发给工资和补贴。 (二)积极意义与局限。民主政

34、治为雅典公民的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提供了尽情发挥的可能,使雅典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方面成为全希腊的学校和样板,产生出大批彪炳史册的政治家、哲学家、戏剧家、历史学家,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但作为奴隶制民主政治,它的局限性也相当明显。首先是广大奴隶群众不仅毫无权利可言,而且被列为专政对象。其次,这个民主政治的范围即使在自由民中也是很有限的,妇女皆不能参政,外邦人也无任何权利,这就使自由民人口总数的一半以上与它无缘。再次,雅典对内虽行民主,对外特别是提洛同盟的盟邦却是极端专横残暴的,毫无民主可言。最后,还要看到这个民主政治的领导权仍掌握在奴隶主上层手中,只是这些上层分子不再属反对平民的贵族

35、而是支持平民利用民主的工商业奴隶主。)解析:12.试述亚历山大东征及其影响。(南京大学 1995年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真题;浙江大学 2002年世界中世纪史真题;2007 年统考真题;南开大学 2013年世界历史真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一)东征过程。公元前 336年,腓力二世遇刺身亡,其子亚历山大继位。即位后开始了镇压希腊各城邦的反马其顿运动,之后开始东征;前 334年,通过格拉尼卡战役,占领萨尔狄斯和小亚细亚其他地区;前 333年,发起伊苏斯战役,击败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前 332年,攻陷推罗,随后征服叙利亚和埃及地区;前 331年在高加米拉战役中彻底击败了大流士三世,

36、次年波斯帝国灭亡;前 327年侵入印度西北部,第二年撤军,于前 325年回到新都巴比伦。十年东征至此结束。经过十年的征伐,亚历山大的统治区域扩展到了印度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建立起了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 (二)历史意义。东征在客观上使希腊文明与埃及、巴比伦和印度的文明得以接触、交流、融汇,扩大了各民族已知世界的范围,加快了人类历史由分散走向整体的进程。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在世界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亚历山大的东征给东方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使他们饱受战争之苦。)解析:13.何谓希腊化时代?试析其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华东师范大学 2005年世界通史真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一)希腊化时代是指从亚历山大东征以来,到最后一个希腊化王国托勒密埃及被并人罗马帝国为止这一新的历史时期。 亚历山大帝国及其后各希腊化王国的建立既将希腊文化广泛传播至北非和亚洲,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这些地区原有的文化对希腊文化的作用与影响。因此,希腊化时期的文化具有新的时代特征与内容,是希腊文化与东方文化相互交流融汇的结晶。虽然它仍属于希腊文化的范畴,使用希腊的语文,承袭希腊的传统,但与古典时期的希腊文化有明显的不同。这不仅在于它包含了一定的东方文化的因素,而且在于它是对那个扩大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