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模拟试卷17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towelfact221 文档编号:1390707 上传时间:2019-12-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模拟试卷17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模拟试卷17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模拟试卷17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模拟试卷17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模拟试卷17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历史学基础(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模拟试卷 17及答案解析(总分:6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0,分数:20.00)1.单项选择题 1-20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罗马帝国疆域扩张到顶点是在( )统治时期。(分数:2.00)A.屋大维B.哈德良C.图拉真D.涅尔瓦3.下列人物不属于罗马共和国末期后三头同盟的是( )。(分数:2.00)A.屋大维B.雷必达C.庞培D.安东尼4.罗马人所说的“布匿人”是指( )。(分数:2.00)A.希腊人B.西班牙人C.高卢人D.迦太基人5.基督教创始人耶稣出生在( )。(

2、分数:2.00)A.埃及B.巴勒斯坦地区C.两河流域D.小亚细亚6.下列不属于罗马著名历史学家塔西佗的作品的是( )。(分数:2.00)A.日耳曼尼亚志B.历史C.编年史D.希腊罗马名人传7.基督教发展史的转折点是( )。(分数:2.00)A.基督教会形成B.米兰敕令颁布C.尼西亚会议D.修道院的出现8.使罗马成为地中海西部霸主的战争是( )。(分数:2.00)A.第一次布匿战争B.第二次布匿战争C.高卢战争D.马其顿战争9.在不列颠北部修建长城的罗马皇帝是( )。(分数:2.00)A.哈德良B.涅尔瓦C.图拉真D.屋大维10.著名的罗马竞技场修建于罗马帝国的( )。(分数:2.00)A.塞维

3、鲁王朝B.克劳狄王朝C.安敦尼王朝D.弗拉维王朝二、名词解释(总题数:17,分数:34.00)11.名词解释 21-28小题。(分数:2.00)_12.王政时代(分数:2.00)_13.十二铜表法(分数:2.00)_14.元老院(分数:2.00)_15.“三头政治”(分数:2.00)_16.哈德良长城(分数:2.00)_17.隶农制(分数:2.00)_18.元首制(分数:2.00)_19.米兰敕令(分数:2.00)_20.“同盟者”战争(分数:2.00)_21.日耳曼尼亚志(分数:2.00)_22.库里亚大会(分数:2.00)_23.马略军事改革(分数:2.00)_24.朱古达战争(分数:2.

4、00)_25.罗马行省制度(分数:2.00)_26.皮洛士战争(分数:2.00)_27.伊达拉里亚文明(分数:2.00)_三、史料分析题(总题数:3,分数:6.00)28.史料分析题 29-30小题。(分数:2.00)_29.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当时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境内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起来,海路畅通无阻,陆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促进了贸易发展,也有利于信息传递和军队调防。帝国同北欧、印度、中国都有贸易往来,中国的丝绸也传到帝国。原来较落后的帝国西部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问题:丝绸之路对罗马产生了何种影响?与罗马的城镇繁荣有何关系?(分数:2.00)_3

5、0.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他们当选之后,所有提出来的一切法案,全是打击贵族的权力与威势和促进平民的利益的。 一条是针对债务的,提议说:已经付过的利息总数,应在本金中扣除,余下的数目,分期在三年中偿还。第二条限制占有大量土地,禁止任何人持有土地超过 500罗亩。第三条提议:不再选举执政保民官,在贵族和平民两个阶层中各推出一个执政官来。这些都是极重要的问题,不经过一番热烈的斗争,是不会解决的。 李维:罗马建城以来的历史,3441 问题:文中的“他们”指的是谁?结合相关背景知识,分析这则史料的内容与意义。(分数:2.00)_四、论述题(总题数:3,分数:6.00)31.论述罗马共和国早期对外征服

6、的过程和历史意义。(分数:2.00)_32.简述格拉古兄弟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分数:2.00)_33.塞尔维乌斯改革的原因、内容和意义是什么?(分数:2.00)_历史学基础(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模拟试卷 17答案解析(总分:6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0,分数:20.00)1.单项选择题 1-20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罗马帝国疆域扩张到顶点是在( )统治时期。(分数:2.00)A.屋大维B.哈德良C.图拉真 D.涅尔瓦解析:解析:图拉真统治时期,罗马帝国越过多瑙河防线向北扩张,越过幼发拉

7、底河防线向东扩张,帝国疆土达到极致。3.下列人物不属于罗马共和国末期后三头同盟的是( )。(分数:2.00)A.屋大维B.雷必达C.庞培 D.安东尼解析:解析:安东尼、雷必达和屋大维三人出于各自利益的需要,于公元前 43年 10月在意大利北部波诺尼亚城附近举行会晤,公开结盟,史称“后三头政治同盟”。4.罗马人所说的“布匿人”是指( )。(分数:2.00)A.希腊人B.西班牙人C.高卢人D.迦太基人 解析:解析:布匿人是罗马人对迦太基人的称呼,迦太基人是罗马崛起之前的西地中海的霸主。5.基督教创始人耶稣出生在( )。(分数:2.00)A.埃及B.巴勒斯坦地区 C.两河流域D.小亚细亚解析:解析:

8、此题考查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要注意罗马史与教会早期史的关系。6.下列不属于罗马著名历史学家塔西佗的作品的是( )。(分数:2.00)A.日耳曼尼亚志B.历史C.编年史D.希腊罗马名人传 解析:解析:塔西佗的代表作有阿格里科拉传日耳曼尼亚志历史和编年史。7.基督教发展史的转折点是( )。(分数:2.00)A.基督教会形成B.米兰敕令颁布 C.尼西亚会议D.修道院的出现解析:解析:米兰敕令承认基督教的合法性,是基督教发展史中的转折点。8.使罗马成为地中海西部霸主的战争是( )。(分数:2.00)A.第一次布匿战争B.第二次布匿战争 C.高卢战争D.马其顿战争解析:解析:罗马与迦太基人进行了三次布匿

9、战争,通过第二次布匿战争,罗马夺取了西地中海的霸权。9.在不列颠北部修建长城的罗马皇帝是( )。(分数:2.00)A.哈德良 B.涅尔瓦C.图拉真D.屋大维解析:解析:哈德良长城是公元 122年罗马帝国皇帝哈德良修建的长城,是罗马人保卫不列颠省西北边疆的一道连绵不断的屏障,用以防御蛮族(尤其是凯尔特人)入侵者。10.著名的罗马竞技场修建于罗马帝国的( )。(分数:2.00)A.塞维鲁王朝B.克劳狄王朝C.安敦尼王朝D.弗拉维王朝 解析:解析:罗马建筑是近几年考试的重点,相对较偏较难。二、名词解释(总题数:17,分数:34.00)11.名词解释 21-28小题。(分数:2.00)_解析:12.王

10、政时代(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王政时代是罗马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阶段。约在公元前 8世纪一前 6世纪末叶。因为传说有 7个国王先后统治罗马而得名。传说罗马共有 3个部落、30 个胞族、300 个氏族。公共权力机关由元老院、库里亚大会、勒克斯组成。公元前 510年,第 7位国王小塔克文被驱逐,王政时代结束,罗马共和国建立。)解析:解析:罗马人由于王政时代的原因,不喜欢国王的称号。13.十二铜表法(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在约前 450年制定的法律,因为据说刻在 12块铜牌上,故而得名。十二铜表法颁布之后,就成为共和时期罗马法律的主要渊源。内

11、容分别为:传唤、审判、求偿、家父权、继承及监护、所有权及占有、房屋及土地、私犯、公法、宗教法、前五表之补充、后五表之补充等十二篇。因各表系由青铜铸成,故习惯上称作十二铜表法。这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该法典对于贵族的权力作了一些限制。)解析:解析:公元前 454年,罗马元老院被迫承认人民大会制定法典的决议,设置法典编纂委员 10人,并派人赴希腊考察法制,至公元前 451年制定法律十表,第二年又补充二表。这就是著名的十二铜表法。14.元老院(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元老院是古罗马国家的重要权力机构,起源于王政时代,其成员据说最开始是100人,后增至 300人,由氏族长老组成,系王

12、的顾问和传统的维护者。库里亚大会的决定须经过它的批准方可生效。罗马共和国建立后,元老院成员由有权势的贵族及卸任的高级长官组成;公元前 4世纪时,平民得以担任执政官和其他高级长官,亦得进入元老院。元老院掌管诸如宣战媾和、征募军队、财政预算、批准立法、司法审判等国家生活的大权。)解析:解析:元老院是共和国的核心领导机构和最高行政机关,是共和制传统的代表者和维护者。15.“三头政治”(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三头政治”指罗马共和国末期先后由三个掌权势的人物结成的两次政治同盟。先后出现了前三头和后三头两次同盟。公元前 60年由恺撒、庞培、克拉苏秘密组成的同盟称“前三头政治”,它于公元

13、前 48年解体,为恺撒的独裁统治所取代。公元前 43年由屋大维、安东尼、雷必达公开结成的同盟称为“后三头政治”,它在公元前 30年解体,为屋大维的元首政治所取代。)解析:解析:后三头政治与前三头政治相比,不同之处是独裁权力获得官方的支持。16.哈德良长城(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哈德良长城是罗马人保卫不列颠省西北边疆的一道连绵不断的屏障,用以防御蛮族(尤其是凯尔特人)入侵者,公元 122年罗马皇帝哈德良始建。长城由一个海岸延伸到另一个海岸,全长118千米,从沃尔森德到鲍内斯。哈德良长城曾被短时废弃,而采用安东尼墙,后来哈德良长城又被继续使用,直到约 410年。部分城墙保存至今。

14、)解析:解析:在罗马时代,不列颠岛的苏格兰与英格兰就处于不同的社会之下,影响了之后二者的发展走势。17.隶农制(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隶农制是罗马帝国实行的一种新的经济剥削方式。12 世纪罗马的奴隶起义和奴隶的怠工使奴隶主开始改变剥削方式,把农庄分成小块,交给奴隶和破产的小自耕农耕种,强迫其交租和服役,而且不得离开土地。这种剥削方式就被称为隶农制。隶农有自己的家室和微薄的经济,但仍被束缚于土地,而且可以连同土地一起出卖,有别于奴隶和农奴。隶农制于 2世纪时在罗马日渐流行,带有新的封建生产关系的萌芽性质。)解析:解析:罗马是奴隶制社会的典型代表,经历了奴隶制的不同发展阶段。18

15、.元首制(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元首制是古罗马帝国在 476年灭亡前的两个政府阶段中较早的一个。在元首制中,皇帝独裁统治的实质被从罗马共和国时期以来的寡头自治的形式和传统所遮蔽,因此元首制就是披着共和制外衣的君主制。元首这一头衔(全称为第一元老或第一公民)由第一位罗马皇帝屋大维最早采用。在发生几乎导致帝国政治上灭亡的第三世纪危机之后,戴克里先用多米那特制(专制君主制)取代了元首制。)解析:解析:元首制下,元首与元老院实行双头政治。19.米兰敕令(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米兰敕令又译作米兰诏令或米兰诏书,是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和李锡尼在 313年于意大利的米

16、兰颁发的一个宽容基督 教的敕令;此诏书宣布罗马帝国境内有信仰基督教的自由,并且发还了已经没收的教会财产,亦承认了基督教的合法地位。米兰敕令是基督教历史上的转折点,标志着罗马帝国的统治者对基督教从镇压和宽容相结合的政策转为保护和利用的政策,基督教也从被迫害的“地下宗教”成为被承认的宗教,开始了与帝国政府的政权合流。)解析:解析:米兰敕令是基督教历史的重要转折点,基督教的教义也发生了变化。20.“同盟者”战争(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同盟者”战争是古罗马的意大利同盟者城市和部落发动的反罗马特权和争取罗马公民权的战争。公元前 91年,主张授予同盟者以罗马公民权的保民官德鲁苏斯被暗杀

17、,鉴于合法斗争无望,同盟者愤而起义。整个意大利,特别是中南部地区都卷入了起义。起义军以科菲尼乌姆为首都建立国家,称为意大利,设元老院、执政官,并自铸货币。公元前 90年末,罗马颁布一项法令,授予仍然忠于罗马的同盟者以罗马公民权。公元前 89年又颁布法令,两个月内放下武器的同盟者也授予罗马公民权。公元前 88年,同盟者起义失败。但此后罗马人迫于形势,相继授予所有意大利人以罗马公民权。)解析:解析:罗马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把国家居民划分为不同阶层。21.日耳曼尼亚志(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日耳曼尼亚志是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的历史著作。该书完成于公元 98年,详细记述了西日耳曼人的形

18、体特征、生活及宗教信仰状况,也记录了他们的社会制度、政治组织和物质文化生活,表明当时的西日耳曼人已有阶级分化,出现了贵族、自由人和奴隶。对研究日耳曼人的早期历史有较高的价值。)解析:解析:日耳曼尼亚志与高卢战记是反映日耳曼人历史的主要文献。22.库里亚大会(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库里亚大会即大氏族会议或胞族会议,是古罗马公民大会之一。库里亚大会由勒克斯(意为“王”)召集,限成年男子参加。大会有权决定战争、选举高级官职、通过或否决法律法令及审判重大案件,氏族血缘关系在行使权利时有重要作用。塞尔维乌斯改革建立了以财产资格为标志的森都利亚大会(百人团会议),取代了库里亚大会的实权。

19、)解析:解析:罗马公民大会在不同时期占主导地位的会议组织不同。23.马略军事改革(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马略军事改革是指公元前 107年,马略出任罗马执政官,进行的军事改革。内容包括将公民兵制改为募兵制,规定包括罗马公民和非罗马公民在内的自由人皆可充当罗马职业兵,服役16年,服役期间由国家供养,服役期满后由国家分给份地。马略还对军队进行严格的训练,用当时训练角斗士的方法训练士兵。其影响在于:一方面,改变了罗马的军队构成和兵役制度,即以职业兵制取代公民兵制,解决了罗马国家兵源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导致罗马公民与罗马军队的分离,否定了公民、土地、战士三位一体的制度,进而动摇了罗马

20、共和国赖以存在的基础,同时为此后出现的军事独裁统治创造了条件。)解析:解析:马略军事改革只是解决了军队的危机,并没有能够解决共和制度整体的危机。24.朱古达战争(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朱古达战争指公元前 2世纪古罗马与努米底亚之间的战争。公元前 2世纪时,努米底亚王国已是罗马的附庸。公元前 113年,努米底亚发生王位之争,并与罗马发生冲突。公元前 111年,罗马元老院向努米底亚宣战,但罗马屡次受挫,始终没有征服它。公元前 107年马略被推举为执政官后,组织雇佣军队远征北非。至公元前 105年,罗马人终于赢得战争,国王朱古达被俘,努米底亚被分割,更加依附于罗马。)解析:解析:朱

21、古达战争反映出罗马共和国末期的危机:政治腐败,军队战斗力低下。25.罗马行省制度(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行省是古罗马在意大利以外的征服地上的行政单位。罗马在对外征服过程中,在被征服地区建立了行省制度。到公元前 2世纪 30年代前后,罗马共有 9个行省,罗马向行省委派总督实行统治。后来,由于行省数目增多,元老院委任卸任执政官和执法官为行省总督,这一原则逐渐成为惯例,后又获得法律上的认可,作为制度固定下来。行省总督任期一年,如遇特殊情况,任期可延长到 23 年。罗马在行省通常实行包税制,除了实行贡赋制的行省,其直接税由地方当局办理,交给财务官,其他行省一切直接税和间接税的征集,都

22、包给罗马或当地的包税人。)解析:解析:行省是被征服地的意思,行省居民不享有罗马公民权利。26.皮洛士战争(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皮洛士战争是古希腊伊庇鲁斯国王皮洛士入侵罗马的战争。公元前 280年,伊庇鲁斯国王皮洛士受塔兰托之邀帮助塔兰托人与罗马作战。接着,皮洛士率领大军在意大利登陆,在赫拉克里亚和阿斯库伦战役中接连击败罗马军队,但自己也遭到很大损失。罗马趁皮洛士移兵西西里之际,占领了南意大利一些希腊殖民城邦。公元前 275年皮洛士重返意大利,在贝尼温敦决战中被罗马击溃,率残部退回希腊。公元前 272年希腊城邦他林敦见大势已去,投降罗马,南意大利一些城市和部落也先后被罗马降服

23、。)解析:解析:“皮洛士的胜利”被作为西方的谚语,意思是得不偿失的胜利。27.伊达拉里亚文明(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伊达拉里亚文明是意大利早期文明。公元前 8世纪,伊达拉里亚人来到意大利,起初活动于亚努河和第伯河之间地区,后又向外扩展势力范围。大约在公元前 7世纪,伊达拉里亚出现了城市国家,但伊达拉里亚人始终没有建立统一的国家,各城市国家皆独立自主,各自为政。公元前 6世纪,伊达拉里亚势力达到鼎盛,其势力范围南达拉丁姆和坎佩尼亚,北抵波河流域。传说伊达拉里亚人曾人主罗马,建立了所谓的塔克文王朝。后来罗马兴起,伊达拉里亚城市国家相继被征服,终于全部被兼并。)解析:解析:伊达拉里

24、亚又译为埃特鲁里亚。伊达拉里亚文明对拉丁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三、史料分析题(总题数:3,分数:6.00)28.史料分析题 29-30小题。(分数:2.00)_解析:29.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当时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境内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起来,海路畅通无阻,陆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促进了贸易发展,也有利于信息传递和军队调防。帝国同北欧、印度、中国都有贸易往来,中国的丝绸也传到帝国。原来较落后的帝国西部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问题:丝绸之路对罗马产生了何种影响?与罗马的城镇繁荣有何关系?(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丝绸之路对罗马帝国的影响主要集中在罗

25、马帝国的东部。罗马帝国的东部,尤其是西亚地区是丝绸之路的终点站。丝绸之路的畅通为罗马城市带来了大量用于交换的商品,但是丝绸之路并不是罗马城市繁荣的主要因素。罗马社会是一个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社会,它除了发达的奴隶贸易外,还有频繁的过境贸易和与外部的贸易往来,同时罗马国家内部地域广阔,交通发达,也有利于各地不同的商品往来贸易。而从东方运抵罗马国家的丝绸贸易数量的比重不大,只是罗马与外部世界贸易中的一部分。)解析:解析:要结合史实客观分析丝绸之路与罗马城镇繁荣的关系。30.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他们当选之后,所有提出来的一切法案,全是打击贵族的权力与威势和促进平民的利益的。 一条是针对债务的,提

26、议说:已经付过的利息总数,应在本金中扣除,余下的数目,分期在三年中偿还。第二条限制占有大量土地,禁止任何人持有土地超过 500罗亩。第三条提议:不再选举执政保民官,在贵族和平民两个阶层中各推出一个执政官来。这些都是极重要的问题,不经过一番热烈的斗争,是不会解决的。 李维:罗马建城以来的历史,3441 问题:文中的“他们”指的是谁?结合相关背景知识,分析这则史料的内容与意义。(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他们”指的是罗马共和时期的保民官李锡尼和绥克斯图。上述文献反映的即是李锡尼和绥克斯图法案的内容。共和初期,罗马平民和贵族围绕债务问题、土地问题和参政权问题,斗争得非常激烈。李锡尼和

27、绥克斯图当选保民官后,提出了上述法案,企图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法案获得通过,是平民反对贵族斗争胜利的一个里程碑。)解析:解析:平民与贵族斗争是共和国早期政治发展的重要线索,民众通过斗争争取到罗马公民权,巩固了统治基础。四、论述题(总题数:3,分数:6.00)31.论述罗马共和国早期对外征服的过程和历史意义。(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罗马共和国早期对意大利的征服过程主要如下: (1)罗马先和拉丁城市结盟,经过三次维爱战争,在公元前 396年攻陷伊达拉里亚城市维爱。罗马解除了直接威胁,控制了第聂伯河流域广大地区。 (2)公元前 390年高卢人大败罗马军队,进入了罗马城,此战后,罗马

28、元气大伤。经过约半个世纪的战斗,罗马才恢复了它在拉丁姆的领导地位。 (3)罗马向南扩张,同萨莫奈发生冲突,经过从公元前 343年到公元前 290年的三次战争,萨莫奈最后被罗马击败,从此意大利中部地区都落到了罗马手中。 (4)罗马向南意大利扩张势力,与希腊殖民城邦他林敦发生战争。他林敦求救于皮洛士。皮洛士同罗马几次争斗,在贝尼温敦决战中被罗马击败,他林敦投降罗马。至此,除高卢人占据的波河流域以外,意大利半岛其余地区都臣服于罗马。)解析:解析:罗马征服意大利为罗马向外扩张奠定了基础。32.简述格拉古兄弟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第一次两两里奴隶起义尚未结束

29、之时,罗马领土的急剧膨胀、财富的增长和奴隶占有制的迅速发展,导致土地集中和大批农民破产,促使社会矛盾日趋激烈。罗马城乡平民在格拉古兄弟的领导下,掀起了一场以土地改革为中心的社会改革运动。 公元前 133年提比留.格拉古当选为保民官,提出土地法案,规定公民每户所占公有地不能超过 1000尤格,超过土地由国家偿付地价,收归国有,并划成每块 30尤格的份地分给贫穷农民,由一个三人委员会负责分配土地。经过激烈斗争,法案在公民大会上获得通过。提比留在竞选下一年的保民官时被杀害,但失地农民要求分配土地的斗争并未停息,在他死后 10年间,仍有 75 万多公民分得份地。 公元前 123年和公元前 122年,盖

30、乌斯.格拉古任保民官。他重申提比留的土地法案,还提出了实行赈济城市贫民的粮食法和授予骑士司法权的审判法等内容广泛的法案,具体是:国家向平民廉价供应粮食;在亚细亚行省由包税人负责征收什一税;改组审理行省中官员违法案件的法庭;在迦太基故址设置殖民地;授予意大利人罗马公民权等。 格拉古兄弟的改革从单纯的土地立法发展为广泛的改革运动,冲击了豪门贵族的统治,提出了罗马国家进一步发展所必须解决的一些重大问题,对于罗马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解析:解析:格拉古兄弟改革的失败表明共和制的灭亡无法挽回。33.塞尔维乌斯改革的原因、内容和意义是什么?(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罗马王政时代后期,

31、罗马社会发生两极分化以及阶级、等级的矛盾和斗争,促使氏族制度日趋瓦解和国家的产生。以军事民主制为传统的氏族管理机构逐渐发生蜕变。为了满足当时社会发展和对外扩张的需要,增强罗马的实力,调整社会内部关系,第六王塞尔维乌斯实行了一系列改革。 (1)建立新的地域部落,代替原来按照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 3个氏族部落。在新建的地域部落中设置管理机构负责公民登记、征兵征税和摊派徭役。凡在地域部落登记人册的自由民都获得公民权,这大大打击了氏族制度。 (2)对公民及财产进行普查,在此基础上按财产多寡把公民划分为五个等级,并确定其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各等级提供数目不同的森都利亚(即百人团)。 (3)创立森都利亚大会,作为新的公民大会取代库里亚大会。森都利亚大会实行集体投票制,富有公民在大会中居于统治地位。 影响:塞尔维乌斯改革是合乎王政时代后期罗马社会发展变化规律的产物。森都利亚大会实际上是社会阶级和等级划分后有产者重新组合起来和实行统治的组织形式。塞尔维乌斯改革标志着罗马国家的产生,完成了在罗马创建王制(或称原始君主制)城市国家的历史性任务。)解析:解析:塞尔维乌斯改革类似于来库古改革,是以神话人物作为国家创立的标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