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语文.docx

上传人:孙刚 文档编号:139489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60.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语文 一、古代诗文阅读 ( 27 分 ) ( 一 )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 6 分 )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 1)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 _。 ( 荀子劝学 ) 答案:而闻者彰 ( 2) _,往来无白丁。 ( 刘禹锡陋室铭 ) 答案:谈笑有鸿儒 ( 3) _?心远地自偏。 ( 陶渊明饮酒 ) 答案:问君何能尔 ( 4) 我寄愁心与明月, _。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答案:随风直到夜郎西 ( 5) 庄生晓梦迷蝴蝶, _。 ( 李商隐锦瑟 ) 答案:望帝春心托杜鹃 ( 6) 斜阳草树, _,人道寄奴曾住。

2、( 辛弃疾永遇乐 ) 答案: 寻常巷陌 解析: 本题考查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的能力。 “ 名篇 ” 是指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 “ 名句 ” ,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等。平时要重视提高人文素养。 注意 “ 鹃 ”“ 彰 ” 等易错字的书写,也不要漏掉 “ 而 ”“ 尔 ” 等字。 ( 二 ) 文言文阅读 ( 15 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 5 题。 张祖传 ( 明 ) 张岳 张祖,字彦宗,以字行。十三岁,父祖继殁,独奉母以居。 洪武改元,闽中法令严核,绳吏之法尤峻。惮应役者邀祖斩右大指以自黜。祖疑之,入白母。母曰:“法可避也,指斩

3、不可复续,盍去诸?”遂避匿。未几,斩指事觉,诏逮捕戍边。犯者言张某始与某辈约如此。逮久弗获。会天变肆赦,乃归。室中空虚,至系马槛牛,毁斗桶为薪。念非力学无以树门户,于是决意习儒业。是时,诏民田八顷以上家,择子若孙一人为吏。县檄至,祖挥之弗受,执卷奋曰:“吾而吏耶?”令白按察司,复檄祖往,固弗受如县。使者熟视之,曰:“ 君,我辈中人也,勿辱于县 。”遂挟以去。 祖既通儒术,兼晓丸章算法。时方行方田令,即以其 事属之。文案盈几,祖精勤不舍,昼夜栉理而错画之,皆有绪可按据。 建文时,祖为吏部吏。未几,云南布政张公紞召入为尚书,于属吏多所更易,独言张某老成,守法不易也。时帝方与方孝孺辈讲求古治,经济之

4、事多变太祖旧章,章奏日下吏部。祖密言于紞曰:“高皇帝起布衣,有天下,立法创制,规模远矣。为治当责实效。令法制已定,日有变更,未必胜于旧,徒使异议者以为口实,盍先其急者?”,紞深然之,而夺于群议,不能用。 会添设京卫知事一员,诏吏部选可者 。紞曰:“无逾祖矣。”授留守知事。 及靖难师渣渡江,祖为安吉县丞。紞被谴自经,舁尸归, 属吏无敢往视,祖独往经理其殡。殡毕,哭奠而去。时人义之。 安吉在万山中,向多逋民,隐田不以自实,财赋甚少。祖至,清勤自持,敬礼贤士大夫,与讲究磨砺。在职九年,稽核财赋,修筑陂塘圩岸,不可胜计。逋民隐田者令以占籍输税,免其罪。声称著闻,以最荐升湖广按察司经历。行至吴桥卒,惟一

5、子扶丧归。 ( 摘编自小山类稿 ) 【 注 】 若:或者。方田:指方田均税法。紞被谴自经:朱棣登位,张紞被解除职务后自杀。逋民:逃到本地的百姓。占籍:自外地迁来的成为有户籍的当地居民。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 确的一项是 ( ) ( 3 分 ) A.绳 吏之法尤峻 绳:捆绑。 B.即以其事 属 之 属:交付。 C.无 逾 祖矣 逾:超过。 D.不可 胜 计 胜:尽。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从语法角度看, A、 B、 C 三个选项都是动词搭配名词或者代词, D 项是个副词搭配动词,从语法角度看都是正确的,因而要从语意角度进行判断。从语意角度看, A 项的捆

6、绑显然与现代汉语类似,回文定位会发现“绳吏之法尤峻”并不是将官吏捆绑,朝廷不可能立法捆绑官员,而应该是规范、约束的意思,答案选 A。 答案: A 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张祖尽职尽责的一组是 ( ) ( 3 分 ) 闽中法令严核 复檄祖往,固弗受如县 昼夜栉理而错画之 为治当责实效 稽核财赋,修筑陂塘圩岸 逋民隐田者令以占籍输税 A. B. C. D.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组合选择题要把握两个限定条件(主语和内容)和一个范围条件(段落位置)。本题中,两个限定条件是主语和内容,即题目中的“表明张祖尽职尽责”的主语“张祖”和内容“尽职尽责”。“尽职尽责”的内容从文章的第三段

7、,也就是张祖开始担任官职之后才出现的一个品质特色;范围条件很容易判断,位于一、二两段的选项都不涉及“尽职尽责”。 答案: D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3 分 ) A.张祖为逃避服役而断指出走,遇赦后见家境衰败,于是决定发愤读书以振兴家门。 B.建文年间张祖在吏部做小吏,上司张紞非常赏识他,认为他办事老成,笃守法令。 C.吏部尚书张紞自杀后,属吏中只有张祖敢出面料理丧事,当时的人认为他有情有义。 D.张祖任安吉县九年,因政绩卓著,考核获得最高等级,被推荐升任湖广按察司经历。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文言文的文意理解题是考查同学们的细心程度

8、,因为在人物传记中的文意理解题考查的都是翻译细节出错,也就是要求同学们在按照选项 A、 B、 C、 D 的顺序回文定位时,做到以逗号为断句进行逐字翻译对照。比较容易出错的是人物名称(张冠李戴)、人物态度(态度相反)、“将”“欲”等词语的翻译(还未做的事情,选项中翻译为已做)等。 A.第一个逗号前的“为逃避服役而断指出走”翻译错误,对应的原文是“惮应役者邀祖斩右大指以自黜。祖疑之,入白母。母曰:法可避也,指斩不可复续,盍去诸?遂避 匿”,也就是有人邀请张祖斩除大拇指来免除兵役,张祖犹豫不决,就回家告诉了母亲,母亲劝他:“法律是可以逃避,斩掉的手指却再也长不出来了,为什么要斩去它呢?”于是避开了这

9、件事情没有做,张祖并没有真的斩去手指,由此可见,该项错误。 答案: A 5.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6 分 ) ( 1) 君,我辈中人也,勿辱于县。 ( 3 分 ) ( 2) 会添设京卫知事一员,诏吏部选可者。 ( 3 分 ) 解析: 本题考查同学们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的能力。 ( 1) 字字落实:忠于原文,不增不减。(落实关键词语) ( 2) 句句通顺:合乎文意,明 白通顺。(落实特殊句式) ( 3) 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 4) 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

10、,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直译和意译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 1) “辈”“辱”各 1 分,判断句式 1 分; ( 2) “ 添 ”“ 诏 ”各 1 分,判断句式 1 分。 参考译文: 张祖传 张岳 张祖,字彥宗,以字为名被世人所知。十三岁时,父亲、祖父相继去世,独自侍养母亲一起居住。 洪武元年,闽中的法令严酷,约束官吏的法令尤甚。有害怕被征召劳役的人来约张祖一起斩断右手大拇指来免除劳役。张祖疑虑拿不定主意,回家告诉了母亲,母亲说:“法令可以逃避,手指斩断后就不能再连上,何不逃离呢?”于是逃跑藏匿起来。不

11、久,斩断指头的事被发现,诏令逮捕发配去戍边。犯罪的人说张祖开始与自己相约这样做的。追捕张祖很久没有抓到。正赶上新皇即位大赦天下,就回来了。家中一无所有,以至于变成马厩牛圈,毁木斗桶做薪柴。张祖想不努力学 习就不能振兴门户,于是决心学习儒学。这时,皇帝下诏有八顷田以上的人家,选出一个儿子或孙子为小吏。县里文书送到(征如张祖),张祖拒不接受,手拿经书愤愤的说:“我是做小吏的人吗?”县令报告了按察司,按察司再发文让张祖前去,张祖像县里一样坚决不接受。使者仔细地看了看顾他,说:“您是我们这一类的人,不要在县里受委屈。”于是带他一起离开了。 张祖已经通晓儒学,又明晓九章算法。当时正推行方田均税法,就把这

12、件事交付给他。文书满几案,张祖兢兢业业,废寝忘食分类梳理、安排、谋划,事情做的有条有理、有据可查。 建文帝时,张祖 为吏部小吏。不长时间,云南布政史张公紞被召入为吏部尚书,于是下属官吏很多都更换了,唯独说张祖办事老城、守法度而没有更换。当时建文皇帝正与方孝孺等人讲求古法治国,治理国家的事很多都改变了太祖的旧制度,变法章奏每天都传到吏部。张祖暗中对张公紞说:“高皇帝起于平民,据有天下,创立新法制度,规模很大。治理国家应追求实效。现在法制已定,每天都有变更,未必胜于旧法,只给有不同意见的人提供借口,何必这么急着改变呢 ?” 张公紞认为他说的很对,但因群议太盛,没有采用。恰逢(要)增设一位京卫知事,

13、皇帝下令吏部挑选合适的人。张公 紞说:“没有比张祖(再合适的)。”授张祖为留守知事。 等到靖难之师渡江成功后,张祖做安吉县丞。张公紞被解除职务自杀,尸体抬回家,属吏没有敢去探视的,只有张祖前往帮助料理丧事。出殡完毕,哭着祭奠后离开,当时的人认为他有情有义。 安吉多山,向来多逃到本地的百姓,隐藏田地不能如实上报,收上的财赋很少。张祖到任后,清廉勤勉自守,尊敬礼待贤士大夫,与他们协商探讨,在职九年,稽查核实财赋,修筑池鱼之殃堤坝,不可胜数。逃到本地的百姓隐藏田地的令他们登记户籍交税,免其罪过,声名卓著远扬,因考核等级最高被推荐升任湖广按察司经 历。上任行经吴桥时去世,只有一个儿子扶丧归家。 答案:

14、 ( 1) 您是我们这一类的人,不要在县里受委屈。 ( 2) 恰逢(要)增设一位京卫知事,皇帝下令吏部挑选适合的人。 ( 三 ) 古代诗歌阅读 ( 6 分 )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 6 分 ) 双调蟾宫曲 自乐 ( 元 ) 孙周卿 草团标正对山凹。山竹炊粳,山水煎茶。山芋山薯,山葱山韭,山果山花。山溜响冰敲月牙,扫山云 惊散林鸦。山色元佳,山景堪夸,山外晴霞,山下人家。 ( 选自太平乐府 ) 【 注 】 草团标:屋。山溜响:山间泉流叮咚作响。溜,小股水流。 ( 1) 本曲每句都有“山”字,在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 3 分 ) 解析:本题考查同学们鉴赏作者情感

15、的能力。首先,主题赏析诗歌,把诗歌的情感点出,具有对隐逸生活的满足之情;这里还可以对隐逸生活进行分析,即对山居生活的满足之情。第二,从结构分析。“山”居于文中各个部分,不具有结构作用,可以不分析。第三,内容上,明确作者写了山居生活满眼是山,由此联想,表达了作者亲近自然、生活充满了自然情趣。 答案: 强调了 “ 山 ” 在作者生活中无处不在 ;突出了作者的生活充满自然情趣;作者山居生活的自乐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意 思对即可。) ( 2) “扫山云惊散林鸦”与“月出惊山鸟” ( 王维鸟鸣涧 ) 两句中“惊”的起因各是什么?有什么相同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 3 分 )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

16、歌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第一问,根据内容回答即可。第二问,首先理解表达技巧的内容,“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 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第二,阅读诗 歌,明确本诗运用的反衬手法;第三,结合诗句分析,点明效果即可。 答案: (第一问)孙曲中 “ 惊 ” 的起因是云朵掠过山林(或:扫地发出声响);王诗中 “ 惊 ”的起因是月亮升起, 月光照射过来。(第二问)反衬出山间的幽静。(意思对即可。) 二、文学

17、名著、文化经典阅读 ( 16 分 ) ( 一 ) 文学名著阅读 ( 10 分 )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5 分 ) A.冯云卿靠放高利贷挣起了一份家产,因投机公债库券,很快就亏折了,但他不承认是自己失误,而认为是运气不好。 ( 子夜 ) B.觉慧去看生病的祖父,祖父对他说,冯家的亲事不能不提,要他去把二哥找回来谈这件事,但是觉新等人却把觉民藏了起来。 ( 家 ) C.老葛朗台知道欧也妮把私房钱给了堂弟,大怒,把她关在房间里。克罗旭得知后,提醒他欧也妮拥有母亲去世后的遗产继承权,劝他善待欧也妮。 ( 欧也妮葛朗台 ) D.伽西莫多因为出奇的丑陋,没有参

18、赛却意外地当选为愚人王。当有人称他是十全十美的愚人王时,伽西莫多激动地说:“谢谢!” ( 巴黎圣母院 ) E.押解马斯洛娃这一批人的火车就要开了,涅赫柳多夫去为她送行。见到他,马斯洛娃很高兴。涅赫柳多夫 告诉她,下一班火车他也去西伯利亚。 ( 复活 )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内容的能力。 B 选项中,觉民知道祖父答应亲事后,坚决不同意,他向大哥和继母求救,但他们不能做主,于是,他在觉慧的帮助下,躲到黄存仁家里去了;B 选项中,法政大厅正在举行“愚人之王”的选举,选举的规则是谁长得丑陋、谁笑得最怪最难看,谁就有望当选,敲钟人伽西莫多因其奇丑当选。人们给他穿上用硬纸板做的王冠和道袍,把他抬上绘有花

19、纹的轿子到大街上游行。 答案: BD 8.简答题。 ( 选做一题 )( 5 分 ) ( 1) 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第十九回 ( 下邳城曹操鏖 兵 ) 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徐晃解陈宫至。 ( 曹 ) 操日:“公台别来无恙!”宫曰:“汝心术不正,吾故弃汝!” 陈宫被俘前辅佐的是准?陈宫所说的“汝心术不正,吾故弃汝”,指的是什么事?请简述相关情节。 ( 2) 阅读下面的红楼梦第十七回 (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 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至院外,就有跟贾政的几个小厮上来拦腰抱住,都说:“今儿亏我们,老爷才喜欢,老太太打发人出来问了几遍,都亏我们回说喜欢,不然,若老太太叫你进去,就不得展才了。人人都说,

20、你才那些诗比世人的都强。今儿得了这样的彩头,该赏我们了。” 被小厮抱住的 人是谁?引得“老爷喜欢”的有什么事?几个小厮讨赏的结果如何?请简述相关情节。 答第 ( ) 题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和鉴赏作品情节的能力 .名著阅读近几年考的情节基本都是非重要情节,并且篇目都取自课文,所以需要学生对名著的解读既要细致,又要把握原文,不能脱离原文;另一方面,在答题 的过程中,一定注意回答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答案: ( 1) (第一问)吕布 (第二问)【要点】陈宫与曹操一起逃亡,投宿在吕伯奢家时误杀多人外逃时路遇吕伯奢曹操为绝后患,杀了吕伯奢陈宫见曹操如此不义,就弃他而去 ( 2) (第一

21、问)贾宝玉 (第二问)【要点】众清客交口称赞大观园大观园题匾额对联,宝玉施展了诗才 (第三问)【要点】几个小厮将宝玉所佩之物尽行解去 ( 二 ) 文化经典阅读 ( 6 分 ) 9.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 6 分 )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 论语里仁 ) 非其义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 ( 孟子万章上 ) 【 注 】 不处:不享有。一介:一点点小东西。 ( 1) 请概括上面两个选段主张的共同之处。 ( 2 分 ) 答案: 取得财富不能违背原则。(意思对即可。) ( 2) 上面两个选段主张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 (

22、4 分 ) 答案: 论语选段立足于 “ 道 ” ,其主张侧重于取得的方式方法要正当;孟子选段立足于 “ 义 ” 和 “ 道 ” , 其主张侧重于取得和给予都要合乎道义。(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同学们阅读文化经典的能力。 首先,阅读文段,把握内容。论语选段的主题是关于君子之“道”的要点。“道”对于个人来说是正确的为人处事方式,对于统治者来说是治理国家的方法。这里明显针对个人。因此,这里的论语选段说的是在追求富贵的时候要用正确 的为人处事方式(道德原则)来约束自己。第一小题的答案就出来了,第二小题的不同之处可以在翻译的基础上去区别。 三、现代文阅读 ( 24 分 ) ( 一 ) 论述类文

23、本阅读 ( 9 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 12 题。 阅历与读书 赵迎辉 读书的过程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同一本书,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阅读,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阅历的缘故。有无阅历、阅历多少不仅影响着读书的倾向,某些时候甚至关系到读书的效果。 阅历之所以会对读书产生深浅有别的影响,原因在于阅读并非是对作品的简单再现,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再创造过程,人生的经历与生活的经验都会参与进来。正如歌德所说的:“阅历丰富的人读书时,常常是一只眼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则留心看纸的背而。”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作品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 一般来说 .一个人的生活阅历是不

24、是丰富,往往与其年龄密切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经历的人和事越来越多,获得的经验和教训也越来越多,对一些事物的看法逐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这时我们的阅历就会日趋丰富。不过这并不是绝对的。 有的人年龄虽然不大,但却走过许多地方,经过诸多历练,体验过各种身份和角色,经历过复杂岗位的锻炼和艰苦生活的磨砺,这种经历同样可以让他拥有丰富的阅历。人既然不能任意拉长生命的长度,那么要想增加自己的阅历,就要努力拓宽生命的宽度。培根认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只有亲身体验,躬行践履,才能准确把握社会现实,不断提高理解能力,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从而更加深入地领悟书中蕴含的寓意和韵味。

25、然而阅历不等于经历。并不是说只要经历过的,就会自然而然地成为人们的阅历。经历只是一种经过 .或走过,或 听过,或看过,形成的是事物的表象,是感性的。而阅历则是一个人对社会、对事件的经历及理解程度,是在表象的基础上对经历进行思考、领悟、概括、提炼,是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统一。 读书增长阅历,阅历助益读书,但这并不意味着读书和阅历可以互相代替。人类发展的历史反复证明,读书和阅历都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也是提高能力的必经之路,二者不可偏废。只有将读书和阅历紧密结合,既博览群书,又勇于实践,既潜心书本,又深入生活,并用阅读拓展阅历,以阅历深化阅读,才能做到读书和阅历相长、理论与实践结合,并在二者的相辅相成

26、中更好地学习和 工作。 ( 摘编自学习时报 2013年 10月 28日 ) 10.下列对文章中“阅历”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 3 分 ) A.它与年龄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的人和事增多,阅历自然而然地就会丰富。 B.随着经历增多,经验和教训也增多,对事物的见解逐渐深入,阅历就会越来越丰富。 C.阅历不等于经历,经历是一种经过,所形成的是事物的表象,它只是阅历的基础。 D.在感性表象的基础上,对经历进行理性思考,这才形成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阅历。 解析: 题考查理解文中 重要概念的含义 的能力 。考点强调的是“文中”,所以在理解概念的含义时一定要将它还原到具体的文本中,做到

27、“词不离句,词不离段,词不离篇”。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正确理解词语的使用意义,特别是临时意义,即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具体意思。中心论点出现在第一段,即“有无阅历、阅历多少不仅影响着读书的倾向,某些时候甚至关系到读书的效果”,剩下的只要表明文章分论点即可,而分论点位置也简单明了的出现在每个段落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 意的理解不是问题。由“有的人年龄虽然不大,但却走过许多地方,经过诸多历练,体验过各种身份和角色,经历过复杂岗位的锻炼和艰苦生活的磨砺,这种经历同样可以让他拥有丰富的阅历”句可知表述 A 项绝对。 答案: A 11.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述阅历与读书的关系。 ( 3 分 ) 解析:本

28、题考查 同学们分析和概括文本内容 的能力 。首先确定分值,分值 3 分,答案就为 3点。第二,分析题干,问“阅历与读书”的关系,明确答题区间在第五段中筛选答案,概括第五段分论点即可,“读书增长阅历,阅历助益读书”“ 二者的相辅相成中更好地学习和工作”。题目要求简述,那么不能照抄原文,需要概括。首先二者相辅相成,其次是阅历对读书的作用,最后是读书对阅历的作用。 答案: 阅历和读书相辅相成。阅历可以丰富知识,提高读书能力;读书可以获取新知识,拓展阅历,提高能力。(意思对即可。) 12.请简述文章段的论述思路。 ( 3 分 ) 解析:本题考查同学们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答题时要从如下几个

29、方面入手:一是抓关键语句,文章中的有些句子 ,如领起句、总起句、过渡句、前呼后应句(包括文中反复出现的文句),尤其是议论抒情句,往往能 体现文章思路。二是找标志性词语,有些文章为了表达得更加清晰 ,往往会用一些标志性的词语来表明前后上下文内容之间的关系。找出这些词语,有助于我们对文章结构的分析。可以作为标志性词语的有:顺序词、关联词、指代词、范围词、类别词以及过渡词等。三是作必要概括。对每一段的内容 ,作简单的分析 ,概括出大致讲了什么内容。可以从开头句和结尾句入手进行分析。首先确定分值,分值 3分,意味着三个层次结构。段就三个段落,因此,主要概括每个段落的层意即可。段阐述了读书的作用;段阐述

30、了阅历不仅仅与年龄相关,更于经历相关;段阐述 了阅历与经历的不同。 答案: 先分析阅历影响读书的原因,继而论述丰富阅历的途径及意义,然后阐明阅历与经历的区别。 (意思对即可。) ( 二 ) 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选考 )( 15 分 ) 本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 甲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15 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15 题。 祖 屋 农人 祖屋,是我内心深处最鲜活的那一处,秘不示人,只怕她遭了风雨的侵蚀,抑或因晾在空气下而变质。在我心中,她自高大到矮小,由缤纷到简单,由喧嚣到沉寂,到后来一直缩进我的梦里,晶莹成了 枕边的

31、一颗泪珠。 在很长的时间里,祖屋是我的整个世界。或许是自第一次睁开眼睛,我便开始了探寻祖屋的秘密。接下来,便用小小的身躯,摸爬丈量着这个宅院 祖屋的大门朝东南。所谓的大门,只是一个枝条编成的柴扉而已,柴扉上钉着小扣,上着一把几乎锈透了的老锁,其实只是做做样子。主屋是三间西屋,石头砌垒的底层墙上,土坯一直到顶,其上是用厚厚的黄草拍成的蓑衣似的草屋脊。正屋用细泥糊就的外墙面,被风雨侵蚀,一条条的细槽沟和窄缝遍布其上,斑驳着岁月的手艺。 祖屋中,正正当当四平八稳地摆着一张八仙桌。记事起,就觉得爷爷除去到 院里纳凉、到地里干活之外,从来没有离开过这桌子右边 也被我们称为“上首” 他那把椅子。每年除夕夜

32、,总是这样一幅场景:爷爷稳坐上首,爸爸、叔叔、哥哥、我和堂弟则围桌而坐,相互让菜、敬酒、劝酒,奶奶则带着她的儿媳们张罗忙活。 大桌子的旁边,是在农村被称为“憋来气”的土炉子,也是我印象里最暖的所在。冬天里,往炉边一凑,仿佛冻透了的手脚、冻得通红的鼻头和接近透明的耳朵瞬间被暖了过来,有时接过奶奶递来的煎饼,贴在炉壁上一烤,一股香气便悄悄弥漫开来。那被土炉子烙得焦黄的煎饼,至今烙在我的脑海里,抠都抠不掉 呼吸 看祖屋院子里几代人呼吸过的空气,跺着院子里叠了无数摞的几代人的脚印,我渐渐长大。祖屋却总是一副老成持重的模样。看起来同样一成不变的,是屋檐下的那个燕子窝。小学时,有一次放学回来,我同忙碌着的

33、燕子有过一次对话,刚刚北归的它,身上还附着南方的暖意。我对燕子说,“佐罗先生,你好”,燕子瞅着我发愣,看来这家伙健忘,过了个冬天就把老朋友给忘了,“它不是你那只燕子了,这是它孩子,我认得”,奶奶在一旁边喂着鸡边对我说。噢,原来也是在变的。 那时候,无论上学还是上班,在外面游荡累了,总要回祖屋住上几天。每到清晨,爷爷奶奶便 会在院子里说起话来。有时是催我们起床,有时则是云彩啦天气啦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 原来他们只是需要一个话头来打破这农家院的寂静罢了。早上飘荡在祖屋院里或高或低的说话声,或许是我所有关于故乡的记忆中最难割舍的情愫。 后来,没有了人气养着的祖屋,再也打不起一点点精神来。就像当年我的祖

34、父,坐在他那把咯咯作响的躺椅上,到最后老得连眼皮都不愿眨一下。没有悬念,一切都抵御不了岁月的磨洗。我的祖屋,虽然拼命挣扎着力图站直身子,拼命挣扎着不被风雨剥去最后一层外衣,拼命挣扎着给这个院落和世界留下最后一点记忆,但在一个风雨之夜, 最终还是轰然倒下 这当然是父亲后来告诉我的。若干年下来,我觉得那轰然倒下的身影,一直实实在在地压在我心上。 现在,站在已无往日印迹的祖屋的院子里,思绪纷扬。一阵从岁月深处的角落里吹来的风,抚着我的耳朵,轻轻告诉我:“她也经常思念过去。” ( 摘编自人民日报 2013 年 7 月 13 日 ) 13.下列对作品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5 分 ) A

35、.祖屋深藏在“我”的内心深处,“我”担心“她”被侵蚀或变质;祖屋曾是“我”的整个世界,“她”陪伴着“我”长大。 B.“一个枝条编成的柴扉”“石头砌垒的底层墙”“厚厚的黄草拍成的蓑衣似的草屋脊”,写出了祖屋的简朴、雅致与厚重。 C.文中写祖屋里的八仙桌及发生在它周围的生活片段,点明“爷爷”在祖屋中的中心地位,表现了“我”家的和乐融洽。 D.祖屋里的“土炉子”是“我”记忆中最温暖的地方,它既可取暖又可烙饼,用它烙的煎饼,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E.文章生动描绘了祖屋形象,突出“她”的可亲可爱,借此强调她”是“我”的精神支柱,“她”的倒塌令“我”失魂落魄。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内容、作者情感、

36、主题的能力。 B 项,对祖屋的 描写旨在突出其衰朽与破败,而非“雅致”、“厚重”; E 项,强调她”是“我”的精神支柱,“她”的倒塌令“我”失魂落魄,属于出题人的过度推断,作者并没有此情感和思想的表露。 答案: BE 14.文中借“燕子窝”表达了“我”的什么情感?请简要说明。 ( 4 分 )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情感的能力。首先阅读文本,把握文章对“燕子窝”描写的内容。燕子窝是与文章主体“老屋”息息相关的事物,与老屋一样,承载着作者对于孩提时代的记忆、对于往事与岁月的追忆、对于时日与岁月变迁的感悟与思考。第二,结合表达作者情感的语句把握作者情感。作 者与燕子的对话,感悟“原来也是在变的”,可

37、以看出作者对于祖屋及其相关人事的两重情感:怀念与喜爱。 答案: 【要点】对祖屋的依恋,对祖屋及其中人与事物的怀念对祖屋始终如一的挚爱(意思对即可。) 15.请根据文本,探析“她也经常思念过去”这句话的含意。 ( 6 分 ) 解析:本题考查“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的能力。回答本题,需要在理解语句表层含义的基础上理解其深层含义,感受并表达出语句中蕴含的情感态度。本题中,“经常思念过去”的“她”,一语双关,既指老屋,也指作者自己,思念过去,则体现出文章 主旨,即对于过去之岁月里的人事的思念之情。 答案: 示例:祖屋具有灵性,也经常思念过去的人和事祖屋的主人,对祖屋与故乡

38、、亲人与亲情充满思念与不舍人与祖屋息息相通,对逝去的岁月与事物都充满思念(意思对即可。) ( 乙 ) 实用类文本阅读 ( 15 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15 题。 九天神眼 从起初遥远的一点,到依稀模糊的轮廓,再到清晰可见的机身,减速、放下起落架、稳稳在某军用机场降落。“奖状”飞机又一次执行特殊任务凯旋了。 走近它,“小”是给人最直观的印象。机身长、宽不过数米,差不多一人高,而让人很难想到的是,眼前这小小的“个头”,竟能在 13000 米的高空飞行,最大巡航速度 0.72 马赫,可连续飞行 6 个小时。一进入机舱,才发现这个小小的“身板”还着实能“装货”:在直径不足 1.5 米、高

39、只有 1.45 米的狭窄机舱内,就装有 3 个固定座椅,两个座椅在驾驶舱, 1个长椅在后舱,各型电子设备占据了舱内大半个空间。而这也给驾驶“奖状”飞机的机组成员带来了麻烦,狭小的舱内空间使得除两名驾驶员外,机组其他人员只能挤坐在一尺见方的小长椅上,蜷缩着直不起 腰、伸不开腿,时间一长,腰酸背疼不说,想方便也找不着地方。但就是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他们每次执行任务都要连续飞行四五个小时。 谈及飞行经历,机长张凯如数家珍,“自 1986 年配备奖状号,我们中队已先后 7次入藏, 20 余次进疆,飞行面积超过 250 万平方公里,协助完成 10 余项重大科研攻关,完成抢险救灾任务 160 余架次。”

40、多年的飞行,让“奖状”中队满载殊荣,也使他们不少人患上了“职业病”。副教导员孙文奎说,“每晚 7 点半要准时守在电视机前看天气预报,不管有没有任务,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看天。”“一有灾情,无论天气如何,我们都会自发处于待命状态。在那种情况下,灾情就是命令,我们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一次,张凯机组飞往重灾区北川遥感航拍,电瓶温度指示灯突然报警,温度直线上升。如果处理不好,就有可能造成空中断电的危险。千钧一发之时,机长张凯脑海中掠过了一个个特情处置预案,一个个处置口令也脱口而出: “下降高度!” “跳开 X 号保险丝!” 终于,飞机从 7000 余米下降到 6000 米,故障被机

41、组成员镇服。 让机组成员终身难忘的是 2011 年 7 月的西藏航拍任务。当时,西藏正值雨季,动辄狂风骤雨,天气变化无常,气象条件非常恶劣;每个成员都出现了较强的高原反应,为了保证有足够的体力飞行,大家只好边吸氧、边打点滴、边研究飞行计划,最后圆满完成了既定任务。 飞险区、闯禁空、测山河、赴震区一次次的枕戈待旦,一次次的受命飞行,这支“奖状”中队屡建奇功,满载殊勋。在这光环的背后,蕴含着的是一份大爱。 除日常的训练外,“奖状”飞行团队每 年有半年以上的时间在外执行飞行任务,陪同家人的时间自然也就少了许多,有时接到紧急任务,还会和事先安排好的“家事”“撞车”。 或许在有些人的眼里,他们不是合格的

42、父亲、丈夫和儿于,但在家人的心目中,却有着不同的答案。 一位飞行员家属说道:“选择了飞行员,就是选择了寂寞,为了大家,一点牺牲不算啥。”一个轻松的回答,一个灿烂的微笑,折射出的是一份包容与关爱。 “总觉得平时亏欠他们的太多,在家的时候就多给老婆孩子弥补一点。”一机组成员轻描淡写的一句话,道出了这位飞行 30 多年、 6000 余小时飞行员的氤氲柔情。 ( 摘编自苏银成等探空测地的“九天神眼” ) 13.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5 分 ) A.“奖状”飞机虽“小”,但“装货能力不小;它的本领也不小,飞行高度高,航速不低,续航能力强。 B.奖状”飞机舱内空间逼仄狭窄,机组

43、成员的活动空间不到机舱的一半,这给机组成员带米来了诸多不便。 C.“奖状”号机组 1986 年成立以来,飞行架次多,作业面积广;多次参与导航工作,为社会做出了贡献。 D.文章写 2011 年 7 月西藏航拍 一事,突出了“奖状”号机组不怕苦不怕累、勇于克服困难的优良作风。 E.这篇通讯点面结合、以小见大,主要通过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来表现中国当代军人的阳刚之美。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与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 C 项,“多次参与导航工作”与原文信息不符,文章中的表述是“协助,协助完成 10 余项重大科研攻关,完成抢险救灾任务 160 余架次”,并未提到“导航工作”。 E 项,“主要通过动作、语言

44、、心理等描写”表述有误,文章塑造“奖状号”机组人员,最主要采用的写法是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少有,心理描写几乎未涉及。 答案: CE 14.文中写北川航拍时排除险情一事,突出了机组群像的什么特征?请简要说明。 ( 4 分 )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首先阅读题干,把握“北川航拍时排除险情一事”的内容;第二,确定有效的答题区间,即文章第五 -第八段,后从段落中提取关键信息,并加以整合,从机长张凯处变不惊、从容镇定的处理突发事故,可见其“临危不乱”,且险情完美化解、故障安全解除,可见其“技术精湛”;同时,故障解除过程中,机长一声令下,机组成员有效配合执行,可见出“配合密切”。 答案: 示例:

45、技术精湛,临危不乱团结协作,配合密切(意思对即可。) 15.请根据文本,探析“蕴含着的是一份大爱”这句话的含意。 ( 6 分 ) 解析:本题考查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以及赏析主要语句含意的能力,重在赏析语句。首先,把握划线语句语境。第二,结合语境分析。从上文中“奖状”中队为了荣誉与功勋而一次次枕戈待旦、受命飞行,可以总结出“大爱”的第一重含义为“对国家对人民高度的责任感”。从下文“奖状”飞行团队每年有半年以上的时间在外执行飞行任务,陪同家人的时间自然也少了许多,有时接到紧急任务,还会和事先安排好的家事“撞车”,可总结出“大爱”的第二重含义为“家属对机组成员的 理解和支持”;从结

46、尾家属和飞行员对于此项工作的表述,可总结出“大爱”的第三层含义为“为大家而牺牲小家小爱的奉献精神”。 答案: 【要点】机组成员高度的使命感,对国家对人民高度的责任感家属对机组成员的理解,对国家事业的支持机组成员及其家属为“大家”而牺牲“小家”“小爱”的奉献精神(意思对即可。) 四、语言文字运用( 1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 一 18 题。 ( 6 分 ) 二十四节气令我们惊叹和叫绝的, , , 。这真让我们这些后世的汉语使用者不仅感到骄傲也感到惭愧。 “惊蛰”,两个汉字并列一起,即神奇地构成了生动的画面和无穷的故事。你可以暇想:在远方那一声初始的雷鸣中,万千沉睡的幽暗生灵被唤醒了,

47、它们睁开惺忪的双眼,不约而同,向圣贤一样的太阳 ( chng) 开了各自的门户。 仿佛为了响应这一富于“革命”意味 , 天,豁然晴朗了 。 整面天空像一个深隐林中的蓝色湖泊 。小麦已经返青,望着满眼绒绒的新绿,你会感到,绿色自身也有生命。在沟堑和道路两旁,青草破土而出,连片的草色十分醒目。柳树伸出了鸟舌状的叶芽,杨树拱出的花蕾则让你想到幼鹿初萌的角。 16.依次填入第一段横线 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 2 分 ) 还有它的一个个具有田园风味和充满诗歌韵味的名称 它们体现了汉语的简约性和表意美 除了与物候、时令的奇异吻合和准确对应 A. B. C. D.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48、的连贯能力 。 做此类题 , 重点要分析各句内部的逻辑关系 ,应按照“ 瞻前顾后 ,上串下联 ” 的基本思想 ,从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理顺序和逻辑顺序等方面去分析和思考。逻辑关系可能存在总分、照应、顺承、并列、因果等多种关系。 中的“除了”和中的“还有”正好是一组关联词的搭配,为前两句的总结和赏析,选 C。 答案: C 17.阅读第二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 2 分 ) ( 1) 文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 1 分 ) ( 2) 根据括号内的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 ( 1 分 ) 解析: 本题考查 考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的读音和字形的能力。 ( 1) “暇”为空闲,不合语境。“遐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