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

上传人:刘芸 文档编号:139795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49.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4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4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4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4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 年 黑龙江省 绥化 市 中考真题语文 一、知识积累及运用(第 1-4 题,共 25 分) 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10 分) 当你细心聆听秩雨敲打着窗棂 ,那像 弦 乐奏出的均匀而美妙的声音;当你漫步在山间 小路,流连于春天温馨的“花如绣,草如阴”之中,当记载了一生的风霜雨雪的面孔若隐若现地流露出笑意 A当年轻的妈妈深情地一吻怀中那可爱的小脸蛋 B似乎生活的每个角落 都充分诗意 。或许,人们在无法诠释“诗意”的底蕴和悬机之前,就已经被 弥 漫着诗意的空间所包围。 ( 1) 根据要求检索上面这段文字中加点的字。( 2 分) 用音序检字法查 “ 弦 ” :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2、。 用部首检字法查“弥”:先查部首 ,再查 画。 解析:读准文字,分析结构,第一小题要注意“音序”与“音节”概念的区别,第二小题要数清字的笔画数,按要求解答即可。 答案: 答案: x xian( xin) 弓 五 ( 2) 找出并改正语段中的两个错别字。( 2 分) 应改为 应改为 解析: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词义字义辨析判断。用反选排除法,有错就排除。 答案:“阴”改为“茵”; “悬”改为“玄” ( 3) 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入正确的标点符号。( 2 分) A 处 B 处 解析: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三个“当”是排比句,所以 A 处是分号, B 处省略

3、了很多“生活的每个角落都充分诗意”的内容,所以是省略句。 答案: A; B ( 4) 仿照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进行仿写。( 2 分) 解析: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 答案:示例:当你极目眺望白云拥抱着群峰 ( 5) 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把正确的句子写在下面。( 2 分) 解析:辨析或修改病句。本句中“充分”用词不当,此形容词不能作谓语。 答案:似乎生活的每个角落都充满诗意。 2.下列句子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 ( 2 分) A.“ 骆驼是沙漠之舟 ” 运用了比喻修辞。 B.故乡孔乙

4、己两篇作品都选自鲁迅先生的小说集 呐喊。 C.“ 河上有 30 多米长、 5 米宽的五孔石桥,弧形石拱与倒影连成一个个圆形洞门。 ” 这个句子采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 D.消息是以最简洁的文字和最快的速度报道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人和事的文体。 解析:名著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题涉及文学常识和语文基础知识,根据知识积累判断即可。 答案: C 3.古诗文默写及赏析。( 10 分) ( 1) 征蓬出汉塞, 。(王维使至塞上)( 1 分) 答 案:归雁入胡天 ( 2) ,西北望,射天狼。(

5、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1 分) 答案:会挽雕弓如满月 ( 3)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一诗中,描写早春莺歌燕舞所带来的生机勃勃气象的诗句是: 。 ( 2 分) 答案: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 4) 人要有所作为,除了必须在艰苦环境中经受考验外,还必须在精种上、意志上经受磨炼,正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所说 “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行拂乱其所为。” ( 2 分) 答案: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 5) 古代送别诗中,有很多诗句是写离别的痛苦和伤感之情的,也有些送别诗却把离别之情写得乐观豁达。请写出学过的诗中能丧选这种乐观豁达之情的上下连续的两句诗 , 。(

6、 2 分) 答案:示例一: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示例二: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6) 赏析雁门太守行,回答问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全诗采用了 的手法,把战斗的气氛渲染得凝重而惨烈。 ( 1 分) 这是一首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突出了将士的高昂士气和 。 ( 1 分) 解析: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答案:夸张 爱国热情 4.走近名著。( 3 分) ( 1) 在粱山农民起义奠基人晁盖去世后,宋江将 “ ” 改为 “ 忠义堂 ” ,标志着农民起义的路线

7、开始偏离。 ( 1 分) 解析:根据对小说的了解直接判断即可。 答案:聚义厅 ( 2) 这部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亲切感人。主人公富有激情、幻想和反抗精神,是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精神女儿。 ( 1 分) 解析:抓住句中人物的形象表述的文字“主人公富有激情、幻想和反抗精神”判断作品名。 答案:简爱 ( 3) 请你从骆驼祥子童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三 部名著中,推荐一个“最美人物”并陈述理由。( 1 分) 解析:选择熟悉的人物,结合作品中情节从人物精神品质方面陈述“最美”的理由。 答案:我推荐保尔为“最美人物”,因为他身上体现了勇于献身、永不言败,顽强生活的精神。 二、语文与生活 ( 第

8、 5-8 题,共 8 分) 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语文与生活密切相关,下面我们就一同步 入语文与生活这个多彩的空间吧! 5.语文课上,老师提倡大家要 “ 品读经典名著,积累写作素材 ” ,一名学生分别从 “ 人物、景物、故事、哲理 ” 四个方面积累成四本素材。请你选抒两本素材,帮他分别拟一个名字。( 2 分) 解析:看清题目的要求“四个方面积累成四本素材”,拟写名称中要有“书册”的特点,用词不要重复。 答案:示例:人物谱 风景册 故事囊 火花集 6.中央电视台的中国成语大会节目备受观众喜爱,请你帮助在场的选手将历史人物涉及到的成语写在横线上。 ( 2 分) 勾践 _ 匡衡 _

9、解析:正确使用词语。本题根据知识积累直接写出与人物有关的成语即可。 答案:卧(坐)薪尝胆凿壁愉(借)光 7.你的小组开展 “ 话说千古风流人物 ” 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五个成员分别研究下面人物 A.范仲淹 B.文天祥 C.诸葛亮 D.杜甫 E.赵云,一个同学找到了下列两副对联(每副对联涉及两个人物),请在括号内帮助他填上相关人物所对应的字母。 ( 2 分) 歌吟总带忧民泪,颠沛仍怀爱国心; ( ) 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 ( ) 答案: D B 妆二川,排八阵,七擒六出,五丈原中,四十九盏星灯,一心只为酬三颇; ( ) 抱孤子,出重围,匹马单枪 ,长坂桥边,数百千员上将,独我犹能保两全

10、。 ( ) 解析:抓住诗句中关键词,结合与人物有关的作品分析判断,如“丹心照古今”与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有关,“忧民泪”与杜甫的春望有关 。 答案: C E 8.寒来暑往,四季更替。由于经历不同,人们对四季的感受也干差万别。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呢 ? 写出自己喜欢的那个季节的独特景色。(字数在 30 字以内) ( 2 分) 解析:点明自己喜欢的季节,用简短生动的文字描述季节的景物特点即可。 答案:示例:我喜欢春天,大地复苏,柳绿花红,小雨浙沥。 三、阅读理解及分析(第 9 25 题,共 37 分) (一)阅读文言文,回答 9-13 题。(共 13 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 臣诫知

11、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万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 王曰: “ 善。 ” 乃下令: “ 群臣吏民能面剌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楚庄王欲伐越。压子谏曰: “ 王之伐越、何也? ” 曰: “ 政乱兵弱。 ” 庄子曰:“ 臣愚患之,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

12、,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 ” 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 节选自韩非子) ( 注 ) 越:越国。 睫:眼睫毛。 庄蹻 ( qio) :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 9.与 “ 臣之妻私臣 ” 中加点 “ 之 ” 字埘法相同的一项是 ( ) ( 2 分) A.何陋之有 ? B.属予作文以记之 。 C.王之伐越,何也 ? D.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解析: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D 句中“之”与例句相同,皆为“的”。 答案: D 10.翻译下列语句

13、。 ( 4 分) ( 1) 皆以美于徐公。 译文: _ ( 2) 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 译文: _ 解析: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美”“于”“知”“见”,最后疏通句子。 答案: ( 1) 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 2) 所以认识事物的困难,不在能看清别人,而在能看清自己。 11.【甲】文中齐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 _。 ( 2 分) 【乙】文中楚庄于想要伐越的原因: _。 ( 2 分) 解析: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疏通文字,了解内容,根据问题搜寻有关 语句用自己的概括即可。 答案:【甲】有善于进谏的谋臣和虚心纳谏的君王。

14、【乙】楚庄王认为越国政乱和兵弱。 12.【甲】【乙】两文都以 _的说理方法进行劝谏。( 1 分) 解析:了解内容,根据问题抓住人物语言,分析其说理的方式,即要了解其比喻说理的特点。 答案:设喻(类比、比喻) 13.读完【甲】【乙】两文,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2 分) 解析: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结合 11 题解答,从人际交往中对别人的态度和说理的方式来概括。 答案: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做人做事贵有自知之明;规劝他人要讲究方式方法等。 (二)阅读为什么下雨天睡觉特别香一文,回答 14-17 题。(共 8 分) 为什么下雨天睡觉特别香 壹心理 明明是勤勉上进的有为青年,为何总在雨天犯

15、困?是你的自制力太差,还是这其中另有缘由 ? 以下内容,或许可以解答你的疑惑。 白噪声是天然的安眠曲。 白噪声是指功率谱密度在整个频域内均匀分布的噪声 。不同于其他噪音,白噪声会使人感到平静,更易入睡。人在特别安静与特别嘈杂的环境下都会睡不着,但是在相对舒缓、有规律的声音环境 下会很吝易入睡,比如雨声、落叶声、转动的电扇声,还有老教授讲课的声音。一些神经衰弱的失眠症患者还会去购买专门的白噪声发生器,以帮助入眠。 雨天气压低,交感神经不给力。交感神经与兴奋有关。当天气晴朗时,空气的含氧量高,能够为人体充分补充能量,人的交感神经兴奋,活动意向更积极;而到了阴雨天,气压降低,空气的含氧量减少,交感神

16、经处于低落状态,人就会出现在雨天犯困的情况。 褪黑素也参与了捣乱。人体在光线昏暗的情景下会增加褪黑素的分泌,其作用就是让人产生倦意;反之,光线明亮则褪黑素分泌减少。下雨天 ,天色暗沉,光照时间不足,会使人的褪黑素分泌增加,人困马乏也就不足为奇了。 可能 与进化有关。人类的许多行为都与早期进化有关。比如,人类对草丛 “ 沙沙 ” 的声音特别警觉,这是源自对蛇类的天生恐惧。男子在挑选配偶时以白为美,是因为肤色白的女子更显年轻,也更可能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同样,雨天好眠也可能与进化有关。远古时代,人类一般住在山洞或茅草屋里面,晚上睡觉时会非常担心野兽来袭。而在下雨天,野兽一般不会出现,人们也会放松

17、警惕,获得短暂的安全感。经过几千万年的进化,人们沿袭了这种习惯,两天在他们 的潜意识里意味着“ 安全 ” ,人们可以在这样的天气里放下戒备,让紧张的神经舒缓下来,做一个甜美的梦。 看到这儿,你是否想起了童年的某个雨天,自己慵懒地躺在床上听雨声呢? ( 选自读者 2013 年第 19 期) 14.选文从哪几方面说明了下雨天睡觉特别香 ? ( 2 分) 解析: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本段落总分的结构特点,抓住二、三、四、五几段段首中心句依次概括即可。 答案:白噪声、交感神经、褪黑素、进化。 15.选文第 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 有什么作用 ? ( 2 分) 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

18、及其作用。 答案:下定义。科学准确地说明了什么是白噪声,使读者对白噪声有了本质上的认识。 16.选文第 段中,加点词 “ 可能 ” 能否删去 ? 为什么? ( 2 分) 解析:分析说明性语言的语言特色。 答案:不能删去。“可能”表示估计、猜测,在文中表示雨天好眠与进化有关只是作者的推测。去掉后,就变成雨天好眠一定与进化有关,与事实不符。用“可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7.常言说: “ 春困、秋乏、夏打盹儿。 ” 这是关于人在不同季节精神状况的三种说法,请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选择一种说法,分析其中的原因。 ( 2 分) 解析:根据季节的气候特点和人们生活习惯来分析说明。 答案:示例:春天

19、逐渐昼长夜短,睡眠时间不足;秋季工作或劳动强度大,身体疲乏;夏季天气炎热等。 (三)阅读礼物一文,回答 18-21 题。(共 8 分) 礼 物 柴静 那是个夏天。晚上上班的路上,细细碎碎地下起了雨,等到深夜下了节目,雨已经大了。匆忙下了楼向右拐时,忽然有个人迎上来,犹疑地叫我的名字,我怔了一下,借着一线灯光看见他身着军装,才安下心来。他那么大的个子,脸却很稚气,期期艾艾地说他是国防科大的学生,就要毕业了、来看看我是他几年来的 心愿。我一时也不知该说些什么,只将手里的伞移过去给他遮雨,他马上后退了几步: “ 不不,不用,我走了 ” 我看他的身影消失在漆黑的雨夜里,转身欲走,他气喘吁吁又跑回来,脸

20、涨得通红,从裤兜里掏出一个火柴盒交给我,并拢双脚刷地敬了一个军礼,转身走了。火柴盒里装的是一只小乌龟,那是我收到的最可爱的礼物。 春节回家过年时,同事转寄给我一封信,信是从西藏寄来采的。我在炉火边拆开细读,信中写道: “ 那天夜里你没有问我毕业后去哪里,我也没有告诉你,我选择的是遥远的雪域高原。这里人迹罕至,十分寒冷。有一夜出去巡 哨,看着月光下连绵起伏的雪峰,我忽然明白了为什么你在节目里说, 人的存在犹如电光石火 。 ” 远赴忽然传来鞭炮的脆响,我顿了顿,继续看下去, “ 但在这个世界上还是有很多东西值得用生命去护卫 那只小龟可好 ? 它很怕冷,所以我把它留给你。它是去年我生日那天路过教育街

21、市场时捡到的,也是同一天,我在收音机里听到了你的节目。我一直认为, 这都是上天送给我的礼物。 ” 膝边的妒火渐渐升起来,给严寒的世界增添了一点暖意。水仙已经开了两朵,满室清香。 ( 选自读者 2014 年第 2 期 ) 18.选文的题目是礼物,作者收到的礼物是陌生军人送给她的可爱的小乌龟,你认为军人收到的 “ 礼物 ” 是什么呢 ? ( 2 分) 解析:阅读全文,了解两个人物与“礼物”的关系,抓住“我忽然明白了为什么你在节目里说,人的存在犹如电光火石。”此句即可理解军人收到的礼物是什么。 答案:听到了节目里主持人说的话(人的存在犹如电光石火)。 19.怎样理解选文第 段中画线的句子。 ( 2

22、分) 解析: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抓住军人写的信中“我选择的是遥远的雪域高原。这里人迹罕至,十分寒冷”这句话和“在节目里说人的存在犹如电光石火”来理解军人对他的帮助教育的珍视。 答案:偶遇、保护并赠送小乌龟,体现了年轻军人内心充满爱心;节目里的话给年轻军人真切的帮助和教育,军人的心灵受到了震撼,让他认识到了世上有很多东两值得用生命 去护卫,所以军人说,这都是上天送给我的礼物。 20.分析选文结尾句 “ 水仙已经开了两朵,满室清香 ” 的作用。 ( 2 分) 解析: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从以物写情的方法和升华主题上 来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就像花一样清香,给人美好的享受。 答案:内容:作者借

23、花开飘香,暗指在这严寒的冬季,爱心之花飘香:他人的一句话,能起到温暖人、教育人、感动人、震撼人的作用,也正如花开一样温馨飘香,沁人心脾。 结构:升华主题(深化主题)。 21.生活中, “ 一个眼神,一次帮助,一声教诲 ” 都是温暖感人的 “ 礼物 ” 。请将你收到过的这样的 “ 礼物 ” 写在下面。 ( 2 分) 解析:根据提示,简要叙述在生活中自己得到别人一个小小的帮助的事例,说明自己在收到怎样的一种“礼物”。 答案:示例:一次,在我成绩下滑时,老师给我了 一句鼓励的话语,这是我收到的最好的礼物。 (四)阅读底线一文,回答 22-25 题。(共 8 分) 底 线 冯骥才 一次,一位开锁厂的老

24、板说,他的买卖很兴旺,日进斗金。我问他何以如此发达他答曰: “ 现在的人富了,有钱有物,自然要加锁买锁;再有,我的锁科技含量高,一般技术很难打开,而且,技术不断更新,所以,市场总在我手里。 ” 我笑道: “ 我的一位好朋友说,世界上他最不喜欢的东西就是锁,因为,锁是对人不信任,是用来防人的。 ” 锁厂老板眉毛一挑说: “ 不防人防谁 ? 我赚的就是防人的钱。你以为 ,这个世上,真有夜不闭户的地万吗? ” 我说: “ 上世纪 50 年代真有。到了 70 年代,我住在一座房子的顶楼,门上只有个挂钩,没锁。白天上班,把门一关钩一挂,从来没被人偷过。 ” 锁厂老板笑道 “ 那是什么时候,现在早没影儿了

25、,不信你敞开门试试。 ” 我笑了笑没再说,我信他的话。一个物欲的时代和一个非物欲的时代,人的底线是不同的。社会的底线也在下降。在商业博弈中,谎话欺骗全成了 “ 智慧 ” ;在社会利益竞争中,损人利己成了普遍的、可以获利的现实;诚信有时候非但无从兑现,甚至成为一种商业的吆喝或陷阱。 在这样的社会形态中,人的底线不知不觉在下降。 人总得有自己做人做事的底线。其买,这底线原本是十分清楚的。比如,人不能 “ 见利忘义 ”“ 卖友求荣 ” ,不能 “ 虐待父母 ”“ 以强凌弱 ” 等等。这些古来世人皆知的底线,也是处世为人的标准,似有被全线突破的忧虑。 底线无形地存在于两个地方。一在社会中,一在每个人心

26、里。如果人们都降低自己的底线,社会的底线一定下降。社会失去共同遵守的底线,世道人伦一正败坏。如果人人守住底线,社会便拥有一条美丽的水准线 文明。 然而,这两个底线又相互影响。关键是在碰到 低于你的底线的人和事时,究竟是降低自己的底线,随波逐流,还是坚守自己,洁身自好,坚持一己做人做事的原则 ? 有人说在物欲和功利的社会里,这底线是脆弱的。其实,即使社会的底线很脆弱, 人的底线依旧可以像钢铁长城,任凭炮火肆虐,依旧牢不可破 。 人的自信是建立在底线上的。一个人只有守住底线,才能获得成功的自我与成功的人生。 ( 选自杂文选刊 2013 年第 7 期,有改动 ) 22.选文 1-5 段举开锁厂老板的

27、事例有什么作用 ? ( 2 分) 解析: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和思路。议论文以事例开头,其作用一般可以从提出主题引发议论、充当论据、激发阅读兴趣等方面来概括。 答案:引出论题,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 23.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 2 分) 解析: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本文是在文尾总结问题时归纳出论点的。 答案:一个人只有守住底线,才能获得成功的自我与成功的人生。 24.选文第 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 有什么作用 ? ( 2 分) 解析: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答案:比喻论证。把“人的底线”比作“钢铁长城”,形象生动地论证了“人的底 线可以牢不可破”的观点,将抽象的

28、道理具体化。 25.结合本文,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你对 “ 守住底线 ” 的感悟。( 2 分) 解析: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谈谈人在社会生活中在哪些方面什么情况下要“守住底线”,可以正反两方面简要说理。 答案:示例:为人做事要坚持原则,遵守社会底线,坚守心灵底线,生活中要遵纪守法,洁身自好,诚实守信,孝敬父母,团结友爱,不要见利忘义,以强凌弱,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四、写作表达 (第 26 题,共 50 分) 26.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文题一:请将题目 “ 为 点赞 ” 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文题二: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课堂上,老师问: “ 为什么人在冰面上行走,容易摔倒呢? ” 一生说: “ 因为冰面太光滑,鞋面与冰面的摩擦力太小。 ” 另一生说 “ 因为冰面太平坦,脚一打滑,便没有什么不平的东西阻止脚滑下去。 ”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道: “ 所以,人在冰面上行走容易摔倒,一是因为冰面光滑,缺少阻力;二是因为冰面平坦,缺少坎坷。阻力和坎坷,这些看似有碍于我们前进的东西,却反过来成就了我们。 ” 要求: ( 1) 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不得套写、抄袭。 ( 2) 文章要有 真情实感,主题要正确鲜明。 ( 3) 文题二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 4) 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字数在 600 字左右。 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