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中国历史的开端(二)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progressking105 文档编号:1401536 上传时间:2019-12-0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中国历史的开端(二)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考研类试卷】中国历史的开端(二)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考研类试卷】中国历史的开端(二)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考研类试卷】中国历史的开端(二)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考研类试卷】中国历史的开端(二)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历史的开端(二)及答案解析(总分:3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人类开始使用天然火是在( ),传说中“钻燧取火”的远古居民相当于( )时期。(分数:2.00)A.古人时期,元谋人B.新人时期,蓝田人C.智人时期,北京人D.猿人时期,山顶洞人2.我国最早的人类化石为距今( )年前的( )。(分数:2.00)A.20 万30 万年,蓝田人B.40 万50 万年,丁村人C.170 万年,元谋猿人D.200 万300 万年,许家窑人3.红山文化反映的原始宗教信仰特征是( )。(分数:2.00)A.生殖崇拜B.女神崇拜C.太阳崇拜D.谷物崇拜

2、4.我国从距今一百七八十万年到距今四五万年的原始人群时期,相当于考古学上的( )。(分数:2.00)A.旧石器时代的早期和中期B.旧石器时代的晚期C.新石器时代的早期D.新石器时代的晚期5.原始人群时期的婚姻形式是( )。(分数:2.00)A.对偶婚B.杂交状态C.由杂乱婚逐渐发展到血缘婚D.一夫一妻制6.父权制确立的标志是( )。(分数:2.00)A.一夫一妻制家庭的出现B.私有财产的出现C.家畜饲养业出现D.种植业的出现7.原始人群是人类最早的社会组织形式,这种社会组织组成的纽带是( )。(分数:2.00)A.政治利益B.血缘关系C.地缘关系D.经济利益8.我国最早的漆器是在( )中发现的

3、涂有生漆的木碗。(分数:2.00)A.仰韶文化B.龙山文化C.河姆渡文化D.良渚文化9.古人时期人们的经济来源主要来自( )两大部门。(分数:2.00)A.捕鱼和狩猎B.采集和狩猎C.农业和手工业D.农业和畜牧业10.我国发现的早期智人化石主要有( )。(分数:2.00)A.山顶洞人、北京人B.马坝人、丁村人C.元谋人、蓝田人D.柳江人、河套人11.下列说法,全都不正确的是( )。仰韶文化的代表器物是人面纹彩陶盆城子崖遗址所属的考古学文化是红山文化黑陶是山东龙山文化的代表器物良渚文化主要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陕西、河南、山西、山东等(分数:2.00)A.B.C.D.12.( )发现储藏粮食的窑

4、穴达 80 多座,表明当时的农业生产水平已脱离原始的阶段。(分数:2.00)A.磁山遗址B.裴李岗遗址C.良渚遗址D.仰韶遗址13.原始人群进入母系氏族公社的根本经济原因是( )。(分数:2.00)A.手工业的出现B.农业的出现C.商业的出现D.采集业的出现14.家畜饲养业是在狩猎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家畜饲养业最初发生在( )。(分数:2.00)A.原始人群时期B.猿人时期C.父系氏族公社时期D.母系氏族公社时期15.在( )遗址的一所房子的地面上画有两个成人和一个小孩,学术界普遍认为这是一组表现某种宗教仪式的画面。(分数:2.00)A.泰安大汶口B.龙山城子崖C.甘肃大地湾D.河南仰韶1

5、6.下列说法,全都不正确的是( )。陶寺遗址位于我国的陕西省新石器时代的房屋建筑根据环境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类型,北方地区多为干栏式建筑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和龙山文化都属于新石器中期的文化遗存江南地区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文化遗址是河姆渡文化(分数:2.00)A.B.C.D.17.炎黄时期,北方和西北地区居住着“群翟”部落群,在南方的部落群被称为( ),属于龙图腾的部落是( )。(分数:2.00)A.诸戎,姬姓的黄帝部落B.少昊部落,姜姓的炎帝部落C.三苗,赢姓的少吴部落D.风姓的太吴部落,太吴部落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王位世袭制标志着我国历史上的氏族社会彻底瓦解,奴隶制社会

6、已确立下来。九夷或九黎著名的首领炎帝曾与黄帝大战于“涿鹿之野”,黄帝取得了胜利。黄帝之后,地处黄河中游的颛顼和生活在黄河上游的共工部落发生了激战,最后颛顼取得了胜利,进行了绝地天通的改革。中原地区部落联盟首领尧年老后,选舜为继承人,并传位给舜。舜年老后,传为给禹。这种职位继承制度史称禅让制。(分数:2.00)A.B.C.D.19.传说开天辟地时期共工怒触不周山,( )用五色石补天,炎帝的女儿死后化成( )叼石子填海,帝尧时“十日并出”,尧使东夷人首领( )射日,为民除害。(分数:2.00)A.女娲、精卫、后羿B.女娲、夸父、蚩尤C.伏羲、愚公、虞舜D.共工、黄帝、太昊20.在黄河中上游的关中平

7、原和河东盆地一带,有姬姓的黄帝部落和姜姓的炎帝部落,他们世世通婚,结成部落联盟,称为( )。(分数:2.00)A.华夏B.东夷C.西戎D.南蛮二、名词解释(总题数:8,分数:80.00)21.层累地造就古史说(分数:10.00)_22.涿鹿之战(分数:10.00)_23.九夷、东夷(分数:10.00)_24.山顶洞人(分数:10.00)_25.龙山文化、红山文化(分数:10.00)_26.血缘婚、族外婚、对偶婚(分数:10.00)_27.绝地天通(分数:10.00)_28.太吴、少吴(分数:10.00)_三、史料分析题(总题数:2,分数:60.0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

8、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日:“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材料二:舜子商均亦不肖,舜乃豫荐禹于天。十七年而甭,三年丧毕,禹乃让舜子,如舜让尧子。诸侯归之,然后禹践天子位。史记五帝本纪回答:(分数:30.00)(1).上述资料反映的是什么制度?(分数:15.00)_(2).对这一制度进行简要评述。(分数:15.00)_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陶渊明读山海经材料二:“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

9、死。弃其杖,化为邓(桃)林。”山海经材料三:昔宇宙初开之时,只有女娲兄妹二人,在昆仑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议以为夫妇,又自羞耻。兄即与妹上昆仑山,咒曰:“天若遗我兄妹二人为夫妇,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于烟即合,二人即结为夫妇。唐李冗独异志卷下回答问题:(分数:30.00)(1).请问材料一、二分别说明了什么传说,这反映了当时什么时候的故事?(分数:15.00)_(2).材料三记载了古代什么样的婚姻制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传说?(分数:15.00)_四、论述题(总题数:4,分数:120.00)29.论述我国晚期直立人化石遗址发现的情况和意义。(分数:30.00)_30.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文化遗址分

10、布及其主要特征。(分数:30.00)_31.分析父系氏族公社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组织,说明代替母系氏族公社的必然。(分数:30.00)_32.试说明家庭、私有制、国家是怎样产生的?(分数:30.00)_中国历史的开端(二)答案解析(总分:3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人类开始使用天然火是在( ),传说中“钻燧取火”的远古居民相当于( )时期。(分数:2.00)A.古人时期,元谋人B.新人时期,蓝田人C.智人时期,北京人D.猿人时期,山顶洞人 解析:2.我国最早的人类化石为距今( )年前的( )。(分数:2.00)A.20 万30 万年,蓝田

11、人B.40 万50 万年,丁村人C.170 万年,元谋猿人 D.200 万300 万年,许家窑人解析:3.红山文化反映的原始宗教信仰特征是( )。(分数:2.00)A.生殖崇拜B.女神崇拜 C.太阳崇拜D.谷物崇拜解析:4.我国从距今一百七八十万年到距今四五万年的原始人群时期,相当于考古学上的( )。(分数:2.00)A.旧石器时代的早期和中期 B.旧石器时代的晚期C.新石器时代的早期D.新石器时代的晚期解析:5.原始人群时期的婚姻形式是( )。(分数:2.00)A.对偶婚B.杂交状态C.由杂乱婚逐渐发展到血缘婚 D.一夫一妻制解析:6.父权制确立的标志是( )。(分数:2.00)A.一夫一妻

12、制家庭的出现 B.私有财产的出现C.家畜饲养业出现D.种植业的出现解析:7.原始人群是人类最早的社会组织形式,这种社会组织组成的纽带是( )。(分数:2.00)A.政治利益B.血缘关系 C.地缘关系D.经济利益解析:8.我国最早的漆器是在( )中发现的涂有生漆的木碗。(分数:2.00)A.仰韶文化B.龙山文化C.河姆渡文化 D.良渚文化解析:9.古人时期人们的经济来源主要来自( )两大部门。(分数:2.00)A.捕鱼和狩猎B.采集和狩猎 C.农业和手工业D.农业和畜牧业解析:10.我国发现的早期智人化石主要有( )。(分数:2.00)A.山顶洞人、北京人B.马坝人、丁村人C.元谋人、蓝田人D.

13、柳江人、河套人 解析:11.下列说法,全都不正确的是( )。仰韶文化的代表器物是人面纹彩陶盆城子崖遗址所属的考古学文化是红山文化黑陶是山东龙山文化的代表器物良渚文化主要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陕西、河南、山西、山东等(分数:2.00)A.B.C.D. 解析:12.( )发现储藏粮食的窑穴达 80 多座,表明当时的农业生产水平已脱离原始的阶段。(分数:2.00)A.磁山遗址 B.裴李岗遗址C.良渚遗址D.仰韶遗址解析:13.原始人群进入母系氏族公社的根本经济原因是( )。(分数:2.00)A.手工业的出现B.农业的出现 C.商业的出现D.采集业的出现解析:14.家畜饲养业是在狩猎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起

14、来的。家畜饲养业最初发生在( )。(分数:2.00)A.原始人群时期B.猿人时期C.父系氏族公社时期D.母系氏族公社时期 解析:15.在( )遗址的一所房子的地面上画有两个成人和一个小孩,学术界普遍认为这是一组表现某种宗教仪式的画面。(分数:2.00)A.泰安大汶口B.龙山城子崖C.甘肃大地湾 D.河南仰韶解析:16.下列说法,全都不正确的是( )。陶寺遗址位于我国的陕西省新石器时代的房屋建筑根据环境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类型,北方地区多为干栏式建筑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和龙山文化都属于新石器中期的文化遗存江南地区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文化遗址是河姆渡文化(分数:2.00)A.B. C.

15、D.解析:17.炎黄时期,北方和西北地区居住着“群翟”部落群,在南方的部落群被称为( ),属于龙图腾的部落是( )。(分数:2.00)A.诸戎,姬姓的黄帝部落B.少昊部落,姜姓的炎帝部落C.三苗,赢姓的少吴部落D.风姓的太吴部落,太吴部落 解析: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王位世袭制标志着我国历史上的氏族社会彻底瓦解,奴隶制社会已确立下来。九夷或九黎著名的首领炎帝曾与黄帝大战于“涿鹿之野”,黄帝取得了胜利。黄帝之后,地处黄河中游的颛顼和生活在黄河上游的共工部落发生了激战,最后颛顼取得了胜利,进行了绝地天通的改革。中原地区部落联盟首领尧年老后,选舜为继承人,并传位给舜。舜年老后,传为给禹。这种

16、职位继承制度史称禅让制。(分数:2.00)A.B. C.D.解析:19.传说开天辟地时期共工怒触不周山,( )用五色石补天,炎帝的女儿死后化成( )叼石子填海,帝尧时“十日并出”,尧使东夷人首领( )射日,为民除害。(分数:2.00)A.女娲、精卫、后羿 B.女娲、夸父、蚩尤C.伏羲、愚公、虞舜D.共工、黄帝、太昊解析:20.在黄河中上游的关中平原和河东盆地一带,有姬姓的黄帝部落和姜姓的炎帝部落,他们世世通婚,结成部落联盟,称为( )。(分数:2.00)A.华夏 B.东夷C.西戎D.南蛮解析:二、名词解释(总题数:8,分数:80.00)21.层累地造就古史说(分数:10.00)_正确答案:(1

17、923 年“古史辨”派的创始人顾颉刚先生在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一文中提出了“层累地造就古史”说,引起史学界的激烈争论。他认为古史传说中的帝王都是从神演化为人,古史中所讲的古史是由不同时代的神话传说一层一层地积累起来的,神话传说发生时代的先后次序和古书上所载的古史系统排列的先后恰恰相反。“层累地造就古史”说为考辨古史传说提供了新的思想方法,是中国辨伪史上划时代的发展。)解析:22.涿鹿之战(分数:10.00)_正确答案:(相传中国远古时代,黄帝、炎帝两族联合同蚩尤九黎族进行的一次大规模战争。四五千年前,黄、炎部族融合后,自汉中平原、山西西南部向华北平原地区发展;同时,兴起于长江中游,后发展至今河

18、北、山东、河南交界地区的蚩尤九黎部族也正自东向西发展。两大部族为争夺适于牧猎和浅耕的地带,在涿鹿之野展开长期征战。蚩尤部族先驱逐了炎帝,继而北进涿鹿,攻击黄帝部族,经过激烈战争,黄帝擒杀了蚩尤,并被奉为华夏族的共同祖先。)解析:23.九夷、东夷(分数:10.00)_正确答案:(九夷又叫九黎,传说中九黎族的首领是蚩尤,主要活动于今山东省、河北省、河南省交界地区。相传蚩尤铜头铁额,以金作兵器,能呼风唤雨,兄弟有八十一人,曾打败向中原推进的炎帝族。后炎、黄两族联合,与蚩尤部族大战涿鹿之野,蚩尤兵败被杀。九黎族的一部分加入炎、黄部族,一部分南下与土著苗人部落杂居,故后人以蚩尤为南方苗人的祖先。东夷是我

19、国东部地区古代民族的统称,又称“夷”。夏商周时指分布在今山东、河南东部和淮河中下游一带的莱夷、徐夷、淮夷等,传说中的太昊、少昊、皋陶等都是夷族的著名人物。商代的蒲姑(今博兴)、奄(今曲阜)等都是东夷族建立的最早政权。周朝多次征伐东夷,先后灭奄、蒲姑等,并分封齐、鲁,进行镇抚。从此夷族势力渐衰,逐渐融合为华夏族的一部分。)解析:24.山顶洞人(分数:10.00)_正确答案:(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因发现于北京人遗址顶部的山顶洞而得名。山顶洞人的体质形态已基本消除了猿的特征,和现代人基本一致。山顶洞人处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女性在社会生活中起主导作用,他们使用共有的工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

20、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山顶洞人仍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了磨光、钻孔技术,已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解析:25.龙山文化、红山文化(分数:10.00)_正确答案:(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因 1928 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的城子崖遗址而得名,年代约为公元前 2600前 1900 年。因地区和文化内涵不同区分为:山东龙山文化、庙底沟二期文化、陕西龙山文化、河南龙山文化、龙山文化陶寺类型等。生产工具以磨制石器为主,陶器已开始用轮制,以灰陶为主。农业经济为主,有较发达的畜牧业。龙山文化早期处于父系氏族公社时期,晚期进入军事民主制时期,出现了阶级分化、贫富悬殊的现象。)解析:26.血缘婚

21、、族外婚、对偶婚(分数:10.00)_正确答案:(古人时期的婚姻关系,已摆脱了原始的杂交状态,进入群婚的早期阶段,婚姻只能在同辈之间进行,父母和子女间不得婚配,这叫做“血缘婚”。由这样的婚姻关系结合成的社会组织称为“血缘家庭”。这是人类婚姻形态的一大进步。随着定居的出现,人们逐渐认识到近亲结婚产生的不良后果,逐渐对婚姻从习惯上进行了限制,禁止同胞和旁系的兄弟姊妹间的通婚,而实行某一氏族的男子结婚组同另一氏族的女子结婚组互相通婚,这种婚姻关系称为族外婚。族外婚有助于人类的发育繁衍,加强了通婚氏族之间的联系。对偶婚是一男一女之间的不稳定的结合,即一个男子在许多妻子中有一个比较固定的“主妻”,一个女

22、子在许多丈夫中有一个比较固定的“主夫”,不是独占的同居,在对偶婚家庭里,男子从妇而居,所生子女属于女方所在的氏族,它是氏族公社时期的主要婚姻形式。对偶婚是比较松散的暂时性的结合,是向一夫一妻制过渡的婚姻形态。)解析:27.绝地天通(分数:10.00)_正确答案:(颛顼为了垄断祭祀权实行的宗教改革。远古之时“民神不杂”,到少吴氏之衰世“民神杂糅”,引发种种灾祸。颛顼即位后,设专职人员分管天事、民事,促使民神异业,各司其序,实现联盟对神权的垄断。“绝地天通”是宗教文化上升发展时代的重大事件,它适应政治权威形成的需要,促进了宗教人员职业化,促进了远古文明的发展。)解析:28.太吴、少吴(分数:10.

23、00)_正确答案:(太吴和少吴是神话传说中我国东夷族的首领。太昊,也称“太嗥”、“太皓”,风姓,居于陈(今河南淮阳)。传说他人头蛇身。因作网罟以渔猎,又称伏羲氏。春秋时期,山东的任国、宿国、须句国、颛臾国,相传是太昊的后裔。少昊,名挚,定青阳,号金天氏,亦作“少嗥”。少昊氏以鸟为图腾,主要活动于奄(今山东曲阜),下分二十四小支,分布于山东半岛。其后世繁衍于江淮地区,相传代夏而起的商部族和春秋时的郯国(今山东郯城县)均为其后代。)解析:三、史料分析题(总题数:2,分数:60.0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

24、。尧日:“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材料二:舜子商均亦不肖,舜乃豫荐禹于天。十七年而甭,三年丧毕,禹乃让舜子,如舜让尧子。诸侯归之,然后禹践天子位。史记五帝本纪回答:(分数:30.00)(1).上述资料反映的是什么制度?(分数:15.00)_正确答案:(禅让制。尧舜时期,按军事民主制的传统,部落联盟最高军事首领必须通过一定的民主形式,由众多的部落首领共同推举,得到氏族成员的承认才能确立,这就是我国古代一度相当盛行的民主选举首领的禅让制。据古文献记载,尧为部落联盟首领,年老时,选择舜为继承人,四岳十二牧会议同意尧传位给舜。后来舜传位给禹,也是得到了四岳十二牧同意后实现的。)解析:

25、(2).对这一制度进行简要评述。(分数:15.00)_正确答案:(禅让制的基本原则是选贤举能。在从尧到舜,从舜到禹时期,禅让制至少表面上还发生作用。但凭借强权、力图变禅让为世袭的企图和斗争愈演愈烈。)解析: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陶渊明读山海经材料二:“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桃)林。”山海经材料三:昔宇宙初开之时,只有女娲兄妹二人,在昆仑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议以为夫妇,又自羞耻。兄即与妹上昆仑山,咒曰:“天若遗我兄妹二人为夫妇,而

26、烟悉合,若不,使烟散。”于烟即合,二人即结为夫妇。唐李冗独异志卷下回答问题:(分数:30.00)(1).请问材料一、二分别说明了什么传说,这反映了当时什么时候的故事?(分数:15.00)_正确答案:(这是山海经记载的两则神话故事:陶渊明借助“精卫填海”“刑天舞干戚”两个神话典故,来说明自己的志向。)解析:(2).材料三记载了古代什么样的婚姻制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传说?(分数:15.00)_正确答案:(女娲和伏羲兄妹通婚,类似于希腊、罗马神话中的主神姐弟婚配,在希腊神话里也有类似故事:宙斯为了占有自己的姐姐赫拉,在大雨中变化成一只落魄的小鸟,赫拉顿起慈悲之心,把宙斯变化的小鸟放到怀中取暖,宙斯于

27、是马上显出原形,占有了自己的姐姐,两人于是成为夫妻。这些故事反映了蒙昧时代人们的婚配还是没有选择,也很原始的,这应该是近似于血缘婚甚至更早。)解析:四、论述题(总题数:4,分数:120.00)29.论述我国晚期直立人化石遗址发现的情况和意义。(分数:30.00)_正确答案:(论述我国晚期直立人化石遗址发现的情况和意义。晚期直立人,就是猿人,这个问题也可以这样提问:论述我国猿人遗址的发现与意义。从北京猿人的构造说明劳动创造了人这个论断。从字面上看这个问题有两大要求:一是发现的情况,二是发现的意义。我国境内的猿人化石和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存极其丰富,主要有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元谋猿人:发现于云

28、南省元谋县上那蚌村。为两枚上中门齿化石,可能属于男性青年。共存的还有三件打制石器、炭屑和烧骨。经测定距今约 170 万年,是我国境内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猿人化石。蓝田猿人:地点在陕西蓝田公王岭。发现人头盖骨化石 1 个,牙齿化石 3 枚、石器 34 件和一批动物化石,距今 98 万年,是亚洲北部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直立人化石。在陕西蓝田陈家窝遗址,发现下颌骨一个,距今 23 万年。北京猿人:地点在北京房山县周口店的龙骨山洞穴里。先后在这里发现了 6 个人类头盖骨和大量人头骨碎片、肢骨、牙齿的化石,并有大量兽骨和灰堆、炭块等遗物,还有 115 种动物化石,是我国目前发现的遗存最丰富的旧石器时代遗址,距今

29、 71 万年至 23 万年。此外,在山西、河南、贵州、湖北、辽宁等地,都发现了属于猿人时期的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存。丰富的猿人化石及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的广泛发现,说明 100 多万年来人类就在祖国大地上生活,中国是人类文化最悠久的国度之一,驳斥了中国人种西来说的谬论,并为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伟大真理提供了科学依据。相近论题 侧重论述:通过分析北京人的体质特征。说明“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是科学真理。恩格斯“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科学论断,由北京猿人化石的体质特征,完全可以得到证明。(1)北京人头顶部低平,前额后倾,眉骨隆突,骨壁较厚,平均脑容量比类人猿的要大得多。这是猿人在劳动中不断

30、用脑的结果。当时生产工具简陋,生活环境恶劣,人类在劳动中时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他们总是想尽一切办法顽强地生存下来,在劳动中大脑的运用促进了脑的发展,所以,北京人的脑容量超过了类人猿。但由于猿人刚刚进入人类阶段,所以,脑的发展程度还不如现代人。这说明,劳动决定了脑的发展。(2)北京人的四肢发展是不平衡的。上肢已经变成了灵活的双手,下肢还有些屈膝,这是由四肢在劳动中所处的地位不同而决定的。在劳动中,上肢用得较多,因而发展快,下肢在劳动中主要是用来支持身躯和行走,所以发展较慢,义由于刚刚学会行走,所以有些屈膝。(3)北京人的双手比脑更接近于现代人,这是由于手是劳动器官,直接接触劳动对象,受到锻炼

31、较多,发展快;而脑则用来思考,是间接劳动,所以,脑的发展较手慢。仍保持着猿的较多特征,而四肢的进化则比较快。(4)北京人已经有了语言。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为了抵御野兽的侵袭和取得生活资料,北京人需要成群结队地过集体生活,一一起劳动。在共同劳动中,为了步调一致,统一号令,人们常常发出声音,这就是最早的语言。正如恩格斯所说:“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为猿人最主要的推动力,在它的影响 F,猿的脑髓就逐渐地变成了人的脑髓。”猿人的生活极为艰苦,他们在劳动中改造着自然,也在完善着自身。总之,是劳动促使古猿体质变化而成为猿人,所以,“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是真理。)解析:30.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文化

32、遗址分布及其主要特征。(分数:30.00)_正确答案:(新石器时代的生要文化遗址分布及其主要特征。主要特征:新石器时代从距今 1 万年左右的时间开始,到距今 4000 年左右结束,延续了五六千年的时间。磨制石器的使用、陶器制造的开始、农业的出现、居民村落的普及、氏族制度的形成等是新石器时代区别于旧石器时代的主要标志。这是人类学和历史研究上所谓的“野蛮时代”,是人类由蒙昧走向文明的过渡阶段。文化类型:各个地区的文化遗存各有特点,为了比较准确地表现各个地区文化的历史面貌,考古学把较为重要且延续时间比较长、覆盖面比较广的定名为某种文化。分布情况:我国境内迄今共发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迹 7000 多处,

33、正式发掘的有 1000 多处,主要的文化遗迹遍布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东南地区、西南地区、北方地区等几个大的区域。按照时间顺序,新石器时代可以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大体上,早期在距今 100007000 年之间;中期在距今70005000 年之间;晚期在距今 50004000 年之间。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早期文化遗存有:裴李岗文化、老官台文化、兴隆洼文化、彭头山文化;主要中期文化遗存有: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红山文化、河姆渡文化;主要晚期文化遗存有:龙山文化、齐家文化、良清文化、石峡文化。延伸问题 试通过对比新石器时代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遗址特征的差异,说明人类的进化过程。)解析:31.分析

34、父系氏族公社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组织,说明代替母系氏族公社的必然。(分数:30.00)_正确答案:(分析父系氏族公社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组织,说明代替母系氏族公社的必然。(1)母系氏族公社的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农具主要以石、骨、蚌、木制成,也有少量陶制农具,耕作、收割、加工三大类农具都已具备。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成为各具特征的两大农业地区,黄河流域以粟为主,江南地区则普遍种植水稻。饲养业是在狩猎经济的基础上出现的,家畜饲养主要有猪、狗等。渔猎经济在当时仍占相当重要的地位。原始手工业也有突出成就,包括编织、雕刻和制陶等。从出土陶器上的编织物印痕可以知道,当时的编织技术已达到相当水平

35、,当时的编织物有斜纹缠结、棋盘格式、间格纹等多种编制方法,这些编织方法直到近代仍是农村手工编织的基本方法。陶器的发明是当时手工业中最大的成就,仰韶时代前期的陶器已有饮食器、储藏器、水器和炊器等多种类型,小件陶器捏塑成形,大件陶器采用泥条盘筑方法,当时以制作精美的彩陶著称,彩陶的造型和装饰都达到了新的高峰。(2)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社会生产力比母系氏族公社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主要表现在:第一,发明了铜器,生产力提高。第二,农业和家畜饲养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畜牧业进一步发展起来,并逐渐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从而出现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第三,手工业技术有了提高,出现了冶铜业、丝织和漆木等

36、新兴的手工业部门;陶器制造有了很大进步,出现了轮制技术;玉骨器的制造是这一时期手工业的突出成就。手工业逐渐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而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出现了第二次社会大分工。(3)母系氏族公社时期,每个氏族都民主选举自己的首领,负责管理日常事务。氏族首领都由女性担任,这是由妇女在农业、畜牧业和家庭生活中的主导地位决定的。氏族成员间完全平等,氏族首领没有任何特权。母系氏族公社内,财产公有,共同劳动,平均分配,过着原始共产主义的生活。这是由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度低下决定的,劳动产品无剩余,氏族公社内部只能共同占有劳动产品,平均分配生产资料。由上述可知,母系氏族公社最突出的一个特征就是“母权制”,人们过着

37、以女子为中心的对偶婚生活,世系按母系计算,财产由母系继承,子女随母而居,妇女在日常生活中占主导地位。(4)父权制取代母权制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男女在氏族中经济地位的变化。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农业和畜牧业成为人类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这一时期男子的劳动由狩猎和捕鱼转向农业和家畜饲养业,占据了原来女子从事的经济领域,成为氏族主要经济活动的承担者,处于主导地位。由于经济地位的变化,父权制逐渐取代了母权制。对偶婚的发展也是父系氏族公社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时的婚姻形态已由对偶婚向一夫一妻制过渡。一夫一妻制家庭的出现,是父权制确立的标志。父权制确立以后,子女随父居住,世系从父系计算,

38、财产也按父系继承,母系氏族公社就逐渐解体了。)解析:32.试说明家庭、私有制、国家是怎样产生的?(分数:30.00)_正确答案:(试说明家庭、私仃制、国家是怎样产生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农业和畜牧业成为人类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这一时期男子的劳动由狩猎和捕鱼转向农业和家畜饲养业,占据了原来女子从事的经济领域,成为氏族主要经济活动的承担者,处于主导地位。父权制逐渐取代了母权制,婚姻形态也由对偶婚向一夫一妻制过渡,氏族公社开始解体,以男子为中心分裂为若干个大家族,继而分裂为若干个一夫一妻制的家庭,标志着父权制的确立。父权制确立以后,子女随父居住,世系从父系计算,财产也按父系继承,进入了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父系氏族公社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劳动产品除用于消费之外有了部分剩余,氏族内部产生了贫富分化,私有制开始产生。由于人们占有私有财产的多寡不同,人与人之间的原始平等性逐渐消失,阶级对立关系逐渐形成。在各个发生了阶级分化的氏族部落间的冲突与联盟中,国家逐渐形成了。我国古代国家的形成约在尧舜时期,我国的历史从此进入了阶级社会。)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