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湖北省黄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含答案).docx

上传人:李朗 文档编号:140916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9.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湖北省黄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3年湖北省黄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3年湖北省黄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3年湖北省黄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3年湖北省黄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黄石市 2013 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语文试题卷 姓名: 准考证号: _ _ 注意事项 : 1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满分 120 分。 2考生在答题前请阅读答题卡中的注意事项,然后按要求答题。 3所有答案均须做在答题卡相应区域,做在其他区域无效 。 一、积累与运用( 30分) 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蓦 然 ( m) 谮 害( zn) 愧 怍 ( zu) 吹毛求 疵 ( ch) B 荫 庇 ( p) 伫 立( ch) 睥 睨 ( n) 龙吟凤 哕 ( hu) C 冗 长( rng) 债

2、券 ( qun) 巉 岩( chn) 苦心孤 诣 ( y) D 褶 皱 ( zh) 箱 箧 ( qi) 干 劲 ( jng) 惟妙惟 肖 ( xio)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旁鹜 无与伦比 恣雎 歇斯底里 B羁绊 囊荧映雪 烦燥 根深蒂固 C慰藉 冥思苦想 残损 鸡零狗碎 D荒谬 相形见拙 蹂躏 遮天敝日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沈星舍己救人的 高风亮节 ,既展现了当代中国军人的风采,也引发了人们关于人生意义的深度思考。 B近阶段,毒生姜、铬大米、毒淀粉等食品安全问题如 雨后春笋 般地涌现,令公众惴惴不安。 C雅安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和海外同胞十分关注

3、灾情,全力援助灾区, 众志成城 ,显示出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 D磁湖沿岸,繁花似锦,绿柳如烟,湖光山色,令人 心旷神怡 。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冶的古矿冶遗址和阳新的布贴画征服了无数热爱它们的人们。(“人们”改为“人”) B丛平平经过认真的筹备,一个名为“ CY 故事”的故事贩卖店在淘宝网上正式开张了。(“经过”提到“丛平平”的前面) C我们如果把中国自己的事情不努力搞好,那么在当今世界上就很难有发言权了 。(“不”提到“把”的前面) D歌星、影星多是中学生崇拜的偶像,他们将青春的热情乃至痴情恣意挥洒,常常荒废学业。(“他们”换成“我们”) 5提取下面句子的主要信息,

4、正确的一项是( ) 原本对生活充满了美好憧憬却忽然残疾了的史铁生,这才惊异地发现,在古老的地坛里,淡褪了容颜的断壁残垣,亘古不败的冉冉红日,以及满目荒芜的丛草密林,处处散发出令人震撼的生命的气息。 A 原本对生活充满了美好憧憬的史铁生忽然残疾了。 B 史铁生发现断壁残垣、冉冉红日以及丛草密林散发出生命的气息。 C 古老的地坛,处处令人惊异和震撼。 D 断壁残垣、冉冉红日以及丛草密林散发出生命的气息。 6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意思连贯、句意完整的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们只能迎难而上,努力向前方挺进。 因为退缩解决不了问题。 人走在路上,是可以停歇一下,却不可能停一辈子。 纵使前路布满荆

5、棘,却也不能退缩。 前方的路还是需要自己去探索,去经历。 A B C D 7下列选项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 305 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它开创了我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 B 王熙凤是红楼梦中的人物,人称“凤辣子”。她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为人刁钻狡黠,对上善于阿谀奉承,深得贾母欢心,是贾府中炙手可热的女强人。 C莫泊桑是法国 19 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创作了 300 多部短篇小说,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王之一,除了我们学过的我的叔叔于勒之外,他的代表作还有羊脂球项链菲菲小姐等。 D名人传是法国著名作家罗曼

6、罗兰 的一部人物传记,它叙述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列夫托尔斯泰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高尚的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阅读桃花源记,按要求回答问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 ,问所从来 。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7、,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8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渔人甚 异 之(异: 认为 奇特非凡) B 无论 魏晋(无论:不要说) C处处 志 之(志:记住) D 寻 病终(寻:不久) 9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欲穷 其 林 其 人

8、端视容寂 B有良田美池桑竹 之 属 犹鱼 之 有水也 C不复出 焉 万钟于我何加 焉 D 乃 不知有汉 乃 重修岳阳楼 10下面对选文内容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误入桃花源的渔人惊异地看到,这里土地肥美,生活和乐,没有压迫,没有纷争,老幼幸福愉快,人人融洽友好,这完全是中国农耕文明时代“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可以推知,他们感叹的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韶光易逝和逃脱了外界的纷争与祸乱。 C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了它的似有似无,寻觅而不可得,反映 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D这篇文章故事曲

9、折回环,悬念迭起,记叙层次清楚,环环相扣,结构严谨,语言简洁平易,朴实自然。 表述题(共 10 分) 11把第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2 分) (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2 分) 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 分) ( 1)春潮带雨晚来急, 。 (韦应物滁州西涧) ( 2) ,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 3)王湾次北固山下“ , ”的句子既写出了时序交替的匆匆,又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 4)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表达了戍边将士思乡盼归,却又无法还乡之痛苦的词句是“ , ”。 ( 5)面对

10、离别,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吟诵“ , ”,表达了对故乡山水的眷念之情;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咏叹“山回路转不见 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则表达了对归京友人的不舍之意。 ( 6)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抒写“ , ”,展现了诗人视死如归的高尚情操和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的英雄气概。 二、阅读与鉴赏( 30 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4 分)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3这首诗的题目为“春望”,请细读一、二两联,说说杜甫望见了哪些景象?这是一种什么抒情手法?( 2分) 。 14“烽火连三月,家书

11、抵万金”一句中“抵万金”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 分) 。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 回答 15 18 题。( 10 分) 换个角度看问题 一家儿童玩具店购进许多新奇玩具,把它们很讲究地摆放在柜台里。出乎意料的是,儿童们 来到商店却全然不顾,选择 去附近其他玩具店买。后来 老板 发现了问题:原来,大人容易看到的地方,对于小孩子来说,却是一个死角。于是,店老板一面用膝盖在地板上行走、观测,一面按照小孩子的视线高度,把玩具重新摆放一遍。而后,这家儿童玩具店的生意便空前兴隆起来。 由此可见,观察事物的角度,确实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同是这座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

12、轼诗);一部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鲁迅语)。 只有从多角度、多侧面进行多向思考,才有可能获 得全面、正确的认识。可是,在日常实践中,我 们却经常看到,有些同志坚持 甲 思维,考虑问题往往局限在一个点、一条线、一个面上 , 一条道跑到黑,钻牛角尖,闯死胡同,而不愿多想几种可能性,多开辟几条解决问题的途径。比如,以前发生过的为了发展粮食生产而毁林开荒、拦海造田的失误,就同这种直线式思维有关系。有些同志坚持 乙 思维,头脑僵化,习惯于用过去的教条解释现实,在已知的旧路上徘徊。比如,一谈到防治害虫,人们便

13、习惯地想到种类繁多、浓度不断加大的化学农药。实际上,如果换个角度考虑问题,就会发现治虫是可以不用 农药的。有些植物本身具有毒杀作用,而且为某些害虫所爱吃;有些植物的根、茎、叶、花含有发挥油、生物碱等化学物质,害虫对它们避而远之。如果我们在农作物区选择适当的农业生态体系,利用某些植物的毒杀、忌避作用,不施农药,同样可以防治害虫。 作战有正攻、反攻和绕到敌人后面或侧面进攻的迂回战术;思维科学中也有反向思考、侧面思考、多向思考等形式。在中国古代,孙膑以减灶擒庞涓,而虞诩却以增灶破羌兵,因时因地制宜,变换战略战术,这是克敌制胜之道。思维活动也是如此,一个方向受阻了,不妨换个角度作逆向思考。丝路花雨中英

14、娘反 弹琵琶的舞姿,日常生活中推推不成拉拉看的俗语,对我们进行多种形式的思考,都有直接的启示。 从相反的事物有同一性、既对立又统一这个前提出发,明确思维的多向性,这是开阔思路,克服直线式、习惯性思维方式的有效途径。 1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开头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 3 分) 16请仔 细阅读第段,根据上下文,在第段 的两个 空白处分别填上相应的词语。 ( 2 分) 甲 乙 17请指出本文( 2)、( 3)、( 4) 三段的论证方法。( 3 分) 18本文与初三年级学习过的课文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都启示我们在求知的时候要运用创造性思维,请联系你的 生活体验 ,调动你的 知识积累 ,试举

15、一个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事例。 ( 2 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 19 23 题。( 16 分) 手 已经客满的大巴车打了个饱嗝儿,停了一下,又上来两个青年男人,一个甩着手,一个夹着公文包。公文包的脚后跟还在车门外边,客车就又开动了。 甩手青年坐在门口的马扎上, 公文包顺手将公文包放在行李架上就直奔车后座去了,那样子好像他买了对号入座的票,最后一排正有一个空位子热情地等着他的屁股呢。 事实上他奔的不是座位,而是座位上的人,最后排靠左的那个胖男人正在熟睡中,公文包的手灵巧地伸进胖男人的上衣衣兜里,夹出一把单据名片之类的东西,显然这类东西不是公文包想要的,就又放回原处,然后揪住了胖男人的衣领,甩给他

16、左右两个嘴巴。 胖男人抹了一把脸,把拳头捏得咯咯响,只一下就反剪了公文包鸡爪子一样的手,然后拨打 110,将贼人绳之以法。 事实上没有,胖男人只是活动活动肩膀,整理一下衣服,继续睡去了,发生了什么全当梦一场。 公文包又瞄准了一个打瞌睡的小伙子,小伙子的手机在牛仔裤的裤兜里,清楚 地凸现着它的形状,公文包细长的手指在这个形状外游弋了一阵子,牛仔裤绷得太紧,硬拽怕是要惊醒梦中人了。 原来这个小伙子在假寐,他一把就抓住公文包的手,像扔抹布一样地将他扔出车外。 事实上没有,小伙子的确在假装睡觉,他也抓住了公文包那只游弋的手,不过他悄悄地给放了。公文包感觉到这只手的力量,小伙子真跟自己斗等于缚鸡。对这样

17、的主儿还是离远一点。 这时他的目光落在一个女式皮包上,皮包被抱在女孩的怀里,由于女孩也在打瞌睡,抱包的胳膊有些松弛,但拉链的开端在女孩的胳膊下压着。公文包变戏法儿似的手里多出一个贼亮亮的刀片!他用食 指和中指夹着,修长而白皙的手指看上去那么优美。 叔叔,你的手真好。 女孩旁边一个七八岁的男孩打破了车里黑夜一般的寂静。自从这两个人上车,大胡子司机和女售票员的说笑就戛然而止,女售票员将马扎腾给甩手青年,自己坐在大胡子身后一个袋子上,将肥硕的屁股伸给所有的乘客,然后一丝不苟盯着前方,天塌地陷与她无关了。 叔叔,男孩又开 始说话了,你的手指这么长,钢琴一定弹得很棒,老师一定很喜欢你,老师也喜欢我,只是

18、我的手还小,够不到八度。 男孩的一番话使那个贼亮亮的刀片离开了了女孩的包,被握在有着细长手指的手里。手的主人随着车身的颠簸,身子斜歪了一下。那个甩手青年递过来一只马扎。公文包坐下。额头上亮亮的,是汗。 叔叔,我才考钢琴二级,我要是有你这么长的手就可以多考,至少四级,叔叔,今天你也去考试吗?考几级啊? 公文包看了一眼男孩,男孩也看着他,期待着他的回答。 叔叔的确弹过钢琴 , 六 一 的时候还上台演出过,这双手 曾将钢琴七级的曲子弹得流水一般,不过那是十三年以前的事情。我的钢琴老师说我是他教的学生当中资质最好的,手指上的天分最高。父母也希望我将来是最优秀的钢琴演奏家。可是后来父母离婚了。虽然他们争

19、着要我,可是我谁也不跟,我离家出走,流浪街头,就被一个团伙看上了这双手。从此这双手在滚烫的肥皂水里接受另外一种训练。 ( A) 看见门口那个人了吗,看见大胡子了吗,看见大屁股了吗,就是司机和卖票的,都是一伙的 。我只是干活,等着分成的人不止这仨呢。小弟弟,这双手如果不给他们干活,回去就得少一截指头,这辈子就别想弹琴了。 公文 包想用手去抚摸一下男孩的头,告诉他这一切。 事实上他没有。他只是将那双手攥紧了,躲开男孩期待的 目 光 ,也回避门口那人刀剜一样的 目 光 ,他知道自己已经被乘客的 目 光 包围。 ( B) 男孩等不到回答就只好盯着那双手,盯着盯着,就见一只红色的小虫子从指缝里探头探脑地

20、钻出来,接着第二只,第三只。 叔叔,男孩说,你的手,流血了。 公文包 用另一只没有流血的手轻轻抚摸了一下男孩的头, 在 大巴车再次打了饱嗝儿停下的时候,公文包夹着他的公文包和甩手青年就下车了。 19本文故事情节简单,但人物个性鲜明,请结合文章相关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以下人物的性格特征。( 3 分) 胖男人 小伙子 20文章第段写“公文包”发现了三种目光同时盯着自己,他清楚这些 “目光”的内涵各有不同,请为这三种 目光的主人配上一句描写人物心理的语句来诠释它们各自的内涵。( 3 分) 21小说的情节讲究有“伏”有“应”,请仔细阅读上下文,看看哪一个自然段藏有第 段划线句( A) 的伏笔。( 2

21、 分) 第 段 22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从语言的角度来分析小说,是了解人物形象 的重要途径,请简析文章第 段 划线句 ( B) 的表达效果。( 2 分) 23文章的题目“手”在全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作者通过“手”寄托了什么主题?( 3 分) 24小男孩到底有没有发现“公文包”是个小偷?请结合你对小男孩形象的认识予以探究。( 3 分) 三、表达与实践( 60 分) 25综合性学习( 10 分) 我们曾在八年级探究过“莲文化的魅力”这一综合性学习的专题,大家也许被莲花的出尘芳姿所吸引,而忽略了那田田可人的叶子,现在,我们九年级( 3)班开展“趣话叶字”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以下活动。 【

22、积累知识 】请写出两个含“叶”的成语。( 2 分) 【 才艺展示 】根据“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的意境描绘一个画面。( 2 分) 【 探究感悟 】 古人咏叶常以“ 木 叶 ”替代“ 树 叶 ”,以此来传达更加沉郁的情感,如屈原湘夫人中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请你试着从以下角度辨析下列两组词语,体会它们之间微妙的区别。( 3分) 词语 树 叶 木 叶 颜色 触感 疏密 【 实践运用 】为了营造“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妙境,有些诗人会给意象着色,如“接天莲叶无穷 碧 ,映日荷花别样 红 ”、“枝间新 绿 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 红 ”,这些佳句都用了红与绿这种对比色,请谈谈这种对比色的运

23、用有什么艺术效果?在生活中,我们常用“绿叶”来比喻哪一类人?( 3 分) 26作文( 50 分) 请以“ 读你 ”为题写一篇 600 字左右的记叙文。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角度 黄石市 2013 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语文参考 答案及评分 说明 1.C (A 蓦 m 疵 c B 庇 b 伫 zh D 劲 j n 肖 xi o) 2.C (A 鹜 骛 雎 睢 B 荧 -萤 燥 躁 D 拙 绌 敝 蔽 ) 3.B (雨后春笋:比喻新事物大量涌现,蓬勃发展。多用于褒义。 ) 4.D (“他们换成 中 学生们 ) 5.B(提取句子的主干,就是语句的主要信息 ) 6.B 7.A(应为现

24、实主义) 8.C (通 讠 志,做标记 ) 9.A ( A.指示代词,那 B. 前者代词,这;后者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无实义 C.前者兼词,于之,从这里;后者助词,表疑问语气 D.前者副词,竟;后者 连词,于是) 10.B (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韶光易逝错误。) 11. 村里的人见到渔人,就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 (主要评分点为省略的村里的人、乃、省略的渔人、所,每点 0.5 分,共 2 分) 村里人的祖先 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 (主要评分点为省略的 村里 人的祖先 ,妻子、绝境、焉, 每点 0.5 分,共 2 分) 12.

25、野渡无人舟自横 举杯邀明月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每小题 1 分,错一个字即不得分,共6 分) 13. 京城的荒凉和春天的绚丽景象 。 (每 点 1 分,共 2 分) 14. 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之情。 (每问 1 分,共 2 分) 15. 中心论点:只有从多角度、多侧面进行多向思考,才有可能获得全面、正确的认识。作用: 用一个事例引出论题。 (中心论点 2 分,作用 1 分,共 3 分) 16. 甲:直线 (式) 乙:习惯 (性)( 2 分) 17. 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26、(答出一点给 1 分,共 3 分) 18. 这是一道开放型性试题。 可以举生活上的事例,示例一:有家旅馆,住客乘电梯上下,抱怨速度太慢,老板愁于重新设计安装花销巨大,接受了心理学家的建议,在电梯室里装上几面镜子,住客走进电梯室之后,都要对镜整装、梳理一番,这样,不但不嫌速度慢,反而觉得电梯太快了。示例二:大人切苹果一直习惯于纵切,而孩子却通过横切发现苹果里藏着一颗漂亮的五角星。 也可以举科学发明方面的事例,如声音引起振动,反过来可以把振动还原成声音,这就是留声机的发明原理。 ( 2 分) 19“胖男人” 怯懦怕事 “小伙子”明哲保身。 (每条 1.5 分,共 3 分) 20叔叔,你停手吧! (

27、或叔叔,你回答我的问题呀 ! ) 小子,你不想混了吗? 你的不轨行为我们都已经看在眼里了,住手吧。 ( 大意对即可, 每条 1 分,共 3 分) 21 第 自然段 ( 2 分) 22.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公文包”在与小男孩的对话中有激烈的思想斗争,以致让刀片 划破了 手。 ( 手法 1 分,效果 1 分,共 2 分,若只 答表现小男孩欣赏公文包的手 或表明小男孩发现公文包的手里藏有刀片则只给 1 分) 23线索。 ( 1 分 ) 主题: ( 答出以 下 任意一点即给 2 分 ) 文章通过叙述“公文包”从演奏家的好苗子到后来走上犯罪道路的故事,告诉我们,手可以用以弹奏美妙的音乐,也可以做出偷

28、盗这样为人所不齿的事。我们要让自己的手像心灵一样向善向美,作出正确的选择。 文章通过叙述小男孩频频夸赞“公文包”的手,最后使“公文包”中止犯罪的故事,赞美了小男孩的纯真可爱(或“智勇双全”)。 文章通过 对车厢 众生态 的描写, 如 胖男人束手受辱,小伙子出手有忍,乘客袖手旁观,批判 了 人们对邪恶势力的纵容 。 文章通过“公文包”离家出走后走上犯罪道路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反思家庭教育在青年人的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影响。 ( 线索和主题 共 3 分) 24.这是一道开放型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一:发现了。小男孩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小英雄,他目睹“公文包”在前两次偷窃一无所获之后即将第三次行窃,用赞

29、美“公文包”“手真好”的方式巧妙地使后者中止了偷窃行为。 示例二:没发现。小男孩天真无邪,率真可爱,他由衷地欣赏,赞美“公文包”的手“真好”,并真诚地与“公文包 ”攀谈,是小男孩的天真举止触动了“公文包”,从而使“公文包”中止了偷窃行为。 (回答发现了或没发现 1 分,人物形象 1 分,说明理由 1 分,共 3 分;只回答发现了或没发现而没有分析人物且没有说明理由则不得分;只回答发现了或没发现 和 人物形象,没有说明理由得 2 分。) 25 ( 10 分) 【积累知识】 示例 叶落归根 叶公好龙 ( 2 分) 【才艺展示】 雄鸡报晓,残月未落,诗人行于崎岖的山路,看见 槲叶 飘落,因天未大亮,

30、道旁的白色 枳花似乎照亮了驿墙。 (只是翻译诗句给 1 分,画面上有诗句的背景,如交代时间、人物、事件才给 2 分) 【探究感悟】 词语 树叶 木叶 颜色 绿(或“红”) 黄(或“褐”) 触感 柔软(或“湿润”) 硬 (或“脆” ,或“干燥”) 疏密 绵密 疏朗 (每空 0.5 分,共 3 分) 【实践运用】 红绿两色在一起,会使红的更红,绿的更绿,双方的色彩都会得到加强,造成一种 明丽鲜 艳 的效果;“绿叶”比喻在取得成就的人物背后 付诸帮助 , 默默奉献 的人。 (前问 2 分,后问 1 分,共 3分) 26作文。 ( 50 分) 评分参考意见: 1 关于审题 “你”可以是具象的人 如骨肉

31、至亲、朋友同学、邻居路人,甚至可以写自己;还可以写历史名人、当代公众人物如领导人、角度 作家、明星,也可以写文学作品中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 也可以写某类人,如老师、医生、社会上的弱势群体 (如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或者进城务工人员等)。 “你”可以是具象或抽象的物 可以小到一滴水,大到宇宙,或者花、鸟、虫、鱼、叶、树、云、蓝天、山河,动物等。 还可以写学校、家、家乡、祖国、民族、时代、某段历史等。 “读” 叙写对“你”的逐步认识和欣赏,这个过程可以表现自己对个人或社会的认识了解,也可以表现自己对自然的诗意解读,还可以表现自己跟自己的一番心灵对话。 2 按下列“评分标准”评分 一 等 二 等 三 等

32、 内容 ( 20 分) 20 16 15 12 11 5 紧扣题目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感情真挚 基本扣题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感情较真挚 未能扣题 中心不明确 内容空洞 感情虚假 语言 ( 20 分) 20 16 15 12 11 5 语言流畅,能根据需要运用不同表 达方式,能贴切使用各种修辞手法,能用不同句式准确地表 情达意,没有错别字 语句通顺,能运用不同表达方式,能使用各种修辞手法,能用不同句式表情达意,有少许错别字 语病较多,语言贫乏句式混乱,错别字较多 结构 ( 10 分) 10 8 7 6 5 1 结构完整 层次清晰 过渡自然 首尾照应 结构比较完整 过渡比较自然 首尾有一定照应 结构残缺 层次混乱 3其他事项: 要求写记叙文,不合文体要求的文章,“内容”一项不得超过评分标准的三等。 要求作文不少于 600 字,字数不足,文章完篇的,每少 50 字扣一分;字数不足,文章未完篇的,按三等评分;文章不满 300 字,按结构残缺评分;每 3 个错别字扣 1 分,重复不计。语病指明显的语法、修辞或逻辑上的错误,“少量语病”指不超过 3 处语病。 确认为抄袭的作文,按三类卷评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