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浙江省温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pdf

上传人:卡尔 文档编号:142926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227.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9年浙江省温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09年浙江省温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09年浙江省温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09年浙江省温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09年浙江省温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09 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温州市卷) 一、 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7 分) 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 分) 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把尘封的心胸 chng (1) 开,让狭隘自私淡去;把自由的心灵放飞,让豁达 kun (2) 容回归。这样, 一个多 z (3) 多彩的世界就会在你的眼前层层打开:蓝天,白云,小桥,流水一路过去,鲜花的芳香就会在你的鼻间醉人地萦 ro (4) ,华丽的彩蝶就会在你的身边曼妙地起舞。 2、根据下面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将序号填在空格处。(4 分) 她 (1) , 孕育了瑰丽的传统文化, 广袤的土地上悠远的文明仍然熠熠生辉; 她

2、 (2) ,浩荡的洪流冲过历史翻卷的漩涡,激流勇进,洗刷了百年的污浊;她 (3) ,雄伟的山峰俯瞰历史的风狂雨骤,挺起不屈的脊梁;她 (4) ,灼灼的光华穿透重重阴霾,熔铸了新的辉煌。 A巍然屹立 B、蒸蒸日上 C、激流勇进 D、地大物博 3、古诗词名句默写。(8 分) (1)所谓伊人, 。 (诗经 蒹葭) (2) ,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共看明月应垂泪, 。 (白居易望月有感) (4)零落成泥碾作尘, 。(陆游卜算子 咏梅) (5)苏轼水调歌头中的“ , ”,表达了他在中秋月圆之时对远方亲人的美好祝愿。 (6)在前不久的温州经济高峰论坛上,一位企业家在发言结束时说到:

3、“转危为机,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让我们用李白 行路难 中的 , 来激励自己,勇敢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 4、根据你的阅读体验,在空格处填写恰当的内容。(4 分) 经典滋养我们的精神,名著引领我们的人生。沐浴着母爱的光辉时, (1) 在繁星 春水中对母爱的深情歌颂引起了我们的共鸣;遇到挫折磨难时,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 (2) (填人名)的不屈意志激励我们去勇敢面对; 向往纯真的友谊时,鲁迅在社戏中所写的“我”与小伙伴们 (3) 的事情令我们羡慕不已;面对个人荣辱得失时,岳阳楼记中的范仲淹的“ (4) ”的胸怀令我们警醒。 5、家庭、家乡、国家,都是我们割舍不去的眷恋。请你参加与“家”相关的综

4、合性学习活动,完成下列任务。(7 分) 【温馨家庭】 某社区开展“温馨家庭”评比,准备给获奖家庭颁发匾额。下列作为匾额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妙手回春 B、家和万事兴 C、博古通今 D、举天地之正气 【文化家园】 温州历史悠久,民俗独特。请为下面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 16 字)。(2 分) 标题: 再现传统盛景的 2009 年温州“拦街福”开街已经十天,市民热情高涨,深深感受到了温州传统文化的魅力。 “拦街福”是温州的传统习俗,始于宋,盛于清,流传至今。今年突出“传承文明、文化兴市”的主题,主要活动有拦街祈福、民俗文化展示、民间艺术展演等。到昨天为止,光顾“拦街福”的市民已

5、达 35 万人次,现场每天都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气氛。 【美丽祖国】 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今年是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让我们一起创作一首小诗向祖国献礼。请仿照上下节把下面这首小诗补写完整。(3 分) 寄祖国 (1) 你是一条大河,奔流不息, 在你的岸边,我美好地生长。 我就是那羞涩的小花, 为你绽放我的心愿。 (2)你是一棵大树,郁郁葱葱, (3)你就是我的祖国,美丽富饶, 在你的怀抱,我美好地生长。 我就是那意气风发的少年, 为你奋斗是我的心愿。 二、 现代文阅读(30 分) (一)(12 分) “绿色产业”完美转身 迅速崛起的温州森林旅游业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开始追求一种健康文明、绿色

6、时尚的休闲娱乐方式。到“天然氧吧”中去,共赴一场森林之约,已经成为人们旅游休闲的首选之一。 温州公园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全市森林覆盖率近 60%,已有 5 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2 个省级森林公园,5 个市级森林公园。森林旅游规划面积达 590 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 5%。 温州森林公园前身大都是位于穷山僻壤的国有林场。 当初,这些国有林场一方面面临以消耗森林资源为代价的困局,另一方面却拥有良好的旅游吸引物森林。于是,从上世纪90 年代初,温州国有林场开始寻求变革:建设森林公园,发展森林旅游。1990 年,全市第一个森林公园雁荡山森林公园正式挂牌成立。 近年来,温州市政府投入大量资金,

7、不断建设和完善森林旅游设施,使森林旅游事业得到迅速发展。全市森林旅游游客接待量从 2000 年 86 万人次,增至 2008 年的 300 多万人次,总收入也从 2000 年的 2600 多万元,增至 2008 年的 7.1 亿元。 从“砍树卖木头”到“种树卖生态”,温州市的国有林场实现了“完美转身”,变成了喜迎四方客的森林公园。 实现“完美转身”后,“ 不走寻常路”的温州人为促进森林旅游业迅速崛起,采取了许多创新措施。首先,精心打造森林旅游品牌,把森林旅游融入大旅游中去。2007 年 6 月,在永嘉县的龙湾潭举办了温州市第一届森林旅游节。2008 年 5 月,在苍南县玉苍山举办了温州市第二届

8、森林旅游节,并升格为浙江省首届森林旅游节。2009 年 5 月,在文成县举办了温州市第三届森林旅游节,规格再次提升,冠名为“中国(温州)森林旅游节”。于是,温州森林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大提升,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举办首届森林旅游节的龙湾潭森林公园,当年游客人数提高了 3 倍,门票收入是前一年的 5 倍多,一举成为楠溪江风景名胜区的主要景区。 不仅如此,市林业部门还组建了温州市森林旅游公司,与 10 家旅行社共同成立旅游“绿色联盟”。这样,加强了与市内外旅游业界的联络,实现了优势互补。 与此同时,温州的森林旅游还以“体验、教育、健康”为主题进行旅游产品的创新,突破观光旅游的框框,相继开发了

9、森林浴、野外探险、动植物考察、野营漂流、攀岩登高等典型森林旅游产品。 温州市正以“绿色、生态、自然”的开发理念,将生态文化融入森林旅游,把森林旅游成为全市旅游业的拳头产品和特色产品。 (根据 2009 年 5 月 15 日温州日报有关材料改写) 6、阅读文章,说说第段中加点的“完美转身”具体指什么。(3 分) 7、温州市为促进森林旅游业迅速崛起采取了哪三条具体措施?阅读段作出回答。 (3分) 8、文中第(3)段画线句中的加点词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3 分) 9、阅读下面两则链接材料,并结合选文,请你就“温州森林旅游产生的影响”这个问题进行探究,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一条发现。(3 分) 【链接

10、材料】 材料一: 2009 中国(温州)森林旅游节暨第五届浙江山水旅游节举行前夕,38 位温州市民远离都市喧嚣来到铜铃山森林公园,并在“游客纪念林”种下了 22 棵金钱松,为景区增添新绿。 材料二: 雁山云影,瓯水波光。五月中旬,温州市百名画家来到玉苍山、龙湾潭等森林公园采风、泼墨,将森林公园的美景尽情挥洒于纸上。 (二)(18 分) 老 屋 周克武 (1)这一辈子,不管自己身居何处,在我的潜意识里,只有走进乡下的那栋老屋才叫回家。 (2)我家的老屋,只是傍山而建的一栋普通农舍,土墙青瓦,杉木门窗。靠西头的几间,至今还盖着稻草,山风吹过,弥散着一股亲切的草屑味,淡淡的。可是岁月的磨蚀无情,如今

11、老屋的鱼鳞瓦沟里长满青苔,黄泥墙壁粉尘脱落,两扇略显笨重的大门也是油漆斑驳,绽开一条条深深浅浅的裂缝,好似老人额头遍布的鱼尾纹。 (3)老屋真的“老”了。落日衔山时分,我站在村口远远望去,它像在酣睡,许是太累,睡得那样安详、静谧。 (4)我默默走近老屋。夕阳下,风如佛手,柔柔地摩挲路边的草木,没有声响;鸟儿慵倦地栖落在树上,伸出尖尖小嘴巴梳理自己的羽毛,没有鸣唱。也许它们此刻一如我的心情轻轻抚摸深褐色的大门,却不敢推开,怕惊扰了老屋,惊碎了它的梦。 (5)梦里有我的童年。也是在这样的傍晚,太阳渐渐沉落,屋檐下飘落起母亲长一声短一声催我回家的呼唤。我,还有鸡们、鸭们、牛羊们,朝同一个方向炊烟轻笼

12、的老屋,踏碎了一路残阳。我难以自控地抬眼望望,屋顶的炊烟仿佛还在,柴火饭的香味仿佛还在,飘飘拂拂,又落到了我的鼻尖上。此刻,我真想再像孩提时那样,一路飞跑进屋,猴急火急拈起一块香喷喷的白米锅巴塞进嘴里,再听一声母亲骂我“馋嘴猫” (6)老屋是心的归宿。当我终于抬脚跨进门槛的一刹那,一种久违的感觉涌动全身:真的到家了。 (7)老屋是父亲耗尽心血的杰作。我小时候,常听父亲说起,他和一家人是在赤日炎炎的酷暑下挥锄破土,头顶满天繁星赶运木料、砖块、沙石,直至北风呼啸的严冬圆垛上梁。 【A】像春燕衔泥般,几经周折,终于盖起了这个属于自己的窝。 【B】那时候,每当亲友上门,父亲总会喜形于色地拍拍门窗,或者

13、指指屋上的椽皮、横梁,夸他这房子坚固耐用 。一个秋日,村里来了位摄影师,平日不爱照相的父亲,突然换上他仅有的一件中山装,拉着一家人在老屋前照了张相。还一再叮嘱我记住,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8)几十年岁月蹉跎,转眼间物是人非。奶奶和父亲去了另外一个世界,母亲也随我住进了城里。夜深了,我一个人默默地坐在堂屋里,孤灯只影,满屋的冷清。 (9)窗外的上弦月,瘦瘦的。也许是我与它相隔太久,彼此之间已经陌生,它刚刚露出半张脸,一转身,又躲进了薄薄的云层。我突然想起,儿时老屋的月亮似乎不是这样。那时,我走到哪里它就跟到哪里。夏夜,奶奶把在外纳凉的我抱上床,月亮也悄悄地从窗口跟进来轻抚着我的脸。我至今记

14、得奶奶一直坐在床沿,边给我打扇边哼童谣:月光光,夜光光,伴随我家乖乖郎我迷迷糊糊入睡了, 奶奶的歌声还在继续, 像温婉的明月, 落在我的枕上,我的梦里。 今晚,我可用记忆的碎片还原全部细节,却再无法听到奶奶的歌声。只有墙角那张静卧的雕花床仿佛与我达成心灵上的某种默契,无可辩驳地见证这里曾经氤氲的天伦之乐。 (10)而这一夜,我久久无法入睡。 (11)第二天一早起来,太阳刚刚露头,温煦的阳光投射在老屋的房顶,染成一片熟悉的金黄。我在老屋的里里外外转来转去,每走一步,仿佛都可弯腰拾起儿时的一段记忆。门槛上,父亲抚膝而坐,眉飞色舞讲三国;杂屋里,母亲筛糠剁菜喂猪仔;后山竹林中,与儿时伙伴追追闹闹捉迷

15、藏;屋前小道上,高举火把,紧跟大人去看电影在我眼里,老屋是一本贮满情与爱的大书,翻开任何一页,都会找到生命之源的温暖。 (12)吃过早饭,我站在老屋门口与亲友们闲聊。邻家小侄劝我拆除老屋,盖幢时尚气派的“小二层”。 (13)我摇摇头:不拆!他哪里知道,没了老屋,我的灵魂只能浪迹天涯。 ( 选自 2008 年第 3 期散文海外版,有删改。) 10、本文记叙了作者回访老屋的经过。请摘录文中语句,把作者的行踪补充完整。(3 分) 站在村口远远望去 (1) (2) 默默地坐在堂屋里 (3) 站在老屋门口 11、细读第(2)段,说说对老屋的描写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3 分) 12、文中描写细腻感人。参考

16、示例,从第(7)段描写父亲的【A】【B】两个画线句中选择一句加以品析。(4 分) 【示例】 句子:夏夜,奶奶把在外纳凉的我抱上床,月亮也悄悄地从窗口跟进来轻抚着我的脸。 品析:“轻抚”一词运用拟人手法,借月亮生动地写出了奶奶对“我”的疼爱及给予“我”的心灵抚慰。 13、第(9)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耐人寻味。怎样理解“奶奶的歌声”落在“我的梦里”?(3 分) 14、你对结尾处作者不拆老屋的决定如何评价?结合全文并联系现实生活谈谈。(5 分) 三、古诗文阅读(28 分) (一)(5 分) 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注释】除夜:除夕之夜。

17、 15、第一句诗中的“寒灯”渲染了除夕之夜旅馆中怎样的氛围?(2 分) 16、作者心情“转凄然”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诗,用自己的话回答。(3 分) (二)(13 分) 醉翁亭记 (宋)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

18、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 (1)

19、名之者谁 (2)野芳发而幽香 (3)朝而往,暮而归 (4)弈者胜 18、下列加点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作亭者谁(的人) B、山间之四时也(的) C、行者休于树(从) D、颓然乎其间者(他们,他们的)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 分)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0、“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之意仅在于山水之间吗?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3 分) (三)(10 分) 肃王与沈元用 (宋)陆游 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馆于燕山愍忠寺。暇日无聊,同行寺中,偶有一唐人碑,辞甚偶俪,凡三千余言。元用素强记,即朗诵一再;肃王且听且行,若不经意。元用归馆,欲矜其敏,取纸追

20、书之,不能记者阙之,凡阙十四字。书毕,肃王视之,即取笔尽补其所阙,无遗者。又改元用谬误四五处,置笔他语,略无矜色。元用骇服。 (选自陆游的老学庵笔记) 【注释】虏:指北方的金国。矜:自夸。 他语:说别的事情。骇服:吃惊佩服。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 (1)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 (2)暇日无聊 (3)元用素强记 (4)取纸追书之 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 分) 肃王视之,即取笔尽补其所阙,无遗者。 23、细读选文,说说肃王哪些方面让沈元用“骇服”。(3 分) 四、写作(60 分) 24、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请以“ 从那一刻开始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文体

21、自选。 字数不少于 600 字(诗歌不少于 20 行)。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2009 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温州市卷) 语文参考答案 卷面书写 5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7 分) 1、(1)敞 (2)宽 (3)姿 (4)绕 2、(1)D (2)C (3)A (4)B 3、(1)在水一方 (2)正是江南好风景 (3)一夜乡心五处同 (4)只有香如故 (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4、(1)冰心(谢婉莹、谢冰心) (2)保尔柯察金(保尔) (3)一起看社戏(一起偷吃罗汉豆) (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或:旷达 或:豁达乐

22、观 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或:以天下为己任) 5、B 市民热情高涨,感受文化魅力 或:再现传统,感受文化 或:“拦街福”开街十天,市民热情高涨 示例:在你的枝头,我美好地生长。/ 我就是那快乐的小鸟, 、 为你歌唱是我的心愿。 二、现代文阅读(30 分) 6、温州的国有林场变成了森林公园。 或:从“砍树卖木头”到“种树卖生态”。 7、(1)打造森林旅游品牌(举办森林旅游节) (2)组建森林旅游公司,成立旅游“绿色联盟” (3)开发典型的森林旅游产品(创新森林旅游产品) 8、“大都”一词是绝大部分的意思,在范围上作限制,说明温州森林公园的前身大部分是位于穷山僻壤的国有林场,但不排除

23、有例外,体现了说明文语文的准确性。 9、温州人正以亲近森林、关爱森林等方式,与自然相亲相融。 或:森林旅游越来越受到温州人的青睐。 或:温州市民正为森林旅游业的发展尽一份力量。 或:森林旅游影响了温州人的生态观念,促进了生态文化的形成。 10、(1)默默走近老屋 (2)抬脚跨进门槛 (3)在老屋的里里外外转来转去 11、既蕴含着作者回到老屋时涌起的亲切感,又蕴含着作者对老屋老去的惋惜之情。 12、示例一:A,“春燕衔泥”这个比喻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父亲建造新房时的不辞劳苦,满怀憧憬,读来真切感人。 示例二:B,“拍拍”、“指指”,运用叠词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父亲造好房子后的喜悦、自豪。 13、既指在我

24、入睡后奶奶依然我唱着童谣,又指奶奶的童谣和奶奶的爱意深深地烙在我童年的记忆中。 14、示例一:我觉得作者这肃决定是对的。因为老屋虽老,却保藏着他童年的记忆、温暖的亲情,回到老屋,他的心灵就有了归宿;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仅需要好的居住条件,更需要有精神的家园,比如人们搬迁或远行时,总是对故园怀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所以作者的决定是可以理解的。 示例二:我觉得作者这样决定是不妥的。虽然老屋里保藏着他童年的记忆、温暖的亲情,使他的灵魂有了归宿,但是一味沉迷于过去,往往会牵绊住人生前进的步伐;时代在发展,拆除老屋,重建时尚的新居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所以老屋还是应该拆的。 示例三:我觉得作者这样决定有他的道理,也

25、有他的不妥之处。道理在于:老屋里保藏着他童年的记忆、温暖的亲情,回到老屋,他的心灵就有了归宿。不妥之处:人不能总停留在过去,拆除老屋,重建新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 三、古诗文阅读(28 分) 15、凄清(孤寂、凄凉、清冷) 16、一是除夕之夜独自一人寄居旅馆,二是对故乡亲人无比的思念,三是感慨年华易逝。 17、(1)取名(命名、题名、起名) (2)香花(花) (3)傍晚(黄昏、晚上) (4)下棋 18、C 19、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20、醉翁之意不仅在于山水之间,还在于宴酣之乐、乐人之乐。 或:醉翁之意不仅在于山水之间,还在于与民同乐。 21、(1)出使 (2)空闲(闲暇) (3)向来(一向、平时) (4)写(书写) 22、肃王看了,就拿起笔把他所缺的字全都补上,没有遗漏的。 23、肃王的记忆力比沈元用更强,而且不以此自夸。 四、写作(60 分) 24、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