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职业资格】心电学技术专业知识-16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unhappyhay135 文档编号:1433607 上传时间:2020-01-1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类职业资格】心电学技术专业知识-16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医学类职业资格】心电学技术专业知识-16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医学类职业资格】心电学技术专业知识-16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医学类职业资格】心电学技术专业知识-16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医学类职业资格】心电学技术专业知识-16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心电学技术专业知识-16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29,分数:52.00)1.可引起心肌缺血的是(分数:2.00)A.冠状动脉狭窄B.冠状动脉痉挛C.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D.心肌桥E.以上都是2.引起心肌缺血最主要的病因为(分数:2.00)A.主动脉瓣狭窄B.肥厚型心肌病C.严重贫血D.冠状动脉粥样硬化E.二尖瓣狭窄3.典型心绞痛的临床特点不包括(分数:2.00)A.常有诱发因素,如劳累、情绪激动等B.发作时有胸痛表现C.发作胸痛持续时间一般20 分钟D.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可快速缓解E.运动试验多为阳性4.变异型心绞痛的临床特点不包括(分数:

2、2.00)A.多为自发性,常有规律B.常因劳累或情绪激动诱发C.发作时胸痛症状较严重D.可自行缓解或含服硝酸甘油缓解E.运动试验可为阴性5.心绞痛发作时胸痛的典型部位是(分数:2.00)A.胸骨中、上段后B.胸骨下段后C.心尖区D.左肩E.剑突下6.以下为心肌缺血的定义,但不包括(分数:2.00)A.冠状动脉血流量相对减少B.冠状动脉血流量绝对减少C.冠状动脉粥样硬化D.冠状动脉流量不能满足心肌代谢需要E.心肌消耗其糖原储备进行无氧代谢7.关于心肌顿抑的表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与心肌缺血时间较长有关B.与心肌细胞的糖原储备大部分被消耗有关C.为可逆性心肌损伤D.心肌供血恢复,心肌

3、收缩能力立即恢复E.心肌缺血的病因主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8.关于心肌缺血引起 ST 段压低机制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A.与缺血时大量消耗糖原储备有关 B.与缺血时细胞膜的过度极化有关 C.过度极化与 K+有关 D.葡萄糖、K +大量溢出细胞 E.静息膜电位升高,导致 4 相等电位线(TP)上移,使心电图 ST 段相对下移(分数:2.00)A.B.C.D.E.9.关于心肌缺血引起 ST 抬高机制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A.严重缺血使细胞膜受损 B.细胞内 K+外溢 C.细胞外 Na+内流 D.静息膜电位降低 E.4 相等电位线(TP 段)下移(分数:2.00)A.B.C.D.E.10.心肌缺血很少影响

4、到(分数:2.00)A.ST 段改变B.T 波改变C.U 波改变D.P 波改变E.QT 间期延长11.典型的缺血型 ST 段压低的表现是(分数:2.00)A.下斜型和水平型压低B.J 点型 ST 段压低C.缓慢上升型下移伴 J 点压低D.快速上升型下移伴 J 点压低E.快速下斜型下移伴 J 点压低12.下列心肌缺血类型可引起 ST 段抬高,但除外(分数:2.00)A.心外膜下缺血B.心内膜下缺血C.透壁性心肌缺血D.变异型心绞痛E.急性心肌梗死13.“冠状 T 波”广义上指(分数:2.00)A.T 波直立或倒置,双支对称,顶端或底端呈箭头样B.T 波直立高耸,呈帐篷样C.T 波倒置,呈鱼钩样D

5、.T 波低平或双向E.T 波深倒置,呈瀑布样14.以下提示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改变是(分数:2.00)A.V5 导联 R 波增高B.T 波和 U 波融合C.T 波振幅1/4RD.V4V6 导联 ST 段水平型或下斜型下移0.1mVE.心电轴明显左偏15.以下提示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改变是(分数:2.00)A.V5 导联 R 波增高B.T 波和 U 波融合C.U 波增高D.、aVF 导联 T 波倒置,呈冠状 T 波E.V1 导联呈 QS 型16.典型心绞痛的心电图表现通常不包括(分数:2.00)A.ST 段压低B.T 波低平、双向或倒置C.U 波倒置D.ST 段抬高E.原有 ST-T 异常,心绞痛发作时

6、 ST-T 正常17.变异型心绞痛的心电图通常表现为(分数:2.00)A.一过性 ST 段水平型下移0.05mVB.一过性 ST 段抬高伴对应导联 ST 段下移C.一过性 T 波高耸或倒置D.持续 ST 段抬高伴 T 波倒置E.一过性 Q 波18.以下为变异型心绞痛可出现的心电图改变,但应除外(分数:2.00)A.ST 段抬高伴 T 波高耸B.ST 段抬高伴对应导联 ST 段下移C.可出现 R 波增高、变宽D.可伴有心律失常E.一过性 Q 波19.胸前导联出现深而倒置的 T 波可见于(分数:2.00)A.急性心肌缺血B.急性心肌梗死C.心尖肥厚型心肌病D.脑出血E.以上都是20.心电图 V 3

7、 V 5 导联出现 ST 段弓背抬高 0.3mV,、aVF、V 1 V 2 导联 ST 段下移0.10.2mV,5 分钟后再次检查发现 ST 段回复至基线,最可能的诊断是(分数:2.00)A.超急性前侧壁心肌梗死B.急性下壁心肌缺血C.早期复极综合征D.变异型心绞痛E.急性心包炎21.V 1 和 V 2 导联出现 QS 波,前间壁心肌梗死不能排除的心电图特征是(分数:1.00)A.伴 ST-T 改变B.无 ST-T 改变,但 V3 和 V4 导联呈 rS 波C.无 ST-T 改变,但 V3 和 V4 导联呈 RS 波D.A 或 BE.A 或 C22.有关下壁心肌梗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分数:1

8、.00)A.左室下壁供血起源于右冠状动脉及左回旋支B.多数下壁心肌梗死因后降支闭塞所引起C.约 80%的后降支起源于右冠状动脉D.左前降支闭塞亦可引起下壁心肌梗死E.不同罪犯血管引起的下壁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是相同的23.以下可出现类似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表现的疾病是(分数:1.00)A.主动脉夹层B.肺栓塞C.心包炎D.应激性心肌病E.以上疾病均可出现24.以下为目前国际上推荐的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标准,其中不正确的是(分数:1.00)A.ST 段(J 点)抬高出现在 2 个或 2 个以上相邻的导联B.V1 导联 J 点抬高0.2mVC.在 V2V3 导联,男性 J 点抬高0.2

9、mVD.在 V2V3 导联,女性 J 点抬高0.15mVE.除 V2V3 导联外,其他导联 J 点抬高0.1mV25.、aVF 导联及 V 4R 导联 ST 段抬高0.1mV,且出现、aVL 导联 ST 段压低,提示冠状动脉闭塞的部位往往是(分数:1.00)A.左回旋支近段B.左前降支近段C.左前降支远段D.右冠状动脉近段E.右冠状动脉中、远段26.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分数:1.00)A.右心衰竭B.心源性休克C.室性心律失常D.心脏破裂E.乳头肌断裂27.超急性期心肌梗死的心肌通常(分数:1.00)A.已发生坏死B.已发生不可逆性损伤C.仍为可逆性损伤D.已发生淀粉样变性E

10、.已纤维化28.下壁心肌梗死同时合并右心室梗死,冠状动脉的病变部位大多为(分数:2.00)A.左前降支B.左回旋支C.左前降支第一对角支D.右冠状动脉+左回旋支E.右冠状动脉29.非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指发生心肌梗死时(分数:3.00)A.ST 段正常B.有 T 波变化C.有 ST 段下移或 T 波变化,亦可 ST-T 正常D.有 ST 段下移E.T 波正常二、A2 型题(总题数:5,分数:15.00)30.患者男性,65 岁,慢性咳喘 20 余年,因胸痛就诊。心电图如下图所示,应考虑为 (分数:3.00)A.双心室肥大B.左后分支阻滞,心肌缺血C.右心室肥大,心肌缺血D.左心室肥大E.

11、急性心包炎31.患者男性,59 岁,高血压病史 4 年余,近 1 个月活动后有胸骨后闷痛感,休息可缓解。今因情绪激动又感胸骨后疼痛,听诊心率为 120 次/分,心电图检查如下图所示,应考虑为 (分数:3.00)A.急性心包炎B.变异型心绞痛C.心肌缺血D.急性心肌梗死E.自发性气胸32.患者女性,58 岁,反复发作胸痛 1 周,与劳累无关,每次胸痛持续数分钟自行缓解。患者胸痛时的心电图见下图,应考虑为 (分数:3.00)A.急性前壁心肌梗死B.急性心包炎C.急性心肌缺血D.早期复极综合征E.急性下壁心肌梗死33.患者男性,51 岁,发作性胸痛,向左上臂及左颈部放射。心电图如下图 A、B 所示,

12、如下图 A 为未发病时记录,下图 B 为发病时记录,应诊断为 A(分数:3.00)A.心肌缺血B.变异型心绞痛C.急性前壁心肌梗死D.早期复极综合征E.非特异性 ST-T 改变34.患者男性,46 岁,反复发作胸痛 3 天,胸痛持续数分钟,可自行缓解。此次就诊时再次发作胸痛,胸痛发作到胸痛消失的心电图记录如下图所示,应诊断为 (分数:3.00)A.急性下壁心肌梗死B.急性心包炎C.变异型心绞痛D.早期复极综合征E.加速性室性心动过速三、B 型题(总题数:3,分数:33.00) A.高侧壁心肌缺血 B.下壁心肌缺血 C.前侧壁心肌缺血 D.ST 段正常 E.下壁心肌损伤(分数:15.00)(1)

13、.、aVF 导联 ST 段水平型下移 0.15mV 提示(分数:3.00)A.B.C.D.E.(2).、aVF 导联 ST 段抬高 0.2mV 提示(分数:3.00)A.B.C.D.E.(3).V 5 V 6 导联 ST 段下斜型下移 0.1mV 提示(分数:3.00)A.B.C.D.E.(4).V 5 V 6 导联 ST 段抬高 0.05mV 提示(分数:3.00)A.B.C.D.E.(5).、aVL 导联 ST 段水平型下移 0.1mV 伴 T 波倒置提示(分数:3.00)A.B.C.D.E. A.典型心绞痛 B.变异型心绞痛 C.ST 段缺血型压低或 T 波倒置 D.ST 段抬高回降至基

14、线 E.T 波低平(分数:12.00)(1).患者男性,44 岁。上 5 楼后即感胸痛,查心电图可能显示(分数:3.00)A.B.C.D.E.(2).患者男性,53 岁。活动时胸骨后闷痛,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缓解。发作胸痛时心电图出现 ST 段缺血型压低 0.15mV,应诊断为(分数:3.00)A.B.C.D.E.(3).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活动时心电图可出现(分数:3.00)A.B.C.D.E.(4).患者女性,62 岁。常凌晨发生胸痛而惊醒,5 分钟后自行缓解,就诊时查心电图正常,最可能的诊断(分数:3.00)A.B.C.D.E. A.V2V 4导联出现 T 波高耸 B.、aVF 导联出现

15、T 波高耸 C.、aVF 导联出现 T 波倒置 D.V2V 4导联出现 T 波倒置 E.、aVF、V 2V 4导联出现 T 波倒置(分数:6.00)(1).下壁心外膜下心肌缺血,心电图可表现为(分数:3.00)A.B.C.D.E.(2).前壁心内膜下心肌缺血,心电图可表现为(分数:3.00)A.B.C.D.E.心电学技术专业知识-16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29,分数:52.00)1.可引起心肌缺血的是(分数:2.00)A.冠状动脉狭窄B.冠状动脉痉挛C.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D.心肌桥E.以上都是 解析:2.引起心肌缺血最主要的病因为(分数:

16、2.00)A.主动脉瓣狭窄B.肥厚型心肌病C.严重贫血D.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E.二尖瓣狭窄解析:3.典型心绞痛的临床特点不包括(分数:2.00)A.常有诱发因素,如劳累、情绪激动等B.发作时有胸痛表现C.发作胸痛持续时间一般20 分钟 D.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可快速缓解E.运动试验多为阳性解析:4.变异型心绞痛的临床特点不包括(分数:2.00)A.多为自发性,常有规律B.常因劳累或情绪激动诱发 C.发作时胸痛症状较严重D.可自行缓解或含服硝酸甘油缓解E.运动试验可为阴性解析:解析 变异型心绞痛多在休息、睡眠或凌晨发作,大多与劳累或情绪激动无关。5.心绞痛发作时胸痛的典型部位是(分数:2.00)A

17、.胸骨中、上段后 B.胸骨下段后C.心尖区D.左肩E.剑突下解析:解析 心绞痛发作时,胸痛的典型部位主要在胸骨中段或上段之后可波及心前区,甚至横贯前胸,界限不很清楚。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或至颈、咽或下颌部。6.以下为心肌缺血的定义,但不包括(分数:2.00)A.冠状动脉血流量相对减少B.冠状动脉血流量绝对减少C.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D.冠状动脉流量不能满足心肌代谢需要E.心肌消耗其糖原储备进行无氧代谢解析:解析 当冠状动脉血流量相对或绝对减少,不能满足心肌代谢需要,心肌消耗其糖原储备进行无氧代谢时称为心肌缺血。7.关于心肌顿抑的表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与心肌缺血时间较长有关B.与

18、心肌细胞的糖原储备大部分被消耗有关C.为可逆性心肌损伤D.心肌供血恢复,心肌收缩能力立即恢复 E.心肌缺血的病因主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解析:解析 由于心肌缺血时间较长,心肌细胞的糖原储备大部分被消耗。因此,即使心肌供血恢复,心肌收缩能力也不能立即恢复,这种情况称为心肌顿抑。8.关于心肌缺血引起 ST 段压低机制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A.与缺血时大量消耗糖原储备有关 B.与缺血时细胞膜的过度极化有关 C.过度极化与 K+有关 D.葡萄糖、K +大量溢出细胞 E.静息膜电位升高,导致 4 相等电位线(TP)上移,使心电图 ST 段相对下移(分数:2.00)A.B.C.D. E.解析:解析 一般认为,

19、心肌缺血时心肌无氧酵解增加,糖原储备大量消耗,葡萄糖、K + 大量进入细胞,使细胞内外 K + 浓度差进一步增大,使缺血区静息膜电位升高,TP 段上移,ST 段则相对下移。9.关于心肌缺血引起 ST 抬高机制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A.严重缺血使细胞膜受损 B.细胞内 K+外溢 C.细胞外 Na+内流 D.静息膜电位降低 E.4 相等电位线(TP 段)下移(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严重缺血使细胞膜受损,细胞内 K + 外溢,使细胞内外 K + 浓度差进一步下降,静息膜电位水平降低,4 相对应的 TP 段下移,ST 段则相对抬高。10.心肌缺血很少影响到(分数:2.00)A

20、.ST 段改变B.T 波改变C.U 波改变D.P 波改变 E.QT 间期延长解析:解析 心肌缺血的心电图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心室肌复极过程发生变化,严重缺血还可影响到 QRS波群(例如:出现一过性 Q 波等)。心肌缺血很少影响到 P 波变化。11.典型的缺血型 ST 段压低的表现是(分数:2.00)A.下斜型和水平型压低 B.J 点型 ST 段压低C.缓慢上升型下移伴 J 点压低D.快速上升型下移伴 J 点压低E.快速下斜型下移伴 J 点压低解析:解析 ST 段压低是心肌缺血常见的心电图表现,其中以 ST 段下斜型和水平型压低最有意义。12.下列心肌缺血类型可引起 ST 段抬高,但除外(分数:2.

21、00)A.心外膜下缺血B.心内膜下缺血 C.透壁性心肌缺血D.变异型心绞痛E.急性心肌梗死解析:解析 心内膜下缺血时,心电图主要表现为 ST 段压低或 T 波直立高耸。13.“冠状 T 波”广义上指(分数:2.00)A.T 波直立或倒置,双支对称,顶端或底端呈箭头样 B.T 波直立高耸,呈帐篷样C.T 波倒置,呈鱼钩样D.T 波低平或双向E.T 波深倒置,呈瀑布样解析:解析 不论 T 波直立或倒置,只要双支对称,顶端或底端尖锐,呈箭头样,均称“冠状 T 波”,是心肌缺血的心电图表现之一。14.以下提示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改变是(分数:2.00)A.V5 导联 R 波增高B.T 波和 U 波融合C.

22、T 波振幅1/4RD.V4V6 导联 ST 段水平型或下斜型下移0.1mV E.心电轴明显左偏解析:解析 ST 段下移反映心内膜下心肌缺血。一般认为心绞痛发作时,ST 段下斜型或水平型下移0.1mV,对心肌缺血有诊断意义。15.以下提示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改变是(分数:2.00)A.V5 导联 R 波增高B.T 波和 U 波融合C.U 波增高D.、aVF 导联 T 波倒置,呈冠状 T 波 E.V1 导联呈 QS 型解析:解析 冠状 T 波是心肌缺血常见的心电图改变之一,常提示心外膜下心肌缺血或透壁性心肌缺血。16.典型心绞痛的心电图表现通常不包括(分数:2.00)A.ST 段压低B.T 波低平、双

23、向或倒置C.U 波倒置D.ST 段抬高 E.原有 ST-T 异常,心绞痛发作时 ST-T 正常解析:解析 典型心绞痛常因冠状动脉狭窄(狭窄70%)引起,发作时心电图的表现包括 ST 段压低、T波改变、ST-T 伪正常化、U 波倒置、一过性 Q 波、心律失常等。ST 段抬高常提示变异型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17.变异型心绞痛的心电图通常表现为(分数:2.00)A.一过性 ST 段水平型下移0.05mVB.一过性 ST 段抬高伴对应导联 ST 段下移 C.一过性 T 波高耸或倒置D.持续 ST 段抬高伴 T 波倒置E.一过性 Q 波解析:解析 变异型心绞痛发作时,相关导联 ST 段抬高,严重缺血时

24、可呈单向曲线,常伴对应导联 ST段压低,心绞痛缓解后,ST 段快速回降至基线。持续 ST 段抬高伴 T 波倒置提示可能发生急性心肌梗死。18.以下为变异型心绞痛可出现的心电图改变,但应除外(分数:2.00)A.ST 段抬高伴 T 波高耸B.ST 段抬高伴对应导联 ST 段下移C.可出现 R 波增高、变宽D.可伴有心律失常E.一过性 Q 波 解析:解析 变异型心绞痛一般不出现 Q 波,但如果冠状动脉持续痉挛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时,可出现病理性 Q 波。19.胸前导联出现深而倒置的 T 波可见于(分数:2.00)A.急性心肌缺血B.急性心肌梗死C.心尖肥厚型心肌病D.脑出血E.以上都是 解析:20.心

25、电图 V 3 V 5 导联出现 ST 段弓背抬高 0.3mV,、aVF、V 1 V 2 导联 ST 段下移0.10.2mV,5 分钟后再次检查发现 ST 段回复至基线,最可能的诊断是(分数:2.00)A.超急性前侧壁心肌梗死B.急性下壁心肌缺血C.早期复极综合征D.变异型心绞痛 E.急性心包炎解析:解析 变异型心绞痛时心电图表现为相关导联 ST 段抬高,酷似急性心肌梗死,但 ST 段抬高数分钟后可回复至基线。胸痛可自行缓解或含服硝酸甘油缓解。21.V 1 和 V 2 导联出现 QS 波,前间壁心肌梗死不能排除的心电图特征是(分数:1.00)A.伴 ST-T 改变B.无 ST-T 改变,但 V3

26、 和 V4 导联呈 rS 波C.无 ST-T 改变,但 V3 和 V4 导联呈 RS 波D.A 或 BE.A 或 C 解析:解析 心电图 V 1 、V 2 导联出现 QS 波,是否能诊断心肌梗死,必须结合 V 1 和 V 2 导联的 ST-T 改变和 V 3 和 V 4 导联的图形来判断。若仅有 V 1 和 V 2 导联呈 Qs 波,无 ST-T 改变,且 V 3 和 V 4 导联呈 rS 波,可能不存在心肌梗死。若 V 1 和 V 2 导联呈 QS 波,伴 ST-T 改变,必须动态观察其改变来诊断或排除心肌梗死。若仅有 V 1 和 V 2 导联呈 QS 波,无 ST-T 改变,但 V 3 和

27、 V 4 导联呈 RS 波,则不能排除前间壁心肌梗死。22.有关下壁心肌梗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分数:1.00)A.左室下壁供血起源于右冠状动脉及左回旋支B.多数下壁心肌梗死因后降支闭塞所引起C.约 80%的后降支起源于右冠状动脉D.左前降支闭塞亦可引起下壁心肌梗死E.不同罪犯血管引起的下壁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是相同的 解析:解析 右冠状动脉、左回旋支及左前降支发生闭塞都可引起下壁心肌梗死,但心电图表现不完全相同。右冠状动脉闭塞的心电图特征为:导联 ST 段抬高幅度导联,常同时伴和 aVR 导联 ST 段压低。左回旋支闭塞的心电图特征为:导联 ST 段抬高的幅度导联,和 aVL 导联 ST 段

28、一般不出现压低,或伴抬高。另外,胸前导联 ST 段明显压低,或者 V 3 导联 ST 段压低与导联 ST 段抬高的幅度比值1.2,也提示为左回旋支闭塞。23.以下可出现类似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表现的疾病是(分数:1.00)A.主动脉夹层B.肺栓塞C.心包炎D.应激性心肌病E.以上疾病均可出现 解析:解析 除冠状动脉病变外,以下疾病亦可出现酷似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主动脉夹层延展至冠状动脉开口,阻塞冠状动脉,可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的特征性变化;肺栓塞可以表现为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变化(例如,ST 段抬高,广泛胸导联 T 波深倒置);心包炎合并心肌心包炎,可以表现为 ST 段弓背抬高,有时容易

29、误判为急性心肌梗死;应激性心肌病(又称心尖球囊综合征,Tako-tsubo综合征)可表现为心肌缺血或梗死的心电图改变(例如,ST 段抬高,T 波倒置,一过性 Q 波等)。临床上,有时需要结合病史、生化指标及影像学检查进行鉴别诊断。24.以下为目前国际上推荐的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标准,其中不正确的是(分数:1.00)A.ST 段(J 点)抬高出现在 2 个或 2 个以上相邻的导联B.V1 导联 J 点抬高0.2mV C.在 V2V3 导联,男性 J 点抬高0.2mVD.在 V2V3 导联,女性 J 点抬高0.15mVE.除 V2V3 导联外,其他导联 J 点抬高0.1mV解析:解析

30、 2007 年公布的心肌梗死全球统一定义及 2009 年 AHA、ACCF 和 HRS 公布的心电图标准化与解析建议制定了急性心肌缺血/梗死 ST 段抬高的心电图诊断标准:在 V 2 V 3 导联,J 点抬高男性0.2mV,女性0.15 mV;在其他导联 J 点抬高0.1mV;ST 段抬高应出现在 2 个或 2 个以上相邻的导联。25.、aVF 导联及 V 4R 导联 ST 段抬高0.1mV,且出现、aVL 导联 ST 段压低,提示冠状动脉闭塞的部位往往是(分数:1.00)A.左回旋支近段B.左前降支近段C.左前降支远段D.右冠状动脉近段 E.右冠状动脉中、远段解析:解析 2009 年 AHA

31、、ACCF 和 HRS 公布的心电图标准化与解析建议指出:下壁心肌梗死的罪犯血管可因优势血管的不同而不同,多为右冠状动脉闭塞,亦可为左回旋支闭塞。右冠状动脉闭塞引起的ST 段空间向量较左回旋支闭塞引起的改变更偏向右侧,导致导联 ST 段抬高常大于导联,且出现、aVL 导联 ST 段压低。若右冠状动脉近段闭塞,会同时出现右心室梗死,心电图上表现为 V 3R 、V 4R 导联 ST 段抬高。V 4R 导联是最常用的右胸导联,对判断下壁梗死是否合并右心室梗死以及判断下壁梗死的罪犯血管有重要意义。26.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分数:1.00)A.右心衰竭B.心源性休克C.室性心律失常 D

32、.心脏破裂E.乳头肌断裂解析:解析 心律失常多发生在起病的 12 天内,尤其以 24 小时内最多见。其中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见。急性心肌梗死可引起心电的极不稳定,室性期前收缩易发展为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27.超急性期心肌梗死的心肌通常(分数:1.00)A.已发生坏死B.已发生不可逆性损伤C.仍为可逆性损伤 D.已发生淀粉样变性E.已纤维化解析:解析 心肌梗死的超急性期通常指冠状动脉闭塞后数分钟至数十分钟这段时间,此时心肌出现严重的缺血和损伤,但仍属于可逆性损伤阶段,此时如能及时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血管,有可能不发生心肌梗死或使梗死的心肌范围明显缩小。28.

33、下壁心肌梗死同时合并右心室梗死,冠状动脉的病变部位大多为(分数:2.00)A.左前降支B.左回旋支C.左前降支第一对角支D.右冠状动脉+左回旋支E.右冠状动脉 解析:29.非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指发生心肌梗死时(分数:3.00)A.ST 段正常B.有 T 波变化C.有 ST 段下移或 T 波变化,亦可 ST-T 正常 D.有 ST 段下移E.T 波正常解析:二、A2 型题(总题数:5,分数:15.00)30.患者男性,65 岁,慢性咳喘 20 余年,因胸痛就诊。心电图如下图所示,应考虑为 (分数:3.00)A.双心室肥大B.左后分支阻滞,心肌缺血C.右心室肥大,心肌缺血 D.左心室肥大E

34、.急性心包炎解析:解析 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PR 间期 0.12s。额面 QRS 心电轴右偏。、aVF 导联 P 波增高。V 1 导联 r 波极小,V 5 V 6 导联 S 波明显加深,胸导联显著顺钟向转位,另外,肢导联低电压。该图符合 rS 型右心室肥大的心电图改变,常见于肺心病患者。该患者胸导联 T 波深倒置,结合胸痛病史,还应考虑合并有心肌缺血。31.患者男性,59 岁,高血压病史 4 年余,近 1 个月活动后有胸骨后闷痛感,休息可缓解。今因情绪激动又感胸骨后疼痛,听诊心率为 120 次/分,心电图检查如下图所示,应考虑为 (分数:3.00)A.急性心包炎B.变异型心绞痛C.心肌缺血 D

35、.急性心肌梗死E.自发性气胸解析:解析 心电图示、aVF、V 3 V 5 导联 ST 段水平型下移 0.10.3mV,aVR 导联 ST 段抬高,提示心肌缺血。下壁及胸前导联 ST 段水平型显著压低,aVR 导联 ST 段抬高,常提示可能为左主干病变或多支冠状动脉病变。32.患者女性,58 岁,反复发作胸痛 1 周,与劳累无关,每次胸痛持续数分钟自行缓解。患者胸痛时的心电图见下图,应考虑为 (分数:3.00)A.急性前壁心肌梗死B.急性心包炎C.急性心肌缺血 D.早期复极综合征E.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解析:解析 心电图显示窦性频率 86 次/分,PR 间期 0.13s。肢体导联 QRS 波群振幅0

36、.5mV,为低电压的心电图表现。V 2 V 5 导联 ST 段明显抬高,其中 V 4 V 5 导联 ST 段抬高达 0.61.0mV,呈单向曲线;V 2 、V 3 导联 T 波较高。此外,、aVL 导联 ST 段亦抬高,伴、aVF 导联 ST 段对应性下移。此类心电图表现结合病史特点,应考虑为变异型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通常指冠状动脉痉挛而导致的急性透壁性心肌缺血。如患者 ST 段持续抬高,应考虑可能发生心肌梗死。33.患者男性,51 岁,发作性胸痛,向左上臂及左颈部放射。心电图如下图 A、B 所示,如下图 A 为未发病时记录,下图 B 为发病时记录,应诊断为 A(分数:3.00)A.心肌缺血

37、B.变异型心绞痛C.急性前壁心肌梗死D.早期复极综合征E.非特异性 ST-T 改变解析:解析 B 显示患者有胸痛症状时心电图 ST 段出现动态改变,、V 3 V 6 、aVF 导联ST 段水平型下移 0.10.3mV,为典型的心肌缺血表现。34.患者男性,46 岁,反复发作胸痛 3 天,胸痛持续数分钟,可自行缓解。此次就诊时再次发作胸痛,胸痛发作到胸痛消失的心电图记录如下图所示,应诊断为 (分数:3.00)A.急性下壁心肌梗死B.急性心包炎C.变异型心绞痛 D.早期复极综合征E.加速性室性心动过速解析:解析 A 为患者胸痛发作时的心电图,可见、导联 ST 段显著抬高呈巨 R 型,导联 ST 段

38、呈对应性下移,PR 间期明显延长,提示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图 B 为患者胸痛减轻时的心电图,、导联ST 段抬高开始回落,伴随 PR 间期开始缩短。图 C 为数分钟后患者胸病消失的心电图记录,、导联 ST 段偏移恢复至正常,PR 间期也恢复正常。根据此心电图动态变化可诊断为变异型心绞痛。该患者 ST段抬高发生在下壁导联,伴随出现房室传导阻滞,提示冠状动脉痉挛的部位为右冠状动脉。三、B 型题(总题数:3,分数:33.00) A.高侧壁心肌缺血 B.下壁心肌缺血 C.前侧壁心肌缺血 D.ST 段正常 E.下壁心肌损伤(分数:15.00)(1).、aVF 导联 ST 段水平型下移 0.15mV 提示(分

39、数:3.00)A.B. C.D.E.解析:(2).、aVF 导联 ST 段抬高 0.2mV 提示(分数:3.00)A.B.C.D.E. 解析:(3).V 5 V 6 导联 ST 段下斜型下移 0.1mV 提示(分数:3.00)A.B.C. D.E.解析:(4).V 5 V 6 导联 ST 段抬高 0.05mV 提示(分数:3.00)A.B.C.D. E.解析:(5).、aVL 导联 ST 段水平型下移 0.1mV 伴 T 波倒置提示(分数:3.00)A. B.C.D.E.解析: A.典型心绞痛 B.变异型心绞痛 C.ST 段缺血型压低或 T 波倒置 D.ST 段抬高回降至基线 E.T 波低平(

40、分数:12.00)(1).患者男性,44 岁。上 5 楼后即感胸痛,查心电图可能显示(分数:3.00)A.B.C. D.E.解析:(2).患者男性,53 岁。活动时胸骨后闷痛,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缓解。发作胸痛时心电图出现 ST 段缺血型压低 0.15mV,应诊断为(分数:3.00)A. B.C.D.E.解析:(3).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活动时心电图可出现(分数:3.00)A.B.C.D. E.解析:(4).患者女性,62 岁。常凌晨发生胸痛而惊醒,5 分钟后自行缓解,就诊时查心电图正常,最可能的诊断(分数:3.00)A.B. C.D.E.解析: A.V2V 4导联出现 T 波高耸 B.、aVF

41、 导联出现 T 波高耸 C.、aVF 导联出现 T 波倒置 D.V2V 4导联出现 T 波倒置 E.、aVF、V 2V 4导联出现 T 波倒置(分数:6.00)(1).下壁心外膜下心肌缺血,心电图可表现为(分数:3.00)A.B.C. D.E.解析:(2).前壁心内膜下心肌缺血,心电图可表现为(分数:3.00)A. B.C.D.E.解析:解析 心外膜下心肌缺血时,其心外膜下的心肌复极延迟,因而复极方向从心内膜向心外膜进行,复极时负电荷在前,正电荷在后,由于心外膜导联面向负电荷,因此记录出 T 波倒置。心内膜下心肌缺血时,其心内膜下的心肌复极延迟,复极方向仍由心外膜向心内膜进行,复极时负电荷在前,正电荷在后,由于心外膜导联面向正电荷,因此记录出 T 波高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