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河池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pdf

上传人:吴艺期 文档编号:143446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38.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河池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0年河池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0年河池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0年河池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0年河池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2010年河池市初中毕业暨升学统一考试试卷 语 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及运用(18分) 1、给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寂寥 (lio) 颤 抖(chn) 义愤填膺 (yn) B、憔 悴(qio) 栖 息(q) 揠 苗助长(y) C、威慑 (sh) 绰 号(chu) 锲 而不舍(q) D、褴褛 (l) 狼藉 (j) 黯 然失色(n) 2.下面各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能否全面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是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又 一重大举措。 B、 “遇到泥石流,不要上树躲避,更不能顺着沟谷向上或向下跑” ,

2、校长在避险防灾 安全教育会上说: “只有向两侧山坡上跑得越快,爬的越高就越安全。 ”这句话中“说” 字后面的“冒号”应改为“逗号” 。 C、这场旱灾终将过去。也许,我们无法阻挡天灾的降临,但期望,从此临灾不惧,可 以宁死不屈。 D、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这一句运用了反复和比喻的修辞 方法。 3、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介绍,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法规作家罗曼罗兰在贝多芬传中,突出表现了“扼住命运的咽喉” ,以反抗 苦难作为其生存方式的贝多芬精神。 B、老舍的骆驼祥子为我们真实地描绘了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有力 地揭穿了旧社会把人异化成鬼的罪行。

3、 C、我们是听着水浒传的故事长大的:鲁智、深倒拔杨柳、武松风雪山神庙、吴用 智取剩辰纲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 D、丹尼尔笛福创作的鲁濒逊漂流记告诉我们:在遇到困难时,必须用顽强的意 志和充沛的生命力去战胜它,而首先要战胜的是自己的怯懦与悲观。 4、综合性学习:读下面材料,完成(1) (2)题。 材料一: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材料二:2010年世界环境日主题:多一个物种,一个星球,一个未来。 材料三:2010 年世界防止荒漠化和干旱主题:荒漠化与气候变化一个全球性 挑战。 (1)从上面材料提供的信息中,就你关注的一个话题,结合你的见闻,写出你的感受。 (2分) (2)

4、展开联想,谈谈上面任意两个主题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2分) 5、古诗文默写。 (8分) (1) ,江入大荒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 ) (2)不畏浮云遮望眼, 。 (王安石登飞来峰 ) (3) 岳阳楼记中, “古仁人“能够有异于常人的超然情怀,是因为他们做到了“ , 。 ” (4)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通过想象唱出了“ , ”的旷达宽慰之情,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5)从积累的诗词中,写出含有“草”字的连续两句。 , 。 二、文言文阅读。 (16分)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 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

5、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 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 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

6、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4分) (1)呼尔 而与之( ) (2)今为 宫室之美为之( ) (3)所以 动心忍性( ) (4)困于心,衡 于虑( ) 8、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 (1) (2) 9、选自孟子的两则文段,骈散结合,说理透彻,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甲文第一 段告诉我们:对于人来说,生死固为重要,但 更重要。乙文第 一段则讲明了 的道理。 (2分) 10、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当面对诸如“生”与“义” 、 “忧患”与“安乐”的 选择时,如何才能做到不失“本心”?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4分) 三、

7、现代文阅读(36分) (一)感谢自卑 (文/雪小禅) 我曾经是个很自卑的人,即使到现在,我觉得很多地方不如别人。 我长到10岁才从外婆家被接到城里上学。插班之后,我变成了一个沉默寡言的人。 那时候,我去山坡上玩,去摘山里的果子,和周围的小伙伴们打雪仗,没人当我是个 女孩子,我玩得野性而自由,但回到城里之后,我的衣服和鞋子让他们笑话自卑 的情绪绵延开来。我不再和别人交流,不再说话,成绩不断地下降,我只盼望快点离 开学校,快点离开这个让我感觉到自卑的地方。 后来我勉强考上一个三流中学。那时,我仍然自卑,那个中学有好多官宦子弟和 有钱人家的孩子,他们整天在说自己吃的什么牌子的外国巧克力,穿的什么牌子

8、的衣 服,而我仍然寡言,我每天发呆,不知道日子如何结束,于是在本子上写写画画,看 看天,数数蚂蚁。 后来的一天,我写的日记被老师发现了,我画的插图让美术老师看到了。 老师读了我写的日记,那是一段关于冬天的描写,我在书上看到一句写冬天的诗, 于是用上了,“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于一个12岁 的少年来说,是很重要的引用。老师的无意夸奖让我很温暖,美术老师让我给班里的 板报画插图,虽然我仍然寡言,但我意识到,我,原来是一个重要的角色。 之后,我开始学习,开始努力,我从班里的第四十多名到前三名,然后进入年级 的前三名,这个三流的中学,每年考入一中的人不会超过 5 个人,那

9、年中考,我们学 校上一中分数最高的人,是我。 在升入重点一中后,我仍然是自卑的。 全市最好的学生都在这里,第一次摸底考试,班里55名学生,我排第五十位,虽 然在初中时我的成绩是最好的,可我所在的中学是全市最差的,我哭了。一个人躲在 一中院子里的合欢树下哭着。 我来自最差的中学,我英语口语的发音那么蹩脚,我的一切都那么落伍,那些从 重点中学里考上来的学生分成一派,根本看不起我们这些三流学校出来的人,她们常 常说她们学校的实验室图书馆,对于我而言,那些实验室图书馆根本没有过。但我想, 我们现在都是在一个学校! 我还是寡言,仍然不多说话,别人都睡后,我打开手电筒学习,我比别人早起一 个小时来到黑乎乎

10、的教室,因为还没有到供电时间,于是,我点上蜡烛学习。到期末 的时候,我的成绩是班里最好的。 可我仍然自卑,觉得好多地方不如别人,我依然沉默,把太多时间交给了书,整 个高中时期,我读完了图书馆里所有的世界名著,在高二下半年,拿起了笔写了一篇 青涩的小说,两个月之后,我接到了用稿通知,我不相信自己的文字变成了铅字,我 告诉了自己的同桌,她怀疑地看着我说,真的吗?不会吧? 为了让她们相信,我努力地写,不停地投稿,当样报不停寄来的时候,我仍然保 持沉默,我想,这些就是最大的力量,何必用语言? 上了大学,我仍然自卑。觉得好多地方不如别人。那天,我看到了对邓亚萍的访 问,她说:“我不如别人,我自卑,所以,

11、我不停地努力,当年从郑州到国家队的时 候,没有一个人肯定我,他们全说一米五的我打球不会打到如何,为了证明给他们看, 我快发了疯,每天都比别人刻苦,我知道我的个子不如别人,别人允许有失败的机会, 我没有,我只能赢,所以我打球凶狠,那是逼出来的。后来我成功了,别人又说我没 有大脑,只会打球,于是我发疯地学习,英语从不认识字母到熟练地和外国人对话, 我不比别人聪明,我还自卑,但一旦设定了目标,绝不轻易放弃!什么都不用解释, 用胜利说明一切!” 我一阵哽咽,多少年来,我不也是如此? 感谢我的自卑,它让我越挫越勇,让我永远觉得不如别人,让我不敢停步,让我 在人生的路上,一路坚强! (选自成长读本第10期

12、,有删改) 11、自卑的本义为:自己看不起自己,觉得处处不如别人。而作者却以“感谢自卑” 为题,这有什么作用?(2分) 12、文中多次写到“我”的沉默,下面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 “我变成一个沉默寡言的人”说明当时“我”年纪太小,不善言辞,缺乏与同学沟 通和交往的能力。 B、 “而我依然寡言,每天发呆”再次强调自己的沉默,表现“我”对同学们谈论的话 题不屑一顾,我行我素。 C、 “我依然沉默,把太多时间交给了书”表明“我”尽管成绩不错,但仍需要刻苦学 习,为后文写“我”的自信和成功作了铺垫。 D、 “当样报不停寄来的时候,我仍然保持沉默”反复渲染沉默,是为了更好表现“我” 无需

13、解释,用胜利说明一切的心理。 13、阅读全文,品析下面的语句。 (1)体会“自卑的情绪绵延 开来。 ”一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2分) (2)从“虽然我仍然寡言,但我意识到,我,原来是一个重要的角色。 ”一句中,你 读懂了什么?(2分) 14、本文在表达方式运用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2分) 15、研读选文最后一段,说说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感悟?在你成长的历程里,你想要 感谢什么?请联系实际,阐述你的理由。 (4分) (二)食素拯救地球 (文/李琴) (1)餐桌上的肉类原来是碳密集型产品!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的研究,人们每生产1公斤肉类,就会排放出36.4公斤

14、的二氧化碳。不吃肉、少吃肉, 成了环保分子的呼声。 (2)素食者的理由很多:健康、瘦身、动物保护、宗教信仰现在又多了一条: 拯救地球。 (3)不少生态科学家认为:人工饲养牛、羊等动物会产生巨大的温室气体甲烷, 这将加速全球变暖进程。相对于减少汽车使用量,普通民众减少肉类消费,对遏止全 球变暖的作用更大。早在2006 年底,联合国粮油组织就公布了:肉类食品生产向大气 层排放的温室气体大于交通业,占全球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 18%。而在这当中,全球 10.5亿头牛排放出的废气, (4)根据“世界农场动物福利协会” (CIWF)组织的调查数据,全球的肉类消费 在显著增长,在过去的40年中,欧洲肉类的人

15、均年消费量由56公斤上升到89公斤, 而美国则由 89 公斤上升到了 124 公斤。日益富裕起来的中国成为“心腹大患” ,40 年 前,我国的人均肉类消费量仅4公斤,这一数字现在已经达到了54公斤,并且仍在继 续增长。 (5)不过仍有一些好消息要给那些坚定的肉食主义者们。环保组织绿色和平正在 澳大利亚推动“吃袋鼠救地球”运动。袋鼠之所以被送上餐桌,是因为它放的是“环 保屁” ,袋鼠的胃里有一种特殊的细菌,帮助它排放不包含甲烷的废气。澳大利亚的科 学家目前正计划把袋鼠胃中的这种细菌移植到那些释放大量甲烷的牛羊体内,不仅能 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同时还促进牛羊对食物的消化,进而减少饲料用量。 (6)

16、农场动物如何影响全球气候,这一研究领域曾经被认为是“小题大做” ,但 现在日益严峻的全球变暖局势证明了它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投身其中。 16、选文用 顺序说明了 。 (2分) 17、第(3)段空缺部分有以下两种说法,试比较哪种说法更为合理?为什么?(3分) 18、本文第(4)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9、今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是:低碳减排绿色生活。要做到低碳减排,除了减 少肉类产品生产,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2分) (三)辨析较真(文/王朝明) (1) 不知从何时起, “较真” 这个词悄悄挂上了些贬义色彩。 比如说谁爱 “较真” 、 太“较真”,言下之意是此人不好相处、认死

17、理儿,甚或还有愚钝、狭隘、遇事爱钻牛 角尖、与人斤斤计较的意思。 (2)然而,并非所有的“较真”都不必要。试问,如果布鲁诺不是宁肯被烧死也 要坚持“日心说”,袁隆平不是较上了杂交稻的“真”,或许科学史的许多章节都将重 写。不妨再设想一下,假如“华南虎”、“毒奶粉”、“躲猫猫”等一些公共事件中缺 少了媒体、政府、公众对事实真相的追问与“较真”,假如汶川桑枣中学的叶志平不是 一次次“较真”去搞校舍加固和安全演练那么若干事情的走向与结果,可能不会是 现在所乐经见的。 (3)可见,辨析、评价“较真”,关键不在于是否“较真”,而在于因何“较真”、 为谁“较真”。在一些琐事、小节上过于“较真”,容易生疏、

18、隔阂感情,甚至闹僵关 系,影响正常工作和身心健康。这样的“较真”者,当不足取。但出于岗位职责、公民 意识乃至做人的本分和良心,为追求真理和自由、推动发展和进步、维护公平和正义、 弘扬“真、善、美”,为捍卫祖国声誉、人民利益和党纪国法尊严,敢于直面“险”,矢 志挑战“难”,不畏叫板“恶”,这样的“较真”者和“较真”作为,值得褒扬,应予鼓 呼。 (4)在很多时候,“较真”不仅是一种可贵的精神,更考验人们的立场和意志。在 有的部门、单位,相对于“老好人”、“和事佬”,一些坚持原则、责任心强、干事认 真的“较真”者,因为不好“说话”、不够“活络”、不会“通融”,反倒面临得罪人、 “吃不开”甚至被“边缘

19、化”的尴尬;还有一些人,不乏在危难、风险和压力下“较真” 的勇气,但在“亲情”、“人情”、“面子”前败下阵来,“随大流”、“装糊涂”, 做出一些丧失原则、有违规纪的事情,甚是可惜,须作警醒。 (5)是“较真”,还是放弃,需要每个人作出正确的辨判与抉择。在一定意义上, “较真”的过程,就是激浊扬清、拨乱反正、惩恶扬善的过程,就是明是非、判真假的 过程,就是选方向、定路子的过程。 (选自光明日报2009年7月2日) 20、本文第(4)段运用了 的论证方法,正证明了 的观点。 (3分) 21、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结合文章内容, 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过程。 (4分) 22

20、、请根据第(3)段作者对“较真”辨析的结论“较真”有时不足取,有时应鼓 励;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说说学习过程中应如何“较真”?(4分) 四、写作(50分) 23、请从下面的两道作文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 体不限。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1)请以“ 其实不难”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填“做个快乐的人、学好语文、戒除网隐” (2)阅读下面的诗歌,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意志倒下的时候/生命也不再屹立/垂下头颅/只是为了让思想扬起/无论走向何 方/都会有无数双眼晴跟随着你/从别人那里/我们认识了自己 题目: 201

21、0年河池市中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一、积累与运用(18分) 1、B (2分) 2、B(2分) 3、C(2分) 4、 (1)开放性试题,意对即可。示例: (1)在世博园区内,精彩纷呈的节庆表演,原 始风情的丛林歌舞各国人民创造的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这将对世界各国加深 了解,促进和平起到积极作用。视例(2)人类肆意砍伐森林、破坏野生动物生存环境、 排放污染物等对自然和生态造成了致命破坏,物种消亡的速度急剧加快。人类与其他 物种共有一个地球,只有和谐共处,才能享有更安全、更繁荣的地球。示例(3) :气 候变化所引发的暴雨、洪涝、火灾或干旱,各地此起彼伏,使人们的生活雪上加霜。 只有采用综合

22、治理的手段才能解决气候变化给人类带来灾难的根本问题。 (2)示例:城市工业、交通发展, “废气”排放超标,导致气候异常,致使一些物 种因生存环境变化濒临灭绝。 (能从一个主题关注的一个现象,联系到另一个主题关注 的问题产生的原因,二者存在必然性即可) 5、 (1)山随平野尽(2)只缘身在最高层(3)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4)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5)示例: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 看近却无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每空1分,有错字、漏字、别字,该空不给分) 二、古诗文阅读(16分) 6、D(2分) 7、 (1)盛气凌人喊叫的样子 (2)为了(3)用这些来(4

23、)阻塞,不顺畅 8、 (1)这种做法难道不应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人的本性。 (2)这样以后人们才会 知道忧患使人们谋求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就会让人萎靡死亡(关键词:是、已、本 心、然后、生、死) 9、人的尊严(骨气) 逆境造就人才(每空1分,共2分) 10、示例:怒失“本心”应该做到: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保持人的本性,去恶扬善, 勤俭节约,居安思危。 (2 分)如当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我们要挺身而出,捍 卫正义。 三、现代文阅读(36分) (一) 11、一方面在写作上以“感谢自卑”为题,形成认识上的反差,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1分)另一方面在内容上概括作者在自卑中越搓越勇,一路坚强,不

24、断成功的经历, 揭示了中心。 12、D(2分) 13、 (1) “绵延”的意思:连续、不间断。 (1分)暗示了文章的叙事线索,表明“我” 自卑的情绪由此连续不断产生。 (1分) (2)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价值,不管身处何种境况,都应勇于发现自己的优点, 扬长避短,才会进步。 (意思对即可,2分) 14、本文表达方式的特点为:先叙后议论。 (1 分)文章先记叙了“我”在自卑中奋勇 奋进的历程, (1分)然后结合邓亚萍的事例进行议论,点明文章主旨。 (1分) 15、开放性题目,无唯一答案。 (4分) (说明:说出获得的感悟 1 分,说出事物的内容, (1分)根据自己的经历说出之感谢的理由,言之有理

25、,语言通顺即可。 ) (二) 16、逻辑 食素有利于减少废气排放,遏制全球气候变暖。 (或食素拯救地球(2 分, 每空1分) 17、我认为第(1)句合理。 (1 分)因为第(1)句中的“也许”说明了导致全球变暖 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牛排放的废气所致,语意客观,与前文的“约 18%” “约10.5亿头” 相照应,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分)第(2)句中的“一定”语意太绝对化, 与实际不符。 (1分) 18、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2 分)准确地说明了全球的肉类消费在显著增 长的事实,表明肉类产品对气候的影响呈加剧之势。 (1分) 19、开放性题目,无唯一答案。示例: (1)减少使

26、用汽车,提倡使用自行车。 (1 分) (2)控制或减少厂矿企业废气的排放量等等。 (1分) (三) 20、对比论证(1分) “较真”不仅是一种可贵的精神,更考验人们的立场和意志(2 分) 21、作者先从生活中人们对“较真”的普遍认识说起,引出本文的论题(1 分) ;接着 通过举例、对比分析了“较真”精神的重要和可贵,批评了“伪较真”和不敢较真的 行为(2分) ;最后在结尾处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1分) 22、开放性试题,答案:略。 (4 分)示例: (1)学海无涯,精力有限。学习过程中, 对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应该以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较真”精神,努力做到学会、会 学、会用;对一些不是现阶段要求的内容,尽量阅读,但不可较真,以免舍本求末。 四、写作。 (50分) 作文评分标准: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