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级临床医学检验主管技师专业实践能力-4-1 及答案解析(总分:1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案例分析题(总题数:5,分数:14.00)患者女性,47 岁。头晕、乏力、面色苍白半年余。既往有十二指肠溃疡病史。查体:T 36.6,P 96 次/分。贫血貌,皮肤干燥,黏膜无出血点,心肺(-),肝脾不大。实验室检查:RBC 2.810 12/L,Hb 61g/L,Hct 0.21,RDW 20%。WBC 7.110 9/L,PLT 22010 9/L。(分数:3.00)(1).该患者贫血的形态学分类属于(分数:0.50)A.正常细胞均一性贫血B.正常细胞不均一性贫血C.大细胞均一性贫血D.大
2、细胞不均一性贫血E.小细胞均一性贫血F.小细胞不均一性贫血G.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2).如果进行外周血形态学显微镜检查,可以见到(分数:0.50)A.以小细胞为主,红细胞大小不均B.以大细胞为主,红细胞大小不均C.红细胞中心淡染区扩大D.出现大量有核红细胞E.裂红细胞增多F.靶型红细胞增多(3).患者诊断为缺铁性贫血,其骨髓象有哪些特点(分数:0.50)A.有核细胞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B.以红系增生为主,粒红比值降低C.增生的红系细胞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D.部分分叶核细胞分叶过多E.中性粒细胞胞核肿胀,染色质疏松F.正常形态幼红细胞减少,胞质少而着色偏红G.细胞核发育较细胞质成熟,显示“核老质幼
3、”H.巨核细胞减少I.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系基本正常(4).下列对缺铁性贫血有价值的诊断指标是(分数:0.50)A.血清铁测定B.总铁结合力测定C.血清铁蛋白测定D.骨髓铁染色E.血清转铁蛋白受体测定F.血清结合珠蛋白测定G.维生素 B12测定H.血清转铁蛋白测定(5).下列符合缺铁性贫血实验室检查的是(分数:0.50)A.血清铁蛋白降低,转铁蛋白降低,总铁结合力降低B.血清铁蛋白增高,转铁蛋白增高,总铁结合力增高C.血清铁蛋白降低,转铁蛋白增高,总铁结合力增高D.血清铁蛋白增高,转铁蛋白降低,总铁结合力降低E.血清铁蛋白增高,转铁蛋白增高,总铁结合力降低F.血清铁蛋白降低,转铁蛋白增高,总铁结
4、合力降低(6).如果对患者用铁剂治疗有效,则实验室检查可出现哪些变化(分数:0.50)A.红细胞计数持续增加B.网织红细胞计数增高C.RDW 可增大,红细胞直方图可出现双峰D.血清铁含量下降为 3.4mol/LE.血小板计数逐渐增多F.转铁蛋白饱和度增加G.可出现有核红细胞患儿女,11 岁。牙龈出血伴头晕乏力 1 个月,发热、咽痛 2 天入院。查体:T 38.9,颈部、腋窝及腹股沟淋巴结明显肿大,胸骨压痛,肝肋下 2cm、脾肋下 4cm。血常规检查:Hb 48g/L,WBC 29109/L,PLT 7610 9/L,外周血有无法分类的细胞。(分数:3.00)(1).该患儿要考虑哪些疾病的可能(
5、分数:0.50)A.败血症B.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慢性粒细胞白血病D.急性粒细胞白血病E.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F.再生障碍性贫血G.脾功能亢进H.类白血病反应(2).为进一步诊断要考虑做哪些实验室检查(分数:0.50)A.血培养B.骨髓细胞学检查C.骨髓细胞化学染色D.肾功能检查E.网织红细胞计数F.肝功能检查G.血清铁测定提示:患儿外周血涂片检查,发现大量幼稚淋巴细胞,考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患儿骨髓细胞学检查可发现哪些变化(分数:0.50)A.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B.粒系和红系均受抑制C.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30%D.可见 Rieder 细胞和退化细胞E.蓝细胞多见F.巨
6、核细胞减少G.嗜碱性粒细胞增多H.Ph 染色体阳性I.白血病细胞中可见 Auer 小体(4).急淋骨髓细胞化学染色,下列错误的是(分数:0.50)A.POX 染色阳性B.SB 染色阳性C.-NAE 染色阴性D.PAS 染色阳性E.NAP 积分往往减低F.ACP 染色:T 细胞阳性,B 细胞阴性(5).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诊断标准包括(分数:0.50)A.有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体征B.脑脊液压力增高C.脑脊液白细胞0.0510 9/LD.脑脊液涂片见到白血病细胞E.脑脊液涂片见到 Auer 小体F.脑脊液蛋白450mg/LG.脑脊液潘氏试验阳性H.排除其他原因的中枢神经系统
7、疾病(6).对急性白血病诊断分型标准目前主张用(分数:0.50)A.骨髓细胞形态学分型法B.MICM 分型法C.FAB 分型法D.免疫学分型法E.细胞遗传学分型法F.分子生物学分型法患者女性,24 岁。搬新居半年余,近期出现头昏、乏力、心悸、气短。体检:T 36.6,P118 次/分,贫血貌,四肢皮肤可见散在瘀点、瘀斑;心肺无异常,腹软,肝、脾肋下未及。实验室检查:RBC 2.1109/L,Hb 64g/L,WBC 3.210 9/L,N 35%,L 62%,M 3%,PLT 4410 9/L。(分数:3.00)(1).该患者的诊断应考虑哪些疾病(分数:0.50)A.血小板减少性紫癜B.再生障
8、碍性贫血C.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D.粒细胞减少症E.骨髓纤维化F.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G.恶性组织细胞病H.缺铁性贫血(2).为进行诊断应考虑做哪些检查(分数:0.50)A.骨髓活检B.骨髓细胞学检查C.血细胞化学染色D.网织红细胞绝对值计数E.造血祖细胞培养F.PT 测定G.红细胞形态学检查(3).患者考虑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细胞学检查的特点是(分数:0.50)A.骨髓有核细胞增生重度减低B.粒红比值正常C.粒细胞系增生减低,以成熟粒细胞为主D.红细胞系增生减低,以早幼红细胞为主E.巨核细胞数量减少,大多不见巨核细胞F.浆细胞、网状细胞、组织嗜碱细胞以及淋巴细胞等非造血细胞增多G.红细
9、胞形态大小不等,以小细胞为主(4).再障和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鉴别,最有价值的血细胞化学染色是(分数:0.50)A.过氧化物酶(POX)染色B.过碘酸-雪夫(PAS)反应C.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染色D.苏丹黑(SB)染色E.酸性磷酸酶(ACP)染色F.-醋酸萘酚酯酶(-NAE)染色(5).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标准是(分数:0.50)A.全血细胞减少B.网织红细胞减少低于 1%C.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少D.骨髓有核细胞增生重度减低E.一般有肝脾肿大F.能除外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其他疾病G.一般抗贫血药物治疗无效(6).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生机制是(分数:0.50)A.造血干细胞异常B.
10、造血微环境缺陷C.免疫机制异常D.细胞因子: 干扰素升高E.遗传倾向F.电离辐射G.药物和化学因素患者女性,38 岁。有明显基础代谢增高症状及交感神经兴奋症状,浸润性突眼,甲状腺度弥漫性肿大,质软,双侧甲状腺上下极均可闻及血管杂音。(分数:2.50)(1).病史中下列哪些可能是错误的(分数:0.50)A.多食易饥B.体重进行性增加C.易激动D.月经量多E.大便次数增多F.手和眼睑震颤G.周期性麻痹(2).入院后,当天所做实验室检查中,可能出现的检查结果有(分数:0.50)A.TT3、TT4 升高B.FT3、FT4 升高C.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阳性D.TSH 升高E.TRH 兴奋试验反应
11、性下降F.TSH 受体的抗体(TRAb)阳性(3).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分数:0.50)A.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B.地方性甲状腺肿C.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D.亚急性甲状腺炎E.结节性毒性甲状腺肿F.散发性甲状腺肿(4).该病患者常伴有哪些脂质代谢紊乱(分数:0.50)A.血胆固醇减低B.血胆固醇增高C.血甘油三酯减低D.血甘油三酯升高E.血 LDL-C 升高F.血 LDL-C 减低(5).该患者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已 4 年(假设信息),判断是否会复发的最佳指标为(分数:0.50)A.血清 TT3、TT4 测定B.血清 FT3、FT4 测定C.血清 rT3(反 T3)测定D.甲状腺摄 131率
12、测定E.TRAb 测定F.TSH 测定患者男性,53 岁。因发热,少尿、腹部胀痛 1 周入院。既往有慢性乙肝病史,体检:神清,巩膜皮肤轻度黄染,肝肋下可触及,脾肋下 4cm,腹部膨隆,全腹有轻度压痛,移动性浊音阳性。实验室检查:总胆红素 46mol/L,白蛋白 25g/L,球蛋白 34g/L,ALT 30U/L,AST40U/L,凝血酶原时间 14s(正常对照 11s)。(分数:2.50)(1).根据以上病史,考虑的诊断是(分数:0.50)A.肝硬化腹水B.脾功能亢进C.肝硬化合并腹膜炎D.肝硬化合并亚临床肝性脑病E.肾病综合征F.肝硬化合并肝癌(2).该患者确证还需要进行哪些实验室检查(分数
13、:0.50)A.血常规B.HAV 抗体检查C.甲胎蛋白D.腹水检查E.血气分析F.肝、肾功能检查G.腹水培养H.血氨测定(3).患者腹腔穿刺液检查,以下哪些检查结果支持腹膜炎诊断(分数:0.50)A.腹水为漏出液B.腹水白细胞总数50010 6/LC.有核细胞分类以中性粒细为主D.有核细胞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80%)E.腹水细菌培养阳性F.腹水呈血性G.腹水葡萄糖增高(4).入院 3 天后,患者出现黑便,继之出现嗜睡。双手有扑翼样震颤。根据患者情况,已发生肝性脑病,其发病机制主要是(分数:0.50)A.低蛋白血症B.血氨增高C.血尿素氮增高D.低血糖E.脑水肿F.低钾性碱中毒G.血容量减少(5
14、).此时患者应注意避免下列哪些情况(分数:0.50)A.高蛋白饮食B.酸中毒C.低血糖D.低氧E.休克F.碱中毒G.低钾H.便秘中级临床医学检验主管技师专业实践能力-4-1 答案解析(总分:1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案例分析题(总题数:5,分数:14.00)患者女性,47 岁。头晕、乏力、面色苍白半年余。既往有十二指肠溃疡病史。查体:T 36.6,P 96 次/分。贫血貌,皮肤干燥,黏膜无出血点,心肺(-),肝脾不大。实验室检查:RBC 2.810 12/L,Hb 61g/L,Hct 0.21,RDW 20%。WBC 7.110 9/L,PLT 22010 9/L。(分数:3.00
15、)(1).该患者贫血的形态学分类属于(分数:0.50)A.正常细胞均一性贫血B.正常细胞不均一性贫血C.大细胞均一性贫血D.大细胞不均一性贫血E.小细胞均一性贫血F.小细胞不均一性贫血 G.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解析:解析 患者的平均红细胞容积(MCV)为 75fl,红细胞容积分布宽度(RDW)为 20%,大于14.6%的参考范围,故为小细胞不均一性贫血。通过 RBC、HGB、HCT 可以计算出该患者的红细胞参数 MCV 为75fl,MCH 为 22pg,MCHC 为 290g/L,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2).如果进行外周血形态学显微镜检查,可以见到(分数:0.50)A.以小细胞为主,红细胞大
16、小不均 B.以大细胞为主,红细胞大小不均C.红细胞中心淡染区扩大 D.出现大量有核红细胞E.裂红细胞增多F.靶型红细胞增多解析:解析 本病例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及小细胞不均一性贫血,多为缺铁性贫血,为血红蛋白合成不足所致,外周血涂片可见:红细胞大小不均,以小细胞为主,红细胞中心淡染区扩大。通过计算可得到MCV 为 75fl,故可排除答案 B;外周血出现有核红细胞多见于溶血性贫血,故可排除答案 D;靶型红细胞增多见于靶型红细胞增多症,裂红细胞增多多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3).患者诊断为缺铁性贫血,其骨髓象有哪些特点(分数:0.50)A.有核细胞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 B.以红系增生为主,粒红比值降
17、低 C.增生的红系细胞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 D.部分分叶核细胞分叶过多E.中性粒细胞胞核肿胀,染色质疏松F.正常形态幼红细胞减少,胞质少而着色偏红G.细胞核发育较细胞质成熟,显示“核老质幼” H.巨核细胞减少I.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系基本正常 解析:解析 缺铁性贫血的骨髓象特点为: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以红系增生为主,粒红比例降低。增生的红细胞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其体积比正常的幼红细胞略小,边缘不整齐,胞浆少,染色偏蓝,核固缩似晚幼红细胞,表明胞浆发育落后于核,细胞核发育较细胞质成熟,表现为“核老质幼”。粒细胞系统比例相对减低,各阶段间比例及形态基本正常。其他系统如巨核细胞系统,单核
18、细胞系统及淋巴细胞系统形态基本正常。(4).下列对缺铁性贫血有价值的诊断指标是(分数:0.50)A.血清铁测定 B.总铁结合力测定 C.血清铁蛋白测定 D.骨髓铁染色 E.血清转铁蛋白受体测定 F.血清结合珠蛋白测定G.维生素 B12测定H.血清转铁蛋白测定 解析:解析 本题答案中维生素 B12测定是巨幼细胞性贫血的诊断指标,血清结合珠蛋白测定是溶贫的指标。其余的均是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指标,对缺铁性贫血有诊断价值。(5).下列符合缺铁性贫血实验室检查的是(分数:0.50)A.血清铁蛋白降低,转铁蛋白降低,总铁结合力降低B.血清铁蛋白增高,转铁蛋白增高,总铁结合力增高C.血清铁蛋白降低,转铁蛋白增
19、高,总铁结合力增高 D.血清铁蛋白增高,转铁蛋白降低,总铁结合力降低E.血清铁蛋白增高,转铁蛋白增高,总铁结合力降低F.血清铁蛋白降低,转铁蛋白增高,总铁结合力降低解析:解析 铁蛋白主要在肝脏合成,具有强大的结合铁和储存铁的能力,缺铁性贫血时体内储存铁减少,血清铁蛋白(SF)降低,是诊断缺铁性贫血的敏感指标。转铁蛋白(TF)是一种能与 Fe3+结合的球蛋白,主要起转运铁的作用,体内仅有 1/3 的转铁蛋白呈饱和状态,缺铁性贫血时转铁蛋白增高,转铁蛋白饱和度(TS)降低(15%)。正常情况下,血清铁仅能与 1/3 的转铁蛋白结合,2/3 的转铁蛋白未能与铁结合,未能与铁结合的转铁蛋白称为未饱和铁
20、结合力。每升血清中的转铁蛋白所能结合的最大铁量称为总铁结合力(TIBC),缺铁性贫血时总铁结合力增高。(6).如果对患者用铁剂治疗有效,则实验室检查可出现哪些变化(分数:0.50)A.红细胞计数持续增加 B.网织红细胞计数增高 C.RDW 可增大,红细胞直方图可出现双峰 D.血清铁含量下降为 3.4mol/LE.血小板计数逐渐增多F.转铁蛋白饱和度增加 G.可出现有核红细胞解析:解析 当缺铁性贫血得到有效治疗后,由于体内缺乏的铁得到补充,血红蛋白合成增加,故会出现:网织红细胞计数增高,红细胞计数持续增加,转铁蛋白饱和度增加。由于新合成的正常红细胞和原来的小红细胞同时存在,RDW 可增大,红细胞
21、直方图可出现双峰。患儿女,11 岁。牙龈出血伴头晕乏力 1 个月,发热、咽痛 2 天入院。查体:T 38.9,颈部、腋窝及腹股沟淋巴结明显肿大,胸骨压痛,肝肋下 2cm、脾肋下 4cm。血常规检查:Hb 48g/L,WBC 29109/L,PLT 7610 9/L,外周血有无法分类的细胞。(分数:3.00)(1).该患儿要考虑哪些疾病的可能(分数:0.50)A.败血症 B.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慢性粒细胞白血病D.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E.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F.再生障碍性贫血G.脾功能亢进H.类白血病反应 解析:解析 患儿以贫血、出血、发热和肝、脾肿大为主要症状和体征,首先考虑急性感染和急性白血病
22、,但要排除类白血病反应。(2).为进一步诊断要考虑做哪些实验室检查(分数:0.50)A.血培养 B.骨髓细胞学检查 C.骨髓细胞化学染色 D.肾功能检查E.网织红细胞计数F.肝功能检查 G.血清铁测定提示:患儿外周血涂片检查,发现大量幼稚淋巴细胞,考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解析:解析 患儿高热伴有肝、脾肿大要考虑急性感染,必须做血培养。血常规 WBC 异常升高,有无法分类的细胞,考虑为幼稚细胞,故急性白血病可能性大,必须做骨髓细胞学检查和骨髓细胞化学染色。患儿肝、脾大,因此要做肝功能检查。(3).患儿骨髓细胞学检查可发现哪些变化(分数:0.50)A.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 B.粒系和
23、红系均受抑制 C.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30% D.可见 Rieder 细胞和退化细胞 E.蓝细胞多见 F.巨核细胞减少 G.嗜碱性粒细胞增多H.Ph 染色体阳性I.白血病细胞中可见 Auer 小体解析:解析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象包括 ABCDEF。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和 Ph 染色体阳性是慢粒的特征,Auer 小体主要见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和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4).急淋骨髓细胞化学染色,下列错误的是(分数:0.50)A.POX 染色阳性 B.SB 染色阳性 C.-NAE 染色阴性D.PAS 染色阳性E.NAP 积分往往减低 F.ACP 染色:T 细胞阳性,B 细胞阴性 解析:解析 过氧化物酶(
24、POX)和苏丹黑(SB)染色主要用于鉴别髓系与淋巴白血病:急粒、急单是阳性,急淋为阴性;-醋酸萘酚酯酶(-NAE)染色主要用于急单的诊断,急淋为阴性;急淋 NAP 积分往往增高;糖原(PAS)染色阳性;酸性磷酸酶(ACP)染色:T 细胞阳性,B 细胞阴性。(5).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诊断标准包括(分数:0.50)A.有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体征 B.脑脊液压力增高 C.脑脊液白细胞0.0510 9/LD.脑脊液涂片见到白血病细胞 E.脑脊液涂片见到 Auer 小体F.脑脊液蛋白450mg/L G.脑脊液潘氏试验阳性 H.排除其他原因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解析:解析 急淋并发中
25、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诊断标准包括:有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体征;有脑脊液的改变(脑脊液压力增高200mmH 2O,白细胞数0.0110 9/L,涂片见到白血病细胞,蛋白450mg/L,潘氏试验阳性);排除其他原因的中枢神经系统或脑脊液有相似改变的疾病。(6).对急性白血病诊断分型标准目前主张用(分数:0.50)A.骨髓细胞形态学分型法B.MICM 分型法 C.FAB 分型法D.免疫学分型法E.细胞遗传学分型法F.分子生物学分型法解析:解析 1985 年法美英三国协作组(FAB)制订了急性白血病 FAB 分型诊断标准。随着单克隆抗体的应用,高分辨染色体分带技术的发展,80%的白血病病人有染色体核型异
26、常,因而目前主张有条件的实验室采用细胞形态学、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结合的分型法即 MICM 分型法。患者女性,24 岁。搬新居半年余,近期出现头昏、乏力、心悸、气短。体检:T 36.6,P118 次/分,贫血貌,四肢皮肤可见散在瘀点、瘀斑;心肺无异常,腹软,肝、脾肋下未及。实验室检查:RBC 2.1109/L,Hb 64g/L,WBC 3.210 9/L,N 35%,L 62%,M 3%,PLT 4410 9/L。(分数:3.00)(1).该患者的诊断应考虑哪些疾病(分数:0.50)A.血小板减少性紫癜B.再生障碍性贫血 C.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D.粒细胞减少症E.骨髓纤维化 F.阵发性睡眠性血
27、红蛋白尿 G.恶性组织细胞病 H.缺铁性贫血解析:(2).为进行诊断应考虑做哪些检查(分数:0.50)A.骨髓活检 B.骨髓细胞学检查 C.血细胞化学染色 D.网织红细胞绝对值计数 E.造血祖细胞培养 F.PT 测定G.红细胞形态学检查 解析:(3).患者考虑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细胞学检查的特点是(分数:0.50)A.骨髓有核细胞增生重度减低 B.粒红比值正常 C.粒细胞系增生减低,以成熟粒细胞为主 D.红细胞系增生减低,以早幼红细胞为主E.巨核细胞数量减少,大多不见巨核细胞 F.浆细胞、网状细胞、组织嗜碱细胞以及淋巴细胞等非造血细胞增多 G.红细胞形态大小不等,以小细胞为主解析:(4)
28、.再障和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鉴别,最有价值的血细胞化学染色是(分数:0.50)A.过氧化物酶(POX)染色B.过碘酸-雪夫(PAS)反应C.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染色 D.苏丹黑(SB)染色E.酸性磷酸酶(ACP)染色F.-醋酸萘酚酯酶(-NAE)染色解析:(5).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标准是(分数:0.50)A.全血细胞减少 B.网织红细胞减少低于 1%C.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少 D.骨髓有核细胞增生重度减低 E.一般有肝脾肿大F.能除外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其他疾病 G.一般抗贫血药物治疗无效 解析:(6).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生机制是(分数:0.50)A.造血干细胞异常 B.造血微环
29、境缺陷 C.免疫机制异常 D.细胞因子: 干扰素升高E.遗传倾向 F.电离辐射G.药物和化学因素解析:解析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由物理、化学、生物因素等多种原因所致的造血干细胞和(或)功能异常,引起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的一种获得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贫血、出血和感染。发病机制与造血干细胞受损、造血微环境缺陷、免疫介导因素及遗传倾向有关。细胞因子 干扰素在再障起负调节作用。血象与骨髓象特点:呈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网织红细胞极低。骨髓各穿刺部位大多增生不良。正常造血成分被脂肪组织取代。红系、粒系和巨核细胞系三系都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骨髓活检对再障诊断有重要价值。血细胞化学染色:再障
30、 NAP 积分增加,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NAP 积分下降;再障的造血祖细胞培养 BUFE 减少;再障的红细胞形态基本正常。根据 1987 年全国再障学术会议确定的诊断标准如下: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少;一般无肝脾肿大;骨髓细胞检查至少 1 个部位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骨髓小粒非造血细胞增多;能除外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其他疾病,如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纤维化,急性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等;一般抗贫血药物治疗无效。患者女性,38 岁。有明显基础代谢增高症状及交感神经兴奋症状,浸润性突眼,甲状腺度弥漫性肿大,质软,双侧甲状腺上下极均可闻及血管杂音。(分数:2.50
31、)(1).病史中下列哪些可能是错误的(分数:0.50)A.多食易饥B.体重进行性增加 C.易激动D.月经量多 E.大便次数增多F.手和眼睑震颤G.周期性麻痹解析:(2).入院后,当天所做实验室检查中,可能出现的检查结果有(分数:0.50)A.TT3、TT4 升高 B.FT3、FT4 升高 C.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阳性 D.TSH 升高E.TRH 兴奋试验反应性下降 F.TSH 受体的抗体(TRAb)阳性 解析:(3).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分数:0.50)A.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 B.地方性甲状腺肿C.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D.亚急性甲状腺炎E.结节性毒性甲状腺肿F.散发性甲状腺肿解析:
32、(4).该病患者常伴有哪些脂质代谢紊乱(分数:0.50)A.血胆固醇减低 B.血胆固醇增高C.血甘油三酯减低 D.血甘油三酯升高E.血 LDL-C 升高F.血 LDL-C 减低 解析:(5).该患者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已 4 年(假设信息),判断是否会复发的最佳指标为(分数:0.50)A.血清 TT3、TT4 测定B.血清 FT3、FT4 测定C.血清 rT3(反 T3)测定D.甲状腺摄 131率测定E.TRAb 测定 F.TSH 测定解析:解析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初步考虑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度弥漫性肿大,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的可能性大),该类患者由于高代谢综合征出现体重进行性下降,伴有
33、月经减少或闭经。甲亢患者 TT3、TT4 及 FT3、FT4 升高,TSH 降低, TRH 兴奋试验受抑制,而 TGA 和 TRAb 等自身抗体阳性,是诊断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的重要指标。甲亢患者常伴有脂质代谢紊乱,包括血胆固醇、甘油三酯和 LDL-C减低。TSH 受体抗体还可以帮助判断病情复发。患者男性,53 岁。因发热,少尿、腹部胀痛 1 周入院。既往有慢性乙肝病史,体检:神清,巩膜皮肤轻度黄染,肝肋下可触及,脾肋下 4cm,腹部膨隆,全腹有轻度压痛,移动性浊音阳性。实验室检查:总胆红素 46mol/L,白蛋白 25g/L,球蛋白 34g/L,ALT 30U/L,AST40U/L,凝血酶原时
34、间 14s(正常对照 11s)。(分数:2.50)(1).根据以上病史,考虑的诊断是(分数:0.50)A.肝硬化腹水 B.脾功能亢进C.肝硬化合并腹膜炎 D.肝硬化合并亚临床肝性脑病 E.肾病综合征F.肝硬化合并肝癌 解析:(2).该患者确证还需要进行哪些实验室检查(分数:0.50)A.血常规B.HAV 抗体检查C.甲胎蛋白 D.腹水检查 E.血气分析F.肝、肾功能检查G.腹水培养 H.血氨测定 解析:(3).患者腹腔穿刺液检查,以下哪些检查结果支持腹膜炎诊断(分数:0.50)A.腹水为漏出液B.腹水白细胞总数50010 6/L C.有核细胞分类以中性粒细为主 D.有核细胞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
35、80%)E.腹水细菌培养阳性 F.腹水呈血性G.腹水葡萄糖增高解析:(4).入院 3 天后,患者出现黑便,继之出现嗜睡。双手有扑翼样震颤。根据患者情况,已发生肝性脑病,其发病机制主要是(分数:0.50)A.低蛋白血症B.血氨增高 C.血尿素氮增高D.低血糖E.脑水肿F.低钾性碱中毒G.血容量减少解析:(5).此时患者应注意避免下列哪些情况(分数:0.50)A.高蛋白饮食 B.酸中毒C.低血糖 D.低氧 E.休克 F.碱中毒 G.低钾 H.便秘 解析:解析 患者既往有慢性乙肝病史,发热、腹部胀痛,全腹轻压痛、脾脏肿大、移动性浊音阳性,实验室检查:胆红素升高,球蛋白升高,白蛋白降低,考虑肝硬化腹水合并腹膜炎,肝癌待排除。慢性乙肝患者易发生肝硬化和肝癌,故应查甲胎蛋白;肝硬化晚期可出现肝性脑病,故应查血氨;目前不需要做血气分析;患者也无急性肝炎表现,不需要检查 HAV 抗体。腹膜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腹水为渗出液,白细胞增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细菌培养呈阳性,故应进行腹水检查和腹水培养。血性腹水常见于肿瘤或少数结核性腹膜炎。目前认为月于性脑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氨中毒。高蛋白饮食、低血糖、低氧、休克、碱中毒、便秘等会增加血氨,是肝性脑病重要的诱发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