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 T 1419-2018 法律援助服务规范.pdf

上传人:figureissue185 文档编号:1478519 上传时间:2020-09-19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1.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15 T 1419-2018 法律援助服务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DB15 T 1419-2018 法律援助服务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DB15 T 1419-2018 法律援助服务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DB15 T 1419-2018 法律援助服务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DB15 T 1419-2018 法律援助服务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ICS 03.160 A90 备案号: 59310-2018 DB15 内 蒙 古 自 治 区 地 方 标 准 DB15/T 1419 2018 法律援助服务规范 Code of Legal Aid Service 文稿版次选择 2018-06-05 发布 2018-09-05 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15/T 1419 2018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1.1-2009 给出的规则编写。 本标准由内蒙古自治区司法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法律援助中心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阿勒腾巴根、柴勇生、郭倩、蒋晓云、娜勤 、乔鹏飞、白国花、黄力强、云小

2、敏。 DB15/T 1419 2018 1 法律援助服务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法律援助服务的术语和定义、 服务制度、场所设施及信息公开、咨询接待、受理审查、 指派、承办、刑事案件办理、民事案件办理、行政案件办理、非诉讼案件的办理、申诉案件的办理、结 案归档、服务质量监督 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司法行政部门管控法律援助工作,法律援助机构办理法律援助事项,法律援助机构、 法律服务机构及其他社会组织和法律援助人员办理法律援助案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 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

3、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894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T 10001.1 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第 1 部分:通用符号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法律援助 legal aid 国家建立的,为保障经济困难公民和特殊案件当事人获得必要的法律咨询、代理、刑事辩护等无偿 法律服务的制度。 3.2 法律援助机构 legal aid agency 负责指导、协调、管理和组织实施本地区法律援助工作的机构。 3.3 法律援助人员 legal aid staff 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法律援助的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法律援助机构工作人员及其他 法律服务人员。 3.4

4、受援人 the recipient DB15/T 1419 2018 2 经法律援助机构审查批准,获得法律援助的当事人。 4 服务制度、场所设施及信息公开 4.1 服务制度 4.1.1 首问责任制 当事人咨询法律问题、申请法律援助时,首次接待的工作人员,应作必要的介绍、 解答和指引。 4.1.2 一次性告知义务 对于当事人前来办理的法律援助事项,应一次性告知需要办理的手续及提供的 材料;因手续、材料不完备或不具备条件不予受理的,应一次性告知其需要补充的手续、材料或 不予受 理的理由。 4.1.3 一站式服务 法律援助机构应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当事人,集中办理咨询接待、受理、审批, 指派的法律援

5、助服务。 4.1.4 限时办结制 法律援助机构应依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要求和服务的需要,对法律援助受理、审 查、指派时限进行规定,并向社会公开。 4.1.5 援务公开制 法律援助机构应将法律援助条件、范围、程序、依据、服务方式以及监督方式等向 社会公开。 4.1.6 服务承诺制 法律援助机构应对法律援助服务内容及质量作出承诺。 4.2 场所及设施 4.2.1 法律援助服务场所应位于交通便利、方便群众寻找的临街一层,并设残疾人无障碍通道。 4.2.2 法律援助接待场所 的使用面积应满足接待来访群众和便民需要,设立接待区、私密接待区、等 候区和受理申请区。 4.2.3 接待区设立 2 个以上咨询接

6、待台、配备咨询电话、计算机。等候区配备 5 人以上的等候座椅、 茶几、饮水机、一次性水杯、老花眼镜、急救药品和供群众免费取阅的法律援助宣传材料。受理申请区 应配备办公桌椅、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扫描仪、居民身份证阅读器。 4.2.4 法律援助机构应在接待场所适当位置设立“意见箱”或“意见簿”或设置触摸式服务评价设施。 4.3 法律援助信息公开的内容及形式 具体如下: a) 法律援助机构应公示办公地址、通讯方式等信息; b) 接待 场所应公示法律援助主要职能、人员信息、工作时间、岗位职责、投诉和监督方式等基本 信息; c) 接待场所应公示法律援助申请条件、范围、流程及需要提交的材料目录

7、; d) 接待场所应摆放接待人员工作牌;受援人的权利义务风险告知书、申请手续等示范文本; e) 接待场所应公示 “ 12348” 公共法律服务热线电话; f) 残疾人无障碍通道应在相应位置设立明显标识; g) 其他应依法公开的信息。 DB15/T 1419 2018 3 5 咨询接待 5.1 法律援助咨询接待是法律援助咨询接待人员接待群众的来电、来信、来访,解答法律咨询、引导 办理法律援助事项等的工作。 5.2 法律援助机构咨询接待岗位应有两名以上法 律专业人员,至少有一名具有法律职业资格或律师资 格。 5.3 接待人员应统一着装、仪表端正,举止文明、态度和蔼、语言规范、热情接待。 5.4 咨

8、询接待流程 5.4.1 咨询接待人员应提前到达值班岗位,准备咨询接待所需材料,登录法律援助管理系统,作好咨 询前准备工作。 5.4.2 接待人员应告知咨询人相关权利和义务,认真了解案件事实、证据材料和法律诉求等情况,依 据相关法律法规提供法律服务方案,并详细填写来访 /电 /信咨询登记表。 5.4.3 接待人员对咨询的事项应即时解答;无法当时作出解答的疑难案件或法律问题,应组成合议小 组进行讨论,并在 5 个工作日内给予回复。 在解答法律咨询过程中,咨询人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应告 知其可依法提出申请。 5.4.4 涉及私密或未成年人需要保密的事项,应指引咨询人在私密接待区进行咨询服务,并做好保

9、密 工作: a) 确保交谈中所涉及的保密信息不被接待咨询人员之外的人听到; b) 确保接待咨询时所作的记录、文件、电脑显示的信息不会被未授权的人看到; c) 不应向对方律师或其他人披露咨询人的信息; d) 需要翻译的事项,确保翻译人员做好保密工作。 5.4.5 咨询人要求对法律援助服务公示内容给予说明、解释的,应给予明确说明解释。 5.4.6 重大、紧急或群体性的矛盾纠纷,应在解答中做好安抚、疏导工作,同 时向机构领导通报情况, 及时作出合理处置。 5.4.7 咨询接待人员应及时将来电、来访、信函接待咨询情况录入法律援助案件管理系统。 5.5 接待场所律师值班 5.5.1 法律援助机构为保证咨

10、询接待质量,通过与律师事务所合作,由律师事务所派出社会律师,在 法律援助机构定期轮换值班,提供专业法律咨询服务。 5.5.2 法律援助机构应根据需要选择律师事务所,签订法律援助律师值班服务协议,对值班律师的工 作内容、方式、地点、服务期限及双方的权利义务等作详细规定。 5.5.3 律师事务所统一申报本所值班律师名单,经法律援助机构审核后,律师事务所制作律师值班表。 5.5.4 法律援助机构 应 对 值班律师进行法律援助岗前培训。 5.5.5 值班律师的工作内容、权利义务及 应 遵守的工作纪律等 按照 咨询接待人员的规定。 DB15/T 1419 2018 4 5.5.6 值班律师不 应 承接收

11、费律师业务,不 应 向咨询人推荐律师事务所或律师,不 应 将符合法律援助 条件的案件作为收费案件承揽。 6 受理审查 6.1 对符合法律援助申请条件的应转由受理申请区的审查人员办理,告知其需要准备的材料及办理程 序。申请材料齐全的,向申请人出具法律援助申请材料签收凭证,由申请人签字;对符合法律援助 申请条件但材料不齐全的,以书面形式一次性告知申请人应补充的材料及要求。 6.2 受理申请时,不接收申请人的身份证明、案 件材料原件,在与原件核对后,留存复印件,通过审 核的申请材料复印件加盖核对章,并由材料提供人、受理审查人员在核对章上签字确认。 6.3 受理审查人员应指导申请人按照示范文本完成法律

12、援助申请表填写工作。对已经填写完的法律援 助申请表,审查人员负责审查是否完整、准确。 6.4 法律援助机构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 3 个工作日内对申请人的申请事项、经济困难证明、身份证 明及委托代理关系、与申请事项相关的案件材料等进行审查,并作出给予或不予法律援助的审查意见, 报法律援助机构负责人审批,属于本规定 6.5、 6.6 规定情形的,可以适当延 长审查期限。 6.5 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内容不清楚的,应以书面形式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充的材 料,或者要求申请人作出说明,并在 2 个工作日内提交,在规定时间内未按要求补充材料或说明的,除 特殊原因,视为撤销申请。补充材料、作出说

13、明所需的时间不计入审查期限。 6.6 申请人提交的材料需要查证的,应安排人员向有关机关、单位调查核实。材料查证期间不计入审 查期限。 6.7 审查认为申请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应制作给予法律援助决定书;不符合条件的,制作不予 法律援助决定书并载明不予援助的理由及提出异议的途径。对被羁押及关押的申请人 ,作出不予法律 援助决定时,还应当同时函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及监狱、看守所、强制隔离戒毒所等相 关部门。 6.8 申请事项符合法律援助范围,且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法律援助机构可以决定先行提供法律援助: a) 距法定时效届满不足 7 日,需要及时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行政复议的; b) 需要

14、立即申请财产保全、证据保全或者先予执行的; c) 其他紧急或者特殊情况的。 先行提供法律援助的,受援人应在法律援助机构规定的期限内补交申请材料。法律援助机构审查认 为受援人不符合经济困难标准的,应终止法律援助。 6.9 申请人对法律援助机构不予援助的决定 有异议的,可以向主管该法律援助机构的司法行政机关提 出;司法行政机关应在收到异议之日起 5 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查,经审查认为申请人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 应以书面形式责令法律援助机构及时向该申请人提供法律援助,同时书面告知申请人;认为申请人不符 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应维持法律援助机构不予法律援助的决定,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7 指派 DB15

15、/T 1419 2018 5 7.1 法律援助机构应自作出给予法律援助决定之日起 3 个工作日内指派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 或其他社会组织承办。 7.2 法律援助机构、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其他社会组织应根据本机构的人员数量、资质、 专业特长、承办法律援助案件的情况、受援人意愿等因素合理指派或者安排承办机构、人员。对于刑事 案件、强制医疗的案件只能由律师或者法律援助律师承办。 7.3 指派案件应按照规定出具法律援助格式文书,并按要求填写完整,根据文书内容交付承办人员、 受援人和相关机构。 7.4 申请类案件指派文书包括: a) 法律援助审批表; b) 法律援助公函; c) 指派通知书

16、; d) 给予法律援助决定书; e) 受援人权利义务风险告知书; f) 法律援助案件指派回执; g) 委托代理 /辩护协议; h) 接待笔录(民事、行政)、会见笔录(刑事); i) 庭审笔录; j) 结案报告表; k) 法律援助案 件承办情况通报 /报告记录; l) 法律援助案件征询意见函; m) 法律援助案件质量反馈表; n) 卷宗目录; o) 其它文书。 7.5 通知类案件文书包括: a) 法律援助审批表; b) 法律援助公函; c) 指派通知书; d) 受援人权利义务风险告知书; e) 法律援助案件指派回执; f) 委托代理 /辩护协议; g) 会见笔录(刑事) h) 庭审笔录; i)

17、结案报告表; j) 法律援助案件承办情况通报 /报告记录; k) 法律援助案件征询意见函; l) 法律援助案件质量反馈表; m) 卷宗目录; n) 其它文书。 DB15/T 1419 2018 6 7.6 交付指派文书时,应该将文书清单交由接收人清查,确认完整无误 后,由接收人在送达回执上签 名。 8 承办 8.1 承办人员应在受委托的权限内,通过和解、调解、申请仲裁和提起诉讼等方式依法最大限度维护 受援人合法权益。 8.2 对于民事诉讼法律援助案件,承办人员应告知受援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救助,并提供协助。 8.3 法律援助承办人员认为需要异地调查取证的,可以向作出指派的法律援助机构报告。

18、作出指派的 法律援助机构可以请求调查取证事项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机构协作;法律援助机构请求协作的,应向被请 求的法律援助机构发出协作函,说明案件基本情况、需要调查取证的事项、办理时限等。被请求的法律 援助机构应予以协作。 因客观原因无法协作的,应向请求协作的法律援助机构书面说明理由。 8.4 法律援助案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法律援助承办人员应向所属机构汇报,所属机构应组织研究或 集体讨论,确定案件办理方案,并向指派案件的法律援助机构报告,确保办案的质量和效果: a) 主要证据认定、适用法律等方面有重大疑义的; b) 涉及群体性案件的; c) 重大疑难案件; d) 影响社会稳定,或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案

19、件; e) 其他复杂、疑难案件。 8.5 法律援助承办人员应当定期向受援人通报案件办理情况,答复受援人询问,并按照法律援助机构 要求填写法律援助案件承办情况通报 /报告记录。 8.6 受 援人有证据证明承办人员不依法履行义务的,可以请求法律援助机构更换承办人员。法律援助 机构应自受援人申请更换之日起 3 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更换,决定更换的,应另行指派或者安排人员承 办。 8.7 对于更换承办人员的案件,原承办人员所属单位应当与受援人解除或者变更委托代理协议,原承 办人员应将指派手续交回法律援助机构,由法律援助机构办理变更手续。 9 刑事案件办理 9.1 承办机构应在接受指派后 3 个工作日内确

20、定承办律师,将承办律师姓名和联系方式告知法律援助 机构;法律援助机构应将承办律师的姓名、联系方式告知受援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并在法 律援 助信息系统中完成案件指派录入工作。 9.2 对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的受援人 , 法律服务机构应安排具有一定年限的执业经历、辩护 经验丰富的律师担任其辩护人;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应当指派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律师担任辩护人。 9.3 律师接受指派后,应及时会见受援人,询问受援人是否同意律师为其辩护,并在会见笔录中 作相应记录,受援人不同意的,承办律师应将援助手续交回法律援助机构,并通知公安机关、人民检察 院、人民法院等相关部门。 DB15/T 141

21、9 2018 7 9.4 对于通知辩护的法律援助案件,法律服务机构和承办律师应当在接受指派后 3 个工作日内与受援 人或其法 定代理人、近亲属办理委托手续,确定委托辩护,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确定委托授权范围, 在开庭前将授权委托书送交人民法院,异地关押可酌情延长时限。 9.5 承办律师会见受援人前,应当及时联系办案机关,了解受援人涉嫌的罪名和案件具体情况,会见 时应认真记录法律援助会见笔录,并将笔录交其阅读或向其宣读,经受援人确认无误后让其在笔录 上签名、捺印。 9.6 承办律师在会见过程中应向受援人了解以下情况: a) 案件的基本情况; b) 受援人对向其提供法律援助有无异议; c) 受援人

22、对法律适用有无异议; d) 是否存在自首、立功情节; e) 是否存在可以从轻、减轻或者 免除处罚等对定罪量刑有利的信息; f) 受援人人身权利和诉讼权利是否受到侵犯,是否受到刑讯逼供等; g) 是否存在被教唆、胁迫犯罪等情节; h) 赔偿受害人损失的情况; i) 其他需要了解的情况。 9.7 承办律师在会见过程中,应向受援人告知以下情况: a) 告知法律援助律师的职责; b) 有关强制措施的条件、期限、适用程序以及变更强制措施的法律规定; c) 有权对侦查人员的笔录进行核对; d) 对侦查机关的鉴定结论有被告知和对鉴定提出异议的权利; e) 在诉讼中的权利和义务,能够提供的证据、举证期间、庭审

23、中的诉讼权利、义务及应注意的事 项; f) 对强制医疗决定的救济途径; g) 其他需要告知的情况。 9.8 处于侦查阶段的案件,承办律师应当及时向侦查机关了解当事人涉嫌的罪名,已查明的该案的主 要事实,及被采取、变更、解除强制措施,延长侦查羁押期限等措施的案件有关情况。 9.9 审查起诉及审判阶段的案件,承办律师应当全面、细致的查阅、摘抄、复制案卷材料,并制作阅 卷笔录,应包含以下内容: a)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基本情况; b) 审查并记录案件的犯罪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作案动机与目的、实施手段、侵害对象、危害 结果、被控罪名、受援人的到案情况等基本事实; c) 审查并记录是否存在法定或酌定

24、情节; d) 审查记录起诉意见书、 起诉书所指控事实的主要证据,受援人有何辩解及依据; e) 证人、鉴定人、勘验检查笔录制作人员、翻译人员是否适格,是否符合法定程序; f) 其他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有利的情况。 9.10 援助律师阅卷后认为有必要的,可以申请非法证据排除程序。 DB15/T 1419 2018 8 9.11 承办律师应当依法保护犯罪嫌疑人的隐私,对查阅、摘抄、复制所获得的案卷材料应当保密,不 得公开传播或以任何形式泄露给受援人及其亲属。 9.12 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承办律师可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核实以下证据: a) 对犯罪嫌疑人本人笔录可交由其阅读核对; b) 对书证、

25、物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鉴定意见、勘验、 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笔录等证据可 直接出示, 供其辩认核对; c) 对同案犯供述、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等言词类证据,可就证人与犯罪嫌疑人的关系、证言对 犯罪嫌疑 人不利的内容是否属实等情况向犯罪嫌疑人核实。 9.13 承办律师应根据案件情况和需要决定会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次数,但对于被羁押的犯罪嫌疑 人、被告人,在侦查阶段、审查起诉、审判阶段至少各会见 1 次。 9.14 符合刑事和解条件的案件,承办律师可以在侦查、审查起诉、审判阶段争取以刑事和解结案: a) 律师调解时应当从化解矛盾、修复关系的角度进行劝解和说服,同时照顾双方的感情和利益; b)

26、 应在法 定赔偿数额的基础上积极沟通协调,减小分歧,促成刑事和解; c) 律师促成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达成和解,取得被害人谅解后,应当及时告知司法机关,在司法 机关主持下签署和解协议。 9.15 在侦查、审查起诉期间,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收集的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或者罪轻的 证据材料未提交的,律师应申请调取。 9.16 发现可以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 、罪轻或者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的证据线索时,一般 应当先行申请调取。侦查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不予调取的,可以依法自行调查取证。 9.17 在侦查终结前或者审查起诉期间,承办律师应当向承办机关提交书 面辩护意见,就犯罪嫌疑人的 定罪、

27、量刑进行辩护;审查批捕期间,承办律师可以口头或书面方式向承办检察官提出应当或者可以不 批准逮捕的辩护意见。 9.18 承办律师开庭前应当根据本案的事实和证据,制作出庭提纲,内容包括发问提纲、质证意见、举 证目录、辩护意见及答辩提纲。 9.19 承办律师须按照出庭通知书确定的时间、地点出庭,着装规范,遵守法庭秩序。 9.20 法庭调查中,应当认真听取公诉人对被告人、证人的发问,围绕控方举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关 联性等发表质证意见;承办律师举证时,应说明取得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及所要证明的事实。 9.21 法庭辩论中,应 当就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定充分、适用法律是否准确无误、诉讼程序是否 合法

28、等不同方面进行分析论证,并提出被告人无罪、罪轻或从轻、减轻、免予刑事处罚的意见和理由, 做到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有力,逻辑严谨,语言精练。 9.22 承办律师休庭后应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a) 核对法庭的庭审笔录; b) 与法庭办理庭上出示证据的交接手续; c) 将书面辩护意见于休庭后 5 日内提交法庭; d) 接受法律文书等其他应做的工作。 DB15/T 1419 2018 9 9.23 对于人民法院决定不开庭审理的案件,应当自收到法律援助机构指派通知之日起 10 日内向人民 法院提交书面辩护意见。 9.24 一审判决后,承办律师 应在法定期限内及时会见受援人,通报案件结果,解答其提出的

29、问题,告 知其有提出上诉或申请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权利,向其了解是否提出上诉或者申请抗诉,并制作笔录。 9.25 担任刑事代理人 9.25.1 担任公诉案件中被害人的代理人应及时联系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了解案件有关情 况,制作询问笔录;及时联系办案机关或办案人员查阅案卷;如需补充调查和收集证据,可参照第 9.15、 9.16。 9.25.2 担任审查起诉阶段的代理人,应协助或代理被害人向办案机关表达诉求、提出意见或建议;案 件移送起诉前,也可指导、协助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与犯罪嫌疑 人达成和解;如被害人对办 案机关的不起诉决定不服的,可代理向上一级检察机关申诉或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30、。 9.25.3 担任审判阶段被害人的代理人,应做好庭前准备工作,按时参加庭审,指导、协助或代理受援 人行使诉讼权利,并与公诉人互相配合,依法行使控诉职能。与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展开辩论,谨慎、积 极、准确地发表代理意见;可指导、协助被害人或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与被告人达成和解;如被害人不 服一审判决的,可协助或代理其请求人民检察院抗诉。代理被害人的二审案件参照一审规定。 9.25.4 担任自诉案件自诉人的代理人应做的工作: a) 及时联系自诉人,了解、分析案情,制作询问笔录; b) 根据案件情况,确定被告人和管辖法院,代写刑事自诉状,协助自诉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自诉; c) 对人民法院要求自诉人做好补

31、充证据或撤回自诉的,应当协助自诉人做好补充证据工作或告知 人民法院意见,并征求自诉人是否 撤诉; d) 对人民法院做出不予立案裁定的,可代理自诉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复议; e) 自诉案件开庭审理时,应协助自诉人充分行使控诉职能,运用证据证明自诉人的指控成立,发 表代理意见; f) 法庭辩论后,可根据委托人授权参加法庭调解; g) 法庭宣告判决前,可协助自诉人决定是否与被告人和解或者 撤回自诉; h) 如自诉人对人民法院的判决不服的,可协助其提出上诉。 9.25.5 担任强制医疗案件被申请人或者被告人的代理人应及时会见受援人,向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 办案机关、医疗单位等了解受援人、案件有关情况;及

32、时查阅案卷,按时参加法庭审理,发表代理意见, 及时向法庭提交代理词,如被决定强制医疗的受援人对强制医疗决定不服的,可协助其向上一级人民法 院申请复议。 10 民事案件办理 10.1 承办机构应在接受指派后 3 个工作日内确定承办人员,将姓名和联系方式告知法律援助机构; 法 律援助机构应将承办人员的姓名、联系方式告知受援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近亲 属,并在法律援助信息系 统中完成案件指派录入工作。 10.2 承办人员应当与受援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签订委托代理手续,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确定委 托授权范围,在开庭前将授权委托书送交人民法院。 DB15/T 1419 2018 10 10.3 承办人员应

33、在接受指派后的 3 个工作日内会见受援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了解以下事项: a) 案件的基本情况; b) 受援人的诉求; c) 案件的相关证据或取证线索; d) 其他应了解的事项。 10.4 承办人员应向受援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告知以下事项: a) 承办人员的代理职责; b) 告知受援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救助,并提供协助; c) 告知本案主要诉讼风险及法 律后果,并指导受援人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合理规避; d) 告知受援人在诉讼中的权利和义务,重点告知提供必要的证据、在庭审中的诉讼权利、义务及 应注意的事项,对判决的救济途径等。 10.5 会见受援人时 ,解答法律咨询,为受援人提供必

34、要的法律帮助,并根据会见内容制作法律援助询 问笔录,由受援人签名、捺印。 10.6 承办人员应在案件当事人提交证据期限届满之日起到法院阅卷并制作阅卷笔录。阅卷应做到全面 阅卷,重点摘录,分类整理,并依据阅卷信息判断是否要补充证据。 10.7 承办人员应当根据需要依法调查取证并制作调查笔录。分析案情及现有证据,根据需要向 证人、 对方当事人、有关机关和单位等调查和收集证据;对收集到的证据应当制作证据清单,妥善保管,履行 保密义务,并在法定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交;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应当及时申请人民法院 调查、取证。在证据可能灭失或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形下,应在征得受援人同意后,代理其申请保全

35、证据。 10.8 依据受援人的请求代写诉状,法律援助人员应当协助受援人办理立案手续,并向人民法院提交基 本证据;代理应诉,应查阅案卷材料,代写答辩状,如果受援人有反诉请求和理由,应代写反诉状,并 向人民法院提交基本证据。 10.9 承办人员应根据案情分析法律关系以 及能够采取的途径与方式,向受援人作出详细说明,共同协 商确定代理方案。 10.10 承办人员应当做好以下开庭准备工作: a) 了解法庭组成人员名单和证人名单; b) 确定案件是否属于不公开审理范围; c) 拟定发问提纲、举证提纲、质证提纲、代理意见等; d) 告知法庭组成人员、书记员的姓名;沟通代理思路和观点;告 知庭审程序、受援人

36、在庭审中的 诉讼权利义务及应当注意的事项; e) 其它有关准备工作。 10.11 庭审工作如下 : a) 出席庭审时,承办人员应当按时出庭,全程参与庭审过程,未经法律援助机构及受援人同意, 不得委托他人代为参加庭审。出庭应着装庄重、举止文明、遵守法 庭纪律,不得中途退庭或有 其他违纪、扰乱法庭秩序行为。因故不能出庭的,应及时申请延期开庭,并报告法律援助机构; b) 法庭调查阶段,承办人员应当认真陈述和答辩、发问和回答;围绕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关 联性进行举证质证,针对证据是否确有证明力以及证明力的大小进行质疑、说明与辩驳; DB15/T 1419 2018 11 c) 法庭辩论环节,根据庭审

37、情况发表代理意见和进行辩论。辩论应紧紧围绕争议焦点或者庭审调 查的重点进行,从事实、证据、法律适用等不同方面进行分析,阐明观点,陈述理由; d) 参与庭审调解时,法律援助人员应当在代理权限内参与调解。未经特别授权,不能对受援人 实 体权利进行处分; e) 发表代理意见应观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严密。 10.12 承办人员应按规定制作庭审笔录,庭审笔录能够基本反映庭审情况。 10.13 指派担任二审、再审、特别程序案件代理人的,按照民事诉讼法相关程序要求进行相应的准备, 代理职责参照本规定的服务要求进行。 10.14 承办人员应在休庭后认真核对法庭笔录并签字,在休庭 3 日内提交代理词,办理证据

38、交接手续。 10.15 承办人员应及时签收相关裁判文书,由受援人特别授权代为签收的裁判文书应及时告知受援人。 10.16 一审判决后,承办人员应告知在上诉期内有上诉的权利。受援人要求上诉的,承办人员应为其 代写上 诉状。 10.17 承办人员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应及时在法律援助信息管理系统或其他业务系统中录入办案过程 主要信息,以便法律援助机构了解案件办理进展情况。 11 行政案件办理 11.1 承办机构应当在接受指派后 3 个工作日内确定承办人员,将姓名和联系方式告知法律援助机构; 法律援助机构应将承办人员的姓名、联系方式告知受援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并在法律援助信息 系统中完成案件指派录

39、入工作。 11.2 承办人员应当与受援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签订委托代理协议书和授权委托书,明确双方权 利义务,确定委托授权范围,在开庭前将授权委托书送交人民法院。 11.3 承办人 员应在接受指派后的 3 个工作日内会见受援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了解以下事项: a) 案件的基本情况; b) 受援人的诉求; c) 案件的相关证据或取证线索; d) 其他需要了解的事项。 11.4 承办人员应同时向受援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告知以下事项: a) 法律援助人员的代理职责; b) 告知受援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救助,并提供协助; c) 告知本案主要诉讼风险及法律后果 ; d) 告知受援人在诉

40、讼中的权利和义务,重点告知提供必要的证据、在庭审中的诉讼权利、义务及 应注意的事项,对判决的救济途径等。 11.5 审查受援人所涉案件是否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 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 等法律规定的受案范围和起诉、复议条件。 11.6 会见受援人时应根据会见内容制作询问笔录,由受援人签名、捺印。 DB15/T 1419 2018 12 11.7 承办人员应在案件当事人提交证据期限届满之日起到法院阅卷并制作阅卷笔录。阅卷应做到 全面、细致,重点摘录,分类整理,并依据阅卷信息判断是否要补充证据。 11.8 依据受援人的请求代写行政起诉状或复议申请书,承办人员应当协助受援人办理立案手续,并

41、提 交人民法院或复议机关。 11.9 承办人员应根据需要依法调查取证并制作调查笔录。分析案情及现有证据,根据需要向证人、对 方当事人、有关机关和单位等 调查和收集证据;对收集到的证据应制作证据清单,妥善保管,履行保密 义务,并在法定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交;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应及时申请人民法院调查取 证。在证据可能灭失或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形下,应在征得受援人同意后,代理其申请保全证据。 11.10 承办人员应根据案情分析法律关系以及能够采取的途径与方式,向受援人作出详细说明,共同 协商确定代理方案。 11.11 承办人员应当做好以下开庭准备工作: a) 了解法庭组成人员名单和证人名单;

42、b) 确定案件是否属于不公开审理范围; c) 拟定发问提纲、举证提纲、质证提纲、代理意见等; d) 告知法庭组成人员、 书记员的姓名;沟通代理思路和观点;告知庭审程序、受援人在庭审中的 诉讼权利义务及应当注意的事项; e) 其它有关准备工作。 11.12 庭审工作如下: a) 出席庭审时,承办人员应当按时出庭,全程参与庭审过程,未经法律援助机构及受援人同意, 不得委托他人代为参加庭审。出庭应着装庄重、举止文明、遵守法庭纪律,不应中途退庭或有 其他违纪、扰乱法庭秩序行为。因故不能出庭的,应及时申请延期开庭,并报告法律援助机构; b) 法庭调查阶段,承办人员应当认真陈述和答辩、发问和回答;围绕证据

43、的真实性、合法性、关 联性进行举证质证,针对证据是否确有证明力以及证明 力的大小进行质疑、说明与辩驳; c) 法庭辩论环节,根据庭审情况发表代理意见和进行辩论。辩论应紧紧围绕争议焦点或者庭审调 查的重点进行,从事实、证据、法律适用等不同方面进行分析,阐明观点,陈述理由; d) 发表代理意见应观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严密; e) 承办人员应按规定制作庭审笔录,庭审笔录能够基本反映庭审情况。 11.13 指派担任二审、再审案件代理人的, 按照 行政诉讼法相关程序要求进行相应的准备,代理 职责 按照 本规定的服务要求进行。 11.14 承办人员应在休庭后认真核对法庭笔录并签字,在休庭 3 日内向法庭

44、提交代理词,办理证据交 接手续。 11.15 承 办人员应及时签收相关裁判文书,由受援人特别授权代为签收的裁判文书应及时告知受援人。 11.16 一审判决后,承办人员应告知受援人在上诉期内有上诉的权利,受援人要上诉的,承办人员应 为其代写上诉状。 11.17 承办人员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应及时在法律援助信息管理系统或其他业务系统中录入办案过程 主要信息,以便法律援助机构了解案件办理进展情况。 DB15/T 1419 2018 13 12 非诉讼案件办理 12.1 非诉法律援助案件由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法律援助工作站(点)或 其他社会组织承办。 12.2 法律援助工作站(点

45、)负责非诉讼法律援助案件的初审上报并组织实施 ,法律援助工作 站(点) 对非诉讼法律援助案件的申请应做到即时接收、预先审查、及时上报、接受指派、办理。 12.3 承办机构应当在接受指派后 3 个工作日内确定承办人员,将姓名和联系方式告知法律援助机构; 法律援助机构应将承办人员的姓名、联系方式告知受援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并在法律援助信息 系统中完成案件指派录入工作。 12.4 承办人员应当与受援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签订委托代理协议书和授权委托书,明确双方权 利义务,确定委托授权范围。 12.5 承办人员应在接受指派后的 3 个工作日内会见受援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了解相关情况, 制

46、作接待笔录并告知 下列事项: a) 法律援助人员的代理职责; b) 本案可能产生的法律风险及后果; c) 受援人权利和义务; d) 案件的基本情况; e) 受援人的诉求; f) 案件的相关证据或取证线索。 12.6 承办人员应根据需要依法调查取证,也可请求法律援助机构出具必要的证明文件或者与有关机 关、单位进行协调。 12.7 非诉讼案件经调解达成和解协议的,应当制作和解协议书,经双方当事人、代理人签字、捺 印确认后归档;如调解不成,应当制作结案报告表,说明调解的过程及达不成协议的原因;需要诉 讼解决的,且符合条件,终结非诉讼案件,重新申请诉讼法律援助。 13 申诉案件办理 13.1 承 办机

47、构应当在接受指派后 3 个工作日内确定承办人员,将姓名和联系方式告知法律援助机构; 法律援助机构应将承办人员的姓名、联系方式告知受援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并在法律援助信息 系统中完成案件指派录入工作。 13.2 承办人员应当与受援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签订委托代理协议书和授权委托书,明确双方权 利义务,确定委托授权范围。 13.3 承办人员代理申诉案件应提交下列材料: a) 提交再审申请书或申诉书; b) 生效的法律文书; c) 受援人的身份证明; d) 证据材料; e) 授权委托书、法律援助公函等。 DB15/T 1419 2018 14 13.4 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审查期间,承办

48、人员可持法律援 助公函或指派通知书及执业证 到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联系查阅、摘抄、复制相关案件材料,交换意见、陈述申诉理由。 13.5 承办人员在认真听取申诉人陈述并仔细审查案件后,认为申诉人的申诉符合相关诉讼法规定的, 协助申诉人向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提交申请再审材料、申请检察建议或者抗诉材料。 13.6 承办人员如认为原判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判决得当,应向申诉人释明并做好息诉工作。 申诉人同意息诉的,申诉案件法律援助终止;对适合和解的申诉案件,代理律师应协助人民法院、人民 检察院做好和解工作。代理律师如认为原判结论并无不妥,但程序上 有瑕疵,可向申诉人释明情况提出 法律意见,经申诉人同意息诉的,协助申诉人签署息诉承诺。 13.7 及时联系办案人员,签收 裁定文书,并及时向受援人通报案件结果。 14 结案归档 14.1 法律援助案件档案管理实行专人负责。档案管理人员依照档案管理法律法规,严格管理案卷档案。 14.2 法律援助案卷档案以卷为单位,按照年度和一案一卷,按卷编号的原则归档;跨年度的案件,应 在办结年度归档。 14.3 办理法律援助案件形成的材料应及时收集整理并按卷归档。 14.4 法律援助案卷材料归档范围和顺序 14.4.1 刑事法律援助案卷 14.4.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