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 T 3488-2019 现代农田灌溉与排水技术标准.pdf

上传人:rimleave225 文档编号:1483348 上传时间:2020-09-29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854.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7 T 3488-2019 现代农田灌溉与排水技术标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DB37 T 3488-2019 现代农田灌溉与排水技术标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DB37 T 3488-2019 现代农田灌溉与排水技术标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DB37 T 3488-2019 现代农田灌溉与排水技术标准.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DB37 T 3488-2019 现代农田灌溉与排水技术标准.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93.160 P57 DB37 山东省地方标 准 DB 37/T 34882019 现代农田灌溉与排水技术标准 Modern Farmland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Technical Standards 2019-01-29发布 2019-03-01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7/T 3488 2019 I 目次 前言 .II 引言 .III 1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2 4 灌排工程建设标准 .4 4.1 工程等级划分 .4 4.2 小型水源工程 .4 4.3 灌溉标准 .6 4.4 灌溉工程 .7 4.5 排水

2、工程 .10 4.6 灌排建筑物与量水设施 .10 4.7 田间道路工程 .11 4.8 信息化工程 .11 5 建设管理标准 .11 5.1 工程建设管理 .11 5.2 建设资金管理 .12 6 运行管理标准 .12 6.1 工程使用年限 .12 6.2 工程管理范围 .12 6.3 工程运行管理 .12 6.4 管理设施 .14 6.5 工程管护与经营管理 .14 6.6 农田灌溉用水管理 .16 DB37/T 3488 2019 II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水利厅提出、归口并监督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

3、起草人:宋书强、宫永波、宋绪美、郭向宁、吕宁江、马海燕、于晓蕾、黄乾、薛雁、 孙力、姜瑶。 DB37/T 3488 2019 III 引言 山东省是灌溉大省,农田灌排设施面广量大,由于受各地水资源禀赋条件、土壤农作类型、经济发 展水平等因素影响,无论从国内、省内来看,均呈现出差异化特点。同时现代农业的发展也对灌排设施 建设与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鉴于此,在农田灌溉与排水工程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实践中经常遇到现 行相关规范、 标准中找不到依据或标准偏低的问题, 导致各地不同程度存在着工程规划投资规模不统一、 建设标准不一致,工程管理不规范,影响工程使用寿命和运行效益。 本标准依据现行国家和行业的农

4、田灌溉与排水相关规范、标准,结合山东省农田灌溉排水特点和要 求,对相关条款进行补充、完善和修订,形成了指导山东省现代农田灌溉与排水项目建设与管理的技术 标准。 信息化与水肥(药)一体化技术标准的提出,为山东省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农业节水 灌溉工程模式是对多年来农田水利先进适用成果和经验的有机集成, 体现了山东省现代农田灌溉与排水 发展的特点;农田灌溉与排水工程建设管理标准、运行管理标准等的制定,是对现行农田灌溉与排水有 关技术标准的有益补充。 DB37/T 3488 2019 1 现代农田灌溉与排水技术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现代农田灌溉与排水工程建设标准、建设管理标准、运行管理标

5、准。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域内现代农田灌溉与排水规划设计、建设与运行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20203 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 GB/T 21303 灌溉渠道系统量水规范 GB/T 30600 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 GB/T 50085 喷灌工程技术规范 GB 50201 防洪标准 GB 50265 泵站设计规范 GB 50288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标准 GB/T 50363 节水灌溉工程

6、技术标准 GB/T 50485 微灌工程技术规范 GB/T 50509 灌区规划规范 GB/T 50510 泵站更新改造技术规范 GB/T 50596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GB 50599 灌区改造技术规范 GB/T 50600 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 GB/T 50625 机井技术规范 GB 50706 水利水电工程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设计规范 GB/T 50979 橡胶坝工程技术规范 SL 1 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 SL 4 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 SL 23 渠系工程抗冻胀设计规范 SL 25 砌石坝设计规范 SL 56 农村水利技术术语 SL 72 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 SL 15

7、4 机井井管标准 SL 189 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 SL 228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规范 SL 236 喷灌与微灌工程技术管理规程 DB37/T 3488 2019 2 SL 252 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 SL 253 溢洪道设计规范 SL 254 泵站技术改造规程 SL 265 水闸设计规范 SL 274 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 SL 280 卷管牵引绞盘式喷灌机使用技术规范 SL 282 混凝土拱坝设计规范 SL 319 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 SL/T 334 牧区草地灌溉与排水技术规范 SL 364 土壤墒情监测规范 SL/Z 376 水利信息化常用术语 SL

8、 470 灌溉用过滤器基本参数及技术条件 SL 482 灌溉与排水渠系建筑物设计规范 SL 537 水工建筑物与堰槽测流规范 SL 550 灌溉用施肥装置基本参数及技术条件 SL 569 喷灌工程技术管理规程 SL 588 水利信息化项目验收规范 SL 599 衬砌与防渗渠道工程技术管理规程 SL 620 水利统计基础数据采集技术规范 SL 654 水利水电工程合理使用年限及耐久性设计规范 SL 698 轻小型喷灌机应用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SL 5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SL 56中的某些术 语和定义。 3.1 农田水利 irrigation

9、and drainage 防治旱、渍、涝和盐碱等对农业生产的危害,对农田实施灌溉、排水等人工措施的总称。 3.2 灌溉 irrigation 按照作物生长需要,利用水利工程设施有计划地将水输送和分配到田间,以补充农田水分的人工措 施。 3.3 农田排水 farmland drainage 排除农田中过多的地面水、土壤水,降低耕作层中的地下水位,改善土壤的水、肥、气、热条件和 其他理化性状,以利于作物生长的人工措施。 3.4 灌溉设计保证率 probability of irrigat ion water requirement DB37/T 3488 2019 3 在多年运行中,灌区用水量能够

10、得到充分满足的机率。 3.5 灌溉水利用系数 water efficienc y of irrigation 灌入田间可被作物利用的水量与渠首引进的总水量的比值。 3.6 灌溉水源 water source for irrigation 用于灌溉的地表水、地下水和达到利用标准的非常规水的总称。 3.7 灌溉排水建筑物 structure for irri gation and drainage 灌溉排水系统中用于取水、输水、分水、节制、泄水、汇水、滞蓄、量水和交叉等建筑物的工程措 施。 3.8 田间工程 farmland works 末级固定渠道控制范围内修建的临时性或永久性灌排设施以及平整土

11、地的总称。 3.9 节水灌溉 water-savi ng irrigation 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和当地供水条件,高效利用降水和灌溉水,以取得农业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和环境效益的综合措施。 3.10 使用年限 useful life 由规范或有关政策规定的工程或设备的服务或使用的总年数,又称设计工程寿命。 3.11 灌溉用水管理 irrigation water management 对灌溉水量的调蓄、输送、分配、计量和使用的管理工作。 3.12 灌溉水质标准 irrigation wate r quality standard 为防止土壤和水体污染及作物产品质量下降而规定的灌溉水质要求。

12、3.13 平塘 flat pond 在丘陵、平原地带开挖的用于积聚和贮存地下渗水(适用于地下水埋藏较浅、含水层较薄且渗透性 较强的地层)的地下集蓄水坑塘。 3.14 长条井 long and narrow well DB37/T 3488 2019 4 平原地区沿河沟建设的一种地下狭长型的、用于拦截和储存汛期当地地表径流,并积聚和贮存地下 渗水(适用于地下水埋藏较浅、含水层较薄且渗透性较强的地层)的蓄水坑塘。 3.15 水肥(药)一体化 integration of water into fertilizer and pesticide 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的需肥(药)规律及特点,将可溶性固

13、体或液体肥料(农药)溶解在水中, 利用压力系统 (或地形自然落差) 同时进行灌溉与施肥 (药) , 适时、 适量地满足作物对水分和养分(药) 的需求,实现水肥(药)同步管理和高效利用的综合农业技术。 3.16 节水灌溉工程模式 water-saving irrigation engineering mode 能够有效地减少输配水过程中水的损失、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各种灌溉工程技术措施的集成体系。 3.17 改进地面灌溉 improved surface irrigation 集成土地平整与小畦“三改”(长畦改短畦、宽畦改窄畦、大畦改小畦)、长畦分段短灌、宽浅式 畦沟结合、地膜覆盖、波涌灌溉、水平

14、畦田灌溉等的地面灌水技术。 4 灌排工程建设标准 4.1 工程等级划分 农田灌溉、排水工程的工程等级应按GB 502882018中“3.1 工程等级划分”的规定划分。 4.2 小型水源工程 4.2.1 一般规定 4.2.1.1 小型水源工程主要包括塘坝、小型引水堰闸、小型灌排泵站、风力提水、小型蓄水、机井(包 括管井、大口井(含平塘和长条井)、辐射井等)工程等。 4.2.1.2 灌溉水源有保障,水质应符合 GB 502882018 中“3.4 灌排水质标准”的要求。 4.2.1.3 建设区域应具备建设和建后运行管理所必需的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条件。 4.2.2 塘坝 4.2.2.1 塘坝设计与

15、建设应符合 GB/T 50979、SL 25、SL 228、SL 253、SL 265、SL 274、SL 282、 SL 319 等的规定。 4.2.2.2 塘坝坝体型式应根据当地的地形、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选择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的工程 形式,要考虑生态和美观效果。坝型一般采用碾压式土石坝、混凝土坝、浆砌石坝、橡胶坝等型式。 4.2.2.3 塘坝工程设计规模应根据灌区灌溉设计保证率、水资源的可利用条件、灌溉用水量和其他用 水量等,经调节计算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资料缺乏的可采用典型年法进行年调节计算。 4.2.2.4 塘坝坝体采用碾压式土石坝型式时,上游坝坡应采取护砌措施,下游采取草

16、皮或混凝土梁格 草皮护坡,排水设施应完善。 4.2.2.5 塘坝建设要求大坝、溢洪道(必要时配置闸门)、放水洞或提水设施、坝后排水、安全检测 设施配套齐全;库容大于 50 000 m 3 塘坝,需配备无人值守信息化监控与自动控制系统。 DB37/T 3488 2019 5 4.2.2.6 塘坝坝体采用混凝土坝、浆砌石坝等坝型时,要求坝面光滑、美观,水力条件好、坝体稳定 性好。塘坝坝体、溢洪道(必要时配置闸门)、放水洞或提水设施等应美观大方,体现园林化、景观化。 4.2.3 小型引水堰闸 小型引水堰闸建设应符合GB 50288、SL 265、SL 482等的规定。 4.2.4 灌排泵站 4.2.

17、4.1 灌排泵站建设应符合 GB 50265、GB 50288、GB/T 50510、GB/T 51033、SL 317 等的规定。 4.2.4.2 设计扬程小于 8 m 的泵站工程宜选用轴流泵;设计扬程 8 m15 m 的泵站工程宜选用混流泵; 设计扬程大于 15 m 的泵站工程宜选用离心泵、潜水(污)泵等。 4.2.4.3 平原区灌排泵站宜选用轴流泵、混流泵、潜水(污)泵等;低山丘陵区灌溉泵站宜选用单级 单吸离心泵、单级双吸离心泵、混流泵、潜水(污)泵等泵型。 4.2.4.4 从引黄沟渠、河道取水的灌溉泵站站址选择和总体布置,应考虑地形、地质、水位和流量、 动力源和行政边界等条件确定,并应

18、满足防洪、防冲、防淤、防污和运行管理要求。取水口应选在主流 稳定靠岸、能保证取水的河、沟渠段。取水建筑物设计应考虑河床变化的影响,并与河道整治工程、通 航要求相适应。 4.2.4.5 泵站管理区应确权划界,泵站厂房、管理用房应美观大方,厂区配电、管理、生活、安全设 施齐全。 4.2.5 小型蓄水工程 4.2.5.1 小型蓄水工程包括蓄水池、水窖等,小型蓄水工程的建设应符合 GB/T 50596 的规定。 4.2.5.2 蓄水池应力求坚固、美观。在保证透气、排污等安全设施条件下,浆砌石结构的蓄水池应采 用上、下底钢筋混凝土圈梁结构,边墙采用重力挡土墙式结构,池底、内墙混凝土抹面防渗,外墙面采 用

19、浆砌石镶面。 4.2.5.3 开敞式地下蓄水池池口周边应建设安全护栏,并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4.2.6 机井工程 4.2.6.1 机井包括管井、大口井(含平塘或长条井)、辐射井等。机井的建设应符合 GB/T 50625、SL 154 的规定。 4.2.6.2 机井灌溉适应于地表水相对缺乏,浅层地下水较丰富的灌区。在长期超采引起地下水位持续 下降的地区,应限量开采;对已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的地区,应禁止开采,滨海地区应严防海水入侵。严 格控制开采深层地下水进行灌溉。 4.2.6.3 管井结构包括井口、井壁管、过滤器和沉淀管。禁止全井通用滤水管的形式。 4.2.6.4 大口井(含平塘或长条井)的适用条

20、件应遵守下列规定: 地下水埋藏浅、含水层渗透性强、有丰富补给水源的山前洪积扇、河漫滩及一级阶地、干枯河 床和古河道地段; 基岩风化裂隙层较厚、地下水埋藏浅、有丰富补给水源的地段; 浅层地下水铁、锰和侵蚀性二氧化碳含量较高对井管腐蚀大的地区。 4.2.6.5 大口井(含平塘或长条井)可根据地形、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大口井(含平塘或长条 井)深度、施工方法和当地建材等因素选定圆筒形、阶梯形、缩颈形、方形、多边形等多种形式。 4.2.6.6 大口井井径应按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设计出水量、深度、含水层情况、施工条件、施 工方法和造价等因素确定,一般为 2 m 以上。井深应根据含水层岩性、厚度、

21、地下水埋深、水位变幅和 施工条件等因素确定。 DB37/T 3488 2019 6 4.2.6.7 平塘或长条井一般是地下宽浅型的坑塘形式,集储蓄和汇集地下水功能于一体。供水量计算 应同时考虑储蓄容积和地下水来水能力等因素。 4.2.6.8 平塘或长条井应根据其深度、边坡结构及边坡土质情况,因地制宜的进行边坡、井底衬砌加 固。 4.2.6.9 机井工程应配套完善,配电、安全保护、测控、计量设施齐全。 4.2.6.10 机井管理设施可采用机井房、井池等形式: 机井房:多用于大功率机井泵站或需要安装水处理、水肥(药)一体化设施的高效节水灌溉工 程。井房内布置合理,机械、配电布局安全。井房采用砖混结

22、构或浆砌石结构,室内采用 M10 水泥砂浆抹面,乳胶漆粉饰; 井池:多用于地下水位埋深较大的地区内出水量和功率较小可直接启动的机井泵站,可采用地 下式或半地下式结构。地下式井池为全池密封、设有地上通气孔,池顶与地面间的覆土厚度不 小于 40 cm,不妨碍作物种植;半地下式井池池顶应高于地面不小于 30 cm,池顶应加设盖板。 4.2.6.11 水泵射频卡控制技术:对于功率较小可直接启动的机井泵站,可在井房内或井池附近设置射 频卡控制设备,对机井工程进行控制。 4.2.7 风力提水工程 风力提水工程的建设应符合SL/T 334的规定。 4.2.8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 4.2.8.1 雨水集蓄利用工

23、程的建设应符合 GB/T 50596 的规定。 4.2.8.2 雨水集蓄利用灌溉工程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缺乏或开发利用困难,且经常发生季节性缺水 的丘陵山区、海岛和沿海地区等区域。 4.2.8.3 雨水集蓄利用灌溉工程规划应符合当地社会经济条件,充分考虑用水需求和承受能力;应与 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扶贫规划相协调,并与水土保持及节水灌溉等项目规划紧密结合;应注重农业结构 调整和先进适用技术的应用,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应对本地区缺水状况、发展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 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和论证,并应与其他供水工程措施进行技术经济对比分析。 4.2.8.4 利用集蓄雨水进行灌溉时,应采用节水灌溉方法。

24、对旱作农田可采用点灌、注水灌、坐水种、 膜上穴灌、地膜沟灌、滴灌、微喷灌、小型移动式喷灌等,不得使用漫灌方法。 4.3 灌溉标准 4.3.1 灌溉标准应符合 GB 502882018 中“3.2 灌溉标准”、GB/T 202032017 中“4.2 主要技术 参数”、GB/T 503632018 中“6 灌溉水的利用系数”等的规定。 4.3.2 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流量小于 1 m 3 /s)、小型灌区渠系、井灌区渠系灌溉以及管道输水灌溉、 喷灌、微灌工程等设计时,应首先确定灌溉设计保证率。 4.3.3 灌溉设计保证率可根据水文气象、水土资源、作物种类、灌区规模、灌溉方式及经济效益等因 素,在

25、不高于水源供水保证率的基础上,参照表 1 确定。 表 1 灌溉设计保证率 灌水方法 灌区类型 作物种类 灌溉设计保证率(%) 地面灌溉、 管道输水灌溉 引黄灌区 以旱作为主 与引黄灌区灌溉设计保证率一致,50 以水稻为主 7080 引河(湖)灌区 以旱作为主 5075 DB37/T 3488 2019 7 表 1 灌溉设计保证率 (续) 灌水方法 灌区类型 作物种类 灌溉设计保证率(%) 地面灌溉、 管道输水灌溉 引河(湖)灌区 以水稻为主 7080 水库灌区 以旱作为主 与水库灌区灌溉设计保证率一致,50 机井灌区 以旱作为主 75 喷灌、微灌 各类地区 各类作物 8595 注: 1 作物经

26、济价值较高的地区,宜选用表中较大值;作物经济价值不高的地区,宜选用表中较小值。 2 社会资本投入的灌溉工程可适当放宽对灌溉设计保证率的要求。 4.3.4 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流量小于 1 m 3 /s)节水改造工程应与大中型灌区的灌溉设计保证率一致。 4.3.5 改良盐碱土或防治土壤次生盐碱化的地区,拟定作物灌溉制度时应考虑冲洗定额;缺水地区拟 定作物灌溉制度时宜考虑进行非充分灌溉。 4.4 灌溉工程 4.4.1 渠道工程 4.4.1.1 灌溉渠系新建与维修改造工程应符合 GB 50288、GB/T 21303、GB/T 50600、SL 23 等的规定。 4.4.1.2 引黄灌区、引河(湖)

27、灌区以输水功能为主的主干渠道,宜进行防渗衬砌;对于灌排结合的 输配水沟渠,兼有灌溉输配水、排洪排涝排渍和雨洪补源的功能,渠道不宜衬砌,但对于水流变化较急、 易坍塌的危险沟、渠段,可进行衬砌加固。 4.4.1.3 水库灌区的渠道应进行防渗衬砌,有条件的区域应实行渠系管道化。 4.4.1.4 对于泵站提水灌区,渠系优先采用管道化,田间应发展高效节水灌溉。 4.4.1.5 对于穿越或靠近村庄、集市、学校、工厂、道路等公共场所的宽、深、大型渠道,应设盖板 或安全护栏等防护措施。 4.4.1.6 渠道防渗衬砌包括地下管道、暗涵输水和明渠衬砌。地下管道包括混凝土管、钢筋混凝土管 和 PVC、PE、PP 管

28、道以及玻璃钢管道等;暗涵包括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浆砌石等圆管涵、箱涵及拱涵 等;明渠衬砌包括块石、现浇和预制混凝土衬砌等。 4.4.1.7 小型灌区及大中型灌区末级渠道新建或维修改造应达到如下要求: 田间灌溉渠道灌水自流化; 田间渠系灌、排分开,灌水计量到田间; 如水质允许,有压力水头的小型水库灌区和大中型灌区末级渠道改造,应首选管道化输水、按 压力分区进行田间自压高效节水灌溉; 引黄灌区、引河(湖)灌区田间提水的小型灌区及大中型灌区末级渠道改造工程,如水质允许, 应首选管道输水灌溉。 4.4.1.8 小型灌区及大中型灌区末级渠道如土壤渗漏量大、渠系水利用系数低于 0.75,以及水资源紧 缺地

29、区或有特殊要求的渠道均应进行防渗衬砌。 4.4.1.9 末级渠道衬砌方案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经过多种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后择优选取。 4.4.1.10 为防止地下、半地下渠道输水产生的扬压力破坏,应在渠道衬砌边坡和底部的衬砌结构上安 装排水设施。 4.4.1.11 渠道防渗衬砌工程要坚固耐用、水力性能好、美观整齐、注重生态: 渠道衬砌原则上设计水位线以下采取防渗衬砌,设计水位线以上可采取透水混凝土花砖、混凝 土网格配套草皮护砌等衬砌加固措施。透水混凝土花砖、混凝土网格配套草皮护砌渠坡与土渠 坡度一致; DB37/T 3488 2019 8 矩形渠道浆砌石防渗衬砌渠坡应采用挡土墙式结构,挡土墙的

30、断面尺寸应通过稳定计算确定, 渠道压顶石可采用料石、现浇混凝土或混凝土预制块; 梯形渠道衬砌应做好分缝和止水,渠道衬砌压顶可采用料石、混凝土预制块或现浇混凝土封顶 板; 现浇混凝土封顶板宽度应大于防渗衬砌结构与置换层的水平向厚度0.1 m, 厚度可采用0.06 m0.1 m; 测量水设施应配套齐全,标志明显。 4.4.2 管道输水灌溉工程 4.4.2.1 管道输水灌溉工程的建设应符合 GB/T 20203 的规定。 4.4.2.2 管道输水灌溉工程必须配套完善,首部枢纽和管网应有安全、监测控制、进排气、计量等设 备。有条件的地区应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农业用水精准计量。 4.4.2.3 单机机

31、泵功率大于 15 kW 的管道输水灌溉工程系统泵站或机井应设置恒压变频控制设备或软 启等降压启动设备。 4.4.2.4 山丘区小型水库、塘坝控制的新建灌区或节水改造,采取多水源联网供水,应采用管道输水、 按压力分区进行田间管道输水灌溉、喷灌、微喷灌、滴灌等。 4.4.2.5 山区小型水库、塘坝、拦河坝、大口井(含平塘、长条井)等水源保证率较低、实施非充分 灌溉的区域,可适当降低管道输水灌溉的亩均固定管道的要求。 4.4.3 喷灌工程 4.4.3.1 喷灌工程的建设应符合 GB/T 50085、SL 280、SL 698 等的规定。 4.4.3.2 喷灌系统宜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协调一致。有条件时

32、,喷灌系统可与乡镇供水相结合。 4.4.3.3 喷灌工程必须配套完善,首部枢纽和管网应有安全、监测控制、进排气、计量等设备。有条 件的地区应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农业用水精准计量。 4.4.3.4 喷灌系统的设计应考虑水源水质情况和喷头喷嘴规格,选择水质处理措施。 4.4.3.5 喷灌系统的设计宜配套施肥设施设备,实行水肥(药)一体化灌溉。 4.4.3.6 集约化经营土地上的大田作物灌溉工程,应通过方案比选优先选择指针式喷灌机、平移式喷 灌机等机组式喷灌和管道固定式喷灌,并配套水肥(药)一体化设施。 4.4.3.7 水质处理过滤器基本参数及技术条件应符合 SL 470 的规定。施肥(药)设备的

33、基本参数及技 术条件应符合 SL 550 的规定。 4.4.4 微灌工程 4.4.4.1 微灌工程的建设应符合 GB/T 50485 的规定。 4.4.4.2 微灌系统宜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协调一致。有条件时,微灌系统可与乡镇供水相结合。 4.4.4.3 微灌工程必须配套完善,首部枢纽和管网应有安全、监测控制、进排气、计量等设备。有条 件的地区应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农业用水精准计量。 4.4.4.4 微灌系统宜用于灌溉大田和保护地栽培的瓜果、蔬菜、茶叶、花卉、食用菌和果树等经济作 物,干旱缺水地区及土地集约化经营区可用于大田灌溉。 4.4.4.5 严重干旱缺水地区,微灌系统应充分利用蓄水池、水

34、窖等设施,开发当地细小水源。 4.4.4.6 微灌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微灌用水应经过净化处理,不得含有泥沙、杂草种子、鱼卵、藻类及其他有可能堵塞管道和灌 水器的物质; 微灌系统管网布置可根据地形、地块条件选择不同的形式和管道级数,输水管道宜设置为地埋 式,与毛管连接的支管可设置为地面式。支管布置应有利于毛管沿等高线、作物种植方向或果 DB37/T 3488 2019 9 树行间设置; 微灌用户与喷灌用户共用同一输配水系统时,从输配水管路节点上引出的微灌用户系统,应在 连接处设置水质净化装置; 由集中排列的多条毛管组成的微灌小区,应设阀门控制。微灌小区之间宜按轮灌进行设计。同 一微灌小区内

35、灌水器的平均流量应与各灌水器的设计流量基本一致,微灌均匀系数不应低于 0.8。 4.4.4.7 微灌系统灌水器(包括微喷头、滴头、滴灌管、渗灌管、滴灌带、喷水带、小管出流稳流器 等)应由正规厂家生产,有质量合格证书,性能良好。 4.4.4.8 微灌系统的输水管道可采用 PVC、PE、PP 或玻璃钢管道,其工作压力根据系统压力确定;地 面输配水管道采用微灌专用的 LDPE 防老化塑料管,其工作压力不低于 0.4 Mpa。均应由正规厂家生产, 有质量合格证书,性能良好。 4.4.4.9 微灌系统首部枢纽应根据灌溉水源水质情况设置,一般由控制阀(闸阀、球阀、蝶阀等)、 止回阀、水表、压力表、施肥器、

36、过滤器、压力表、安全阀、进排气阀等设备组成。如有恒压变频设备, 过滤器后面的压力表可改为远传压力表。 4.4.4.10 土地集约化经营区微灌工程宜采用全自动微灌系统首部枢纽(自动施肥、水质过滤设施自动 反冲洗等)。 4.4.4.11 微灌系统水质净化过滤设备配套模式: 地下水质良好,含沙量小,采用筛网或叠片式过滤器; 地下水质良好,含沙量较大,采用离心式过滤器配套筛网或叠片式过滤器; 地表水,含沙量小,采用砂滤设施配套筛网或叠片式过滤器; 地表水,含沙量较大,采用离心式过滤器加砂滤设施配套筛网或叠片式过滤器。 4.4.4.12 微灌系统采用移动或半固定形式时,移动设备应坚固实用、安全轻便、水力

37、性能好、拆装快 捷、不跑水漏水。 4.4.4.13 微灌系统必须配套施肥设施设备,实行水肥(药)一体化灌溉。 4.4.4.14 集约化经营土地上的大田作物灌溉工程,选择大田作物微灌应通过技术经济比选。 4.4.5 农业节水灌溉工程模式 应结合区域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农业种植特点与灌溉水源情况等,因地制宜地选用农业节水灌溉 工程模式: 引黄灌区渠系自流田间配套改进地面灌溉模式 引黄灌区上游区骨干渠系进行渠系防渗,斗、 农渠等末级固定渠道进行节水防渗改造和配套完善,田间配套改进地面灌溉技术; 引黄灌区提水田间配套改进地面灌溉模式 无法自流的引黄灌溉区域, 在已防渗处理的骨干渠 系上采用移动式机泵提

38、水,配套移动软管实行“退管浇”,田间采用改进地面灌溉技术; 引黄灌区管道输水田间配套改进地面灌溉或喷微灌模式 在引黄灌区的沟渠、 坑塘和机井等水 源上建设固定提水泵站,配套管道输水工程,地面给水栓以下配套移动软管实行“退管浇”, 田间采用改进地面灌溉技术;或建设固定提水泵站,田间配套喷、微灌; 引河(湖)灌区渠系自流田间配套改进地面灌溉模式 引河(湖)灌区渠系进行渠系防渗,斗、 农渠等末级渠道进行节水防渗改造和配套完善,田间配套改进地面灌溉技术; 引河(湖)灌区管道输水田间配套改进地面灌溉或喷微灌模式 在引河(湖)灌区的沟渠、坑 塘和机井等水源上建设固定提水泵站,配套管道输水工程,地面给水栓以下配套移动软管实行 “退管浇”,田间采用改进地面灌溉技术;或建设固定提水泵站,田间配套喷、微灌; 水库灌区管道输水田间配套改进地面灌溉模式 水库灌区的骨干渠系多已进行了渠系防渗, 充 分利用灌区地形形成的水头差,对支、斗渠进行管道化改造,田间配套改进地面灌溉技术; DB37/T 3488 2019 10 大、中、小型水库(联网)自压管道输水田间配套改进地面灌溉或喷微灌模式 对于有一定压 力水头的水库灌区, 实行单库或多库联网, 在放水洞以下或干渠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