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2018-2019 学年高 2016 级高三 10 月统一检测 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主要考查必修一、二、三和选修中的“明清1919 年”部分。2.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3. 回答第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4. 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5.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 (选择题,共 48 分)本卷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在每个小题
2、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方史学界将“始于康熙平三藩的 1681 年,止于乾隆退位的 1795 年之间的历史”称为“HighQing”。下列可为这一观点提供的依据是A学术文化全面繁荣,科技成就领先西方国家B中小市镇向边疆拓展,资本主义发展较迅速C对外交往空前频繁,中外文化交流渐入佳境D农耕经济高度繁荣,大一统国家进一步巩固2明清时期,北京曾有多次雾霾的记载。明清皇帝极为恐惧,为消除雾霾,曾令文武群臣致斋三日,并禁天下屠宰,以期感动上苍,赐下甘霖,这种行为所反映的思想最早渊源于A先秦儒学 B汉代儒学 C宋明理学 D明清儒学3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这样评价一位哲学家:“他将佛家
3、顿悟之说施用于中国儒学的思想体系内。 ”黄仁宇意在强调:A董仲舒以“君权神授”发展儒学 B李翱从“性命之源”的高度理解儒学C朱熹以“格物致知”形成新儒学 D王阳明以“致良知”的修为发展儒学4中国古代文人重义轻利,但到了明清以后却发生了变化,如:郑板桥本人曾明确制定了自己的润格“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条幅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 ”他的板桥润格说得很干脆:“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 ”这一现象最能反映A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B明清时期文化产业兴盛- 2 -C清代社会逐利风气盛行 D清代文人重商意识增强5 泰西水法是介绍西方水利科学的著作,由意大利在华传教士与明末士大夫徐光启合译。四
4、库全书总目介绍此书:“西洋之学,以测量步算为第一,而奇器次之,奇器之中,水法尤切于民用,视他器之徒矜工巧,为耳目之玩者又殊。固讲水利者所必资也。 ”这说明A近代西方科技在中国广泛传播 B意大利成为世界科技创新的中心C传统科技观念影响了西学东渐 D明末政府已突破闭关政策的局限6中国社会传统的习俗是女子婚前梳辫,婚后梳髻。清末民初广东顺德、中山、南海等地,盛行女子在未婚的情况下自行易辫为髻以立志独身不嫁的风俗,这些女子称为自梳女。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风俗实现近代化 B程朱理学对女性的束缚削弱C女性经济地位的提高 D西方文明和生活方式的传播7明末清初,中国在引进西方大炮的同时,也引进了”开
5、花炮弹”技术,然而这种技术为御林军所专用,久不使用,不但统治者忘记了,主持海防的林则徐也不知”开花炮弹”为何物。这反映出A鸦片战争失败根源于武器落后 B清政府的国防技术水平比较低下C清朝统治者对军事技术的轻视 D工业技术落后对军事装备的制约8 南京条约签订后,由于不了解国际惯例,中国进出口实行同一税率。之后,清政府在改订关税税率的谈判中,坚持要求“进口税重,出口税轻” 。直到 1902 年,中外商约谈判,进口税由 5%增至 12.5%。对材料的正确解读是A清政府提高进口税是为保护民族工业 B进出口实行同一税率属于国际惯例C清政府降低出口税是为抵制外资侵略 D改订税率后清政府掌握关税主动权918
6、41 年,广州三元里民众在抗击英军侵略的檄文中写道:“天朝茶叶大黄各样药品,皆汝狗邦养命之物,我天朝若不发给,尔等性命何在?”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体现了三元里民众强烈的反帝情绪 B说明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C反映当时的中国人对英国缺乏了解 D正确认识了中英贸易中中国的优势地位10洋务运动时期,船务大臣黎兆棠说:“方今时势为古今一大变局,泰西创设机器以来,互相效法,以为非此不能自立。而机器之用,具有至理,必须考究于平日,若临时猝办,即无及矣。故当今急务,以开学馆、培人才为最。 ”材料说明A开办新式教育是应对时变的长远之计 B近代教育的内容应该是传统儒家思想C实行机器大生产成为多数国人的共识
7、 D部分官员开始探索政治体制上的变革- 3 -11 1877 年,清政府派出郭嵩焘、刘锡鸿一正一副两位驻外公使到达伦敦,清廷只是按照传统方式给其谕旨,为此郭嵩焘不得不要求清廷“补版国书,充当公使” ,英国以不符合国际惯例为由,拒绝承认刘锡鸿的外交身份。这反映出当时A传统“理藩”理念依然存在B清政府不具备近代外交理念C清朝依然处于闭关锁国状态D英国政策出发点是国际惯例12观察格致汇编书影(右图),我们能得出的结论是A清政府积极倡导国人向西方学习 B “格物致知”仍是清末主流思想C当时维新思想得到较广泛的传播 D国人对西方近代科学已有所接触131895 年,由传教士李提摩太翻译的泰西新史揽要一书在
8、上海出版后,几千册一售而空,三年间卖了两万到三万本,一时成为“谈新学者,皆不得不备之书” ,以致于盗版书更多。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翻译者采用了本土化的译书策略 B清政府对教育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C该书内容适应了当时国人的需要 D外国传教势力在中国获得迅速发展14. 1894 年,当中国的洋纱进口比之 60 年代增长了 20 倍的时候,洋布进口比之 60 年代增长仅仅一倍。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 B中国传统织布业逐步使用洋纱C外商大量投资中国织布业 D外商对华洋布营销策略的失当 15金冲及教授在中国近代历史的几个根本问题一文中提到, “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
9、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 ”。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A使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宣告破产 B促使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开始研究中国前途问题C使中国半殖民半封建化最终完成 D促使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清中国所处的国际地位16黄仁宇说:“过去曾有不少读史者,以光绪帝不能毅然下决心清算慈禧太后为憾。殊不- 4 -知皇帝之存在,并非因籍之以富国强兵,而是君临天下,作忠臣孝子的表率。 ”他认为,制约光绪没能“清算”慈禧太后的主要原因是A君主身份 B清朝祖制 C宗法制度 D性格怯懦17. 观察下面的江南制造总局支出(18671894 年)表,从中可知江南制造
10、总局支出项目 金额(两) 占总计百分比薪工膏火口粮、购地造房 2 048 433 12.78华洋工匠工食 4 209 619 26.26购买机器 1 055 143 6.58订购物料及预付各洋行定银 7 934 732 49.50购买军火 720 745 4.50译书及办舆图经费 61 117 0.385根据魏之荣江南制造局记卷四的有关材料计算编制A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管理上体现以洋为师特点C所生产产品主要投向市场 D经营管理不善,入不敷出18下图是 18951911 年间中国某项统计数据的变化轨迹,据此可知A甲午战争失败,引发赴日留洋高潮迭起 B列强侵华加剧,商品倾销让位资本输出C政府
11、放宽政策,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 D社会思潮更新,爱国救亡运动此消彼长19在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之初,满、蒙、汉等许多民族代表和社会团体先后发出通电和呈文,表示共同努力“造五大族之幸福,建中华民国之新猷” 。这表明当时社会A要求践行三民主义 B抵制外来经济侵略C认同新生民族国家 D反对满洲贵族统治20.1911 年冬,天津大公报组织“君主立宪、民主立宪问题之解决”为主题的征文活动,- 5 -共 16 篇文章获奖。这些获奖文章中,主张君主立宪的有 11 篇,主张民主立宪的有 2 篇,观点不明确的有 3 篇。据此,我们可以肯定A. 征文评委大多持君主立宪论 B. 应征文章大多持君主立宪论C. 获奖文
12、章大多持君主立宪论 D. 当时国人大多赞成君主立宪论21有学者认为,晚清时期的买办,主要是为外商采办伙食与用品,或为外国商馆管理内部事务,是中国资产阶级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买办的出现远远早于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上述材料反映出A买办是中国社会走向殖民地化的帮凶 B买办加速了中国的封建化进程C买办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出现的条件 D中国人普遍以充当买办为荣耀22如图所示,在此时期工人罢工逐渐形成工人互相支援、同盟罢工的形式,并逐渐形成近代工会,提出资本家不能干涉工会内部事务的要求。这说明1916 年至 1918 年中国工人大罢工次数示意图A工人阶级的民主意识在迅速提高 B工人阶级逐步成为
13、独立政治力量C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很尖锐 D马克思主义推动了工人运动发展231917 年,李大钊在立宪国民之修养中说:“依吾儒忠恕之道,西哲自由、博爱、平等之理,以自重而重人之人格,各人均以此惕慎自恃,以克己之精神,养守法循礼之习惯,而成立宪国绅士之风度绝不致演出议场挥拳、白宫斗口之象也。 ”材料说明李大钊主张A建立君主立宪制度 B理性学习西方文明C摒弃儒家伦理道德 D发展教育改造国民24著名学者傅斯年在 1920 年曾指出:“从(1919 年)五月四日以后,中国算有了社会了。中国人从发明世界以后,这一觉悟是一串的:第一层是国力的觉悟;第二层是政治的觉悟;现在是文化的觉悟,将来是社会的觉悟。
14、 ”这里对“社会的觉悟”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国民生活、思想和习俗的改造 B三民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 6 -C知识分子民族和国家意识增强 D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传播第卷 (主观题,共 52 分)本卷共 3 小题,分必做题和选做题两个部分。其中第 25 小题(必做题)25 分,第 26 小题(必做题)12 分,第 27、28 两个小题(选做题)均为 15 分,共 52 分。25 (2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瓷器是古代中国主要的外销商品。在西方人加入中国瓷器贸易之前,中国瓷器主要通过官方贸易途径传播。16 世纪初期,西方国家对瓷器的需求刺激了中国民间商贸的发展。17 世纪时,各国皇室、贵族
15、往往设有专门房间陈列,如德国安斯巴哈宫的“明镜沙龙”和“士绅瓷室” 。到 18 世纪,由于瓷器源源不绝地进入欧洲,特别是饮茶习惯成为时尚,瓷器已成为欧洲家庭不可缺少的日用品,如瓷杯、瓷碗等,由此而兴起一股模仿、吸收中国文化的“中国风” 。于是大量陶瓷工厂建立,相关的实验室、研究协会相继建立, 设计与制造艺术等刊物相继出版,倡导艺术家参与工艺制品的设计与制作,大型国际博览会推动了瓷器信息技术交流。由此导致欧洲制瓷工艺逐步超过中国瓷器。由于现实存在的文化差异,如:政治体制、意识形态、经济实力、历史经验,乃至深层次的文化价值观念,到 18 世纪晚期,在很多欧洲人眼中,它不再是那个繁花似锦的美好国度,
16、变成了腐朽落后、野蛮专制、摇摇欲坠的国度,欧洲各国对中国风格与东方艺术的热情也随之消褪。19 世纪中叶,华瓷被激烈的资本主义竞争排挤出国际市场。正如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里提到:“盖瓷虽小道,而于国运事变亦隐隐相关焉” 。据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余张红中西陶瓷贸易等整编(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1619 世纪中国外销瓷器演变的特点。 (8 分)- 7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中国外销瓷器演变的原因。 (12 分) (3)综上,谈谈你对“盖瓷虽小道,而于国运事变亦隐隐相关焉”的认识。 (5 分) 26 (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自秦统一中国开始,每一个朝代
17、都有它的建立与灭亡,即“初”与“末” 。但是,如果我们进一步去读历史,就会发现,在中国历史上有三个朝代,不仅有“末” ,还有一个时段被定义为“晚” ,这三个时段即晚唐、晚明和晚清,都尚有数十年时间的延续。一般被称为“晚”的时代,虽然出现颓势,但是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却十分繁荣,一般都具有社会变迁的特点。摘编自商传晚明社会转型的历史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明清至 1919 年的中国历史,评析材料中关于朝代晚期的观点。 (12 分)(说明:可对该学者观点表示赞同、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请考生在第 27、28 两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并用
18、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题号的方框涂黑。27. (1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选考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明朝开国之初,明太祖于洪武元年八月宣布:“民年七十以上者,许令一子侍养,免其差役。 ”这是针对有子孙的老人而言的。洪武五年,令各州县设立养济院,收养鳏寡孤独废疾者。政策执行后,收养了一些贫困无依的孤老。收入养济院的孤老,衣食及死葬均由当地政府负责。洪武十九年规定:“贫无产业八十以上者,月给米五斗,肉五斤,酒三斗。九十以上者,岁加赐帛一匹,肉五斤。 ”凡有田产有赡养能力的人家,家中有年龄在八十以上、九十以上者政府不支给粮食, “只给酒、肉、絮、币” ,其数量与同一年
19、龄段贫无产业者同,定期定量供给。 大明律设有“弃亲之罪”专目。规定“凡祖父母年八十以上及笃疾别无以次丁弃 亲之任,及妄称祖父母老疾求归入侍者,并杖八十。 ”对年在七十以上的高龄老人家属犯 罪的处理,作出规定:“犯死罪,非常赦所不原,而祖父母老无养者,得奏闻,- 8 -取上裁。 ” 据王兴亚明代的老年人政策(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明初养老制度的主要特点。 (8 分)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明初养老制度的积极影响。 (7 分) 28(1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选考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邹容(1885 年1905 年) ,中国近代著名资产阶级革命宣传家,原名桂文
20、,又名威丹、蔚丹、绍陶,留学日本时改名邹容。四川巴县人(今重庆市) ,出生在一个商业资本家家庭。 应巴县童子试,因愤于考题生僻而罢考,从此厌恶科举八股。从父命入重庆经书书院,因蔑视旧学而被开除。后逐渐向往维新变法。光绪二十七年(1901 年) ,赴成都投考留日官费生,因思想倾向维新,临行时被取消资格,遂决计自费赴日留学。光绪二十八年(1902 年)秋,到达东京,入同文书院。始撰革命军初稿。光绪二十九年(1903 年)四月返回上海,住入爱国学社,结识章太炎,结为莫逆之交。这时,恰逢拒俄运动发生。他两次在张园拒俄集会上演讲,签名加入拒俄义勇队。5 月,发起组织中国学生同盟会。在此期间, 革命军由上
21、海大同书局印行,署名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请章太炎作序。 苏报案发生后,于 7 月 1 日至巡捕房投案,被囚于租界监狱。邹容被租界当局判监禁两年,折磨致病。1905 年 4 月 3 日死于狱中。1912 年 3 月 29 日,经孙中山批准,南京临时政府追赠为大将军。遗著辑有邹容文集 。根据互联网整理(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邹容思想倾向的特点。 (6 分)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影响邹容革命思想形成的主要因素,并指出其革命思想的影响。 (9 分) - 9 -绝密 启用前2018-2019 学年高 2016 级高三 10 月统一检测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5:DBDAC 6-10:
22、CCACA 11-15:ADCBD 16-20:AADCC 21-24:ABBA25 (25 分)(1)特点:传播途径改变:官方贸易外销的同时,民间贸易也日渐兴盛。 消费人群的变化:从贵族上层的奢侈消费,逐渐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 态度的变化:从推崇喜爱到热情逐渐消退。命运改变:由逐步繁荣到盛极而衰,欧洲人从大量使用中国瓷器,到自行生产并占领国际市场,排挤中国瓷器。(每点 2 分,共 8 分。此问若从时间角度来回答,亦可酌情给分。如:16 世纪,中国瓷器从官方逐渐转变为民间传播;18 世纪,外国瓷器逐渐超过中国瓷器;19 世纪中叶,中国瓷器被排挤出国际市场) (2)原因:外销瓷畅销原因:中
23、国手工业发达,瓷器制作精美朝贡贸易推动瓷器的外销;中国的造船业发达,为外销瓷器创造了条件;欧洲人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欧洲国家的落后。(每点2 分,任答 3 点,共 6 分) 外销瓷器被排挤原因:中国:制瓷技术长期受官府垄断,缺乏创新精神,虽有发展,但没有根本性突破;明清的海禁政策的阻碍;欧洲:作坊大量仿照瓷器;饮茶流行的推动作用(欧洲社会生活习惯的改变);工业革命后工业化和科技含量提高,组织管理提高和商业运作的推动;欧洲对中国形象的认识变化。 (每点 2 分,任答 3 点,共 6 分) (注意:此问若以时间为序并从内外因来分析作答,同等给分,如:16 世纪的原因:西方瓷器需求量大;明中叶后,私营
24、手工业逐渐占主导地位;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手工业技术世界领先。18 世纪的原因:瓷器成为西方的日用品,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工艺的成熟与交流;中国重农抑商政策。19 世纪中叶的原因:中国传统社会发展停滞及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工业文明大放异彩。 )(3)认识:1619 世纪中国外销瓷的演变是“国运事变”的缩影,它表明,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用科技占领先机,才能使国家赢得优势;国际竞争是以经济、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国家的政策、社会环境等是推动科技发展的重要条件。(答 1 点得 2 分,答 2 点得 4 分,答 3 点得 5 分,共 5 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5、)26 (12 分)- 10 -示例一:一般被称为“晚”的朝代,都具有社会变迁的特点。如清朝晚期,经济上,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近代民族工业产生并发展;清政府由重农抑商转而鼓励近代工商业发展。政治上,维新变法、民主革命运动冲击封建专制统治。思想上,西方自由、平等、法治、科学等思想传入,维新立宪、民主共和等思潮相继而起,封建伦理纲常遭受巨大冲击。社会生活上,衣食住行、社会习俗、大众传媒等领域开始呈现近代化特征。因此, “晚”的时代具有社会变迁的特点。示例二:被称为“晚”的时代,未必具有社会变迁的特点。如晚明时期,政治上,科举制度日益僵化,君主专制强化并持续到清代。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但发展缓慢
26、,未能改变自然经济的主体地位。思想上,李贽由于其“异端”思想,受到严重迫害,无法改变理学和伦理纲常的统治地位。因此,被称为“晚”的时代,未必具有社会变迁的特点。示例三:(注意:示范答案仅作参考,不作为阅卷的唯一依据)27 (15 分)(1)以家庭养老为主,辅以多种途径;政府重视,出台相关政策和法律;兼顾养老的物质保障和生活服侍两方面;政府养老保障覆盖面较小,主要涉及老人中的弱势群体;体现了儒家尊老恤老观念;对不同年龄的人区别对待;设置养济院,关注弱势群体等。(每点 2 分,任答四点 8 分)( 2)有利于改善老年人的生存、生活状况;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 会风尚,弘扬了传统美德。(答出一点 3 分,答出两点 5 分,答出三点 7 分)28 (15 分)(1)思想倾向的特点:讨厌经学的陈腐,鄙弃八股功名;心向维新思潮,具有变革志向;积极投身革命,宣传革命思想。 (6 分)(2)主要因素:民族危机;个人的信念和抱负;国外求学的阅历;结交革命志士并受其影响。 (6 分)影响:宣传了革命思想,启迪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觉悟,影响深远。 (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