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2 T 1501.14-2020 农作物抗病性鉴定技术规范 第14部分:辣椒抗炭疽病.pdf

上传人:postpastor181 文档编号:1492059 上传时间:2020-10-17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1.2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52 T 1501.14-2020 农作物抗病性鉴定技术规范 第14部分:辣椒抗炭疽病.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DB52 T 1501.14-2020 农作物抗病性鉴定技术规范 第14部分:辣椒抗炭疽病.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DB52 T 1501.14-2020 农作物抗病性鉴定技术规范 第14部分:辣椒抗炭疽病.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DB52 T 1501.14-2020 农作物抗病性鉴定技术规范 第14部分:辣椒抗炭疽病.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DB52 T 1501.14-2020 农作物抗病性鉴定技术规范 第14部分:辣椒抗炭疽病.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ICS 65.020.01 B 15 DB52 贵州省地方标准 DB52/T 1501.142020 农作物抗病性鉴定技术规范 第 14 部分:辣椒抗炭疽病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valuation of crop resistance to diseases Part 14: Pepper resistance to anthracnose 2020 - 05 - 22 发布 2020 - 09 - 01 实施 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52/T 1501.142020 I 目 次 前言 . . II 1 范围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2、. 1 3 术语和定义 . . 1 4 鉴定方法 . . 2 5 抗病性评价 . . 3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辣椒炭疽病病原、症状及发生流行规律 . 4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辣椒炭疽病菌接种体制备方法 . 6 附录 C(资料性附录) 辣椒炭疽病抗病性鉴定记载、评价表 . 7 DB52/T 1501.142020 II 前 言 农作物抗病性鉴定技术规范分为17个部分: 第1部分:水稻抗稻瘟病; 第2部分:水稻抗稻曲病; 第3部分:水稻抗纹枯病; 第4部分:小麦抗条锈病; 第5部分:小麦抗白粉病; 第6部分:小麦抗纹枯病; 第7部分:马铃薯抗晚疫病; 第8部分:玉米抗丝黑穗病; 第9部分:

3、玉米抗大斑病; 第10部分:玉米抗小斑病; 第11部分:玉米抗灰斑病; 第12部分:玉米抗南方锈病; 第13部分:辣椒抗枯萎病; 第14部分:辣椒抗炭疽病; 第15部分:白菜抗根肿病; 第16部分:白菜抗芜菁花叶病毒病; 第17部分:大豆抗大豆花叶病毒病。 本部分为农作物抗病性鉴定技术规范的第14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贵州省植物保护研究所提出。 本部分由贵州省植物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Z/TC16)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贵州省植物保护研究所、绥阳县植保植检站。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谭清群、蹇孝敏、杨学辉、

4、何海永、吴石平、黄露。 DB52/T 1501.142020 1 农作物抗病性鉴定技术规范 第 14 部分:辣椒抗炭疽病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辣椒抗炭疽病(Colletotrichum truncatum/ C. gloeosporioides /C.acutatum/ C.scovillei) 的鉴定方法和抗病性评价。 本标准适用于贵州区域种植的辣椒品种(系)、种质资源对炭疽病的抗病性鉴定和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8

5、321.10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十)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NY/T 2312 茄果类蔬菜穴盘育苗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辣椒炭疽病 pepper anthracnose 辣椒炭疽病是由半知菌亚门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 spp.)内的几个种引起的全球性真菌病害,见 附录A.1、A.2、A.3。 3.2 感病对照 suscepti ble control variety 用于衡量病害发生程度的感病品种。本标准选用当地主栽的黔辣8号为感病对照。 3.3 接种体 inoculum 用于人工接种的病原物。 3.4 抗病性评价

6、evaluation of d isease resistance 根据抗病性分级标准准判辣椒对炭疽病的反应程度和抵抗水平。 DB52/T 1501.142020 2 4 鉴定方法 4.1 鉴定圃设置 鉴定圃设置在辣椒炭疽病常发区。3月中下旬育苗,采用漂浮育苗方式 (按照NY/T 2312进行),6 真叶展开时移栽,高厢单垄覆黑膜,垄面宽70 cm80 cm,双行定植,株、行距30 cm40 cm,每材料种 植34垄,垄沟宽60 cm。不同鉴定材料随机排列,3次重复;间隔10个参试材料设1个感病对照品种, 试验地四周种植2行保护行。 4.2 田间管理 田间耕作管理及其它种植管理均匀一致。整个生

7、育期不进行病害防治,虫害防治中农药的使用应符 合GB/T 8321.10和NY/T 1276 的规定。 4.3 接种体制备 按照附录B.1制备辣椒炭疽病菌混合接种体备用。 4.4 接种时期 辣椒果实绿熟后期至果实转色期接种。 4.5 接种方法 选择无雨天的下午,将配置好的孢子悬浮液对辣椒整个叶片和果实进行喷雾接种,使果实与叶片完 全布满水雾不流淌为宜,保湿24 h。 4.6 病情调查 4.6.1 调查时间 接种后20 d进行病情调查。 4.6.2 调查方法 调查对象为辣椒果实, 目测整行发病情况, 选取中间行10株发病最重植株, 调查整株所有成熟果实, 症状识别详见附录A.2,调查结果填写至附

8、录C.1。 4.6.3 病情分级 辣椒炭疽病病情分级见表1。 表1 辣椒炭疽病病情分级 病情级别 症状描述 0 无病斑 1 病斑面积占果实面积的2%以下 3 椭圆形病斑或不规则形病斑,稍凹陷,病斑面积占果实面积的2% 10% 5 2 3个病斑融合在一起,病斑凹陷,病斑面积占果实面积10% 20% 7 多个病斑融合在一起,病部皱缩变薄,病斑面积占果实面积的20% 30% 9 病斑面积占果实面积的30%以上或整个辣椒皱缩腐烂 DB52/T 1501.142020 3 4.6.4 数据计算 根据鉴定材料发病情况调查数据,按公式(1)进行计算病情指数。 100 最高病级调查总果数 相应级数值)各级病果

9、数( )病情指数( DI .(1) 5 抗病性评价 5.1 调查有效性 当感病对照品种病情严重度为9级时,该批次鉴定视为有效。 5.2 抗病性评价分级 依据鉴定材料3次重复的病情指数(DI)的平均值确定其抗病性水平,划分标准如表2: 表2 辣椒炭疽病抗病性评价分级 抗病性级别 病情指数(DI) 抗病性评价 0 DI=0 免疫(I) 1 0DI10 抗(R) 3 10DI20 中抗(MR) 5 20DI40 中感(MS) 7 4060 高感(HS) 5.3 鉴定结果记录 抗性评价结果按附录C中的表C.2进行填写。 DB52/T 1501.142020 4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辣椒

10、炭疽病病原、症状及发生流行规律 A.1 病原 辣椒炭疽病是由半知菌亚门刺盘孢属( Colletotrichum spp.)的几个种引起的。贵州主要为平头炭疽 菌( C.truncatum)、胶孢炭疽菌( C. gloeosporioides)、尖孢炭疽菌( C.acutatum)和斯科维尔炭疽菌 ( C.scovillei)。 A.2 症状 果实感病,病斑圆形、近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或黄褐色,初期水浸状,病部凹陷,病斑上常散生 或轮生黑色小点或橙红色小点,潮湿条件下,病斑表面小点出能溢出黏质物(图A.1与图A.2);老熟叶 片易感炭疽病,初期产生退绿水浸状近圆形斑点,后逐渐变为褐色,中间灰色,

11、病斑上着生黑色小粒点, 严重时病斑连成一片,病叶变黄脱落(图A.3)。茎和果柄偶感病,病斑呈不规则短条形凹陷的褐色斑, 干燥时,表皮易破裂(图A.4)。 图A.1 果实黑点轮纹形病斑 图A.2 果实黑点散生形病斑 DB52/T 1501.142020 5 图A.3 老叶病斑 图A.4 果柄病斑 A.3 发生流行规律 辣椒炭疽病菌主要以菌丝潜伏在种子内或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种子表面,或以分生孢子盘、菌丝体在 病残体上越冬,成为下一个季节发病的初侵染源。病菌多从寄主的伤口侵入,借风雨传播蔓延进行再侵 染。一般认为,温度25 28 ,相对湿度95%左右的环境最适宜该病害发生,而相对湿度低于70%则 不利

12、于病害发生。 DB52/T 1501.142020 6 B 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辣椒炭疽病菌接种体制备方法 B.1 辣椒炭疽病菌接种体制备方法 选取鉴定保存的辣椒平头炭疽菌( C.truncatum)、胶孢炭疽菌( C. gloeosporioides)、尖孢炭疽菌 ( C.acutatum)和斯科维尔炭疽菌( C.scovillei)强致病力菌株各25个,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 培养基上27 培养活化,7 d 后可选择转接至PD液体培养基(200 g/L马铃薯,20 g/L葡萄糖),27 , 180 r/min震荡培养7 d10 d制备分生孢子悬浮液,或转接至燕麦培养基(3

13、0 g/L快熟燕麦片,15 g/L琼 脂粉),27 恒温光照培养4 d,用无菌水刮洗表面菌丝,晾干水汽后置于27 黑光灯下照射2 d3 d, 当培养基表面产生大量分生孢子时,用0.5 的吐温无菌水洗下分生孢子,经四层纱布过滤,用血球计 数板在显微镜下统计分生孢子数量,等比例混合不同菌株孢。 DB52/T 1501.142020 7 C C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辣椒炭疽病抗病性鉴定记载、评价表 表C.1 辣椒炭疽病病情调查记录表 播种(移栽)日期: 鉴定地点: 经纬度: 海拔: 接种日期 : 调查人: 记录人: 调查日期: 分级 鉴定 编号 重复 调查总果数 0 1 3 5 7 9 I II 1 III I II 2 III I II 3 III 表C.2 辣椒炭疽病抗病性评价记录表 鉴定 编号 鉴定品种 重复I 病情指数 重复II 病情指数 重复III 病情指数 平均 病情指数 抗病性 级别 抗病性 评价 1 2 3 4 5 6 7 8 9 _ DB52/T 1501.14-20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