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2 T 1501.1-2020 农作物抗病性鉴定技术规范 第1部分:水稻抗稻瘟病.pdf

上传人:twoload295 文档编号:1492062 上传时间:2020-10-17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1.7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52 T 1501.1-2020 农作物抗病性鉴定技术规范 第1部分:水稻抗稻瘟病.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DB52 T 1501.1-2020 农作物抗病性鉴定技术规范 第1部分:水稻抗稻瘟病.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DB52 T 1501.1-2020 农作物抗病性鉴定技术规范 第1部分:水稻抗稻瘟病.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DB52 T 1501.1-2020 农作物抗病性鉴定技术规范 第1部分:水稻抗稻瘟病.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DB52 T 1501.1-2020 农作物抗病性鉴定技术规范 第1部分:水稻抗稻瘟病.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ICS 65.020.01 B 15 DB52 贵州省地方标准 DB52/T 1501.12020 农作物抗病性鉴定技术规范 第 1 部分 水稻抗稻瘟病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valuation of crop resistance to diseases Part 1: Rice resistance to blast 2020 - 05 - 22 发布 2020 - 09 - 01 实施 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52/T 1501.12020 I 目 次 前 言 . . II 1 范围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1 3 术语和定义

2、 . . 1 4 鉴定方法 . . 2 5 抗病性评价 . . 4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稻瘟病病原、症状及发生流行规律 . 5 附录 B(规范 性附录) 水稻稻瘟病分级 . 6 附录 C(规范性附录) 水稻稻瘟病抗病性鉴定记载、评价表 . 9 DB52/T 1501.12020 II 前 言 农作物抗病性鉴定技术规范分为17个部分: 第1部分:水稻抗稻瘟病 第2部分:水稻抗稻曲病 第3部分:水稻抗纹枯病 第4部分:小麦抗条锈病 第5部分:小麦抗白粉病 第6部分:小麦抗纹枯病 第7部分:马铃薯抗晚疫病 第8部分:玉米抗丝黑穗病 第9部分:玉米抗大斑病 第10部分:玉米抗小斑病 第11部分:玉

3、米抗灰斑病 第12部分:玉米抗南方锈病 第13部分:辣椒抗枯萎病 第14部分:辣椒抗炭疽病 第15部分:白菜抗根肿病 第16部分:白菜抗芜菁花叶病毒病 第17部分:大豆抗大豆花叶病毒病 本部分为农作物抗病性鉴定技术规范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贵州省植物保护研究所提出。 本部分由贵州省植物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Z/TC16)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贵州省植物保护研究所、湄潭县植保植检站、麻江县种子管理站、贵州黔西南州 喀斯特区域发展研究院、遵义市农业农村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何海永、杨学辉、张品辉、

4、黄贵民、高捷、谭清群、王金洪、丁军、刘霞、 江健、周开云、张发丽、蒋颖。 DB52/T 1501.12020 1 农作物抗病性鉴定技术规范第 1 部分 水稻抗稻瘟病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稻抗稻瘟病(Magnaporthe oryzae (Hebert) Barr.) 鉴定方法与抗病性评价。 本标准适用于贵州区域种植的水稻品种(系)、种质资源对稻瘟病的抗病性鉴定与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8321.10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5、(十) NY/T 1300 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技术规范 水稻 NY/T 2646 水稻品种试验稻瘟病抗性鉴定与评价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水稻稻瘟病 rice blast 水稻稻瘟是由半知菌亚门真菌稻梨孢属侵染引起的水稻病害, 包括苗瘟、叶瘟、节瘟、枝梗瘟、谷 粒瘟和穗颈瘟。病原、症状和发生规律见附录A。 3.2 病圃 disease nursery 在水稻稻瘟病常年发生较重区域选择作为稻瘟病鉴定的地块。 3.3 鉴定池 identific ation pool 根据稻瘟病人工接种鉴定实际需要进行设计修建的水泥池,规格为100 cm100 cm。 3.4

6、 接种体 inoculum 可用于人工接种的病原物。 DB52/T 1501.12020 2 3.5 抗病性评价 evaluation of di sease resistance 根据抗病性分级标准判别水稻对稻瘟病的反应程度和抵抗水平。 4 鉴定方法 4.1 病圃设置 4.1.1 种子处理 参试品种和感病对照种子采用55 58 温水浸种24 h(自然冷却),28 30 的恒温培养 箱中催芽24 h的播种。 4.1.2 (叶)瘟自然诱发病圃 该病圃按每品种播1.5 m 2 (如果采用旱育秧,则不需要浸种和催芽),品种之间条播(5 cm8 cm 宽) 当地高感稻瘟病的诱发品种。 播种后2叶1心施

7、一次氮肥, 按10 kg/666.7m 2 , 其它措施参考NY/T 2646、 NY/T 1300进行。 4.1.3 穗颈瘟自然诱发病圃 选择常年穗颈瘟发生严重的区域设置鉴定圃。每品种移栽60穴,每穴2粒谷苗,株行距为 13.5 cm20 cm,每个品种四周种植高感诱发品种,试验重复2次。施肥量高于当地生产水平,并在抽 穗前5d追施一次氮肥,按20 kg/666.7m 2 ,水稻虫害防治参考GB/T 8321.10进行。 4.1.4 苗(叶)瘟人工接种病圃 同一组别的参试品种或材料播种于同一鉴定池中,每品种播1520粒,3次重复,间距10 cm,人工 接种前3 d5 d施氮肥10 kg/66

8、6.7m 2 。 4.1.5 穗颈瘟人工接种病圃 将各品种移栽于100 cm100 cm的鉴定池中,每池种30穴,种5行,每行6穴,每穴2粒谷苗。施肥 量高于常规水平,并在抽穗前5 d追施一次氮肥20 kg/666.7m 2 。 4.2 接种体制备 选择贵州省稻瘟病菌优势菌株,在PDA培养基上活化,并转接到燕麦培养基上,恒温暗室培养 6 d7 d,黑光灯照射1 d2 d,诱导产生大量分生孢子,用无菌水配制成1105个孢子/毫升悬浮液, 每1000 mL孢子悬浮液加1 mL土温(Tween)。 4.3 人工接种 4.3.1 苗(叶)瘟人工接种 水稻苗3叶1心时,用农膜将水稻苗四周完全密闭,在苗正

9、上方的膜上开一个小孔,利用空压机将孢 子悬浮液进行喷雾接种,以所有叶片上布满孢子液而不滴下为宜,20 28 条件下黑暗保湿24 h, 定时喷水保湿7 d后调查。 DB52/T 1501.12020 3 4.3.2 穗茎瘟人工接种 水稻抽穗破口1/51/3时开始接种,下午4:00至傍晚采用注射器对穗苞上部接种孢子悬浮液,每穗 1 mL,每品种15株以上,并标记。 4.4 病情调查 4.4.1 苗(叶)瘟调查 4.4.1.1 开始发病后逐日观察,当感病品种叶瘟病级达 7 级以上时。每个品种调查发病最重的 10 株, 每株记录发病最重的叶片病级,以发病最重的 5 株计算苗(叶)瘟病级,参照附录表 B

10、.1,记载参照附 录表 C.1。 4.4.1.2 感病对照苗(叶)瘟病级未达 7 级时,苗(叶)瘟试验无效。 4.4.2 穗颈瘟调查 4.4.2.1 穗瘟在水稻黄熟期进行调查。自然诱发鉴定调查 100 穗,人工接种鉴定调查全部接种植株, 稻颈瘟单穗损失率分级标准参照附录表 B.2。记载各级病株数,参照附录表 C.2。 4.4.2.2 感病对照穗颈瘟病级未达 7 级时,试验无效。 4.5 结果计算 4.5.1 苗(叶)瘟病级 苗(叶)瘟病级按式(1)计算: 5 GDL GLB . (1) 式中: GLB 苗(叶)瘟病级; GDL 各病级代表值。 4.5.2 穗瘟发病率 穗瘟发病率按式(2)计算,

11、分级标准见附录表B.3: 100 TNP TMDP IDP . (2) 式中: IDP 穗瘟发病率,单位为百分率(%); TNDP 发病穗数; TNP 调查总穗数。 4.5.3 穗瘟损失率(病级) 穗瘟损失率(病级)按式(3)计算: TNP GDPNDP GLRP . (3) DB52/T 1501.12020 4 式中: GLRP 穗瘟损失率(病级); NDP 各级病穗数; GDP 各级损失率病级; TNP 调查总穗数。 4.5.4 抗性指数 稻瘟病抗性指数按式(4)计算,分级标准见附录表B.4,记载见附录表C.3: %50%25%25 GLRPGLDLGLBIB . (4) 式中: IB

12、稻瘟病抗性指数; GLB 苗(叶)瘟病级; GLDL 穗瘟发病率病级; GLRP 穗瘟损失率(病级)。 当感病对照品种苗(叶)瘟未达到7级时,稻瘟病抗性指数按式(5)计算。 %75 %50%25 GLRPGIDP IB . (5) 式中: IB 稻瘟病抗性指数; GIDP 穗瘟发病率病级; GLRP 穗瘟损失率(病级)。 若感病对照品种叶瘟达到7级或以上,但穗瘟未达到7级时,数据不作统计,试验无效。 4.5.5 平均抗性指数 TNE IB AIB . (6) 式中: AIB 平均抗性指数; IB 各点抗性指数; TNE 总有效鉴定点数。 5 抗病性评价 根据各试验点抗性指数,按公式(6)计算参

13、试品种或材料的平均抗病性指数,参照附录表B.5进行 综合评价,记录见附录表C.4。 DB52/T 1501.12020 5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稻瘟病病原、症状及发生流行规律 A.1 稻瘟病病原 水稻稻瘟病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真菌hyricularia grisea (Coo ke) Sacc.称灰梨孢Pyricularia oryae Cav.称稻梨孢引起的真菌病害。有性态为Magnaporth e grisea 9Hebert) Barrnov.属子囊菌亚门 真菌。 分生孢子梗不分枝,35根丛生,从寄主表皮或气孔伸出,大小80 m160 m4 m6 m,具2 8个隔膜,基部稍膨

14、大,淡褐色,向上色淡,顶端曲状,上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无色,洋梨形或棍棒 形,常有13个隔膜,大小14 m40 m6 m14 m,基部有脚胞,萌发时两端细胞立生芽管, 芽管顶端产生附着胞,近球形,深褐色,紧贴附于寄主,产生侵入丝侵入寄主组织内。稻瘟病菌生理小 种分为7个群,包括A、B、C、C、D、E、F和G群。 A.2 症状 A.2.1 苗瘟 发生于三叶前,病苗基部灰黑,上部变褐,卷缩而死,湿度较大时病部产生大量灰黑色霉层。 A.2.2 叶瘟 分蘖至拔节期为害较重。慢性型病斑:开始在叶上产生暗绿色小斑,逐渐扩大为梭形斑,常有延伸 的褐色坏死线。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褐色,外有淡黄色晕圈,潮湿时叶

15、背有灰色霉层,病斑较多时连 片形成不规则大斑。 A.2.3 节瘟 常在抽穗后发生,初在稻节上产生褐色小点,后渐绕节扩展,使病部变黑,易折断。 A.2.4 穗颈瘟 初形成褐色小点,发展后使穗颈部变褐,也造成枯白穗。 A.2.5 谷粒瘟 产生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斑,可使稻谷变黑。有的颖壳无症状,护颖受害变褐,使种子带菌。 A.3 发生流行规律 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稻草和稻谷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到稻株上,萌发 侵人寄主向邻近细胞扩展发病,形成中心病株。病部形成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播种 带菌种子可引起苗瘟。菌丝生长温限8 37 ,最适温度26 28 。孢子形成温限1

16、0 35 , 以25 28 最适,相对湿度90%以上。孢子萌发需有水存在并持续6 h8 h。适温高湿,有雨、雾、 露存在条件下有利于发病。适宜温度才能形成附着胞并产生侵入丝,穿透稻株表皮,在细胞间蔓延摄取 养分。阴雨连绵,日照不足或时晴时雨,或早晚有云雾或结露条件,病情扩展迅速。同一品种在不同生 育期抗性表现也不同,秧苗4叶期、分蘖期和抽穗期易感病,圆秆期发病轻,同 器官或组织在组织幼嫩 期发病重。穗期以始穗时抗病性弱。放水早或长期深灌根系发育差,抗病力弱发病重。光照不足,田间 湿度大,有利分生孢子的形成、萌发和侵入。山区雾大露重,光照不足,稻瘟病的发生为害比平原严重。 偏施迟施氮肥,不合理的

17、稻田灌溉,均降低水稻抗病能力。 DB52/T 1501.12020 6 B B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水稻稻瘟病分级 B.1 水稻苗(叶)瘟调查分级标准 见表B.1。 表B.1 苗(叶)瘟抗病性评价分级 病 级 病 情 0 无病。 1 针头状大小褐点。 2 褐点较大。 3 圆形至椭圆形的灰色病斑,边缘褐色,直径 1 mm2 mm。 4 典型纺锤形病斑,长 1 mm2 mm,通常局限在两叶 脉 之 间 ,为害面积小于叶面积的 2.0%。 5 典型纺锤形病斑,为害面积占叶面积的 2.1%10.0%。 6 典型纺锤形病斑,为害面积占叶面积的 10.1%25.0%。 7 典型纺锤形病斑,为害面积

18、占叶面积的 25.1%50.0%。 8 典型纺锤形病斑,为害面积占叶面积的 50.1%75.0%。 9 典型纺锤形病斑,为害面积大于叶面积的 75.1%。 注: 03级按病斑型考查,以严重病斑型为准;49级,按为害面积比例进行估测,以发病最重的5株作 为该品种的抗性级别;叶片上无叶瘟,但有叶枕瘟发生者记作5级。 B.2 水稻苗(叶)瘟调查分级标准 见表B.2。 表B.2 水稻穗瘟单穗损失率分级 病 级 病 情 0 无 病 1 个别枝梗发病,每穗损失5% 3 主轴或穗颈发病,每穗损失 5.1%20.0% 5 主轴或穗颈发病,谷粒半瘪,每穗损失 20.1%50% 7 穗颈发病,大部分瘪谷,每穗损失

19、 50.1%70.0% 9 穗颈发病,每穗损失70.1% 注: 当只有节瘟时,按损失率进行分级 DB52/T 1501.12020 7 B.3 水稻穗瘟群体发病率抗性分级 见表B.3。 表B.3 水稻穗瘟群体发病率抗病性分级 级别 病穗率(%) 抗感类型 0 0 免疫(I) 1 0.15.0 抗(R) 3 5.110.0 中抗(MR) 5 10.125.0 中感(MS) 7 25.150.0 感(S) 9 50.1 高感(HS) 注1:如只有枝梗瘟时,按枝梗瘟发病率进行分级,枝梗瘟发病率 10%为 1 级,发病率 10.1%20%为 3 级,发病 率 20.1%35%为 5 级,发病率 35.

20、1%55%为 7 级,发病率55.1%为 9 级。 注2:如只有节瘟时,节瘟按穗颈瘟计。 B.4 水稻稻瘟病抗性指数分级 见表B.4。 表B.4 水稻稻瘟病抗病性指数分级 抗病级别 抗性指数 抗感类型 0 0 免疫(I) 1 0.12.0 抗(R) 3 1.14.0 中抗(MR) 5 4.16.0 中感(MS) 7 6.17.5 感(S) 9 7.6 高感(HS) 注:抗性指数按照四舍五入的原则保留1位小数后进行评价。 DB52/T 1501.12020 8 B.5 水稻稻瘟病各鉴定点平均抗病性指数分级 见表B.5。 表B.5 水稻稻瘟病各鉴定点平均抗病性指数分级 抗病级别 平均抗性指数 抗感

21、类型 0 0 免疫(I) 1 0.12.0 抗 (R) 3 2.14.0 中抗(MR) 5 4.16.0 中感(MS) 7 6.16.5 感(S) 9 6.5 高感 (HS) DB52/T 1501.12020 9 C C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水稻稻瘟病抗病性鉴定记载、评价表 C.1 水稻苗(叶)瘟调查记载 见表C.1。 表C.1 水稻苗(叶)瘟调查记载 播种(移栽)日期: 鉴定地点: 经纬度: 海拔: 接种日期 : 调查人: 记录人: 调查日期: 分级 鉴定编号 总株数 0 1 2 3 4 5 6 7 8 9 1 2 感病对照 C.2 水稻穗瘟调查记载 见表C.2。 表C.2 水稻穗

22、瘟调查记载 播种(移栽)日期: 鉴定地点: 经纬度: 海拔: 接种日期 : 调查人: 记录人: 调查日期: 分级 鉴定编号 重复 总穗数 0 1 3 5 7 9 1 2 感病对照 DB52/T 1501.12020 10 C.3 水稻稻瘟病鉴定抗病性指数 见表C.3。 表C.3 水稻稻瘟病抗病性指数记载 播种(移栽)日期: 鉴定地点: 经纬度: 海拔: 接种日期 : 调查人: 记录人: 调查日期: 鉴定圃 叶瘟 穗瘟 鉴定 编号 重复 品种名 称 病级 病穗率(%) 病穗率分级 损失指数 (%) 损失率分级 抗性 指数 平均 抗性 指数 1 2 感病 对照 C.4 水稻稻瘟病抗病性鉴定综合评价

23、结果 见表C.4。 表C.4 水稻稻瘟病抗病性鉴定综合评价结果记录 鉴定圃 鉴定圃 鉴定圃(人工接种) 叶 瘟 穗瘟 叶 瘟 穗瘟 叶 瘟 穗瘟 综合评价 鉴 定 编 号 品 种 名 称 病 级 病 穗 率 % 病 穗 率 分 级 损 失 指 数 % 损 失 率 分 级 抗 性 指 数 叶 瘟 病 级 病 穗 率 % 病 穗 率 分 级 损 失 指 数 % 损 失 率 分 级 抗 性 指 数 叶 瘟 病 级 病 穗 率 % 穗 瘟 病 级 损 失 率 % 损 失 率 病 级 抗 性 指 数 平 均 抗 性 指 数 综 合 病 级 综 合 评 价 通 过 Y / N 1 2 3 DB52/T 1

24、501.12020 11 表C.4 (续) 鉴定圃 鉴定圃 鉴定圃(人工接种) 叶 瘟 穗瘟 叶 瘟 穗瘟 叶 瘟 穗瘟 综合评价 鉴 定 编 号 品 种 名 称 病 级 病 穗 率 % 病 穗 率 分 级 损 失 指 数 % 损 失 率 分 级 抗 性 指 数 叶 瘟 病 级 病 穗 率 % 病 穗 率 分 级 损 失 指 数 % 损 失 率 分 级 抗 性 指 数 叶 瘟 病 级 病 穗 率 % 穗 瘟 病 级 损 失 率 % 损 失 率 病 级 抗 性 指 数 平 均 抗 性 指 数 综 合 病 级 综 合 评 价 通 过 Y / N 4 感 病 对 照 _ DB52/T 1501.1-20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