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27.140 P 59 备案号: 63143-2018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P DL / T 5784 2019 混凝土坝安全监测系统施工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crete dam safety monitoring system construction 2019-06-04发布 2019-10-01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 布 DL / T 5784 2019 I 前 言 本标准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 2012年第二批能源领域标准计划项目的通知 (国能 科技 2012 326号)要求制定,计划编号为能源 20120590。 本标准
2、在制定过程中,编制组经过了广泛调查研究,总结了近年来混凝土坝安全监测 施工技术的最新发展与经验,考虑了与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相协调,并在广泛征求意 见的基础上,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标准主要内容包括:混凝土坝安全监测系统的施工准备、监测仪器设备的安装埋设、 观测与资料整编分析等要求。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大坝安全监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DL/TC 32)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葛洲坝集团试验检测有限公司、国家能源局大坝安全监察中心、中 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电力科
3、学研究院、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 程局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龙滩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谭恺炎 赵花城 胡迪忠 姚红兵 王进攻 王 锋 董泽荣 胡建忠 崔 岗 李 磊 帅永建 张治奎 龙件开 黄仕俊 蔡德文 胡 波 邢 昊 何领军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汪 毅 张秀丽 刘观标 王玉洁 卢正超 郑晓红 陈绪高 耿贵彪 文富勇 陈树联 李运良 王 跃 马能武 李俊富 吴小斌 李战备 谢长江 郭 晨 沈省三 王为胜 徐国龙 胡晓云 钟 平 於三大 冯永祥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 广路二条 1 号, 100761) 。
4、DL / T 5784 2019 II 目 次 前 言 III 1 总则 1 2 术语 2 3 基本规定 3 4 施工准备 4 5 安装埋设 5 6 观测与资料整编分析 33 附录 A 监测仪器与电缆检验 35 本标准用词说明 54 引用标准名录 55 附:条文说明 56 DL / T 5784 2019 III Contents Introduction III 1 General1 2 Terms2 3 Basic Provisions3 4 Preparation 4 5 Installation and Embedment5 6 Observations and Data Compil
5、ation Analysis 33 Appendix A Inspection of instrument and cable35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pecification54 List of normative standards 55 ADDITION: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56 DL / T 5784 2019 1 1 总 则 1.0.1 为规范混凝土坝安全监测系统施工,保障施工质量,及时获取准确完整的监测资料, 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水电水利工程混凝土坝安全监测系统施工。 1.0.3 混凝土
6、坝安全监测系统施工应根据工程建筑物施工进度统筹规划,及时安装埋设、观 测与资料整编分析。 1.0.4 混凝土坝安全监测系统施工除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DL / T 5784 2019 2 2 术语 2.0.1 监测仪器设备 monitoring instrument and equipment 基于各种原理的传感器、监测装置及其相应的监测信息传输和采集设备的总称。 2.0.2 监测设施 monitoring facilities 各类监测仪器设备及其保护装置、观测房、观测便道等辅助设施的统称。 2.0.3 监测系统 monitoring system 由各类监测设施和
7、监测信息管理软件组成的系统。 2.0.4 初始值 initial value 监测仪器设备安装埋设正常工作时的首次测值为初始值。 2.0.5 基准值 base line value 作为各阶段计算起点的测值。可根据各阶段计算分析需要选取计算基准值。 2.0.6 有效孔径 effective aperture 钻孔各高程的测量圆在水平面的投影图范围内的内切圆直径(即最小垂直净空) 。 DL / T 5784 2019 3 3 基本规定 3.0.1 监测系统施工应与工程建筑物施工进度相协调。 3.0.2 监测系统施工人员应熟悉工程设计文件,理解监测目的与设计意图,了解与监测相 关的工程信息与工程建
8、筑物施工规划。 3.0.3 监测仪器设备应进行检验和校准,其性能应满足相应技术要求。 3.0.4 监测系统施工用材料应满足监测技术要求和所在部位工程建筑物结构要求。 3.0.5 监测施工不得影响建筑物结构与防渗安全。 3.0.6 监测施工应采取安全、质量、环保、水保、职业健康与文明施工措施,必要时应制 定专项安全措施。 3.0.7 监测仪器设备安装埋设后,应及时进行观测与资料整编分析反馈。 DL / T 5784 2019 4 4 施工准备 4.0.1 监测系统施工前应根据设计文件、现场施工条件和进度安排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 工组织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 1 组织机构、工作场所布置及主要设备配置
9、。 2 监测仪器设备的选型及采购计划。 3 监测仪器设备的检验方案与检验计划。 4 施工程序与进度计划。 5 安装埋设方法及保护措施。 6 观测方法、频次和监测信息采集设备使用、维护方法及要求。 7 监测资料整编分析方案与反馈。 8 安全、质量、环保、水保、文明施工与职业健康措施。 4.0.2 监测仪器设备采购应满足施工进度与设计要求。 4.0.3 监测仪器设备到货后应进行开箱验收并保存验收记录与资料, 验收应满足以下要求: 1 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技术说明书及配件应齐全。 2 外观检查满足产品标准和说明书的规定。 4.0.4 监测仪器设备现场运输应采取防颠震措施,储藏环境应符合相应的技术要
10、求。 4.0.5 监测仪器与监测线缆安装埋设前应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监测仪器检验宜在工地 进行。检验方法与技术要求按附录 A 执行。 4.0.6 监测系统安装前应核查监测仪器设备及安装附件的种类和数量,检查安装条件,准 备所需的相关资料、施工机械、工器具和材料。 DL / T 5784 2019 5 5 安装埋设 5.1 一般规定 5.1.1 监测系统应根据现场工程建筑物施工进度与施工环境变化及时进行施工,并及时观 测取得初始值。 5.1.2 灌浆影响区域内的渗透水压力监测设施宜在灌浆后安装,确需在灌浆前安装的应在 灌浆施工期对渗透水压力监测设施采取防堵塞措施。 5.1.3 观测便道、安全防
11、护与保护设施等应与监测仪器设备安装埋设同步施工。有防雷要 求的部位应按设计要求在安装埋设的同时采取防雷措施。 5.1.4 监测设施安装埋设应进行测量定位,埋设后应复核安装埋设位置,埋设位置与方向 应满足设计要求。 5.1.5 监测设施中的各类混凝土墩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应与被测建筑物结合牢固。 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 C20,混凝土施工应满足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GB 50666 的 要求。 5.1.6 监测钻孔根据设计要求取芯或做孔内电视摄像时应做岩芯描述。钻孔回填灌浆压力 应根据工程建筑物结构与监测设施承受能力确定,应回填密实。 5.1.7 混凝土中监测仪器埋设宜与混凝土浇筑同步进
12、行,混凝土下料应距离监测仪器 150cm 以上,监测仪器附近宜剔除大于 40mm 的粗骨料后人工回填并振捣密实或夯实。 5.1.8 常态混凝土内监测仪器埋设后,周围混凝土施工时,振捣机的振动棒应远离监测仪 器 100cm 以上,距离监测仪器 100cm 以内的混凝土应人工振捣密实,混凝土浇筑高出监测 仪器顶部 60cm 后守护人员方可离开。 5.1.9 碾压混凝土内监测仪器安装埋设可采用预留坑槽、挖坑槽等后埋法,必要时可对监 测仪器进行加固改造,仪器安装后应采用与周围一致的混凝土进行回填,应剔除粗骨料后 分层回填并人工夯实,混凝土填筑高出仪器顶部 60cm 后守护人员方可离开。 5.1.10
13、现场安装前应测读监测仪器自由状态数据并记录;安装过程中应检查监测仪器状 态、位置及方向,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重要的隐蔽工程应保留安装埋设时的影像资料; 安装埋设后应测读相关数据并记录。 5.1.11 监测设施安装过程应设置安全标识, 并派人观察交叉作业情况和周围存在的安全隐 患。埋设后应设立标识,必要时采取措施保护监测设施。 DL / T 5784 2019 6 5.1.12 监测设施安装埋设区域内的钻孔与灌浆施工应经监测系统施工单位审核, 钻孔与灌 浆施工应与监测仪器和监测线缆保留安全距离。 5.1.13 监测设施安装埋设后应及时绘制安装埋设图和监测线缆走线图, 并按 混凝土坝安 全监测资料
14、整编规程 DL/T 5209 相关要求填写基本资料表。 5.2 环境量监测设施 5.2.1 直立式水尺、浮子式水位计、超声波水位计、压力传感器类水位计安装埋设应满足 以下要求。其他水位监测设施安装埋设执行水位观测标准 GB/T 50138。 1 直立式水尺安装应满足以下要求: 1) 水尺安装前应对安装基面进行整平,使基面与水平面垂直。 2) 水尺安装高程应通过测量放样确定,其允许偏差为 10mm。 3) 搪瓷水尺、不锈钢水尺安装基面应打磨平整,应采用不锈钢螺栓和环氧树脂粘 接的联合固定方式。 4) 绘制水尺的基面应打磨、清扫干净,然后用丙酮清洗,宜使用抗氧化油漆和环 氧基液采用标准模板涂刷或喷
15、涂。 2 浮子式水位计安装应满足以下要求: 1) 测井(管)应竖直安装牢固,浮子、平衡锤与井(管)壁的距离不小于 75mm, 其底部进水口应低于设计最低水位。 2) 将浮子、钢丝绳、平衡锤、传感器或码盘以及水位计安装平台组装牢靠,使浮 子和平衡锤的中心位于测井(管)孔中心并固定,水位计安装平台水平度允许 偏差为 0.5,高程允许偏差为 10mm。 3) 水位计信号传输线缆宜采用钢管保护。 4) 水位计安装后应人工测试其读数准确性,人工拉动钢丝绳以 20cm/min 40cm/min 的速率带动传感器工作,在水位预计最大变幅范围内,钢丝绳人工 拉动长度与水位计实测读数的允许偏差为 20mm。 3
16、 超声波水位计安装应满足以下要求: 1) 先安装支架,支架的立柱应竖直,固定超声波传感器的悬杆应水平,悬杆的长 度 L 应满足超声波传感器的开角的要求,按式 5.2.1 计算。悬杆高度应满足传 感器安装技术要求,传感器探头与水面间距应在有效测量范围。 DL / T 5784 2019 7 = tanHL (式 5.2.1) 式中 : H 传感器到最低水位的距离; 超声波束的半开角; 为与传感器性能有关的系数,一般取 =3 4。 2) 将超声波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及相关附件组装固定牢靠,超声波传感器安装在 悬杆的最前端,并应处于水平状态,其下方开角范围内不应有其他物体,距超 声波传感器后 30cm
17、40cm 处的温度传感器宜水平安装。 3) 超声波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的信号传输线缆宜采用钢管保护。现场及室内应按 要求安装信号避雷器。 4) 现场安装后测定超声波水位计的初始值, 与水尺读数或其他水位监测数据比较, 其允许偏差应不大于 30mm。 4 压力传感器类水位计安装应满足以下要求: 1) 测井(管)内水位与库水位应衔接平顺且同步变化。 2) 安装前宜将传感器放入干净水中浸泡,使其达到饱和状态。 3) 传感器安装应稳固,活动式水位计安装时应采用不锈钢丝绳吊装固定。 4) 安装深度小于等于 70m 时,其安装高程的允许偏差为 5mm;安装深度大于 70m 时,其安装高程的允许偏差为 10m
18、m。 5.2.2 水温监测设施安装埋设应满足以下要求: 1 埋设在混凝土中的库水温度计应使温度计轴线平行于混凝土迎水面,可采用夹具 安装固定在模板上,温度计线缆牵引线路应做止水处理。 2 直接安装在水中的温度计可采用不锈钢钢缆吊装,也可固定在建筑物表面。吊装 时应将温度计固定在钢缆上,钢缆下端配以足够重的沉重块并坐落于河床上,钢缆上端固 定并收紧,沉重块及钢缆悬挂端均应进行防锈处理。 3 温度计安装的空间位置允许偏差为 50mm。 4 温度计及其线缆的防水密封性能应满足耐水压要求, 必要时应对温度计及其线缆进 行防护。 5.2.3 气温与气压监测设施安装应满足以下要求: 1 气温监测温度计应悬
19、置安装在专用的百叶箱内,百叶箱安装在开阔地距地面高度 DL / T 5784 2019 8 为 125cm 的支架上,箱门朝正北。百叶箱及其支架应安装牢固,支架埋入地下的部分应涂 防腐油。 2 气压计应避免安装在热源旁边、应避免阳光的直接照射和风的直接吹拂。 5.2.4 降水量监测设施安装应满足以下要求: 1 雨量计安装基座应平整、稳固,雨量计与基座之间应采用不锈钢地脚螺栓牢固连 接,能保证仪器在暴风雨中不发生抖动或倾斜。 2 雨量计四周及上部不应有障碍物,承水口至地面高度宜为 70cm,北方地区可取 120cm。 3 安装基面和雨量计的承水口应水平,水平度的允许偏差为 1.0。 4 安装完毕
20、后应进行调试试验,保证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5.2.5 冰压力及冰温监测设施安装埋设应满足以下要求: 1 压力传感器受压面应平行于坝轴线且垂直于冰面。 2 温度传感器与压力传感器同高程且平行于冰面安装,压力传感器及温度传感器均 应固定牢靠,监测线缆宜采用钢管保护。 5.3 变形监测设施 5.3.1 变形监测控制网与表面变形监测的观测墩(标)结构应满足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 术规范 DL/T5178 和设计要求,其施工应满足以下要求: 1 变形监测控制网观测墩(标)应按设计坐标放样并根据现场地形、地质情况进行 网形优化和复核,精度和可靠性应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在覆盖层上建立变形监测控 制网观测墩(
21、标)应开挖至新鲜基岩或钻孔埋设钢管并深入基岩。 2 表面变形监测的观测墩(标)位置应按设计坐标放样施工。 3 观测墩(标)制作完成后墩体上应喷印编号及警示字样。 4 水平位移观测墩墩身高度宜为 120cm,墩顶强制对中底盘安装倾斜度不得大于 4, 并应设保护装置。 5 水准标芯应安放平正、镶接牢固,并应设保护装置。 5.3.2 垂线装置结构与组件应满足垂线装置 DL/T 1564 的要求,其安装施工应满足以 下要求: 1 倒垂线安装施工应满足以下要求: 1) 钻孔前应按设计坐标测量放样确定开孔位置并复核孔位,应选择性能优良的地 DL / T 5784 2019 9 质钻机,钻孔开始前应将钻机底
22、座固定牢靠,使钻机转盘水平、立轴竖直、钻 杆和钻具保持平直。 2) 孔口处宜埋设长度大于 300cm 的导向管,导向管应竖直,并用混凝土固定, 宜采用低转速、小压力、小水量钻进,每钻进 100cm 200cm 应检测一次钻孔 偏斜,及时纠偏,并对钻孔全过程进行完整记录。 3) 钻孔完成后应全面清洗,除净孔内残留岩粉,并根据岩芯或钻孔电视绘制钻孔 柱状图,然后妥善保护孔口,防止异物进孔。 4) 安装钻孔保护管前应自下而上每米 1 个测点测定钻孔偏斜值,确定钻孔保护管 埋设位置。钻孔保护管底部应密封,底部 50cm 的内壁应加工为粗糙面,保护 管宜采用丝扣连接, 接头处应精细加工, 加工后及现场安
23、装前均应进行预拼接, 保证连接后整个保护管的平直度。 5) 下保护管前,可在钻孔底部先回填 50cm 厚的水泥浆,管接头处应采取措施密 封防水。护管下至孔底后,宜将护管上提 10cm 20cm 进行定位,使其中心线 与有效孔径中心重合,用钻机或千斤顶固定,然后自下而上每米 1 个测点测定 保护管的偏斜值,如偏斜过大,应加以调整,直到满足要求方可回填水泥浆或 水泥砂浆,固结后方可拆除固定保护管的钻机或千斤顶。 6) 垂线安装前再次检测护管有效孔径,应满足设计要求且不小于 75mm,并确定 有效孔径中心,将线体对准有效孔径中心,采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将锚块浇固 在钻孔底部,其允许偏差为 4mm。 7
24、) 垂线观测墩边线宜平行于位移坐标轴线。垂线支架及防风管安装应牢固可靠, 防风管的中心线宜和垂线一致。 8) 浮桶内应注入变压器油,浮子安装应水平,连杆应垂直,浮子应完全没入液体 中,不应触及浮桶底部和侧壁,使浮子处于自由状态。浮子宜位于浮桶中心。 9) 宜先安装测线,再安装坐标仪底盘。底盘的具体位置应根据仪器的量程和位移 量的大小而定, 应使仪器导轨 (轴线) 平行或垂直于监测方向, 允许偏差为 1。 坐标仪底盘应调整水平,水平度允许偏差为 0.1。 2 正垂线安装施工应满足以下要求: 1) 正垂线采用钻孔埋设安装时,其钻孔及回填要求同倒垂线;采用预埋管时,宜 采用 PVC 管或不锈钢管,其
25、连接处应封闭防水,连接后应检查其偏斜并及时 纠偏,浇筑混凝土时,预埋管周围的混凝土应采用人工回填并振捣密实。 DL / T 5784 2019 10 2) 安装顶部垂线悬挂装置后,将垂线线体调整到有效孔径的中心,并用专用夹具 固定在垂线悬挂装置上,重锤应悬挂于垂线体的适当长度上(离桶底 5cm10cm)放入油桶内,油桶应注入变压器油,并安置平稳。 3) 正垂线观测墩及支架的制作、防风管安装、坐标仪安装的要求与倒垂线要求一 致。 4) 正垂线悬挂端应设保护装置,并应采取可靠措施防止水进入正垂管内,正垂线 保护管下部宜设防水雨棚。 3 安装过程中应保护好垂线线体、垂线坐标仪及其接长线缆,垂线线体应
26、防止弯折 和损伤,测点组件应标记测点名称和编号。垂线坐标仪线缆连接后应及时归整固定,加以 必要保护。 4 安装调试完毕后进行测线复位误差测试和测读仪器复位误差测试,分别如下: 1) 测线复位误差测试:拨动测线,使测线自由震荡,待测线稳定后,测量各测点 处测线中心 X、 Y 方向的测值,并记录稳定时间;共重复上述过程 3 次;计算 各测点每个方向各测次测线中心位置测值的互差,互差绝对值的最大值应不大 于 0.2mm,复位稳定时间不大于 30min。 2) 测读仪器复位误差测试:在各测读仪器安装底盘上,定位、安装测读仪器测量, 每次安装后测量固定测线中心的 X、 Y 方向测值各 5 次,并取 5
27、次测值的平均 值作为一个观测值;重复以上过程 3 次;计算各测点每个方向测值互差,互差 绝对值的最大值应不大于 0.2mm。 5.3.3 引张线结构与组件应符合引张线装置 DL/T 1565 的要求,引张线装置的安装施 工应满足以下要求: 1 应根据设计要求测量放样确定两端点及各测点位置,各测点应位于两端点的连线 上。引张线加力端、固定端、测点处应建观测墩或支架,加力端、固定端观测墩(支架) 宜与端点位移监测设备观测墩(支架)连接成整体。 2 测定各测点与两端点定位卡间的距离,测距相对误差不应大于 1/1000。 3 端点墩(支架)建造完成后宜先张拉测线以调整端点装置各部件的安装位置,定 位卡
28、的 “V”形槽槽底应水平,方向与测线应一致;安装滑轮时,应使滑轮槽的方向及高度 与定位卡的 “V”形槽一致。固定端和加力端各部件位置调整好后应固定牢靠。 4 根据测线位置安装测点间保护管、测点保护箱,测线宜位于保护管的中心位置, 测点保护箱安装应水平,保护管和测点保护箱及其连接处应封闭防风。保护管上宜设置可 密封的测线检查口,其间隔小于 8m。 DL / T 5784 2019 11 5 有浮托装置的引张线安装浮船水箱,水箱水面应有足够的调节余地,可调整测线 高度满足量测工作的需要,寒冷地区可能结冰的部位应采用防冻液。 6 同一条引张线的读数尺零方向应统一,尺面应保持水平,不水平度不大于 1;
29、分 划线应平行于测线,不平行度不大于 1;尺的位置应根据尺的量程和位移量的变化范围而 定;线体应高于读数尺尺面 0.3mm 3.0mm。 7 同一条引张线的测读仪器安装底盘安装方向应统一,且与测线垂直,误差小于 2.5;测读仪器安装底盘应水平,误差应小于 2.5;测读仪器应安装牢固,其监测线缆应 进行固定不影响线体活动。 8 安装过程中应仔细保护好线体、引张线仪及其接长线缆,线体不得弯折和损伤, 测点组件应标记测点名称和编号。 9 安装调试完毕后应进行测线复位误差、测读仪器复位误差和综合误差检验,分别 如下: 1) 测线复位误差检验:在引张线沿线的 3 至 5 个部位拨动测线,待测线稳定后,
30、测量各测点处测线中心位置各 5 次,并取 5 次测值的平均值作为一个观测值, 并记录稳定时间;重复上述过程 3 次;计算每测点处各测次测线中心位置测值 的互差,互差绝对值的最大值应不大于 0.2mm,复位稳定时间应不大于 30min。 2) 测读仪器复位误差检验:在各测读仪器安装底盘上,定位、安装测读仪器测量, 每次安装后测量固定测线的中心位置测值各 5 次,并取 5 次测值的平均值作为 一个观测值;再拆卸、定位、安装、测量,重复以上过程 3 次;计算测值互差, 互差绝对值的最大值应不大于 0.2mm。 3) 综合误差检验:首先在引张线靠近中间的测点处将测线定位在拨线卡具上,待 测线稳定后,测
31、量各测点处测线中心位置,然后用拨线卡具将测线在垂直于测 线的水平方向上拨离 10mm 20mm 并固定,待线体稳定后,测量各测点处测 线中心位置,计算各测点前后两次观测值的差,与各测点处测线相应的理论位 移值比较,其最大偏差(综合误差)应不大于 0.3mm。 5.3.4 视准线观测墩施工应满足以下要求: 1 视准线工作基点及各测点位置根据设计要求测量放样后,应检查视准线 1.0m 范围 内是否有障碍物。 2 基点与测点宜设观测墩,观测墩结构应满足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DL/T5178 和设计要求。 3 观测墩应与被测体结合牢固,在覆盖层上建立的基点观测墩应开挖至新鲜基岩或 DL / T 5
32、784 2019 12 钻孔埋设钢管并深入基岩。 4 观测墩墩身高度宜为 120cm,墩体上应喷印编号及警示字样。 5 墩顶应设强制对中底盘,强制对中底盘安装倾斜度不得大于 4。各测点底盘中心应 埋设在两端点底盘中心的连线上,其偏差不应大于 10mm。 5.3.5 激光准直系统结构与组件应符合真空激光准直位移测量装置 DL/T 328 的要求, 其安装施工应满足以下要求: 1 按设计要求测量放样确定各测点墩(架)和支点墩(架)位置,墩体(支架)顶 部安装平面应水平,各测墩(架)中心线与准直线的允许偏差为 5mm,各测墩(架)安 装平面高程允许偏差为 3mm。 2 真空激光准直的真空管道轴线高程
33、放样时,应加地球弯曲差改正。改正值用下式 5.3.5 计算: R L 2 2 h = ( 5.3.5) 式中: h 放样点高程改正值, m; L 放样点到起点的距离, m; R 地球曲率半径, m,取 6370000。 3 真空激光管道安装施工应满足以下要求: 1) 在安装前、 后, 以及正式投入运行前应反复对管道内壁除去锈皮、 杂物和灰尘。 2) 测点箱和法兰短管的焊接,应采用内外两面焊,长管道的焊接,应在两端打出 高 5mm 的 30坡口,采用两层焊。每一测点箱和每段管道焊接完成后,必须 单独进行漏气检测,漏气检测应反复多次,发现漏孔,应及时补焊,漏气检测 方法可采用充气、涂肥皂水观察法。
34、 3) 长管道焊接时,每根钢管焊接前或一段管道焊好后,均应作平直度检查,不平 直度不得大于 10mm。 4) 每段管道的中部应用管卡将管道固定在支墩上,其余支墩上设活动滚杠,以便 管道向两端均匀变化。 5) 按设计要求施工真空管道防护、保温、排水等设施。 4 激光点光源的小孔光栏和激光探测仪应与端点观测墩连接牢固。 DL / T 5784 2019 13 5 调整激光点光源、波带板翻转机构及探测器的位置,使准直线与真空管道同轴, 轴线允许偏差为 3mm;波带板应垂直于准直线,波带板中心应调整到准直线上,波带板 成像像点偏离准直线应不大于 5mm。 6 激光准直系统安装完成后,应测量各测点与两端
35、点间的距离,测距相对误差不应 大于 1/1000。 7 激光准直系统安装完成后应进行测值稳定性检验,检验方法及评价标准应符合以 下要求: 1) 大气激光准直装置: 短时间内连续观测两次, 两次观测值互差应不大于 1.5mm。 2) 真空激光准直装置:观测前启动真空泵,使管道内真空度降至 66Pa 以下或设 计要求,短时间内连续观测两次,两次读数互差应不大于 0.3mm。 8 真空激光准直系统安装完成后还应检查真空管道的测量真空度、保持真空度、漏 气率、抽真空时间,检验方法及评价标准应符合以下要求: 1) 测量真空度:在测量状态下,关闭真空泵,等待 0.5h,读取真空度值,应小于 66Pa。 2
36、) 保持真空度:在测量状态下,关闭真空泵,等待 168h,读取真空度值,应小 于 20kPa。 3) 漏气率:在测量状态下,关闭真空泵,读取真空度值,等待 168h 以上,在真 空度小于保持真空度状态下,读取真空度值和等待时间,计算漏气率,漏气率 应小于 120Pa/h。 4) 抽真空时间:从保持真空度开始计时,打开真空泵抽真空到测量真空度为止, 抽真空时间应小于 1h。 5.3.6 静力水准结构与组件应符合静力水准装置 DL/T 1739 的要求,静力水准装置安 装施工应满足以下要求: 1 应测量放样确定测点和基准点观测墩位置。墩面水平度允许偏差为 0.5,各测点 墩墩面高程与设计值的允许偏
37、差为 5mm。 2 安装前应将钵体、通水管、浮子清洗干净,测量液体采用蒸馏水或防冻液,加注 前应对测量液体进行排气处理。 3 静力水准仪应安装牢固,通水管连接后应进行漏气检查,通水管铺设应尽量平直, 按设计要求施工测点和管路的保护和保温设施。 4 测量液体应缓慢加注,加注过程不应掺气且不应使液体沾到浮子上,出现气泡应 DL / T 5784 2019 14 予排除。可通过调节观测点底座的螺杆进行微调,使静力水准仪读数在预定值内,加注后 应连接好通气管。 5 安装过程中应对静力水准仪、管路和监测线缆进行保护。 6 安装调试完成后应按照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GB/T 12897 中国家二等水
38、准测量方法对各测点和基准点的安装高程进行测量,同时观测各点静力水准仪读数作为初 始值。人工观测时平行观测两次,其读数差不大于 0.15mm 为合格,并取其算术平均值作 为初始值。 5.3.7 双金属管标装置结构与组件应符合双金属管标装置 DL/T 1738,其安装埋设应满 足以下要求: 1 按设计要求钻孔,安装前应冲洗钻孔,除净孔内残留岩粉,孔口应加塞保护。 2 双金属管标的钢管和铝管宜分别采用同一生产批次的,安装前应确定其温度线膨胀 系数。 3 按设计要求加工保护管,接头应连接牢固、密封防水,保护管底部 50cm 内壁应加 工成粗糙面,底端加盖防止漏水。用钻机辅助安装保护管,采用水泥浆将保护
39、管与孔壁间 隙填满,灌浆回填过程应将保护管提起 10cm 并保持保护管竖直,防止水和杂物进入保护 管口。 4 保护管固定后可安装钢管标和铝管标, 管标底部 100cm 应加工成花管, 孔径 4mm 6mm,面积开孔率宜为 10% 20%,接头应连接牢固、密封防水。安装到位后,用灌浆管 插入管标内,灌注高度为 100cm 150cm 的水泥浆液(水灰比 0.5:1) ,灌浆过程应将管标 提起 10cm。 5 并排双金属管标装置的钢管和铝管应同时下管,分别从支撑环的孔中穿过,每隔 200cm 安装一个支撑;同心双金属管标装置可采用同时下管或钢管、铝管依次下管的方法, 钢管与保护管之间以及钢管与铝管
40、之间每隔 200cm 安装一个支撑。 6 水准标点应牢固安装在钢管、铝管顶部。在孔口保护管周围浇筑混凝土观测墩,在 观测墩上牢固安装双金属标孔口装置, 宜建观测房或保护箱对双金属标及其孔口装置进行保 护。 7 双金属管标装置测读仪器安装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将测读仪器固定在孔口装置上时,确保位移计测量方向保持铅垂向。 2) 测读仪器触头应与双金属标位移传递板紧密接触。 3) 采用位移计测量时,宜将位移计初始位置调整至位移计量程中部位置。 5.3.8 测斜装置安装施工应满足以下要求: DL / T 5784 2019 15 1 测斜管安装施工应满足以下要求: 1) 按设计要求钻孔,岩石和混凝土
41、介质中测斜管安装前应冲洗钻孔,除净孔内残 留岩粉,孔口应加塞保护。 2) 测斜管宜在每节连接处外壁对应一条导槽作明显标记,用两根安全绳索套住管 底,缓慢放入孔中,逐节连接测斜管,连接时应确保导槽对正。测斜管的管底 和连接处均应进行密封防水处理,一般使用接头专用胶水及防水胶带进行密 封。 3) 孔内有水导致测斜管不便沉放时,应向测斜管内充以适量的清水,沉放过程中 应严格控制导槽对准设计观测方向, 测斜管安装完成后上端口导槽与设计观测 方向的偏差应不大于 1。 4) 测斜管安装就位后将孔壁间隙回填密实, 岩石和混凝土介质宜采用水泥浆回填, 土介质宜采用粘土浆液或细砂回填。 采用浆液回填时应向测斜管
42、内充适量清水 抵消浮力。 5) 混凝土中安装埋设测斜管可随混凝土浇筑施工进行,测斜管应采用钢筋牢固定 位,施工过程对管口进行保护,防止杂物入内,测斜管导槽方位控制与钻孔埋 设相同。 6) 安装过程中,应采取措施保护测斜管及其接头,不应挤压弯折和践踏,也不应 接触高温物体,管口应设临时保护措施。测斜管埋设完成后应采用测斜仪模拟 探头试放一次, 其应在管内上下运行自如, 再安装永久保护装置并宜加锁防护。 2 采用活动式测斜仪观测时,待测斜管与孔壁间隙回填灌浆凝固后或安装埋设稳定 24h 后,进行初期观测获取初始值。 3 采用固定式测斜仪观测时, 如无需更换测斜仪, 可将测斜仪按设计高程直接安装埋
43、设在建筑物内, 直接埋设时应保证测斜仪的滑轮平面与设计观测方向平行, 偏差不大于 1, 并准确测量记录测斜仪埋设高程;当需要更换测斜仪或重复利用测斜仪时,应预埋测斜管 进行安装,安装要求如下: 1) 应按设计间隔配置相应长度的支撑管(杆) ,并进行预装和编号。 2) 将测斜仪和支撑管(杆)按预装顺序连接牢靠,测斜仪的观测方向与导轮平面 一致,将导轮放入与设计观测方向一致的测斜管导槽中,用吊装绳索沿导槽缓 慢放入测斜管内,安装一节放入一节。 3) 测斜仪线缆和吊装绳索应平直绑扎在支撑管(杆)上。 DL / T 5784 2019 16 5.3.9 倾角仪安装施工应满足以下要求: 1 按设计要求测
44、量定位,定位误差不大于 5cm,在测点处清理出安装基面或安装固 定支架作为基面,基面应平整,将基准板牢固地固定在基面上。 2 当基准板安装在风化层或完整性较差的岩体表面时,应采用锚杆或钢管桩将基准 板基座与岩土体固结成一体。 3 监测地下岩土体结构等位置的转动位移时,可用钢管预埋到相应的钻孔内,回填 灌浆密实,将基准板固定在钢管顶部,钢管应竖直,基准板应水平。 4 在基准板上安装倾角仪,按设计要求安装保护装置。 5.3.10 多点变位计装置的结构与组件应满足多点变位计装置 DL/T 1272 要求,其安装 埋设应满足以下要求: 1 按设计要求钻孔、取芯,钻孔开孔宜根据多点变位计孔口装置尺寸扩孔
45、,钻孔完 成后应冲洗钻孔除净孔内残留岩粉,孔口应加塞保护。 2 安装前宜根据钻孔地质资料复核锚头安装位置,避免锚头安装在断层破碎带,并 根据锚头数量与位置配置锚头、传递杆、保护管、灌浆管、排气管、支撑板、减摩环、传 感器以及其他组件,应进行预安装并对组件进行编号。 3 多点变位计应从最深测点开始组装,组装顺序为锚头、传递杆、传递杆保护管、 减摩环、隔离板、支撑板、灌浆管、排气管、孔口装置,按下列要求组装: 1) 锚头与传递杆以及传递杆之间的连接应采取必要措施保证连接紧固。 2) 锚头与传递杆保护管、传递杆保护管与孔口装置,以及传递杆保护管之间连接 处,应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水泥浆渗入。 3) 支撑
46、板应间隔 200cm 400cm 布置,当采用灌浆锚固方式时,锚头之间应安装 隔离板。 4) 不锈钢传递杆与保护管之间宜间隔 100cm 200cm 安装减摩环。 5) 钻孔方向向下或水平安装时,如有灌浆要求,灌浆管长度应比最深锚头长 20cm 50cm,排气管应深入孔内 30cm 100cm。 6) 钻孔方向向上或斜向上安装时,如有灌浆要求,灌浆管宜深入孔内 3m 或至孔 深的一半处,排气管应比最深锚头长 20cm 50cm。 7) 灌浆管与排气管的前端应切割成 45斜角,避免与孔底接触堵住进、出浆通道。 4 应按照预安装的编号顺序进行组装,缓慢送入孔中并不得扭转,钻孔方向向下的 应使用安全
47、绳吊装,连接处不得滑脱。 DL / T 5784 2019 17 5 孔口装置中可安装模拟传感器固定传递杆和锚头位置,采用密封材料封堵钻孔孔 口间隙,待封堵材料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水泥灌浆,浆液水灰比宜为 0.5:1 或 0.6:1,灌浆 压力宜根据孔深、传感器承受能力及地质条件综合确定。灌浆应一次连续完成,排气管回 浓浆后结束灌浆,如发现浆液下降应迅速进行补灌。 6 传感器应在灌浆凝固后安装,并按设计要求进行预拉和固定。监测线缆芯线应进 行标记,与传感器一一对应。 7 孔口装置应采取保护措施,不宜外露。 5.3.11 滑动测微计安装施工应满足以下要求: 1 按设计要求钻孔,钻孔完成后应冲洗钻孔
48、,除净孔内残留岩粉,孔口应加塞保护。 2 将环形测量标芯与导管按刻线方向用密封胶连接为 100cm 一段,孔底导管应装有 底盖并密封防水;按编号顺序将逐段对接,旋紧定位螺栓,用吊装安全绳套住管底缓慢送 入钻孔内。 3 导管安装就位后应将孔壁间隙回填密实,岩石和混凝土介质宜采用水泥浆回填, 土介质宜采用粘土浆液或细砂回填。采用浆液回填时可向导管内充适量清水抵消浮力。 4 按设计要求安装孔口保护装置。 5.3.12 测缝计安装埋设应满足以下要求: 1 埋设在混凝土内用于监测缝的开合度的测缝计安装埋设应满足以下要求: 1) 宜在先浇混凝土块上垂直于缝面预埋测缝计套筒,也可钻孔埋设测缝计套筒。 2) 预埋套筒随混凝土浇筑埋设,螺纹口宜涂上黄油,套筒内应用棉纱或土工布填 塞后旋上筒盖,套筒盖宜涂刷红油漆以便查找。预先将套筒固定在设计位置再 浇筑混凝土并振捣密实, 也可将混凝土挖开后安装套筒再回填混凝土并振捣密 实。 3) 钻孔埋设套筒时应在先浇块上垂直于缝面钻孔,钻孔直径应略大于套筒底座的 直径,钻孔完成后应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