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J 688-2013 固定污染源废气 氟化氢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暂行).pdf

上传人:confusegate185 文档编号:1498880 上传时间:2021-02-21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7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HJ 688-2013 固定污染源废气 氟化氢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暂行).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HJ 688-2013 固定污染源废气 氟化氢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暂行).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HJ 688-2013 固定污染源废气 氟化氢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暂行).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HJ 688-2013 固定污染源废气 氟化氢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暂行).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HJ 688-2013 固定污染源废气 氟化氢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暂行).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HJ 6882013 固定污染源废气 氟化氢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暂行) Stationary source emissionDetermination of hydrogen fluoride Ion chromatography 2013-12-26发布 2014-03-01实施 环 境 保 护 部 发 布 HJ 6882013 i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公 告 2013年 第77号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规范环境监测工作,现批准固 定污染源废气 氟化氢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暂行)为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并予发布。 标准名称、编

2、号如下: 固定污染源废气 氟化氢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暂行)( HJ 6882013)。 以上标准自 2014 年 3 月 1 日起实施,由中国环境出版社出版,标准内容可在环境保护部网站 ()查询。 特此公告。 环境保护部 2013年12月26日 HJ 6882013 ii HJ 6882013 iii 目 次 前 言.iv 1 适用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方法原理.1 4 试剂和材料.1 5 仪器和设备.2 6 样品.3 7 分析步骤.4 8 结果计算与表示.5 9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5 10 废物处理.5 11 注意事项.5 HJ 6882013 iv 前 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

3、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保护环境,保障人 体健康,规范固定污染源废气中氟化氢的监测方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固定污染源废气中氟化氢的离子色谱法。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东营市环境监测站。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于2013年12月26日批准。 本标准自2014年3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HJ 6882013 1 固定污染源废气 氟化氢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暂行)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固定污染源废气中氟化氢的离子色谱法。 本标准适用于固定污染源废气中气态氟化物的测定,以氟化氢浓度表示,不

4、能测定碳氟化物,如氟 利昂。 当采样体积120 L,定容体积200 ml时,检出限为0.03 mg/m3,测定下限为0.12 mg/m3;定容体积 500 ml时,检出限为0.08 mg/m3,测定下限为0.32 mg/m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HJ/T 47 烟气采样器技术条件 HJ/T 48 烟尘采样器技术条件 HJ/T 365 危险废物(含医疗废物)焚烧处置设施二噁恶英排放监测技术规范 HJ/T 397 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 3 方法原理 本方法采用

5、加热的采样管连续从固定污染源采集废气样品,经加热的过滤器滤除颗粒物,废气样品 进入冷却的碱性吸收液,气态氟化物被吸收生成氟离子。经离子色谱仪分离检测,保留时间定性,响应 值定量。 4 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试剂;水,GB/T 6682,二级。 4.1 氢氧化钾(KOH)。 4.2 无水碳酸钠(Na2CO3)。 4.3 氟化钠(NaF),优级纯:在110下干燥2 h,于干燥器中保存。 4.4 吸收液 4.4.1 氢氧化钾溶液:c(KOH)= 0.1 mol/L。 称取5.6 g氢氧化钾(4.1), 溶 解于水,稀释至1 000 ml。 4.4.2 氢氧化钾-碳

6、酸钠溶液:c(KOH)= 0.006 mol/L,c(Na2CO3)= 0.008 mol/L。 称取0.33 g氢氧化钾(4.1)和0.85 g无水碳酸钠(4.2),溶解于水,稀释至1 000 ml。 4.5 淋洗液 4.5.1 氢氧化钾溶液:c(KOH)= 0.030 mol/L。 称取1.7 g氢氧化钾(4.1), 溶 解于水,稀释至1 000 ml。 HJ 6882013 2 4.5.2 氢氧化钾-碳酸钠溶液:c(KOH)= 0.001 8 mol/L,c(Na2CO3)= 0.002 4 mol/L。 称取0.1 g氢氧化钾(4.1)和0.26 g无水碳酸钠(4.2),溶解于水,稀释

7、至1 000 ml。 4.6 氟化钠标准贮备溶液:r(F-)= 500 mg/ml。 称取0.110 5 g氟化钠(4.3)溶解于水中,移入100 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贮于聚 乙烯瓶中,在4下可保存一个月,临用时取出放至室温再用。也可使用有证标准溶液进行配制。 4.7 氟化钠标准使用液:r(F-)= 5 mg/ml。 吸取1.00 ml氟化钠标准贮备溶液(4.6),移入 100 ml容量瓶中,用淋洗液(4.5)稀释至标线,摇 匀,临用现配。 4.8 微孔滤膜:孔径0.45 mm,材质为乙酸纤维或聚四氟乙烯(PTFE)。 5 仪器和设备 5.1 玻璃量器: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

8、用国家标准的A级玻璃量器。 5.2 烟气采样器:烟气采样器应符合HJ/T 47的技术要求,由采样管、过滤装置、吸收单元、干燥器、 冷却装置、流量计量和控制装置及抽气泵等组成,见图1。抽气泵应保证足够的抽气量,当采样系统负 载阻力为20 kPa时,抽气泵抽气流量应不低于2.0 L/min。 1 2 5 7 6 9 8 14 11 12 15 13 10 16 17 3 4 废气 1采样管;2过滤器;3、4截止阀;5、6主路的小型多孔玻板吸收瓶;7、8旁路的小型多孔玻板吸收瓶;9干燥器;10压 力传感器;11温度传感器;12流量传感器;13流量调节装置;14抽气泵;15烟道壁;16虚线内为加热区:

9、17冰水浴或 控制温度的冷却装置 图1 废气中氟化氢恒流采样装置示意图 5.3 等速采样烟气采样器:用烟尘采样器作为等速采样烟气采样器,应符合 HJ/T 48 的技术要求。采 样器由组合采样管、过滤装置、吸收单元、干燥器、冷却装置、流量计量和控制装置及抽气泵等组成, 见图2。也可参照HJ/T 365中推荐的仪器。 5.4 采样嘴:材质为硼硅酸盐玻璃、石英玻璃或钛合金,应符合HJ/T 48的要求。 5.5 采样管内衬管:材质为PTFE、硼硅酸盐玻璃、石英玻璃或钛合金,内衬管的内表面应光滑流畅。 5.6 过滤器:材质为石英玻璃纤维、PTFE 的滤筒、滤膜或钛合金烧结过滤器等;要求对粒径大于 0.5

10、 mm颗粒物的阻留效率超过99.9%。 5.7 过滤器支架:材质为 PTFE、硼硅酸盐玻璃或石英玻璃,尺寸与过滤器(5.6)相匹配,应便于取 放,接口处密封良好。 HJ 6882013 3 18 1 2 19 12 8 9 10 3 18 废气 4 5 6 7 16 11 15 17 13 14 1热电偶或热电阻温度计;2皮托管;3组合式采样管(含过滤器);4、5大型冲击吸收瓶;6空瓶;7干燥器;8微压传感 器;9压力传感器;10温度传感器;11流量传感器;12微处理系统;13微型打印机或接口;14显示器;15流量调节装置; 16冰水浴或控制温度的冷却装置;17抽气泵;18烟道壁;19虚线内为

11、加热区 图2 废气中氟化氢等速采样装置示意图 5.8 吸收瓶:材质为硼硅酸盐玻璃或石英玻璃的50 ml小型多孔玻板吸收瓶或250 ml大型冲击吸收瓶。 5.9 连接管:采样管出口与吸收瓶之间、吸收瓶之间、吸收瓶与干燥器之间的连接管为PTFE、聚丙烯、 聚乙烯或氟橡胶管,应尽量短。 5.10 冷却装置:冷却装置采用冰水浴或控制温度不超过5的其他装置。 5.11 贮液瓶:聚乙烯塑料瓶,容量为500 ml。 5.12 离子色谱仪:含电导检测器及阴离子色谱柱和阴离子保护柱。 5.13 实验室常用仪器。 6 样品 采样位置、采样点位、采样点数目和采样频次等参照HJ/T 397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废气采样

12、分为恒流采样和当废气中含有液滴时等速采样。采样管、过滤装置的温度控制在 1855 范围。 6.1 样品采集 6.1.1 恒流采样:在采样装置的主路和旁路上分别串联2支各装30 ml吸收液(4.4.1或4.4.2)的小型 多孔玻板吸收瓶(5.8)。用连接管(5.9)将采样管和吸收瓶及吸收瓶和干燥器连接,以2.0 L/min流量, 每个样品采样时间2060 min。采样后将连接管和吸收瓶一起拆下,用连接管密封吸收瓶。 6.1.2 等速采样:在采样装置上串联3支大型冲击吸收瓶(5.8),采样管和吸收瓶之间及吸收瓶之间用 连接管(5.9)连接。前两支吸收瓶各装有 75 ml 吸收液(4.4.1 或 4

13、.4.2),第 3 支为空瓶,并与干燥器 连接,以90%110%等速率采集废气样品,每个样品采样时间原则上不低于20 min。采样后将连接管 和吸收瓶一起拆下,用连接管密封吸收瓶。 注:不分析过滤器收集的颗粒物。 HJ 6882013 4 6.2 样品运输与保存 将吸收瓶垂直置于清洁的容器内运输。实验室内室温保存,时间不超过一周。 6.3 试样制备 6.3.1 试样 按6.1.1采样时,将主路吸收瓶中的吸收液转移至200 ml容量瓶中。 分别用适量水洗涤吸收瓶和连接管,将洗涤液合并至上述容量瓶中。重复该操作3次。 用水定容至刻度。将试样通过0.45 mm微孔滤膜(4.8)过滤得到试样溶液,转移

14、至储液瓶(5.11)中。 6.3.2 试样 按6.1.2采样时,除将大型冲击吸收瓶中的吸收液转移至500 ml容量瓶中,其余操作同6.3.1。 6.4 空白样品 准备2支密封的各装有与实际采样所需等量吸收液的吸收瓶,带至采样地点,不与采样器连接,采 样结束后,带回实验室。按6.3步骤处理,得到全程序空白试样。 7 分析步骤 7.1 色谱条件 参照仪器说明书进行选择。 7.2 标准曲线的绘制 取6支50 ml比色管,按表1配制标准系列。 表1 氟化钠标准系列 管号 0 1 2 3 4 5 NaF标准使用液/ml 0 2.00 5.00 10.0 20.0 50.0 淋洗液/ml 50.0 48.

15、0 45.0 40.0 30.0 0 F-浓度/(mg/ml) 0 0.20 0.50 1.00 2.00 5.00 混合均匀后,分别由低到高将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注入离子色谱仪,测量仪器响应值及保留时间。 以仪器响应值对氟离子浓度绘制标准曲线。 7.3 试样的测定 在与绘制标准曲线相同的条件下,将试样注入离子色谱仪测定氟离子浓度,保留时间定性,仪器响 应值定量。 7.4 空白的测定 除将全程序空白试样注入离子色谱仪,其余同试样的测定。 HJ 6882013 5 8 结果计算与表示 8.1 结果计算 固定污染源废气中氟化氢的浓度按下式计算。 s0 nd ()20.0HF 19.0 V V rrr

16、 -=() 式中:(HF)固定污染源废气中HF的浓度,mg/m3; rs试样中的氟离子浓度,mg/ml; r0空白试样中的氟离子浓度,mg/ml; V试样稀释后的体积,ml; Vnd标准状态下(273 K,101.325 kPa)干废气的采样体积,L。 8.2 结果表示 氟化氢浓度1.00 mg/m3时,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浓度小于1.00 mg/m3时,结果保留两位有效 数字。 9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9.1 每批样品应至少做一个全程序空白,空白值不得超过方法检出限。否则应查找原因,重新分析直 至合格之后才能分析样品。 9.2 每次样品分析应绘制校准曲线,校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应0.995。

17、9.3 每分析20个样品或一个批次样品(样品量少于20个),应分析一个校准曲线的中间点浓度的标准 溶液,其测定结果与最近一次校准曲线该点浓度的相对误差应10%。否则应重新绘制标准曲线。 9.4 每批样品至少测定10%的加标样品,样品数小于10时,应至少测定一个加标样品,加标回收率应 在80%120%之间。 10 废物处理 回收可利用的废弃物,不可回收的废弃物由具有资质的专业公司处理。 11 注意事项 11.1 吸收液浓度高于淋洗液浓度,当两者浓度相差较大时,测定误差大。因此,样品溶液在测定前需 稀释3.3倍,使样品溶液与淋洗液浓度相近。 11.2 当废气中氟化氢浓度低时,可增加采样体积和(或)

18、减小试样稀释后的体积;当废气中氟化氢浓 度高时,可减少采样体积和(或)增大试样稀释后的体积;当试样稀释后的体积发生变化时,配制的淋 洗液的浓度应做相应的调整。 11.3 试样中含有粒径超过0.45 mm的颗粒物时,颗粒物会对离子色谱柱造成影响,试样溶液在进入离 子色谱仪前预先过滤处理可以消除此种影响。 11.4 气泡对离子色谱柱分离效果有影响,进样时不能带入气泡。 HJ 6882013 6 11.5 硼硅酸盐玻璃具有化学惰性,耐酸耐碱,抗腐蚀性,可在800下使用。石英具有化学惰性、耐 HF的化学特性,可在900下使用。钛合金具有化学惰性,表面光滑,耐腐蚀,可在450550温度 下使用。PTFE 使用温度不得高于 250,否则将分解并释放氟化物。新制 PTFE 器件可能释放氟化物 气体,需要提前在采样的温度下进行加热处理。 11.6 恒流采样操作过程中,当废气开始流经主路时,为防止旁路的吸收液发生倒吸现象,应首先关闭 旁路的截止阀,然后打开主路的截止阀。此外,由于两个截止阀均位于加热范围内,温度较高,操作时 需戴隔热手套,以防烫伤。 11.7 本方法灵敏度高,吸收管、连接管及各器皿均应仔细洗涤,操作中注意防止自来水及空气中氟化 物的干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行业标准 > HJ环境保护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