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 T 4190-2020 规划水资源论证技术导则.pdf

上传人:unhappyhay135 文档编号:1504608 上传时间:2021-04-23 格式:PDF 页数:23 大小:1.3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7 T 4190-2020 规划水资源论证技术导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DB37 T 4190-2020 规划水资源论证技术导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DB37 T 4190-2020 规划水资源论证技术导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DB37 T 4190-2020 规划水资源论证技术导则.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DB37 T 4190-2020 规划水资源论证技术导则.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27.140 CCS P 56 DB37 山东省 地 方 标 准 DB37/T 4190 2020 规划水资源论证技术导则 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water resources assessment of planning 2020 - 11 - 10 发布 2020 - 12 - 10 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7/T 4190 2020 I 目 次 前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总则 . 2 4.1 论证原则 . 2 4.2 论证内容 . 2 4.3 论证工作程序 . 2 5 论

2、证范围、水平年及基础资料 . 3 5.1 论证范围 . 3 5.2 水平年 . 4 5.3 基础资料 . 4 6 规划分析 . 4 6.1 规划概述 . 4 6.2 规划涉水内容识别 . 4 6.3 规划相符性分析 . 5 7 水资源条件分析 . 5 7.1 一般规定 . 5 7.2 水资源状况 . 5 7.3 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分析 . 5 7.4 水 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分析及存在问题 . 5 8 需水预测及合理性分析 . 6 8.1 一般规定 . 6 8.2 现状供用水分析 . 6 8.3 需水预测 . 6 8.4 需水合理性分析 . 7 9 水源配置方案论证 . 7 9.1 一般规定 .

3、7 9.2 水源配置原则及方案比选 . 7 9.3 可供水量分析 . 8 9.4 取水水源水质 评价 . 9 9.5 水源配置方案评价 . 9 10 退水方案分析 . 9 DB37/T 4190 2020 II 10.1 一般规定 . 9 10.2 退水总量及污染物负荷 . 9 10.3 退水方案论证 . 9 11 节水评价 . 10 11.1 一般规定 . 10 11.2 现状节水水平评价与节水潜力分析 . 10 11.3 节水目标与指标评价 . 10 11.4 节 水符合性评价 . 10 11.5 节水评价结论与建议 . 11 12 规划实施影响分析 . 11 12.1 一般规定 . 11

4、 12.2 对水资源的影响分析 . 11 12.3 对水生态的影响分析 . 11 12.4 对相关利益方的影响分析 . 11 12.5 补偿方案建议 . 11 13 水资源节约、保护与管理措施 . 12 13.1 一般规定 . 12 13.2 节水措施 . 12 13.3 保护措施 . 12 13.4 管理措施 . 12 14 综合评价 . 13 14.1 一般规定 . 13 14.2 结论 . 13 14.3 建议 . 13 附录 A(资料性) 报告书编写提纲 . 14 附录 B(资料性) 报告书附件 . 17 参考文献 . 19 DB37/T 4190 2020 I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5、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部 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 文件 由山东省水利厅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 本 文件 起草单位:山东省水利 厅水资源管理处、水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山东水务工程咨询有限公 司。 本 文件 主要起草人:刘友春、廖展强、张军、李光、陈起川、马晓超、徐嘉璐、王君诺、郑彩霞、 题伟、刘开非、颜恒、张书龙、张弛、赵婷婷、刘春彤。 DB37/T 4190 2020 1 规划水资源论证技术导则 1 范围 本 文件 规定了规划水资源论证原则、内容、工作程序和技术方法

6、等,明确了取用水、节水评价等 环 节的论证要求。 本 文件 适用于山东省内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相关的空间布局类规划、行业专项类规划等规划水资源论 证报告书的编制和审查,其他类似的不同层级的规划可参照执行: a) 空间布局类规划。主 要包括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产业园区以及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新区总 体方案或城市群总体规划以及特定区域规划等; b) 行业专项类规划。主要 包括农业灌溉、电力开发(核电、火电、水电)石油石化、钢铁、造纸、 纺织、化工、食品等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和各类涉及水资源大规模开发利用的专项规划。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 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

7、: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T 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 SL/T 238 水资源评价导则 SL 395 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论证范围 assessment area 为进行规划水资源论证的水资源条件分 析、需水预测、水 源配置方案、退水方案 分析 而划定的范围。 3.2 非常规水源 unconventional water resources 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地表水、地下水的水资源,主要有再生

8、水、矿井(坑)水、淡化海水等。 3.3 重复利用率 recycle ratio 在一定的计量时间内,生产过程中使用的重复利用水量与用水量的百分比。 3.4 DB37/T 4190 2020 2 节水评价 water-saving evaluate 对现状及规划的节水量和减排水量、用水效率、节水效益等的分析、评价、确认过程。 3.5 节水潜力 water-saving potential 以各部门和各行业(或作物)通过综合节水措施所达到的节水指标为参照标准,分析现状用水水平 与节水指 标的差值,并根据现状发展的实物量计算可能最大的节水量。 4 总则 4.1 论证原则 4.1.1 合法合规原则。符

9、合相关的法律法规、水资源综合规划以及水资源管理要求,并与规划范围内 的上层规划及其他规划相协调。 4.1.2 客观公正原则。规划水资源论证必须客观公正,综合评价规划实施后对水资源及水生态可能造 成的影响。 4.1.3 早期介入原则。规划水资源论证应尽可能在规划编制的初期介入,促进规划布局与水资源条件 之间关系的长期协调、健康稳定。 4.1.4 规划范围 内的单项建设项目、工业园区(产业园区)等水资源论证的结论应与规划水资源论证 的结论相符。 4.2 论证内容 4.2.1 规划水资源论证 包括规划分析、水资源条件分析、需水预测及合理性分析、水源配置方案论证、 退水方案分析、节水评价、规划实施影响

10、分析及水资源节约、保护与管理措施等。 4.2.2 规划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可参照附录 A 编写。 4.2.3 规划水资源论证报告书附件可参 照附录 B 编写。 4.3 论证工作程序 论证工作程序包括准备、分析与论证、送审与审查等阶段 , 必要时需编制工作大纲。规划水资源论 证工作程序见图 1。 DB37/T 4190 2020 3 法 律 法 规 、 规 范 标 准 、 相 关 文 件 等 相 关 规 划 、 区 域 水 资 源 管 理 要 求 等 现 场 调 研 及 资 料 收 集 规 划 分 析 规 划 规 模 、 布 局 规 划 涉 水 内 容 识 别 规 划 符 合 性 分 析论 证 范

11、围 、 水 平 年 水 资 源 条 件 分 析 水 资 源 状 况 水 资 源 开 发 利 用 状 况 水 资 源 开 发 利 用 潜 力 及 存 在 的 问 题 需 水 预 测 及 合 理 性 分 析 规 划 范 围 现 状 用 水 分 析 规 划 需 水 预 测 规 划 需 水 合 理 性 分 析 水 源 配 置 方 案 论 证 可 供 水 量 分 析 水 源 水 质 分 析 水 源 配 置 方 案水 源 比 选 退 水 方 案 分 析 污 染 物 负 荷退 水 总 量 退 水 方 案 论 证 节 水 评 价 节 水 目 标 和 指 标 评 价 节 水 符 合 性 评 价现 状 节 水 评

12、 价 规 划 实 施 影 响 分 析 对 水 生 态 的 影 响对 水 资 源 的 影 响 对 相 关 利 益 方 的 影 响 水 资 源 节 约 、 保 护 与 管 理 措 施 综 合 评 价 规 划 调 整 建 议 规 划 水 资 源 论 证 报 告 书 ( 送 审 稿 ) 报 告 书 修 改 规 划 水 资 源 论 证 报 告 书 ( 报 批 稿 ) 技 术 审 查 准 备 阶 段 分 析 与 论 证 阶 段 送 审 与 审 查 阶 段 工 作 大 纲 专 家 咨 询 图 1 规划水资源论证工作程序图 5 论证范围、水平年及基础资料 5.1 论证范围 DB37/T 4190 2020 4

13、 5.1.1 以规划所确定的范围为基础,结合与规划取水 、供水、用水、退水有直接影响的区域,统筹考 虑流域(区域)水资源管理的需要,综合确定论证范围。可根据规划取水水源、取水影响等论证对象与 内容的不同及其必要性进一步划分取水水源论证范围、取水影响范围等,其确定原则和方法 参照 GB/T 35580。 5.1.2 应在流域水系图或行 政区划图的基础上,绘制规划水资源论证范围图,并在图上标注主要水系、 水文站网、主要供水工程、规划的供水水源等。附图应简洁、清晰,可根据需要合并或者单独绘制。 5.2 水平年 5.2.1 现状水平年选取应具代表性,宜取最近年份,并考虑水文情势和资料条件,避免特枯水年

14、和特 丰水年。 5.2.2 规划水平年主要考虑规划实 施的计划安排,并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流域(区域)水资 源规划等有关规划水平年相协调,原则上应与规划水平年相一致。 5.3 基础资料 5.3.1 与规划相关的基础资料,包括规划背景、规划报告、专题报告、规划项目立项(意向)文件及 实施方案等。 5.3.2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城乡规划、以及行业发展规划等。 5.3.3 论证范围内已批复的流域(区域)水资源综合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节水规划等专项规划, 已批准的水量分配方案、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等水资源管理要求。 5.3.4 论证范围的

15、自 然地理概况,气候气象、水文地质、河流湖泊、水环境与水生态、社会经济等资 料,水文资料、水资源评价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资料,及水利统计年报、水资源公报、统计年鉴和其 他有关的统计公报等资料。 5.3.5 与现状及规划取水水源相关的供水工程、水源地等基础设施建设基本情况,包括供水能力、现 状和规划用水户及其取水量、实际供水量等资料,水资源节约保护措施及实施的基本情况等。 5.3.6 其他有关专项论证报告和专项专题研究成果等。 5.3.7 当资料缺乏或者不能满 足论证要求时,需开展补充必要的调查或监测。 6 规划分析 6.1 规划概述 6.1.1 简要介绍规划方案的名称、层级、属 性及其规划编制

16、的背景、定位、规划范围、空间布局、规 划期、实施计划安排等内容,并给出规划范围、空间布局相应的图、表。 6.1.2 简要介绍规划方案的目标、规模等情况,包括规划的人口、面积、土地利用情况、产业布局、 产业结构、工业产值等。 6.1.3 对于已 实施规划,简要介绍实施情况,以及与规划方案及批复的符合性。 6.2 规划涉水内容识别 6.2.1 简要介绍规划方案涉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目标、指标、布局和方案,主要包括规划需水量、水 资源配置方案、退水方案、节水措施与水资源保护目标等。 6.2.2 简要分析规划区内现有行业用水单元用水量及用水效率。明确单位产量用水量、 单位产值用水 量、亩均灌溉用水量、单

17、位面积用水量、人均用水量、重复利用率等相关指标。 6.2.3 当规划方案中 缺乏需水量和水资源配置方案成果时,应在规划水资源论证阶段开展规划需水量 DB37/T 4190 2020 5 和水资源配置方案的分析论证工作。 6.3 规划 相符性分析 6.3.1 简要分析规划目标、规模、布局等规划内容与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上层级空间规划、专项规 划及产业政策要求的符合性。 6.3.2 分析规划与其他同层级规划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之间的一致性和协调性。 6.3.3 分析规划方案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与流域(区域)水资源综合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节水 规划等的相符性。 6.3.4 分析规划方案与最 严格

18、水资源管理制度 、节能减排等相关政策的相符性。 7 水资源条件分析 7.1 一般规定 7.1.1 根据政府或水行政主管部门已发布或批复的水资源相关规划、统计年鉴、水资源公报、水资源 开发利用调查评价成果等,分析论证范围内水资源状况、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水功能区水质情况等内 容。 7.1.2 简要介绍论证范围内水资源管理的政策要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控制目标落实情况。 7.1.3 分析论证范 围内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提出水资源节约保护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7.2 水资源状况 7.2.1 说明论证范围内的自然地理、水文气象、河流水系、水文地质、生态环境现状与保护目标、社 会经济等 情况。 7.

19、2.2 在水资源调查评价及其他现有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现场勘查、调研和收集的资料,分析论证范 围内的水资源数量(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水资源总量、地表水可利用量和地下水可开采量)、 质量和时空分布特点及变化趋势。 7.2.3 在地下水超采区,应简要介绍地下水超采区的类型、分布、数量、面积、超采程度及治理状况 等。 7.2.4 简要介绍论证范围内可利用的外调水量及再生水、矿井(坑)水、淡化海水等非常规水源情况。 7.2.5 水资源量和水质评价应符合 GB 3838、 SL/T 238、 SL 395 和 GB/T 14848 等标准规范的要求, 对于水污染严 重地区 ,应分析污染源和主要污染

20、物的状况及变化趋势。 7.3 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分析 7.3.1 说明论证范围内各类供水工程现状,包括地表水工程、地下水工程、调水工程及其他水源工程。 7.3.2 以流域(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调查评价成果为基础,结合现场调查和收集的论证范围内实际 供水量、用水量和需水量等有关资料,分析论证范围内的供用水情况,分析论证范围内现状水平年不同 来水情况下的水资源供需平衡状况,分析水资源现状开发利用程度及其紧缺程度。 7.3.3 结合区域水资源开 发利用状况,分析评价论证范围内现状用水效率和用水水平,以及最严格水 资源管理制度控制目标落 实情况。 7.4 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分析及存在问题 7.4.1

21、结合区域水资源条件及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成果,分析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 DB37/T 4190 2020 6 7.4.2 根据论证范围内的水量分配方案、用水总量控制目标、用水效率控制目标等落实情况,水资源 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有关规划,结合现有开发利用情况,分析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 7.4.3 根据论证范围内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产业结构和用水结构现状,分析区域节水潜力。 7.4.4 从水资源禀赋条件、水资源开 发利用程度、节水与用水水平、水环境状况、生态环境用水保障 情况、水资源管理等方面,分析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8 需水预测及合理性 分析 8.1 一般规定 8.1.1 规划需水预

22、测应突出节水优先的方针,遵循总量控制、定额管理、预测方法切实可行的原则。 8.1.2 规划需水量应符合区域用水总量控制管理要求,用水指标应符合区域用水效率控制管理要求, 并与区域水资源配置、节约、保护等总体政策要求相协调。 8.1.3 需水预测宜遵循“多种方法,综合分析、合理确定”的原则,并根据区域用水总量控制、用水 效率控制等水资源管理要求,分析评估需水规模的合理性。 8.1.4 对已部分实施的规划,应简要介绍规划实施情况,调查已实施部分供、用、耗、排水情况,分 析评价现状用水水平、用水 效率等指标。 8.2 现状供用水分析 8.2.1 以规 划范围现状水平年的实际供水、用水和节水资料作为分

23、析的基础,采用近 5 年供用水资料 进行规划范围内现状供用水量分析。 8.2.2 分析规划范围内不同用水户实际用水情况,明确用水量、用水过程、水量损失等。合理选择用 水指标,分析各行业以及典型用水户现状用水效率情况。 8.2.3 按照国家相关标 准、规划所在区域发布的用水定额标准,并参照国内外同类地区先进用水水平, 分析现状用水效率指标的合理性。 8.3 需水预测 8.3.1 应结合规划提出的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发展目标、主导产业、发展规模、空间结构与布局、 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目标等,对生活、工业、农业、生态环境等需 水量进行分项预测,同时提出各行业 规划水平年的需水水质要求。 8.3.2 结

24、合区域水资源管理要求及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充分考虑用水技术和工艺改革、水资源循 环利用水平提高、产业结构与布局调整等因素对水资源需求的影 响,合理选择用水指标,其中综合类规 划应同时选择综合指标和分类指标,产业发展规划应突出单位产品取水量指标。 8.3.3 规划需水预测应遵循“预测成果偏于安全、预测方法简单可行”的原则,并采用多种预测方法 比较分析,一般常用方法包括定额法、类比法、趋势法等 : a) 采用定额法时,选用的定额应符合 8.3.2 确定的用水指标的要求 ; b) 采用类比法时,应论证类比对象的可类比性。有条件时应选择具体典型项目,按照优水优用、 分质供水的原则,绘制水量平衡图,开

25、展水平衡分析,论证类比法需要的用水指标 ; c) 采用趋势法时,应在统计现有数据的基础上,寻求需水量的变化规律。通过研究预测需水量与 时间因素之间的统计关系,建立回归方程式,对各规划水平年需水进行预测。 8.3.4 规划尚未实施的,宜综合多种方法进行需水量预测;规划部分实施 的,宜基于现状用水调查情 况,以类比法为主进行需水量预测;规划实施完成的,应结合实际用水情况,合理进行需水量预测。 8.3.5 在需 水预测的基础上,根据各规划 水平年的需(用)水结构,提出不同规划水平年总需水量。 DB37/T 4190 2020 7 8.4 需水合理性分析 8.4.1 应在区域水资源配置规划的基础上,考

26、虑区域同层级规划及区域内其他用水行业的用水需求, 以及规划实施前后对水资源在空间、时间以及行业间配置格局的变化,分析论证规划需水的合理性。 8.4.2 应在充分考虑规划所在区域的流域规划、水资源综合规划等的基础上,分析规划需水与区域用 水总量控制目标的符合性。 8.4.3 分析论证规划实施的用水效率是否满足流域(区域)水资源综合规划、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中 的效率指标及用水效率控制目标的要求,对比分析现状及规划水平年的用水水平,评价规划 用水效率合 理性及其先进性。区域用水效率综合指标一般包括: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人均综合用水量、废污 水处理回用率等;行业用水效率指标一般包括:农业灌溉水有效

27、利用系数、供水管网漏失率、单位工业 增加值用水量、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单位产品产量用取水量等。 8.4.4 当规划需水不满足区域 水资源管理要求的,应在强化节水措施的基础上,提出调整规划规模的 意见和建议。 9 水源配置方案论证 9.1 一般规定 9.1.1 应根据流域(区域)水资源综合规划、区域水资源管理政策确定的水资源配置格局,结合区域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需水预测等成果,开展区域水资源配置论 证。 9.1.2 对规划已明确供水方案的,应对该供水方案进行复核,分析方案供水能力及其可靠性和合理性。 9.1.3 对规划未明确供水方案的,应综合考虑规划区域现状、规划水源工程及其布局情况,对地表水

28、、 外调水、非常规水、地下水等多种水源实行统一配置,根据规划需水的特点,综合考虑其水量、水质的 要求,选择供水水源,经科学比选后合理确定不同区域、不同水源、不同用水行业间的供用水量配置成 果,提出科学合理的水源配置方案。 9.1.4 应结合各水源的条件,分析各水源的开发利用及对第三方的影响等方面内容,论证规划水源方 案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9.1.5 应根据规划需水预测 成果及水源布局、水量、水质分析成果,对水源配置方案进行合理性分析。 当水源无法满足规划需水要求时,应提出调整规划规模的意见和建议。 9.1.6 取水水源已经获得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复的,可直接引用其结果;已列入国家或省级行政区

29、有关规划的工程,在对其实施条件论证的基础上予以考虑。如可供水量分析成果缺失或有明显不足的, 应开展专题分析。 9.1.7 规划对现有主要供水 水源作出重大调整的,或者现有主要供水水源的取水量出现较大变化的情 况,应对其可行性、可靠性和合理性进行分析论证。 9.2 水源配置原则及方案比选 9.2.1 水源配置应遵循“科学配置地表水,积极利 用外调水,控制开采地下水”的原则,并将再生水、 雨洪水、微咸水、淡化海水等非常规水源纳入区域水资源统一配置。 9.2.2 水源配置应结合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对水量与水质的要求,本着优水优用、分质供水的原则, 在优先满足生活用水的前提下,综合考虑民生、经济、生态

30、情况确定农业、工业、航运、生态等其他用 水需求的供水优先级。 9.2.3 根据水源配置原则,统筹考虑规划范围内的水源情况,经过科学比选后,提出初步的水源配置 方案。供水水源一般有当地地表水、外调水(长江水、黄河水等)、非常规水源(以再生水、淡化海水 DB37/T 4190 2020 8 为主)、地下水。水源配置方案中涉及两 种及以上供水水源的,供水水源的优先顺序应依据规划范围内 的水源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合理确定。 9.2.4 当地水源条件匮乏的地区建议优先考虑客水水源及当地再生水的利用;南水北调受水区建议客 水水源优先考虑选用长江水;地下水限采区应严格控制地下水的利用,优先考虑其他水源,必须

31、以地下 水为水源的,应对取用地下水的必要性进行充分论证;地下水禁采区及城市公共供水管网覆盖区域禁止 新增地下水取水,已有的或未经批准的地下水取水工程应限期封闭,调整取水布局。地下水原则上不再 配置给高耗水行业。 9.2.5 规划水源宜采用有管辖权的地方人民政府或有关主管部 门批复的水资源综合规划、水量分配方 案(协议)等有关成果,并附相关支撑材料。 9.2.6 工业冷却循环、 农田林场灌溉、城市绿化、环境卫生、景观生态等对水质要求不高的用水对象, 应优先使用再生水,沿海地区宜推行海水利用,控制、减少新鲜淡水利用量。 9.3 可供水量分析 9.3.1 取水水源已获得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复的,可直

32、接引用其成果,并提供水源的依据或者支撑 性材料。对无现成成果可引用的,按下述要求进行计算。 9.3.2 地表水可供水量分析。结合供水工程的设计供水能力、不同水平年和不同保证率的来水与用水 过程,通过水量调节计算确定可供水量,其计算方案可参照 SL 104、 SL 278 和 SL 429。对于已有水量 分配方案或协议(我省主要跨区域的河流及边界水库)的地表水取水水源,还应分析地表水取水水量与 水量分配方案或协议的相符性。 9.3.3 外调水可供水 量分析。应依据“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分析 评估引调水的合理性,明确调水工程的可供水量和水质,并附主管部门的水源配置承诺

33、文件 : a) 利用已建调水 工程为取水水源的,应收集工程建成后的实际运行资料,分析调水工程的供水能 力、现有取用水户的用水量和可供水量 ; b) 利用规划调水工 程为取水水源的,应以批准的调水工程规划 、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设计报告为主 要依据,结合规划范围内的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成果,论证规划范围内的外调水分配方案。 9.3.4 地下水可供水量分析。应结合地下水水源所在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在地下水补给量、储存量和 排泄量的计算基础上,进行水均衡分析,计算地下水水资源量,分析地下水可开采量。对于现状已出现 地下水超采的区域,严格控制新增地下水开采量;对于地下水有开采潜力的区域,应以地下水可开采量 为

34、控制,结合论证范围内已有用户和规划用户开采量,综合分析确定地下水取水范围和开采量。 9.3.5 非常规水源 可供水量分析。应结合现状及规划工程建设情况 ,分析其供水对象、可供水量 。 a) 以再生水作 为取水水源的,应在分析产业布局结构与再生水利用格局空间匹配性的基础上,结 合水资源保护和再生水利用等相关规划,基于污水处理设施进出水量可靠性和出水水质稳定性 的深入分析,提出再生水的可供水量 。 b) 以矿井(坑)水作为取水水源的,应以实测矿井(坑)排水量和预测涌水量为依据,以水文地 质条件、矿井(坑)水防治措施以及估算涌水量的水文要素和含水层参数等的因素,考虑衰减 系数及开采量稳定性,分析矿井

35、(坑)水可供水量 。 c) 以淡化海水作为取水水源的,应结合海水利用相关规划,合理安排海水淡化工程 建设,分析论 证海水利用的可供水量、 水质保障与稳定性。 9.3.6 从公共供水管网工程取水的,应收集公共供水工程的实际运行资料,结合公共供水工程水源供 给情况,根据已有工程和管网的现状供水能力、接入条件、现有和规划取用水户的用(需)水量等方面, 分析其可供水量。 9.3.7 对于计划通过水 权交易获得取水权的,应对水权交易进行充分论证,分析水权交易的可行性, 并提供水权交易流转、双方交易意向文件等相关支撑性文件。 DB37/T 4190 2020 9 9.4 取水水源水质评价 9.4.1 水质

36、评价应充分利用现有水质监测资料,当取水水源所在水域缺少资料不能满足评价要求时, 应开展相应的水质检测,并把检 测报告作为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的附件。 9.4.2 地表水水质评价应执行 GB 3838 和 SL 395 的规定。 9.4.3 地下水水质评价应执行 GB/T 14848 的规定。 9.4.4 再生水 水源水质评价,应根据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工艺及要求,结合实测的进水水质和出水 水质,评价水质的可能变化范围。 9.5 水源配置方案评价 9.5.1 结合区域水资源管理政策、水资源配置方案、可供水量分析及规划需水预测成果,提出水源方 案,并进行规划水平年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9.5.2 分析各类取水水源结构合理性及规划取水要求匹配性。多水源供水时,既要考虑多水源联合供 水的安全性,还应明确不同水源 供水对象的优先次序及供水保证率。 9.5.3 结合供水水源水量、水质分析,论证供水水源和供水方案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9.5.4 根据不同供水水源的水量、水质、布局等条件,从水源配置原则、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