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AS-CL01-A018:2021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建设工程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pdf

上传人:周芸 文档编号:1519606 上传时间:2021-08-29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82.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CNAS-CL01-A018:2021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建设工程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CNAS-CL01-A018:2021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建设工程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CNAS-CL01-A018:2021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建设工程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CNAS-CL01-A018:2021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建设工程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CNAS-CL01-A018:2021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建设工程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2021 年 01 月 01 日发布 2021 年 05 月 01 日实施 CNAS-CL01-A018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 建设 工程 检测 领域的应用说明 Guidance on the Application of Laboratory Competence Accreditation Criteria in the Field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esting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2021 年 01 月 01 日发布 2021 年 05 月 01 日实施 目 次 1 范围 . 2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2 3 术语和定义 .

2、 2 4 通用要求 . 2 5 结构要求 . 2 6 资源要求 . 2 6.1 总则 . 2 6.2 人员 . 2 6.3 设施和环境条件 . 5 6.4 设备 . 5 6.5 计量溯源性 . 5 6.6 外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 . 5 7 过程要求 . 5 7.1 要求、标书和合同的评审 . 5 7.2 方法的选择、验证和确认 . 5 7.3 抽样 . 5 7.4 检测和校准物品的处置 . 5 7.5 技术记录 . 5 7.6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 6 7.7 确保结果的有效性 . 6 7.8 报告结果 . 6 7.9 投诉 . 6 7.10 不符合工作 . 6 7.11 数据控制和信息管理

3、 . 6 8 管理体系要求 . 6 8.1 方式 . 6 8.2 管理体系文件(方式 A) . 6 8.3 管理体系文件的控制(方式 A) . 6 8.4 记录控制(方式 A) . 6 8.5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方式 A) . 6 8.6 改进(方式 A) . 6 8.7 纠正措施(方式 A) . 6 8.8 内部审核 (方式 A) . 6 8.9 管理评审(方式 A) . 6 CNAS-CL01-A018:2021 第 1 页 共 6 页 2021 年 01 月 01 日发布 2021 年 05 月 01 日实施 前 言 本文件由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英文 缩写: CNAS)制定

4、,是 CNAS 根据 建 设工程 检测的特性而对 CNAS-CL01:201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 所作的进 一步说明,并不增加或减少该准则的要求。 建设工程 检测是 CNAS对实验室认可领域之一 , 该领域涉及建筑、市政、交通 、水利 等行业的土木工程检测等 。 本文件与 CNAS-CL01:201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同时使用。 若从事建 筑机械检测中涉及到特种设备的要满足特种设备行业的要求。 在结构编排上,本文件章、节的条款号和条款名称均采用 CNAS-CL01:2018 中章、 节条款号和名称, 对 CNAS-CL01:2018 应用说明的具体内容在对应条款后给出。 本

5、文件代替: CNAS-CL01-A018:2018。 相对于 CNAS-CL01-A018:2018,本文件除编辑性修订外,主要技术变化为: 修改并细化 了人员方面的要求 ,删减专业技术人员同等能力要求; 增加了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注释解释 ,并 重新编排了“注”的序号 ; 增加了“从事交通、水利行业结构工程检测的,应具有国家承认的相应 职 业资格” 的要求; 增加了从事 人防工程、消防工程、建筑防雷 工程 、建筑节能工程 检测的 人员要求 ; 增加 了“从事建设工程领域检测的人员, 从业人员的 执业资格证书须注册到人员 所在的检测机构,特殊行业管理规定除外”的要求。 本文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

6、本发布情 况为: CNAS-CL34: 2012; CNAS-CL44: 2013; CNAS-CL44: 2015; CNAS-CL01-A018:2018。 CNAS-CL01-A018:2021 第 2 页 共 6 页 2021 年 01 月 01 日发布 2021 年 05 月 01 日实施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 认可准则在 建设 工程 检测 领域的应用说明 1 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 CNAS对建设工程检测领域的认可。该领域涉及建筑、市政、交通 、水利 等行业的土木工程检测等。 当本文件的规定与 CNAS-CL01-G001不一致时,以本文件为准。 其他建设工程领域中 相关 检测认可 参

7、照 本文件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参考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不可缺少。对注明日期的参考文件,只采用所引用的 版本;对没有注明日期的参考文件,采用最新的版本 (包括任何的修订 )。 CNAS-CL01:2018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 CNAS-CL01-G001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应用要求 CNAS-CL01-A006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无损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 3 术语和定义 在 CNAS-CL01:2018 中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通用要求 5 结构 要求 6 资源要求 6.1 总则 6.2 人员 6.2.2 实验室从事 建设工程 检测工作的

8、专业技术人员 注 1应具有 建设工程 检测相关专业技 术经历,并经过上岗培训、考核和授权 。 实验室成 立年限小 于 3年 或 实验室最高管理者(或 主要管理者)发生变更 时 , 实验室最高 管理者(或主要管理者) 应参加过实验室质量管理 或认可相关知识的培训。 管理层中 从事 实验室技术管理 的人员 应具有 相关专业 高级技术职称 ,在 本实验室工作 2年以上 且 具有 5年以上检测及管理经历 。技术管理者除 熟悉 专业知识外,还应熟悉认可准 则中要求的相关技术内容,例如测量溯源性、测量不确定度及质量控制等 。 管理层中 从事 实验室质量 管理的人员 应具有中级以上(含中级)技术职称 或同等

9、能力 CNAS-CL01-A018:2021 第 3 页 共 6 页 2021 年 01 月 01 日发布 2021 年 05 月 01 日实施 注 2,在本实验室工作 2年以上 且 具有 5年以上检测及管理经历, 经过实验室质量管理的 培训并能提供相应有效证据。 注 1:专业技术人员指检测人员、进行检测结果复核的人员、检测方法验证或确认的人员、签发证书或 报告的人员(包括授权签字人)。 注 2: 同等能力指 博士 学位以上(含),从事相关专业工作 1年及以上 ;或 硕士学位以上(含),从事 相关专业工作 3年 及 以 上;或大学本科毕业,从事相关专业工作 5年 及 以上;或大专毕业后,从事专

10、业 技术工作 8年 及 以上。 从事建 设 工程检测的专业技术人员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并经考核合格的,可独立开展 检测工作: a)具 有 相关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 且不低于 1 年的相关检测工作经历; b)具有 相关专业大专学历, 且不低于 3 年的相关 检测工作经历; c)具 有中专(高中)学历和 10 年以上的相关检测经历。 实验室应对检测人员进行 管理 体系、检测知识及技能的培训,并经理论和现场操作考 核合 格后,方可授权上岗。 检测报告审核 人、监督 员 应具有 建设工程相关专业 工程 师及以上技术职称 , 且从事相 关专业检测工作 3年以上; 检测报告授权签字人应具有 建设工程相关

11、专业 高级工程师及以上技术职称 , 在 本实验 室工作 1 年以上 且从事相关专业检测工作 5 年以上 。 地基基础工程检测、建筑结构工程检测、建筑幕墙工程、桥梁隧道工程、交通安全设 施工程检测 、人防工程、消防工程、建筑防雷工程 、建筑节能工程 ,除应符合上述要求外, 还应满足下列要求: a) 地基基础工程检测 专业技术人员中从事地基基础检测工作 3 年以上并具有 相关专业 中级以上(含中级) 技术职称 的不得少于 4 名 , 其中具有相关专业高级职称的不得少于 2 名。 从事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工程检测的,至少 1 人应当具备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执业 资格 ; 从事交通 、水利 行业地基基础

12、工程检测的,应具有国家承认的相应的 职 业资格。 b) 建筑结构工程检测 专业技术人员中从事建筑结构工程检测工作 3 年以上并具有 相关专业 中级以上(含中 级)技术职称 的不得少 于 4 名, 其中具有相关专业高级职称的不得少于 2 名。 从事建筑结构工程检测的,至少 1 人 应当具备 一 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执业资格。从事钢 结构焊接质量检测应满足 CNAS-CL01-A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无损检测 CNAS-CL01-A018:2021 第 4 页 共 6 页 2021 年 01 月 01 日发布 2021 年 05 月 01 日实施 领域的应用说明的要求。 从事交通 、水利

13、行业 结构 工程检测的,应具有国家承认的相应的 职 业资格。 c) 建筑幕墙工程检测 专业技术人员中从 事建筑幕墙检测工作 3 年以上并具有相关专业 中级以上(含中级) 技术 职称 的 不得少于 4 名 ,其中具有相关专业高级职称的不得少于 2 名。 d) 桥梁隧道工程 专业技术人员中从事桥梁隧道工程检测工作 3 年以上并具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含中 级)技术职称的不得少于 7 名, 其中具有相关专业高级职称的不得少于 2 名 。 从事桥梁隧道工程检测的, 至少有 7 人 应具有国家承认的桥隧专业 职 业资格。 e) 交通安全设施工程检测 专业技术人员中从事交通安全设施检测工作 3 年以上并具有

14、 相关专业 中级以上(含中 级)技术职称的不得少于 5 名, 其中具有相关专业高级职称的不得少于 1 名 。 从事交通安全设施工程检测的, 至少有 3 人应具有国家承认的交通安全设施专业 职 业 资格。 f) 人防工程 专业技术人员中从事人防工程检测工作 3 年以上并具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含中级) 技术职称的不得少于 8 名,其中具有相关专业高级职称的不得少于 3 名。 从事人防工程检测的, 相关专业领域要覆盖机械、力学、土木等领域。 g)消防工程 专业技术人员中从事消防工程检测工作 3 年以上并具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含中级) 技术职称的不得少于 4 名,其中具有相关专业 高级职称的不得少于

15、2 名 。 从事消防工程检测的, 相关专业领域要覆盖消防、 机械、 电气、土木等领域。 有职业 资格要求的需持职业资格证书 ,还应符合行业主管部门的要求 。 h)建筑防雷工程 专业技术人员中从事建筑防雷工程检测工作 3 年以上并具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含中 级)技术职称的不得少于 6 名,其中具有相关专业高级职称的不得少于 2 名。 从事建筑防雷工程检测的, 相关专业领域要覆盖电气、通信、土木等领域。 i) 建筑节能工程 专业技术人员中从事建筑节能工程检测工作 3 年以上并具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含中 CNAS-CL01-A018:2021 第 5 页 共 6 页 2021 年 01 月 01 日

16、发布 2021 年 05 月 01 日实施 级)技术职称的不 得少于 4 名,其中具有相关专业高级职称的不得少于 2 名。 从事建筑节能工程检测的,相关专业领域要覆盖建筑物理、暖通、电气、土木等领域。 从事 建设工程领域 检测 的人员, 应是实验室签约聘用的专职人员, 不得同时在 其它 同 类 检测 机构中执业。 从业人员 的执业资格证书须注册到人员所在的检测机构,行业特殊管 理规定除外。 6.2.5 d) 实验室应根据需要设立技术监督员,该人员应有能力对检测工作提供足够的技术 指导和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价和说明。实验室应制定保证技术监督工作有效进行的程序。 6.3 设施和环境条件 6.3.2 实

17、验室应制 定并实施有关现场检测安全的文件化程序及作业指导书,配备相应的安 全防护设施。 6.4 设备 6.4.3 实验室应制定并实施有关现场检测设备(含软件)的运输、使用和保护措施的文件 化程序,确保设备功能正常并防止污染或损坏。 用于现场检测的设备,应建立出入库登记制度。现场检测设备在使用前和返回后应对 其功能和校准状态进行核查 ,并保存相关记录 。 6.5 计量溯源性 6.6 外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 7 过程要求 7.1 要求、标书和合同的评审 7.2 方法的选择、验证和确认 7.2.1.3 必要时,实验室对申请认可的国际标准 方法、其它国家和地区标准方法应制定作 业指导书,该作业指导书应详

18、细说明如何利用实验室的设施、装置、设备和人员进行检测。 7.2.2.1 当实验室采用自制定的方法时,应提供该方法完整的确认材料,包括相关的研究 报告、数据验证资料(可行时包括精密度、重复性、再现性、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和比对试 验报告等),必要时,还需提供有专家验收意见的相关资料(含专家背景资料)及形成的 作业指导书等。当实验室采用自制方法开展检测时,还应向客户说明并取得客户书面同意。 7.3 抽样 7.4 检测和校准物品的处置 7.5 技术记录 7.5.1 对于使用自动采集设备采集的记录时,实验室应建立并实施电子记录的采集、导出、 存储、修改、存档的文件化程序,确保记录信息的完整性,避免原始数据

19、的丢失或改动。 CNAS-CL01-A018:2021 第 6 页 共 6 页 2021 年 01 月 01 日发布 2021 年 05 月 01 日实施 7.6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7.7 确保结果的有效性 7.8 报告结果 7.8.2.1 建设 工程检测报告,除 CNAS-CL01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 规定的相 关内容外,还应对检测对象、检测过程等进行具体描述,如果涉及抽样或见证等情况,需 要注明相关单位和相关人员的信息。 7.9 投诉 7.10 不符合工作 7.11 数据控制和信息管理 8 管理体 系要求 8.1 方式 8.2 管理体系文件(方式 A) 8.3 管理体系文件的控制(方式 A) 8.4 记录控制(方式 A) 8.5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方式 A) 8.6 改进(方式 A) 8.7 纠正措施(方式 A) 8.8 内部审核 (方式 A) 8.9 管理评审(方式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行业标准 > CNAS合格认定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