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 T 556.2-2022 甘薯栽培技术规程 第2部分:菜用型甘薯(薯尖).pdf

上传人:visitstep340 文档编号:1546093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846.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42 T 556.2-2022 甘薯栽培技术规程 第2部分:菜用型甘薯(薯尖).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DB42 T 556.2-2022 甘薯栽培技术规程 第2部分:菜用型甘薯(薯尖).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DB42 T 556.2-2022 甘薯栽培技术规程 第2部分:菜用型甘薯(薯尖).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DB42 T 556.2-2022 甘薯栽培技术规程 第2部分:菜用型甘薯(薯尖).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DB42 T 556.2-2022 甘薯栽培技术规程 第2部分:菜用型甘薯(薯尖).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ICS 65.020.20 CCS B23 DB42 湖北省地方标准 DB42/T 556.22022 代替 DB42/T 556-2009 甘薯栽培技术规程 第 2 部分:菜用型甘薯(薯尖)Code of practic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sweetpotato Part 2:Leaf-vegetable sweetpotato(sweetpotato leaf tip)2022-08-31 发布2022-10-31 实施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 DB42/T 556.22022 I 目次 前言.III 引言.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

2、定义.1 4 品种选择.1 5 薯苗培育.1 6 栽培管理.2 7 薯尖采摘.3 8 薯苗越冬.3 DB42/T 556.22022 I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是DB42/T 556甘薯栽培技术规程的第2部分。DB42/T 556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第1部分:食用型甘薯(一年两季);第2部分:菜用型甘薯(薯尖)。本文件代替DB42/T 5562009菜用甘薯栽培技术规程,与DB42/T 5562009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a)删除了脱毒种薯、出苗期、齐苗期的定义(见 2009

3、 年版的 3.2、3.3、3.4)、种薯选择(见2009 年版的 4.2);b)更改了薯苗培育的过程(见 5.1、5.2、5.3,2009 年版的 5.1、5.2、5.3、5.4、5.5);c)将密度和栽插方式整合到一起,改成了种植模式(见 6.2.2,2009 年版的 6.3.3、6.3.4);d)增加了打顶促分支(见 6.4.6)和病虫害防控中烟粉虱的防治(见 6.5.3);e)将病虫害防治整合到田间管理章节(见 6.5,2009 年版的第 7 章);f)增加了薯苗越冬的技术环节(见第 8 章);g)删除了留种和田间档案记录环节(见 2009 年版的第 9 章、第 10 章)。请注意本文件

4、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提出。本文件由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湖北省蔬菜办公室、湖北丛霖农业生态有限责任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新笋、柴沙沙、雷剑、王连军、靳晓杰、程贤亮、王晴芳、袁尚勇、金凤。本文件实施应用中的疑问,可咨询湖北省农业农村厅,联系电话027-87665821,邮箱:;对本文件的有关修改意见建议请反馈至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联系电话:027-87389460,邮箱:。DB42/T 556.22022 V 引言 甘薯富含人体必需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

5、膳食纤维,是老少皆宜的天然营养保健食品,是实现“健康中国”和实施乡村产业振兴的优势作物。不同类型的甘薯,不同的种植模式,栽培技术要点也会千差万别。因此,根据甘薯不同的种植模式以及不同的食用部位,DB42/T 556暂定由以下两部分组成。第 1 部分:食用型甘薯(一年两季)。目的在于确定适用于湖北区的食用型甘薯的一年两季栽培技术。第 2 部分:菜用型甘薯(薯尖)。目的在于修订 2009 年发布的菜用甘薯栽培技术规程,规范湖北省菜用甘薯种植生产过程中的各项环节,形成菜用甘薯的高效种植技术。DB42/T 556.22022 1 甘薯栽培技术规程 第 2 部分:菜用型甘薯(薯尖)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

6、菜用甘薯品种选择、薯苗培育、栽培管理、薯尖采摘和薯苗越冬等方面的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菜用甘薯(薯尖)栽培种植。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7413 甘薯种苗产地检疫规程 GB/T 8321.5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五)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菜用甘薯 leaf

7、-vegetable sweetpotato 菜用甘薯是茎尖柔嫩、无绒毛、粗纤维少,煮熟后无涩味,口感细腻,适口性好,茎叶适合作蔬菜食用的一类甘薯。4 品种选择 因地制宜选用经农业农村行政主管部门审定的优质菜用甘薯品种。5 薯苗培育 自育苗 首次生产菜用甘薯可采用健康种薯培育种苗,或者选用脱毒苗。当薯苗高度达到30 cm时,即可剪苗栽插,剪口要离床土2 cm3 cm。剪苗应选茎蔓较粗壮、叶片肥厚、无病虫害的薯苗,保留5个6个节。外调健康薯苗 首次生产菜用甘薯也可从外地调运薯苗,严格检疫措施,薯苗生产地应符合GB 7413的规定。DB42/T 556.22022 2 培育越冬苗 第二年再次生产菜

8、用甘薯,可在首次生产菜用甘薯的基础上培育越冬苗作为薯苗。6 栽培管理 种植基地的选择 在菜用甘薯生产区选择交通便利,环境无污染,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农田灌溉水质符合GB 5084的规定,土层深厚疏松的砂土或壤土地块,土壤肥沃,土壤环境质量符合GB 15618的规定。整地与施肥 6.2.1 整地 菜用甘薯平畦种植,应在秋冬期间进行深翻冬炕,春季复耕整平整碎。6.2.2 种植模式 菜用甘薯种植可采用畦作或者平畦种植,株行距15 cm15 cm,畦宽为1.0 m1.2 m,种植密度6000株/亩10000株/亩左右。6.2.3 施底肥 每亩底施饼肥35 kg55 kg、含有氮、磷、钾元素复合肥40

9、kg50 kg,整地时撒施底肥,然后深耕起畦。肥料施用应符合NY/T 496的规定。栽插 6.3.1 栽插期 在薯苗充足的前提下,定植时间可提前到3月中下旬。在地温达到13左右时,选择晴天进行栽插,宜采用搭建小拱棚的方式。6.3.2 剪苗 当苗高达到30 cm时,即可剪苗,剪口要离床土2 cm3 cm。剪苗应选茎蔓较粗壮、叶片肥厚、浆汁多、无病虫害的薯苗,保留5个6个节。6.3.3 栽插 栽插方式为直插,薯苗入土3个4个节;浇足水,封严压实。田间管理 6.4.1 中耕、除草及培土 在栽插后15 d,进行第一次中耕,中耕深度7 cm10 cm,并根据需要不定期进行中耕松土,在中耕的同时,清除田间

10、杂草,清沟理蔓。6.4.2 追肥 在栽插后7 d10 d内,薯苗活棵时追施速效氮肥,每亩用尿素3.5 kg5 kg。DB42/T 556.22022 3 6.4.3 催苗肥 在栽后10 d15 d,每亩用10 kg尿素撒施。6.4.4 补肥 采摘后及时补肥,每亩施5kg尿素,促进分枝和新叶生长。6.4.5 水分管理 薯苗栽插后,应灌(浇)水保苗。每次采摘茎叶后要及时浇水,喷灌或沟灌均可,沟灌时,灌水深度以垄高1/2为宜,即灌即排。农田灌溉水质应符合GB 5084的规定。6.4.6 打顶促分枝 移栽后12 d,应摘心促进腋芽形成侧枝。每次釆摘后要在枝条茎部留2个3个节间。第3次釆摘及以后,每次采

11、摘时要对母茎进行修枝,去掉基部生长过密、弱小的萌芽及老残茎叶。病虫害防治 6.5.1 薯瘟病 甘薯瘟病以预防为主,不从疫区调运薯苗和薯种,实行水旱轮作,选用抗病品种。6.5.2 斜纹夜蛾和甘薯麦蛾 采用捕捉诱杀、防虫网隔离等农业综合措施进行防治,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生物杀虫剂。农药的使用应按照GB/T 8321.5的规定执行。6.5.3 烟粉虱 在烟粉虱成虫发生期,用黄板诱杀成虫,每亩均匀插挂黄板20块,黄板应高出茎尖30厘米,每月更换一次。7 薯尖采摘 栽后25 d左右开始封行,当藤蔓生长到10片12片舒展叶时,就可开始少量采摘嫩梢。以后每隔10d15 d采摘一次,采摘宜在早晨日出前进行,采取剪割采收,采摘完叶片的长蔓应及时修剪,保留离基部10 cm以内且长度在20 cm以内的分枝。8 薯苗越冬 在10月初,最晚在霜降前,将薯苗进行保存繁殖用于翌年春天的扦插种植。选用茎蔓粗壮、无病虫害、带新叶的顶段苗,移栽到塑料大棚里,栽插密度与栽插方式按照本文件6.2.2中菜用甘薯种植的方法和密度进行栽植,在大拱棚里面搭建小拱棚,对菜薯进行双层膜保护,使棚内温度保持在1825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