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CS 91.120. 25 P15 备案号:12创9-2003E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震行业标准DB/T 8.1-2003 地震台站建设规范地形变台站第1部分:洞室地倾斜和地应变台站Specific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eismic station crust deformation station Part 1 : Crust创tand strain observatory in cave 2003-11-03发布2004-05-01实施中国地震局发布EE- EE - EE- EE- | . | EE- | EE- . | . EE- | | EE-
2、 - EE- | . | 061102000016 DB/T 8.1一剑”3目次前言E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观测场地勘选5 仪器墩.2 6观测室.2 7 设备配置8 资料管理与归档.5 附录A(资料性附录)仪器墩布设图.插页附录B(资料性附录)洞室地倾斜和地应变记录室示意图附录C(资料性附录)洞室截面图附录D(资料性附录)观测室布局图附录E(资料性附录)利用已有山洞的观测室覆盖厚度下限值参考表. . 10 参考文献I DB厅、8.1-2(”。3目。昌地震台站建设规范地形变台站是地震台站建设规范系列标准中的第五项标准,由三个部分组成:一一第1部分:洞室地倾斜和地应变台站;一一
3、第2部分:钻孔地倾斜和地应变台站;一一第3部分:断层形变台站。本部分为第1部分。本部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和附录E是资料性附录。本部分由中国地震局提出。本部分由全国地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CSBTS冗225)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中国地震局第一地形变监测中心、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所。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吴云、陈志遥、楼关寿、邱泽华、李正援、陈德福。 1 范围地震台站建设规范地形变台站第1部分:洞室地倾斜和地应变台站DB/TS.1一细则本部分规定了洞室地倾斜和地应变台站建设中观测场地勘选、仪器墩与观测室建设、设备配置的技术要求。本部分适用于地震监测预报和相关科学研究的
4、洞室地倾斜和地应变台站的建设。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12897一1991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82叨.1-21删防震减灾术语第1部分:基本术语3 术语和定义GB/T 18207 .1 -2(则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3.1 基线式仪器Baseline ins位ument通过设置于两设定点间的线形装置,以检测两设定点
5、间相对位置变化为工作原理的测量地倾斜、地应变的仪器。3.2 摆式仪器Pendulum instrument 以检测设定的摆的偏转角为工作原理的测量地倾斜的仪器。4 观测场地勘选4.1 基本要求4.1.1 观测场地应具备观测工作正常进行所需的电力、通信和交通等条件。4.1.2 观测场地勘选应顾及当地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长远规划及其可能对观测环境造成的影响。4.2地震地质条件4.2.1 观测场地宜选在活动断裂带两侧,但距断层破碎带的距离应大于等于500mo4.2.2地基岩体坚硬完整、致密均匀。4.2.3地基岩层倾角应小于等于40。04.3地形地貌条件4.3.1 拟建洞室的山体顶部地形平缓、对称,
6、宜有植被或黄土覆盖。4.3.2 观测场地不宜选在下列地段:一一风口,山洪汇流处;一一移动沙丘、泥石流、滑坡易发地段;一一岩溶发育和易遭雷击区。4.4环境要求4.4.1 洞室底面应高于当地洪水最高水位和地下水最高水位面。DB厅8.1-20034.4.2距江河、湖泊、水库岸边的距离应大于3栅mo4.4.3距大型建筑、大型仓库(物资集散地)和列车编组站的距离应大于2则mo4.4.4距采矿、爆破点的距离应大于2删m。4.4.5距抽、注地下水泵站的距离应大于lOOOm。4.4.6距冲、压设备作业场地的距离应大于300mo4.4.7距输变电站、无线发射台的距离应大于200mo5 仪器墩5.1 仪器墩的基本
7、要求5.1.1 仪器墩由花岗岩、大理岩、灰岩岩石加工而成,用水泥砂浆将其与墩基平面接触粘接。5.1.2应建倾斜、应变观测仪器整体密封小腔体(见附录A)。5.2 基线式仪器墩的要求5.2.1 倾斜、应变仪器共墩设置时,仪器墩的尺寸:长0.65m,宽0.40m。5.2.2倾斜、应变仪器单独设置时,仪器墩的尺寸:长0.40m,宽0.40m。5.2.3仪器墩高出地面的距离应小于等于0.30m。5.2.4仪器墩墩面平整,高差小于等于2mm5.2.5 同分量两仪器墩墩间高差小于等于3mm。5.2.6仪器墩周围设隔振槽,槽深0.30m,槽内填细砂,槽面沥青覆盖(见附录A)。5.3基线式仪器支墩的要求5.3.
8、1 仪器墩之间按1.50m间隔设置支墩,但第1号支墩与仪器墩间距应小于等于1.00m (见附录A)。5.3.2仪器支墩的尺寸:长0.40m,宽0.20m。5.3.3仪器支墩与仪器墩间高差小于等于5mm。5.3.4应变仪支墩由岩石或混凝土构成,周围设隔振槽,槽深0.30m,槽内填细砂,槽面沥青覆盖。5.3.5倾斜仪支墩可用砖砌,可不设隔振槽。5.4摆式仪器墩的要求5.4.1 仪器墩尺寸:长l.60m,宽l.Om。5.4.2仪器墩高出地面的距离应小于等于0.30m。5.4.3仪器墩墩面平整光滑,高差小于等于Smm。5.4.4仪器墩周围设隔振槽,槽深0.30m,槽内填细砂,槽面沥青覆盖06 观测室6
9、.1 洞室结构6.1.1 洞室应是开凿的专用山洞,也可利用现成的山洞,由引洞和仪器室两部分组成(见附录D)。6.1.2洞室截面尺寸:高大于等于2.6m,宽大于等于2.2m,洞室顶部呈半圆形(洞室截面图见附录C)。6.1.3洞室的地面应内高外低,坡度应在1150011200之间。6.1.4洞壁两侧应设排水暗沟。6.1.5 洞室岩壁应完整、无剥落或掉石,否则应被覆。6.1.6 宜用四道以上船舶密封门密封观测室(密封门设置见附录D)。6.2 仪器室6.2.1 仪器室的布局一一仪器室设置见附录D;2 DB/T 8.1-2003 一一倾斜观测按南北、东西两分量布设,若受场地限制,两分量夹角可在。120。
10、之间;一一应变观测按南北、东西两分量布设,若受场地限制,两分量夹角可在。120。之间;应变观测,宜布设第三分量(见附录D);一一同分量仪器墩之间应无断层。6.2.2 覆盖厚度要求一一仪器室的顶部覆盖厚度应大于等于40m,若地表有黄土覆盖层,顶部覆盖厚度也不应小于20m; 一一仪器室的旁侧覆盖厚度应大于等于30m;一一利用已有山洞的观测室,覆盖厚度参见附录E。6.2.3 尺度要求一一基线式仪器室,长大于等于!Om,宽2m,高2.Sm(见附录C和附录D);一一摆式仪器室,长大于等于3m,宽2m,高2.5m(见附录C和附录D)。6.2.4 室温要求一日变幅应小于等于0.03;一)年变幅应小于等于0.
11、506.2.5 电缆布设要求交流电网线与仪器信号电缆应分开布线。6.3 记录室6.3.1 记录室宜建在洞口或设在引洞内,距仪器室的距离应小于200m。6.3.2 洞口记录室建筑面积应大于40m2(见附录B)o 6.3.3记录室室温5吃30,相对湿度小于等于80%。6.3.4应防尘。6.4供电不间断220(110%) J v交流供电。6.5 辅助设施6.5.1 综合现沮g墩综合观测墩的设置应达到以下要求:一二在记录室外开阔地埋设一个综合观测墩,墩的尺寸:长0.4m,宽0.4m,高l.2m; 一一综合观测墩的埋深参照GB12897 -1991中后,3条a和b的规定;一一综合观测墩用钢筋混凝土浇筑,
12、材质及混凝土施工要求参照GB12897 -1991中A6的规定;一一综合观测墩墩面设置强制归心盘,靠近地平处设置水准标志。6.5.2气象要素(气温、气压和雨量)观测装置台站应设置气象观测百叶箱、量雨桶等装置。7 设备配置7.1 地倾斜观测设备配置7 .1.1 水管倾斜仪水管倾斜仪的配置及主要技术指标见表1。7.1.2摆式倾斜仪摆式倾斜仪的配置及主要技术指标见表2o7.2 地应变观测(伸缩仪)设备配置伸缩仪的配置及主要技术指标见表3o3 DB/T 8.1-2(削表1管倾斜仪的配置及主要技术指标设备名称技术指标单位数量备注测量范围:2旷分辨率:运0.001F日漂移:.;0.005”含2个或3个分量
13、,包括自动水管倾斜仪灵敏度系数:.;0.1mV/0.001F 套标定装置、标定遥测仪(数字非线性度:.;1%fs 显示)等部件零点漂移:.;5/a标定精度:优于1%分辨率:IOOV动态范围:;.90dB0.但%fs+1是指在0.02%fs的数据采集传输装置准确度:(0.但%fs+l)套末位数上加1,例如0.但%(040,6个月)1 1, 0.1, 0.01,则0.02%fs + 1 采样间隔:.;1min 分别为2,0.2, 0.四,余类推时间服务精度:.;1 s/d 电源装置个自动扩展测微仪L口 模拟记录时配置时号钟个1 模拟记录时配置模拟记录器t口. 1 模拟记录时配置注:表中也为全量程(
14、full配ale)。表2摆式(垂直摆、水平摆)倾斜仪的配置及主要技术指标设备名称技术指标单位数量备注测量范围:;.2”日漂移:.;0.005摆式倾斜仪灵敏度:运0.001套1 含2个分量,其中包括自动标非线性度:.;1%fs 定装置、电源调零机箱等部件零点漂移:.;5/a标定精度:优于2%分辨率:IOOV动态范围:;.佣dB0.02%fs+ 1是指在0.02%fs的数据采集传输装置准确度:士(0.02%fs+ 1) 个末位数上加1,例如0.但%fs=(040,6个月)1 1, 0.1, 0.01,则0.02%fs + 1 采样间隔:.;1min 分别为2,0.2, 0.但,余类推时间服务精度:
15、运1s/d 时号钟个1 模拟记录时配置4 表3伸缩仪配置的及主要技术指标设备名称技术指标单位数量测量范围:;.2x10-5 分辨率:运lx 10-9 漂移:.;4x 10卢6/a伸缩仪灵敏度:;.0.ImV/1x10-9套非线性度:运1%fs 温度系数:运8xl0-7标定精度:优于1%分辨率:IOOV动态范围:;.90dB数据采集装置准确度:(0.02%fs+ 1) 个I (040,6个月)采样间隔:罢王1min 时间服务精度:.;Is/d电源装置个自动调零器d口a崎1 时号钟个1 模拟记录器il 1 7.3辅助设备配置地倾斜观测辅助设备配置见表4。设备名称四位半万用表精密数字测温仪精密数字气
16、压计量雨桶8 资料管理与归档8.1 归档资料归档资料应包括:一一选台报告;一勘选资料;一一台站建设方案;表4地倾斜观测辅助设备配置表技术指标直流电压摆优于0.1%fs 温度范围:2050精度:Io/o也分辨力:0.1DB/T 8.1-2003 备注含2个分量或3个分量,其中包括标定装置、应变数控仪、观测信号接口装置、传输装置等部件0.02%fs+ I是指在0.02%fs的末位数上加1,例如0.02%fs=1, 0.1, 0.01,则0.但%fs +I 分别为2,0.2, 0.四,余类推需要模拟记录时配置模拟记录时配置模拟记录时配置单位数量个I il I 个I 个5 DB/T 8.1一细则一一洞
17、室、记录室建设资料;一一试运行报告,技术总结,验收报告;一台站土地使用证。8.2 勘选资料归档内容8.2.1 台址勘选报告内容应包括:一一台站地理位置(经度、纬度,可从1:细则地图上量取,准确至1);一一台站的地震地质(活断层等)、水文地质、地形地貌、黄土植被、气象及其它自然条件;一一台站周围1km2范围的大比例尺地形图(1:灿灿);一台站附近可能的干扰源;一一台址山体概貌(素描或照片)。8.2.2 利用人防、军事工事或现成洞体,应有试记记录(可用摆式仪光记录)。8.2.3 台址综合性评价、勘选结论报告。8.2.4 勘选过程记叙和主要勘选人员名单。8.3 观测洞室建设归挡内容8.3.1 观测室
18、洞体的新建设计或改造设计与施工归档内容如下:一一观测场地的详细设计与施工图件(含平面图)及其文字说明;一洞体开挖过程中对观测室的顶部、两侧、地面做的地质素描图(1:200),对洞内小断裂、夹层及岩性变化较显著部位应适当放大比例尺详细的描绘,并记载其规模、渗水情况等细节c8.3.2 仪器墩基的施工归档内容如下:一一精确定位后的仪器墩墩位照片,开挖后的仪器墩基坑照片;一一采集、保存的岩样标本,现场敲击墩基岩石声的录音带。8.3.3仪器墩的加工与安置归档内容如下:一一仪器墩石材岩性,尺寸:长,宽,高;一一仪器墩安置方法,墩基平面平整程度,两者粘结充填水泥砂浆情况,墩面高出地平的距离;一一仪器墩四周隔
19、振槽的充填物;一一仪器支墩材、尺寸、安置情况。8.3.4 仪器小腔体保温体的施工归档内容如下:一一仪器小腔体设计图;一一仪器小腔体保温施工结果(腔体大小:长,宽,高,壁厚;侧面有否出人口等);一一仪器小腔体保温聚苯乙烯泡沫板(5cm厚)密封情况(未封盖时照片和封盖后的照片)。8.3.5 船舱密封门的施工归档内容如下:一船舱密封门型号、尺寸、价格;一一船舱密封门布设、施工情况(平面图和照片)。8.4 记录室施工归档内容记录室施工归档内容应包括:一一记录室的布设平面图;一一记录室设计、施工方案与施工情况;一一记录室的电源、避雷接地、布线、防尘、防盗等设施建设情况。8.5 辅助设施归档内容辅助设施归
20、档内容应包括:一一综合观测墩设计与施工情况;一一气象等辅助观测装置设计与施工情况。6 附录(资料性附录)仪器墩布设图A ccm 砖墙聚丙乙烯泡沫板(厚50)1500 深60口的由昌、时Ml法Egu聚丙乙烯泡沫板(厚50JAA 说明:I.本图为水管倾斜仪、伸缩仪共墩设置方案。2伸缩仪安装在靠洞壁一侧,水管仪安装在靠走道一侧。3.伸缩仪传感器应设在洞室覆盖层厚度薄的一端。4.图中未标注的尺寸单位为毫米(mm)。BB 仪器墩布设图图A.1附录B(资料性附录)洞室地倾斜和地应变记录室示意图单位为毫米(mm). 匾. 且一凰山洞口技术维护室仪器记录室口CCOON 卫生间值班室. 。回再如同坦言围墙洞口记
21、录室大门25000 洞室地倾斜和地应变记录室示意图图B.1、斗回国甜侧民时hv固DB/T 8.1一细则ooz OS9l (ESU需wm氧坦将回国甜倒黑(暇董割草娼眼茧飞J8 附录D(资料性附录)观测室布局固. EW分量. 固D.1观测室布局图密封门DB/T 8.1一组阁3N 洞口记录室洞口记录室制杂的Z图D.2观测室布局图. EW分量- 9 DB/T 8.1一细则附录E(资料性附录)利用已有山洞的观测室覆盖厚度下限值参考表表E.1利用已有山洞的观测室覆盖厚度Z参考表(a铸0.05)单位:米(m)ao 覆盖岩类30 35 40 45 50 55 65 70 75 80吁:石英岩32.0 32.8
22、 33.4 34.0 34.5 35.0 35.4 35.8 36.2 36.6 36.9 砂岩25.6 26.3 26.8 27.3 27.7 28.1 28.4 28.7 29.0 29.3 29.6 花岗岩23.2 23.8 24.2 24.7 25.1 25.4 25.7 26.0 26.3 26.6 26.9 片麻岩21.2 21.7 22.1 22.5 22.8 23.2 23.5 23.7 24.0 24.2 24.4 石灰岩20.4 20.9 21.3 21.7 22.0 22.3 22.6 22.8 23.1 23.3 23.5 玄武岩18.9 19.5 19.8 20.1
23、20.4 20.7 21.0 21.2 21.4 21.6 21.8 石膏岩15.2 15.4 15.8 16.1 16.4 16.6 16.8 17.0 17.2 17.3 17.5 干(黄)土11.3 11.6 11.8 12.0 12.2 12.4 12.5 12.6 12.8 12.9 13 .1 蛇纹岩10.1 10.4 10.6 10.8 10.9 11.1 11.2 11.4 11.5 11.6 11. 7 注:Z= - 0.5642 (Ina. - lna0) JT-K;,式中,h为室温年变幅值;。为室外温度年变幅值;T(= 3.1536 x 107 s)为气温变化周期(以一年为周期);Ks为观测洞室覆盖岩石热扩散率(单位:cm2/s)。10 DB/T 8.1一细则参考文献国家地震局,1986.地倾斜台站观测规范北京:地震出版社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1995.地震地形变观测技术北京:地震出版社中国地震局,2棚地震及前兆数字观测技术规范(地壳形变观测)北京:地震出版社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