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浙江杭州外国语学校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progressking105 文档编号:288190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2.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浙江杭州外国语学校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4届浙江杭州外国语学校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4届浙江杭州外国语学校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4届浙江杭州外国语学校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4届浙江杭州外国语学校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浙江杭州外国语学校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 滞 留( zh) 栈 桥 (jin)锲 而不舍( qi ) B 栖 息( x) 襁 褓( qing)强 聒 不舍( gu) C 秕 谷( b) 陨 落( yn)一 g黄土 (pu) D 喑 哑( n) 刹 那( ch) 恪 尽职守( k)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词词义和形声字中的声旁特点协助判断读音。要注意易错的声韵母,比如 b与 p, j、 q、 x的区别, n、 l的区别, z、 c的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前后鼻音的区别。运用反选排除法, A“

2、栈 ”拼音错误, B“栖 ”拼音错误, D“喑 ”拼音错误,故选 C。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填入下面横线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人们习惯把艺术和科学说成是毫无内在联系的完全不同的东西。 。 来 真正的科学家,既有推理能力,也有相当的想象力,有时还会越过复杂的推理而直接得到答案:;否则,他的科学研究也会受到影响。 艺术家富于感情,单凭直觉思维;他恍然大悟,无需推理。 这种看法未免失之武 断,甚至是错误的。 来源 :学 *科 *网 Z*X*X*K 真正的艺术家,既有想象力,也有相当的推理能力,并且深知自己的作为;否则,他的创作就

3、会受到影响。 科学家相当冷静,光靠理性思维;他遵循论证,无须想像。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阅读各个句子,准确判断它们共同表达的中心意思,再分析各句之间的关系,有时也可利用总写分写的写作顺序以及句式特点,注意其中的关联词、次序语、衔接语。根据填空前句子中 “艺术和科学 ”两词及其顺序,可知本段是从这两个方面表达的,所以 分别说 “艺术家 ”“科学家 ”,与其衔接,故答案:为 C。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据官方分析,造成哈尔滨近期雾霾天气的直接原因是由于持续逆温和弱风

4、气象、秋整地期间焚烧秸秆引起的。 B进一步强化政府对留守儿童的责任,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的长效机制,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关键。 C喜欢游泳的人大多有这种体验:不管天气很热,可是刚从水里出来时会感到有点凉,有时甚至还会打一下寒战。 D通过 “最美中学生 ”张文驰高考前捐肾救人的事迹,使我们看到了 “90后 ”中学生的人性之美。 答案: B 试题分析: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 了解,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用反选排除法, A“原因 是 引起 ”主谓搭配不当,C“不管 ”与 “但是 ”关系搭配不当, D“通过 ”“

5、 使 ” 两个介词短语连用,使句子缺少主语,故选 B。 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傅雷家书中傅雷希望儿子不惧怕孤独,能更坚强。曹文轩的孤独之旅中杜小康也是忍受孤独逐渐成长的。 B水浒生动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它讲述了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林冲雪夜上梁山、燕青义救卢俊义等一个个生动传神的故事,这些奇人奇事构成了一个异彩纷呈的艺术世界。 C故乡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我们学过的藤野先生也选自呐喊。 D骆驼祥子中,祥子最大的梦想就是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但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他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惨

6、败告终。 答案: C 试题分析:名著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 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题抓住文字信息根据知识积累判断各项正误即可, C错,藤野先生是散文,选自朝花夕拾,呐喊是小说集。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为期两天的 2013年亚太经合组织重要会议之一的贸易部长会议于 21日在印尼泗水圆满 收场 。 B张教授把祖辈 流传 下来的秘方献给了当地的医疗部门,受到了人们的赞誉。 C由于动脉严重硬化,他的两只手经常会 情不自禁 地抖动,这

7、对他来说真是痛苦的事情。 D面对韩国强队,我 们会尊重对手 ,但决不会 妄自菲薄 ,他们有他们的优势 ,我们也有我们的长处。 答案: D 试题分析: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根据语境判断。可使用排除法, A句 “收场 ”含有贬义,不符合语境, B“流传 ”意为不正规的私下传播,不符合语境, C“情不自禁 ”是形容情感不能控制,不符合语境,故选 D。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3分) A阴晦弥留断章取义一代天骄 B凌驾繁衍黎民百姓重蹈复辙 C脉膊萧索自知之名无与伦比 D遐想撩逗好高鹜远歇斯底里 答案: A 试题

8、分析: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词义字义辨析判断。用反选排除法, B“复 ”为 “覆 ”, C“名 ”为 “明 ”,D“鹜 ”应为 “骛 ”,故选 A。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现代文阅读 从微博到微信 陆高峰 最近有两条关于微博和微信的消息值得关注。一条是关于微博的 “坏消息 ”, 1月 31日市场研究机构的最新报告显示, 2012年第二季度到第四季度期间,新浪微博负增长接近 40%,腾讯微博更是可怜,以接近 60%的负增长排名垫底。另一条是关于微信的 “好消息 ”, 2013年 1月 15日,微信注册用户过 3亿

9、。 那么,这是否就意味着微博 “式微 ”,或者即将为微信取代? 要想弄清这个问题,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什么是博客、微博和微信。 博客( blog)的全名应该是 Web log,中文意思是 “网络日志 ”,通常用来在网上发表文章;微博,顾名思义就是微小的博客,发的文章每篇不得超过 140 字,通常来表达心情,记录生活中的点滴;微信,是腾讯开发的一款用于手机端的应用软件,可以联系到你的手机联系人和 QQ好友,发送语音图片,找到附近的陌生人等 。 从微博和微信的传播形态和用户体验来看,两者之间存在差异。 就传播形态而言,微博更像是 “大众化 ”的 “媒体 ”,而微信尚不具备媒体形态,更像是私人化的沟通工

10、具。目前,腾讯微博用户超过 5亿,新浪微博用户超过4亿,微信用户数是 3亿,且正在快速增长,微信用户数量赶上微博的用户数量似乎是迟早的事。两者用户总数差别不大,但从受众面来看,微博的大众传播性质比微信更明显。 A微博的受众(粉丝)数量庞大,以新浪微博为例, “微博女王 ”姚晨的粉丝数量,截止本文写作时高达 38267622。 动辄百万千万的受众数量,足以使微博的传播 能力与传统大众媒体相抗衡。而微信目前还不具备大众传播的特点, B微信的用户是基于手机通讯录、 QQ通讯录等相对狭窄的好友圈形成的,尽管微信也可以通过 “摇一摇 ”和 “附近的人 ”等功能采取 “偶遇 ”的方式添加好友,但目前与微博

11、相比,微信的受众面十分 “狭窄 ”,粉丝数量也非常 “可怜 ”。 从用户的体验看,微博用户更多把微博当作微型博客、个人门户。一些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甚至将微博当成是 “永不闭幕的新闻发布会 ”,公开发布信息。而微信用户大多将微信当作免费的语音电话来使用,只不过这种语音是略有延迟的。另外,因为用户圈比微博更加熟 悉、单纯和牢固,微信的内容比微博的更加私密和生活化,较少探讨宏观的政治经济、国计民生等 “大 ”问题,其传播定位在娱乐、个人展示等小众层面。 因此,目前微信无法取代微博。但将来两者是否会融合,微博是否会像开心网等曾一度火热的媒体或娱乐工具一样被冷落,尚难以定论。也许融合是必然的,毕竟早在

12、2010年初印度就推出了 “语音版微博 ”,并受用户追捧,而国内也有类似的语音微博开发成功。 新媒体的发展往往以我们意想不到的形态和结局出现,究竟鹿死谁手,让我们拭目以待。 【小题 1】 文章开头提到两条消息有哪些作用,请概括回答 。( 3分) 【小题 2】 根据第 段内容,回答问题。( 4分) ( 1) A句 “截止本文写作时 ”几个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 2) B句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小题 3】 第 节说微博能成为 “永不闭幕的新闻发布会 ”,其原因是什么,请概括回答( 3分) 【小题 4】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如有错误,请指出错误所在,并分析原因。( 4分) ( 1)作

13、者在分析微博是否会被微信取代之前,特别介绍了博客,因为这三者一脉相承。 ( 2)国内外已经有语音微博的研发,说明微博和微信将来必定会融合。 答案:【小题 1】 引出说明对象微博和 微信,道出了微博和微信的发展情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小题 2】( 1)不能删, “截止本文写作时 ”表示时间限定,说明作者写此文时姚晨微薄的粉丝数量之后数量还会变化,如果去掉就和事实不符了,就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作比较,( 1分)拿微薄和微信作比较,突出强调了微信目前还不具备大众传播的特点(或突出说明了 “微信的受众面十分 “狭窄 ”,粉丝数量也非常 “可怜 ”。) 【小题 3】微博是 “大众化

14、”的媒体,可以公开发布信息;微博可以探讨宏观的政治经济、国计民生的 “大 ”问题。 【小题 4】介绍了博客的原因是三者一脉相承 不对,微博是微型博客,微信微博并非由博客传承。 【小题 1】 试题分析:说明文以事例开头,其作用一般可以从提出说明对象、激发阅读兴趣、引出说明内容、丰富文章内容等方面来概括。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辨析有无此词语语意的变化,从而说明此词的作用,从说明文语言的准确生这个角度来概括,要使用评价语 “准确说明 ”。了解有哪些说明方法,根据文句内容关键信息点如 “微博 ”“微信 ”来判断,其说明的问题可从作者评述性句子中概

15、括。 考点:分析说明性语言的语言特色。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根据本句 “一些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甚至将微博当成是 永不闭幕的新闻发布会 ,公开发布信息 ”,从微博传播信息的特点及其作用来分析概括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抓住两句表述的要点,在文中搜寻相关信息进行比较。从 “微博 ”“博客 ”“微信 ”的含义来辨析。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 B。 那个凌晨的珍贵温度 ( 1)我们买的返程火车票是凌晨两点的, 虽然今年冬天是暖冬,但在

16、这一刻,这个四周没有遮拦的小站,还是冷嗖嗖的,有些刺骨 。 ( 2)列车开进站的时候, 刚才还稀稀拉拉站立的旅客,突然像沙丁鱼一样,呼啦一下围拢在火车每一扇敞开的门前,仿佛这里要抛出救命的肉饵。 背包的、抱小孩的,谁也顾不上谁,挤作一团。我和妻儿也在其中。 ( 3)就在这时候,我发现了异样的动静。两三个什么也没有带的小伙子,拼命挤在大家的身后,却不见往前移动,神情鬼鬼祟祟。凭直觉,这是几个贼。我一把拉住妻子,说,别着急,咱们最后上。妻心领神会,和我一起退到人群的最后边 在贼面前,我们只好明哲 保身。 ( 4)大家都挤得有些夸张。本来三五分钟,就可以顺利上去,但这一挤,半天也上不去一个人,再加上

17、光线昏暗,贼更是如鱼得水。其中一个贼,忙乎得厉害。一会儿贴在人群的这边,一会儿又贴在人群的那边。看来,这是个贪得无厌的家伙。 ( 5)更为叫绝的是,这个家伙,还煞有介事。贴在这边的时候,喊一句 “三舅,扛好包 ”,贴在那边的时候,还要喊一句 “二妮,抱好孩子 ”,装扮成一个地道的出门人,来分散大家的注意力。这贼,该是个老手。 ( 6)最后,他贴在一个妇女身后不动了。旁边的另一个贼,也蠢蠢欲动,几次想在这个妇女身上猎取点什 么。无奈,这个贼紧贴在妇女身后,另一个贼急得够呛,却无从下手。 ( 7)我在后边,看得惊心动魄。 ( 8)更可怕的是,最后,这个贼竟然和我们一起上了火车。真是令人费解。一般情

18、况下,他们会在这时候四散逃去,怎么会上了火车呢?是不是没有得手,还是另有所图?他的这一举动,令人惴惴不安。借着火车车厢内的灯光看过去,这个贼,三十多岁,看起来也算慈眉善目。从穿着上看,并不光鲜。 刚刚站定,他便急切地拍了拍刚才在车下的那个妇女,问:大姐,没丢什么吧。妇女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口袋,满脸狐疑地看了他一眼,说,没丢。随后,便冷漠地走 向车厢深处。他笑了笑,说,那就好,那就好,没丢什么最好了。 ( 9)车厢内,已经没了座位。上来的人,几乎又原封不动地挤在车门口。而这个贼,就在我身边。车开动的时候,他突然朝我笑了一下,真诚,又有几分释然。他说: “你把我当贼了吧。 ”他怎么知道我把他当贼

19、了呢?我心里突然咯噔一下,脸上辣辣的,有几分不自在。他又笑了笑,说: “出门在外,不提防可不行,刚才,大家多危险,啧啧,那两个贼! ”我将信将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好。他接着说: “大家都像你就好了,你警惕性就够高的,躲得远远的,呵呵。 ”“啊?!你真的不是贼? ”我半信半 疑。他说: “反正,你在后边,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 ”“那你是在干什么? ”我有些迫不及待,想弄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 ( 10) “看来,你真把我当贼了。 ”他笑着斜了我一眼,笑容很纯净, “我啊,挤在人们的后边,是故意来扰乱贼的,不想让他们得手呗。 ”“那 三舅二妮 是怎么回事? ”我抛出了最后的疑问。他狡黠地笑了笑,说

20、: “很简单,我要不这样,贼们会以为我是在故意坏他们的事情,那样的话,他们非把我揍死。 ” ( 11)哦,原来这样!上一刻,那个在冷风中可恨的 “贼 ”,这一刻,已经变成了一个可亲可敬的男人。我想,那个匆匆走向车厢深 处的妇女,一定没有感受到这个男人给过她的保护和帮助吧,也许,她永远也不会感受到。但是,男人心底的善良和温暖,不会因此而消失,它已经成为那个寒冷的凌晨,最珍贵的温度。 【小题 1】结尾处 “我 ”发现 “贼 ”是个好人,其实上文已有铺垫,请概括出其中三处。( 3分) 【小题 2】下面的句子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6分) 虽然今年冬天是暖冬,但在这一刻,这个四周没有遮拦的小站,还

21、是冷飕飕的,有些刺骨。 刚才还稀稀拉拉站立的旅客,突然像沙丁鱼一样,呼啦一下围拢在火车每一扇敞开的门前,仿佛这里要抛出救命的肉饵。 【小题 3】第 八段画线部分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请联系上下文简要回答。( 3 分) 【小题 4】 根据全文内容,指出标题中 “珍贵的温度 ”的具体含义,并分析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分) 答案:【小题 1】他装成亲戚提醒乘客们并干扰小偷;他和我们一起上火车,而不像一般贼那样逃走;他的外表看起来慈眉善目;他的笑容真诚、纯净。 【小题 2】( 1) “冷飕飕的,有些刺骨 ”等词语,渲染故事发生时的寒冷氛围,衬托后文的珍贵温度。( 2)把旅客比作沙丁鱼,用了 “

22、救命的肉饵 “等夸张的描写,呈现了车门前的拥挤,为后文小偷的偷窃作了铺垫。 【小题 3】画 线部分写了男人遭到被他保护过的妇女的误解和冷漠对待,但他并没有因此受影响,和最后一段形成呼应,表现了男人的真诚豁达、不求回报的精神品质。 【小题 4】 “珍贵温度 ”是指男人心底的善良,当小偷猖獗时,与他人的冷漠、恐惧和明哲保身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即遭人误解,他仍独自凭着心底的善良保护他人,在寒冷的冬日给人带来温暖,用 “珍贵 ”形容 “温度 ”是为了突出其善良的可贵,表达作者的赞美之情。 【小题 1】 试题分析:阅读文章内容,抓住文中与 “贼 ”有关的描写语句,搜寻与 “贼 ”是个好人有关的细节。 考点

2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在叙事文章中,景物描写属于环境描写。其主要作用有交代故事的环境、铺垫情节、表达人物的情感、烘托人物形象等作用,要根据具体文章来分析。 考点: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先说明画线句子所写的内容,再说明其中的描写表现了人物什么思想品质。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阅读全文,根据文中作者对人物的言行描写举例具体分析人物形象,说明作者对人物的赞美之情。 考点:欣赏作 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

24、评价 D。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甲】秦王谓唐雎曰: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唐雎对曰: “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 “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 “布衣之 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

25、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 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荆轲奉樊於期 头函,而秦武阳 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 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 假借 之,使毕使于前。 ”秦王谓轲曰: “起,取武阳所持图! ”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

26、持匕首 L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 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 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诸郎中 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选自荆轲刺秦王) 【注释】 樊於期:秦国将领,因得罪秦王逊到燕国。 秦武阳:人名,又名秦舞阳,充任荆轲出使秦国的副手。 陛:殿前的台阶。 少 :通 “稍 ”。 假借:在文中是 “原谅 ”的意思。 L:用刀剑等刺。 绝:挣断。 还:通 “环 ”,绕。 郎中:宫廷的侍卫。 【小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27、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以头 抢 地耳(撞) B长跪而 谢 之曰(道歉) C 发 图,图穷而匕首见(打开) D使毕 使 于前(出使) 【小题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 4分) A夫专诸 之 刺王僚也燕雀安知鸿鹄 之 志哉 B徒 以 有先生也扶苏 以 数谏故 C图穷 而 匕首见 而 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D而 乃 以手共搏之 乃 丹书曰 “陈胜王 ” 【小题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 降于天。 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 【小题 4】甲乙两文在人物形象塑造上都用了对比手法,请加以分析。

28、( 4分) 答案:【小题 1】 D 【小题 2】 B D 【小题 3】( 1)略。 ( 2)按照秦国的法 律,在殿上侍奉的臣子们,不能带一点(一尺一寸的)兵器。 【小题 4】其中甲文用秦王的骄横狂暴不可一世对比唐雎的沉着镇定、不畏强暴。乙文用秦武阳的 “色变振恐 ”对比出荆轲的沉着冷静。 【小题 1】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全文内容,根据内容弄清各句的意思,然后根据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各项中字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如 D句中第二个 “使 ”不是名词动用,意为 “完成使命 ”。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解题思路同上。根据文

29、中语意了解句子大意,再结合对古言虚词的掌握一一判断各项中加点字词,进行比较。 B项中 “以 ”皆是 “因为 ”的意思, D项中 “乃 ”皆是 “于是 ”的意思。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布衣 ”“休 ”“侍 ”“兵 ”,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4】 试题分析:阅读两文,读懂内容。两文都写了臣子与君主不同的表现,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说明对比的写法即可。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

30、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 1)( 2)两小题。 题龙阳县青草湖 元末明初唐温如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 白发多。醉后不知天在水 ,满船清梦压星河。 注 湘君:传说舜南巡死后为湘水男神,称湘君。 天在水:天上的银河映在水中。 【小题 1】请描绘 “西风吹老洞庭波 ”一句所呈现出来的画面。( 2分) 【小题 2】诗歌末句 “满船清梦压星河 ”中 的 “压 ”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加以赏析。( 3分) 答案:【小题 1】飒飒西风,强劲地吹拂在洞庭湖渺渺茫茫的水面上,水面上的波纹荡漾而来,又急遽而去,仿佛湖面上起了皱纹。(内容 1分,描写 1分) 【小题

31、 2】 “压 ”,将清梦化无形为有形(化虚为实)( 1分),与 “满船 ”相应,言清梦之多之重( 1分),流露出诗人在现实中的失意与失望(或诗人内心无尽的怅惘)。( 1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抓住诗句中每个字词,根据诗句内容发挥想像,运用描写方法描绘景物场面。对诗句中所提景物要描写其形态,如 “风 ”“湖水 ”。理解 “吹老 ”意为湖面 上出现波纹,如老人脸上的皱纹。 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此句与李清照的 “载不动许多愁 ”有异曲同工之妙,从 “梦 ”的 “重 ”来理解 “压 ”字,而 “梦 ”不是现实,诗中有托梦逃避现实之意,从中体会诗

32、人对现实的失望之情。 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语言表达 仔细观察下面题为 “北极熊的家在哪里 ”的漫画,写一段描述画面的文字,并表达你的感想。要求:语言鲜明、生动,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80 字左右。( 3分) 答案:示例 )画面内容:北极的茫茫大海上,零星地漂着几块薄薄的浮冰,一只北极熊战战兢兢地站在一块浮冰上,就像是趴在已经沉没的船的一块薄板上,随时都会有没顶之灾。它痛彻心扉地大哭: “我就剩这点立足之地了! ”这幅图让我深深地感受到气候变暖的极大危害。冰川融化了,北极熊失去了家园,人类又岂能独善?保

33、护环境迫在眉睫。 试题分析:仔细观察图画的内容,用描写性文字使用修辞手法描述事物的状态,结合现实社会中的环境问题表达自己的感想。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请根 据材料概括空气严重污染的原因,不超过 30字。( 3分) 1月 10日,连续的微风天气,使北京遭遇自今年元月 1日开始按新空气质量标准实施监测后首个严重污染日。 1月 12日,北京 PM2. 5指数濒临 “爆表 ”,空气质量持续达到六级严重污染。直到 15日,一场小雪带着西北风,才吹走了笼罩京城六天之久的浓霾。 1月 23日,令人厌恶的雾霾又一次降临。 近二十年来,我国每亿元 G

34、DP 产生的指数一直呈下降趋势,但燃煤、用油的数量以及钢铁、水泥业的增长却大大超出预期,导致污染排放总量持续上升。以煤炭为例,发达国家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 重普遍已降到 30%以下,而我国迄今仍在 70%的高位徘徊,几乎占全球煤炭消费量的一半。 答案:燃煤、用油、钢铁、水泥业等产生的污染排放及微风天气 试题分析:阅读材料第二段,抓住关键句子 “但燃煤、用油的数量以及钢铁、水泥业的增长却大大超出预期,导致污染排放总量持续上升 ”概括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默写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做三小题)( 3分) 后值倾覆, ,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35、。(诸葛亮出师表) ,也拟泛轻舟。 ,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马作的卢飞快, 。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 ,一任群芳妒。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 咏梅) 答案:受任于败举办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闻说双溪春尚好 只恐双溪舴艋舟 弓如霹雳弦惊 赢得生前身后名无意苦争春 零落成泥碾作尘 试题分析:填写古诗易写错别字,原因是在背诵古诗是只注意读音,不仔细看字,结果在填写时就按音写成其它的同音字,学习时要注意这个问题。比如本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舴艋、霹雳、弦、赢、零、碾,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根据 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36、 A。 作文 下面这段文字在标点使用、语言结构、用词准确方面各有一处不当,请加以修改。( 3分) 目前,地球上的绿色之肺,森林正在一天天地萎缩。近 200年来,地球上的森林大约已有三分之一被砍伐;另一方面,由于燃烧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急剧提高。此消彼长,使得全球气候变暖,恶化地球生态环境,人类生产生活遭受巨大影响。 答案: .绿色之肺后的逗号改成破折号。 “提高 ”改 “增长 ”。 “恶化地球生态环境 ”改成 “地球生态环境恶化 ” 试题分析:仔细阅读短文, 从题干中提示的三个方面来判断句子。 “绿色之肺 ”指 “森林 ”,两词之间不应停顿,用破折号表示提示, “排放量 ”与 “提高 ”

37、主谓搭配不当。 “使得全球气候变暖,恶化地球生态环境 ”句中, “全球气候变暖 ”是主谓短语,所以后面也要是主谓短语 “地球生态环境恶化 ”,才能使前后谐调。 考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读下面几行诗,按要求写作。 我以为自己能读懂春天,原来,我只知道春天过了是夏天; 我以为自己能读懂青春,原来,我只把青春当成了一段时间; 我以为自己懂得了母爱,原来,我把母爱当成了早餐; 我以为自己懂得了友情,原来,我把朋友当成了玩伴 请以 “原来我没懂 ”为题写一篇 600-800 字的文章。要求

38、: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答案:例文: 原来我没懂 街道的树叶总是落,扫也不尽。横七竖八的仰在路中,静静地逝去。真弄不懂大树为什么给了那么多恼人的残叶。 就像我不懂老师为什么派我们几个来与这无尽的落叶相伴。 小学时光过得很清闲,与树叶相 伴的那个星期却如此匆忙。这是学校举办的活动 扫街道。很荣幸的是,我们几个得到了这个 “难得的机会 ”。 起初,我们还是满怀着新鲜感。街上多的垃圾是没有的,只是那树叶是你 “抬头不见,低头也见 ”。真奈何不了他们,在这浓秋,正是他们的天下。 一日落下,我们几个聚在一起,攀比着谁手上磨出的小泡最多。比不

39、出胜负!“这街又不是我的街,为什么要让我们来。 ”同行的同学嘟嘟囔囔,心里满载牢骚,却也耐着情绪。我们几个都不是优秀的孩子,考不进前十,更别谈在年级上。班里那些稳坐江山的尖子们,是我们望尘莫及的。老师当然叫我们来与其相伴 ,就像那个比喻,他们是花朵,我们不过几片结了网的绿叶,谁会在乎?想着想着,鼻子一阵酸楚。老师的偏爱浅显易懂。 接下来几天,就在酸楚里过。 一星期说快也快。扫尽最后一片落叶,我们拖着各自的扫帚往教室里走。老远望见老师正在办公室门口站着,或许在等谁。反正不是我们。 没想到竟是我们。她分给我们几个糖,问我们累吗。她说她想让我们学到一些除课本以外的知识。 原来我没懂,老师的偏爱我未曾

40、懂,就像我没懂不是每一片落叶都布满了压抑和抑郁,在落下的一刻就被印上了死刑的章。逝去何尝不是为了下一片绿叶的希望。我没懂落红不是无情物。 只是现在我才懂。 试题分析:原来我不懂什么?引导语作了很好的提示,不懂一个人的好意,不懂一份情感,不懂一个生活的道理,不懂一项自然知识,都是可以写的。所以“不懂 ”的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不是 “人 ”,这样选材的范围就大了。但选材时要考虑 “懂 ”的含义。懂,对于人来说,是对对方情感思想的了解和理解,对于自然物来说,是对 “它 ”知识性的了解。当然,此文写人 要好写些。写人,可以运用欲扬先抑的写法,先写 “不懂你 ”, “你让我讨厌 ”“你让我陌生 ”“你让

41、我疏远 ”“你让我害怕 ”,这都是由于彼此的不了解或误解,通过一些事情, “我 ”渐渐地感到 “你并不是那样 ”, “终于了解了你 ”“我感受到了你的关爱你的温暖 ”“我懂得了你 ”,最终感叹 “原来我没懂你 ”。千万不能写成某道原来我没懂,最后通过老师的讲解我懂了,这样写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此写人作文,一定要把 “我 ”由“不懂 ”到 “懂 ”的情感变化写出来,要有丰富的心理描写,要把有关的事情写清楚。最后可以抒情,将 “懂 ”的意义引申到 “人与人之间善于 理解,社会才能和谐 ”这个意义上来,原来没懂,现在懂了,懂了要 “珍惜 ”,这样的文章比一般性的写人的文章要有分量得多。 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