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新区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bowdiet140 文档编号:288365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新区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5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新区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5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新区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5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新区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5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新区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新区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其他 看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汉字注音。( 2分) jun( )刻 瑕 c( ) 撷 ( )取 栖 ( )息 答案:( 2分)镌 疵 xi q 试题分析:拼音,首先要读准汉字,排除方言的干扰,不可读错,拼音时注意易混的声母与韵母。写汉字,要根据语境结合拼音正确判断,注意形似同音字,不要写错别字。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解释加点字词。( 4分) 而置之其 坐 遽 契 其舟 徐 喷以烟 鞭 数十 答案:( 4分) 同 “座 ”,

2、座位 雕刻 慢慢地 鞭打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句子的出处,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 “坐 ”为通假字, “鞭 ”为名词动用,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选择题 下列说法有 错误 的一项是( )( 2分) A汤姆 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 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家马克 吐温,他的作品多以幽默讽刺见长。 B “海盗 ”生活描 写了汤姆、哈克和蓓姬三个小 “海盗 ”在杰克逊岛的清晨生活。 C汤姆 索亚历险记和哈克贝利 费恩历险记是两部既有相关性又有独立性的小说,语言清新简约充满童趣。 D当海

3、盗去描写了汤姆厌倦了学校枯燥的生活,体验了人情的冷暖和情感的孤独之后,所产生的一系列心理活动,表现了青少年的反抗心态。 答案: B 试题分析: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题抓住文字信息根据知识积累判断正误即可。 C句表述中人物有错,应该是汤姆、哈克与乔。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句子中 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 )( 2分) A在语文学习中,审美趣味的培养是不可忽略的。 B她银铃般的笑声总在我眼前浮现。 C事隔多年,使我还在怀念这段快乐的时光。 D不闯红灯,是衡量一个公民素质高低的重要标

4、志。 答案: A 试题分析: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用反选排除法, B句 “笑声 ”与 “浮现 ”主 谓搭配不当; C句“使我 ” 是介词短语,句子缺少主语; D 句 “不闯红灯 ”,是意义明确的表述,而 “素质高低 ”含有正反两个内容,是不明确的表述,前后不统一,答案:为 A。 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 错误 的一项是 ( )( 2分) A母亲在生活中极具责任心的言行对我起到了 潜移默化 的作用,使我也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5、B他和卖青菜的小贩讨价还价 ,一毛钱也要算得清楚 ,可真是 锱铢必较 。 C王老师工作认真,经常对同学 指手画脚 。 来源 :Z_xx_k Com D这并不是 危言耸听 ,要是我们不珍惜水资源,总有一天会无水可用。 答案: C 试题分析:了解成语,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法和情感色彩,要根据语境从这三个方面判断正误。 C句 “指手画脚 ”为贬义词,不符合语境。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

6、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 “要小心 ”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 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地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 着

7、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小题 1】请说说第 段画线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分) 【小题 2】第 段是从哪些角度描写景物的?这些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4分) 【小题 3】第 段中 “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这句中的 “真 ”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2分) 答案:【小题 1】( 2分)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突出了 “我 ”如 愿以偿后内心的无比畅快和喜悦之情。 【小题 2】( 4分)从嗅

8、觉、触觉、视觉、听觉的角度( 2分),衬托出行船速度之快以及 “我 ”在看戏钱急切而愉快的心情,表现 “我 ”对江南农村美景的热爱( 2分)。 【小题 3】( 2分)不能,照应上文的 “似乎 ”,既表明前面的判断是一种误解( 1分),更表现出 “我 ”盼望看到社戏的急切心情( 1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文段选自所学课文社戏,内容浅显易懂。点明修辞方法,从表现 “我 “的心情来分析概括。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首先要了解描写 景物的角度有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根据文段中句子来判断。从表现 “我 ”的心情与情感结合文段内容来分析概括

9、。 考点:分析作品描写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与前文写赵庄的内容相联系,说明其照应作用,再从表现 “我 ”的心情具体分析概括。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姥姥的端午( 12分) 十余年前的五月,姥姥忙碌完生命里最后一个端午,便匆匆离去。 此后每自清明夜始,随着金银花的细碎步声,临近粽香五月 ,便有姥姥的絮语叮咛,踱着疲惫的小脚,轻轻推门,轻轻走近,拾起床边 垂落的被角,为我一掩再掩。 物质极度贫瘠的岁月,端午,在童年的期盼中,总是姗姗来迟。等待中长大的日子,不知何时,青苇已隔夜盈尺。端午,似一株凌虚而至的瓦楞草,无声无息落在老家的瓦房上

10、,就在某个清晨,姥姥推醒了还在熟睡中的我们,她说,粽子熟了。烧了一夜的灶火已渐燃渐熄,大锅里还咕嘟嘟冒着些微的水泡,粽香漫过那口大锅的四周,弥漫在农家小院上空,萦绕在孩子渴望的小嘴边,飘荡在蹦跳的童歌里。 端午粽香,萦绕岁岁年年童谣,我们在姥姥精心赶制的一个又一个端午之后长高。姥姥一双操劳的枯手,渐渐托不住昔日蹒跚的娃儿们,当小弟也站在她身后,声渐雄浑之时,姥姥缓身回望,却已一笑白头。 姥姥的端午,从老家搬到城里,仍旧初始味道。而安逸清闲的市民生活,狭窄的蜗居,使姥姥更多地呆坐在门前,想念乡间,想念宽敞的农家小院,鸡鸣犬吠,想念清晨趟着两腿露珠,一双巧手侍弄过的黄瓜架、葡萄秧,想念老槐树阴下,

11、几位老邻絮絮陈年旧话,农谚桑麻。姥姥似乎在那一年忽然苍老。 最后的端午,姥姥依旧忙碌,她似乎始终是这个节日大会的 主持人,任何人都可以忽略和忘记这个日子,唯她不能。我们从各自的家里奔来吃粽子的时候,还丝毫没有感觉到姥姥的端午,将在这里停留。只记得姥姥唠叨了许多,关于谁该谈朋友了,谁该快点结婚了,别让姥姥这么等着。大家听着,都没有在意。 端午后几日,姥姥在一个深夜忽然丢下大堆未了的心事,匆匆撒手而去,我守在她床边仅仅一步之遥,却空着两手没留下老人家只言片语。 次年端午,凝重在无限哀思里,大家小心翼翼躲闪着,似乎稍不留意会不慎碰落太多的哀伤。谈话间,说到童年,那苇塘、蛙鸣、老家的土炕、邻家小孩憨态

12、可掬的猫头小布鞋 小 弟忽然一句 “一到端午,就想起姥姥来。 ”大家顿住了,都不说话,大弟站到阳台,低头点起一支烟,妈妈肩头抽动,不知谁的眼泪叮咚掉在米盆里,落在一只只秀气的青粽上 端午,翠绿与寂静,蒹葭苍苍的古韵,带着一春濡湿的水气,简淡、玄远。芦丛摇曳、薄雾轻裳,青衣姗姗,不禁想起眉清目秀,淡妆行走在阡陌上的秀丽村姑,初见有股矜持的冷,一身素衣隔岸浅笑低吟,柔骨而就、甜而不腻,那种感觉在长久的凝睇里埋藏,永远都蛰伏在心灵深处不会消失。 娴静的汨罗江,从远古走来,走近几千年光阴。 姥姥的端午永远是其中一尺鲜洁的水,涤荡着我生 命的五月,走过多少年,芬芳多少年。 【小题 1】第 段在文中有何作

13、用?( 2分) 【小题 2】通读全文,说说本文除了写 “我 ”童年时的 “姥姥的端午 ”外,还写了哪些 “姥姥的端午 ”?( 3分) 【小题 3】说说你对第 段画线句含义的理解。( 3分) 【小题 4】文章为什么以 “姥姥的端午 ”为题?( 4分) 答案:【小题 1】( 2分)结构上,引发下文对姥姥一生种种深情美好的回忆( 1分);内容上,从姥姥的絮语、轻轻的动作中写出了姥姥对我们孙辈细致入微的关爱( 1分)。 【小题 2】( 3分) (1) “从老家搬到城里 ”时的 “姥姥的端午 ”(2)姥姥 生命中 “最后的 ”“姥姥的端午 ”(3)姥姥去世 “次年 ”的 “姥姥的端午 ”(每答对一个得

14、1分) 【小题 3】( 3 分)运用比喻修辞,把 “姥姥的端午 ”比作 “一尺鲜洁的水 ”( 1 分,答出比喻修辞即可),形象地表现了姥姥勤劳、能干、慈爱的品格( 1分),她的品格将永久地激励、影响着 “我 ”,让 “我 ”永志不忘、终生受益( 1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4】( 4 分) (1)交代本文刻画的对象就是姥姥。 1 分) (2) “姥姥的端午 ”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1分) (3) “姥姥的端午 ”是把姥姥放在具有深意的端午节里来刻画人物的,预示着姥姥与端午的情 缘。( 1分) (4) “姥姥的端午 ”凝聚着我们对姥姥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1分)(每点 1分,意思对即可) 【

15、小题 1】 试题分析:阅读全文,了解此段与后文情节的关系,从结构上的引起下文和内容上的表现人物形象两个方面具体分析。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抓住 “端午 ”这个词,根据本文故事中时间、地点的变化,一一找出与 “姥姥 ”与 “端午 ”有关的情节。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点明修辞手法,从表现 “姥姥 ”的精神品质特点和 “姥 姥 ”对 “我 ”的影响两方面来具体分析。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通过阅读全文即可了解作者

16、写 “姥姥 ”,都与端午有关,所以文题其实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另外可从塑造人物的方法来考虑, “端午 ”是中国人表达亲情的节日,以特定的环境来塑造人物形象,突出人物的情感。最后再从便于作者表达对 “姥姥 ”情感来点析。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 B。 文言文阅读 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 “此非吾所以居处子。 ”乃去,舍市傍。其嬉游为贾人 炫卖 之事。孟母又曰: “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 ”复徙舍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 ,揖让进退。孟母曰: “真可以居吾子矣。 ”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 注

17、:( 1)贾人,商人。( 2)炫卖,叫卖。( 3)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礼器。( 4)渐化,逐渐濡染。 【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4分) 嬉 游为墓间之事 乃 去 ,舍市傍 及 孟子长 卒 成大儒之名 【小题 2】选出与 “嬉游为墓间之事 ”的 “之 ”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2分) A至之市 B而忘操之 C是吾剑之所从坠 D故时有物外之趣 【小题 3】翻译下面句子。( 2分) 复徙舍学宫之旁 【小题 4】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故事的主要内容。( 2分) 答案:【小题 1】( 4分) 游戏,玩耍 离开 到,等到 最终,终于 【小题 2】( 2分) D 【小题 3】( 2分)又把家

18、迁到一所学堂旁边 【小题 4】( 2分)孟母三迁的故事(意思相近,语言简洁即可) 【小题 1】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去 ”“卒 ”“及 ”为古今异义,要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全文内容,弄清例句中 “之 ”的意思,然后根据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各项中字义,进行比较。 D 句与例句的 “之 ”皆是代词。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疏

19、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 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徙 ”“舍 ”“学宫 ”,最后疏通句子。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4】 试题分析:这是家喻户晓的故事,直接回答 “孟母三迁 ”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诗歌鉴赏 过故人庄( 2分)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9下面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首联写朋友准备好丰盛的饭菜,邀请诗人做客。 B颔联写出了农村优美、恬静的风光特色, “绿树村边合 ”是远景, “青山郭外斜 ”写

20、近景,表现出一种和谐的自然之美。 C颈联写山村生活情趣。朋友间畅谈农事十分亲切自然。 D尾联表明诗人深深为农庄生活所吸引,急切地约定下次相聚之时。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内容浅显,易于理解。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与诗歌相关内容一一比较,判断正误。 B表述错误, “绿树村边合 ”是近景, “青山郭外斜 ”是远景。 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语言表达 根据语境仿写句子( 2分) 青春是美好的。青春是多彩的朝霞,映照着广阔的天地;青春是智慧的火花,点缀着灿烂的天空; , 。 答案: 试题分析:注意要按照例句的结构(两个分句,)和写作手法(比喻)的特点仿写,依照例句中的喻体

21、(偏正短语)拟作同类的事物作仿句喻体,注意第二分句要承接前句的比喻义陈述,句子要连贯。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默写 根据课文默写。( 10分) _ ,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东风不与周郎便, _ 。(杜牧赤壁) 门前流水尚能西, _ 。(苏轼浣溪沙 ) _ ,冷露无声湿桂花。(王建十五夜望月) _ ,今夕是何年。(苏轼水调歌头) 但愿人长久, _ 。(苏轼水调歌头) 四面湖山归眼底, _ 。(湖南岳阳楼对联) 青山有幸埋忠骨, _ 。(杭州岳墓对联)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_ , 。(林则徐) 答案: 海日生残夜 铜雀春深锁二乔 休将白发唱黄鸡 中庭地

22、白树栖鸦 不知天上宫阙 千里共婵娟 万家忧乐到心头 白铁无辜铸佞臣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试题分析:填写古诗文句子易写错别字,原因是在记忆时 只注意读音,不仔细看字,结果在填写时就按音写成其它的同音字,学习时要注意这个问题。比如本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残、锁、乔、栖、鸦、阙、婵娟、辜、铸、佞、仞、刚,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根据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书写 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4分) 其貌不扬 谈笑风生 出谋画策 无动于忠 一视同仁 不屈不饶 刨根究底 鸭雀无声 答案:( 4分) 错字 画 忠 饶 鸭 正字

23、划 衷 挠 鸦 试题分析: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词义字义辨析判断。用反选排除法,有错就排除。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作文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成长路上,我们品尝过多少人生百味,妈妈的一碗热汤,同学递来的一方手帕,花儿的芬芳,泛舟书海的苦乐, “千里共婵娟 ”的情怀 带给我们无数感动。请以 的味道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1)不少于 600字;(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答案:例文: 成长的滋味 成长已从记事开始了,记住的,都是美好的瞬间,花样的童年。你的记忆里最温馨的画面,或是想要得

24、到的最温馨的画面,一定有童年的笑螺号,温暖的草房子,很美。成长从进入幼儿园开始,当你大哭着想要回家,却不得不和父母说再见的时候,你心中是否含有伤痛?当幼儿园的阿姨放下正升起的你,去抚摸,去安慰别的小朋友时,你的心中是否用出淡淡的酸楚。 可是,那只是幼儿园,你还只知道哭,刚哭完,就去和刚吵完架的孩子玩去了。那是一种纯真,一种无邪,一种童趣。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成长的迅速,我们进入了小学。没有天真的笑脸,只知道不惹老 师生气,只知道怎样考高分争得老师的欢心。一切只是为了三好生,为了报送名额。有些人,为了那些名额,居然心甘情愿把自己最珍贵的那份友谊丢弃。小学生活中,金钱和势力也显得格外重要。老

25、师给的什么 “特殊照顾 ”之类的,取得了重要的影响。小学生涯既是漫长的,又是短暂的。在小学中,我们得到了成长的收获 知识,同时也摒弃了自己的所有 纯真。这是成长的代价,也是成长的滋味。 进入初中,我们还在成长,在蜕变。谈笑风生时那份无拘无束少了,换上了那个拘谨的脸庞。在学习的海洋中,有人乘风破浪,有人苦苦挣扎。成长中,我们失去了小学时 的玩乐,却得到了许多知识。测试,公益讲座,课外班,名师点评,把我们的生活安排得水泼不进,倒也显得格外的充实。 在反复诵读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的时候,在反复运算一道几何题的时候,在背那些无聊的分子式的时候,你是否想过:成长,究竟是什么?在成长的过

26、程中,你得到了什么?又遗失了什么?你收获了什么,有摒弃了什么?快乐的时候,是谁迎接你的笑脸?孤独无助的时候,谁,照亮了你心中的阴霾? 成长的滋味,有喜,有怒,有哀,有乐,更多的是收获,更多的是体味 评论 | 试题分析:注意要求,文题中要有 “味道 ”一词, 要抓住引导语中 “成长路上,我们品尝过多少人生百味 ”这句话来理解,可直接据此填题 “成长的味道 ”。写成长过程中的某一种或种种 “味道 ”:憧憬、迷茫、感动、失落、疑惑、精彩、后悔等等。可以写一种 “味道 ”,可以写多种 “特别的味道 ”,一事一味,多事多味,通过对具体事件的叙述来表达自己品尝到某 “味道 ”,从成长过程中的方方面面感想评论各种 “味道 ”,写作水平一般的可采用第一种写法,叙述事情谈感受,水平高的学生可以采用第二种写法,品味生活,感想生活。 “味道 ”是品出来的,是指一种感受,所以要注意运用丰富的细节描写,尽量多写心理活 动。值得提出的是,可采用反向立意的写法,可以将一种不良的感受,比如 “失落 ”当作良好的感受来写,强调这种感受对人的成长的作用与意义,从酸中品出甜来,这是不错的写法。文章的结尾要有所引申,品 “味道 ”,就是品生活,品人生,考场作文, “明亮的尾巴 ”还是需要的。 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