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浙江省杭州江南实验学校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inwarn120 文档编号:288558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2.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浙江省杭州江南实验学校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5届浙江省杭州江南实验学校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5届浙江省杭州江南实验学校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5届浙江省杭州江南实验学校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5届浙江省杭州江南实验学校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届浙江省杭州江南实验学校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其他 下面是江南文学院中学文学社的一则征文启事的正文内容,按要求答题。( 3分)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65周年之际,文学社准备举办一次国庆征文比赛活动,希望全校同学踊跃投稿。征文内容反映祖国的悠久历史,对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的讴歌,文体不限,字数不超过 1500字。学校团委将在征文中评出一、二、三等奖,并在校园文学刊物 “江南 ”上发表。来稿请投入征文稿箱,截止时间 10月 25日。 这段文字在语意表达、语言结构、标点使用上各有一处错误,请加以修改。( 3分) 答案:把 “对祖国中日新月异的变化的讴歌 ”改为

2、“讴歌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 ”。把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65周年之际 ”改为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65周年之际 ” 或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65周年 ”。把 “江南 ” 改成江南。 试题分析:根据提示从三个方面一一判断文中的句子,找到错修改。 “反映祖国的悠久历史,对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的讴歌 ”两个分句前结构不统一,后句也要与前句一样为动宾结构。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65周年之际 ”, 根据文章此句表达的是 “时间 ”而不是 “目的 ”,故介词错用。刊物要用书名号。 试题分析: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

3、规范有所了解,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阅读以下两则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5分) 材料一:简体化汉字已使用了几十年,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郁钧剑、宋祖英、黄宏、关牧村等 21位文艺界的政协委员联名递交了一份关于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的提案,建议在小学开始设置繁体字教育,将中国文化 的根传承下去。(南方都市报 3月 14日) 材料二:近日,针对全国政协委员要求 “小学设置繁体字教育 ”、 “逐步恢复繁体字 ”的提案,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代表教育部作出回应,称 “推广简化字 ”是法律的规定,教育部要依法行政。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厦门大

4、学校长朱崇实则对依法推广简化字表示支持。(潇湘晨报 3月 14日) ( 1)用一句话提炼以上两则材料所说的现象。( 2分) ( 2)针对以上的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简要分析。( 3分) 答案:( 1) “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 ”引发社会热议。( 2分)( 2)示例 1,小学生学习繁体字 是历史的倒退。当初简化文字,倡导写简化字就是为了提高书写效率,使汉字学习、掌握更加容易,现在重提小学开始学习繁体字会使汉字的发展 “开倒车 ”,是一种逆时代潮流而动的行为。( 5分)示例 2,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有助于传播中华民族文化。繁体字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正宗的文字,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一笔宝贵财富,学习繁体

5、字可以让大家从小知晓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由来,进而促进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光大。( 5分) 试题分析:第一小题,阅读材料,抓住关键词 “繁体字 ”,了解中心议题即关于小学教育中繁体字教育的争议,简要概括。第二小题题,可以 赞同某一方观点,从此观点的合理性方面说明理由,可以分析两种观点的正误,表达自己的看法。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选择题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妖 娆 ( ro)拮 据 ( j)鸿 鹄 ( ho)根深 蒂 固( d) B 佝 偻( gu) 汲 取( j) 亵 渎(

6、xi )含情脉 脉 ( m) C 骈 进( pin) 缟 素( go)扶 掖 ( y )强 聒 不舍( gu ) D 枘 凿( ru)鞭 笞 ( ti) 襁 褓( qin)成吉思 汗 ( hn)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词词义和形声字中的声旁特点协助判断读音。要注意易错的声韵母,比如 b与 p, j、 q、 x的区别, n、 l的区别, z、 c的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前后鼻音的区别。运用反选排除法,选择容易判断的信息点,有错就排除, A“鹄 ”读第二声, C“聒 ”读 gu, D“笞 ”读 ch,答案:为 B。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

7、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 A当灵感迸发、文思泉涌时,美妙的文辞会源源不断地流泻到笔下,这都源于写作者平时注重知识和生活的积累为基础。 B建筑被称为凝固的历史和音乐,从一片瓦、一块砖、一扇窗、一道门、一条梁、一根柱、一个台阶中,都可以看到历史的原貌,闻到文化的氛围。 C我们欣赏古代诗词,应该全面了解作者的生平以及他所处的时代和环境,真正走进作品,去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 D最近发生在校园里的一些违法案件,教育部要求地方有关部门,对侵犯少年儿童权益、损害少年儿童身心健康,要从严查处并依法打击。 答案: C 试题分析:病句原因很 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

8、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用反选排除法, A句 “源于 ”与 “为基础 ”意义重复, B句“闻到 ”与 “氛围 ”动宾搭配不当, D 句 “对 ” 短语中缺少中心词 “的行为 ”,答案:为 C。 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 苏轼,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有江城子 密州出猎记承天寺夜游等。 B陈涉世家选自史记 ,作者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世家 ”是传记的一种体例,主要记叙诸侯之事。 C夜是俄国著名

9、诗人普希金的作品。诗歌着力展示夜的静谧、美丽,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D在中国历史上多有凛然正气的布衣之士,战国策中安陵君的使臣唐雎就有着独立人格和自强精神,他不畏强暴,冒死与秦王抗争,终于使秦王词穷色挠。 答案: C 试题分析:名著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 题抓住文字信息根据知识积累判断即可, C夜是叶赛宁的作品。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3分 ) 每年农历八月十八的钱塘江大潮都以其磅礴的气势吸引大量游客前来 。

10、 接连出现的恶性食品安全事件 我们,必须积极推进道德文化和法律法规建设。 看到老人摔倒在地,我们不能 ,而要积极去帮助。 A观赏警示袖手旁观 B观赏警告熟视无睹 C欣赏警告袖手旁观 D欣赏警示熟视无睹 答案: A 试题分析:依次填词语,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根据语境判断选用,要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句子中成分搭配的关系、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本题关键在于辨识近义词, “观赏 ”针对的是要中目视的形象,而 “欣赏 ”可以不指向具体的形象,可以是抽象的东西。 “欣赏 ”比 “观赏 ”褒扬的情感色彩更强,根据第一句内容应该填 “观赏 ”,排除 CD两项。 “警示 ”有提示提醒的意思,而 “警告 ”只表

11、示强制性的制止,后者意义程度更重,根据句意应该填 “警示 ”,答案:为 A。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3分 ) A旁骛喧嚷一代天娇恼羞成怒 B陨落要决恪尽职守断章取义 C凌驾留滞化为乌有孤军愤战 D凭吊睿智味同嚼蜡重蹈覆辙 答案: D 试题分析: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词义字义辨析判断。用反选排除法,有错就排除, A“娇 ”为 “骄 ”,B“决 ”为 “诀 ”, C“愤 ”为 “奋 ”,答案:为 D。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现代文阅读 乡村的风 风是

12、乡村的魂。它不喜欢老是待在一个地方,到处游荡着,时南时北,忽东忽西的。它走到哪里,哪里就能感觉到乡村的呼吸。 每次从城里回到老家豆村,第一个迎接我的便是风。我们虽然好多年没见面了,但它一点儿也不生分,先是用顽皮的小手,把我服服帖帖的头发拨弄乱,再在我干净的皮鞋和西服上,随意撒些尘土与细碎的草屑。要是春天,风就像一只摇头摆尾的小花狗,当我刚从汽车上走下来,视觉还没来得及舒展开,它就从我的身上嗅出了豆村的气味,亲亲热热地扑过来,伸出温软的小舌头,一下一下舔我的手与脚踝,你赶也赶不走。如果是秋天,风里便有 了果实发酵的味道,那幽微的醇意,好像一个去镇上打酒的孩子,不小心把酒洒了一路,惹人隐隐地有些陶

13、醉。 因为风的缘故,乡村里许多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物,便有了某种诗意。你瞧,那晚风中的炊烟,怎么看都像是一幅悬腕挥就的狂草,云烟乱舞,该虚的地方虚,该实的地方实,那是我们在绢和纸上无法做到的,可谓真正的 “天书 ”了。莲荡也是。一阵风吹过去,一阵风又吹过来,满荡田田的莲叶便乱了。然而,乱是乱了,但却乱出了味道。究竟是什么味道呢?我也说不清。看来这世界上的许多事情,就像这风中的 “乱荷 ”,有一种不触动情欲的美,大美。你可以观,可以赏,但你却没有风的能耐,把好端端的东西破坏了,还居然翻出新意。还有秋风中的那些树木,原本蓊蓊郁郁的,可是经不住风的手轻轻地摇晃,三摇两摇的,就只剩下一副骨骼了。还是古

14、人高明,他们面对这样的凋零景象,只用 “删繁就简三秋树 ”七个字,就把很复杂的意思表达出来。随着黄叶随风飘逝,树上那些平时看不见的鸟巢,一个一个都露了出来,远远看去,恰似一个个黑色的音符挂在枝柯上 说到风,我想起了一件事,有一年我从豆村带回一棵小枣树,栽在城里自家的庭院中,栽树之前我是下足了底肥的,可是几年过去了,并没有见它有多少长 进。我很纳闷,就问父亲是什么原因。父亲看了看周围的环境,给出两个字:缺风。对,缺风。生长在乡村的树可不是这样的。你千万不要以为风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其实它是树和庄稼的神灵。一棵得风的树,就如同一个人得了机遇,东风来了摇一摇,西风来了晃一晃,每摇晃一次,它的根就往泥土

15、深处扎一扎,晃着晃着,一棵树就在风中长高长粗了。父亲把这种现象叫作 “得风水 ”。记得豆村牛鼻凹里有一棵歪脖子黄栌,据说已经很有些岁数了,可就是长不大,村里有人想把它砍下做犁弓。父亲制止道,这棵树虽然长得不是地方,但只要树头能从这凹里蹿出来,一旦招了风 ,不愁它不成材。后来那棵黄栌居然有了出头之日,风吹着呼呼地往上蹿,一年一个样,一年又一个样,如今它已经有合抱粗了,成了我们豆村的一个标志。这大概就是神奇的风使然吧。当然神奇的还有我的父亲,尽管岁月的风已经把他的头发吹白了,腰吹弯了,甚至连牙齿也吹脱落了,在风中踽踽而行时,须拄一枝拐杖,然而他能够从飘忽不定的风力悟出一点 “道 ”,想必也该知足了

16、。 乡村的许多事物,小至一片浮萍,一株草,大到一棵树,一座山,都与风息息相关。春风归来遍地绿,它们不得不绿;秋风君临千叶黄,它们不得不黄。在这回黄转绿的变幻之中,永远不 老的似乎只有土地,只有风。一拨又一拨的风,吹了几千年,几万年,它吹走了许多东西,又吹来了许多东西。 倘若没有风,这个世界多么沉寂! 【小题 1】文章第 段说 “因为风的缘故,乡村里许多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物,便有了某种诗意。 ”这其中的 “诗意 ”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文章概括回答。( 4分) 【小题 2】下列句子富有表现力,请结合上下文,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4分) 那幽微的醇意,好像一个去镇上打酒的孩子,不小心把酒洒了

17、一路,惹人隐隐地有些陶醉。(是什么 “惹人陶醉 ”了?) 你千万不要以为风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其实它 是树和庄稼的神灵。( “神灵 ”一词有什么含义?) 【小题 3】本文写的是乡村的风,为什么在第 段要花较多笔墨写两棵树?请根据文章简要分析。( 4分) 【小题 4】文章第 段说 “倘若没有风,这个世界多么沉寂! ”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4分) 答案:【小题 1】风中的炊烟被吹出了狂草,风中的莲荡被吹出了可观可赏的大美,风中的树木被吹出了 “删繁就简三秋树 ”的沧桑,风中的鸟巢恰似一个个黑色的音符。 【小题 2】 多年没见面,我被扑面而来的风的热情陶醉了;秋风送来果实成熟的味道,我被收获的喜悦陶醉

18、了。 运用比喻手法,写出风对于 “树 ”和 “庄稼 ”的重要性,是它们的主宰,正是风给它们带来了勃勃生机。 【小题 3】通过两棵树的命运的对比,说明树的成长离不开风,风能让树枝繁叶茂,充满生机;同时由树的成长引出父亲对风的认识与感悟,丰富了文章的内涵。 【小题 4】在作者眼中,风是永恒的:它充满活力,让自然生机勃勃;充满诗意,让人间添满美好。如果没有风,生命就会凋零,世界就会黯然失色,单调无比。生命因为风的存在而精彩。 【小题 1】 试题分析: “诗意 ”指美的景象与美的感受,阅读本段文字,抓住作者描写乡村因风而美丽的景物和作者独特的感受的语句分析概括。 考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

19、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第一句从作者对乡村的情感和所见到的乡村丰收景象来体会词语的含义。第二句,从与乡村的 “风 ”与 “树 ”“庄稼 ”的关系来理解词语的含义。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在文中找到有关 “树 ”的描写,从 “树 ”与 “风 ”的关系上了解作者以 “树 ”写 “风 ”的作用,再结合 “父亲 ”的认识,从表达文章思想内涵方面分析概括。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4】 试题分析:重点阅读最后一段,结合 全文中作者对 “风 ”的描写,从 “风 ”在作用下一些事物展现的景象来赞

20、美 “风 ”的贡献。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 B。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自然? 在世界范围内,自然资源正以惊人的速度骤减。人类社会在享受科技文明的同时,也在承受着生态系统被破坏所带来的恶果。洪水、旱灾、空气污染、珍稀物种濒危 来自大自然的危机,正潜伏在我们身边,向我们频频发出警告。 毫无疑问,生态环境的破坏,元凶就是人类本身。 茂密的森林毁于一旦,使水土严重流失;辽阔的草原逐步沙化,使荒漠向城市逼近;多少良田正在被摩天大楼所取代 ;多少江河正在变成污浊的死水,甚至断流、干涸乃至永远消失;而多少野生动植物,也正在人类的杀戮掠夺之下,永远离开了我们共同的家园 大自然在哭泣!气候在

21、异常变化!如果到这时,我们还不能醒来,不能对以往的行为进行深思和检讨,我们又如何对得起子孙后代?自从工业化以来的城市化过程中,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耗损以及人口、资源、环境、能源和粮食危机等都无一不和工业化、城市化过程密切相关,并已威胁到了每一个地球上的公民。因此,建立生态平衡的城市环境,重新回归自然,成了人们梦寐以求的目标和理想的境界。 在中国几千年的 发展史上,我们的先人早就有保护环境的思想,注意从区域、用地结构、建筑风貌等多方面来创造优美的环境,保持一种朴素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如商君书 徕民篇说 :一个方圆百里的地方,需要使山地、沼泽、河湖、城镇道路各占地 1/10,荒地占 2/10,良

22、田 4/10,就可以容纳 5万居民。这就是古代帝王的国土人口政策。这段话其实就是古代先民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理念。 古代的很多思想家都把自然、万物和人联系起来。两千年前,老子在道德经里面提出了人应该顺应自然规律的思想,他提到水的例子,说 :水看起来很随和,但是,你根本不应该抵抗它,否则会自食恶果。这是多么正确的观点,因为人类现在还是深受水灾水患之苦 :华东几年就会发一次大水,北京、上海等大都市因严重缺水而导致地面下沉 真是呜呼哀哉!由此可见,整个自然都是欺负不得、违反不得的。 “人定胜天 ”是一个在特定条件下限定了特定含义才能使用的口号,否则,毫无前提地大提 “人定胜天 ”,只会带来更多的对

23、城市建设中的天人对抗和对自然生态系统的无限度的破坏。对自然的胜利,途径只有一条 那就是充分尊重自然的规律,不是 “人定胜天 ”、天人对抗,而是 “人定顺天 ”、天人和谐 、尊重自然、减少对抗。 在今天,当务之急就是从根本上解决人类自身的问题,从人们的思想上做文章,自然生态的保护才能行之有效。 【小题 1】文章对于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自然 ”的问题,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 3分) 【小题 2】指出第二段画线句的句式特点,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3分) 【小题 3】文章引用商君书 徕民篇和道德经中的话,其目的是什么?( 4分) 【小题 4】指出下列说法的错误,并简述理由。( 4分) 文章站在环境保护

24、的立场上,否定了工业化以来的城市化过程。 当前科技尚不发达,因此 “人定胜天 ”的理想有时候难 以实现。 答案:【小题 1】我们应该顺应和谐自然。( 3分,意思符合即可) 【小题 2】排比句式,指出环境破坏导致的严重后果,饱含对人类破坏自然行径的强烈谴责。( 3分,句式特点 1分,表达效果 2分,意思符合即可) 【小题 3】指出我国自古就有可持续保护自然的传统、顺应自然的思想;并与现今对抗环境的行为进行对比,表达了作者深深的遗憾和无奈。( 4分,各 2分,意思符合即可) 【小题 4】 作者并没有否定城市化,而是指出在城市化过程中导致的各种环境问题已威胁到人类生存,因此呼吁人类重视环境问题,重新

25、回归自然。 “人定胜天 ”与 科技是否发达没有关系,它强调的是与自然对抗,会破坏自然生态系统,从而会遭受自然的惩罚。( 4分,各 2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 【小题 1】 试题分析:议论文中,论点是作者发表的主要观点。论点通常在标题或文首或文尾的位置,联系全文找到作者概括性(提领或总结)的表达主要观点的 “议论句 ”,即是论点,首先看标题,再看文首文尾。抓住本文结尾部分中 “而是 “人定顺天 ”、天人和谐、尊重自然、减少对抗 ”概括论点即可。 考点: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 “句式 ”,句子结构或组合的方式,点明 排比句式,理解这种句式的特点,

26、根据句子表达的内容分析其作用。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理解所引用的内容,分析其与本文论点的关系。从突出论点中表达的思想以及与当今现实进行对比等方面来解答。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4】 试题分析:抓住两句话表述的观点,在文中找到有关的信息进行比较,注意关键词如 “否定了 ”判断有无出入,观点上是否有偏颇。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甲) 予友人有任术者,尝为延州临真尉,携家出宜秋门。是时茶禁甚严。家人怀越茶数斤,稠人中马惊,茶忽坠地。其人

27、阳惊,回身以鞭指城门鸱尾。市人莫测,皆随鞭所指望之,茶囊已碎于埃壤矣。 监司尝使治地讼,其地多山,险不可登,由此数为讼者所欺。乃呼讼者告之曰:“吾不忍尽尔,当贳尔半。尔所有之地,两亩止供一亩,慎不可欺,欺则尽覆入官矣。 ”民信之,尽其所有供半。既而指一处覆之,文致其参差处,责之曰:“我戒尔无得欺,何为见负?今尽入尔田矣。 ”凡供一亩者,悉作两亩收之,更无一犁得隐者。 (乙) 濠州定远县一弓手,善用矛,远近皆伏 其能。有一偷,亦善击刺,常蔑视官军,唯与此弓手不相下,曰: “见必与之决生死。 ”一日,弓手者因事至村步,适值偷在市饮酒,势不可避,遂曳矛而斗。观者如堵墙。久之,各未能进。弓手者忽谓偷曰

28、: “尉至矣,我与汝皆健者,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 ”偷曰: “喏。 ”弓手应声刺之,一举而毙,盖乘其隙也。 【小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 尝 为延州临真尉(曾经) B其人 阳 惊(通 “佯 ”,假装) C远近皆 伏 其能(倒) D 适 值偷在市饮酒(恰好) 【小题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两项是( 4分) A由此数 为 讼者所欺士卒多 为 用者 B回身 以 鞭指城门鸱尾寡人欲 以 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C茶囊已碎 于 埃壤矣每自比 于 管仲、乐毅 D遂曳矛 而 斗则名微 而 众寡 【小题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 ( 1)我戒尔无得欺

29、,何为见负?( 2)弓手应声刺之,一举而毙,盖乘其隙也。 【小题 4】结合甲乙两文,分析文中两位主人公的聪明智慧各体现在哪里?请简要概括。( 4分) 答案:【小题 1】 C( 3分) 【小题 2】 CD(4分 ) 【小题 3】( 1)我告诫你们不要欺骗我,为什么辜负我? ( 2)弓箭手应声刺去,一下子刺死了小偷,大概就是利用了他回答时分神的空子。 【小题 4】甲文中的主人公的聪慧,表现在懂得随机应变,通过 “茶禁时,当仆人茶叶掉落,他转移了路人的视线,将茶叶踩碎入土里。当打官司的人不肯交出土地税,他先用减税的方法设下圈套,然后再收那些人所有的土地税,这两件事体现出来。 乙文中的主人公聪慧 ,表

30、现在善于抓住时机。弓箭手与小偷实力相当时,他先与小偷周旋,然后趁其不备,将他杀死。 【小题 1】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全文内容,根据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各项中字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 行判断。 C错,根据 “濠州定远县一弓手,善用矛,远近皆伏其能 ”来理解,是说有一 “弓手 ”很会使用矛,周围的人都佩服他有本事。 “伏 ”应该通 “服 ”。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解题思路同上,先要大致了解全文内容,根据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各项中字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较。 C项中 “于 ”一为“在 ”一为 “与 ”,

31、 D项中 “而 ”一是顺连,不译,一是转连 “却 ”。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 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戒 ”“欺 ”“何为 ”“见 ”“负 ”“安乐 ” “盖 ”“乘 ”“隙 ”,最后疏通句子。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4】 试题分析:疏通文字,读弄内容,了解情节,根据人物的行为活动来判断他们的 “聪慧 ”之处,具体说明,简要概括。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 (5分 ) 春宵自遣 唐 李商隐 地胜遗尘

32、事,身闲念岁华。 晚晴风过竹,深夜月当花。 石乱知泉咽,苔荒任径斜。 陶然恃琴酒,忘却在山家。 【小题 1】诗歌三、四两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春宵夜景?( 2分) 【小题 2】 “石乱知泉咽,苔荒任径斜 ”这两句诗妙趣横生,为后人传诵,请作赏析。( 3分) 答案:【小题 1】晚上天空放晴,清风吹过竹林,夜深时分,明月对着鲜花。 【小题 2】拟人手法,借山泉在乱石间因阻碍水流不畅,似在呜咽,青苔在无人的小径上随意地生长的景象,刻画出乡间悠闲生活里特有的朴素宁静。 【小题 1】 试题分析:抓住诗句所写景物 “风 ”“月 ”“竹 ”“花 ”,发挥想像,运用修辞手法从声、形、色方面描绘其景象。 考点:鉴赏

33、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了解 “泉咽 ”是拟人的写法,形容泉声,首先要点明此写法手法,再说明此句诗写什么,诗人是怎么写景的,最后说明诗句所写突出了环境的什么特点。 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7分 ) ,欲语泪先流。 (李清照武陵春 )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 。 (陆游卜算子 咏梅 ) 四面边声连角起, , 。 (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 ) , 。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后值倾覆, ,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诸葛亮 出师表)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 。(温庭

34、筠商山早行) , 。日长飞絮轻。(晏殊破阵子) 答案: 物是人非事事休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试题分析:填写古诗易写错别字,原因是在背诵古诗是只注意读音,不仔细看字,结果在填写时就按音写成其它的同音字,学习时要注意这个问题。比如本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碾、嶂、赢、奉、茅、碧、苔、鹂,要 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根据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作文 作文( 40分) 题目:我用心去

35、 要求: 将题目补充完整(如 “理解 ”“沟通 ”“耕耘 ”等),然后作文。 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不少于 600字。 文中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 答案:例文: 我用心去感受 心灵是人体的 “耳朵 ”,可以谛听生命。 题记 感受生命的季节 冬去春来,四季轮回。一年中,有的生命陨落,有的生命降临,用心去聆听,可以听到律动的声音。 听!布谷鸟在欢叫。它在告诉人们, “我来了,到了谷雨了! ”“布谷布谷 ”的歌声唤醒了沉睡的心灵,于是,睁开眼睛,看了看外面的世界。 看!牡丹花开了,那是生命的芬芳,蜜蜂、蝴蝶也来为它鼓掌。闻着它那馥郁的芳香,我觉得自己进入了一个百花园:百合、牡丹、

36、玫瑰、康乃馨、菊花。各种生命争相欢呼,庆祝自己来到这五彩缤纷的世界。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旧的事物必然会被新的事物所代替。走,跟我去听! 感受书海的浩荡 爸爸有一个书橱,以前我不怎么懂书,但自从上次我偶然在里面看了一篇文章,才发现,笔墨浓香也 可以给人带来欢乐。 “月亮升起来了,跳到窗边的树梢上,树下鱼缸里的金鱼也被月光撕上一套金刚铠甲。 ”多么优美啊,读着读着,我好像和作者一起,进入了另一个时空,我们欣赏月景,畅谈人生理想,把心灵彻彻底底地洗净了一番。 捧着诗经,我读出了我国古代人民的结晶;翻着红楼梦,我看出了宝黛之间凄美的爱情故事;读着叹文观止,我悟出了古代文人之士的远大

37、抱负和满腹文采;看着书法之大集,我欣赏了书法家们的雄浑豪迈, “颜筋柳骨 ”;悟着明朝那些事儿,字里行间闪烁着历史的光芒。 书,真好! 我用心去感受自 然,领会了心旷神怡的美; 我用心去感受亲情,领会了爸爸妈妈的爱; 我用心去感受故事,领会了人物间的感情; 心灵,是 “耳朵 ”,是 “眼睛 ”,是 “鼻子 ”,是 “手指 ”,感受人世间。 试题分析:可以按要求中的提示补齐文题,填过以后,文题不难理解。 “用心 ”即 “关注 ”“重视 ”,认真仔细的去做或关注某一件事,关怀某一个人。在叙述中,要表达自己是如何 “用心 ”的,把自己投入情感、心机、精力的状态充分的表现出来,可以多写些心理活动,写实

38、行为表现,最后再写明 “用心 ”之后的结果,于事有美满的结局,于人或给对方带去良好的感受 或对方给予有益的帮助,于己或有所感悟或有所进步。比如 “我用心去理解他 ”,写与某一个人的矛盾,最后由于 己的 “用心理解 ”,终究化解了矛盾; “我用心反省自己 ”,在自己经受的一次失败中,由于 “用心反省 ”,自己从困惑迷茫中走了出来; “我用心去关怀他 ”,一个朋友遇到困难,我 “用心关怀 ”,给他送去温暖,促使他战胜了困难。文章最后收束全文时,对所写 “用心 ”之事要提炼感悟,表达付出 “心血 ”“心思 ”“心意 ”,做到 “用心 ”,没有解决不了的事情,没有克服不了困难,要学会“用心 ”,善于 “用心 ”。另外,写作能力较强的同学可以用排比段 的结构形式,用抒情散文的笔调写 “我用心观察生活 ”“我用心观察自然 ”,感悟生活,描绘自然美景,感叹时光,文章将更精彩。 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