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步提升:八下科学单元检测精编第三章3~4节测试卷与答案.doc

上传人:lawfemale396 文档编号:288682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06.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稳步提升:八下科学单元检测精编第三章3~4节测试卷与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稳步提升:八下科学单元检测精编第三章3~4节测试卷与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稳步提升:八下科学单元检测精编第三章3~4节测试卷与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稳步提升:八下科学单元检测精编第三章3~4节测试卷与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稳步提升:八下科学单元检测精编第三章3~4节测试卷与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稳步提升:八下科学单元检测精编第三章 3 4节测试卷与答案 单选题 下列观点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 A.煤燃烧后剩余残渣的质量减轻了 B.一定条件下, SO2和 O2生成 SO3,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C.8 g CH4完全燃烧生成 8 g CO2 D.水遇冷凝固成冰块,变化前后质量不变 答案: A 西班牙的瑞奥汀托河是一条酸河。经调查发现是由于上游河床含有的某种物质 R在水中氧的作用下发生反应所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R+2H2O+7O2=2FeSO4+2H2SO4,则 R的化学式为( ) A. FeS B.Fe2S3 C.FeO D.FeS2 答案: D 某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

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表,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物 质 反应前质量 g 反应后质量 g B.参加化学反应的 X为 222g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X一定是化合物 答案: C 实验室制取 CO2有以下步骤: 连接好装置; 向试管中小心放入几小块石灰石; 向试管中小心注入适量稀盐酸;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收集产生的气体; 用燃烧的木条检验集气瓶是否收集满 CO2,以上操作按由先至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 B 下图中四位同学正在讨论某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他们所描述的化学方程式( ) A.C+O2=点燃 =CO2 B.2CO2

3、+O2=点燃 =2CO2 C.2H2+O2=点燃 =2H2O D.CH4+2O2=点燃 =CO2+2H2O 答案: B 以下装置均能用于制取二氧化碳,其中不能随时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的装置是( ) A. B. C. D. 答案: C 对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内镍氢电池的总反应式 H2+2NiO(OH) 2Ni(OH)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H2是单质 B.NiO(OH)是氧化物 C.Ni(OH)2中 Ni化合价为 +2价 D.参加反应的 H2、 NiO(OH)的质量比为1 92 答案: B 下图为初中科学常见气体的发生与收集装置。有关这些装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装置 I可作为固

4、体加热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 B.装置 中长颈漏斗可以用分液漏斗、医用注射器代替 C.装置 、 可用于收集密度与空气密度差距较大,且不与空气中各成分反应的气体 D.装置 V可以用于收集 H2、 O2,也可以用于实验室收集 CO2 答案: D 把、四种物质放在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并测得反应物和产物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 /g 19.7 8.7 21.6 0.4 反应后质量 /g 待测 17.4 0 3.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 C一定是化合物,物质 D肯定是单质 B.反应后密闭容器中 A的质量为 19.7g C.反应过程中,物质

5、 B和物质 D变化的质量比为 87 36 D.若 A与 C的式量之比为 194 216,则反应中 A和 C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1 2 答案: D 将 14克某金属 M放在足量的稀盐酸( HCl)中,在完全反应后生成 MCl2型化合物,并放出氢气 0.5克,则 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 14 B.28 C.42 D.56 答案: D 加热 ag氯酸钾和 bg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至反应完全。得到固体物质 cg,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 ) A. (a c)g B.(c b)g C.(a b c)g D.(a b c)g 答案: C 下图四支蜡烛都将熄灭,其中一支熄灭的原因与另外三支不同的是(

6、 ) A. B. C. D. 答案: B 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 ( ) A. B. C. D. 答案: B 节能减排、低碳出行是我们倡导的生活方式, “低碳 ”指的是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通人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B.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因此应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C.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之前,必须做灯火试验,是因为二氧化碳有毒 答案: C 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检验、制备和用途能达到目的的是 ( ) A.干冰用于

7、人工降雨 B.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为蓝色 C.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迅速制备大量二氧化碳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就是二氧化碳 答案: A 下列实验装置不能用来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 B. C. D. 答案: D “归纳与比较 ”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下列关于 CO2 与 CO的不同点比较错误的是( ) A. 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B.性质: CO2能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 CO难溶于水,但能燃烧 C.用途: 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等; CO可作气体燃料,还可用于人工降雨 D.危害: CO2会造成

8、“温室效应 ”; 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答案: D 下列装置中,不能用作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发生装置的是( ) A. B. C. D. 答案: D 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在试管中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随着反应的发生,纵坐标表示的是( ) A.高锰酸钾的质量 B.氧气的质量 C.锰元素的质量分数 D.固体物质的质量 答案: D 蜡烛(足量)在如图 1密闭装置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 2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前装置内只有氧气 B.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C.过程中装置内物质总质量不断减少 D.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9、 答案: B 填空题 意大利有一 “死狗洞 ”,游客牵着小狗进洞中,小狗会晕倒在地,而人却能安全出入。后来,科学家波曼尔发现洞内湿漉漉的泥土中冒着气泡( CO2 )。据此可推测 CO2 具有的性质是: _; _。由此我们在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或深洞之前,必须先进行 _试验。 答案: 密度比空气大 |不能提供呼吸 |点火 综合题 我们学习过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知道了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 1)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确定发生装置需要考虑的两种因素有 (填序号)。 A.反应物的状态 B.气体的密度 C.反应的条件 D.气体的溶解性 ( 2)某实验室的仪器柜里有如下仪器: 仪器 的名称是 _。实验

10、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备并收集二氧化碳时,不可能选择的仪器是 _(填序号)。 ( 3)老师提出用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同时生成氯化钠和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为了完成该实验,有四位同学组装了以下发生装置,你认为最合适的一套装置是 _(填序号),该装置的最大优点是_。 答案:( 1) AC ( 2)长颈漏斗 | ( 3)Na2CO3+2HCl=2NaCl+H2O+CO2|D|能控制反应速率 某同学按图装置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实验探究,反应前天平平衡,然后将稀盐酸倒入烧杯中与碳酸钠充分反应后,再称量,观察到反应后天平不平衡。 ( 1)该反应 _质量守恒定律(填 “遵守 ”或 “不遵守

11、”),反应后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 _ ( 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_(填序号); 原子种类 原子数目 分子种类 分子数目 元素种类 物质种类 ( 3)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当有 _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应在 _条件进行实验。 答案:( 1)遵守 |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逸入空气中使质量减小 ( 2) ( 3)气体 |密闭 下图是实验室用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实验装置图,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 1)仪器 a的名称是 _;装置 A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_;装置 C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_;若将 C 中的试液加热,现象是红色又变成紫色,化学方程式为 _。

12、 ( 2)装置 D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_,此实验说明二氧化碳的性质有:_。由此可知二氧化碳在生活中可用于 _。 灭火 ( 3)实验室用装置 E来收集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应从 _(填 “c端 ”或 “d端 ”)通入。 ( 4)装置 A也可以于制取氧气,其反应方程式为 _。若 E中装满水用来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 _(填 “c端 ”或 “d端 ”)通入。 ( 5)若用 F装置代替 A装置制取 CO2,其优点是: _。 答案:( 1) 长劲漏斗 |CaCO3+2HC1=CaC12+CO2+H2O|CO2+H2O=H2CO3|见 ( 2)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它不能燃烧

13、,也不能支持燃烧 |灭火 ( 3) c端 ( 4) 2H2O2=2H2O+O2|d端 ( 5)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某同学采用如图装置,用一些植物的器官来代替 MnO2作催化剂,分解H2O2制取氧气,记录数据如下表。 序号 H2O2溶液的 质量(克) H2O2溶液的 溶质质量分数 植物的器官及质量 收集气体的体积(毫升) 收集气体的时间(分钟) 1 34 15% 大颗粒胡萝卜 16克 80 18 2 34 15% 大颗粒马铃薯 16克80 10.5 3 34 15% 小颗粒马铃薯 16克 80 4 请依据上述信息分析: ( 1)要使胡萝卜能够更快地促进过氧化氢的分解, 可采用的方法是 _

14、。 ( 2)当量筒内的水达到 80毫升时,打开广口瓶的橡皮塞,立即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却发现木条不能复燃。请你解释木条不能复燃的原因是: _。 ( 3)计算: 34克 15%的 H2O2溶液中的溶质完全分解,能制得氧气多少升?(氧气密度是 1.43克 /升) 答案:( 1)将胡萝卜切成更小的颗粒 ( 2)此时广口瓶的气体只要为空气 ( 3) 产生氧气的体积是 1.68升 16g硫在 给定量的氧气中燃烧,有如下实验数据: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给定氧气的质量 15g 16g 20g 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 30g 32g 32g 回答问题: ( 1)以上数据说明,在三次实验中第 _次恰好完全反

15、应。 ( 2)第 _次实验中氧气有剩余,剩余 _g。 ( 3)第 _次实验中硫有剩余。 答案:( 1)二 ( 2)三 |4 ( 3)一 科学实验提倡绿色环保,对实验装置进行微型化改进是一条很好的途径。图甲是实验室 制取并检验 CO2的装置,图乙是对图甲实验装置进行 “微型 ”化改进后的装置。 ( 1)图乙中微型塑料滴管在实验中的作用与图甲中的 _仪器相同(填字母编号)。 ( 2)通常用甲装置完成该实验需要的盐酸是 “微型 ”实验装置用量的 10倍,采用 “微型 ”实验装置具有的优点是 _。 ( 3)用乙装置完成 “制取并检验 CO2”的实验,消耗了 0.73克 10%的盐酸。请计算实验过程中产

16、生 CO2的质量是 _克。 答案:( 1) A ( 2)药品用量少,产生的废弃物也少,方便操作 ( 3)0.044g 早在 17世纪,质量守恒定律发现之前,英国化学家玻义耳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在密闭的容器中燃烧金属时,得到了金属灰,然后打开容器盖,称量金属灰的质量,发现比原来金属质量增加了。 ( 1)试解释金属灰质量比原金属质量增加的原因: _ ( 2)由于玻义耳称量方法上的原因,他错过了发现质量守恒定律的机会。请你改进他的称量方法,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_。 答案:( 1)金属燃烧是金属和氧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更具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金属与氧气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金属氧化物

17、的质量。生成的金属灰是金属氧化 物,所以金属灰的质量比原来金属的质量增加了 ( 2)不打开容器盖,分别称量反应前后密闭容器的质量 小明和小红利用右图装置,以碳酸钙和稀盐酸为原料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并进行比较分析。 ( 1)用乙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时,验满的方法是 _。 ( 2)小红认为用丙收集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比图乙更好。你认为她的理由是: _。(写出一点) ( 3)实验过程中小红发现反应有快慢,请你列举一种判断反应快慢的方法:_。 答案:( 1)将燃着的米条放在集气瓶瓶口,观察是否熄灭 ( 2)用丙装置收集气体可 直接观察到二氧化碳是否集满 ( 3)比较相同时间内产生气泡的多少 如图是八年级

18、下册研究性学习课题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研究的实验装置。本实验通过测定氧化汞分解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是否相等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已知:氧化汞分解的反应方程式: 2HgO = = =2Hg+O2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在组装实验装置时,欲调整试管的倾斜度,应调节图中 A,B,C哪个旋钮? _ ( 2)下列有关本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有哪些 A. 在量筒中加入一些煤油,可以减少氧气在水中的溶解 B.塑料管口放出连续 均匀的气泡后才能收集气体 C.氧化汞未分解完全就停止加热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D.本实验中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可能不守恒 答案:( 1) B ( 2) AC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曾用金属铝

19、和高氯酸铵( NH4ClO4)的混合物作为固体燃料。加热铝粉使其被氧气氧化,放出大量的热,促使混合物中的高氯酸铵受热分解,同时生成四种气体:两种气体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一种气体是 Cl2,还有一种气体是化合物(常温下是液态),因而产生巨大的推动力。试写出其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 ( 1)铝粉被氧气氧化成三氧化二铝: _; ( 2)高氯酸铵受热分解: _; 23能 答案:( 1) 见 ( 2) 见 石灰石是我省的主要矿产之一。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测定当地矿山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来了一些矿石样品,并取稀盐酸 200g,平均分成4份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 ( 1)哪几次反应中碳酸钙有剩余? ( 2)上表中 m的值为? ( 3)试计算这种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答案:( 1)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第 3次反应已是完全反应,故第 3、 4次反应中的碳酸钙的质量有剩余。 ( 2)因为第 3次反应已是完全反应,不再有气体产生,故第四次反应生成的气体质量的第三次的一样多,即 m=4.4。 ( 3)80% 设第 1次实验中样品中的碳酸钙的质量为 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1.76g 解之得: x=4g 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100%=8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