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北京日坛中学七年级上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2分) A酝 酿 ling迸 溅 bng禀 告 bng闲情 逸 致 y B 倔 强 ju宽 恕 sh应 和 h玲珑 剔 透 t C风 韵 yn贮 蓄 ch朗 润 rn盘 虬 卧龙 qi D 蓑 衣 su屡 次 l奢 望 sh繁 弦 急管 xin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酝酿( ning),注意 “边音 ”与 “鼻音 ”的区别。 B、玲珑剔透( t)。 C、贮蓄( zh)。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认读能力。 点评 :拼音不仅是我们学习汉字、学好普通话的工具,更是我
2、们的一项语言技能。汉语拼音侧重考查综合运用能力,考查内容兼顾课内课外,涉及范围很广。学习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分类整理,误读积累,阶段总结等。 下面叙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观沧海的作者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操。 B紫藤萝瀑布的作者是著名女作家宗璞。 C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籍,是儒家的经典。 D钱塘湖春行的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 答案: C 试题分析: C、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共二十篇,成书时间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能力。 点评 :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如果以选择题出现的话,所涵盖的
3、内容非常多,既有文学文化常识,也有作品主题、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写作特色类,还有对作品的品读、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这样就能轻松的将正确项与错误项区分开来;若有些知识出现遗忘或疏漏,那就要运用排除法,以确定最终选项。 下列句中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是:( )( 2分) A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 欣欣然 张开了眼。 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B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 酝酿 。 酝酿:造酒的发酵过程在空气里越来越浓。 C从丈夫温和沉静的性格中我 获益匪浅 。 获益匪浅:得到很多的益处。 D月的阴晴圆缺不再各具风韵,反倒险象
4、迭生,勾起了无穷的 得失之患 。 得失之患:生怕失去个人利益的忧虑心情。 答案: B 试题分析: B、酝酿:比喻事情逐渐成熟的准备过程。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语境义的能力。 点评 :理解语句中词语的 含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深入理解词语的真正含义。这类试题要特别注意,往往不是要问词语的表面意义,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语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 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2分) A一颗颗硕大的黄色柚子,沉甸甸垂吊在枝头。 B而我们居然站在这儿,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惰落。 C两团小小的粉红色肉球,仅仅具有鸟的雏形,身上只有希疏的几根毛。 D这景色不见得很
5、美,确是一副秋日风情画。 答案: A 试题分析: B、堕落。 C、稀疏。 D、一幅。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修改错别字的能力。 点评 :修改错别字,必须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比如:惰落:懒惰、落后的意思,堕落的意思是 “是思想和行为向消极的方向倾斜 ”,根据语境,应该为 “堕落 ”。 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2分) A通过这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我们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B他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C老师那和蔼可亲的笑脸和谆谆的教诲总是浮现在我眼前。 D中国人民有信心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缺少成份,去掉 “使 ”。 B、成份多余,去掉 “榜
6、样 ”。 C、搭配不当, “教诲 ”不能 “浮现在眼前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 点评 :修改病句试题侧重考查考生在具体语境中修改病句的能力。修改病句以改正确、改通顺为原则,不作语言修饰,不变句子原意,正确地把握句子结构,了解常见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是基本的应对策略。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对、结构混乱四个方面的语病。 下列划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2分) A一丝不 苟 (马马虎虎) 濯 (洗) B头晕目 眩 (眼睛昏花)小心 翼翼 (鸟的翅膀) C可望不可 即 (接触、靠近)获益 匪 浅(非,不) D慧心未 泯 (灭,丧失)繁弦急 管 (指管乐器) 答案:
7、 B 试题分析: B、小心翼翼(恭敬慎重的样子)。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 点评 :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考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在理解时,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一些字的特殊用法。 现代文阅读 阅读儿子的鱼,完成文后题目( 14分) 我环顾周围的钓鱼者,一对父子引起我的注意。他们在自己的水域一声 不响地钓鱼。父亲抓住、接着又放走了两条足以让我欢呼雀跃的大鱼。儿子大概 14岁左右,穿着高筒橡胶防水靴站在寒冷的河水里。两次有鱼咬钩,但
8、又都挣扎着逃脱了。突然,男孩的鱼竿猛地一沉,差一点儿把他整个人拖倒了,卷线轴飞快地转动,一瞬间鱼线被拉出很远。 看到那鱼跳出水面时,我吃惊得合不拢嘴。 “他钓到了一只王鲑,个头不小。 ”伙伴保罗悄声对我说, “相当罕见的品种。 ” 男孩冷静地和鱼进行着拉锯战,但是强大的水流加上大鱼有力的挣扎,使孩子渐渐被拉到布满漩涡的下游深水区的边缘。我知道,一旦鲑鱼到达深水区就可以轻而易举地逃 脱了。 A孩子的父亲虽然早把自己的钓竿插在一旁,但一言不发,只是站在原地关注着儿子的一举一动。 一次、两次、三次,男孩试着收线,但每次鱼线都在最后关头猛地向下游蹿去,鲑鱼显然在尽全力向深水区靠拢。 15分钟过去了,孩
9、子开始支持不住了,即使站在远处,我也可以看到他发抖的双臂正使出最后的力气奋力抓紧鱼竿。冰冷的河水马上就要漫过高筒防水靴的边缘,王鲑离深水区越来越近了,鱼竿不停地左右扭动。突然,孩子不见了! 一秒钟后,孩子从河里冒出头来,冻得发紫的双手仍然紧紧抓住鱼竿不放。他用力甩掉脸上的水,一声不吭又开始收 线。保罗抓住鱼网向那孩子走去。 B“不要! ”男孩的父亲对保罗说, “不要帮他。如果他需要我们的帮助,他会要求的。 ” 保罗点点头,站在河岸上,手里拿着鱼网。 不远的河对岸是一片茂密的灌木丛,树丛的一半淹没在水中。这时候鲑鱼突然改变方向,径直蹿入那片灌木丛里。我们都听到鱼线崩断时刺耳的响声。然而,说时迟那
10、时快,男孩往前一扑,紧跟着鲑鱼钻进了稠密的灌木丛。 我们三个大人都呆住了。 C男孩的父亲高声叫着儿子的名字,但他的声音被淹没在河水的怒吼中。 保罗涉水到达对岸,示意我们鲑鱼被逮住了。他把枯树枝拨向一 边,男孩抱着来之不易的鲑鱼从树丛里倒着退出来,努力保持着平衡。 他瘦小的身体由于寒冷和兴奋而战栗不已,双臂和前胸之间紧紧地夹着一只大约 14公斤重的王鲑。他走几步停一下,掌握平衡后再往回走几步。就这样走走停停,孩子终于缓慢但安全地回到岸边。 D男孩的父亲递给儿子一截绳子,等他把鱼绑结实后,弯腰把儿子抱上岸。男孩躺在泥地上大口喘着气,但目光一刻也没有离开自己的战利品。保罗随身带着便携秤,出于好奇,他
11、问孩子的父亲是否可以让他称称鲑鱼到底有多重。男孩的父亲毫不犹豫地说: “请问我儿子吧,这是他的鱼! ” 【小题 1】整体感悟: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手法,叙述了 “儿子 ”捕鱼的故事,细读全文,在下面的方框里把 “儿子 ”捕鱼的过程补充完整。( 2分) 【小题 2】品析语言:在 “儿子 ”与鲑鱼搏斗的过程中,文章对父亲进行了多次精彩描写,请从文章、四处中任选两处,并结合语境赏析。( 4分) 我来赏析( )处: 我来赏析( )处: 【小题 3】小说以 “儿子的鱼 ”为标题有什么含义?( 2分) 【小题 4】生活中,你捕到过自己的 “鱼 ”吗?请写出你 “捕鱼 ”的经历和感受。(不少于 100字)( 6
12、分) 100 120 答案: 【小题 1】展开拉锯战 拖入灌木丛(意近即可) 【小题 1】略 【小题 1】 表明这是儿子的劳动成果; 强调这是父亲对儿子的尊重、肯定、欣赏。 【小题 1】略 【小题 1】试题分析:围绕 “儿子 ”捕鱼这一过程来梳理文章的情节。根据第 2小节 “他钓到了一只王鲑,个头不小 ”概括出情节的开始 -钓到王鲑;根据第 3小节 “男孩冷静地和鱼进行着拉锯战 ”概括出情节的过程 -与鱼展开拉锯战;根据第 4小节 “男孩试着收线,但每次鱼线都在最后关头猛地向下游蹿去,鲑鱼显然在尽全力向深水区靠拢 ”概括出情节的过程 -与鱼周旋;根据第 6小节 “不远的河对岸是一片茂密的灌木丛
13、,树丛的一半淹没在水中,这时候鲑鱼突然改变方向,径直蹿入那片灌木丛里 ”概括出情节的过程 -“儿子 ”被拖入灌木丛;根据 9、10两段的内容概括出情节的高潮和结局 -捕鱼成功。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梳理文章情节的能力。 点评 :梳理文章的情节,我们 首先要统观全文,弄清小说写了哪些人、哪些事。然后根据题目中的提示,用短语概括题目中空缺的部分事件。 【小题 1】试题分析: A句抓住父亲的神态、动作描写来分析父亲对孩子的关爱之情。 B句抓住父亲的语言描写来分析父亲特别的教育方法。 C句抓住父亲的语言描写来分析父亲来分析父亲对孩子的关爱之情。 D句抓住父亲的动作描写来分析父亲对孩子关爱之情。示例: A
14、句生动的描写表明这位父亲不但时刻关注着儿子,而且做好了随时救援儿子的一切准备,体现了父爱的深沉。 B句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理解和尊重,注重对孩子的独立性格的培养。 C句父亲终于忍 不住高声叫出了儿子的名字,这是情不自禁的担心,又一次点出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 D句因为父亲这时清楚地知道,儿子已经精疲力竭,用尽了最后一点力量。父亲对儿子那种特殊的关爱,至此表露得淋漓尽致。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语句的能力。 点评 :文章中几处划线句,都是描写父亲的句子,从描写中可以感知到父亲对孩子的关爱以及特殊的教育方法。父亲的这个形象主要是通过其神态、动作、语言等描写来体现的。所以,在小说中,塑造人物形象,关键是
15、要抓住人物描写的方法。 【小题 1】试题分析:表层含义:儿子通过自己的努力所得的收获;深层含义:点明主旨,父亲要学会对孩子尊重、肯定等。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题目的理解能力。 点评 :理解题目的意思。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表层含义,二深层含义。表层含义是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寻觅到的;深层含义是根据文章的内容即文章的主旨分析理解得到的。 【小题 1】试题分析:本文中的儿子,在父亲的尊重、欣赏中获得了人生的“鱼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的经历以及感受。示例: 经历:爸爸教我学骑自行车时,看到我摔倒了,他也不扶我,而是让我自己站起来。渐渐地我从跌倒中掌握了要领,学会骑车。(事例要扣住 “
16、独立 ”的含义,表 意清楚即可) 感受:在生活中要学会独立,学会克服困难,战胜自己。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主题联系实际谈阅读感受的能力。 点评:结合文章主旨并联系自己实际谈阅读感受,关键在于读懂文章的内容,然后在此基础上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阅读感受即可。比如:本文的主旨 -父亲要学会欣赏、尊重孩子,结合这一主题并联系自己在平时生活中的相似经历来谈,只要扣住 “独立 ”和 “战胜困难 ”即可。 阅读母亲 我 狗 ,完成文后题目。( 10分) 母亲 我 狗 小时侯我极怕狗。现在想来,虽称不上是 “谈狗色变 ”,也确有些 “说狗心寒 ”,对狗的怕简直甚于想像中的鬼怪。每到夜间,远处的几声狗叫都
17、能把我的心吊起来,好长时间才在母亲的细语柔抚下慢慢落下去。到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要求上早学。 可整个村子上三年级的就我一个,另有几个四五年级的学生在校住宿。我作难了:学校和我们村子之间正好有一个 “恶狗云集 ”的大庄子,白天和别人一起倒还不怎么怕;这早上起来,黑咕隆咚的 邻居大婶也来劝母亲: “别让洪水上了吧,就弟兄一个,他爹又不在家,万一有个好歹咋向他爹交代呢? ”母亲笑着谢了大婶,摸摸我的头说: “我送他,学不能不上啊。 ”大婶瞪了母亲一眼: “你 ,能行吗? ”母亲顿了一下,点点头。 第二天早上,我一觉醒来,发现母亲已点着灯在忙碌了。 “五点半了,起来吧。 ”母亲见我醒了,转身为我打来
18、洗脸水。待我洗好脸,她到院里找了一根木棒拿在手中,夹上我的书包,然后拉上我: “走吧。 ”摸了摸母亲手中的棍子,拉着母亲的手我顿时觉得安全多了。 到了那个村子,我的心也不再那么恐惧了,只是紧紧地攥着母亲的手。母亲紧张地盯着周围,像是怕狗突然从暗处扑上来似的。 忽然,我感到母亲的手湿漉漉的,有些发抖,我抬头看着母亲,母亲赶忙俯下身拍拍我的头: “洪水,别怕!有妈在,狗子不敢来的 。 ”我便像置身于一把保护伞下似的,心慢慢的安稳下来。 以后,母亲每天早晨起床后总是先把我送到学校,然后再回去做饭。 几年过去了,有一次同大婶闲谈,一句话说得我心猛的一颤:母亲对狗的怕其实一点也不亚于我!她小时候曾被狗咬
19、得差点丢了命。母亲那湿漉漉的颤抖的手在眼前一闪,我真想跑到正忙碌的母亲身边,抱住她大哭一场 -为她那颗受苦受累还经常受着惊吓的羸弱的心! 如今我已不再是那个怕狗的小孩子了,而母亲依然很怕狗。于是每次外出,我总细心的守护在母亲的身旁 -因为,我忘不了那个怕狗的童年;忘不了母亲那只手 ,湿漉漉的,有些发抖 选自听雨轩 精短美文) 【小题 1】用简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2分) 【小题 2】文章从两个不同角度告诉我们母亲其实是很怕狗的,试借用文中的语句进行说明。( 2分) 【小题 3】文章多次写到母亲湿漉漉的手,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分) 【小题 4】母亲到底是胆大还是胆小
20、?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 4 分) 答案: 【小题 1】 “我 ”因怕狗而在更怕狗的母亲的护送下能够顺利上学。 【小题 1】( 1)我感到母亲的手湿漉漉的,有些发抖。( 2)有一次同大婶闲谈,一句话 说得我心猛的一颤:母亲对狗的怕其实一点也不亚于我!她小时侯曾被狗咬得差点丢了命。 【小题 1】不仅写出了母亲怕狗,更衬托了母亲对 “我 ”的关爱。 【小题 1】略 【小题 1】试题分析:根据 “学校要上早学 -可是我特别怕狗 -妈妈勇于送我上学 -从大婶处得知妈妈比我更怕狗 ”这一情节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点评 :概括文章情节,可以先迅速浏览,获
21、得整体印象,同时,可边读边用笔划出文段中的过渡句、提纲挈领的句子、文章或文段的中心句、总结性的句子。需要说明的是明的可以直 接借用中心句来概括,有的还需要将提炼的信息整合,并用恰当的词语或句子把它表达出来。概括要点时,尽量摘引原文词句来概括归纳,并注意答题的全面完整。 【小题 1】试题分析:根据第 段中 “我感到母亲的手湿漉漉的,有些发抖 ”以及第 段中 “母亲对狗的怕其实一点也不亚于我!她小时候曾被狗咬得差点丢了命 ”这两个部分的内容来说明母亲怕狗的表现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点评 :概括文章的内容,需要结合题目的要求,在读懂文本的基础上,在文章中相应的段落来概括分析
22、。比如:题目的要求是 “文章从两个不同角度告诉我们母亲其实是很怕狗的,试借用文中的语句进行说明 ”。文章的第 6段从侧面表现出母亲怕狗、第 8段主要是从侧面表现母亲怕狗。故在文章的第 6段、第 8段中概括分析即可。 【小题 1】试题分析:根据第 8段中 “同大婶闲谈的内容 ”来分析出母亲手湿漉漉是因为怕狗的原因;母亲在怕狗的情况下,还坚持送我去上学,体现出母亲对我的关爱。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作用的能力。 点评:结合文章内容谈情节安排 的作用,一定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弄懂这一部分写的是什么,然后根据前后文去探究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通过这样的分析,作用自然就显现了。 【小
23、题 1】试题分析:母亲到底是胆大还是胆小,不同的人肯定有不同的看法,可以说母亲胆小,也可以说母亲胆大。但是,围绕文章的内容,从母爱这一角度来分析胆大胆小即可。比如:母亲怕狗,是胆小的;但为了孩子,在爱心的驱使下,能够战胜自我,又是胆大的。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谈阅读感受的能力。 点评 :结合文章内容谈阅读感受,关键在于读懂文章的内容,然后在此基础上谈阅读 感受即可。如本文主要是赞美母爱的,所以扣住 “母爱 ”这一主题来谈阅读感受即可。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10分) 论语十则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曾子曰: “吾日
24、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子曰: “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子曰: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 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子曰: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子贡问曰: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 子曰: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小题 1】解释划线词语( 4分) ( 1)学而不思则
25、罔 ( 2)思而不学则 殆 ( 3)与朋友交而不 信 乎 ( 4) 其 恕乎! 【小题 2】翻译下列句子( 2分) ( 1)士不可以不弘毅。 (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小题 3】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会见来自台湾的国民党主席连战时,引用论语中的 “ , ? ”来表达他见到远道而来的朋友的喜悦之情。( 2分) 【小题 4】阅读下面这个故事,写出其印证了论语十则中的哪句话?( 2 分) 庾( y)公乘马有的卢 ,或 语 令卖去,庾云: “卖之必有买者,即复害其主,宁可 不安己 而移于他人哉!昔孙叔敖杀两头蛇以为后人,古之美谈 。效 之,不亦达 乎! ” 出自世说新语 【注释】 庾公:庚亮,字元规
26、,任征西大将军、荆州刺史。的卢:骏马,性烈。马白额人口至齿者名的卢。按迷信说法,这是凶马,它的主人会得祸。 或:有人。 语:告诉。 宁可:怎么可以。 不安己:对自己不利。 孙叔敖:春秋时代楚国的令尹。据贾谊新书载,孙叔敖小时候在路上看见一条两头蛇,回家哭着对母亲说:听说看见两头蛇的人一定会死,我今天竟看见了。母亲问他蛇在哪里,孙叔敖说:我怕后面的人再见到它,就把它打死埋掉了。他母亲说:你心肠好,一定会好心得好报,不用担心。 效:学习,效法。 达:豁达。 上面的故事印证了论语十则中的句子: , 。 答案: 【小题 1】( 1)迷惑( 2)有害( 3)真诚,诚实( 4)大概 【小题 1】( 1)士
27、人不可以不刚强。( 2)几个人一同行走,一定有我的老师。 【小 题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分) 【小题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小题 1】试题分析: “罔 ”是 “迷惑 ”的意思。 “信 ”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 “信用 ”;在古义中是 “真诚、诚实 ”。 “其 ”的意思有很多,意思有: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加强语气等,在本句中是 “大概 ”的意思。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言字词的理解的理解能力。 点评: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考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在
28、理解时,除了 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一些字的特殊用法。 【小题 1】试题分析:翻译( 1)句时,注意 “弘毅是刚强的意思 ”。翻译( 2)句时,注意 “必是一定的意思,焉是在里面的意思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点评:文言翻译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初中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 “信 ”(准确无误)和 “达 ”(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小题 1】试题分析:面对远道而来的朋友,胡锦涛总书记非常的高 兴。所以引用论语中的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9、”这一句最合适。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点评:解答此题,关键在于结合语境。根据 “表达连战见到远道而来的朋友的喜悦之情 ”这一语境,在文章中选择相应的语句即可。 【小题 1】试题分析:庾公有一匹凶马,有人建议他卖掉。庾公认为:如果卖的话,肯定有人买,这样就害了别人,我还不如学孙叔敖,这样挺好。 ”庾公的这种做法是,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不把它送给别人。印证了论语十则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并分析链接材料的能力。 点评 :解答此题,关键在于读懂链接材料,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来分析哪句话意思相似即可。 语言表达 综合性学习 ( 6分) 我校初一年级
30、的同学准备开展 “阅读文学名著,与大师携手共游 ”主题活动。阅读的方法有很多,如:抄名言,写摘要,作批注,列提纲,制卡片等。请你阅读以下材料,协助同学完成制作读书卡片的任务。 材料一: 伊索寓言: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之一,两千多年来以其特有的人生智慧和艺术魅力受到各国人民,尤其是青少年的喜爱。 【阅读建议】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思索书中的思想精髓,体会蕴含的人生智慧。 材料二 : 【精彩片段】 蚂蚁和蝉 冬天 ,蚂蚁正忙着把潮湿的谷子晒干,蝉流着泪水说: “小蚂蚁,求求你,给我点食物吧! ” 蚂蚁便问它: “你夏天干什么去了?为什么不积存一点吃的呢? ” 蝉回答说: “那时我一点时间
31、都没有,每天要忙着唱美妙动听的歌。 ” 蚂蚁便嘲笑它说: “哦,是吗?既然你夏天要唱歌,那么冬天不妨去跳舞吧。 ” 寓言题目 出处 概括寓言内容( 20字以内) 寓 意 答案: 寓言题目 蚂蚁和蝉 出处 伊索寓言 概括寓言内容( 20字以内) 蝉向蚂蚁乞讨被拒绝 (蚂蚁不同情懒惰的蝉) 寓意 不劳无获、好逸恶劳没有好结果、好逸恶劳不会受到别人的同情(意对即可) 试题分析:根据寓言中 “蝉向蚂蚁乞讨被拒绝 ”来概括寓言内容;寓意根据 “不劳无获、好逸恶劳没有好结果、好逸恶劳不会受到别人的同情 ”来概括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寓言的内容以及寓意的能力。 点评:概括寓言的内容以及寓意。先根据原
32、文中的 “蝉与蚂蚁之间的对话 ”来概括主要内容,然后根据 “蝉在冬天没有粮食吃 ”并联系现实中像蝉这样一类的人来概括寓言的寓意即可。 默写 默写 【小题 1】万籁此都寂, 。 (题破山寺后禅院) 【小题 2】 ,小桥流水 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 秋思) 【小题 3】水何澹澹, 。 观沧海 【小题 4】君问归期未有期, 。(夜雨寄北) 【小题 5】 ,志在千里。(龟虽寿) 【小题 6】几处早莺争暖树, 。(钱塘湖春行) 【小题 7】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直接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 。 答案:略 试题分析:( 1)句注意 “磬 ”这一个字的写法。( 2)句注意 “藤、鸦 ”这两个字的写法
33、。( 3)句注意 “池 ”字的写法。( 4)除了注意 “骥、枥 ”的写法,还要注意 “描写衰老多病之身尚想为国戍边,不忘抗战报国的诗句 ”这一提示语。( 7)句除了注意 “雁 ”这两个字,还要注意 “直接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 ”这一提示语。 考点:本题考察学生背诵默写的能力。 点评 :古诗文名句默写是考试常考的题型。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背诵的古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古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古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 作文 写作(共 40分) 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个丰富的世界,有喜悦,有愤怒,有忧伤,有快乐 身体的变化,生活的酸甜苦辣,
34、世界的纷繁复杂,从个人解不开的疙瘩到浩茫连广宇的思虑,有多少事、多少想法藏在人的心里。 请以 “心事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字数不少于 600字。 答案:略 试题分析:走进初中的大门,在一切新鲜感过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学习的压力。老师的教诲,父母的叮咛都成了你的压力,除此之外,同学交往中的磕磕碰碰也会让你一时迷茫,在这种生活中,你一定有自己的心事,把它写出来,释放压力的同时,也会造就一篇佳作。除去以这种记录的方式写自己的心 事外,你也可以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写写别人的心事:从不抽烟的父亲抽烟了,他有什么心事吗?母亲这几天老是早出晚归,她有什么心事吗?通过你细腻的观察,记录父母的心事,帮助他们卸下心头
35、重负。最近几天你发现你的朋友上课心不在焉,她有什么心事吗?帮助你的朋友走出心灵困境。这几天老师上课老有一丝疲惫,你知道老师的心事吗?和同学一起解除老师的心事。当然,你也可以借这个文题洞察社会现象,美好的、丑陋的、催人泪下的、引人憎恨的等等,用一种幽默的诙谐的形式,或者外人解说的形式,写一类人或几类人的心事。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 点评:人有自己心事,飞鸟走兽也有自己的心事,只要我们用心观察,用心体味,就会读懂他们的心事。藏羚羊为什么要跪拜猎人?因为他要拯救自己腹中的孩子。那只母狼为什么要拼命的爬上山丘?因为他要为藏匿自己的孩子赢得时间。在你身边小动物身上,可能也会发现一些让你暂时费解的事,温顺的小狗这几天怎么对人那么凶?那头老牛的眼里怎么有泪珠? 读懂了这些,你就读懂了他们的心事,用心去领悟,让他们的心事从你的笔尖流淌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