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四川省成都铁中七年级上学期12月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dealItalian200 文档编号:288882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4.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四川省成都铁中七年级上学期12月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四川省成都铁中七年级上学期12月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四川省成都铁中七年级上学期12月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四川省成都铁中七年级上学期12月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四川省成都铁中七年级上学期12月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四川省成都铁中七年级上学期 12月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其他 翻译下列句子( 4分) 【小题 1】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小题 2】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答案: 【小题 1】 (又出现了 )高高低低的城墙,连绵六七里,竟然像一座城了。 【小题 2】楼上的人们来往匆匆,有的靠着 (栏杆 ),有的站着,姿态各不相同。 【小题 1】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 “高垣睥睨 ” “连亘 ”等。 “高垣睥睨 ” 指高高低低的城墙, “连亘 ”指连绵。“把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考点:本题考

2、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小题 2】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 “ 往来屑屑 ” “或 ”等。 “往来屑屑 ”指来来往 往匆匆忙忙。 “或 ”指有的(人)。把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

3、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选择题 下面句子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紫色的大条 幅 ( f)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 溅 ( zhn)的水花。 B当他 猝 ( c)然长逝以后,我便学会了 逆 ( n)来顺受。 C鸟儿将 巢 ( cho)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 和 ( h)着。 D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 髻 (

4、 j)儿白花,好像日本 看( kn)护妇。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溅应读 jin, C“和 ”应读 h, D“看 ”应读 kn。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认读能力,主要是字音。 点评: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分类整理,容易读错的字要及时积累下来,不但如此,更要抽出一些时间 进行复习,使易读错的字越来越少。同时接近考试时要适当做一些强化训练,以及时查漏补缺。 下面没有错别字的一个句子是( ) A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苹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伫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B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皇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宿着。 C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那只不过是它的付产品

5、。 D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绿苹 绿坪 B 瑟宿 瑟缩 C 付产品 副产品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认读能力,主要是字形。 点评: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分类整理,易写错的字,如形近字、难写字等要及时进行积累,并抽时间加以强化练习。 接近考试时要适当做一些强化训练的专项试题,以及时查漏补缺。 下列句子中用词不当的一项是( ) A班长工作能力强,学习成绩又好,真是一位 德高望重 的好班长。 B骑车经过十字路口,他总是 小心翼翼 。 C春天一到,公园的花坛 花团锦簇 ,让人流连忘返。 D想起所犯的错误,我 悔恨莫及 ,两眼浸满了泪

6、水。 答案: A 试题分析:德高望重指道德声望很高 ,一般形容年长之人,不能用来形容语句中的 “班长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成语的能力。 点评:所学课文中出现的词语、成语,包括文言文中出现的成语,是考查的重点。平时要在积累上下工夫,对于易于混淆的词语、成语要注意查字典,弄明白它们的意思与用法,并通过做相关练习加以巩固。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然后完成小题。 (12分 ) 教子无方 林海音 母亲骂我不会管孩子,她说我: “该管不管! ”我也觉得我的儿童教育有点儿特别。 刚下过雨,孩子们向我请求: “让我们光脚去玩,好不好? ” 我满口答应,孩子们高兴极了,脱下鞋子,卷起裤腿儿,三个一阵呼啸

7、而去。母亲怪我放纵,她说满街雨水,不应当让孩子们光脚去 水,我回答母亲: “水是顶好玩儿的事,我小的时候不是最爱 水吗? ”母亲只好骂我一句: “该管不管! ” 我记得童年时候,喜欢做的许多事情都是爸妈所不喜欢的,因为他们不喜欢,我便更喜欢,所以常常背着他们做。我和二妹谈起童年的淘气,至今犹觉开心。比如扯下床单把瘦鸡子似的三妹包在里面,我和二妹两头儿拉着,来回的摇,瘦鸡子笑,我们也笑,连管不了我们的奶奶都笑了起来了(可见她也喜欢淘气了),笑得没了力气, 手一松,床单裹着人一齐摔倒地下,瘦鸡子哇的哭了,我们更笑得厉害,虽然知道爸爸回来免不了吃一顿手心板。 有一次我们要出门,二女儿问她的爸爸: “

8、妈妈也出去吗? ” 爸爸说: “是的。 ” 二女把两条长辫子往后一甩,拍着小手儿笑嘻嘻地向三女说: “妈妈也出去,我们好开心! ” 我正在房里换衣服,听了似有所悟,他们像我一样吗?喜欢背着爸妈做些更淘气的勾当。我的爸妈那样管束我,并没有多大效力,我又何必施诸儿女?这以后,我便把尺度放宽,甚至有时帮助他们把枕头堆起来,造成一座结结实实的堡垒抵御敌人,枕头上常常留有他们的小泥脚印 ,母亲没办法,便只好又骂我:“该管不管! ”我心想,他们的淘气还不及我的童年一半呢! 成年人总是绷着脸儿管教孩子,好像我们从未有过童年,不知童年乐趣为何物何事。有一天我正伏案记童年,院里一阵骚动,加上母亲唉唉叹声,我知道

9、孩子们又惹了祸,母亲喊: “你来管管。 ”我疾步趋前,喝!三个丑小鸭一字儿排开,站在那里等候我发落。只见三张小脸儿三个颜色:我的小女儿一向就是 “娇女儿泪多 ”,两行泪珠挂在她那 “灵魂的窗户 ”上,闪闪发光; 大女儿的脸上涂着“迷死弗多 ”口红,红得像台湾番鸭的脸; 那老二,小字虽然没写完,鼻下却添了两撇仁丹 胡子。一身的泥,一地的水。不管他们惹了什么样的祸,照着做母亲的习惯,总该上前各赏一记耳光,我本想发发脾气,但是看着他们三张等候发落的小花脸儿,想着我的童年,不禁哑然失笑。孩子们善观气色,便也扑哧哧都笑起来,我们娘儿四个笑成一团。母亲又骂我: “该管不管! ”我也只好自叹 “教子无方 ”

10、了。 【小题 1】从全文看,作者有哪些事 “该管不管 ”?( 3分) 【小题 2】作者写自己童年的淘气故事,有什么用意?( 3分) 【小题 3】简要分析文中划线句子 “女儿的脸上涂着 “迷死弗多 ”口红,红得像台湾番鸭的脸; ”的表达效果。( 3分) 【小 题 4】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是怎样的一位母亲?( 3分) 答案: 【小题 1】孩子们光脚 雨水;玩游戏弄脏枕头;弄花脸三件事。( 3分。意近即可,每要点 1分) 【小题 2】将自己的淘气与孩子们对比,来说明这种童年乐趣是所有孩子的天性。( 3分) 【小题 3】运用比喻,把大女儿抹了口红的脸比作番鸭的脸,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女儿花脸模样的淘气与可

11、爱。(共 3分,修辞 1分,表达效果 2分) 【小题 4】尊重理解孩子,顺应儿童天性,有独特的教育方式的母亲。( 3分。意思 对即可) 【小题 1】试题分析:从前向后读文章,通读内容并概括可知,全文共写了三件事,第一件是雨后孩子们光脚 雨水、孩子们玩游戏弄脏枕头、三个孩子把各自的脸弄成了花脸三件事。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概括的能力。 点评:从文中提取信息,一定要找准范围,然后从前向后找寻完整概括时要做到既切题,又语言简洁,一语中的。 【小题 2】试题分析:写自己的淘气是自己能够理解孩子的淘气,认为这是孩子们的天性,并能 “放纵 ”他们淘气的原因。如果不交待则显得突兀。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12、对文章语句的揣摩能力。 点评:揣摩人物心理活动,一定要根据上下 文内容、主题及人物的言行等加以推断。揣摩出人物有可能会有哪些方面的心理,然后结全文章内容用合适的语句表达出来。 【小题 3】试题分析: “女儿的脸上涂着 “迷死弗多 ”口红,红得像台湾番鸭 ”很明显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大女儿抹了口红的脸比作番鸭的脸,即用人们熟悉的事物作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女儿花脸的模样,也表现了她的淘气与可爱。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的赏析能力 点评:语句赏析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有修辞、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其中有修辞的句子要首先选择修辞。对于修辞,修辞 的表达效果在拟

13、答时一般由三部分组成,修辞方法 效果关键词 内容与情感修辞中的比喻要有本体和喻体,作用一般是使所描写的事物更生动形象 【小题 4】试题分析:分析文中的叙事(放纵孩子淘气)及人物的言行,还有对人物的侧面描写(如我母亲的责怪)可知,文中的我是一个尊重孩子,理解 顺应儿童天性,有独特的教育方式的母亲。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点评: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人物的言行举止来整体感知的。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18分) 棉花糖 周波 那年,老家的炊烟像云朵一样悠悠地飘着。 晌午,父亲拖着一身的泥巴吭哧吭哧地走回家。这日

14、头!父亲心里一阵嘀咕。 “回来了? ”母亲把毛巾递给父亲。 “嗯,先喝口水。 ”父亲走到水缸边,用勺满满地盛了一碗凉水,咕噜一声灌进肚里。 我那时年龄小,每天屋里屋外跑。父亲背着一大摞农具进院门时,我每次比母亲跑得快。 “丫头,又看我喝水? ”父亲滴着汗珠朝我笑。 “甜吗?爹。 ”我两手搭着缸沿咯咯地笑弯着头。 “甜,很甜,像吃棉花糖。 ”爹又笑。 于是那天起我记住了棉花糖的滋味,做梦也想吃棉花糖。后来我上学了, 看到学校的门口有流动的商贩卖好看的棉花团一样的东西。同学们说那是棉花糖。棉花糖?我禁不住诱惑,用零碎的硬币买了一小团吃。真的很甜,还带着香味。 回家的路上,我一直想着父亲陶醉的样子。

15、父亲说缸里的水是棉花糖味,这是真的吗?难道是棉花糖化了变的? 我急切地穿过窄窄的田埂,我没见到父亲行走的身影,却看见母亲提着竹杆沿着河塘在追赶鸭群。 我打开家门,扔下书包就蹿到院里的水缸边。我个子矮,踮着脚看不到水的影子。我端来一把椅子站上去,才终于看见那一汪被父亲快喝光了的棉花糖水。 “你不要命了? ”母亲不知啥时候进来的,见我 的头隐没在缸里,大叫起来。 我后来对母亲说: “没有您一声叫,我也许就掉不进缸里去,也不会明白缸里的水根本不是棉花糖的味。 ” 父亲惊慌地把我湿漉漉从缸里拎了出来,嘴里咕噜噜地想说什么。然后我看见父亲舀了一瓢水喝,父亲那会儿喝水的样子一点也不好看。当然我不敢问缸里的

16、水甜不甜,因为我已经知道水不是棉花糖味的。 惊魂未定的母亲给我换干衣服后去了堂屋,我根本没想到她会去找那根赶鸭的竹杆来打我。 “你这是作啥?放下! ”父亲扔了水瓢吼道。 “今天不打她一下,明天还会掉进缸去。 ”母亲气着说。 我受了太大的惊吓,在两个水缸缝 隙里躲藏。 “出来! ”父亲朝我喊。我从缸缝里看见父亲的脸铁青,筋脉一根根在颤抖。 “不出来我要砸缸了! ”父亲嗓门特别大。 我只好出来,我想父亲一定不会打我,因为他从来没打过我,刚才还阻止了我母亲的竹杆。但我很快感到不妙了,父亲的眼睛转来转去显然是在寻找打我的家伙。 果然父亲在堆满农具的墙角一顿乱翻,第一次他拿起一根粗大的竹棍子走到我跟前,

17、把我吓得半死。第二次他换成扁担又走到我跟前,我哭着求饶。第三次他拿起一顶草帽,我破涕为笑。然而父亲还是没打下来。而这时让我惊奇的是父亲蹲在地上拼命地在拔一根草。拔草作啥?我 呆呆地看着父亲。 “站好了! ”父亲站起身命令我。 我很听话,毕恭毕敬地站着。 随着一阵风吹过颈部,父亲说惩罚结束。原来父亲用那根草在我脸上打了一下。我用手摸了摸自己的脸。有点痒。 晚上,父亲来到我床头边,问: “丫头,疼吗? ” 我大哭起来,紧紧地抱住了父亲。 “小孩子不能喝生水,要得病的。 ”父亲微笑着对我说。 “今天我买了棉花糖吃,爹不是说缸里的水和棉花糖一个味吗? ”我伤心地说。 “爹骗你的。 ”父亲愣愣地看着我。

18、 父亲走的那年我正读大学。有一天,我接到加急电报,告知父亲病危的消息,我连夜乘火车赶回老家。 父亲一直等着我,在病床上他老泪纵横地捏紧着我的手。可父亲的手冰冷。 “爹 . 这辈子 . 只打过你 一次。 ”父亲喘着气说。 “您 一次 也没打过。 ”我感动得泣不成声。 母亲在一边默默地流着泪。 “爹,还记得这个吗?我把它带回来了。 ”我从书包里取出一个小布包,一层层地打开。 “一根草? ”周围的人全惊讶万分。 我把那根草轻轻地放到父亲的手心上,然后我把自己的手放上去,再把父亲的五指合起来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2008年第 6期) 【小题 1】本文描写了一位慈爱的父亲,主要通过哪些事情来表 现?请简

19、略概述。( 3分) 【小题 2】水缸里的凉水明明不甜,父亲为什么要说 “甜,很甜,像吃棉花糖。 ”?( 3分) 【小题 3】 “父亲的脸铁青,筋脉一根根在颤抖 ”表现了父亲当时怎样的心情?( 3分) 【小题 4】在父亲寻找打 “我 ”的家伙的过程中, “我 ”的神情随之发生了哪些变化?(用文中的词语回答)( 3分) 呆呆地看着 【小题 5】你是否赞赏文中这种父亲?请你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6分) 答案: 【小题】( 1)当我好奇地问父亲喝凉水的味道时,父亲笑着哄我说是甜的( 2)当我掉进水缸后,父亲对我的惩罚仅仅是 用一根草在我的脸上拂过,而且过后还怕我疼 ( 3)当父亲病危里,他还叨念着

20、 “打 ”我的那件事 【小题】口渴时喝凉水也甜 逗女儿开心 女儿的亲热举止和可爱神情让父亲从心底感到甜蜜。 【小题】又气又急 【小题】吓得半死 哭着求饶 破涕为笑 【小题 5】开放题 赞赏与否均可 要谈谈自己的看法 【小题 1】试题分析:从前向后读文章可知,文中主要写了三件事,第一件是开头部分,父亲笑着哄我说凉水是甜的。第二件是中间部分,也是主体部分,写我为了知道凉水是不是棉花糖味而掉进了水缸里,父亲用一根草在我的脸上拂过,晚上还问我还疼 不疼。第三件事是最后,写父亲病危时,还念着曾 “打 ”我这件事。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概括的能力。 点评:概括文章内容,一般要呈现出记叙文的六要

21、素:时间,地点,人物,事物的起因、 经过、结果,尤其是人物和事件必须写清楚。一般会概括成 “在什么情况下、有关谁、什么事、结果如何 ”。 【小题 2】试题分析:看语句附近可知, “父亲拖着一身的泥巴吭哧吭哧地走回家。这日头 ”又渴又热的父亲喝到凉水自然感到很幸福;另外 “丫头,又看我喝水? ”父亲滴着汗珠朝我笑。 “甜吗?爹。 ”我两手搭着缸沿咯咯地笑弯着头。可见父亲对我很喜 爱,一是逗我开心,另一个是看到我的可爱发自内心的感到甜。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点评:理解文章要在通读文章的基础上,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把主要内容理解出来,要由表及里,结合原文揣摩出语句的深意,并借用原文

22、词语(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出切题的答案:。 【小题 3】试题分析: “父亲的脸铁青,筋脉一根根在颤抖 ”可见父亲很生气,由下文的抄起粗棍子和扁担的行为也可以看出这一点。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语句的揣摩能力。 点评:揣摩人物心理活动,一定要根据上下文内容、人物的言行等加以推断。揣摩出人物有可能 会有哪些方面的心理,并用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小题 4】试题分析: “我 ”的神情 ”是关键的审题点,我们要找到相关范围,然后从前向后读一下。题目答题范围在 “果然父亲在堆满农具的墙角一顿乱翻,第一次他拿起一根粗大的竹棍子走到我跟前,把我吓得半死。第二次他换成扁担又走到我跟前,我哭着求饶。第三

23、次他拿起一顶草帽,我破涕为笑 ”,在语段中我们可以看到 “吓得半死 哭着求饶 破涕为笑 ”符合要求的词语。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信息提取的能力。 点评:看到题目首先在要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语段,抓住里面切题的信息,用简洁的语句做答。当然借助原文中的词语、句子组织成自己的答案:,是很明智的选择。要求用原文语句的更要用原文语句作答。 【小题 5】试题分析:此题为开放性题目,根据文章内容和文中父亲的形象,我们应该持赞赏的观点。因为文中的父亲和女儿的关系很亲密,对女儿十分疼爱,女儿对父亲也是非常亲,以至于父亲去世后非常伤心并深深怀念。联系实际,我们可以谈谈这样的父亲对于父子(女)

24、关系的好处,对于子女成长的好处等。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的理 解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点评:平时要养成多看、多想、多思、多写的好习惯,对于身边的事要多关心,多与同学交流,这样,自己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才会迅速提高。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9分,每小题 3分) 山市 (清 )蒲松龄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 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 依稀而已。既而风定

25、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愈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暗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 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 “鬼市 ”云。 【小题 1】下列句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相 顾 惊疑顾:看 B 始 悟为山市始:才 C惟 危 楼一座危:危险 D或 凭 或立,不一状凭:靠着 【 小题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始悟 为 山市知之 为 知之 B尘气莽莽

26、 然然 数年恒不一见 C 而 楼上人往来屑屑任重 而 道远 D邑八景 之 一也然后知松柏 之 后凋也 【小题 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所说的 “山市 ”,与 “海市 ”一样,是一种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现象。 B山市出现的高潮阶段是危楼的出现。 C本文是以时间的线索来描写山市的变化,有许多表时间性的词语作为提示。 D将 “山市 ”说成是 “鬼市 ”是作者的封建迷信的思想在作祟。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A 【小题 3】 D 【小题 1】试题分析: “危:危险 ”不对,应译为 “高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点评:做课外

27、文言文的词语解释题,一定要牢记课外考查看课内的原则。用心想一想,都能在课内找到这此词的影子,这样词语就不难解释了。但是平时要有一定的文言知识积累,一些文言词语的常规用法是必须知道的。 【小题 2】试题分析: A项中的两个 “为 ”译为 “是,就是 ”。 B项中的 “然 ”前者是“的样子 ”,后者是 “但是 ”。 C项中的 “而 ”前者用于句首,不译,后者表并列。 D项中的 “之 ”前者为助词,后者用于主谓之间,无译。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

28、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小题 3】试题分析: “将 “山市 ”说成是 “鬼市 ”是作者的封建迷信的思想在作祟 ”的说法不正确,这是人们根据 “山市 ”的特点命名的,作者这样称呼,更能体现“山 市 ”变幻莫测的特点。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课文内容的理解、辨析能力。 点评:做这类题目时,一定要在通读全文、了解文言文的大致内容、主题等的基础上,再精读各项涉及到的语句,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所学的相关知识去判断、去衡量。 文言文阅读( 12分) 草书大王 张丞相 好 书而不工。当时流辈 皆讥笑之。

29、丞相自若 也。一日得句 ,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 使 侄录之。当波险处 ,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 “此何字也? ”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 诟 其侄曰: “汝胡 不早问?致余忘之。 ” 【注】 流辈:人们。 自若:像自己原来的样子,不 变常态。 得句:想到好的句子。 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 诟:责骂。 胡:为什么。 【小题 1】对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张丞相 好 书而不工(喜欢、爱好) B 使 侄录之(让、叫) C 皆 讥笑之(都、全) D致 余 忘之(剩余) 【小题 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6分) ( 1)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

30、。 ( 2)汝胡不早问?致余忘之。 【小题 3】这则故事中该责怪的人是谁?为什么?( 4分) 答案: 【小题】 D 【小题 2】 张丞相认真看了许久,自己也认不出来。(要译出 “熟 ”和 “亦 ”的准确含义) 你为什么不早问?以至于我都 忘记了写的什么了。(要译出 “胡 ”和 “余 ”的准确含义) 【小题】该责怪的人是张丞相。原因: 1、自己书写不好,还骄傲自满,不听劝告,不改正错误。 2、自己字迹潦草,还埋怨侄儿不早点问。 【小题 1】试题分析: “余 ”在此句中是人称代词,我的意思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

31、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 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小题 2】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 “熟 ”“胡 ”等。 “熟 ”是古今异义词,在语句中应译为仔细, “胡 ”在文言文中是疑问代词,译为为什么然后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

32、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小题 3】试题分析:该责怪的人是张丞相。从文中可知,他自己书写不好,丞相自若还不知改正错误。直至后来自己写成的字自己都无法认出来,还埋怨侄儿不早点问。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情况。 点评:根据课文内容,作出整体感知,明白故事 的大意及其主旨,根据自己的理解得出正确的答案:,题目便很轻易地能回答出来了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4分)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小题 1】这首诗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春景图?(

33、 2分) 【小题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分) 答案: 【小题 1】抓住阳光、江山、春风、花草、燕子、鸳鸯等特有的春天景物,给读者描绘了一幅明丽纷繁,柔和温暖的春景图。( 2分) 【小题】表达了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 2分) 【小题 1】试题分析:审题后从前向后读诗句,可知,诗中描写的景物有日江山春风花草燕子鸳鸯 ”等,从描写形容事物的丽 香 飞 泥融 沙暖 睡等词语可知,描写了一幅明丽,柔和,温暖的春景图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 点评:诗歌的语言是很精练的,我们要透过语言的表面,对诗句做深入地理解,对整首诗作整体感知,根据题干要求得出

34、切题的要求。寻找哪些景物则要从前向后依次找寻,不要遗漏另外要根据景物及其特点判断所描写景物的整体特征,并用恰当的词语概括 【小题 2】试题分析:整首诗都在写景,但景 中含情从诗中描写的景物日江山春风花草燕子鸳鸯 ”等,描写形容事物的丽 香 飞 泥融 沙暖 睡等词语可知,景是明丽纷繁,柔和温暖的,景语皆情语,因此,表达了诗人欣赏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自然景物时的欢悦情怀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主题思想的理解能力。 点评: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与情的关系,一般是由景色的特点尤其是人物的心境、处境两方面的因素决定的,当然与人的处世态度也有很大关系。做题时要注意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景色特点及人物的处境。 语

35、言表达 依照例句的格式,根据提供的开头,仿写句子。( 4分) 【例句】如果没有理想,人生就像一只无舵的航船,飘飘荡荡,没有方向。 仿写:如果没有理想,人生就像 。 答案:示例:一只断线的风筝,忽忽悠悠,迷失方向。 试题分析:注意两个例句中的句式,总体为 的 , , ,第一个省略号和第二个省略号的内容构成偏正短语,第三个省略号是个双字的叠词。总体要运用比喻的修辞,写出没有理想的害处。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仿写与语言表达的能力。 点评:仿写要注意三点,一是注意句式,二是注意修辞,三是注意字数如果给出的示例字数都相同,那么就要在字数保持相同的情况下做严格 的仿写 根据下面的情景完成小题( 4分) 张军

36、同学到学校图书室去还书,管理员接过书翻了一下说: “呀!张军同学看书可真认真,书上划了那么多杠杠,有的还写了旁批呢! ”张军听了,怪不好意思。 【小题 1】管理员的言外之意是: 【小题 2】如果你是张军,你应该怎样说 : 答案: 【小题 1】批评张军不爱护学校图书管的图书,随意在书上批注。 【小题】叔叔(阿姨、老师),对不起,今后我一定注意,不在图书馆的书上作批注。(说的话应注意称谓,表示出歉意及说明今后该怎样) 【小题 1】试题分析:根据情境 “学校图书室去还书 ”可知,书是借的,要保护好,不能乱涂写。因此管理员所说的 “张军同学看书可真认真,书上划了那么多杠杠,有的还写了旁批呢! ”实际是

37、在批评张军不爱护借走的图书,在书上写了字。 考点: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点评:理解语句的言外之意,一定要结合情境,看人物在什么情况下说了什么样的话,然后判断这是赞扬还是批评,是好话,还是正话反说。 【小题 2】试题分析:根据 “张军不爱护学校图书管的图书,随意在书上批注 ”问题,他应该主动向管理员道歉,然后表明自己以后会改正的诚恳态度。当然也要有合适的称呼。 考点:考查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点评:口语表达题没有固定的答案:,我们在审清题目,了解人物心情的基础上,揣摩人物的语言时,一定要胆大揣摩、敢想敢写,围绕人物的心情写出能表达此心情的话语即可。另外注意,口语交际题,一般要带上对人物的称呼。

38、今年,中央文明委将进行全国文明城市复查。这是某市荣获第二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后的首次复查。为了使某市这座美丽的城市更加富强、文 明、和谐,学校、社区、公交车站邀请你一起参与共同建设文明城市的活动,并请选择其中一处场所填在下面的横线上,然后写一则宣传语。要求 : 突出所选场合特点; 语言生动且有鼓动性; 不能抄袭。 (4分 ) 所选场所: 。 宣传语: 。 答案:( 4分)学校:牵手文明,相聚美好校园。社区:文明优先,呈锦绣蓉城盛景;礼貌用语,树和谐社会新风公交站台:有序无拥挤;繁华都市,遵规自太平 试题分析:首先要在 “学校、社区、公交车站 ”几个场所中选择一个,然后针对不同场所特点拟出符合其特

39、点的宣传语。如学校,我们可以写 “学校是我们的家,文 明连着你我他 ”。社区,我们可以写 “文明小区,共建和谐 ”。火车站可以写“带来的是文明,留下的是和谐 ”。 考点:考查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点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语文学习的一部分,平时我们要多参与到这些活动中去,并在活动中多看、多想、多思、多积累经验,这样,自己的理解、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能得到迅速提高。 名著导读 名著阅读( 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习题。 乌龟和老鹰 乌龟请求老鹰教他飞翔,老鹰劝告他,说他的本性根本不适合飞翔。乌龟再三恳求,老鹰便把他抓住,带到空中,然后扔下。乌龟掉到石头上, 摔得粉碎。 【小题 1

40、】上面的文字选自世界名著 ( 1分) 【小题 2】上面的文字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3分) 答案: 【小题 1】伊索寓言 【小题】说明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性,不可违背规律。 【小题 1】试题分析:这是对伊索寓言这部名著的考查,考查较为浅显乌龟和老鹰 的故事基本上人人皆知,但出处有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但平时有积累则没有问题我们的名著导读里面有相关内容,学习时自己要注意积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常识的积累能力。 点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 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

41、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小题 2】试题分析:整体感知故事,从乌龟的身上可以得到故事的道理所在,即说明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性,不可违背规律。老鹰劝告他,说他的本性根本不适合飞翔也告诉我们,要善于听从别人的劝告,要多考虑别人的意见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点评:理解文章内容要整体感知文章,并抓住里面的关键语句,根据情节的发展和结局,从不同角度得出启示要注意启示一定与文章有关 ,不可游离于文章之外 默写 默写。 【小题 1】在横线上填上空缺的诗句:(任选两个小题,每题 1分,共 2分) 最爱湖东行不足,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

42、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小题 2】在夜雨寄北和观书有感中任选一首默写。( 4分) 答案: 【小题 1】( 1) 绿杨阴里白沙堤 似曾相识燕归来 3寄愁心与明月 【小题 2】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月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试题分析:默写时,除了要注意堤、燕、烛等易错字外;还要注意写完之后要完整的读一读,看看有没有上下不通或张冠李戴的错误出现。 考点:本体考察学生古诗文名句的背诵默写的能力。 点评: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是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

43、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第三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对于古诗文考查的几种题型(上下句对接题、理解型默写题、归类型默写题、理解运用型题目)要心中有数。 作文 作文( 60分) 请在下面的作文题中任意选做一题。 【小题 1】回首往事,有多少令你难忘的 “那一次 ”:那一次,你笑了;那一次,你哭了;那一次,你真遗憾;那一次,你真尴尬;那一次,你真感动;那一次,你长大了;那一次,你重新振作 正是经历了这无数的 “那一次 ”,你懂得了生活的幸福,友情的珍贵,奋进的艰辛及你肩负的责任 真正领悟到生活的内涵,长大了,成熟了。 请从你的生活中选择一件事,以 “那一次,我 ”为题,写一篇记

44、叙文。 要求:( 1)将题目补充完整。( 2)记事要内容具体完整,中心明确,有真情实感。 (3)不少于 500字。 【 小题 2】罗曼 罗兰说: “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 ”的确,信念支持着人生。信念是呼吸的空气,信念是沙漠中旅人的饮水,信念是我们心中的太阳。信念坚定的人,为了它无怨无悔地工作,尽心尽力的奋斗,甚至甘愿洒下最后一滴鲜血。正如丁玲说: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能适应。 请以 “信念 ”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立意自定; 文体自选; 题目自拟; 不少于 500字。 答案:略 试题分析:作文为二选一,如果写第一篇,写作时要注意题目前面的提

45、示,即那一次可以笑,可以哭,可以很遗憾很 尴尬,也可以很感动,还可以认为自己长大了 写作时既要写出那一次经历的来龙去脉,原因结果,还要写出那一次对你的影响,如让你懂得了生活的幸福,友情的珍贵,奋进的艰辛及你肩负的责任,让你真正领悟到生活的内涵,长大了,成熟了 如果写第二篇,写作时就要认真体会信念二字,回想为什么要有信念,在什么情况下自己产生了什么样的信念,这个信念带来了什么结果,对你有什么影响等如果写成议论文,则要有充分的论据,证明信念的作用意义,对人们行为的帮助等总之,只要与信念有关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点评:命 题作文一定要审清题目,看清题目的意向,看清楚有没有限制词语,不

46、要盲目下笔。只有这样,才能不至于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提示语加题目的作文,一定要注意把提示语和题目两部分都要分析透彻,之后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确立主题,来完成构思与写作。审题之后,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材料,确立选材和主旨,完成构思。是话题作文的还要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拟一个适合自己的醒目的题目我们在构思的过程中,最初的两三个想法最好是先扔到一边,再想有没有更佳的材料和内容可选,不要急于落笔,等到构思真正成熟后再下笔。写作时,要注意书写一定要整洁,标点符 号要使用正确,关注作文的词语运用与描写,尽量让笔下的文字灵动起来。当然平时的练笔也是至关重要的,写作其实就是一种习惯而已。写作时,要注意书写一定要整洁,标点符号要使用正确,关注作文的词语运用与描写,尽量让笔下的文字灵动起来。当然平时的练笔也是至关重要的,写作其实就是一种习惯而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