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浙江宁波洪塘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带解析) 其他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4分 ) 哪知老境却如此 tu 唐 !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 su 屑便往往触他之怒。 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 qin 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 y 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 答案:颓 琐 嵌 伛 试题分析: “颓 ”字的读音平时读得正确,就可以准确地写出字形。 “琐 ”字的右半部分易出现错误。 “伛 ”是最容易写错的,其字音字形均应注意。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认读能力,主要是字形和字音。 点评:要做到正确地读写
2、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并且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 选择题 下面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 A “蛟龙号 ”的深潜成功、航空母舰的首航,令国人 津津乐道 。 B农村补贴、家电下乡等惠农政策对促进消费拉动内需的作用是 不言而喻的。 C庆祝 “国庆 ”的晚会上,张华模 仿的小品让我们都 忍俊不禁 地开怀大笑。 D房屋倒塌,道路扭曲,电力和通讯中断, 触目惊心 的震后景象凸现了地震的威力。 答案: C 试题分析: “忍俊不禁
3、”本身就有笑起来的意思,与后面的 “大笑 ”重复。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能力。 点评:所学学习和生活中常见的、出现较多的词语、成语、俗语,要做到知其意,善运用。平时要在积累上下工夫,对于易于混淆的词语、成语、俗语要进行比较、积累。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2分 ) A 2012年春晚节目鼓韵龙腾的字幕解说词: “鼓是人类最早的音韵之一 ” B我这次期中考试成绩是三年来最好的一年。 C “哈佛小子 ”林书豪凭借刻苦的努力,热情的态度,乐观的心态,强大的自信,终于取得了梦寐以求的成功。 D微博、微信、微小说 “ 微 ”事物如雨后春笋般登上舞台互联网,让现代中国人悄然进入了一个
4、 “微 ”时代。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鼓是 音韵 ”搭配不当。 B“成绩是 一次 ”搭配不当。 D语序不当,应把 “舞台互联网 ”改为 “互联网舞台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 点评:了解常见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是基本的应对策略。常见病因有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 、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平时要注意正确表述,避免语病的发生;还可以与同学多交流,尤其是作文互评中,要按以上病因把句子加以衡量,给彼此寻找病句。这样语感会逐渐增强。如果在考试中凭语感一眼找不出来,就要静下心来按以上常见病因一一加以衡量,只要多读几遍,相信一定能找到正确答案:的。 下面有关表述,有误的
5、一项是 ( )( 2分) A芦花荡的作者是孙犁,他所叙述的干瘦的老头子勇敢作战的故事发生在 1946年。 B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体裁是新闻,新闻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记叙,有时兼有议论和描写。 C老王一文通过写作者与老王的交往,反映了车夫艰难困苦的生活以及他善良厚道的品格,含蓄地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 D石壕吏中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极其形象地写出了 “吏 ”与 “妇 ”的矛盾。 答案: A 试题分析: “故事发生在 1946年 ”的说法不对,所写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1946年是解放战争。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掌握情况。 点评:
6、对于课本上的课文,不能偏颇,大致内容、主题,涉及到的文学常识要心中有数更不能放弃课内只顾课外,要从课内中学到 语文的基础知识及赏析文章的方法,并和课外的拓展阅读结合起来,做到课内外结合,使语文能力和素养得到提高 现代文阅读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 “哥儿,有画儿的 三哼经 ,我给你买来了 !”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赶紧去接过来,打
7、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 .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小题 1】当阿长问山海经时, “我 ”是怎样想的?表现了 “我 ”什么样的心理?( 3分) 【小题 2】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 ”中的 “这 ”指代的什么? (2分 ) 【小题 3】品味第 段中画线句,指出运用了什么修辞?并表现了 “我 ”接到山海经时怎样的心情? ( 3分) 【小题 4】为什么说: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 3
8、分) 【小题 5】选文写阿长买山海经时,并没有详写她是怎样买到山海经的,而是用了概述的方式。请发挥想象力,将长妈妈买山海经的过程补写出来。(不少于 50字)( 3分) 答案: 【小题 1】阿长来问时, “我 ”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问了,也就对她说了,认为说与不说一样。( 1分)表现 “我 ”对阿长心存隔膜乃至轻视(意对即可, 2分) 【小题 2】指阿长为 “我 ”买来了山海经的事。( 2分) 【小题 3】比喻( 1分) 表现了 “我 ”接 到山海经时的震惊、激动之情。( 2分) 【小题 4】因为这是我最想得到而又很难得到,是阿长费尽辛苦给我买来的,里面凝聚着她对我的一片关爱之情。(
9、3分) 【小题 5】略 (语句通顺,要写出长妈妈如何辛苦地买到山海经的过程)( 3分) 【小题 1】试题分析:在题干中的问题句之后可读到 “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这个语句,由此可知,这是第一步的答案:,是我当时的想法。揣摩可知, “我 ”对从阿长那里得到山海经不报什么希望,有些对她的鄙视包含其中。 考点:本题 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 点评:审题后要根据题干的提示,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确定题目的答案:范围(一般在问题句附近),然后寻找出切题的语句。要求用原文语句回答的,一定要用原文语句作答。要求理解做答的,一定结合上下文
10、内容与情节做综合分析。 【小题 2】试题分析: “这 ”出现在第五段,代词一般指代前面的语句或内容,因此,答案:应在前文中寻找。读前面的三、段可知,应指阿长给我买来了山海经这件事。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点评:代词一般指代前面的内容,因此我们要到前面的文章语段中寻找答案:。理解语段后把所指代的内容或事件概括清楚。 【小题 3】试题分析: “霹雳 ”是比喻,也有夸张的成分。句中把阿长的话比作“霹雳 ”,写出了 “我 ”听阿长说买来了山海经时的震惊、激动之情。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的赏析能力。 点评: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有哪些,如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等,不仅如此,还要
11、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等做出全面的分析,看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了人物什么情感等。 【小题 4】试题分析:根据文章内容可知,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 “我 ”对书的渴望,另一方面,是这来之不易的书所代表的阿长的情感。表 达出两方面的意思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理解能力。 点评:结合文章的内容,揣摩其中的原因,运用得体的通顺的语言作答。一般要到题干中的问题句附近去寻找相关语句,仔细揣摩后拟出切题的答案:。注意一定要切题作答,不可所答非所问。 【小题 5】试题分析: “长妈妈买山海经的过程 ”展开想像可知,很困难。因为她不识字,又不知道山海经是什么模样的,只是听我不断地念叨而已,甚至连书
12、的名字也说不清楚。因此,我们应该把她的语言和肢体的动作,以用着急的样子,加以描写。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点评:要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发挥合理的想象,运用对人物的描写,拟出切题的答案:。平时要养成多看、多想、多思、多写的好习惯,对于身边的事要多关心,多与同学交流,这样,自己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才会迅速提高。 父爱不矮小( 14分) 第一次发现自己个子矮,是在她十二岁那年。 “六一 ”节前夕,学校照例要举办一场联欢会。选节目那天,她哭着回了家。老师把她在几个女孩子之间换来换去了一阵之后,无奈又失望地摇摇头。比同班的女孩子矮了半头的她站在舞蹈队伍里显得极不协调,伙伴们都已长成亭亭
13、的天鹅,而她依然是只瘦弱的小鸟。 她哭 着问妈妈,为什么别人都长高了,就她不长。妈妈没意识到落选的事对女儿的伤害,笑着摸了摸她的头说: “你要是随了妈就好了,谁让你随了你爸呢。 ”一旁的 父亲 局促地搓搓手,没有说话,转身走了。 从那天起,她才注意到父亲竟是如此矮小,也是从那天起,她在心里怨上了父亲。 那个不愉快的儿童节过后不久,她的小学时代结束了。曾经向往的中学生活并没有想象的愉快。在这所小镇唯一的中学里,她和父亲经常被别人一同提起,因为父亲是这所学校的语文老师。有时,她正在操场上和同学快乐地打球,身边走过的老师或同学会说,她长得真像她父亲。这时,快乐 会瞬间飞远。语文课上,她的作文被老师夸
14、奖,同学们的羡慕和赞许会让她充满欢喜。下课后,老师夸: “这丫头好文采,随你父亲。 ”最后这一句,让她心里的欢喜打了折扣。她挺挺娇小的身体委屈着,为什么我要像父亲? 忍不住去问母亲: “父亲那么矮,你为什么要嫁他? ”母亲生气地说: “怎么可以这样说父亲 !你父亲就是个子矮了点,可他是咱镇上有名的文化人,随和善良,大伙儿都敬重他。 ”父亲并不恼,笑着说: “我又买肉了,咱多给丫头吃肉,就能长高。 ”她已学习了一些生理健康知识,知道遗传的作用,对父亲的怨还结在心里。 蔷薇花开了落,落了 开。她亦花一样地长得清纯,小巧的个子更显得玲珑娇小。她考进城里的大学,除却离家的新鲜,她还有个小小的快乐,耳边
15、不再有人说她像父亲。一日,她被同学从操场上叫回宿舍,是父亲来了,他似乎并未察觉她的不快,笑着递给她两大包饼干,还有两本她喜爱的文学书。临走又回头说: “丫头,记着吃饼干啊,每天都要吃。 ”她望着父亲矮小的背影怨着: “哪里没有卖饼干的?不要再给我送了。 ” 假期回家。一进门父亲就问: “丫头,饼干吃完了吗? ”说着又抱出两袋子一样的饼干。 “您就不知道换个牌子呀?干吗让我天天吃这个? ” 母亲望望父亲说:“丫头, 你爸听朋友说有种赖氨酸饼干,孩子吃了能长高个。他就跑到城里四处找,这不,好容易才买到,立刻就给你送去了。 ”她的心里倏地疼了一下。以后的日子里,她吃着父亲送来的饼干,打着球,似乎真的
16、长高了一些,婷婷地,像一株春日里的翠竹。 又是蔷薇花满院飘香的季节,她带回一个高大俊朗的男孩。忙忙碌碌的父亲在男孩的身边显得更加矮小,可父亲脸上的欢喜就像阳光下的蔷薇花,笑盈盈地开满了小小的院子。 黄昏,她送男孩出门。男孩很认真地望着她说: “你爸真好。他对我说,我把女儿交给你,以后你们如果吵架了,你可以怨她懒,可以说她娇气,但 是,你永远都不许嫌她矮。 ” 瞬间,她的泪扑簌簌地挂满了脸颊。莹莹的泪光中她回望,缤纷绚烂的蔷薇花旁,父亲的身影被一抹夕阳拉得修长 【小题 1】文中她对父亲的态度经历了怎样的过程?请找出文中相关语句,完成这一过程的归纳。 小学时, 中学时期, 大学时期, 送别男友,她
17、的泪扑簌簌地挂满了脸颊( 3分) 【小题 2】第 段中画线句写道 “一旁的父亲局促地搓搓手,没有说话,转身走了 ”这一细节,请用恰当的语言概括父亲此刻的心理。( 2分) 【小题 3】结合语境,理解下列语句中两个 “似乎 ”的特定含义。( 2分) 他似乎并未察觉她的不快,笑着递给她两大包饼干,还有两本她喜爱的文学书。 她吃着父亲送来的饼干,打着球,似乎真的长高了一些,婷婷地,像一株春日里的翠竹。 【小题 4】文中多次出现蔷薇花这一形象,有什么作用?( 3分) 【小题 5】通读全文,说说文章以 “父爱不矮小 ”为题,有什么好处 ( 4分) 答案: 【小题 1】她在心里怨上了父亲 对父亲的怨还在心里
18、 她的心里倏地疼了一下( 3分)(文中语句) 【小题 2】为因自己的矮小影响了孩子的身高而愧疚。( 2分) 【小题 3】 父亲已然察觉到她的不快,但是他并不跟女儿计较这些。( 1分 ) 她并未真的长高,而是沐浴父爱后的一种自我感觉。( 1分) 【小题 4】暗示时间的推移,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衬托父亲的高大形象。( 3分)(三个要点各 1分) 【小题 5】 让父亲身材的矮小与父爱的 “不矮小 ”形成鲜明的对比; 高度概括了人物形象的特点; 揭示文章中心或主旨。( 4 分)(写出其中两点即可,答对一点得 2分) 【小题 1】试题分析:整体感知文章,从前向后寻找到题干中提示的标志性语句,在相应的语
19、段中提取答案:即可。一定要注意题干中的 “请找出文中相关语句,完成这一过程 ”的要求。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提取信息的能力。 点评:审题后要根据题干的提示,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确定题目的答案:范围。然后,在范围内,从前向后寻找中切题的语句。要求用原文语句回答的,一定要用原文语句作答。 【小题 2】试题分析: “一旁的父亲局促地搓搓手,没有说话,转身走了 ”句中的 “局促地搓搓手 ”“没有说话,转身走了 ”可以看出父亲内心的不安和愧疚。结合上下文,父亲并没有伤心的意思,因此不能揣摩出伤心、伤感、对她的责备等情感。 考点:考查学生对人物心理的揣摩能力。 点评:揣摩人物心理一定要结合具体的
20、句子,有的还要结合上下文以及全文内容,看人物做了什么事,说了什么话,有什么样的表情、反应等。根据这些揣摩出人物的情感有哪些方面,最后用通顺的语句或恰当的词语把这些情感表述出来。 【小题 3】试题分析:两个 “似乎 ”第一个是指父亲,第二个是指她自己。结合语境可知,父亲不是没察觉她因身体矮小而感到不快,而是不跟女儿计较。表现了父亲的宽容和对她的爱。第二个并不是真正的长高了,而是她的一种自我感觉,因为感受到了父亲的爱,所以她已不再在意自己身体的矮小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能力。 点评:理解词语一定要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把词语放到原句中,结合句子上下文内容加以分析,这样才能正
21、确而全面的理解出词语的意思。一般要精读词语出现的语段及上下文内容,有的还要结合全文内容加以理解。 【小题 4】试题分析:找到文章中 “出现蔷薇花 ”的地方,如 “蔷薇花开了落,落了开 ”“又是蔷薇花满院飘香的季节 ”等,可知,这些语句暗示了文章中的故事情节发生的时间,从而推动了故事的发展。另外, “父亲脸上的欢喜就像阳光下的蔷薇花 ”,结尾处的 “莹莹的泪光中她回望,缤纷绚烂的蔷薇花旁,父亲的身影被一抹夕阳拉得修 长 ” 这些语句表明,文章还用 “蔷薇花 ” 象征父亲,衬托父亲的高大形象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写作意图的理解能力。 点评:做这类题目,一定要理解所写的内容,理解时要注意看语句写
22、了什么,与全文内容情节有什么联系,在反映主题上有什么作用等。 【小题 5】试题分析:初读题目即可引起兴趣,造成悬念。 “父爱不矮小 ”但文中的父亲却是身材矮小,由此可知,题目概括了人物形象,暗示了文章中心或主旨。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题目的理解能力。 点评:文章题目的作用要结合全文内容作答。题目一般概括主要内容,点明文中的主要人物、事物或 事件,暗示文章的主旨,运用修辞(手法)的形式新颖的标题还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 文言文阅读 阅读(刘禹锡陋室铭),回答问题。 (8分 )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
23、,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芦,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小题 1】解释下列加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分 ) 有仙则 名 ( ) 无案牍之 劳 形 ( ) 【小题 2】下边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有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 A山 /不在高, 有仙 /则名 B苔痕上 /阶绿,草色 /入帘青 C谈笑 /有鸿儒,往来 /无白丁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小题 3】翻译 (2分 )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小题 4】 “南阳诸葛芦,西蜀子云亭 ”作者引用这两个典故有何用意? (2分 ) 答案: 【小题 1】 出名 使 劳累 ( 2分) 【小题 2】 B ( 2分) 【小题
24、 3】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分) 【小题 4】目的在于以古代名贤自喻,表明自己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2分 ) 【小题 1】试题分析: “名 ”是活用词,应解释为动 词用法。 “劳 ”应解释为使动用法, “使 劳累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小题 2】试题分析: B的停顿不当,应是 “苔痕 /上阶绿,草
25、色 /入帘青 ”。从主语谓语之间停顿的角度,可是从前后两句停顿一致的角度都可以选择出来。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和诵读能力。 点评: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给语段标出停顿,其实是把几个句子断开。所以要注意句子意思不能改变,语意要完整。 【小题 3】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句子中的的关键词有 “是 ”“馨 ”, “是 ”与现代汉语的意思一样, “馨 ”是注解中的重点字,应译为 “品德高尚 ”。了解了关键字词的意思,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
26、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小题 4】试题分析: “南阳诸葛芦,西蜀子云亭 ”都是名陋室,用它们与自己的陋室类比,表明了自己有着与古贤人一样的志趣。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点评:首先理解语句大意,然后看语句前后都写了什么内容,根据全文内容与主旨做出正确的理 解,并用切题的语句表述出来。 明名医戴原礼尝至京,闻一
27、医家术甚高,治病辄效,亲往观之。见其迎 求溢户,酬应不暇。偶一求药者既去,走而告之曰: “临煎加锡一块。 ”原礼心异之,问其故。 曰: “此古方尔。 ”殊不知古方乃饧 字,饧即糯米所煎糖也。嗟乎!今之庸医妄谓熟谙古方,大抵不辨锡饧类耳! 【注释】 迎:迎接他出诊的人。 饧: tng 同 “糖 ”。 【小题 1】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 (2分 ) 名医戴原礼 尝 至京( ) 治病辄 效 ( ) 【小题 2】下面 “之 ”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2分 ) A亲往观之 B走而告之 C原礼心异之 D今之庸医妄谓熟谙古方 【小题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 原礼心异之,问其故
28、。 【小题 4】请你一分为二地评价文中 “医家 ”的为人。( 2分) 答案: 【小题 1】 曾经 奏效、有效果( 2分) 【小题 2】 D ( 2分) 【小题 3】戴原礼心里对这件事感到很奇怪,问他原因。( 2分) 【小题 4】是一位好心(不失一定医德)的人,但是又是一位不懂装懂(自欺欺人,贻笑大方,不认字)的人。( 2分)(答出一点给一分) 【小题 1】试题分析: “尝 ”是固定用法的字,只要有识记即可 。 “效 ”可根据语境作出推断,译为 “有成效,有效果,见效 ”等。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
29、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小题 2】试题分析: ABC均为代词, D为助词, “的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 点评:平时学习中,对于文言虚词、多义词要多加比较,知道它有几个意思,并分别举 出例句,积累下来。遇到多义的文言虚词、实词后一定要加以联想,想一想在其它句子中该词是什么意思,这样熟能生巧。考试时再遇到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区别开了。 【小题 3】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句子中的的关键词有 “异 ”“故 ”, “异 ”应
30、为意动用法的词,译为 “感到奇怪 ”。 “故 ”应译作“原因 ”。了解了关键字词的意思,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 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小题 4】试题分析: “文中医家的为人 ”要根据原文语句推断,有好的一方面,如 “偶一求药者既去,走而告之曰,临煎加锡一块 ”表明好心,热心肠,负责任。但
31、 “不辨锡饧类耳 ”表明他不懂装懂、自欺欺人,这样的医者很可能会给别人带来生命之危。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的评价。 点评:做这类题目时,一定要在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根据故事情节和人物的言 行等做出有根有据的全面分析。题干中提示 “一分为二 ”的,更要辩证的来看待。 语言表达 综合性学习( 4分) 我们热爱和平,我们反对战争,但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伴随着战争,形成了丰富的战争文化。 【小题 1】请写出关于战争的诗词名句、著名战役各一。( 2分) 诗词名句: 著名战役: 【小题 2】品读下面名言,用简洁连贯的一句话概括这三则名言的用意。( 2 分) 从来就不存在好的战争,也不存在坏
32、的和平。(富兰克林) 和平孕育着战争,战争孕育着和平。(普坦汉姆) 战争一开始,地狱便打开。(英国) 这三句话的用意是: 答案: 【小题 1】诗词名句示例: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著名战役示例:淮海战役、上甘岭战役 【小题 2】我们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小题 1】试题分析:有关战争的名句很多,如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等。战役在历史课本上学过的、在电视等媒体上看到的就更多,如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 考点:考查学生的积累功底。 点评:平时要培养对各类知识的兴趣,如故事传说、名人名言、俗语谚语等,要在学习、生活中多留意,并随手记录下来,这样,考试时遇到这类的题目就不会无答案:可写了。 【小题
33、 2】试题分析:第一句告诉我们,只要是战争就是有害 的。第二句辩证地指出战争与和平的关系。第三句话形象地指出战争就是地狱。这三句话的共同指出了战争的危害,表达了对和平的热爱。这样理解之后,可拟出切题的答案:表明 “用意 ”,即珍惜和平,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段的理解能力。 点评:一定要审清题意,如本题中的审题点在于 “意图 ”。理解语段时,一定要抓住语段中共性的地方,用自己的话概括出切题的答案:。 请你仿照下面句子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2分) 感激养育你的人,因为他给予了你的生命; , ;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砺了你的意志。 答案:感激欺骗你的人,因
34、为他唤醒了你的良知。 试题分析:注意两个例句中的句式,总体为感激 的人,因为他 你的 ,根据已给出的示例可知,第一、二个省略号处应填写动词,第三个省略号处填写名词,两句形成因果关系。如: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锻炼了你的耐力。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仿写能力。 点评:仿写要注意三点,一是注意句式,二是注意修辞,三是注意字数,另外还要注意语意通顺,内容相关如果给出的示例字数都相同,那么就要在字数保持相同的情况下做严格的仿写 名著导读 阅读朝花夕拾 五猖会中的片段,回答问题。( 2分) “不错。去罢。 ”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
35、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 “我的成功 ”是指什么? 答案:父亲要求背的书终于背出了,可以乘船去看五猖会了 试题分析:这是对朝花夕拾这部名著的考查,考查较为深入如果没有真正读过或是看到过(听说过)就无从知道。但课本后的导读中有相关片段,相对而言,减低了一些难度。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常识的积累能力。 点评:学习 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默写 古诗文填空。( 6分) 【小题 1】树树皆秋色, 。 【小题
36、 2】气蒸云梦泽, 。 【小题 3】望岳中能表现诗人积极向上的壮志的句子是 , 。 【小题 4】为人处世要洁身自好,高雅庄重,应像爱莲说中的 “莲 ”那样“ , 。 ” 答案: 【小题 1】山山唯落晖 【小题 2】波撼岳阳城 【小题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小题 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试题分析:默写时,除了要注意唯、晖、撼、岳、览、众、染、濯、涟等易错字外;还要注意写完之后要完整的读一读,看看有没有上下不通或张冠李戴的错误出现。 考点:本体考察学生古诗文名句的背诵默写的能力。 点评: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是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
37、更不能丢字添字;第三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对于古诗文考查的几种题型(上下句对接题、理解型默写题、归类型默写题、理解运用型题目)要心中有数。 作文 回首往事,有 多少令你难忘的 “那一次 ”:那一次,你笑了;那一次,你哭了;那一次,你真遗憾;那一次,你真尴尬;那一次,你真感动;那一次,你长大了;那一次,你重新振作 正是经历了这无数的 “那一次 ”,你懂得了生活的幸福,友情的珍贵,奋进的艰辛及你肩负的责任 请你从生活中选择一件事,写成记叙文,并写出你的真实感受。 以 “那一次,我 ”为题目 要求: 1.在题目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使题目完整。 2.记事要内容具体完整,中心明确。要
38、有适当的描写与议论,议论要因事而发。不少于 500字。 答案:略 试题分析: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 题目前有一段提示语。读提示可知, “那一次 ”可以是 “有 ”“笑了 ”“哭了 ”“真遗憾 ”“真尴尬 ”“真感动 ”“长大了 ”“重新振作 ” 由此可知,补写可是词语,短语,当然也可以是句子,如 “我的世界春暖花开 ”等。但不管写什么,都要注意写出 “那一次 ”的意义,如 “你懂得了生活的幸福 ”“友情的珍贵 ”“奋进的艰辛 ”“肩负的责任 ”等等。即不管写什么内容,都应是反映正能量的,或表达对亲情友情的讴歌,或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或歌颂真情、发出呼吁等。审题之后首先要想一想,自己最想写的是什
39、么,有什么相关的素材,写出来可以反映什么主题, 反映的主题是不是积极向上。在思考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把握 “熟 ”的原则,即:素材熟、主题熟、结构熟,要选择自己易于驾驭的材料,平时擅用的结构,反映一个积极向上的主题思想。这样,思考周全之后再将题目补全,最后落笔成文。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点评:半命题作文的补题很关键,补出的题目显示了作文的选材、立意、情感态度及语言能力,同时也决定作文成败。 补全题目常用方法:避生就熟。在补题时,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越是熟悉的角度、内容,我们写作时的把握也就越大。补全题目,首先要将题目变为自己所熟悉的内容,从自 己熟悉的内容、擅长的体裁着手来写;化大为小。化大为小就是选择一个比较小的切入口 .从一个具体的角度切人题目 .从而将一个相对比较 “大 ”的题目缩小为一个比较 “小 ”的题目;运用修辞手法。补题时能运用修辞的可运用上修辞,使文章灵动,有吸引力,同时也显示出对语言的驾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