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浙江省兰溪八中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testyield361 文档编号:289133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9.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浙江省兰溪八中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2-2013学年浙江省兰溪八中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2-2013学年浙江省兰溪八中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2-2013学年浙江省兰溪八中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2-2013学年浙江省兰溪八中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浙江省兰溪八中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 2分) A阻 遏 ()拂 (f)晓 地 窖 (jio)锐不可 当 (dng) B寒 噤 (jn) 诘 (ji)问 狼 藉 ( j)连声诺 诺 ( ru) C吊 唁 (yn)伛 (y)偻 颓 (tu)唐穷愁 潦 ( lio)倒 D荒 僻 (p)滞 (zh)笨 噩 ()耗 张 皇 (hung)失措 答案: B 试题分析: B、连声诺诺( nu)。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认读能力。 点评:对汉字的认读是考试常考的题型,这要要求学生平时就要注意积累,因为侧重考

2、查综合运用能力,考查内容兼顾课内课外,涉及范围很广。学习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分类整理,误读积累,阶段总结等。 下列句子表述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阿长与山海经 朝花夕拾 鲁迅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背影 朱自清 散文家、诗人、学者 C桃花源记 陶渊明 东晋著名诗人 D爱莲说 周元公集 周敦颐 南宋哲学家 答案: D 试题分析: D、爱莲说 周元公集 周敦颐 北宋哲学家。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以及课文内容的表述能力。 点评:选择题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多,既有文学文化常识,也有作品主题、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写作特色类,还有对作品的品读、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

3、知识记牢,这样就能轻松的将正确项与错误项区分开来;若有些知识出现遗忘或疏漏,那就要运用排除法,以确定最终选项。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 2分)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同样,中性的花青素反射紫色的光波,碱性的花青素反射蓝色的光波,胡萝卜素有不同的成分,便分别反射黄色光波或橙色光波。白花不含色素,但组织里面含有空气,会把光波全部反射出来。 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或水滴的折射,会分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 这需要用物理学原理来解释。 酸性的花青素会把红色的长光波反射出来,送到我们的眼帘,我们便感觉到是鲜艳的红花。 这七种颜色的光波长短不同,红光波长,紫光波短。 A

4、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这段文字向我们详细的 介绍了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的原因。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需要物理学原理来解释 -太阳光经过折射,会分为七种颜色 -这七种颜色光波长短不同 -在酸性条件下 -同样,在中性条件下,在碱性条件下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排列句序的能力。 点评:句子排序试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句子及运用句子组段的能力。对于句子顺序,平时在阅读中要注意典型语段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句子前后之间的衔接;对于句意理解,要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关键语句的意思。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我们的报刊 、电视、网络和宣传媒体,更有责任做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

5、范现象。 B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C这段时间的温度是否适宜,是茶叶能否丰产的关键。 D通过收看专题片,使我们认识到人类要与动物和谐共处。 答案: C 试题分析: A、用词矛盾, “和 ”改为 “等 ”。 B、不合逻辑,去掉 “不 ”。 D、缺少主语,去掉 “使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 点评:修改病句,是辨析病句的最终目的。病句修改题考点要求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 1.辨析并判断句子的正误。 2.从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方面有侧重地修改病句。 3.用符号修改有语病的句子。 4.在语段中找出病句进行修改。修改病句以通顺、正确为原则,不作

6、修饰,不改变原意。把握句子结构,了解常见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是基本应对策略。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对、结构混乱等语病。 选出下列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 2分) A我们拥有南海、东海诸岛的主权,谁在海上 兴风作浪 ,我们都不畏惧。 B我,一个 芸芸众生 ,虽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但我有一双巧手和一颗不服输的心。 C三年的初中生活,我们 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同学团结友爱, 相敬如宾 。 D我们的班长是一个非常聪明而能干的人,善于 见风使舵 ,深受大家敬佩。 答案: A 试题分析: A、兴风作浪:比喻煽动情绪,挑起事端。 B、芸芸众生:多指大群无知无识的人。 C、相敬如宾:形

7、容夫妻相互尊敬 ,如同对待客人一样。 D、见风使舵:比喻做事无定见,看势头或看别人的眼色行事。经分析,答案: A是正确的。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成语的能力。 点评: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 ,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永垂不朽转弯抹角蹒跚烦躁 B荡然无存微不足道惶恐取

8、蒂 C低眉顺眼大庭广众霹雳巅沛 D长途 i涉风尘苦旅仄歪鞠躬 答案: A 试题分析: B、取缔。 C、颠沛。 D、长途跋涉。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修改错别字的能力。 点评:判定词语书写的正误,关键在于根据词语的意思。比如: “取缔 ”的 “缔 ”是 “引申为约束 ”的意思,不能写成 “根深蒂固 ”的 “蒂 ”; “颠沛 ”中 “颠 ”的意思为“受折磨 ”,不能写成 “山巅 ”的 “巅 ”; “跋涉 ”中的 “跋 ”是 “翻山越岭 ”的意思,不能写成 “拔东西 ”的 “拔 ”。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一篇文学作品,完成题目。( 14分) 流泪的蓑衣 余君才 那件蓑衣,被我的父亲挂在老屋的土墙上。 土

9、墙上有一截嵌入在泥里的木头,有些腐朽了,蓑衣就被挂在了土墙的木头上。蓑衣轻轻靠在土墙上,当夜晚的风吹穿过窗户,吹进老屋,蓑衣也就开始飘荡 。而很长的时间里,在土墙的角落,蓑衣始终显得有些无趣和落寞。 已经很久了,蓑衣一直挂在那里,落满了灰尘与时光的碎片。它,好像被父亲遗忘了,被无情地挂在了土墙上。 于是,蓑衣开始在一个下雨的夜里流泪了,它开始回忆起自己辉煌而又辛苦的一生。 它想,那应该是在很久远年代的一个雨天,有一个放牧的男子,荷蓑荷笠地走进了江南的细雨,或许是要去见一个想往已久的女子。而在唐朝风雨里,有一个诗人吟唱着这样的词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蓑衣想到自己的前生,心里

10、一阵喜悦。但它更愿意回忆的是和我父亲相依为命的苦涩的日子 。 那时候,父亲在农村,在春三月的细雨里,父亲牵着牛,戴着斗笠,披着蓑衣行走在田埂上。或者,父亲在冬水田里,赶着牛犁田。或者,在稻田里插秧,蓑衣紧紧地贴着父亲的脊背。蓑衣被冷漠了一个冬天,终于感受到了来自我父亲的温暖。于是感动的泪水顺着蓑衣流了下来,滴落在冬水田里。 多少个这样的雨天,蓑衣紧贴着我父亲的脊背,行走在田间地头。可以说,在农村,看见了蓑衣,就好像看见了辛苦劳作的父亲。蓑衣被雨水冲刷,棕榈的颜色渐渐的褪却,它是农忙时劳动的功臣。农忙之后,蓑衣,又被父亲挂在了老屋的土墙上。 蓑衣想着这些昔日的事情, 想着那些苦涩的日子,蓑衣躲在

11、老屋的角落哭了。顺着土墙,有蓑衣哭泣的泪痕。但是,它万万没想到的是,我的父亲把它永远的挂在了乡下老屋的土墙上。 生活在乡下的父亲,终于被说服到城里和我们一起生活。父亲是在一个雨天离开乡村的,离开的时候,蓑衣高兴极了,以为父亲会和往日一样披上它,穿梭在细雨之中。但它失望了,它一直躲在那个角落,默默地等待我的父亲。 一转眼,父亲到城里已经生活了六年。那年回到乡下修缮老屋,才又看到父亲的蓑衣,像一件精致的蝴蝶标本,挂在土墙上,落满了厚厚的灰尘。这让我想起父亲披着蓑衣,在田间地头里辛勤劳 作的日子。让我想起,父亲披着蓑衣,赶着牛从乡村的土路上回家的日子。让我想起,饭熟之后,在山坡上呼喊父亲,寻找那披着

12、蓑衣的身影的日子。 但是,那件蓑衣,已经被父亲永远挂在了老屋的土墙上。但我相信,在每一个雨天,父亲都会想起那挂在土墙上默默流泪的蓑衣。 (选自 2012年第 3期散文选刊) 【小题 1】品味第三段中画线的句子,结合下文,看看蓑衣的 “辉煌 ”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分) 【小题 2】蓑衣的泪水里蕴含着哪些复杂的情感?试简要分析。( 4分) 【小题 3】根据文章的描写,试着分析一下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小题 4】文章以 “流泪的蓑衣 ”为题有什么好处?(可从构思、表达效果等方面赏析)( 4分) 答案: 【小题 1】 从久远的古代就倍受重视; 是农忙时劳动的功臣,经常感受着父亲的温暖(若答 “

13、与父亲相依为命,为他遮风挡雨 ”也可以。)(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 2分) 【小题 1】 自古至今倍受重视的喜悦自豪; 与父亲相依为命的苦涩; 感受父亲温暖的感动; 被闲置的无趣和寂寞; 被遗忘的失望与伤心(答对 4个要点即可得满分) 【小题 1】是一个勤劳朴实、善解人意、感情深沉的人。 【小题 1】 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 蓑衣竟会 流泪,题目新颖富有悬念,能激发阅读兴趣; 起到了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答对两点即可得满分) 【小题 1】试题分析:在下雨的时候,蓑衣贴着我父亲的脊背,行走在田间地头;在春三月的细雨里,父亲牵着牛,戴着斗笠,披着蓑衣行走在田埂上。可以说蓑衣就是一个功臣

14、,为父亲遮风挡雨,与父亲相依为命。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点评:概括文章的内容,可以先迅速浏览,获得整体印象,同时,可边读边用笔划出文段中的过渡句、提纲挈领的句子、文章或文段的中心句、总结性的句子。需要说明的是明的可以直接借用中心句来概括,有的还 需要将提炼的信息整合,并用恰当的词语或句子把它表达出来。概括要点时,尽量摘引原文词句来概括归纳,并注意答题的全面完整。 【小题 1】试题分析:蓑衣的泪水包含着蓑衣复杂的情感。 “已经很久了,蓑衣一直挂在那里,落满了灰尘与时光的碎片。它,好像被父亲遗忘了 ”分析出蓑衣流泪是应为 “被父亲遗忘 ”而留下 “伤心的泪 ”; “在春三月的细

15、雨里,父亲牵着牛,戴着斗笠,披着蓑衣行走在田埂上。或者,父亲在冬水田里,赶着牛犁田。或者,在稻田里插秧,蓑衣紧紧地贴着父亲的脊背。蓑衣被冷漠了一个冬天,终于感受到了来自我父亲的温暖 ”分析出流泪的 原因是 “它认为是一位功臣 ”而留下“喜悦、自豪的泪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体会情感的能力。 点评:体会蓑衣的情感,先浏览文章的内容,了解蓑衣昔日的辉煌历史以及今日的无趣、寂寞,从这两个方面来分析泪水中的复杂情感。所以,根据文章情节分析情感,必须要做到有据可循。 【小题 1】试题分析:父亲的人物形象从父亲听从劝说去陌生的城里生活看出他善解人意;从父亲生活艰辛但从不抱怨,怀念故土但不表露看出他感情深

16、沉。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点评:分析人物的基本形象的基本方法有:一是要从具体的写人方法入手去剖析,抓住关键的抒情议论语句去体会;二是要用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理性的思考来品味人物的特征。 【小题 1】试题分析:( 1) “用蓑衣流泪 ”来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运用 “流泪 ”一词使蓑衣人格化,使题目生动形象;( 3)用 “蓑衣 ”作为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形成一个整体;( 4)点明主旨,通过 “流泪的蓑衣 ”的描写来表现父亲的感人形象。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标题好处的能力。 点评:好的标题作用一般有: 1、最基本的标题点明中心或论点 ,以及大致 内容;2、

17、标题也反映作者感受,也反映文章本质 .严肃的文章标题必然引人深思,伤感的文章标题也必然有着阴郁的色调,标题表达的是作者写文章的情感基调和思想目的; 3、好的标题可以引起读者的兴趣 .富有诗意的可以给人良好的第一感觉,奇特的可以给人阅读的兴趣。 答案: 【小题 1】一个 “喷 ”字,有动感,与前面的 “冒 字相照应,形象地写出了香椿芽生长速度极快的特点,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嫩香椿芽的喜爱之情。 【小题 1】香椿只是给予,从不索取。父母默默奉献,勇于担当,椿树的品格与父母是相同的,所以作者说: “椿树是父亲,椿树也是母亲 “。 【小题 1】运用了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 2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

18、的写出了椿树忍辱负重、无私奉献的品质;排比的修辞手法,使作者的感情表达更强烈。 【小题 1】略 【小题 1】试题分析:香椿刚冒芽的时候,作者用 “喷 ”这个字来表现其生长速度非常快这一特点,还使让人不易察觉的生长过程变得生动活泼,表现了作者对香椿的喜爱之情,也为下文抒发对父母的赞美之情做铺垫。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中精彩词语的能力。 点评: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细细品味词句所包含、表达的思想感情。因为,文章的主旨和思想感情是统领全文 的 “神 ”,要品味词句所包含、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分析品位的结果就很有可能会与原文情感相悖。 【小题 1】试题分析:父母一

19、生有七个孩子,他们把大部分的时间都给了孩子,从来不图什么回报;香椿年复一年的供我采摘,只知给予,不知索取。香椿与父母具有相类似的性格,所以作者说:对我而言,椿树是父亲,椿树也是母亲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语句意思的能力。 点评:理解文章语句的意思,要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根据句子形式、修辞手法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要特别注意 ,这类试题,往往不是要问词句的表面意义,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 【小题 1】试题分析:作者通过 “忍、默无一语 ”这两个词语,使香椿人格化,赋予人的情感,体现出香椿默默奉献的品质;作者同过 “三个那个 -

20、”构成排比句,强烈的表达出作者对香椿的喜爱之情。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语句的能力。 点评:赏析文中语句的表达效果,可以从词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或表现方法入手,从句子表达的内容、效果及所处位置等等方面,分析词语或句子的具体作用。 【小题 1】试题分析:本文借助于香椿的描写表达了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对于父母的付出,在当时我们却不能理解,表现出叛逆的现象。比如:父母对子女的爱是博大无私的,而我们很多时候太不珍惜这种爱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把父母对儿女的奉献看做是应尽的义务,是理所当然的,思想上不上进,学习不努力,辜负了父母的一片好心。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联系文章主旨谈自己阅读感受的

21、能力。 点评:联系文章主旨谈自己阅读感受,首先根据文章的内容理解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即文章的主旨,然后根据主旨并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来谈阅读感受,谈的感受必须要深入,切忌蜻蜓点水。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6分) 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 “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释】 谴:谴责,责备。 任:承担责任。 【小题 1】划线词解释有误

22、的一项是( 2分) A室无贿赂,案无留 牍 (牍:写字用的木片) B公之余 辄 与文士畅饮咏诗(辄:就) C 值 岁 荒,人相食(值:遇到) D 或 阻之(或:有的人) 【小题 2】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小题 3】从文中可以看出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 2分)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1】(郑板桥)离任的时候,当地百姓沿途送他。 【小题 1】郑板桥是一个有才、清廉、勤政、爱民的好官。 【小题 1】试题分析: A、室无贿赂,案无留牍(牍:原意为 “写字用的木片 ”,引申为 “文案 ”的意思)。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点评:文言实

23、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 【小题 1】试题分析:翻译时,注意 “去是离任的意思,之是的意思 ”,还要补充出省略的主语 “郑板桥 ”,还要使整个句子翻译时保持整个句子的流畅性、准确性。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点评:文言翻译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初中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 “信 ”(准确无误)和 “达 ”(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

24、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小题 1】试题分析: “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 ”分析出郑板桥是 “有才 ”的人; “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文) ”分析出郑板桥是 “清廉、勤政 ”的人;“燮开仓赈济 ”分析出郑板桥是 “爱民 ”的人。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点评:分析文章的人物形象,需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根据文章围绕这个人写的那几件事来分析这个人物的形象。分析人物形象,除了直接对该人物进行描写,还可以通过侧面描写来表现这 个人物形象,直接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这样的人物形象才会丰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10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25、,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 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骧,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

26、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小题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4分) 阡陌 交通( ) 率 妻子 邑人来此绝境( ) 无论 魏晋( ) 处处 志 之( ) 【小题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小题 3】文中体现 “村中人 ”热情好客的句 子是: 。( 2分) 【小题 4】选文第 段中作者虚构了一个怎样的理想社会?( 2分) 答案: 【小题 1】 田间小路 妻子及儿女 不要说,(更)不必说 做标记 【小题 1】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 【小题 1】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余人各复延至其

27、家,皆出酒食。 【小题 1】环境优美,物产富饶,和平安宁,人们安居乐业,幸福快乐。 【小题 1】试题分析:( 1) “阡陌 ”根据语境应该理解为 “田间小路 ”。( 2) “妻子 ”古汉语为 “妻子、子女 ”,今义为 “男子的配偶 ”。( 3) “无论 ”古义为 “更不必要说 ”,今义为 “关联词语 ”。( 4) “志 ”在此 “活用为动词 ”,意思为 “坐标志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点评: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

28、考的重点。 【小题 1】试题分析:翻译此句时,注意 “旷是开阔的意思,俨是整齐的意思,之是这的意思,属是类的意思 ”,还要使整个句子翻译时保持整个句子的流畅性、准确性。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翻译语句的能力。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学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 “信 ”(准确无误)和 “达 ”(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小题 1】试题分析:桃花村中的民风特别的淳朴。具体表现在渔人到来之时,他们要求渔人到他们家去做客,杀鸡设酒宴来招待他,用文章中语句就是

29、“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以及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 的能力。 点评:概括文言文中的内容,关键在于理解文章的意思,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从文章中概括出相应的内容。如本道题,在读懂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概括出 “桃花村民热情好客的句子 ”。 【小题 1】试题分析:第 1段从桃花村的 “景与人 ”这两个角度来展示桃花村的,让我们感受到 “桃花村不仅风景美,而且人们生活幸福,安居乐业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点评:分析作者在文章中虚构了一个什么样的理解社会,关键在于懂得文中写了哪些内容,根据作者描写的内容区分析作者在文中虚构了一个什么样

30、的社会即可。本文中,作者用优美 的语句向我们展示的桃花村的景美、人美,让人心之神往。其实,当时的东晋是不可能存在这样一个理想社会的,作者之所以虚构这样一个理想社会,是寄托他的社会理想。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题目。( 4分) 宿云梦馆(欧阳修) 北雁来时岁已昏,私书归梦杳难分。 井桐叶落池荷尽,一夜西窗雨不闻。 【小题 1】诗歌所写的是什么季节?从哪些词语中看出?( 2分) 【小题 2】诗歌最后一句化用了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诗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2分) 答案: 【小题 1】秋天;北雁,桐叶落,池荷尽。 【小题 1】形象地抒发了诗人思念 家人,渴望团圆而不得的愁绪。 【小题 1】试

31、题分析:从诗歌中 “北雁南归、桐叶飘零、池荷凋尽 ”分析出此首诗歌是秋季写的。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要读懂诗歌,根据诗歌的内容来对题目进行分析。 【小题 1】试题分析: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云: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诗歌中最后一句 “西窗 ”二字即暗用李商隐诗中的情事。言外之意是:何日方能归家,与妻室共剪西窗之烛,共话今日云梦馆夜雨之情?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者情感的能力。 点评: 体会诗人的情感,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1)诗歌的内容,( 2)诗人的处境,( 3)诗歌的写作背景等,从这些角度来

32、分析诗人的情感,可以说是较为全面的。 语言表达 综合性活动( 6分) 今年是省级卫生城市创建考核和复评之年,也是我市创建省示范文明城市的迎检之年。为了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创建 “省示范文明城市 ”的号召,我校积极开展 “创建文明城市、构建和谐校园 ”的活动。 ( 1)活动一:拟写标语( 2分) 为创建 “省示范文明城市 ”,市委宣传部、市广播电视台联合开展向广大市民征集主题宣传标语的活动,请你写一则宣传标语参加本次活动。 ( 2)活动二:我来参与( 4分) 为全面提高全校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行为举止,学校要求各班开展以 “文明伴我行、和谐共分享 ”为主题的班队活动。在八( 1)班开

33、展的“我为创建做点啥? ”讨论会上,你作为八( 1)班一员,请你为创建提两条建议: 答案:略 试题分析:( 1)为了积极响应市委政府创建号召,围绕这一主题,可以拟写标语来加大宣传力度,拟写的宣传标语必须要生动形象,同时 还要具有感染力,比如:城市是我家,文明靠大家。( 2)要想使一个城市更文明,关键在于提高市民的道德素养,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行为举止,可以提出以下建议:不乱抛乱丢、不说脏话、要乐于助人等。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实践的能力。 点评:综合实践题构题的基本模型是,设置一种生活情境,题干上有一些要求考生设身处地思考的提示语。所以同学们答题时不能凭空想象,必须结合现实生活,唤起生活体

34、验、学习经验,从经验和知识积累中调动对应因素,围绕题目的实际情境进行设计、构思、创意。 作文 作文( 45分) 题目:我心中最美的风景 要求: 写成记叙文,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 写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不少于 600字。 答案:略 试题分析: 1、关于 “风景 ”。 “风景 ”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有的同学把 “风景 ”理解为自然风景,这样做偏离了命题者的意图。单纯写 “自然风景 ”是比较肤浅的,属于审题不准,这样的作文很难得高分的。写这个题目,应抓住 “风景 ”的另一层含义,它是一种人文现象或精神符号。在写作中,我们还应注意含有比喻意义的题目的审题,要学会化实为虚,

35、以小见大。此类题目,如 “桥 ”、 “泥土 ”、 “路标 ”、 “隐形的翅膀 ”、 “非 走不可的弯路 ”、 “跨过这道坎 ”等。 2、关于“最美 ”。这是题目中的限制语,应注意挖掘 “风景 ”背后的深层意义,写出 “最美 ”的原因。 3、关于 “最美的风景 ”写这个题,要思考 “最美的风景 ”是什么,要挖掘为什么说它 “最美 ”的原因。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点评:这篇作文其实可写的 “风景 ”很多。可以写农村的 “时装表演队 ”,写农民的精神面貌,写农民的文化生活,这是家乡的一道风景;可以写农村的建筑工程队,写他们如何走南闯北,从农村到城镇,艰苦创业,建设美好生活,他们就是一道美丽风景。写农家书屋,写乡村业余文化表演队, 写农家乐,写农村风味小吃,写土家绣花;写相濡以沫的老人,写坚守深山的护林老人,写县城里每天在公园 “扭秧歌 ”的老人们;写一个细小的爱心画面,写街头执勤风雨无阻的女交警,写天不亮就开始清扫街道的清洁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