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rimleave225 文档编号:289204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9.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2-2013学年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2-2013学年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2-2013学年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2-2013学年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请选出拼音全对的一项( )( 2分) A贪 婪 ln水 藻 zo猝 cu然 堕 zhu落 B洗 濯 zhu宽 恕 sh迸 溅 jin诅 zh咒 C 玷 zhn污干 涸 h雏 chu形 倔 ju强 D 姊 z妹 泯 mn灭 伫 zh立 啜 chu泣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中的 “猝 ”应读 “c”, B项中的 “诅 ”应读 z, C项中的 “雏 ”应读作“ch”。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认读能力,主要是字音。 点评: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分类整理,误读积累,阶段总结等,尤其是误读误写字

2、的积累。同时接近考试时要适当做一些强化训练,以及时查漏补缺。 请选出字形全对的一项( )( 2分) A训诫清洌玲珑剔透多恣多彩 B丰硕蹂躏心旷神怡头晕目眩 C伶汀厄运险象叠生忍俊不禁 D嬉戏奢望可望不可及 获益非浅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项中的 “多恣多彩 ”应写作 “多姿多彩 ”, C项中的 “伶汀 ”应写作 “伶仃 ”, D“获益非浅 ”应写作 “获益匪浅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书写能力,主要是字形的准确性。 点评: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分类整理,误写积累,阶段总结等,尤其是形近字、同音字误写的积累。同时接近考试时要适当做一些强化训练,以及时查漏补缺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

3、病的一项是( )( 2分) A保护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B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地参加体育锻炼。 C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 。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D在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和建造上,充分体现了设计者和匠师们非凡的智慧。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逻辑混乱, “保护并了解 ”应改为 “了解并保存 ”B前后不一致,应去掉 “是否 ”或在 “在于 ”后加上 “能否 ”。 D项缺少主语,应去掉 “在 ”和 “上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 点评:了解常见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是基本的应对策略。常见

4、病因有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平时要注意正确表述,避免语病的发生;还可以与同学多交流,尤其是作文互评中,要按以上病因把句子加以衡量,给彼此寻找病句。这样语感会逐渐增强。如果在考试中凭语感一眼找不出来,就要静下心来按以上常见病因一一 加以衡量,只要多读几遍,相信一定能找到正确答案:的。 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人不知而不 愠 (生气)吾日 三 省吾身(三次)交而不 信 乎(诚实) B温 故 而知新(旧的知识)勿 施 于人(施加)学而不思则 罔 (迷惑) C诲 女 知之乎(同 “汝 ”,你) 方 出神(正) 其 恕乎(大概、也许) D

5、然后知松柏之后 凋 也(凋谢) 是 知 也(通 “智 ”,聪明) 昂 首观之(抬) 答案: A 试题分析: “三 ”意为多次,是虚指。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的理解能力。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 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的空缺处,正确的顺序是( ) (2分 ) 爱心是 _,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 _,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 _,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

6、藉;爱心是 _,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到情感的滋润。 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 一片冬日的阳光 一场洒落在久旱的土地上的甘霖 沙漠中的一泓清泉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该语段是一组有关 “爱心 ”的排比句。第一个喻体要与后面的 “感到人间的温暖 ”相匹配,所以是 “阳光 ”。第二个喻体要与后面的 “濒临绝境 ”“看到生活的希望 ”相匹配,所以要选 “久旱土地上的甘霖 ”。第四个喻体要与后面的 “情感的滋润 ”相匹配,所以应选 “甘霖 ”,最后看第三个空选 “歌谣 ”,与空后的意思也一致。因此,答案:就应是 C。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的语感及语句搭配照应的把握能力。 点评:整体把握语段内容,

7、注意句中的标志性词语,做好正确的搭配注意搭配时先找容易的、明显的、把握大的选择出来填上,然后再做其它搭配 现 代文阅读 后母的三巴掌 从六岁至今,跟后母一起生活了 30年,烙在我骨血里磨不掉的是后母印在我屁股上的三巴掌。 第一巴掌是我 8岁那年夏天,我同伙伴从卖甜瓜的老头儿筐里偷了一只甜瓜,跑回家躲在街门后头吃。 “哪来的? ”后母看出不对劲儿了。 “偷的。 ”我还觉得挺得意,挺能耐。 “啪! ”后母二话没说,把我拽过去照准屁股就是一巴掌,又响又干脆。疼得我腿肚儿直转筋,咧开嘴半天没哭出音来。 “做贼!与老鼠一个祖宗!恨死人!把瓜扔了!不许吃!给,给老头儿送钱去! ”后母那严酷的表情是我从没见

8、过的,我怕极了,不敢哭,接过两毛钱 扔了瓜咧着嘴给卖瓜的送钱去。 从此,别人多稀罕的东西都没动过我的心。 第二巴掌是我 10岁那年。 要过年了,父亲交给后母一沓钱说: “准备过年,再给二小买几袋奶粉,别光喝炒面糊糊了。 ” 二小是我刚出生的弟弟,后母没奶水,老喂他炒面糊糊。 我看见后母将钱压在席底下。 “阿巧 ”,前邻居二奶奶一大清早叫开我家门,喘着粗气在院子里跟后母说话,“章媳妇要生孩子生不出来得送医院,你手头有钱不? ” “有。 ”我听见后母只说了一个字便往屋里跑。我赶紧把席底下的钱换了地方。 “嗯? ”后母揭开席一怔。 “兴许是他爹又换了地方了,你先送 人上医院,我去找他爹,随后给你送去

9、。 200块整。 ” 二奶奶小跑走了。我神秘兮兮地把钱给后母看: “过年呢,不借给她。 ” 后母二话没说,一把把我从被窝里薅出来,照准屁股 “啪 ”就是一巴掌,疼得我直蹦高,她却夺过钱跑出去了。 “小孩子家家的,不学理性,谁还能没个病灾的。等自己陷在坑里就找不着道儿了。 ”后母回来后并不哄我,还瞪着眼训我。 父亲知道了,说该把屁股打碎。 从此, “帮 ”字在我的理解里有了深刻而特殊的含义。 第三巴掌是我 14岁那年。 我考上了县里的重点初中,但吃住自理家里负担不了。 “我不上了,帮娘喂猪吧。借 人求人多难。 ”我吃饭时说。 后母二话没说,把我揪起来照准屁股 “啪 ”就是一巴掌。疼得直钻心,但我

10、没哭,因为我稍懂人事了,知道听后母巴掌后的教训才重要。 “一指头年纪,还没见事就先低头!抬起来!不念书,大了能中屁用!我去求人借,还用你费心!再有这想法眼睛抠出来喂猪! ” 我哭了,不是因为屁股疼,而是在我理解后母一片心血之后感动得哭了。我在内心发誓: “等我会写文章时,一定先写后母。 ” 【小题 1】文章的一条清晰的线索是: ( 2 分)本文主要运用了( )描写方法。( 1分) 【小题 2】简要概括引出 “后母的三巴掌 ”的三件事: (3分 ) 【小题 3】 “后母的三巴掌 ”给 “我 ”的深刻教益分别是:( 3分) 【小题 4】文中三次细写了 “我 ”挨打后的感受,试分析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表

11、达作用。( 3分) “疼得我 腿肚儿直转筋 ,咧开嘴半天没哭出音来。 ”“疼得我 直蹦高 ,她却夺过钱跑出去了。 ”“疼得 直钻心 ,但我没哭,因为我稍懂人事了,知道听后母巴掌后的教训才重要。 ” 【小题 5】简析后母的性格特征。( 3分) 答案: 【小题 1】文章的一条清晰的线索是:后母的三巴掌。 语言描写 【小题 1】简要概括引出 “后母的三巴掌 ”的三件事:第一巴掌,我 8岁同伙伴从卖甜瓜的老头儿筐里偷了一只甜瓜吃。第二巴掌是我 10岁那年把席底下的钱换了地方。第三巴掌是我 14岁那年想放弃上重点初中。 【小题 1】 “后母的三巴掌 ”给 “我 ”的深刻教益分别是:不能偷别人的东西;不能

12、只顾自己不顾别人;不能放弃学业。 【小题 1】这些词语细腻的描绘出我挨打后的痛苦感受,表明了后母给我的教训之深刻,写出了后母的严厉。 【小题 1】爱憎分明,乐于助人,重视教育。 【小题 1】试题分析:根据文章内容可知,本文是在叙事,先后写 “后母的第一、二、三巴掌 ”,表达对岳母的感激之情,所以文章的题目便是行文的线 索。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线索的理解能力。 点评:文章的线索,可以是人物、事物、事情、地点、时间、感情等,一般题目或是在文中出现较多的字眼便是文章的线索。当然,具体文章要具体分析,最主要的还是理解文章的内容与结构。 【小题 1】试题分析:从前向后读 “第一巴掌是我 8岁那年夏

13、天 ”“ 第二巴掌是我10岁那年 ”“ 第三巴掌是我 14岁那年 ”,找到三个标志性语句,范围基本上确定了。不过审题可知 “概括引出 ”“后母的三巴掌的三件事 ”,因此,实际上让我们概括该事件的起因。这样分析之后答案:才会准确。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的提 取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点评:审题后要确定答题范围,然后从前向后找关键语句及关键词语,将该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加以分析后,再按要求将事件加以概括。 【小题 1】试题分析: “从此,别人多稀罕的东西都没动过我的心 ” “小孩子家家的,不学理性,谁还能没个病灾的。等自己陷在坑里就找不着道儿了。 ”“ 从此,“帮 ”字在我的理解里有了深刻而特殊的

14、含义 ”“ “一指头年纪,还没见事就先低头!抬起来!不念书,大了能中屁用!我去求人借,还用你费心!再有这想法眼睛抠出来喂猪! ”从这些语句中可以知道,我受到的深刻教益。 考点:本题 考查学生的提取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点评:审题后要确定答题范围,然后从前向后找关键语句及关键词语,根据文章内容及关键语句把答案:提取出来或概括出来。 【小题 1】试题分析:题干中的 “文中三次细写了我挨打后的感受 ”已经提示了的角度。即细腻地描写出了后母的几巴掌打得都很重,给我的教训很深刻。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表达效果的把握能力。 点评:首先确定词语属于什么描写,如动作、细节等,然后根据语句内容,有时还要结

15、合全文内容与主题对其作用、表达的情感进行分析。 【小题 1】试题分析:根据文中人物的言行,尤其是打我三 巴掌时的话,可知后母正直、是非分明 、不沾小便宜,乐于助人,重视教育、爱孩子等。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点评: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人物的言行举止来整体感知的。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如果题目中的 “简析 ”则要在答案:中引用或概括原文中的句子(事件)加以证明。 秋日私语 我喜欢秋天。 当空气中夏的浮躁气息渐渐弥散,街上女人色彩艳丽的衣服变成驼黄色系时 我静静地等待着,等待着秋的来临。秋和春不一样,她几乎是一下子就翩然而至的,让人们猝不及

16、防地在棉麻的夏衣上 罩上一层秋衫。 秋的到来,或许就是一阵不期而来的凉风,甚至是地上一片微微泛黄的树叶。 秋天的天空是可以直接从颜料管中撤出的钴蓝,抹在画布上,再添上几笔错落有致的芦苇,倒影的河水,就是自然的风景画。晚秋是最适合画山水的时候,当华美的叶子差不多落尽,露出生命清晰的脉络,于是用枯笔稍稍勾勒出她的生长方向,秋意也随之在笔尖流淌。 秋天还有一样很入画的东西 菊花。她开得蓬勃而大气,涌动着无穷的生命力,充满丰盈之美。野菊花更别有一番风致,雪白的花瓣托着金黄色的花芯,一簇簇迎风飘摇着。山里人家会收好野菊花,焙干制成菊花 茶。于是就有了玻璃杯里上下漂浮的菊花茶,泡开的花瓣近乎透明,花香缓缓

17、升腾起,萦绕着,布满了整个小屋。这时抿一小口,再吐一口气,你会觉得连呼吸都染着菊花香了。 秋天的声音是需要谛听的,它是一首温情的和弦。乡间的音乐在旷远的田野上萦绕,蛙儿的鸣叫声此起彼伏,谷粒一颗颗饱满地坠落在土地上,泛起金色的涟漪。秋风起来了,沙沙地在吟唱,温柔地拂过。等到了秋雨敲打芭蕉的黄昏,点一盏橘黄的小灯,再摊上一叠素纸,与自己的灵魂对话,是秋日里难寻的浪漫。 秋天里还可以剥蟹煮酒呢。十月的螃蟹最鲜美。煮上一锅刚从河里捉来的蟹,在细细 斩好姜末,制成姜米醋,家人就围坐在一起,蘸醋吃蟹,日子过得舒缓而惬意。灵巧的主妇还会做蟹黄汤包,蟹粉狮子头,蟹粉豆腐羹,让走出水乡的女儿都比别处的润泽许多

18、。 喜欢秋天的理由还有许多。在云淡风清的日子里,我可以松松垮垮套上一件粗线毛衣,感受着织物摩擦传给身体的温暖气息。再背上微微泛白的牛仔挎包,行走在秋天的白桦林。阳光像钢琴明亮的音色洒在林间裸露的大地上,用它中性的调子铺上和谐而又高贵的色泽。 收获过的秋天宛如刚生过婴儿的母亲,静谧安详地舒展着,漾起甜美的微笑 。年少时青涩的梦和遥远的童年都和这暮秋一起去之遥远了 ,只剩下洗尽铅华的脱俗之美 【小题 1】 “我 ”喜欢秋天的理由是什么?(根据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回答,不少于 4点)( 4分) ( 1) ( 2) ( 3) ( 4) 【小题 2】仔细揣摩下列句子,从修辞的角度品味这样写好在哪里?(

19、3分) 秋风起来了,沙沙地在吟唱,温柔地拂过。 【小题 3】末段中说: “收获过的秋天宛如刚生过婴儿的母亲,静谧安详地舒展着,漾起甜美的微笑。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分) 答案: 【小题 1】 1)秋天有钴蓝的天空。( 2)有入画的菊花。( 3)有温情的声音。( 4)还可以剥蟹煮酒。 【小题 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秋风人格化,使秋风富有生命的灵气和精致,生动形象,表现了秋风的温柔,秋天的声音是需要谛听的。表达了作者对秋日的喜爱。 【小题 1】总结上文,以生动地比喻形象地表现了秋天的伟大母亲般的胸怀,赞美了秋天对人类的无私奉献。 【小题 1】试题分析:文章结尾段中 “喜欢

20、秋天的理由还有许多 ”,可知,要到前文和结尾段中寻找。这样我们从前向后找,一看便知四至七段各写一个,另外结尾段中 “在云淡风清的日子里,我可以松松垮垮套上一件粗线毛衣,感受着织物摩擦传给身体的温暖气息 ”“再背上微微泛白的牛仔挎包, 行走在秋天的白桦林 ”“阳光像钢琴明亮的音色洒在林间裸露的大地上,用它中性的调子铺上和谐而又高贵的色泽 ”等等,可知原因很多,找到关键语句提取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点评:分析这类题目,首先要确定答题范围,一定要注意题目中已给出的信息,如本题中的 “细 “我 ”喜欢秋天的理由 ”“ 不少于 4点 ”,借助它们可以确定范围,并根据范围内的关键词语

21、或句子提取出正确答案: 【小题 1】试题分析: “吟唱 ”“温柔地 ”很明显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把秋风人格化了。拟人的作用在于生动形象。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的理解运用 能力。 点评:首先要知道常用的修辞有哪些,如比喻、拟人、排比、反问、设问、借代、对偶等,另外还要知道它们常规的作用,如比喻、拟人的作用在于生动形象,排比的作用在于增强气势,反问的作用在于加强语气,对偶的作用在于音韵和谐等。 【小题 1】试题分析: 句子把秋天比作母亲,进行了拟人化的描写,表达了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语句的理解能力。 点评:对文章语句的理解一定要结合文章内容。尤其要注意语句出现的语段及其上

22、下文的内容,还要注意文中的抒情议论性的语段或语句,这些往往提示我们语句的意思和情感,帮 助我们正确理解语句。运用修辞的句子要把其修辞还原出来。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 童趣( 12分 )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

23、,兴 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小题 1】用 “/”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1分) ( 1)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 2)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小题 2】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4分) ( 1) 鞭 数十 ( 2) 驱 之别院 ( 3)项为之 强 ( 4) 传 不习乎 【小题 3】翻译下列句子( 4分) ( 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2)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小题 4】从文中找出二个成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分 ) 、 【小题 5】学了这篇文章

24、,你认为要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 2分) 答案: 【小题 1】( 1)舌一吐 /而二虫尽为所吞 ( 2)见藐小之物 /必细察其纹理 【小题 1】( 1)鞭:用鞭子打( 2)驱:赶,驱逐 ( 3)强 :通 “僵 ”,僵硬。( 4)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小题 1】( 1)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2)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因此高兴地连声叫好。 【小题 1】明察秋毫 怡然自得 庞然大物 【小题 1】热爱生活,要学会观察和想象,还要有爱心。 【小题 1】试题分析:一小题中有 “而 ”这个连词,表明前后语意是转折的关系,所以

25、要停顿。二小题中根据语意可知, “看见极小的事物 ”怎么做,所以中间停顿。 点评:句子的停顿要注意整体把握句子的意思,注意句子内部词与词之间的关系。一般主谓之间、动宾之间、较长的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连词前后、句首发语词之后,要进行语意上的停顿。 【小题 1】试题分析: “鞭 ”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强 ”是通假字。 “传 ”根据语境,要解释为 “传授的知识 ”即名词。 “驱 ”跟现代汉语的意思基本一致。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点评:文 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

26、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小题 1】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 1)句中的关键词有 “齐 ”“ 自省 ”等, “齐 ”是向他看齐的意思, “自省 ”是自我反省。( 2)句中的关键词语 “为之 ” “怡然称快 ”等, “为之 ”在文言文中是 “因为,这 ”的意思,“怡然称快 ”是高兴地叫好,再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 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

27、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小题 1】试题分析:从前向后找下去,很容易就可看到 “明察秋毫 怡然自得 庞然大物 ”几个明显的成语。对于似是而非的四字短语则尽量不写。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文言文中成语的掌握情况 。 点评:文言文中的成语,及出自文言文中的成语 ,平时的学习中要有一定的积累,不仅如此,还应知道古今意义上的区别,同时还要会正确的运用。 【小题 1】试题分析:能得 “物外之趣 ”则会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文中 “余忆童稚时, 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可见要善于观察。 “夏蚊成雷,私拟 作

28、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可知要善于想像。 “余常于土墙凹凸 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 ”,可知,要有好奇心,贪玩,从玩中得到乐趣。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概括能力。 点评:做题时,要先审题,再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确 定答题范围。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做题道理是一样的,只不过文言文理解起来更要根据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来做推断,做到整体感知。 语言表达 仿写句子( 2分) 祖国是大海,我就是大海中的一滴水;祖国是蓝天,我就是蓝天上的一朵云; 祖国是 ,我就是 。 答案:略 试题分析:注意两个例句的句式,总体为祖国是 ,我就是 ,但是字数是相同的,结构是一致的

29、,所以我们写出来的句子字数也要一样多,结构也要一致。即 “我就是 ”之后要用偏正短语。如,我们可以写成 “祖国是大地,我就是大地上的一棵树。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仿写与语言表达的 能力。 点评:仿写要注意三点,一是注意句式,二是注意修辞,三是注意字数如果给出的示例字数都相同,那么就要在字数保持相同的情况下做严格的仿写 名著导读 名著阅读( 4分) 【小题 1】伊索寓言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方的寓言故事集之一,请写出两个你喜欢的故事的名称(两只口袋除外): 、 ( 2分) 【小题 2】阅读两只口袋,请问这个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2 分) 普罗米修斯创造了人,又在他们每人脖子上挂了两只口

30、袋,一只装别人的缺点,另一只装自己的。他把那只装别人缺点的口袋挂在胸前,另一只则挂在背后。因此人们总是能够很快地看见别人的缺点,而自己的却总看不见。 这故事说明 答案: 【小题 1】略。 【小题 1】人们往往喜欢挑剔别人的缺点,却无视自身的缺点。 试题分析:十二小题是伊索寓言这部名著的常识内容,在课本后面的 “名著导读 ”里面都有,考查还是较为浅显的如我们耳熟能详的狐狸和葡萄 农夫与蛇两只打架的公鸡 狼与小羊等。十三小题语段中的 “因此人们总是能够 很快地看见别人的缺点,而自己的却总看不见 ”是我们应该看到的关键语句。由此便可得出答案:。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常识的积累和理解能力。 点评:

31、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 背景 特色 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对于寓言故事,我们不仅要看故事情节,更应该从中得以教益,找到关键语句是一种很快捷的读书方法。 默写 古诗默写( 8分) 【小题 1】几处早莺争暖树, 。 【小题 2】山光悦鸟性, 。 【小 题 3】 ,志在千里。 【小题 4】我寄愁心与明月, 。 【小题 5】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写出时序交替,暗示时光匆匆逝去的一句是 , 。 【小题 6】 十则中谈 “学 ”与 “思 ”辨证关系的句子 , 。 答案: 【小题

32、1】谁家新燕啄春泥。 【小题 1】潭影空人心。 【小题 1】老骥伏枥。 【小题 1】随风直到夜郎西。 【小题 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小题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试题分析在默写时,除了要注意 燕 啄 骥 枥 郎 残 夜 罔 殆几个易错的字形,写完之后,要重新读一下诗句,看有没有张冠李 戴的现象发生也是很重要的。 考点:本体考察学生古诗文名句的诵默写的能力。 点评: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是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第三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大意和基本内容;第四平时注意归类总结这样才能应对各类题目(上下句对接

33、理解型默写 归类型默写)的考查。 作文 作文:(作文 35分,书写分 5分) 每个同学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弱点,如胆怯、自悲、惰性、粗心、娇气 请结合你的实际选择一个方面,以 “我终于战胜了 ”为题,写一篇 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答案:略 试题分析:本题是半命题作文,这则作文由提示语和题目两部分组成。 提示语是启迪思维,打开思路的重要部分。我们在分析提示语时很容易联想到我们身上存在的弱点,如胆怯、自悲、惰性、粗心、娇气、少爱心、不乐于助人、不体贴父母、不关心集体等。 这样审题之后,写什么内容就可以心中有数了,即通过叙事写自己战胜某一弱点的过程,进步的感受等。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点评:半命题作文的补题很关键,补出的题目显示了作文的选材、立意、情感态度及语言能力,同时也决定作文成败。 补全题目常用方法: .避生就熟。在补题时,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越是熟悉的角度、内容,我们写作时的把握也就越大。补全题目,首先要将题目变为自己所熟悉的内容,从自己熟悉的内容、擅长的体裁着手来写;化大为小。化大为小就是选择一个比较小的切入口 .从一个具体的角度切人题目 .从而将一个相对比较 “大 ”的题目缩小为一个比较 “小 ”的题目;运用修辞手法。补题时能运用修辞的可运用上修辞,使文章灵动,有吸引力,同时也显示出对语言的驾驭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