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辽宁省丹东七中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每组句子中,划线的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因为窒息时间过长,他已经 濒 临死亡。 他的心脏跳动 频 率过快,医生建议他做详细检查。 B过去的大家族,都有祭祀祖先的 祠 堂。 他躲在草丛中观察着,准备 伺 机而动。 C在父母的精心 哺 育下,宝宝健康成长。 警方经过精心布置,围 捕 罪犯周克华的行动,已悄然展开。 D雄伟峻拔的泰山, 矗 立在山东省境内,是 “五岳 ”之一。 当我 伫 立在窗前,你越走越远。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濒( bn),频( pn)。 B、祠( c),伺( s
2、)。 C、哺( b),捕( b)。 D、矗( ch),伫 (zh)。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认读能力。 点评:对汉字的认读是考试常考的题型,这要要求学生平时就要注意积累,因为侧重考查综合运用能力,考查内容兼顾课内课外,涉及范围很广。学习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分类整理,误读积累,阶段总结等。 下列句子没有采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2分) A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 B浓烟忽然俯视一下烟囱 就嘲笑起烟囱来了。 C骄傲像隔年的草根 冬天刚过去 就钻出一丝丝的嫩芽。 D雕刻家在乱石块旁大哭一场 哀吊他生平最伟大的杰作。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夸张。 B、拟人。 C、比喻。 考点:本题
3、考查学生运用修辞的能力。 点评:运用修辞,关键在于理解每种修辞的概念以及用法。比如: A、夸张,指为了启发听者或读者的想象力和加强所说的话的力量,用夸大的词语来形容事物。如 “他的嗓子像铜钟一样,十里地都能听见 ”。 B、拟人,把事物人格化,把本来不具备人的一些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的。就像童话里的动物、植物能说话,能大笑。 C、比喻 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依据描写或说明的方式比喻可分为 “直喻 ”、“隐喻 ”、 “类喻 ”、 “洁喻 ”、 “对喻 ”、 博喻 ”、 .简喻 ”、 “详喻 ”、 引喻 ”“虚喻 等十类。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
4、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中国跳水队领队在出征雅典世界杯赛前表示: “这次奥运会前的热身赛预定完成三项任务,感受场馆,观察对手,摸清自身。 ” B成才的关键有三条:一是身体健康 ;二是作风塌实 ;三是耐得住寂寞。 C会议刚开始,王校长大声宣布:今天有两个好消息告诉大家:一是我校德育工作受到省里表扬,二是我校中考成绩全市第一。 D “学习就怕 认真 二字。 ”张老师说: “态度决定一切 ,确实很有道理。 ” 答案: A 试题分析: B、成才的关键有三条:一是身体健康,二是作风塌实,三是耐得住寂寞。 C、会议刚开始,王校长大声宣布,今天有两个好消息告诉大家:一是我校德育工作受到省里表扬,二是
5、我校中考成绩全市第一。 D、 “学习就怕 认真 二字。 ”张老师说, 态度决定一切 ,确实很有道理。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点评:解答标点符号试题,至关重要的就是要掌握常见标点符号的用法和作用,弄清标点符号的书写位置。标点符号有许多种特殊用法,比如 “法律条文 ”必须要用书名号,倒装疑问句的问号必须放在句末,在并列词语后有语气词用逗号等,需要我们在平时学习时注意积累并加以运用。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这个单位连续发生事故,我们不能不说他们在安全防范上没有漏洞。 B谁能否定努力钻研科学技术是没有用的呢 C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顽强的学习毅力,就不难不取得好
6、的成绩。 D他连续三天无故旷课,我们能不指出他不遵守学校纪律吗 答案: D 试题分析: A、不合逻辑,去掉 “没有 ”。 B、不合逻辑, “否定 ”改为 “肯定 ”。 C、不合逻辑,去掉 “第二个不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 点评:修改病句,是辨析病句的最终目的。病句修改题考点要求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 1.辨析并判断句子的正误。 2.从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方面有侧重地修改病句。 3.用符号修改有语病的句子。 4.在语段中找出病句进行修改。修改病句以通顺、正确为原则,不作修饰,不改变原意。把握句子结构,了解常见病 句类型及修改方法,是基本应对策略。要特别注意成
7、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对、结构混乱等语病。 下列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进入高三以来,一向学习成绩平平的王红特刻苦,进步很大,真叫人不得不 另眼相看 。 B在前进的道路上一定会碰到困难,有志气的青年在困难面前一定十分沉着,而不会 诚惶诚恐 。 C为逃避公安机关的打击,这个贩黄窝点曾经两次停业,待风声一过又 东山再起 。 D艺术结构不可能 信手拈来 ,随心所欲,因为它是一种创造,每个作者必须认真探索。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另眼相看:指不被重 视的人得到重视。 B、诚惶诚恐:非常小心谨慎以至达到害怕不安的程度。 C、东山再起: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D、信手拈来:形
8、容写作诗文时运用材料、驾驭语言随意自如。经分析, D项运用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成语的能力。 点评: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 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下列文学、文体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芦花荡 小说 孙犁 孙犁文集 B爱莲说 周敦颐 北宋 太极图说 C苏州园林 说明文 叶圣陶 原名叶绍钧 D陋
9、室铭 刘禹锡 唐代 全唐文 答案: B 试题分析: B、爱莲说 -周敦颐 -唐代 -太极图说。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以及课文内容的表述能力。 点评:选择题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多,既有文学文化常识,也有作品主题、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写作特色类,还有对作品的品读、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这样就能轻松的将正确项与错误项区分开来;若有些知识出现遗忘或疏漏,那就要运用排除法,以确定最终选项。 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2分) A孩子们朝气彭勃,奋发向上,争做新世纪好少年。 B他被逼到了悬崖边,走头无路,只好心一横,纵身跳下。 C远望蓬莱阁,烟雾潦绕,犹如海上仙境。 D不
10、要仗着有靠山,就有恃无恐,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朝气蓬勃。 B、走投无路。 C、缭乱。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修改错别字的能力。 点评:修改词语中的错别字,关键在于辨清词语的意思。比如: A、 “朝气蓬勃 ”中 “蓬 ”的意思为 “旺盛 ”,不能写成 “彭 ”; B、 “走投无路 ”中 “投 ”的意思为 “投奔 ”,不能写成 “头 ”; C、 “缭乱 ”中 “缭 ”的意思为 “缠绕 ”,不能写成 “潦 ”。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二)好好活着就是爱(分) 李 晓 21年前的 3月 26日凌晨,一个年轻男人躺在了山海关的铁轨上,一辆呼啸而来的火车碾轧过他的身
11、体。那天,正好是他 25岁生日。 这个男人,就是写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海子。 然而这个叫做查海生的孩子,他在另一个世界不会知道,在他生日那天早晨,母亲已经在乡下的炊烟中熬好了一锅红米粥,以这种传统的方式为在北京的儿子默默祝福。 在那个雨水淅沥的乡村三月,这个叫做查海生的男人的骨灰,被送回了母亲居住的乡村,就在房门前 300多米的松树林边,垒起了一座土坟。 从此,母亲的视线一天也没有离开过儿子的土坟。陪同儿子入眠的,是她的灵魂。在 21年乡下的风雨声里,母亲为她的儿子海生哭坏了眼睛。 海生 15岁便考进了北京大学,一个 村子沸腾了,整个县城轰动了,母亲挨家挨户发放她深夜蒸好的白糕。这个儿子毕业
12、以后,在北京成了一位诗人。第一次去北京,看见儿子留那么长的头发,母亲只是笑眯眯地说: “海生,去剪了吧 !”母亲走的那天,这位贫困的诗人找人借了 300元钱,执意揣进了母亲的包里。母亲的那个包,装了家里的 50个鸡蛋,母亲在乡下为儿子养了一群小鸡。经过了几天几夜的火车颠簸,到了北京,居然一个也没有破。母亲一直把装着鸡蛋的布包搂在怀里,因为她相信,儿子每吃下一个鸡蛋,他苍白的脸色就会多一丝红润。 儿子塞给她的那 300元钱,听说至今还在 80岁的 母亲的怀里揣着。母亲说,等她去世以后,用儿子的这 300元钱送她上路,就够了。 海子自杀后,很多人惊呼,这是一颗彗星的陨落。然而,在母亲的眼睛里,根本
13、没有彗星,只有连着她心房的一个生命。一个国家,可以失去一位诗人 ;而一个母亲,根本不能失去孩子。海子,他把最悲痛的一首诗,没有写进他歌颂的土地里,而是嵌进了一个母亲疼痛的血脉里、心房中。 所以,我总觉得, 在春天里怀念这样一位诗人,其实对母亲来说,更像一种剜肉剔骨的酷刑 。浩瀚无际的天空对广袤无垠的大地,如何表达深沉的爱意与温柔的呢喃 我以为,那是密集的、轻盈的雨 水与雨丝。那么,一个孩子对母亲如何表达最深的爱呢 我想,答案:只有一个:好好活着,就是对母亲的爱。 回答问题:(分) 【小题 1】把握文意。简要概括本文记叙的主要内容。(分) 【小题 2】从记叙顺序的角度,解答:文章第 两段能否删去
14、 说明理由。(分) 【小题 3】品味词句。分析第 9段中画线句所表达的感情。(分) 【小题 4】概括主旨。作者通过本文所要表达的主旨是什么 (分) 答案: 【小题 1】本文主要记叙海子自杀后母亲承受的痛苦。 【小题 2】不能删。这两段是插叙,这两段内容表现的是当年海子曾让母亲特别骄 傲过,突出了海子在母亲心中不可或缺的位置。 【小题 3】这句话用比喻的修辞,形象地表达了作者深深的痛惜之情。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他那么早地结束生命,给母亲的内心留下了无法愈合的创伤。 【小题 4】本文通过海子自杀后他母亲承受的巨大痛苦,表达了作者希望每一个孩子都珍惜生命、为母亲着想的思想感情。 【小题 1】试题分析
15、:起因,诗人海子自杀;经过,母亲承受的痛苦;结果,好好活着,就是对母亲的爱。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点评:先迅速浏览,获得整体印象,同时,可边读边用笔划出文段中的过渡句、提纲挈领的句子 、文章或文段的中心句、总结性的句子;然后迅速阅读题干,有针对性地锁定答题范围,并迅速提炼出相关信息。需要说明的是明的可以直接借用中心句来概括,有的还需要将提炼的信息整合,并用恰当的词语或句子把它表达出来。概括要点时,尽量摘引原文词句来概括归纳,并注意答题的全面完整。 【小题 2】 试题分析: 6、 7两段写母亲去看望海子,海子想方设法给了母亲 300块钱,这300块钱对母亲具有极大的作用,体现
16、了海子的孝敬,也表现了海子在母亲心目中的地位,为下文母亲写海子自杀以后所承受的痛苦做铺垫,起到一个推动情节的作用。 考点:本 题考查学生分析插叙这种叙事方式的好处的能力。 点评:在记叙的过程中,由于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另一个或几个与中心事件有关的情节和事件的叙述方式,叫插叙。它是记叙文常用的一种叙述方法。插叙的作用:( 1)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 2)有时会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 3)使文章脉络清晰。( 4)结构紧凑 ,更加完整。( 5)推动情节发展,更好的突出人物的性格。( 6)突出主题 。 【小题 3】 试题分析:把海子自杀后母亲的心情比作像受了酷刑一般,生动形象的
17、表现了母亲内心的痛苦,带我们读者带来沉思。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语句的能力。 点评:从词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或表现方法入手,分析词句的表达效果;从词语在句子中的成分、位置,从句子表达的内容、效果及所处位置等等方面,分析词语或句子的具体作用。 【小题 4】 试题分析:海子的自杀,个母亲内心带来无法愈合的创伤,这告诉我们,要好好的爱母亲,就要好好的珍惜自己的生命。用文章的最后一句话(好好活着,就是对母亲的爱)来概括文章的主旨也可以。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 点评:分析文章的主旨,先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意,在此基础上,去探究作者选择此材料来构 思全文的用意,即作品的主旨。 阅读下面文
18、字,完成小题 (三)神秘的海洋 “无底洞 ”(分) 海洋中的 “无底洞 ”,又称 “死海 ”或 “海洋黑洞 ”。在 “无底洞 ”所在的海域,发生过众多起神秘海难。目前所知海洋 “无底洞 ”有两处,分别在印度洋和地中海。 印度洋 “无底洞 ”位于印度洋北部海域,半径约 3海里。这里的洋流属于典型的季风洋流,受热带季风影响,一年有两次流向相反的变化洋流。这片海域有着异常的振动及电磁反应。 2007年 8月,装备有先进探测仪器的澳大利亚哥伦布号科学考察船专程到印度洋 “无底洞 ”科考,考察的科学家认 为 “无底洞 ”可能是个尝未认识的海洋 “黑洞 ”。探测发现, “无底洞 ”海域海水振动频率高且波长
19、较短,而其周边附近海水则振动频率低且波长较长,由此推测 “黑洞 ”可能存在着一个由中心向外辐射的巨大引力场,具体还有待于进一步考察。 他们还在 “无底洞 ”探测到 29艘大型失事船只,平均每海里失事的大型船只高达 4.5艘,假如以每艘海难船罹难 30人计算,就有惊人的 870人葬身 “无底洞 ”。 无独有偶,在地中海东部希腊克里亚岛的阿哥斯托港附近海域,有一个许多世纪以来一直在大量吸取海水的 “无底洞 ”,人们称之为地中海 “无底洞 ”。据估计,每 天失踪于这个 “无底洞 ”里的海水竟有 3万吨之多。为了揭开其秘密,美国地理学会曾派遣一支考察队去进行科学考察。科学家们用玫瑰色的塑料小颗粒替海水
20、做了 “记号 ”。这些东西不会溶解在水里,也不会完全沉下去,因为它们的密度各不相同。他们把 130千克负有特殊使命的玫瑰色的塑料小颗粒抛掷入旋转的海水里。一会儿所有塑料小颗粒就被旋转的海水聚成一个整体,然后被无底深渊所吞没。 科学家们对这次实验寄于极大的希望,他们渴望着把其秘密揭穿,哪怕能在附近找到一粒玫瑰色的塑料小颗粒也好。然而他们的计划落空了。至今谁也不知道为什么这里的 海水竟然会没完没了的 “漏 ”下去?这个 “无底洞 ”的出口在哪里?每天大量的海水究竟又流到了哪里?地中海 “无底洞 ”成了千古之谜。 回答问题:( 11分) 【小题 1】海洋 “无底洞 ”的神秘之处具体表现在哪里,请选用
21、文中原话回答。(分) 【小题 2】文章对海洋 “无底洞 ”,从现象到本质进行了科学的说明,运用的说明顺序是 。(分) 【小题 3】请具体说说文章第 段画线句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 【小题 4】分析第 段加点词 “据估计 ”,具体说说体现了文章语言的什么特点?(分) 答案: 【小题 1】 略 【小题 2】逻辑 顺序。 【小题 3】画线句主要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直观、具体地说明了海洋 “无底洞 ”造成的海难数量惊人,程度惨烈。 【小题 4】 “据估计 ”表示推测,因为 “无底洞 ”中每天失踪的海水是无法精确计算的,体现了文章语言的准确性。 【小题 1】试题分析:根据第 5小节 “至
22、今谁也不知道为什么这里的海水竟然会没完没了的 “漏 ”下去?这个 “无底洞 ”的出口在哪里?每天大量的海水究竟又流到了哪里?地中海 “无底洞 ”成了千古之谜 ”这部分的内容来概括海洋 “无底洞 ”的神秘之处。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点评:概括文章的内容,可 以有以下几种方法: 提取要点,直接找到有关中心句。这种方法适合于中心明确、论述简洁鲜明的文章。 抽象说明,即自己组织语言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揭示。这种方法适用于评价事理、剖析事理、阐明特性等各类文章。抽象说明的关键在于全面把握文章内容,抓住本质。 综合归纳。这种方法适用于比较复杂的内容。它要求首先明确有关的若干要点,然后再
23、把几个要点归纳起来进行整。 【小题 2】 试题分析: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符合人们对事物的认知顺序。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说明文说明顺序的能力。 点评: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空间 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有总说后分说,先主要后次要,先原因后结果,由现象到本质,由性能到功用等),具体的说明顺序要根据文章的内容来分析。 【小题 3】 试题分析:划线句子通过一系列的数据具体、准确的说明了海洋 “无底洞 ”的危害,从而希望人们尽快去解开这个谜。 考点: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说明方法以及作用。 点评:说明文的说明方法以及作用是说明文常考的题型。解答此类题型,必须要结合文段的内容的来分析说明方法,
24、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者文段的内容所体现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作用即可。 【小题 4】 试题分析:根据说明文语 言准确性这一特点来分析。 “据估计 ”表示的是 “推测 ”的意思,表明每天失踪于这个 “无底洞 ”的海水是一个大概的数字,没有经过准确的测量,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这一特点。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能力。 点评:分析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可以按以下的方法:( 1)表态(删还是不删)。( 2)定性。如: “比较 ”“几乎 ”“相当 ”等词表程度修辞; “大约 ”“可能 ”“左右 ”等表估计, “多 ”“有余 ”等表数量。( 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
25、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 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 、科学性。 文言文阅读 阅读( 35分)。 (一)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
26、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 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 “黔娄之妻有言: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阅读语段,答文后题。( 1分) 【小题 1】甲文作者 (朝代)著名诗人 乙文 中的 “先生 ”是指他的号 。( .分) 【小题 2】甲文中描写桃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 ) ;体现祥和安乐的社会环境的句子是 ( ) 。( 2分) 【小题 3】解释加线的词语。( 2分) 缘 : 俨然
27、 : 欣然 规 往 诣 太守 【小题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2分) 渔人甚异之 好读书,不求甚解 【小题 5】指出这段文字中的三个成语(分) 【小题 6】第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了描写?( 1.5 分) 【小题 7】 “乙文 ”中的 “ ”体现了五柳先生的思想性格, “ ”体现了五柳先生的生活爱好, “ ”体现了五柳先生居室的简陋。( 3分) 【小题 8】请联系甲乙两文,说说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中的 “志 ”是什么。( 1分) 答案: 【小题 1】朝代 东晋 诗人 陶渊明 他的号 五柳先生 ( 1.5分) 【小题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8、。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小题 3】 缘 沿着 俨然 整齐的样子 规 计划 诣 到、谒见 【小题 4】 渔人甚异之:渔人对此事感到非常诧异(奇怪) 好读书,不求甚解:爱好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要求理解。 【小题 5】豁然开朗、鸡犬相闻、怡然自乐。 【小题 6】活动、穿戴、心情。 【小题 7】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性嗜酒。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小题 8】 “志 ”是 洁身自好,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小题 1】试题分析:甲文是选自桃花源记,作者是陶渊明,他是东晋诗人,由于他家旁边有五棵柳,所以,人们称他为 “五柳先生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解读能力。
29、 点评:对文学常识的认知,关键在于平时学习的积累,在积累的同时,还要注意阶段性的分类、总结,以便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小题 2】 试题分析:甲文为我们介绍了桃园中的 “开阔的视野、肥沃的土地、优美的池塘、茂密的桑竹 ”等,让我们感受到了桃园的美好;同时还向我们介绍了桃园中的“老人、孩子 ”生活的非常开心,让我们感知到桃园的祥和和安乐。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点评:概括文中表现桃园美好坏境以及安乐、祥和的社会坏境的句子,应该先通读文章,了解每句话的大概意思,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概括出相应的内容即可。 【小题 3】 试题分析:( 1)缘,今义,缘故;古义,顺着
30、、沿着。( 2)俨,今义,严肃;古义,整齐。( 3)规,今义, 名词;古义,打算、计划。( 4)根据语境,意思为 “拜访、到、谒见 ”。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言字词的理解的理解能力。 点评: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考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在理解时,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一些字的特殊用法。 【小题 4】 试题分析:翻译( 1)句时,注意 “甚是非常、很等意思,异是认为 -诧异的意思,之代渔人看到的景象 ”。翻译( 2)句时,注意 “好是爱好的意思 ,甚是很
31、、非常的意思,解是了解、理解的意思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点评:文言翻译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初中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 “信 ”(准确无误)和 “达 ”(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小题 5】 试题分析:文章在向读者介绍桃园美景的时候,运用了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豁然开朗、鸡犬相闻、怡然自乐。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积累成语的能力。 点评:对于成语的积累,关键在于 平时学习的积累,在积累的同时,还要注意阶段性的分类、总结,以便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
32、系。 【小题 6】 试题分析: “其中往来种作 ”是从人们的活动来写的, “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是从人们的穿戴来写的,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是从人们的快乐心情来写的。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点评:分析文章的内容,先要通读全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题意,锁定相应的内容,分析出相应的内容即可。 【小题 7】 试题分析:乙文向我们详细的介绍了五柳先生的 “思想性格、生活爱好、生活简朴 ”等, “思想性格 ”具体表现在 “闲静少言,不 慕荣利 ”, “生活爱好 ”具体表现在“好读书、性嗜酒 ”, “生活简朴 ”具体表现在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
33、内容的能力。 点评:分析文章的内容,先要通读全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题意,锁定相应的内容,分析出相应的内容即可。 【小题 8】 试题分析:甲文表达的 “志 ”是 “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乙文表达的 “志 ”是 “不慕荣利、放荡不羁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思想的能力。 点评:根据文章的内容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关键在于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还要联系作品的写作背景,同时还要注意 作者本人的生平经历等。 默写 文言诗文默写。( 6分) 【小题 1】荡胸生曾云, 。 【小题 2】 ,恨别鸟惊心。 【小题 3】听妇前致词: 。 【小题 4】夜久语声绝, 。 【小题 5】予独爱
34、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小题 6】望岳中作者发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的句子: , 。 答案: 【小题 1】决眦入归鸟 【小题 2】感时花溅泪 【小题 3】三男邺城戍 【小题 4】如闻泣幽咽 【小题 5】濯清涟而不妖 【小题 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分) 试题分析:默写( 1)时注意 “眦 ”的写法。默写( 2)句时,注意 “溅 ”的写法。默写( 3)句时,注意 “邺、戍 ”的写法。默写( 4)句时,注意 “幽 ”这个字。默写( 5)句时,注意 “濯、涟 ”的写法。默写( 6)时,注意 “凌、绝 ”,还要注意“作者发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的句子 ”这一提示语。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背诵默写的能力。 点评:古诗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背诵的古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古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古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